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练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26.01 KB
- 文档页数:4
高中文言文《阿房宫赋》《六国论》练习题含答案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①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②齐楚之精英.. ③然后..得一夕安寝 ④思厥先祖父.. ⑤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⑥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⑦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⑧可谓智力..孤危 ⑨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A .①③⑤B .③⑥⑧C .①⑤⑥D .①⑤⑨ 答案 D解析 ②古义指金玉珍宝等物;③古义指这样以后;④古义指祖辈、父辈;⑥古义指它的实际数目;⑦古义指天气冷暖;⑧古义指智谋和力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久立)廊腰缦回.,檐牙高啄(曲折) B.⎩⎪⎨⎪⎧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座)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栏杆) C.⎩⎪⎨⎪⎧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决定,确定)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既然) D.⎩⎪⎨⎪⎧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招致)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胁迫,挟持) 答案 C解析 既:已经。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子孙视.之不甚惜 B.⎩⎪⎨⎪⎧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失其所与.,不知 C.⎩⎪⎨⎪⎧六王毕,四海一.合从缔交,相与为一.D.⎩⎪⎨⎪⎧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答案 B解析 A 项看/看待。
B 项均为“亲附,亲近”。
C 项统一/一个整体。
D 项喜欢/吝惜。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 李牧连却.之遂散.六国之诸侯 B.⎩⎪⎨⎪⎧ 以地事.秦义.不赂秦 C.⎩⎪⎨⎪⎧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然后从而刑.之 D.⎩⎪⎨⎪⎧不能独完.素善.留侯张良 答案 C解析 A 项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B 项都是名词作动词。
C 项意动用法/名词作动词。
D 项都是形容词作动词。
5.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①辇.来于秦 ②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③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④理.固宜然 ⑤侣.鱼虾而友.麋鹿 ⑥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A .①②④B .②⑤⑥C .③④⑤D .②④⑥答案 A解析 ①②④是名词作状语;③⑥是名词作动词;⑤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阿房宫赋》《六国论》综合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6.《阿房宫赋》《六国论》综合练习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熟悉了朦胧烟火中的阿房宫,深谙于诗赋中的阿房宫,已成为2000多年来国人对美好事物的人文宣泄。
但2003年至2004年阿房宫遗址的科学考古工作,却让世人体会到了阿房宫的真实生存状态:纸张、遗存、甚至想象式的,皆是过去时的存在。
阿房宫最早载于司马迁的《史记》:“(始皇)三十五年……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
"历史学家班固也留有关于阿房宫的墨宝。
而最为后世崇拜的是唐代诗人杜牧《阿房宫赋》中壮丽的文学想象。
阿房宫因此在过去时中存在了2000多年,直到2002年10月,根据国家文物局的批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筹建并成立了阿房宫考古工作队开始翻开阿房宫过去时生存状态的一页。
秦阿房宫遗址为秦都咸阳的上林苑遗址故地。
为确定“阿城”就是现在的前殿遗址,阿房宫考古队队长李毓芳对古文献进行了一番“知识考古":《水经注·河水》载“池水北经镐京东,秦阿房宫西”。
李毓芳认为,这里的“池水"指西周已有的“彪池”。
彪池位于现在的沣镐村西,距王寺村西南二里有余。
虽历经沧桑,但是彪池低洼的地势现在仍能看清;彪池水向北流,恰恰经过一东西向规模宏大的夯土台基的西面,而该处夯土台基就是现认阿房宫前殿遗址。
据当地群众反映,在1949年以后还看到过前殿遗址夯土台基西部有一道南北向土墚,高约1米,且土墚东西两侧有碎瓦片,后被村庄覆盖。
同样,在台基东部亦存在上述遗迹。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著名秦汉都城考古学家李毓芳分析判定,群众反映的遗迹现象应为“阿城"的西墙和东墙。
因现在的前殿夯土台基南部勘探和发掘中未发现南墙遗迹,这样一来,在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之中的阿房宫前殿遗址与文献记载中的“阿城”情况是一致的。
阿房宫考古队从2002年10月至2004年12月在前殿遗址已勘探面积35万平方米,试掘和发掘面积300平方米,基本搞清了阿房宫前殿遗址的范围及其所属遗迹的分布,至此阿房宫前殿遗址中有无宫殿建筑成为关键。
一词多义:
1.爱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2.族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士大夫之族()
族庖月更刀,折也()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3.怜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可怜体无比()
可怜身上衣正单()
4.使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不堪母驱使()
5.之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
杳不知其所之也()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三、词类活用
1.骊山北构而西折()
2.辇来于秦()
3.朝歌夜弦()
4.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5.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
6.六王毕,四海一()
四、古今异义
1.直走咸阳()
2.韩魏之经营()
3.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4.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5.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五、特殊句式
1.族秦者秦也()
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3.秦人不暇自哀()
4.函谷举()
5.几世几年,剽掠其人()
6.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阿房宫赋第一部分:【重点字填空】六王毕,四海一,( )山兀,阿房出。
( )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 )山北构而西折,直走( )阳。
二川( )( ),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腰( )回,( )牙高( );各抱地势,( )心斗角。
盘盘焉,( )( )焉,蜂房水( ),( )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 )何虹?高低( )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 )冷袖,风雨( ) ( )。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 )不齐。
妃( )( ) ( ),王子皇孙,辞楼下殿,( )来于秦,朝歌夜( ),为秦宫人。
明星( )( ),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 )也;( )流( )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 )( )兰也。
雷( )乍惊,宫车过也;( )( )远听,( )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 )掠其人,( )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 )玉石,金块珠( ),弃掷( )(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 ),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 )( ),用之如泥沙?使负( )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 ),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 ) ( ),多于在( )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 );直栏横( ),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 )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 )卒叫,( )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 )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 )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 )自( ),而后人( )之;后人哀之而不( )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第二部分:【情境默写】1、《阿房宫赋》中写宫妃们来到秦国后从早到晚的弹琴唱歌,成为秦国一份子的句子是,。
《阿房宫赋》练习班级姓名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盘盘焉.,囷囷焉且焉.置土石B.骊山北构而.西折不敢言而.敢怒C.夫.战,勇气也予观夫.巴陵胜状D.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辍耕之.陇上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可惜)B.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C.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遮断,遮蔽)D.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文中是指宫内的天气状况)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复道行空,不霁何虹.A.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B.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C.骊山北.构而西.折 D.燕赵之收藏..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A.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B.戍卒叫,函谷举C.秦人不暇自哀 D.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5.对下面各句中运用的修辞的判断,不够全面或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A.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排比、对偶)B.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对偶、比拟、比喻)C.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比喻、夸张)D.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对偶、比喻)6.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盘盘焉,囷囷焉.缦立远视,而望幸焉.B.骊山北构而.西折谁得而.族灭也C.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夫六国与.秦皆诸侯D.多于.九土之城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思厥先祖父..不齐 D.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C.而气候.. B.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8.下列对《阿房宫赋》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用一个“毕”字,一个“一”字来表现秦统一天下的过程,这是秦建造阿房宫的社会历史条件。
B.一个“兀”字,一个“出”字,表现阿房宫的建造过程,是秦建造阿房宫的物质条件,含蓄地说明了阿房宫的出现,取尽了天下的财物。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叙事性作品中的情节发展,往往是与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相依相伴的,有时还要借助细节描写,若是胡编乱造,多数读者会不堪卒读。
②唐敬宗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吐蕃、南诏等纷纷进犯,民不聊生。
杜牧居安思危,写下了千古名篇《阿房宫赋》。
③搜查要细致严谨,找到有用的线索,需要我们调查人员在搜查过程中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和科学方法,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④去年以来,广州市循规蹈矩,推动林长制工作从去年的“全面建立”向今年的“全面见效”迈进,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
⑤纸质图书阅读历史悠久,数字化阅读方兴未艾。
目前,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倾向进一步增强,手机移动阅读成为主要形式。
⑥日前,“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活动、“爱国卫生月”便民服务活动、“公益电影进小区”等多姿多彩的活动,在城区街道粉墨登场。
A.①④⑥ B.①③⑤C.②④⑤ D.②③⑥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A.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B.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C.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D.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3.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A.六王毕,四海一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C.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二、情景默写4.按要求填空。
(1)《阿房宫赋》一文,既注重铺叙,浓墨重彩,又力求笔法简练有力。
如“ ,,,”只用十二个字就勾勒出了秦灭六国和建造阿房宫的过程。
(2)《阿房宫赋》描写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的语句是“ ,”。
(3)《阿房宫赋》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 ,”。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 ,”。
三、填空题5.填空。
杜牧(803-852),字,后人称之为“ ”。
第16课(1)阿房宫赋一、课内基础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可惜)B.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比喻用尽心机,互相排挤)C.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遮蔽)D.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天气冷暖)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盘盘焉,囷囷焉且焉置土石)B.骊山北构而西折不敢言而敢怒)C.夫战,勇气也予观夫巴陵胜状)D.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辍耕之陇上)3.下列句子中,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A.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B.戍卒叫,函谷举C.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D.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②而气候不齐③直走咸阳④日益骄固⑤用之如泥沙⑥可怜焦土⑦多于市人之言语A.③⑤⑦B.①②④C.④⑤⑦D.②③⑥5.下列对课文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阿房宫赋》的作者是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杜牧,号樊川,为有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贺并称“小李杜”。
B.“南亩”指农田。
因为南坡向阳,利于农作物生长,古人的田土多向南开辟,故称。
C.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于《诗经》和《楚辞》,在表达方式上一般总是先极力铺陈描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示主旨。
D.辞藻华丽、节奏鲜明、气势酣畅是“赋”的共同特点,“赋”多用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多为骈散相间,整散结合,长短不拘,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在这一点上,《阿房宫赋》堪称典范之作。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阿房宫赋》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钩心斗角”一词出自《阿房宫赋》,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与中心区相连;斗角,指屋角相对。
B.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
同时赐以字,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
C.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千乘之国”意思是指拥有许多兵马的国家,出自《论语·先进篇》。
D.《左传》和《史记》都有高超的叙事艺术。
《左传》叙事详备,写人生动,细节传神;《史记》长于记述辞令,叙事简洁。
【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项,“《左传》叙事详备,写人生动,细节传神;《史记》长于记述辞令,叙事简洁”说法错误。
《左传》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为完整的叙事散文,《左传》中的记言文字,主要是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包括出使他国专对之辞和向国君谏说之辞等。
这类记言文字无不简洁精练,委曲达意,婉而有致。
《史记》叙事简练含蕴,词约义丰,从大处落笔,善于以小见大,叙述手法多样化,写人善用“互见法”,刻画人物栩栩如生。
因此,应是“《左传》长于记述辞令,叙事简洁;《史记》叙事详备,写人生动,细节传神”。
故选D。
2.选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A.《阿房宫赋》的作者是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杜牧,号樊川,为有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贺并称“小李杜”。
B.《阿房宫赋》借写阿房宫的兴亡,揭露了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以此讽谏当时统治者戒奢侈行仁政,与西汉贾谊的《过秦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C.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于《诗经》和《楚辞》,在表达方式上一般总是先极力铺陈描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示主旨。
D.词采华丽、节奏鲜明、气势酣畅是“赋”共同的特点,赋多用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多为骈散相间,整散结合,长短不拘,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阿房宫赋》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突兀.(wù) 水涡.(wō) 不霁.何虹(jì) 妃嫔媵.嫱(yìng)B.矗.立(zhù) 辇.车(niǎn) 雷霆乍.惊(zhà) 鼎铛.玉石(dāng)C.逦迤.(yǐ) 锱.铢(zī) 架梁之椽.(chuán) 直栏横槛.(kǎn)D.参.差(cēn) 仓庾.(yǔ) 金块珠砾.(lì ) 盘盘囷.囷(jūn)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妍:美丽 B.剽.掠其人,倚叠如山剽:掠夺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固:坚固 D.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3.下列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六王毕,四海一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B.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晋陶渊明独爱菊C.奈何取之尽锱铢青,取之于蓝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士大夫之族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杳不知其所之也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①骊山北构而西折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①辇来于秦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D.①盘盘焉,囷囷焉②且焉置土石5.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复道行空,不霁何虹...A.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B.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C.骊山北.构而西折 D.燕赵之收藏6.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用法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中的“鉴”不同的一项是( )A.而耻学于师 B.侣鱼虾而友麋鹿 C.吾妻之美我者 D.栗深林兮惊层巅7.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A.族.秦者秦也蜂房..水涡 B.朝.歌夜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燕赵之收藏..可怜焦土.. D.辇.来于秦骊山北构而西.折8.下列句中划线词的古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人一炬,可怜....。
(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焦土。
《第19课 阿房宫赋》课文同步练习(时间:60分钟 分值:70分)一、基础达标(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渭流涨.腻(zhǎnɡ) 不霁.何虹(jì) 骊.山(lì ) B .妃嫔.(bīn) 辇.来于秦(niǎn ) 囷囷.焉(qūn) C .剽.掠其人(piáo ) 弃掷逦迤.(yǐ) 锱.铢(zī) D .直栏横槛.(jiàn) 在庾.之粟粒(yǔ ) 管弦呕.哑(ōu ) 答案 D解析 A 项,骊读lí;B 项,嫔读pín;C 项,剽读piāo。
2.下列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 .六王毕,四海一.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B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 .奈何取.之尽锱铢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D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答案 C解析 A 项,统一,数作动/做一次,犯一次;B 项,喜欢/吝惜;D 项,宗族/灭族,动词。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杳不知其所之.也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①骊山北构而.西折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①辇来于.秦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D.⎩⎨⎧①盘盘焉.,囷囷焉②且焉.置土石 答案 A解析 A 项,都是动词,往、到;B 项,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转折;C 项,①动词,到/②介词,比;D 项,①用于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②疑问代词,哪里。
4.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为(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B.燕赵之收藏..,齐楚之精英..,韩魏之经营C.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D.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答案 C解析A项,古义: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今义:常用来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B项,古义:都是金玉珠宝等物。
《阿房宫赋》练习题
1、下列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六王毕,四海一. B.人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C.奈何取.之尽锱、铢 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
2、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盘盘焉,囷囷焉. B.骊山北构而.西折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谁得而.族灭也
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D.多于.九土之城郭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下列加点词语含义与现在相同的一组是()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不齐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
③一旦
..
..不能有输来其间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⑤独夫之心日益
..
..骄固⑥用之如泥沙
⑦楚人一炬,可怜
..
..焦土⑧多于市人之言语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③⑤⑥⑧ D.②③⑥⑦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唐代著名诗人,为别于杜甫,后人称他为“小杜”,又将他与李商隐并列,称为“小李杜”。
B.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C.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
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文赋”,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
杜牧的《阿房宫赋》是骈赋。
D.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顺序应该是诗经——楚辞——乐府——赋——辞——唐诗——宋词——元曲。
5、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6、文中划线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②南亩:泛指农田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④呕哑:难听的音乐
⑤独夫:孤单的人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楚人:指刘邦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①④⑤⑦ B.②③⑥⑧ C.①③⑤⑧ D.②④⑥⑦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不齐
....B.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
C.燕赵之收藏
..,多于周身之帛缕
..,韩魏之经营D.瓦缝参差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突兀.(wù)骊.山(lì)殆.尽(dài) 廊腰缦.回(màn)
B.珠砾.(lì) 迤逦.(lǐ)涨腻.(nì) 倚叠.如山(dié)
C.摽.掠(piào) 仓庾.(yǔ)宝鼎.(dǐnɡ) 胜负之数.(shù)
D.极妍.(yán) 媸.(chī)闲暇.(xiá) 朝歌夜弦.(xuán)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突兀.(wù)水涡.(wō)不霁.何虹(jì) 妃嫔媵.嫱(yìnɡ)
B.矗.立(zhù) 辇.车(niǎn)雷霆乍.惊(zhà) 鼎铛.玉石(dānɡ)
C.逦迤.(yǐ) 锱.铢(zī)架梁之椽.(chuán) 直栏横槛.(kǎn)
D.剽.掠(piāo) 仓庾.(yǔ)金块珠砾.(lì) 囷.囷焉(jūn)
情景式名句默写
1、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
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2、杜牧在《阿》中用疑问的语气,形容长桥似龙的两句是“,”。
3、《阿》中写楼阁依地势而建,互相钩连、互相环绕的句子是:,。
4、《阿》中用“,”两句写人置身其中会迷失方向,突出了这个庞大的
建筑群的错综复杂。
5、在《阿》中,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了走廊像腰、屋檐像鸟嘴的句子是“,”。
6、《阿》中用“,”两句写宫女们极力展示自己的娇媚以等待皇帝的宠幸。
7、《阿》中写宫妃们来到秦国后从早到晚的弹琴唱歌,成为秦国一份子的句子是“,”。
8、《阿》中用“,”两句写出了宫中楼阁的密集程度。
9、在《阿》中,作者用“,”两句写出了宫女们清晨梳妆打扮时头发如同乌云一般纷纷扰扰。
10、倒置式暗喻。
以闪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
将喻体置放在前,先给人鲜明的画面,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的语句是:,。
11、在《阿》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
12、描写秦始皇奢侈无度,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
13、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
写秦始皇迅即垮台的句子是,,,!用互文的方法写六国宝藏的句子是“,,”。
《阿》用“,”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奢侈。
17、在《阿》中,作者从最普遍的人心角度,说明人人都想过好的生活,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句子是“,”。
18、《阿》通过:“,”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百姓,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19、杜牧在本文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
20、告诫后人光是感叹是没有用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是:,;,。
2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16个字
“,,,!”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过程,和篇首“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的气势构成鲜明的对比。
22、作者表达人人都想过好的生活,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句子
是:,。
23、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所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的劳作吃穿作对比,其中描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
24、《阿房宫赋》最终要说明的道理是:,;,
25、作者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
26、《阿房宫赋》的文眼是:“”
27、在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
28、《阿房宫赋》中,用于描述阿房宫建筑结构精巧的句子是:,。
29、《阿房宫赋》中,,,这一句表现了阿房宫歌舞升平的景象。
30《阿房宫赋》中“,,,?”这一句里用比喻的手法来体现阿房宫长桥、楼阁间的通道所建之高的特点。
《阿房宫赋》里用夸张、排比的手法,描述秦宫人梳妆打扮的一组句子是:,;,;
,;,。
表明了秦人对掠夺来的财富丝毫不珍惜:“,;,。
28、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的语句是:,
29、杜牧在本文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
是:,,,。
30、《阿房宫赋》中用假设指出六国、秦国不灭国亡族的途径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