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文言文句式——宾语前置句
- 格式:ppt
- 大小:566.00 KB
- 文档页数:13
高中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高中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王义翔语文学习室高中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一、动词后宾语前置1.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或表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这类句子叫否定句。
如果它的宾语是代词,一般放在谓语前。
如:“不吾知也”,“毋吾以也”《侍坐》“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庄子秋水》2.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多为“何”,其他还有“谁、孰、安、焉、胡、曷、奚”等,他们作宾语时,放在谓语前。
如:“大王来何操”《鸿门宴》“沛公安在”《鸿门宴》3.“之”为提宾标志“何——之有”句式如“何陋之有”《陋室铭》“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信陵君窃符救赵》“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4.“是”作标志或“惟——是”、“惟——之”句式“无乃尔是过欤”《季氏将伐颛臾》“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左传》成语“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惟才是举”、“惟马首是瞻”就是这种格式。
在这里,可将副词“惟”译为“只、只是”或“专、一定”等,表强调,“是”是提宾标志,不译。
二、介词后宾语前置常见介词为“于、以、为、从、与、自、向”等,在以下情况,介词宾语放在介词前:1. 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宾语前置。
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2. 介词宾语为方位词,宾语前置“项伯、项王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鸿门宴》3. 一些固定用法中,如“何以”,“是以”即此类用法。
多为“以”的宾语前置,如:“一言以蔽之”(成语)“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文言文倒装句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二、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三、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点)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的不同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以及主谓倒装、省略句和文言固定结构)特征及运用规律。
2.准确理解并运用每种特殊句式灵活翻译。
3.了解古今汉语的演变,掌握语言的发展趋势,合理运用语言,体悟古文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重难点归纳总结文言句式特征及运用规律三、课型复习课四、课时 2课时五、教具多媒体六、教学过程:(一)判断句——分清类别,添加成含有“是”的句子1.示例:①亚父者,范增也。
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④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⑤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⑦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⑧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⑨刘备,天下枭雄。
2.小结:(1)①……者,……也;②……,……者也;③……,……者;④……,……也。
(2)用“乃”、“即”“为”、“则”、“皆”等词表判断。
(3)没有任何标志的判断句。
(4)用“是”字表判断。
3.应用体验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
父仲礼,为梁将,败归周,复家本土。
彧少好学,颇涉经史。
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去职。
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
上嘉其婞直,谓彧曰:“大丈夫当立名于世,无容容而已。
”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
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
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
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
前任赵州,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
干子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
至尊思治,无忘寝兴,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
”上善之,干子竟免。
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
”其见重如此。
译文:(1)他的父亲柳仲礼是梁朝的将领,战败后归附后周,又回到祖籍安了家。
文言文高考复习——宾语前置导学案一、高考真题体验(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
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
太建五年,贞乃还朝。
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
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辙辞以疾,未尝参预。
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6分)二、知识解读(一)宾语前置句是文言文学习的重难点之一,要掌握好宾语前置句,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宾语前置句。
现代汉语的基本语序是:(定)主十〔状〕谓十<补>十(定)宾。
所谓宾语,就是动词所涉及的对象。
在现代文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的。
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动词谓语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
如①《鸿门宴》中“沛公安在”宾语“安”放置在动词谓语“在”之前,就是“沛公在安”的倒装形式,语意是“沛公在哪里”。
②《寡人之于国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中“未之有”宾语“之”放置在动词谓语“有”之前,就是“未有之”的倒装形式,语意是“没有这样的事”。
理解句子基本结构与宾语前置的语法特点是掌握这一句式的前提。
(二)熟练掌握文言文宾语前置句的种常见类型。
1.按现代汉语正常语序调整句子,标出需调整的宾语,并总结出规律。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③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④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⑤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⑦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⑧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规律:2.按现代汉语正常语序调整句子,标出需调整的宾语,并总结出规律。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句式习案(宾语前置及其翻译)
一.宾语前置句的类型
1.夫晋,何厌之有
2.不然,籍何以至此3.客何为者
4.大王来何操
5.沛公安在
6.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7.今日之事何如?
8.何辞为?
9.何为其然也
10.而今安在哉
11.而又何羡乎
12.不吾知其亦已兮13.陈利兵而谁何。
14.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5.自若也
16.歌以赠之
1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18.秦人不暇自哀
19.鸡豚狗彘之畜。
20.何以知之
21.何以女为见
22.子卿尚复谁为乎
23.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24.复驾言兮焉求
25.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26.乐夫天命复奚疑
27.童子何知
28.而莫之夭阏者
29.彼且奚适也
30.奚以知其然也
31.奏流水以何惭
32.之二虫又何知!
33.惟兄嫂是依
34.其又何尤
35.何为而在吾侧也。
统编教材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1.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判断。
但在古汉语里,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由“者”和“也”构成的判断句。
由此变形组合的句式主要有:“……者,……也” “……,……也”“……,……者也”“……者,……”“……者,……者也”几种。
这些句式,也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典型格式。
如: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陈胜者,阳城人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①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梁父即楚将项燕。
④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⑤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⑦汝是大家子。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4)表因果关系的判断句如:①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无标识的判断句如:①刘备,天下枭雄。
②刘豫州王室之胄。
2.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
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
最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①承前省。
如: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廉颇)大破之。
②承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③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④对话省。
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如:“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如:“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文言倒装句一.【类型】(1)宾语前置句(2)定语后置句(3)谓语前置句(4)介词结构后置句二.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特定条件下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这样就形成了宾语前置。
1.疑问代词当宾语,宾语前置“谁、孰、何、曷、害、奚、安、焉、胡”等疑问代词作宾语时,要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
(1)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译文:我欺骗谁?欺骗天吗?(2)王者孰谓?谓文王也。
(《公羊传·隐公元年》)译文:王者是指谁?指文王呢。
(3)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译文:它将要往哪里去呢?(4)何由知吾可也?译文:从哪里知道我可以呢?(5)汝安从知之?(《汉书·黥布传》)译文:你从什么地方了解他呢?(6)胡为至今不朝也?(《战国策·齐策四》)译文:为什么到现在还不让他上朝呢?2.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不、未、毋、无、莫、非、否”等等否定词。
(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译文:不必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担心不了解别人。
(2)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韩非子·五蠹》)译文:我有年老的父亲,我若死了,没有谁养活他。
(3)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译文: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
(4)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上》)译文:七十岁的老人穿绸吃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做到这样却不能成为王的,没有这种事情呢。
3.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译文:姜氏有什么满足呢?(3)唯利是图(唯是图利)、唯命是从、唯余马首是瞻(4)语曰:“唇亡则齿寒。
”其斯之谓与?(《谷梁传·僖公二年》)译文:俗语说:“没有嘴唇,牙齿就会寒冷。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指导与训练(三)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
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
倒装句现代汉语中语序:主谓宾是主干,定语藏在主宾前,谓语一看着了急,前状后补巧打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 (定语)宾语示例:(高中)学生〔应努力〕学〈好〉(语法)知识。
可以说,与通常顺序不一样的句子,就属于倒装句。
文言文中常见的倒装句有: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即谓语前置)。
从语法功能上讲,前置的倒装句主要起强调的作用,而后置的倒装句则是古人的语言习惯。
翻译这类句子,就要理顺表达顺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宾语前置一、宾语前置句的定义所谓宾语,就是动词所涉及的对象。
在现代文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的。
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动词谓语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
二、宾语前置句的分类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前置或介词宾语前置。
典型例句⑴大王来何操?⑵沛公安在?⑶而今安在哉?⑷豫州今欲何至?⑸君何以知燕王?(6)微斯人,吾谁与归?(7)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补充: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格式:宾十介十动典型例句(1)余是以记之。
(《石钟山记》)译文:我因此记下了这件事。
(2)一言以蔽之。
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
(3)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勾践灭吴》)译文:楚国的战士没有谁不用一个抵挡十个来拼命地作战的(1)成语有:夜以继日(译:用夜晚来接着白天)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典型例句(1)忌不自信。
(2)秦人不暇自哀。
(3)时人莫之许也。
(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古之人不余欺也。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⑵夫晋,何厌之有?⑶唯利是图,唯才是举。
(4)惟兄嫂是依。
(5)何罪之有?(6)何陋之有?^充:1.“相”偏指动作行为的一方时通常要前置,放在动词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