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性学习《我国舞蹈起源和原始舞蹈的形成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10
中国舞蹈发展研究报告总结
中国舞蹈发展研究报告总结
中国舞蹈发展研究报告是对中国舞蹈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和分析。
通过对历史文献、现场观察和专家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的运用,研究报告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结论,以下是对其进行的总结。
首先,研究报告指出中国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舞蹈起源于古代宗教仪式和民俗活动,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
中国舞蹈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强调舞者的形体美和舞台表达力,以及对神秘世界和自然界的崇敬。
其次,研究报告指出中国舞蹈在现代社会中受到了许多挑战和影响。
文化多样性和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中国传统舞蹈面临着来自西方舞蹈和流行文化的竞争和影响。
另外,现代生活的压力和快节奏也使得人们对舞蹈的需求和接触度减少,进而影响了舞蹈的传承和发展。
第三,研究报告提出了促进中国舞蹈发展的一些建议。
首先,需要加强对传统舞蹈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加大对基础教育和专业培训的投入,培养更多的舞蹈人才。
同时,还需要积极推动创新和跨界合作,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参与到舞蹈活动中。
此外,通过建立舞蹈交流平台和举办舞蹈比赛等活动,提高人们对舞蹈的认知度和兴趣。
总的来说,中国舞蹈发展研究报告通过深入探索中国舞蹈的历史渊源和现代发展情况,对中国舞蹈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进行了系统分析。
报告提出了一系列促进中国舞蹈发展的建议,为中国舞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希望通过这些努力,中国舞蹈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传统舞蹈的起源与发展中国传统舞蹈作为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渊源。
本文将围绕中国传统舞蹈的起源与发展展开探讨,以期深入了解这一独特的艺术传承。
一、舞蹈起源于古老而神秘的民俗仪式中国传统舞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祭祀仪式和农耕活动。
在中国古代,人们借助舞蹈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同时也是人们凝聚情感、交流思想的方式。
祭祀神灵的舞蹈,让人们感受到与自然的联系,使人与天地万物产生共鸣。
二、发展演变与民族特色的凸显伴随着文明的进步,中国传统舞蹈逐渐成为一种艺术形式,并形成了独特的舞蹈风格。
不同地域的舞蹈表演形式各异,各地方的民间舞蹈也体现出当地地理环境、民族风俗和历史文化的特点。
例如,广东的扇子舞翩翩起舞,寓意着风调雨顺;西南地区的藏族舞蹈凝聚了高原民族的豪情壮志。
三、古典舞蹈的繁荣与辉煌在古代,中国的宫廷舞蹈以及古典舞蹈发展得非常繁荣。
宫廷舞蹈具有高度的礼仪性,代表了皇室的尊贵和威严;而古典舞蹈则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人物角色的刻画。
清代的皮黄舞、宋代的霓裳羽衣舞等都被誉为中国传统舞蹈的瑰宝,至今仍有不少剧目被传承于舞台上。
四、现代舞蹈的革新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传统舞蹈也不断融入现代元素,逐渐形成了与时俱进的现代舞蹈风格。
20世纪以来,舞蹈艺术家们积极探索新的表现方式,将中国传统舞蹈与现代舞蹈技巧相结合,创作出许多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个人风格的作品。
例如,《黄土地》以舞剧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奋斗精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五、对传统舞蹈的保护与传承中国传统舞蹈的保护与传承是当代舞蹈艺术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随着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传统文化的消亡风险也日益加深。
因此,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和艺术机构纷纷开展相关活动,推动中国传统舞蹈的保护和传承。
同时,也有许多舞蹈团体和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将传统舞蹈融入到当代舞台演出中,为中国传统舞蹈注入新的生命力。
我对中国原始舞蹈文化遗存的认识中国原始舞蹈文化遗存是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仪式、庆典等活动。
这些舞蹈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信仰、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
一、中国原始舞蹈的起源和演变中国原始舞蹈起源于古代的祭祀、仪式、庆典等活动中,是古代人们为了表达对神灵、祖先的敬仰和感激之情而进行的舞蹈。
这些舞蹈通常与音乐、诗歌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原始舞蹈逐渐演变为宫廷舞蹈、民间舞蹈、戏曲舞蹈等形式,其中宫廷舞蹈最为华丽、优雅,民间舞蹈则更加丰富多彩,戏曲舞蹈则成为了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原始舞蹈的特点中国原始舞蹈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节奏感强:中国原始舞蹈的节奏感非常强烈,通常与音乐相结合,形成优美的旋律和节奏。
2.动作优美:中国原始舞蹈的动作通常非常优美,表现出古代人们对神灵、祖先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3.形象生动:中国原始舞蹈的形象非常生动,通过对动物、植物等自然事物的模仿,形成了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动作和图案。
4.内涵深刻:中国原始舞蹈的内涵非常深刻,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人类、社会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三、中国原始舞蹈的文化价值中国原始舞蹈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1.历史价值:中国原始舞蹈是古代人们生活、信仰、文化等方面的真实反映,通过对这些舞蹈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2.艺术价值:中国原始舞蹈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动作、节奏、形象等方面都非常优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3.社会价值:中国原始舞蹈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通过对这些舞蹈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和社会结构。
4.文化交流价值:中国原始舞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通过对这些舞蹈的研究和展示,可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互相了解。
四、结论总之,中国原始舞蹈文化遗存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艺术、社会和文化交流价值。
中国民族舞蹈的演变与传承研究中国民族舞蹈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演变与传承。
本文将着重探讨中国民族舞蹈的演变与传承,并分析其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意义。
一、中国民族舞蹈的演变史中国民族舞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民族舞蹈出现了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从简单粗犷的古代舞蹈到优美多姿的现代舞蹈,中国民族舞蹈一直在不断地演变、创新。
在唐宋时期,舞蹈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各种形式的舞蹈开始涌现出来,如两广锣鼓舞、庆功舞、秧歌舞等。
宋代人李时中所著《太和正音谱》,记录了大量的舞曲和舞蹈,其中包括了“梅花三弄”、“金玉满堂”等脍炙人口的经典曲目。
明清时期,中国民族舞蹈经历了一个兴盛的时期。
明代,元宵节、春节等喜庆时刻,广大民众会以“隆兴鼓舞”、“铁环舞”等民间舞蹈来表达喜庆的情绪。
清代,则出现了大量的宫廷舞蹈,如清代皇后娘娘经常演奏的“扇舞”和“鹦鹉舞”等。
二、中国民族舞蹈的传承现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多样化,中国民族舞蹈面临着许多挑战。
许多传统的民族舞蹈不再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很多老年舞蹈爱好者也渐渐离世,这些都对中国民族舞蹈的传承带来了困难。
但是,也有很多人在努力推广和传承中国民族舞蹈。
许多舞蹈团体和院校在全国各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舞蹈活动,将民族舞蹈的精髓传递给更多的人。
此外,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兴起也为中国民族舞蹈的传承带来了新的机遇。
许多民族舞蹈爱好者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舞蹈视频,通过互联网平台宣传和传递中国民族舞蹈文化。
三、中国民族舞蹈的文化传承意义中国民族舞蹈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息息相关。
中国民族舞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诗歌、绘画、音乐等文化形式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中国民族舞蹈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种将文化和艺术融为一体的艺术形式。
同时,中国民族舞蹈也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传统文化的沉淀。
通过中国民族舞蹈的学习和表演,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和传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精神。
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
它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更是中国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起源、发展和演变等相关内容。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祖先就已经创作了原始的舞蹈形式。
这些早期的舞蹈主要是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描绘人类生活中的劳动场景、表达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神灵的祈祷。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原始的舞蹈逐渐演变成了更加复杂且具有独特风格的民族民间舞。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展受到了历史、地理、民族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舞蹈形态。
例如,著名的广东舞龙舞狮、四川变脸以及北京鼓舞等,都代表了不同地方的民间舞蹈艺术。
这些舞蹈通过舞者优美的身姿、灵动的手势和动人的音乐,将中国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传递给观众。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演变也与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变迁密切相关。
在中国古代,民间舞蹈在宫廷舞蹈的熏陶下逐渐形成了高雅的舞蹈形式,并逐渐成为专门的艺术门类。
然而,在近代中国,由于社会变革的冲击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舞蹈曾遭受到一定程度的冷落。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传统文化再度受到重视,而中国民族民间舞也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
如今,中国民族民间舞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舞蹈团体都频频获得奖项和赞誉。
例如,中国舞蹈家协会的成立、中国舞蹈“红梅奖”的设立以及中国国家芭蕾舞团等的成立,都为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魅力在于它的丰富多样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舞者们通过优美的舞姿、独特的道具和精心设计的舞台布景,将观众带入了一个个独特的场景,让人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
从千年古城的广场上跳起的欢快舞蹈,到草原上翩翩起舞的牧羊女,每一支舞蹈都像一幅活生生的画卷,让人们流连忘返。
中国古代舞蹈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着悠久的文化传承和丰富的艺术遗产。
其中,舞蹈作为一种大众艺术形式,自古以来一直在中国的文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最早的原始舞蹈,到汉唐时期的宫廷舞蹈,再到宋元明清时期的民间舞蹈,中国的舞蹈艺术不断地演变和发展着,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和审美趣味。
一、原始舞蹈的起源最早的中国舞蹈艺术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
在古代人类的社会生活中,舞蹈是一种重要的交流和表达方式,常常与神话、崇拜等文化元素相融合。
据考古学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我国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发展舞蹈艺术了。
他们模仿动物的动作、表达内心的情感,创造出了原始的舞蹈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迁徙,舞蹈从祭祀仪式演化为娱乐活动,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风格。
二、宫廷舞蹈的繁荣随着历史的进程,中国的舞蹈艺术也逐渐步入上层社会的宫廷。
自汉朝起,宫廷舞蹈就开始受到官僚贵族的赏识和推崇。
唐朝是中国宫廷舞蹈繁荣的时期,有“舞无疆、乐无界”之美誉。
唐朝时期的宫廷舞蹈多为舞姬演绎,风格多样,器乐伴奏并用,形成了独特的舞蹈文化。
到了明清时期,宫廷舞蹈逐渐演变为一种更加讲究技法和美感的表演艺术形式,具有更加高雅的艺术价值和审美魅力。
三、民间舞蹈的流行除了宫廷舞蹈,民间舞蹈也是中国舞蹈艺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宋元时期,随着中国的城市化和商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民间舞蹈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推广。
以清朝为代表的时期里,各种民间舞蹈表现出了更丰富多彩的特点。
例如唐袍舞,龙舞、狮子舞等,既表达了舞者浓郁的地域特色,又反映出当时时代的社会文化特点。
四、现代舞蹈的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的舞蹈艺术也得到了更加广泛和深层次的发展。
20世纪初,影响一部分中国青年的现代舞蹈艺术进入中国。
此后,一批中国舞蹈家主张“以舞蹈为表现手段去挖掘生活和文化,用现代性态度表现中国问题和中国形象”,致力于将舞蹈艺术与中国文化传承相结合,展示出了中国舞蹈艺术新的面貌和风范。
课题名称: 《我国舞蹈起源和原始舞蹈的形成的研究》组员:任天姿、赵蕊萌、张雅洁、李炳乾指导老师:李铜生一、课题背景舞蹈造就的是一种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理想境界,它使青少年在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成为时代所要求的既有社会群体意识又有个人创造精神的一代新人。
舞蹈课程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在基础表演教学中渗透舞蹈史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课题目的研究我国舞蹈起源和原始舞蹈的形成。
三、任务分工论文撰写:任天姿设计调查问卷:任天姿发放调查问卷:赵蕊萌、张雅洁、李炳乾资料查询:中舞网百度学术网论文网四、研究方法1、对校内学生按男女各30名的方法,抽取3位不同科目老师询问采访,向校外10名家长和学生进行调查,并向受访者派发问卷(可开展网络问卷)。
2、通过网络,书籍等方式搜查相关资料。
3、将网络书籍中的相关内容,数据加以分析整理。
4、根据整理内容设立相关报告。
5、修改、整理报告与论文。
五、课题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课题组成员在课题正式立项之前,已经为该课题搜集相关的研究成果,阅读大量的有关舞蹈史学研究的文献资料。
课题正式立项之后,有课题主持人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研究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构成,拟定总体研究内容提纲,并将任务分解到个人,同时将课题组成员分为调研组、分析组等,为课题研究的有效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另外,为调研组下一步的调研阶段开展做了相应的准备工作。
2、调研阶段课题组调研成员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文献综述等多种方法,开始大量搜集我国舞蹈史学研究的资料以及数据,包括舞蹈教育的研究现状,舞蹈教育发展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3、汇总分析阶段本阶段,课题组成员结合实际调查资料,以我国舞蹈起源和原始舞蹈的形成的数据为样本,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4、撰写研究报告结合前一阶段对调查资料的汇总,由课题主持人执笔撰写课题研究结项报告,并提出《我国舞蹈起源和原始舞蹈的形成调查报告》的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结果(论文)研究性学习课题:我国舞蹈起源和原始舞蹈的形成摘要:本文是我们小组四位同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阐述了我国的原始舞蹈,其主要形式是有关狩猎、劳动的舞蹈。
中国舞蹈的起源和发展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舞蹈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具特色的表达形式和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介绍中国舞蹈的起源和发展,并探讨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中国舞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部落社会。
最早的舞蹈形式主要是一种原始的宗教仪式活动,同时也被用作祭祀、庆祝和歌颂的方式。
这些舞蹈以其独特的动作和韵律表达了当时人们的感情和信仰,传承了一种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中国舞蹈逐渐形成了独立的艺术形式,并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产生了许多不同风格的舞蹈。
例如,在古代中国,宫廷舞蹈是一种高雅的舞蹈形式,通常由皇室和贵族在重要场合中表演。
宫廷舞蹈以其独特的仪式化动作和精巧的服饰而闻名,它不仅体现了皇室的尊贵身份,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思维方式。
另外,古代民间舞蹈也是中国舞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舞蹈具有丰富多样的形式和风格,通常是在庆祝节日、婚礼或其他重要场合中表演。
例如,花鼓舞是中国南方地区非常受欢迎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
它以其欢快、热情的舞姿和鼓点,将人们的喜悦和幸福表达得淋漓尽致。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交流,中国舞蹈逐渐融合了外来文化的元素,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例如,中国舞蹈与西方现代舞的融合,给中国舞蹈注入了新的艺术元素和表现手法。
现代舞以其自由灵动的身体动作和富有表达力的舞蹈技巧而广受欢迎,成为当代中国舞蹈的重要形式之一。
除了舞蹈形式的多样性,中国舞蹈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对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上。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传递情感和思想,同时也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舞蹈,人们可以了解和感受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和审美观念,进一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此外,中国舞蹈也是培养人们身心健康和增强社交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
舞蹈活动不仅可以锻炼人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在日常生活中,舞蹈也成为人们放松身心、减压和表达自我情感的一种方式。
课题名称: 《我国舞蹈起源和原始舞蹈的形成的研究》12组员:任天姿、赵蕊萌、张雅洁、李炳乾3指导老师:李铜生4一、课题背景5舞蹈造就的是一种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理想境界,它使青少年在6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成为时代所要求的既有社会群体意识又有个人创造精神的一代新人。
舞蹈课程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在基础表演教学中渗透78舞蹈史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9二、课题目的研究我国舞蹈起源和原始舞蹈的形成。
10三、任务分工11论文撰写:任天姿1213设计调查问卷:任天姿14发放调查问卷:赵蕊萌、张雅洁、李炳乾15资料查询:中舞网百度学术网论文网四、研究方法16171、对校内学生按男女各30名的方法,抽取3位不同科目老师询问采访,向校外10名家长和学生进行调查,并向受访者派发问卷(可开展网络问卷)。
18192、通过网络,书籍等方式搜查相关资料。
203、将网络书籍中的相关内容,数据加以分析整理。
4、根据整理内容设立相关报告。
21225、修改、整理报告与论文。
五、课题研究过程23241、准备阶段25课题组成员在课题正式立项之前,已经为该课题搜集相关的研究成果,阅26读大量的有关舞蹈史学研究的文献资料。
课题正式立项之后,有课题主持人组27织课题组成员讨论研究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构成,拟定总体研究内容提纲,并28将任务分解到个人,同时将课题组成员分为调研组、分析组等,为课题研究的29有效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另外,为调研组下一步的调研阶段开展做30了相应的准备工作。
312、调研阶段32课题组调研成员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文献综述等多种方法,开始大33量搜集我国舞蹈史学研究的资料以及数据,包括舞蹈教育的研究现状,舞蹈教34育发展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3、汇总分析阶段3536本阶段,课题组成员结合实际调查资料,以我国舞蹈起源和原始舞蹈的形成的数据为样本,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37384、撰写研究报告39结合前一阶段对调查资料的汇总,由课题主持人执笔撰写课题研究结项报40告,并提出《我国舞蹈起源和原始舞蹈的形成调查报告》的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结果(论文)41研究性学习42课题:我国舞蹈起源和原始舞蹈的形成434445摘要:本文是我们小组四位同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阐述了我国的原始舞蹈,46其主要形式是有关狩猎、劳动的舞蹈。
在内蒙古阴山地区新石器时代的47岩画上,刻画着狩猎舞的形象。
人扮成飞鸟、山羊、狐狸等动物。
有的头饰鹿角、羽毛,有的带尾饰。
这种舞蹈的产生,与狩猎密切相关。
4849关键词:舞蹈,原始舞蹈,起源5051狩猎舞,是模拟动物或擒获动物的舞蹈,在原始人看来,模拟某种52动物则该种动物就会在现实中被占有。
内蒙磴口县托林沟畔有一幅狩猎53舞蹈图画,舞者化装成鸟兽之形,振臂(翅)而舞,表达人们对狩猎生活54的赞美、回忆以及占有野兽后的愉快情绪。
庆功舞,即模拟战争的舞蹈,先秦文献称之为武舞,《周礼·乐师》5556所记执干戚而舞者便是。
云南沧源第一地点2区有一组舞蹈场面,有57的手持盾牌,高举短刀,有的弯弓搭箭作冲杀姿势,有的把人举过头顶,有的徒手而舞。
这就是庆功舞,表演冲锋、擒敌、庆功等一场战争的全5859过程,表达人们取得战争胜利后的喜悦心情。
60踏舞,猎人因狩猎丰收踏地而舞;或劳动归来大家挽手踏地而舞,61通过欢笑和舞蹈达到休息的目的。
《宋书·乐志》云:民之生莫有知62其始也。
63含灵抱智,以生天地之间。
夫喜怒哀乐之情,好得恶失之性,不学64而能,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
怒则争斗,喜则哥,夫哥者,固乐之始也。
65哥不足,乃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然则舞又哥之次也。
哥舞蹈,所以宣66其喜心,喜而无节,则流淫莫反;故圣人以五声和其性,以八音节其流,67而谓之乐,故能移风易俗,平心正体焉。
说得颇有见地。
云南沧源第68七地点3区有一幅斗象舞蹈图,右面三只象鼻勾连似在争斗,象身均不69见,或已漫或略而不画。
左面八人排成横队,高扬左臂踏地而舞,有的70头着角状饰物或戴尖顶帽。
711.1原始舞蹈的主要艺术特征72①生活即舞蹈:原始舞是原始人类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73分,因而亦可称为“生活舞蹈”,因为人类生活是原始舞,乃至整个舞蹈赖以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外在环境;7475②目的性明确:受生产力水平低下的限制,原始舞大多目的性明确,而当时尚未出现“为艺术而艺术”的纯艺术;7677③大多为群舞:受生产力水平低下的限制,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78消遣、娱乐大多离不开群体的形式,原始舞也因此大多呈群舞形式,因此,具有强烈的社会性,以便让每位舞者都能找到某种强烈的归属感,7980从而有效地强化部落成员的群体意识;81④形式多样化:作为人类与大自然相依为命的直接产物,原始舞包82含了大量模仿周边动物甚至植物的舞蹈,其中既有满足自得其乐要求的83嬉戏之舞、表现人类好战骁勇精神的战争之舞,也有寄托人类精神追求84的抒情之舞、发泄人类过剩能量的狂欢之舞;⑤初以自娱为主:早期的原始舞多用来宣泄剩余精力,喷发性爱欲8586求,因此形式不拘一格,即兴色彩浓厚,舞者与观者之间通常没有明确87的区分,并且常常带有明确的生殖崇拜意识和意图;88⑥后被用来娱神:后期的原始舞开始进入严格的仪式化和程式化过89程,带有不同程度的宗教感和宗教性,以表达对未知世界的毕恭毕敬,90更在不经意中流露出某种恐惧和无助;⑦炫耀力量耐力:在原始舞中,炫耀力量和耐力占有首当其冲的位9192置,因为两者本是原始人类赖以生存的关键所在,而展示精巧与美感则93尚未进入显要的位置;⑧节奏举足轻重:在原始舞中,节奏性始终占有主导的地位,因为9495原始人类笃信能用相同的节奏同彼界沟通,并对狩猎对象产生催眠作96用,以确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狩猎成功、种族兴盛;97⑨男女界限严明:作为原始社会中男女劳作分工明确的产物,两性98在原始舞中,亦大多分别作舞;99⑩跳舞多为男子的特权:因原始舞的内容常与狩猎、战争等关系种100族命运、危及生命安全等冒险行为密切相关,跳舞往往成了男子的特权,101有时,甚至不许妇孺观看。
102总之,原始舞可谓原始人类“感觉方式”、“思考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最直接、最本能、最鲜明、最形象的身体形式与103104综合表现。
1.2原始舞蹈的发展105106原始舞蹈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度过了它的萌芽形成期。
这是一个时107间跨度极深,舞蹈本体及依存的生态环境、文化氛围变化也很大的阶段。
随着原始信仰的出现而形成了图腾舞蹈、巫术舞蹈、祭祀舞蹈,到原始108109社会后期,已经是一门日趋成熟的艺术形态了。
在我国,六、七千年前110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已有不少陶埙、陶哨、骨笛、石磬等乐器出土。
111更为令人瞩目的是1973年秋天,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发掘出土的舞112蹈纹彩陶盆,它为我们展示了大约五千年前舞蹈艺术的直观形象。
113舞蹈在原始社会经历了漫长的路程,但当发展到新石器时代,特别是父系氏族社会时,我国的舞蹈艺术体系已经基本构建形成,后世各类114115舞蹈的质素在原始舞蹈体系中基本上已都具备了。
116舞蹈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是一种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工具,早在117上古时代,甚至是更久远的年代就产生了,原始舞蹈的萌芽和形成时间,118可以远溯到人类发展的洪荒时期,远远超出了人类的记忆范围。
有人认119为它的起源是随着人类生产劳动而产生的。
动作和节奏与劳动是密切相关的,不管是哪一种劳动,人的手脚总是要活动的,手用以拍打,脚用120121以踩踏,在某种动作连续重复过程中,就产生有规律的节奏,再伴以呼122喊或打击石块和木棍,最原始的舞蹈就出现了。
1.3古书里早有记载123124战国时大诗人屈原在他的名篇《天问》中,就天、地、人三界提出125了一百多个问题,首先提出的一个疑问就是——世界之初,混沌一片,126那时的情况是谁传下来的呢?那时天地还没有形成,根据什么来我国古127籍中,记载了不少乐舞的起源传说,仅在《吕氏春秋仲夏记古乐》一篇128中,就有这样几则:129①古帝颛顼在登上帝位的时候,听到四面八方熙熙锵锵的风声很好130听,就命令部下“飞龙”仿效风声创作了“乐”,又令一人率先做乐工,131它就躺在地上,用尾巴敲打自己的肚子,发出嘤嘤的声音。
颛顼把这个乐舞叫做《承云》,用来祭祀天帝。
132133②古帝喾命令臣下“咸黑”创作歌曲《九招》、《六列》、《六英》,又命令“垂”创制了鼙、鼓、钟、磬、笙、管、篪等乐器,吹打起来,134135十分动听,凤鸟锦雉随着乐声跳起舞来。
帝喾很高兴,就用来歌颂上帝136的功德。
③尧立为帝的时候,命“质”创作乐舞,“质”模仿山林溪谷的天137138籁音响制作了乐歌。
又用麋鹿的皮蒙在土缶上作成鼓敲打起来,还重击139轻打石刀石斧,模仿天帝玉磬的声音,于是百兽都跳起舞来了。
140这些神话都是古人记录的当时传说,并非史实,但也可能有若干事141实的影子。
传说中有一些共同点值得我们注意,譬如原始乐舞是模仿天142地自然创造出来的:“效八风之音”,“效山林溪谷之音以作歌”;鼓舞奏乐的大都是飞禽走兽:“令凤鸟天翟舞之”,“以致舞百兽”;作143144乐都和祭祀有关联,如“祭上帝”、“康帝德”。
145这些神话传说反映了古人对原始舞蹈的一种感知。
关于舞蹈起源和146自然、鸟兽、祭祀的相关传说,在今天的民间依然广为流传。
七、研究体会147148对我们而言,更重要的是我认识到这样的活动性课堂是有利于我认识有团队精神的作用。
不仅可以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本身的价值,更使得研究知识提高149150和研究方面的多样性。
研究性学习让我们对学习更加热爱,同时也是我们提高151学习的好的方法。
八、参考文献1521531、刘莉《试论舞蹈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影响》154(【J】《电影文学》2009 11)1552、李静波《论舞蹈教学中的德育功能》156(【J】《成才之路》2008 16)1573、《论我国舞蹈起源和原始舞蹈的形成》158/fanwen/wudaolunwen/438255.html1594、《周礼·乐师》1605、《宋书·乐志》6、《天问》1611627、《吕氏春秋仲夏记古乐》8、《承云》1631649、《九招》16510、《六英》166167168九、附件说明169170关于青少年对舞蹈史学了解的调查问卷171172舞蹈造就的是一种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理想境界,它使青少年173在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成为时代所要求的既有社会群体意识又174有个人创造精神的一代新人。
舞蹈课程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在基础表演教学中渗175透舞蹈史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