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灯光》教学实录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8
灯光课堂教学实录灯光课堂教学实录是语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到优质教学案例。
课堂实录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通过灯光课堂教学实录情景再现,教师们可以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可亲、可近、可学、可用,非常有益处,一起来看看吧!灯光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重点:通过老师对人物言行、神态等描写的分析,帮助学生体会郝副营长为了幸福的明天,宁愿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品质,在其中感受到革命先烈为了理想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及课文中心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部分词句在表达意思及反映人物思想感情方面的意义。
2.能按课后练习中的问题和文中的重点语句,有目的地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方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6—9节。
4.积累课后习题中指定掌握的词语。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预习课文: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自学课后习题,抄写词语,家默。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师述:每当晚霞渐渐隐褪,带走最后一抹阳光时,意味着夜幕已悄然降临了。
每逢此时,人们有的在灯光下欢聚一堂,叙说亲情;有的在灯光下愉快地作一次书中散步;还有的则徜徉于五彩缤纷的霓虹灯下的人流中,尽情地享受着休闲时光……灯光是人们夜色中的明珠,更是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
(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十三课《灯光》中讲述了一个在解放战争时期,郝副营长憧憬灯光并为之献身的感人故事。
3.出示课题,齐读二、检查预习朗读三、观察插图,理解课文2—5节1.请同学看插图,默读课文,找到文中描写插图的相应内容。
2.指名读文:生:大约一切准备……憧憬里去了。
3.自由朗读,图文对照,请你谈谈你看懂了读懂了什么?师抓要点,有机点拨。
(郝副营长正深情地憧憬着)“憧憬”是什么意思?他憧憬什么?为什么郝副营长对灯光的憧憬是深情的?(“憧憬”是向往的意思。
语文灯光课堂实录语文灯光课堂实录一、教材分析: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绝大部分写往事。
中间部分先写郝副营长在战斗开始前,借着火柴的亮光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的情景。
接着写在战斗中,郝副营长为了使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
从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中,体会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美好生活而献身的精神,是教学上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1、能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郝副营长及先烈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倍加珍惜。
2、结合课后练习中的问题,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方式。
并结合语言环境,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部分词句在表达意思及反映人物思想感情方面的意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6—9自然段。
三、教学实录:(一)谈话引入,读题质疑:生1:晚上,我们要在灯光下写字、看书。
生2:夜晚,灯光可以为行人照亮道路。
师:你一定和路灯一样懂得默默奉献。
……师小结:是啊,每当晚霞渐渐隐褪,带走最后一抹阳光时,意味着夜幕已悄然降临了。
每逢此时,人们有的在灯光下欢聚一堂,叙说亲情;有的在灯光下愉快地书中散步;还有的则徜徉于五彩缤纷的霓虹灯下的人流中,尽情地享受着休闲时光……灯光是人们夜色中的明珠,更是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灯光》。
(教师指板书,学生齐读课题,教案《《灯光》课堂实录》。
)3、释题质疑:师:(手指课题)请大家再读一读课题,(生读题)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1:我仿佛看到了街道两旁整齐的路灯。
(师点头表示肯定。
)生2: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在一盏明亮的灯光下读书。
(师伸出大拇指表示称赞。
)生3:我仿佛看到了音乐广场上那五彩缤纷的灯光,使广场显得那样美丽!生4:我仿佛看到了大年夜,我们一家人在灯光下团聚的情景。
《灯光》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战地、突击、歼灭、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千钧一发、焦急、黑魆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收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课件ppt教法学法:自学、小组合作探究,联系实际生活课型:新授课(略读课)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同学们请看几幅关于夜晚灯光的画面。
播放画面。
谈谈自己的观后感。
这美好、温馨的灯光是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生活的象征。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11、灯光看课文给我们讲述了怎样一个关于灯光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王愿坚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山东诸城人。
1945年参加八路军。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七根火柴》、《党费》、《粮食的故事》等。
只有随军记者才能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发生在战场上感人的故事。
打开课文11灯光三、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思考:1、读一读下列词语围歼战千钧一发点燃暴露性命漆黑憧憬陷入璀璨、黑魆魆、2、你能从上面的词语中选择几个,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课文写了在一次围歼战中,郝副营长在千钧一发的时刻。
点燃了手中的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却因此而暴露了自己,勇于牺牲的事。
)3、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板书:)引导学生悟文章写作方面的特色。
(倒叙,由眼前的事物,产生联想然后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往事,再回归现实的这种写法成为倒叙。
《灯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灯光》是一篇凝聚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的文章。
该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提醒我们要建设好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创建的伟大祖国。
学情分析文中所写的战争年代与学生所处的和平环境相去甚远,学生知之甚少,可能无法体验当时的处境,因此,课前要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
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读中引出课文的重点词语“憧憬、千钧一发、点燃”等词语,引导学生认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抓住文中三个“多好啊!”让学生懂得郝副营长为理想而献身的美好品质。
3、读写结合,提升学生对“灯光”的认识。
教学重点1、抓住三个“多好啊”,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感受“灯光”同学们,灯光,不仅是人们夜晚的明珠,更是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朋友。
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当代著名作家王愿坚笔下的灯光,去感受一个人民战士内心当中对灯光的向往。
二、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1.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由学生回答中的不同处引出本文的叙述顺序——倒叙。
三、再读课文,抓“多好啊”,谈感悟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或听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2.生汇报,围绕“多好啊!”品读句子。
第一处: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第二处:“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第三处: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3.品读描写“多好啊”的句子,出示学习提示:(1)这句话是谁说的?(2)他在说——多好啊?(3)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
《灯光》课堂实录一、教科书简析《灯光》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组的第二篇课文,本组专题是“深深的怀念”,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光荣传统。
《灯光》是一篇革命题材的课文,这篇课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绝绝大部分写往事。
开头写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往事的回忆,结尾照应开头,从“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能够体会“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中间部分先写郝副营长在战斗开始前,借着火柴的亮光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的情景。
接着写在战斗中,郝副营长为了使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
从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中,体会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美好生活而献身的精神,是教学上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文中所写的战争年代与学生所处的和平环境相去甚远,学生知之甚少,可能无法体验当时的处境,所以,课前要收集查找相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
多积累,多读、多练习说、写,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所以本课安排了适量的说写练习。
另外学生有较强的合作水平,所以小组合作是解决重难点的有效方式。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读读记记“憧憬、围歼”等词语,理解“憧憬、千钧一发”等词语。
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体会本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的关系,并感受作者这样写的深意。
3.从郝副营长的神情、谈话和行动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无私奉献精神。
过程与方法:1.快速阅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2.增强朗读,体会感情,从中受到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灯光教学实录本文是关于灯光教学实录,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导入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1课《灯光》,初读题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我仿佛看到了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乐也融融的景象。
生:我仿佛看到了常平环城路上,那一排排犹如火龙的路灯!师:是啊!今天的生活多美好!再读读课题《灯光》师:灯光如理想,理想如灯光,是人生导航的灯塔,而有一个人却把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那盏灯。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革命战士的感人故事里。
齐读《灯光》二、检查预习,了解大意师:预习是考验自学能力最好的途径。
谁的自学能力最优秀?课件显示:郝副营长漆黑憧憬围歼点燃千钧一发璀璨暴露生:个别读全班读师:谁能从这些词语中选择几个说说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话。
生:课文写了在一次围歼战中,郝副营长在千钧一发的时刻。
点燃了手中的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却因此而暴露了自己,勇于牺牲的事。
师:找中心句也是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你找到了哪句话?三、走进郝副营长课件显示: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
师:全班齐读,谁能针对句中画线的词语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师:“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在文中指的是?生:“千钧一发”就是指有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生:“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在文中指的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猛烈的阻击,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师:“对啊!如果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那必定削弱我军的力量,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
生:点燃的那本书是一本怎样的书?师:谁能联系上下文告诉他生:是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师:课件显示:“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灯光》教学设计灯光教学实录一等奖》摘要:).今天我们要学习十三课《灯光》讲述了放战争期郝副营长憧憬灯光并献身感人故事,()理题()出容(3)摘取要()组句答题5.交流学情况题突击连任就是突破守军围墙部队打开前进道路,6节半以记者刚回到(团指挥部打响了)他看到了(三发天空)又听到了(震天爆炸声)知道(围墙突破口)教学要、能按课练习问题和重语句有目地边边思考理课思想容与语言表达方式、结合语言环境运用比较方法理课部分词句表达思及反映人物思想感情方面义3、积累课习题指定掌握词语、有感情地朗课;背诵课6节9节教学重通对人物言行、神态等描写分析助学生体会郝副营长了幸福明天宁愿牺牲己生命崇高品质教学难助学生理郝副营长所憧憬容与他英雄壮举及课心系教具准备黑板教学两课教学程课预习课通课学生词学课习题写词语默二课、谈话引入揭示课题.师述每当晚霞渐渐隐褪带走抹阳光味着夜幕已悄然降临了每逢人们有灯光下欢聚堂叙说亲情;有灯光下愉快地作次散步;还有则徜徉五彩缤纷霓虹灯下人流尽情地享受着休闲光灯光是人们夜色明珠更是人们工作、生活不可缺少朋友(徜徉闲游;安闲地步行).今天我们要学习十三课《灯光》讲述了放战争期郝副营长憧憬灯光并献身感人故事3.出示课题齐二、检预习朗三、观察插图理课5节.请学看插图默课到描写插图相应容.指名生约切准备憧憬里了3.由朗图对照请你谈谈你看懂了懂了什么?师抓要有机拨(郝副营长正深情地憧憬着)憧憬是什么思?他憧憬什么?什么郝副营长对灯光憧憬是深情?(憧憬是向往思他向往着美生活希望革命胜利都能用上电灯孩子们能明亮电灯下学习).哪些地方要出深情语气?指名5.引二节、句向我们交代了郝副营长是(著名验)他今晚战斗任是(由他道路)6.齐5节出深情语气三、默训练理课60节.渡郝副营长美憧憬实现了吗?快速默60节哪节直接告诉了我们?.齐0节3.师述这位年轻战斗英雄了革命胜利了祖国下代能拥有良学习条件献出了宝贵生命己却没得及看到憧憬已久电灯这不能不说是种遗憾.默回答问题郝副营长从深情美憧憬到献出岁年轻生命而见成电灯这期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呢?分组学课出示默回答问题()突击连任是什么?()战斗打响续部队什么和突击队失了系?(3)郝副营长是怎样牺牲?出示答题方法与步骤()理题()出容(3)摘取要()组句答题5.交流学情况题突击连任就是突破守军围墙部队打开前进道路二题战斗打响因突破口沉寂了续部队黑暗不到突破口而与突击连失了系三题这千钧发刻郝副营长高举起用火柴了续部队照亮了前进道路敌人被歼灭他却因暴露而牺牲6.师述是啊我们年轻战斗英雄壮举令人钦佩不已他用壮烈地牺牲换了围歼战胜利始至终没有考虑人安危他认己革命胜利而牺牲是毫无遗憾7.选择心出示黑板选择心并说明理由①歌颂了他热爱生活品质(舍主取次)②刻画了他危急刻急生智部队照明己牺牲感人事迹(主要容)③歌颂了他了战斗胜利了孩子们能有幸福明天而不惜献身崇高品质()8.指导朗68节英雄可歌可泣事迹令人敬仰现老师和学们-起配合有感情地朗六至八节()以记者视角出发6节半以记者刚回到(团指挥部打响了)他看到了(三发天空)又听到了(震天爆炸声)知道(围墙突破口)正这记者突然发现(突破口沉寂了)原是(续系)7节这危急刻记者和整团指挥所有人都(焦急望着)突然记者看到(黑暗)他又听到(突破口喊杀声)8节记者才知道(这打了)()从郝副营长视角出发6节半以战斗打响了郝副营长带领部队冲出了交通沟随着(三发突破口)正这郝副营长突然发现(续系)7节这危急刻郝副营长所处那片黑暗里(腾起喊杀声)8节原是他突然想起了口袋里便(划着路)也因这光亮他(暴露打了)四、总结郝副营长了心目美而神圣憧憬不惜献出了年轻而又宝贯生命却没得及看到眼他直深情憧憬灯光这是多么令人遗憾啊可他革命胜利不惜壮烈牺牲而又感到毫无遗憾表现他舍生忘死革命精神每当夜幕降临我们都能灯下学习生活又怎能忘记那些诸如主人公那样英雄们我们应该珍惜这不易美生活并发愤图强五、完成课题3背诵69节板设计3、灯光深情地憧憬壮烈地牺牲舍生忘死毫无遗憾。
《灯光》第一版块:导入课题,整体感知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灯,灯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呢?(生答)师:是啊,夕阳西下,夜幕悄然降临时,划破黑夜,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憧憬的便是灯光。
灯光下,人们在散步休闲;灯光下,人们在享受天伦之乐;灯光下,人们在看书写字;灯光下,人们在快乐歌唱。
而在作者心中,灯光更是一段回忆,一个情结。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王愿坚笔下的《灯光》。
(B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答)师:一边读课题,一边想象画面,读出来感觉就更好了。
那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生:灯光是什么样子的?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以“灯光”为题?还有没有更深的含义?……师:要解决同学们的这些疑问,就要好好地读一读课文,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吧。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师:课文读完了,你有什么收获?生:灯光非常美丽、怀念郝副营长、郝副营长非常伟大。
师:你们很会读书,因为你们有了自己的感受。
当然我们收获的还有很多,请同学们看投影,谁来领着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课件出示))(齐读)P 璀璨震天动地爆炸焦急憧憬暴露围歼千钧一发牺牲电钮沙柳林师:词语要读的自然些,要干脆点,不要拖音。
再来一遍!(齐读)师:这样读就好多了,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我想考验考验同学们,谁能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连成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思考中)生1:我们要围歼敌人,在震天动地的炮火声中,在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点燃了书,战斗胜利了,自己却牺牲了。
生2:每当看到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我就想起郝副营长英勇牺牲的故事。
生3:郝副营长为了孩子们能在温暖的灯光底下聚精会神学习,而自己却没有见一见璀璨的灯光。
师:说得好极了,让我们再一次读课题,这一次你看到的还仅仅是明亮的灯光吗?(我仿佛看到了一位伟大的战士)师:是啊,从你们的声音中,我听出了你们的感受,你们已经走进了课文,但只知道课文的这些内容还不够,我们还要仔细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你感受深的句子,可以在句子的旁边把自己的体会,感受或者疑问记下来。
《灯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正确认读生字词,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以及“憧憬、千钧一发”等词语。
借助工具书查找它们的不同含义。
(知识与技能)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通过自读、齐读、教师领读等方式朗读课文,读出对郝副营长的怀念之情。
(过程与方法)3.找出含有“多好啊”的语句以及描写“灯光”的句子,通过对句子的分析和理解,从郝副营长的神情和语言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使学生愿意珍惜、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细致的描写表现人物高尚人格的方法,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并能在自己的作文中初步运用。
(过程与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难点:抓住三个“多好啊!”以及描写“灯光”的有关语句,体会郝副营长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
通过词句的品读,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体会作者情感,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完成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一、图片引入,读题质疑:1.教师边说导入语,边播放图片及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谈体会。
教师导入语:先请你闭上眼睛,咱们来静静的放松,聆听这段音乐。
你看到这样的画面,在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你走在路上,看到眼前的点点灯光,(慢慢睁开眼睛)看到这些画面,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自由谈个人体会,教师适时评价。
图片最后定格在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设:生1:我感到家长对我的期盼,我非常满足。
生2 我觉得非常非常的温馨,看到这些灯光,就像妈妈在看着我一样。
(教师评价:你把我带进了温暖,幸福的生活中,多么美好的画面啊~~~多么动人的语言啊,)2.教师过渡语:这灯光对于我们每个人的意义是不同的,对于咱们的作者王愿坚来说,这灯光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会议,一段缠绕不去的情节。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灯光》教学实录
1、课文内容,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付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体会本文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的关系,并感受作者这样写的深意。
3、能有感情朗读5~7段,第10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在上课前,老师先请大家看几组图片。
(出示几组关于灯光的图片。
)
师介绍。
师:同学们觉得这几组图片美吗?
生:美。
师:这都是关于灯光的图片,那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了灯光会怎样?
生:一片黑暗,什么也作不了。
生2:无法生活,动植物都无法生存。
师:的确,每当晚霞尽退,带走最后一缕阳光时,也就意味着夜幕即将降临,劳累一天的人们,有的在灯下欢聚一堂,叙说亲情,有的在灯下做一次书中漫步,有的则徜徉于五彩缤纷的霓虹灯下,尽情享受着休闲时光。
灯光,不仅是人们夜晚的明珠,更是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朋友。
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当代著名作家王愿坚笔下的灯光,去感受一个人民战士内心当中对灯光的向往。
板书课题:
灯光
二、新授
师:昨天,己经布置同学们进行了预习,下面谁来说说,你通过预习收获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这是一篇回忆文。
生2:我知道了写的是1947年发生的事。
生3:我知道了主要写的是郝副营长。
师:同学知道的可真多呀,你们很会预习,现在我们就再自读一遍,看看还有没有更多的收获。
在自读前,请同学们翻开书,读读应该注意的问题,按着你喜欢的方式进行自读,并给课文分段。
(生自读。
)
师:谁来说说你又有了什么体会?
生:我体会到郝副营长的舍己为人精神
师:那同学是怎么分的段呢?
生:我是按着,回忆和现实来分的,把1~2分成第一部分,3~12分成第二部分,13自然段为第三部分。
生:第一部分主要写了一声赞叹让作者陷入回忆,第二部分写了事情的整个过程,第三部分写了灯光又使作者想起战友来。
师:这是一篇回忆文,是什么让作者陷入回忆当中呢。
在1~2段中找出来。
生:是一声多好啊。
师:是谁说的,当时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生:是一个游人说的,当时看到了天安门前的灯光,想到灯光带给人的光明和温暖,于是发出了一声赞叹。
师:是呀,正是这一声赞叹,使我陷入深深的回忆,现在我们一起走进回忆,一起回到1947年的秋天,看一看发生了什么事?现在请同学们默读3~7自然段,想一想,突击队的任务是什么?在战斗前郝副营长在做什么?
生:在1947年的秋天,我军部队挺进豫皖苏平原,要进行一场围歼战。
生:突击队的任务是炸开围墙打开突破口。
生:郝副营长在借着火光看书。
并陷入深深的憧憬。
师:这部分当中又出现了两次多好啊,是谁说的,当时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
生:郝副营长说的,当时在看一副图画,想到了未来的美好时光。
生:想到了将来孩子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陷入了美好的憧憬。
师:那谁能说说,憧憬是什么意思?他在憧憬什么?
生:是对某种事物的向往。
郝副营长在憧憬灯光。
师:那郝副营长为什么只对灯光充满了憧憬?扫读3~7自然段,找出原因。
生:因为当时共和国还没有成立,在全国只有少数的大城市有灯光,而大部分地区看不到灯光。
生:当时郝副营长正在看一本画着孩子在灯下学习的图画。
所以,想到了将来孩子能象画中一样在灯下学习,于是就对灯光产生了向往。
师: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哪可以看出来?画在书上。
生:我从他22岁就能当上营长,能看出他英勇善战。
生:我从他借火光看书,能看出他非常热爱学习。
生:我从他对未来的憧憬看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师:那你有没有对一个事物有过强烈的向往呢?回忆一下当时的感觉,带着这种感觉体会一下5~7段的对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给同桌读读。
(生同桌读,并找生展示读。
)
师:同学们读的真好,能从你们的语气中体会出郝副营长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多么美好的憧憬呀,最后实现了吗?
生:没有。
师:那中间又发生了什么事?下面我们前后桌为一组,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8~11段,小组合作解决大屏幕上的问题:1、后续部队为什么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
2、面对这种情况,郝副营长是怎样做的?3、结果怎样?下面我们一起到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生:因为在黑暗中后续部队找不到突破口,所以失去联系。
生:面对这种情况,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为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生:结果,郝副营长壮烈牺牲了。
师:那通过这部分的学习,郝副营长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舍己为人,不怕牺牲。
师:你对第11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是怎么理解的?
生:我从中体会出郝副营长为了战争的胜利,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为了孩子将来能在明亮的电灯下学习,而自己却没有来得及看一眼电灯。
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而且能认真体会。
那同学们想一想,第10自然段对英雄的壮举,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去读呢?谁来试试。
(生读,师指导。
)
师:课文以灯光为题,而且文中多次写到灯光,现在找出描写灯光的地方,画出来。
生:在开头和结尾处写了灯光,还在第二部分里郝副营长的憧憬里写到了灯光。
师: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大屏幕上的两个自然段。
(出示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段。
)
师:体会一下,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作者在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天安门前的灯光,这样写有什么深意?
生:为了提醒人们:这样温暖光明的灯光,这样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千万不要忘记那些缔造新中国,给我们带来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
师: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那面对这些先烈们,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好好学习,不浪费一丝光阴。
生:珍惜得来不易的光明,不辜负先烈们,和那些英雄们的期望。
师:是呀,年轻的战斗英雄为了战争的胜利,为了共和国来之不易的光明,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每当我们在灯下伏案学习时,又怎能忘记那些英勇牺牲的先烈们?同学们,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光明,努力学习吧,这才能对得起那些先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