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多焦点眼镜验配共29页
- 格式:ppt
- 大小:2.55 MB
- 文档页数:29
渐进多焦点镜片的验配要点□王 冬/文渐进多焦点镜片的验配技术,一直是近几年来视光行业比较热门的话题。
笔者从渐进多焦点镜片的基本概念和标识开始,与大家分享相关的验配知识。
1渐进多焦点镜片的基本标识如果从外观上将单光镜片同渐进多焦点镜片相比较,最大的区别莫过于渐进多焦点镜片表面上有显性和隐性的标记,而单光镜片则没有。
如想对渐进多焦点镜片的验配有深入了解,就必须要熟悉镜片的标识。
下图即为某品牌镜片的基本标识。
图11.1 显性和隐性标记镜片表面上一般有显性和隐性标记两种。
顾名思义,显性标记是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到,且需要擦拭掉的;而隐性标记则需要借助阳光或灯光通过仔细辨认才能看到,且终生保留在镜片内。
如图1,黑色的标记为显性标记,而白色则为隐性标记。
1.2 显性标记的作用a.配镜十字:如果瞳距和瞳高测量准确,配镜十字与顾客的瞳孔是相对应的。
因此,通过观察配镜十字与瞳孔的相互位置,可大致判断测量是否准确。
所以,连同配镜十字在内的所有显性标记,一定要等到顾客试戴过后且无明显问题方可擦拭掉。
b.远用参考圈:位于配镜十字上方4mm 处。
在此处测量镜片的远用光度是最准确的。
c.棱镜参考点:位于配镜十字的下方4mm 处。
由于渐进多焦点镜片上方和下方的度数和厚度是不一致的,从美观角度考虑,为取得上方和下方厚度的基本一致,因而在车房加工时会做一个底向下的棱镜。
一般来讲,棱镜的度数同镜片的下加光度数是成正比的,约为下加光度数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
通过棱镜参考点可精确测量出镜片的实际棱镜度数,其意义在于如果两眼镜片的棱镜度数超过2个,则顾客比较难以适应。
d.近用参考圈:位于棱镜参考点的下方。
同远用参考圈相同,近用参考圈是测量镜片近用度数和ADD 最准确的地方;此外,顾客看近则主要是通过近用参考圈来看的,因此,在镜架的选择、加工时务必要注颞侧隐形刻印远用参近 加光度 配镜十意,要把整个近用参考圈予以完整地保留下来,否则会直接影响到看近的视觉效果。
渐进多焦点眼镜的验配1.询问患者的戴镜史及对新配眼镜的要求。
主动介绍新品,老光眼镜目前有三种,即单光眼镜、双光眼镜和渐进多焦点眼镜。
学生近视控制眼镜目前有两种,即双光眼镜盒渐进多焦点眼镜。
如果患者有意接受新事物,愿意验配渐进多焦点眼镜,则在验光中特别要注意考虑远用屈光度与近用下加光的关系。
2.查远用屈光度。
通过客观与主观验光法确定正确的远用屈光度。
方法同普通验光。
然而,确认远用屈光度,既要考虑原来旧眼镜的远用度数,以及现在对远用视力的要求,另外更要考虑为了不使下加光过大,引起周边散光过大或过渡槽过窄。
因此,渐进多焦点眼镜远用屈光度确认原则应该是:“近视能浅则浅,远视能深则深。
”3.慎重确定加光。
公式:ADD=1/近用工作距离—剩余调节 /2笔者认为:渐进多焦点眼镜选择1/2 的剩余调节,可较好防止加光过大,减少镜片周边散光,有效考虑过渡槽的宽度。
一般掌握加光稍小些为宜。
上述过渡槽是一方面,患者适应又是另一方面。
因为加光浅适应期短,加光深,适应期也相对要长。
4.青少年控制近视,选择渐进多焦点眼镜。
一般远用光度掌握在-1."0D~-3."0D 以内,下加光度在 +1."0D~+2."0D 之间。
验光时,远用光度配足瞳高可适当点高一些;远用光度不足,瞳高就适当点低一些。
下加光可根据远用屈光度的深浅来考虑,远用光度深,下加光可多些,远用光度浅,下加光可少些。
以上 3 和 4 两点所述,是因为远用区域大小形状、位置及远用光度的稳定性,受近用区域光度的影响,即过渡槽开端位置的影响。
虽然目前市场流通的渐进多焦点镜片品牌不同,过渡槽也有宽、窄之说(一般在 12—18 毫米),价位也相差不多,但总体来说,过渡槽的宽窄是有限的,当下加光增进,过渡槽趋于更窄,下加光光度越大,过渡槽越长,散光像差也会随之加大。
应为像差的量与下加光成正比,我们理想要求的当然是过渡槽长度越短越好,宽度越大越好。
第二部分渐变多焦点镜片的验配一、渐变多焦点镜片配戴者的选择A、成功的渐变多焦点镜片配戴者往往有如下心理特点:①希望避免单光阅读镜戴上摘下的麻烦;②不喜欢双光镜难看的外形;③喜欢尝试新事物——尤其是具有冒险精神的中距离模糊的中老年人。
B、有下列特点的人则较容易适应渐变多焦点镜片:①主动性强,对渐变多焦点的优点和适应证相当了解;②进入老视状态不久;③个子较高,脖子较长,脊柱灵活性较好;④无晕车、内耳疾病等情况;⑤有较好的阅读习惯(如背挺得较直等)。
C、以下特征者不适验配渐进多焦点镜片1、屈光参差:球镜、柱镜各相差2D以上,垂直方向双眼屈光相差2D以上2、高血压、心血管疾病。
3、有引发头晕的疾病。
4、心障碍5、新眼镜适应期较长6、过分的在意价格。
7、比较固执的性格、不易沟通8、登高作业的电工9、图书管理员 10、双眼集合能力异常者二、老视和老视检测的特殊性对老视的正确理解和科学检测是渐变多焦点镜片验配成功的首要基础。
1老视的定义和基本表现A、老视定义:由年龄因素引起的调节力下降,近距阅读时需要附加正透镜;调节幅度少于5D。
之所以将调节幅度少于5D作为老视的定量标准,首先是因为人们在阅读中调节幅度低于整个调节能力的一半时才会感到轻松。
打个比方,如果一人想要轻松地提3公斤物体行走的话,他就必须能提起6公斤。
其次,普通人的阅读距离通常为40厘米,换算成调节力(距离的倒数,以米为单位)则是2.5D。
根据上面的“一半”原则,只有拥有5D以上的调节能力(幅度),才能轻松地用2.5D(即40厘米距离)的调节力进行阅读。
B、老视的原因。
新的理论:临床上老视一般都开始于40岁左右,因此,老视的原因可能不是睫状肌的变化,而很可能是晶体对睫状肌收缩的反应能力的变化老视的发生是一个逐步的过程。
人在15岁左右调节幅度即开始下降,但在40岁以前调节幅度一般仍大于5D,故有足够的调节力看清近物。
40岁以后,调节幅度降至5D或更少,老视的症状遂开始出现:看近物感到模糊、眼花、一读书就想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