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电磁铁的磁力(一)上课
- 格式:ppt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17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3-3《电磁铁的磁力(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电磁铁的磁力(一)》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一个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电磁铁的磁力产生原理以及磁力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探究工具,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电磁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较强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愿意动手参与实验,观察和分析现象。
但同时,学生对电磁铁的磁力产生原理和磁力强弱的影响因素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堂上通过实验和讲解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磁铁的磁力产生原理,掌握电磁铁磁力强弱的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电磁铁的磁力产生原理,电磁铁磁力强弱的影响因素。
2.教学难点:电磁铁磁力强弱的影响因素的探究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和讲解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和分析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电磁铁的磁力产生原理和磁力强弱的影响因素。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回顾电磁铁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电磁铁的磁力产生原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磁铁在不同电流强度下吸引大头针的数量,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磁铁的磁力产生原理。
3.探究电磁铁磁力强弱的影响因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磁铁在不同线圈匝数、电流强度和铁芯情况下吸引大头针的数量,让学生分析影响电磁铁磁力强弱的因素。
4.讲解与引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讲解电磁铁磁力产生原理和磁力强弱的影响因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3课《电磁铁的磁力(一)》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是教科版上册第三单元能量的第三课。
第一课电和磁,让学生发现“电能生磁”这一基础知识,第二课电磁铁,让学生理解“电能生磁”在电磁铁中的应用。
电磁铁广泛应用于绝大多数的电器中,所以本课电磁铁的磁力(一)与下节课电磁铁的磁力(二),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影响磁力大小的因素。
本课有两个活动:一、作出我们的假设,假设影响磁力的因素;二、设计实验,检验假设。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也为下节课学生更独立地检验其他假设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六年级学生,已经经历了几个学期对科学的探究学习,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以及动手实验都有一定的基础。
同时也因其主观能动性,对未知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然而对于完整的科学探究、实验活动还处于不成熟的状态。
因此,本节课将因势利导,指引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实验。
让学生经历一个自己的完整科学探索活动,在成功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进行科学探究。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能改变的。
2、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3、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的大小有关:电池多磁力大,电池少磁力小。
【过程与方法】1、能有依据地进行假设,找出可能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如导线的圈数、电流的大小、铁钉的粗细、导线的粗细等。
2、能识别变量设计对比实验,会控制变量验证线圈圈数和电流大小对磁力大小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大胆想象,有根据地假设。
2、能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作检验假设的实验。
【教学重点】能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和电流大小对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影响。
【教学难点】设计并完善线圈圈数、电池数量和电磁铁磁力的关系的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演示用电磁铁、电磁铁的构成部分的图片、教学课件。
学生分组准备:电池、导线、铁钉、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科学六上3.3《电磁铁的磁力(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电磁铁的磁力(一)》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强弱、线圈匝数、铁芯的关系,从而理解电磁铁的磁力特性。
教材通过详细的实验步骤和丰富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现并总结电磁铁的磁力规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电流的基本知识,对电流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也接触过一些磁铁的知识,对磁铁的性质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电磁铁的磁力特性的理解和探究能力还不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实践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强弱、线圈匝数、铁芯的关系。
2.能够设计实验,探究电磁铁的磁力特性。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强弱、线圈匝数、铁芯的关系。
2.设计实验,探究电磁铁的磁力特性。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电磁铁的磁力特性。
2.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发现并总结电磁铁的磁力规律。
3.讲解法:在实验和探究过程中,教师进行适时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电磁铁、电流表、导线、开关、铁钉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实验报告单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电磁铁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电磁铁的磁力特性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器材,并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实验前的准备。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强弱、线圈匝数、铁芯的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与同组同学交流讨论,总结电磁铁的磁力特性。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回答,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电磁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电磁铁的磁力(一)【教材简析】《电磁铁的磁力(一)》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中的第3课。
因为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电磁铁的构造及会制作简单的电磁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注重新旧知识的链接,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其结构和原理的联系,推测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磁力大小是否与线圈圈数有关”的探究实验。
【学情分析】学生原有概念中对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已经有一定的认识,比如他们认为跟电池的大小、电力大小、电量、线圈长短、粗细、线圈圈数、铁钉大小等有关,但是他们在科学语言的表述上并不规范或者有重复,教师可以在学生暴露的原有概念基础上组织讨论,并纠正和归纳。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设计和实施实验时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科学探究目标1.有一定根据地进行假设,找出认为可能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
2.在教师的指导下,会识别变量设计对比实验,会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影响。
3.能对本小组实验方案作介绍说明,体会交流与讨论能引发细腻的想法。
科学态度目标1.能够大胆的想象,又有根据的假设。
2.能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做检验假设的实验。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用“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现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影响。
难点:设计并完善电磁铁磁力和线圈圈数的关系的实验 【教学准备】1.分组器材:三节干电池、电池盒一个、三根长1.3米的单股导线、三枚退火的8cm 铁钉、1包大头针、四个塑料盘(一个放大头针,其它三个计数)。
2. 教师演示:课件、“科学交流区”展板。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预设3分钟)[PPT 出示]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数量汇总表统计学生上节课用自己制作的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数量。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第4册第三单元《能量》的第三课《电磁铁的磁力(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电磁铁的磁力一》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本课有两个活动。
一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能找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二是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重点思考如何在对比实验中控制条件的问题。
扎扎实实地经历这个过程不但是检验这个假设的需要,也为下节课学生更独立地检验其他假设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电磁铁的磁力一》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过程与方法:1、有一定根据地进行假设,找出认为可能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
2、在教师的指导下,会识别变量设计对比实验,会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影响。
3、能对本小组实验方案作介绍说明,体会交流与讨论能引发细腻的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大胆的想象,又有根据的假设。
2、能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做检验假设的实验。
四、教学重点:能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影响。
五、教学难点:能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影响。
六、教学准备:电池、1根长约1米的导线、铁钉、1盒回形针。
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铺垫设疑(3—5分钟)1、旧知回顾(1)电磁体由()和()组成。
(2)电磁体产生磁力的条件是()。
(3)电磁铁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独立思考旧知回顾在这一个环节中,以生活中的电磁起重机进行磁力的比较,能一下子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什么磁力会相差这么(4)上节课电磁铁吸起大头针的数量情况记录。
2、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你们看一些图片和视频,注意观察。
看完后,你发现了什么?3、提出问题:电磁起重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磁力,而我们自制的电磁铁最多的小组也只吸起了几枚大头针呢?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究竟跟什么有关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电磁铁的磁力。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3《电磁铁的磁力(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电磁铁的磁力(一)》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电磁铁的原理和磁力的作用。
本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方向、线圈匝数、铁芯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电流、磁场等概念有所了解。
但电磁铁的原理和磁力作用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实验过程中给予个别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磁铁的原理,掌握电磁铁磁力的强弱与电流方向、线圈匝数、铁芯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电磁铁磁力的强弱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2.电磁铁磁力的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3.电磁铁磁力的强弱与铁芯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电磁铁的磁力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电磁铁、电流表、导线、开关、铁钉等。
2.教学课件: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源。
3.实验报告模板:为学生提供实验结果记录和分析的模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电磁铁的日常生活应用,如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等,引发学生对电磁铁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电磁铁的原理,展示电磁铁的构造,让学生明确电磁铁是由电流产生的磁场。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电磁铁在不同电流方向下的磁力变化。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得出结论。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磁铁在不同线圈匝数下的磁力变化。
教案课题3-3电磁铁的磁力(一)编号20170619授课时间10月11日课时安排1 第1节教材分析本课有两部分内容:作出我们的假设;设计实验,检验假设。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过程与方法:有一定根据地进行假设,找出认为可能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
在教师的指导下,会识别变量设计对比实验,会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的影响。
能对本小组实验方案作介绍说明,体会到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大胆想象,又有根据地假设。
能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作检验假设的实验。
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电池、电池盒、绝缘导线、铁钉、大头针。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教法、学法)(一)导入1. (直到学生看P52图片)这是一个用在废铁处理厂的电磁起重机,它利用电磁铁的原理制造而成,一次可以吸起数吨重的废铁!你们知道磁力这么大的电磁铁是怎么做成的吗?2.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电磁铁的磁力(板书课题)(二)作出我们的假设1. 上节课我们制作过电磁铁,谁来说一说:电磁铁的磁性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它的磁性又是怎样产生的?2. 如果要使电磁体的磁性得到加强,我们大胆的假设一下应该怎么做?3. 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强调假设时要说明自己的理由,尽量避免无端的猜测。
指导填写P52表格。
4. 全班交流,教师简要板书。
(三)设计实验,检验假设1. 我们的这些假设可以被证明吗?应该怎么做实验证明?2. 以研究线圈圈数多少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为例,说明:这是一个典型的对比实验,要想知道电磁铁的线圈增多时,磁力是会加大还是减小,我们要使哪些因素保持不变呢?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改变哪些因素,才能知道线圈的圈数会对磁性造成影响呢?3. 看书P53表格,小组讨论并填写表格。
教师巡视。
4. 全班交流小组填写的研究计划。
5. 根据计划,各小组开始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