融资担保机构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pdf
- 格式:pdf
- 大小:80.28 KB
- 文档页数:2
苍南县**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经营发展战略及规划第一章经营发展战略及规划发展愿景:成就客户利润的最大化,创建为国内一流中小企业金融担保服务的品牌,做行业发展的先锋。
经营宗旨:专注于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管理理念:规范化经营、流程化管理、品牌化营销、创新性发展。
经营原则:风险防范优先、注重经济效益、持续协调发展。
品牌策略:以高素质的服务与高效的风险控制能力树立生命力强劲的品牌。
战略规划:1、建立正规化、安全化、品牌化的融资平台。
2、熟悉国家法规,用来完善自己的平台建设。
3、内部有效资源分析、整合,建立第一批客户资源。
4、组建团队,创建企业文化基础建设。
5、LOGO、VI企业形象设计、企业全方位的包装。
6、公司数据库的基础建设、客户资料的安全存储。
7、建立完善的市场信息库,用来监视市场、为下一步宏观策划、调整等项目提供可靠有效的数据。
8、通过有效的活动组织来激发客户资源的提升。
9、通过网络专业公司、专业平台进行品牌延伸推广。
第二章经营机制(一)信用考评机制制定一套完整、科学的客户信用考评指标,包括个人客户信用考评指标和企业客户信用考评指标。
个人客户信用考评指标应包括月收入、家庭财产、负担系数、学历、职业、职务、户籍、年龄、过往信用记录等。
企业信用考评指标应包括净资产、净利润、资产负债率、销售收入增长率、贷款按期偿还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以及企业法人代表和高层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等。
(二)风险防范机制主要包括风险评估、风险预防、风险检测和风险控制四个方面。
风险评估是根据对客户资信状况和反担保财产状况的调查,对担保项目的风险系数进行评估。
风险系数越小,担保的安全性就越高;风险系数越大,担保的安全性就越低。
因此,对代表风险度的风险系数就要定一个上限,当风险系数达到和超过这个上限时,就说明风险度过高,不宜担保。
风险评估的关键,是要做到资信调查细致、反担保财产评估准确。
风险预防是针对项目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事先采取一些必要的防范措施,力求避免和减少风险。
一、担保行业发展历史世界上开始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至今已有80多年历史。
最早是日本于1937年成立了东京都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协会,1958年又成立了日本全国性的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和日本全国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协会联合会,形成中央与地方共担风险、担保与再担保相结合的日本全国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美国、德国和加拿大分别于1953年、1954年和1961年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我国的台湾和香港分别于1974年和1998年开始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我国于1993年,由国家经贸委和财政部联合发起并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了我国首家全国性专业担保公司--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有限公司。
1995年6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担保法》,并于1995年10月1日实施。
这是我国第一部担保行业的法律文件。
之后在我国担保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又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担保行业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为我国担保行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有法可依”的法律环境。
特别是2010年3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七部委联合制定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及银保监会、发展改革委等部委《关于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规范发展的意见》《中国银监会关于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融资性担保机构业务合作的通知》《关于规范融资性担保机构客户担保保证金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使我国的担保行业进入了规范运作发展阶段。
二、我国担保行业发展现状(一)担保机构数量减少我国融资担保行业从2010年快速发展到2014年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特别是2015年后随着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处于经济下游的担保行业首先受到冲击,担保行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因为受担保的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经营开始出现困难,担保行业风险也在上升,担保代偿率逐渐提高,部分规模较小、风险控制水平较低的担保机构因代偿增加又没有代偿能力而关闭,导致担保机构数量逐年减少。
融资担保经营思路思考--富海肖乐义行业篇:融资担保行业的发展及竞争态势一、目前全国融资担保行业发展特征(一)全国情况:1.机构数量增长迅猛,机构数量急剧膨胀。
我国担保业1999年开始发展试点,2000年全国担保机构203家,2003年全国拥有担保机构966家,2006年全国担保机构数量达3366家,2007年全国担保机构数量达3729家,2012年6月最新数据全国担保机构8402家。
2.行业平均资本实力在不断攀升:2007年注册资本亿元以上的担保机构有528家,2012年注册资本在10个亿以上的担保机构共34家。
3.担保放大倍数普遍偏低,融资担保公司普遍处于饥饿状态,依靠融资担保业务,难以维持生存。
目前全国融资担保公司平均担保放大倍数为2.1,广东省为1.74倍,深圳为1.5倍。
融资担保行业没有办法实现规模化经营,单纯依靠融资担保业务难以生存。
勤劳不能致富,薄利不敢多销,成为大部分融资担保机构的现实生存状态。
4.行业监管逐渐从严,落实监管责任,从严整顿,规范管理,控制行业过快膨胀,压缩担保机构数量,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实现行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成为行业监管的主基调。
2010年《融资性担保公司暂行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担保行业进入行业整顿和规范期。
(二)深圳情况1.机构数量。
截止2012年8月最新数据,深圳融资担保机构83家,其中国资背景的担保公司5家,民营机构78家;法人机构76家,分支机构7家。
其中有9家没有获得银行担保授信额度,2家有银行担保授信额度但开业至今没有开展过一笔融资担保业务,即只有72家融资担保公司开展融资担保业务。
2.注册资本。
76家法人担保机构总注册资本132.446亿,平均注册资本1.74亿。
注册资本5亿以上的有5家(占比6.5%),3-4亿的有10家(占比13%),注册资本4-5亿为零户,注册资本2-3亿的有5家(6.5%),注册资本1-2亿的64家(占比84%),我司注册资本3.52亿排名第6。
融资担保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思考发展壮大融资担保机构,为企业融资提供资信担保,对于缓解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压力、促进社会充分就业、推动商业银行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合理分解信贷风险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的融资担保机构是否能够及时得到各有关方面的政策扶持与有效管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能否在可以展望的将来得有效缓解呢?对此,笔者认为,目前不能过于乐观。
我们应当从我国国情出发,以部级联席会议为平台,积极稳妥地化解融资担保业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
一、当前我国融资担保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1、中小企业普遍融资欲望与担保机构承保能力相对不足的问题。
当前,企业贷款难和商业银行难贷款这一对矛盾越来越突出。
各家商业银行为了维护信贷资产的效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相继建立健全了严格的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跟踪检查的内控制度,并且实行严格的贷款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我国众多的广大中小企业以家族式企业居多,法人治理结构不尽完善,缺乏一套规范的财务账本,加上缺少有效的可资担保的自有资产,往往在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时遭到回绝。
顺应企业融资需要提供担保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各地相继成立了一大批以提供信用担保为目的的专门机构。
目前大概分为三类:一是由政府财政全资的信用担保机构;二是由地方政府财政控股或参股的信用担保机构,财政和投资方风险共担;三是由企业或民间组织发起成立的信用担保机构,风险完全自负。
但是,在庞大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面前,我国的融资担保机构由于兴起的时间较晚,在展业方面也往往力不从心。
首先,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自有资本小,承保能力不足。
与西方发达的担保体系相比,我国融资担保业起步较较晚,多数担保机构成立于 2000年以后,自有资本较小。
据对河南洛阳、信阳、驻马店、漯河、鹤壁等五市调查,截至2008年底,五市共有担保机构89家,合计注册资本26.5亿元,以五地市的总人口计算,人均担保基金不到100元,按1:5的比例提供担保,总计承保能力不足140亿元。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民营融资担保公司发展战略及规划(范例)根据对公司经营现状,现对公司的未来发展规划提出工作思路。
如下:一、公司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经营收入规模不大,发展出现瓶颈,亟需有新的突破。
(二)业务和收入以非融保函、商票业务为主,融资担保、保理等业务贡献低,收入结构较为单一,非融、融资性业务发展不均衡。
(三)当地合作银行渠道少,融资性担保业务发展受限。
(四)客户经理业务能力、个人产能参差不齐,团队能效有待提高。
二、公司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一)挑战1、省内国有担保公司多家,在当地市场认可度较高,政策优惠力度较大,市场份额高,竞争优势明显。
2、当地银行资方基本上只与国有担保公司合作,普遍对民营担保公司接受度低,银行合作关系重建存在较大难度。
3、当地经济以国有大型企业为主,金融资源集中度较高,民营和中小微企业不发达,担保市场竞争激烈。
(二)机遇1、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开展普惠金融政策,规范融资担保和银担合作,不断完善政府性融资再担保体系,引导设立风险补偿资金、纾困基金、工业新兴产业融资担保基金等,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融资担保在政策支持和金融环境方面的趋好。
2、十三五期间全省大幅增加基建投资,并重点打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冶金精深加工、轻工食品、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健康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围绕核心企业,可派生大量中小微企业的供应链融资需求。
3、当地政府着力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在减税降费、金融服务、招商引资、政商环境等方面出台具体的支持政策,可为担保机构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4、当地中小银行有供应链金融业务创新需求,有可能存在合作突破口。
5、多牌照可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相较当地竞争对手,具有一定竞争优势。
三、公司发展目标规划(一)“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在现有业务和资金方资源基础上,聚焦省会、重点地市及周边可覆盖区域,提高团队业务跟进和业绩促成能力,继续做大做强非融担保、商票、供应链融资担保、保理等业务,确保持续稳定的经营收入。
关于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加快发展的意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融资担保行业作为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融资担保行业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担保费率偏高、担保机构规模不足、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等。
为了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加快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共同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要加强融资担保行业的监管和规范。
建立健全融资担保行业的监管体系,加强对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担保行为,防范担保风险。
同时,要加强对融资担保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监管,提高其风险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确保其做好风险评估和管理工作。
要降低担保费率,减轻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当前,我国融资担保行业的担保费率普遍偏高,给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要通过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融资担保机构降低担保费率,提高服务效率,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优惠的融资担保服务。
要促进融资担保机构规模化发展。
目前,我国融资担保行业中大部分是小型担保机构,规模较小,服务范围有限。
要鼓励和支持融资担保机构进行合并重组,提高其规模化经营能力,扩大服务范围,增强风险承受能力,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靠的融资担保服务。
要加强融资担保行业的风险管理能力。
融资担保行业作为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需要具备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
要加强对融资担保行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强化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和化解,确保融资担保行业的稳健发展。
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加快发展,需要政府、行业协会、担保机构等多方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监管和规范、降低担保费率、推动规模化发展、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等措施的综合配合,才能推动融资担保行业迈向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轨道,更好地服务中小微企业,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希望各方积极参与,共同推动融资担保行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于L市融资担保机构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多年来,为优化信贷结构和资源配置,解决中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国家积极鼓励融资担保行业发展。
融资担保机构发展壮大也为化解部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推动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融资环境。
近期,对L市融资担保机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融资担保行业的基本情况2017年底,L市共有融资担保机构14家,其中政府参股的担保公司8家,民营担保公司6家。
担保公司注册资本合计10.33亿元,净资产合计12.01亿元,担保责任余额26.91亿元,担保放大倍数为2.24倍。
本次调研共挑选辖区5家担保机构,其中政府参股机构3家,民营担保机构2家。
2017年底,5家担保机构注册资本合计4.29亿元,总资产合计6.54亿元,总负债合计1.27亿元,净利润1034万元,净资产收益率仅为1.96%,担保责任余额18.33亿元,担保责任余额占全市担保责任余额的70%,担保放大倍数为3.48倍。
图1 5家担保机构主要指标情况1从近三年的数据来看,受宏观经济走势和金融机构对合作担保公司准入条件的提高,融资担保机构的担保责任余额保持在17-18亿元,但是净利润却从2015年的2095万元下降至1034万元,净资产收益率由4%下降至1.96%。
代偿余额从2015年的1667万元,猛增至2017年的6797万元。
整体来看,担保机构盈利能力不断下降,同时积累的风险不断增加。
表1 2015年-2017年辖区5家担保机构总体经营情况二、融资担保行业的监管情况按照银监会等七部门《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银监会令2010年第3号),融资性担保公司实行属地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日常监管和风险处置,对融资性担保公司实施以防控风险为核心的持续动态监管。
2015年,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日常监管和风险处置由工信部门划归金融办。
金融办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监管主要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河南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豫政办〔2011〕86号)的相关规定。
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可持续发展路径创新摘要:当前,我国担保体系发展在金融领域内占重要位置,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促进金融公平,尤其是为焕发金融担保市场多元主体活力,增加就业岗位,推动经济整体发展而实现的一种创新产物。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创新;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在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实现社会化专业协作、进行科技创新、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
一、我国信用担保体系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探索,初步确立“一体两翼”的信用担保体系框架。
各地信用担保机构数量迅速增长,2000年底为203家, 到2003年6月增长为966家,其中95.5%的担保机构分布在地市级及以下地区,共筹集担保资金总额达286.5亿元,累计担保总额1179亿元。
但是,各地在推进担保体系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共同的问题,如信用担保机构规模普遍较小,业务品种较为单一;担保经营不规范,担保机构面临的风险较大;政府干预较为严重,一些信用担保机构成为地方政府的附属物;相当部分担保机构勉强维持生存,出现社会效益与自身效益的矛盾。
这些问题的出现,较大限制了信用担保体系作用的发挥。
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前维持信用担保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供给不足。
(一)政府监督约束机制缺失,以政府为主导的信用担保模式具有局限性。
据统计,2003年6月底,在966家担保机构中,政府完全出资的305家,参与出资的321家,占机构总额的64.8%.财政出资的政府担保在整个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
在对政府行为约束机制缺失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为实现地方利益或集团利益,往往对信用担保机构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干预。
这导致了三种不利的后果:一是加重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使担保机构的代偿风险最终转化为实际上的财政代偿风险;二是引发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导致银行的债权损失,从而降低银行参与中小企业融资和融资担保活动的积极性,损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长期发展。
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临的困境及应对措施分析2019-10-04【摘要】担保⾏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挥了很⼤的作⽤,它是缓解我国中⼩企业融资难的有效制度安排。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融资性担保公司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些影响⾏业健康发展的问题。
⽂章从当前融资性担保企业的发展现状⼊⼿,介绍当前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所⾯临的困境,并给出相对应的措施对策。
【关键词】融资性担保公司困境措施⼀、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所⾯临的困境(⼀)处于初创期,⾏业异化严重从整体上看,当前我国融资担保业还处在初创阶段,相关⽴法还不完备,⾏业监管也还存在⼀些漏洞,在实际的操作中往往会出现⼀些打擦边球的情况。
这种公司可以向普通的公司那样进⾏⼯商注册,尽管从事的是⾦融业但却游离在银监会的监管之外。
这个⾏业的准⼊门槛⾮常低,甚⾄有了“注册担保公司⽐开餐馆还容易”的说法。
(⼆)公司规模⼩,难以发挥应有作⽤众所周知,⾦融⾏业是⼀个⾮常依赖资本的⾏业,特别是融资担保业。
通常来说,资⾦的多少就能够决定企业的业务规模以及风险的抵御能⼒。
据统计,⼴西省在2010年经⼯信厅批准的担保机构已有1160家,总资本达到397亿元,注册资本在1亿以上和5000万以下的的分别占到总量的5.6%和73%。
⽽由于监管的缺失,违法出资、虚假注资、抽逃资⾦等违法违规现象是屡见不鲜。
(三)主业收益低,超范围经营普遍根据当前我律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担保⾦额最⼤可以放到注册资本的5-10倍,⼀旦出现了经营问题,就很容易出现坏账与死账。
再加上服务对象中⼩企业⾃⾝融资艰难、信⽤也较差,这样就⼤⼤提⾼了⾃⾝的经营风险,降低了企业利润。
使得银⾏⾦融机构往往不愿同其合作。
这样就使得,⼀些担保公司转向民间收益较⾼的⾮融资担保业务。
(四)抵御和控制风险能⼒差很多中⼩规模的担保公司由于⾃⾝资⾦、制度的不健全,并没有建⽴⼀套较为完善的风险甄别和分析系统,往往对中⼩企业的风险评估主要来⾃业务员的主观判断,这样就具有⾮常⼤的随意性。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路径摘要:我国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起步晚、发展快,目前已基本形成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主体的担保业,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健康发展,必须深入探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加强对信用担保业的规范与监管,完善风险防范机制,以保障信用担保业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方面有效发挥作用。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问题;路径选择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基本特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自1998年开始试点工作以来,历经10余年,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初始到相对完善的发展道路。
在政府扶持和市场拉动的双重作用下,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迅速发展壮大,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主体的担保业已基本形成,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正呈现增量增速加快,机构规模、专业优势、增信功能均实现跨跃式发展的趋势。
1、信用担保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新兴行业。
其主要标志:一是作为国际公认的高风险行业,担保机构准人已被列入国家行政许可范畴:二是国家财政部门已经制定了独立的担保行业财务会计管理办法:三是各级财税部门已经实施了补偿专项和税收减免;四是大部分省(市、区)已经依法成立了区域性担保行业协会。
与此相适应,国家推动担保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也从试点初期的“发展中规范”转变到引导一个独立行业的“规范中发展”。
2、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已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型方向发展。
政府扶持方式已由初期的一次性资本金注入,发展到目前的重在建立补偿机制以及信用资源的有效配置。
各级政府坚持政策扶持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原则,通过资金注入和政策调控等多种手段,引导和推进担保体系建设走市场化道路。
担保体系建设正在由初期的政府投入为主向投资主体多元化方向发展。
政府出资与民营出资呈同步稳健发展态势。
2011年第30期(总第2374期)6资料全国部分报刊经济类文章目录索引(20112~20113)财贸经济20112中国土地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修法/周天勇张弥财政的公共性:概念分歧、反思和拓展/童光辉张鹏监管政策能否抑制商业银行亲周期行为/张宗新徐冰玉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绩效的动态特征/常玉春住房支付能力稳定性:理论解读与实证分析/沈悦张学峰宏观经济管理2011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和重点任务/杨伟民完善矿产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宋建军以保障性住房建设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马庆斌收入分配视角下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刘畅政府投资医疗基础设施项目绩效评析/侯惠荣德国抑制土地和房地产投机的经验/付颖超徐策经济研究20112核心通货膨胀:理论模型与经验分析/侯成琪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可行吗?/洪正农民工住房政策与经济增长/郑思齐等环境规制强度和生产技术进步/张成等中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产业创新的绩效研究/陆国庆地方财政研究20112房地产价格问题成因及对策新探/何振一论土地财政与房地产市场调控/安体富从碎片型财政走向整体型财政/叶托辽宁地方财政收入现状及增长预测/聂小林增值税扩围的方式选择/孙钢经济管理20112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价值体系的关联度/杨玲不同省域科研投入产出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李燕萍等生活方式、消费者创新性与新产品购买行为的关系/陈文沛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绿色旅游发展模式研究/魏敏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罗剑朝于转利集成化物流资源整合的协同框架分析/林晓伟等经济师20112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分析/陈先郡浅析中国制造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沈强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本土化研究/王一宇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的路径探析/刘静国际金融研究20112人口老龄化、推迟退休年龄对资本流动的影响/简永军周继忠金融开放视角下宏观经济波动问题研究/张玉鹏王茜解读当今国际货币秩序的新范式/徐涛王亚亚大型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理论框架与国际比较/陈雨露甄峰中国税务20112推进税收法治需要大力弘扬法的精神/牛军栋社会困境与税制改革/王雍君十二五:经济转型税改当先/王建限售股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政策解析/陈斌才近代我国所得税的艰难开征/韩昌盛经济学动态20112经济失衡的变化与宏观政策的调控/刘伟新兴小型金融机构的产权和法人治理机制/刘小玄等包容性增长研究述评/刘嫦娥等理性疏忽、粘性信息和粘性预期理论评介/李拉亚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2大学生医疗保障的缺失与重构/刘钧规范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蔡四平劳动合同特征及其行为经济学研究/严维石经济问题20112新农村建设中农产品供应链信用风险特征及其防范/王静42011年第30期(总第2374期)我国企业债券发行条件非市场化实证研究/杨大楷王劲松城镇非正规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探析/许春淑当代财经20112消费对生产资料需求的传递效应/白暴力张建强构建以财产税为主体的地方税体系研究/胡洪曙中国的城市化:从空间到人口/蔡继明程世勇基于盈余管理动机的财务重述研究/周晓苏周琦宏观经济研究20112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土地财产权的保护和实现/张林山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吗/胡蓉等中国旅游城市群竞争力比较研究/侯志强施雅岚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探讨/王址道西部地区加快城镇化体制和政策研究/王娟经济问题探索20112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探讨/张勇我国企业年金发展面临的难题探究/牛海汤建光论多元化养老保障主体选择的社会进步性/祁峰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给人民币区域化带来的启示/翁玮吴萍中国工业经济20112城市创新系统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机制/倪鹏飞等三大财富平衡与中国产业发展/原磊邱霞中国工业环境效率的库兹涅茨曲线检验/袁鹏程施现代企业内部信息主动采纳研究/宗文等产品开发组织超模块化及其对创新的影响/王凤彬等校企合作研发的最优制度安排/贺俊等农业经济20112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科技推广中的作用机制及政策选择/郑丹我国农业法学研究问题分析/王惠农民工分层城市融入的治理模式与措施/宋惠敏论出口特色农产品的效应分析/赵红霞等经济纵横20112中国转型经济学二十年发展回顾与展望/王艳萍经济思想史中的经济危机理论及其争论/王璐完善我国房地产销售制度的思考/梁冬梅于平私人银行价值链分析及发展策略/梁文宾等当代经济研究20112绝对地租产生原因、来源与价值构成实体的探讨/杨继瑞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对所有制与所有权的辨析/彭五堂侯为民正确认识国有企业的作用和效率/宗寒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2人口转型的经济学解释/杨斌碳税政策效应理论研究评述/胡剑锋颜扬关于个税起征点的研究/郝朝艳等金融安全网:基于信息空间理论的分析/何德旭等充分激发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陈永杰财政研究20112中国环境税改革问题研究/苏明许文评论对推进房地产税改革持有怀疑的各种观点/王诚尧基层医疗机构财政补偿政策实施的必要条件和配套政策/赵大海政治寻租视角下的公司社会责任研究/黎文靖关于建立财务报告与内部控制双重独立审计机制的思考/叶青山预算管理与会计20113建立我国可持续能源发展公共融资机制的思考/李卫东积极推进预算公开不断增强预算透明度/财政部预算司当前地方财政预算若干问题思考/李应宝试论我国政府预算会计与政府财务会计的协调/贺敬平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3经济周期与保险周期/孙祁祥等城市化进程、公共财政支出与社会收入分配/莫亚淋张志超审计文摘20113当好审计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和应该具备的四心/王耘农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舞弊审计初探/黄家登张伟电信企业通信业务收入审计的内容和方法/梁彦方关于深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职能的探讨/李岩玉商业时代(原名商业经济研究)20117中国由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发展取向研究/吴立贤我国政府引导基金的风险防范体系构建/曹珺关于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研究/孙宋芝股市跳跃点对股票价量变化的影响分析/秦磊谈股价波动风险的非参数检验方法/花俊洲刍议财务治理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及其关系/何春哈耶克的财政法律制度理论及其借鉴意义/程雪产业生态理论发展研究述评/尹磊罗瑞华国际市场20113如何评价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孙立坚美债危机渐行渐近/蔡恩泽经济趋势主导大宗商品走向/林平中国证券报20113国际金融市场步入动荡期/刘满平适度扩大人民币升值幅度利大于弊/连平47。
政府性担保机构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研究陈炳东河南省中小企业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摘要:政府性担保机构的类型比较多,它包括了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融资再担保公司、住房置业担保公司、出口信用担保公司、农业担保公司、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公司等等,它主要的运营模式为政府出资或控股,为特定的对象提供服务,不以营利为目标,侧重于实现政府性目标,提供准公共产品服务,是一个服务性质的机构。
这种全新的运营模式,为担保机构的长期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和保障,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政府性担保机构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政府性担保机构发展过程存在着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逐渐实现我国政府性担保公司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政府性;担保机构;主要问题;解决措施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融资困难的问题,国家为了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一问题,专门设置了政府性担保机构,为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型企业提供服务。
政府性担保机构的担保费用比较低,成为现阶段中小型企业信用担保的主力,为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担保机构发展比较早,具有浓厚的市场底蕴,而中国的担保机构所能发挥出的作用和价值还是有限的,需要进一步探究我国政府性担保公司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从而全面发挥出我国政府性担保公司的作用和价值。
一、政府性担保机构问题探析(一)政府性担保机构内生性缺乏在政府性担保机构的实际运营中,很多政府性担保机构过于依赖政府政策的扶持,担保机构自身缺乏市场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旦政府性担保机构所涉及的信用担保,跟社会的公共产品有关,整个政府性担保公司就会完全依托于政府政策的支持,这样很不利于担保公司的长久发展。
政府性担保机构为社会的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但是担保机构自身的内生性比较缺乏,不能从自身机构发展出发,找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引导自身的内化发展。
摘要:融资担保是缓解现阶段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的有效措施,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速呈现了放缓的趋势,中小企业经营难度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新常态下融资担保机构可持续发展路径进行探索,旨在为融资机构提供可借鉴策略。
关键词:新常态;融资担保机构;可持续发展;路径
在经济新常态下,不仅给融资担保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而且其生存难题也基于外部环境恶化的背景下而变得更加严峻。
就实践表明,担保行业如果想要使自身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必须改变以往完全依赖市场的情况,并充分借助政府的作用来实现。
以国际经验为借鉴和参考可以看出,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服务主要是依靠政府支持背景下的担保机构来获得的,政府、联合金融机构以及社会团体等都是出资方,仅仅依靠民间资本来进行融资担保的模式并不具有可行性。
1担保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以南部某省Q市为例,公开资料显示:截止到2017年12月底,通过年审的融资担保机构逐渐呈现了下降的趋势,将其与高峰时期相比,其中主动退出或被淘汰的担保机构约占67%。
同时,全市在此年的新增融资担保业务12.08亿元,持续下降趋势明显;以行业代偿情况为立足点来讲,2017年全市担保行业新增代偿已超过1亿元,担保代偿率高达9.24%以上,是历年代偿率最高的。
因此,从整体上来讲,我国担保行业总形势不容乐观。
想要使担保机构获得可持续发展带动担保行业的稳定发展,加大对担保机构可持续发展路劲的探索尤为重要。
2新常态下融资担保机构可持续发展路径
2.1对担保模式进行创新,提升担保品种的丰富性。
以业务模式为立足点来讲,需要以由传统银行、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构成的担保架构为基础,加大对第四方或更多方的引入力度,例如地方政府或核心企业等,从而使基于担保业务中的合作方和业务品种都能得到有效的拓宽,进而实现分散业务风险的目的。
从业务品种角度来讲,资金池是较为有效的一种方式。
主要是以处于担保业务中几方为出资主体以此建构的资金池担保模式,并向其他多类型担保业务提供保证;其次,融资性担保公司还要对以往依赖于银行贷款进行间接融资方式进行转变,使存在于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金融产品类担保如集合债、中期票据等向优质担保公司融资担保品种所转换。
同时,还要以传统不动产抵押作担保为基础,对股权、应收账款的质押以及反担保措施予以合理化拓展。
2.2加大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的发展力度。
对我国政策性文件要予以深入研究可以得知,政策性融资已成为现阶段融资担保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所以,强化对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的顶层设计显得尤为必要。
具体来讲,首先,积极落实国家级融资担保基金的运行,从而为各省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的设立提供重要辅助与支持;其次,省级要对专项资金的安排给予重视,并以新设、参股以及控股等手段为载体,实现对良好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的有效扶持,使融资担保机构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同时,对于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的兼并与重构等行为要给予鼓励,这样既可以使其具有的风险管理等多方面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又能对行业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2.3对以往银担合作模式进行改革,推动风险共担机制的建立。
目前,由于受到融资担保机构弱势和实际担保任务实施情况等多方面影响,所以应以国家层面为载体完成相关文件的出台工作,并对各自权利与义务进行明确。
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银行要改变以往以融资担保机构为转移风险的载体与工具,而是要加快绩效考核和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力度。
银行初期可以与各级再担保的融资担保机构予以合作,推动风险分担机制的建立,从而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对国外成熟担保模式和我国银担合作试点予以审视可以发现,以银担保二八比例为依据实现对风险的有效分担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并以担保业务品种、担保保证金等多方面切入实现对合作模式的有效创新。
此外,还要注重省级担保优势的充分发挥,这也是为省级再担保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深入沟通与合作提供重要助力的关键因素。
2.4提升风险补偿机制的完善性。
经济新常态下,许多企业日常经营出现了恶化、债务违约事件增多等情况,尤其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这种情况更加严重,这也是造成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担保机构代偿率快速提升的重要因素。
因此,想要实现融资担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目的,就要立足于风险补偿机制,提升其完善性。
同时,政府也应遵循自上而下的规律,建立起针对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机制。
以代偿率的差异性为依据,确定政府具体的补偿资金。
此外,对于融资担保机构保费收入免缴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扣除标准也应及时进行优化与完善,从而使融资担保公司税率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与降低,这样既可以使担保公司税收压力得到缓解,又实现了为企业减负等目的。
2.5加大对风险的管控力度,推动其风险处置能力的提升。
融资担保机构要立足于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和现阶段被担保企业的实际情况,加大风险管理力度,并对业务审核予以快速提升,从而使其具有的风险处置能力能够得到快速且有效的提升,并加快风险处置预案的制定。
同时,在担保业务的保后检查也是不容忽视的工作内容,要以被担保企业情况为依据和参考提升追保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或者向被担保企业提出提前归还贷款的要求,从而使风险得到合理控制。
此外,再担保机构的运用也是分散其担保业务风险的一种有效措施,所以还要着重关注与省级担保机构的对接和深入合作。
3结束语
总之,融资担保机构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也给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我们要加大对融资担保机构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探索,从而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
[1]余菲.新常态下融资担保机构可持续发展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22):18-19.
[2]王光伟,佟锦霞.“新常态”下融资担保业生存对策探讨[J].东吴学术,2017(05):19-25. 作者:霍永龙 单位:青海省发展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