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生物安全学练习题
- 格式:pdf
- 大小:447.66 KB
- 文档页数:28
生物安全证试题及答案大全一、单选题1. 生物安全等级分为几个等级?A. 三个等级B. 四个等级C. 五个等级D. 六个等级答案:C2. 以下哪个不是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基本要求?A. 严格的进出管理B. 定期的设备维护C. 实验室内吸烟D. 专业的安全培训答案:C3.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中,以下哪种措施不是正确的应急处理方法?A. 立即撤离B. 立即报告C. 立即进行消毒D. 立即进行隔离答案:A二、多选题1.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常见原因包括哪些?A. 操作不当B. 设备故障C. 管理不善D. 个人防护不足答案:ABCD2.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包括哪些方面?A. 物理防护B. 化学防护C. 生物防护D. 个人防护答案:ACD三、判断题1. 生物安全实验室可以随意进出。
(错误)2.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
(正确)3. 实验室内可以进行食品加工和饮食。
(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三级防护措施。
答案: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三级防护措施包括:- 一级防护:适用于处理一般生物材料,要求穿戴工作服、手套等基本防护装备。
- 二级防护:适用于处理可能含有病原体的生物材料,要求穿戴隔离服、护目镜、口罩等。
- 三级防护:适用于处理高致病性病原体,要求穿戴生物安全防护服、正压呼吸器等。
2.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流程是什么?答案: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流程包括:- 立即停止实验操作,评估事故情况。
- 立即报告事故,通知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安全负责人。
- 根据事故类型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如隔离、消毒、撤离等。
- 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制定预防措施。
五、案例分析题某生物安全实验室在进行病原体实验时,一名研究人员不慎将含有病原体的液体溅到皮肤上。
请分析该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
答案:该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应包括:- 立即停止实验,评估溅出液体的范围和可能的污染区域。
- 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污染的皮肤,同时通知实验室管理人员。
实验室安全知识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以下关于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注意事项中,错的是:A、工作人员在试验时应穿工作服,戴防护眼镜B、必须使用生物安全柜等专用安全设备C、必须具备喷淋装置、洗眼器等应急防护设施D、工作人员手上只有在皮肤破损或皮疹时,才应戴手套正确答案:D2、以下哪种物质不会灼伤皮肤?A、强碱、强酸B、强氧化剂C、溴D、KBr、NaBr水溶液正确答案:D3、苯乙烯、乙酸乙烯酯应如何存放?A、放在防爆冰箱里B、和其它试剂混放C、放在通风橱内D、放在密闭的柜子中正确答案:A4、一般无特殊情况,每个人的晨脉是相对稳定的。
如果运动锻炼后,第二天晨脉不变,说明身体状况良好或运动量合适;如果体育锻炼后,第二天的晨脉较以前增加多少次/分以上,说明前一天的活动量偏大,应适当调整运动量?A、2次B、5次C、8次D、12次正确答案:B5、实验室内的汞蒸气会造成人员慢性中毒,为了减少汞液面的蒸发,可在汞液面上覆盖什么液体,效果最好?A、甘油B、5%Na2S溶液C、水液体正确答案:A6、低压电笔一般适用于多少 V以下的交流电压?A、20B、380C、50D、50正确答案:C7、天然放射性的来源是:A、核能源生产B、核技术应用C、陆生放射性核素、宇生放射性核素D、核武器生产和试验正确答案:C8、交流电路断电后,内部的电容可能会:A、电死人B、用仪表测量电容值时,会损坏仪表C、有高电压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9、使用生物安全柜(BSC)时下列哪种操作是错的?A、在开始工作前和工作结束后都应当让 BSC的风扇运行 5分钟,移液管或其他物质不能堵住工作区前面的空气格栅B、物品放入柜内工作区之前不需表面净化,使用过程中可以打开玻璃面板C、实验操作应在工作台的中后部完成。
D、操作者应当尽量减少胳膊的伸进和移出正确答案:B10、实验完成后,废弃物及废液应如何处置?A、分类收集后,送中转站暂存,然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B、任意弃置C、倒入垃圾桶中D、倒入水槽中正确答案:A11、闪点越低,越容易燃烧。
大学病原生物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131.[单选题]灭菌的含义是A)杀死所有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的方法B)杀死病原微生物的方法C)防止和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D)防止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答案:A解析:2.[单选题]与胃炎、消化道溃疡、胃癌的发生密切的细菌A)幽门螺杆菌B)副溶血性弧菌C)变形杆菌属D)痢疾杆菌答案:A解析:3.[单选题]当一民工因锈铁钉刺伤足底送医院急诊时,医生应首先给予注射( )A)破伤风类毒素B)破伤风抗毒素C)白百破三联疫苗D)丙种球蛋白答案:B解析:4.[单选题]能引起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是A)霍乱弧菌B)布氏杆菌C)梅毒螺旋体D)淋病奈瑟菌答案:B解析:5.[单选题]检查细菌动力性常选择的培养基为A)固体培养基B)半固体培养基C)液体培养基D)厌氧培养基6.[单选题]下列不属于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是 ( )A)热原质B)靛基质C)维生素D)抗生素答案:B解析:7.[单选题]半抗原的特性是( )A)有免疫原性,也有免疫反应性B)无免疫原性,也无免疫反应性C)有免疫原性,但无免疫反应性D)无免疫原性,但有免疫反应性答案:D解析:8.[单选题]免疫监视功能是指机体( )A)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B)杀伤、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C)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D)识别和排除异物的功能答案:B解析:9.[单选题]泌尿系统最常见化脓性感染细菌为A)大肠埃希菌B)痢疾杆菌C)沙门菌属D)霍乱弧菌答案:A解析:10.[单选题]下列属于同种异型抗原的是( )A)Rh血型抗原B)甲状腺球蛋白C)晶状体蛋白D)病毒蛋白答案:A解析:A)解除痉挛B)中和游离的外毒素C)中和与神经细胞结合的外毒素D)抑制破伤风梭菌生长答案:B解析:12.[单选题]以下哪项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A)质粒B)异染颗粒C)类毒素D)外毒素答案:D解析:13.[单选题]不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疾病是( )A)烫伤样皮肤综合征B)假膜性肠炎C)食物中毒D)肉毒中毒答案:D解析:14.[单选题]霍乱病人的细菌培养标本,主要送检( )A)粘液脓血便B)血便C)水样便D)米泔水样便答案:D解析:一、填空题15.[单选题]关于IgM哪点是错的()A)分子量大B)能激活补体C)以五聚体形式存在D)个体发育最早答案:D解析:16.[单选题]为调整菌群失调严重失调,应使用D)营养素答案:C解析:17.[单选题]引起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是( )A)肺炎衣原体B)肺炎支原体C)肺炎链球菌D)钩端螺旋体答案:B解析:18.[单选题]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不包括( )A)沙眼衣原体B)钩端螺旋体C)结核分枝杆菌D)新型隐球菌答案:D解析:一、填空题:19.[单选题]最危险的传染源是( )A)急性期病人B)健康带菌者C)恢复期病人D)带菌动物答案:B解析:20.[单选题]用于结核病预防的生物制剂是( )A)结核菌素B)干扰素C)类毒素D)卡介苗(BCG答案:D解析:21.[单选题]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A)μmB)dm解析:22.[单选题]在局部黏膜抗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的Ig是( )A)IgMB)IgGC)IgED)SIgA答案:D解析:23.[单选题]兼性厌氧菌 ( )A)只能在有氧环境中生长B)只能在无氧环境中生长C)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中都不能生长D)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中都能生长答案:D解析:24.[单选题]牛奶的消毒宜采用A)紫外线B)巴氏消毒灭菌法C)高压蒸汽灭菌法D)流通蒸汽消毒法答案:B解析:25.[单选题]经垂直途径感染导致畸形的病毒主要有A)麻疹病毒B)风疹病毒C)流感病毒D)乙脑病 .甲肝病毒答案:B解析:26.[单选题]破伤风梭菌典型的镜下形态为A)鼓槌状B)网球拍状C)麦芽状D)针尖状27.[单选题]免疫球蛋白的可变区位于( )A)VH和CHB)VL和VHC)FC段D)VH和CL答案:B解析:28.[单选题]可引起新生儿脓漏眼的细菌是A)链球菌B)肺炎球菌C)淋球菌D)支原体答案:C解析:29.[单选题]对人致病的细菌大多是( )A)专性厌氧菌B)专性需氧菌C)兼性厌氧菌D)微需氧菌答案:C解析:30.[单选题]人被犬咬伤后错误的方法为A)20%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B)20%双氧水反复冲洗伤口C)注射高效价狂犬病病毒免疫血清D)狂犬疫苗进行预防答案:B解析:31.[单选题]体内分布最广的外周免疫器官是( )A)骨髓B)胸腺C)脾脏D)淋巴结答案:D解析:三、C)稳定期D)衰亡期答案:C解析:33.[单选题]β-棒状杆菌噬菌体感染了不产生白喉外毒素的白喉杆菌便可使其产生白喉外毒素,发生这种变异的原因是( )A)转化B)接合C)转导D)溶原性转换E)原生质融合答案:D解析:34.[单选题]20岁男性患者咳嗽数周。
高中生物《生物安全与生态工程》练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1.下列关于生物工程及其安全性评价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三北防护林”松毛虫肆虐主要是由于违背了物种多样性的原理B. 从输卵管冲取的卵子都需经过人工培养成熟后才能与获能的精子在体外受精C. 中国政府对于克隆技术的态度是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可有限制的进行生殖性克隆D. 由于存在生殖隔离,大田种植转基因抗旱、抗除草剂农作物不存在生物安全性问题2.下列有关现代生物技术的表述正确的是()A. 转入到油菜的抗除草剂基因,不会通过花粉传播造成基因污染B. 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与再分化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植株C. 用人工薄膜将胚状体、愈伤组织等分别包装可制成人工种子D. 植物组织培养成功的基础是细胞中至少含有该生物的一个染色体组3.关于现代生物技术相关知识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 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使用的培养液成分相同B. 将二倍体玉米花粉和二倍体水稻花粉进行细胞杂交获得的植株为二倍体,但不可育C. 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能防止基因污染是因为叶绿体基因组不会进入到生殖细胞中D. 基因治疗主要是对具有缺陷的身体细胞进行基因修复,使基因恢复正常4.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应严格选择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避免产生对人类有害的物质B. 当今社会的普遍观点是禁止克隆人的实验,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C. 生物武器是用微生物、毒素、干扰素及重组致病菌等来形成杀伤力D. 反对设计试管婴儿的原因之一是有人滥用此技术选择性设计婴儿5.下列关于生物工程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基因工程操作中为了获得重组质粒,可以用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但露出的黏性末端必须相同②只要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就能产生单克隆抗体③蛋白质工程的目标是通过基因重组,合成生物体本来没有的蛋白质④太空育种获得的植株也存在与转基因植物一样的安全性问题⑤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⑥诱导细胞融合之前,需将抗原注射给实验小鼠,目的是获得产生单一抗体的浆细胞A. ③⑥B. ①⑥C. ③④D. ②③⑥6.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安全性及伦理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A.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争论包括食物、环境、生物安全三个方面B. 基因身份证上可以检测到个人的所有基因C. 反对设计试管婴儿的原因之一是有人滥用此技术选择性设计婴儿性别D. 当今社会的普遍观点是禁止克隆人的实验,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7.“试管婴儿技术”为高龄产妇与不孕夫妇带来了福音。
生物安全练习册第一章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有害生物因子包括:( D )A.病原微生物及微生物的毒性代谢产物B.基因结构生物体C.动植物的毒素和过敏源D.以上均是2.生物危害的来源包括:( D )A. 人和动物的各种致病微生物B. 外来生物的入侵C. 转基因生物和生物恐怖事件D. 以上均是3.实验室感染中最常见的类型(A )A.气溶胶导致的实验室感染B.事故性感染C.人为破坏D.针头和注射器操作4.实验室感染的主要来源为:( D )A.检测标本B.操作过程和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C.实验动物D.以上均是5.医院临床实验室和检验科,对实验室要求最低应达到哪级生物安全防护标准?( B ) A.一级生物安全防护B.二级生物安全防护C.三级生物安全防护D.四级生物安全防护6.根据卫生部《中国医学微生物菌毒种管理办法》,O1群霍乱弧菌属于:( A )A.Ⅰ类菌种B.Ⅱ类菌种C.Ⅲ类菌种D.Ⅳ类菌种7.根据卫生部《中国医学微生物菌毒种管理办法》,炭疽杆菌属于:( A)A.Ⅰ类菌种B.Ⅱ类菌种C.Ⅲ类菌种D.Ⅳ类菌种8.根据卫生部《中国医学微生物菌毒种管理办法》,结核分枝杆菌属于:( B )A.Ⅰ类菌种B.Ⅱ类菌种C.Ⅲ类菌种D.Ⅳ类菌种9.根据卫生部《中国医学微生物菌毒种管理办法》,肝炎病毒属于:( B )A.Ⅰ类毒种B.Ⅱ类毒种C.Ⅲ类毒种D.Ⅳ类毒种10.根据卫生部《中国医学微生物菌毒种管理办法》,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 C )A.Ⅰ类菌种B.Ⅱ类菌种C.Ⅲ类菌种D.Ⅳ类菌种11.根据卫生部《中国医学微生物菌毒种管理办法》,菌苗与疫苗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弱毒与减毒的微生物菌种属于:( D )A.Ⅰ类菌种B.Ⅱ类菌种C.Ⅲ类菌种D.Ⅳ类菌种12.可造成微生物气溶胶的操作有:( D )A.接种环操作B.吸管操作和离心机操作C.针头和注射器操作D.以上均是13.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内容包括:( D )A.实验室物理防护B.规范化实验室管理C.标准化的操作规程D.以上均是14.哪种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应张贴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标志?( B )A.BSL-1、BSL-2、BSL-3B.BSL-2、BSL-3、BSL-4C.BSL-1、BSL-3、BSL-4D.以上均不是15.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是指:( A )A.第一、二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B.第二、三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C.第三、四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D.第一、四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16.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基础实验室是指:( A ) A.BSL-1实验室和BSL-2实验室B.BSL-2实验室和BSL-3实验室C.BSL-3实验室和BSL-4实验室D.以上均不是17.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发布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在老版基础上新增加的内容是:( D )A.危险度评估B.重组DNA技术的安全性C.感染性物质的运输D.以上均是18.被称之为屏障实验室的是:( C )A.BSL-1实验室B.BSL-2实验室C.BSL-3实验室D.BSL-4实验室19.被称之为高度屏障实验室的是:( D )A.BSL-1实验室B.BSL-2实验室C.BSL-3实验室D.BSL-4实验室20.不属于Ⅰ类菌(毒)种的微生物是:( D )A.O1群霍乱弧菌B.鼠疫耶尔森菌C.天花病毒D.狂犬病毒二、判断题1.所有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均应张贴醒目的标有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标致。
高中生物《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理论问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一些国家通过的生物伦理法案,从立法上禁止进行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明文禁止从事治疗性克隆研究的原因()A.治疗性克隆带来严重后果B.治疗性克隆的研究很可能会过渡到生殖性克隆C.治疗性克隆严重违反伦理道德观念D.治疗性克隆就是生殖性克隆2.有人认为转基因生物势必会打破自然界物种的原有界限,改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破坏。
下列哪项是对上述观点的完全反驳()A.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B.种植抗除草剂农作物,可以保护农田土壤环境C.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某些化合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中间产物,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D.转基因生物不会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充其量只能说是具有某种新特征的同一物种,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关于设计试管婴儿的问题,下列不合乎道德规范的是()A.利用试管婴儿提供骨髓造血干细胞,救治病人B.设计试管婴儿,不一定非考虑其性别C.利用设计试管婴儿技术设计畸形胎儿,以供研究D.利用试管婴儿的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4.生物技术正越来越多的影响普通人的生活,下列人们对生物技术应用相关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应用试管动物技术产下新个体的过程属于无性生殖B.我国禁止生殖性人克隆实验,允许治疗性克隆研究C.食用转基因食品会导致外源基因整合入人的基因组D.接种流感疫苗对预防变异的流感病毒感染一定无效5.下列关于用转基因动物作器官移植供体的研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器官短缺和免疫排斥是目前制约人体器官移植的两大难题B.猪的内脏构造、大小和血管分布与人极为相似C.灵长类动物体内隐藏的、可导致人类疾病的病毒少于猪D.无论以哪种动物作为供体,都需要在其基因组中导入某种调节因子以抑制抗原决定基因的表达,或设法除去抗原决定基因6.下列属于反对克隆人的生物学家的观点的是()A.克隆技术尚不成熟,克隆人很可能孕育出有严重生理缺陷的孩子B.可以通过胚胎分级、基因诊断和染色体检查等方法弥补技术的不足C.克隆人研究是一项科学研究,应该被允许D.不能迁就于个人的道德观念,道德观念是可以改变的7.英国Pusztai利用转雪花莲凝集素基因的土豆喂大鼠,发现大鼠的体重和器官重量减轻,于是得出转基因食品有害这一结论。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练习题《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几类()A.二类B.三类C.四类D五类2.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A.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B.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C.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D.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3.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是指()A.第一类病原微生物B.第二类病原微生物C.第一类和第二类病原微生物D.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病原微生物4.《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有哪个机构制定、调整并予以公布()A.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协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后B.省级卫生主管部门协商有关部门后C.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D.省级卫生主管部门5.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具备什么条件()A.运输目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用途和接收单位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B.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容器应当密封,容器或者包装材料还应当符合防水、防破损、防外泄、耐高(低)温、耐高压的要求C.容器或者包装材料上应当印有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生物危险标识、警告用语和提示用语D.以上都是6.国家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并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将实验室分为几级()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7.医疗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由于实验室感染而引起的与高致病微生物相关的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诊治的医疗机构应当在几小时内报告所在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小时小时小时小时8.下列不属于实验室一级防护屏障的是()A.生物安全柜B.防护服C.口罩D.通风系统9.下列哪项措施不是减少气溶胶产生的有效方法()A.规范操作B.戴眼罩C.加强人员培训D改进操作技术10.运输高致病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须有不少于2人护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下哪种运输方式目前是不允许的()A.城市铁路B.飞机C.专车D.轮船11.下列哪项属于危害程度分类为第三类的病原体()冠状病毒 B.类天花病毒 C.天花病毒 D.黄热病毒12.下列哪项不属于个人防护设备()A.防护服B.面罩C.口罩D.空气消毒机13.国务院颁布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是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所依据的主要法规,该法规是何时公布的()年12月1日年11月12日年1月1日年6月1日14.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必须配备的设备是()A.生物安全柜、培养箱B.生物安全柜和水浴箱C.生物安全柜和高压灭菌器D.离心机和高压灭菌器15.对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培养的实验室操作应该在哪种级别的实验室进行()16.避免感染性物质扩散的实验操作,其注意点是()A.微生物接种环直径应为2~3mm并且完全闭合,柄的长度不应超过6cmB.应该使用密闭的卫星电加热灭菌接种环,最好使用一次性的无须灭菌的接种环C.小心操作干燥的痰标本,以免产生气溶胶D.以上都是17. 高致病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被盗、被抢、丢失、泄露时,承运单位、护送人、保藏机构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在几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报告()小时小时小时小时18.生物安全柜在使用前需要检查正常指标,不包括()A.噪声B.气流量C.负压D.风速19.下列哪个级别的实验室没有要求必须配备生物安全柜()20.一本实验原始记录本的封面被细菌污染,适宜的消毒方法是()A.干烤B.高压蒸汽灭菌%乙醇浸泡 D.紫外线照射21.接受感染性物质标本应有几人进行()22.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硬件设设施方面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送排风系统B三区两缓布局.电源 D.自动闭门系统23.生物安全柜内少量洒溢,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属于()A.严重差错B.一般差错C.一般实验室感染事故D.严重实验室感染事故24.下列哪种不是实验室暴露的常见原因()A.因个人防护缺陷而吸入致病因子或含感染生物因子的气溶胶B.被污染的注射器或实验器皿、玻璃制品等锐器刺伤、扎伤、割伤C.在生物安全柜内加样、移液等操作过程中,感染性材料洒溢D.在离心感染性材料及致病因子过程中发生离心管破裂、致病因子外溢导致实验人员暴露二、多项选择题1.制定《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目的是()A.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B.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C.保护公众健康D.提高实验室检测质量2.《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适用范围包括()A.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实验室B.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有关的教学实验室C.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有关的检测实验室D.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有关的诊断实验室3.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的职责有哪些()A.负责实验室日常活动的管理B.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C.检查、维护实验室设施、设备D.控制实验室感染4.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应当具备什么条件()A.具有与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所需要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相适应的设备B.具有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C.具有有效地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的措施D.具有保证病原微生物样本质量的技术方法和手段5.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应当指定专门的机构或者人员承担以下哪些职责()A.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B.定期检查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C.定期检查实验室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保存于使用、安全操作D.定期检查实验室排放的废水和废气以及其他废物处置等规章制度的实施情况6.卫生主管部门接到关于实验室工作人员感染事故或者病原微生物泄露事件的报告,应当立即采取下列哪些预防、控制措施()A.封闭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实验室或者可能造成病原微生物扩散的场所B.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相关人员进行医学检查C.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D.进行现场消毒7.下列哪些实验室安全操作行为或处理不正确()A.用手对实验室任何利器剪、、弯、折断、重新戴手套B.用手从注射器上移去针头C.包括针头、玻璃、一次性手术刀在内的利器应在使用后立即放在耐刺的容器中D.尖利物容器应在内容物达到三分之二前更换8.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其中被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是几类()A.第一类B.第二类C.第三类D.第四类9.三级、四级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应当具备哪些条件()A.实验目的和拟从事的实验活动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B.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C.具有拟从事的实验活动相适应的工作人员D. 工程质量经建筑主管部门依法检测验收合格三、判断题1、采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样本的工作人员在采集过程中应当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并对样本的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等做详细记录。
微生物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微生物安全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员工的微生物学知识B. 确保实验室操作的安全性C. 增加员工对微生物的兴趣D. 以上都是2. 在实验室中处理微生物样本时,以下哪项措施是错误的?A. 使用一次性手套B. 穿戴实验服C. 直接用手接触样本D. 定期消毒工作台3. 实验室中常用的生物安全柜有哪几种类型?A. Ⅰ型、Ⅱ型、Ⅲ型B. Ⅰ型、Ⅱ型C. Ⅱ型、Ⅲ型D. Ⅲ型4. 以下哪种微生物属于生物安全等级3级?A. 流感病毒B. 埃博拉病毒C. 金黄色葡萄球菌D. 大肠杆菌5. 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方式应该遵循什么原则?A. 随意丢弃B. 按照规定分类处理C. 焚烧处理D. 直接倒入下水道二、判断题1. 实验室内所有人员都应该接受微生物安全培训。
()2. 实验室内可以随意打开培养箱,以方便观察实验进度。
()3. 实验室内使用的消毒剂应该定期更换,以保证消毒效果。
()4. 实验室内可以穿着个人衣物进行实验操作。
()5. 实验室内使用的针头等尖锐物品应该立即丢弃到专用的锐器盒中。
()三、简答题1. 简述实验室内个人防护装备(PPE)的正确使用方式。
2. 描述生物安全柜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验室中的重要性。
3. 解释生物安全等级的分类及其适用的微生物种类。
四、案例分析题某实验室在进行微生物实验时,一名员工不慎将含有病原体的液体溅到了皮肤上。
请根据此情况,描述正确的应急处理流程。
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A4. B5. B二、判断题1. 正确2. 错误3. 正确4. 错误5. 正确三、简答题1. 实验室内个人防护装备(PPE)的正确使用方式包括:穿戴实验服、佩戴一次性手套、必要时佩戴护目镜或面罩,确保所有皮肤和黏膜被有效保护。
2. 生物安全柜通过高效过滤系统,将操作区域与外界空气隔离,防止微生物污染环境和保护操作者免受感染。
它在实验室中的重要性体现在防止病原体扩散和保护操作者安全。
2023高考生物生物安全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以下哪项属于生物安全的基本原则?A. 隔离隔离再隔离B. 预防为主,综合管控C. 确认为主,事后处置D. 部门主体,多部门协同答案:B2.生物安全级别分为多少个级别?A. 2B. 3C. 4D. 5答案:C3.下列哪种疾病是属于生物安全级别四的?A. 流感B. 腺病毒感染C. 丙型肝炎D.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答案:D4.影响生物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哪项?A. 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B. 实验室基础设施C. 人员管理和操作规范D. 公众的识别和支持答案:A、B、C、D5.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安全管理的基本措施?A. 确定生物安全风险B. 管理实验室内废弃物C. 定期核查实验室安全设施D. 熟悉实验室的使用说明书答案:D二、判断题1.生物安全是指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的安全措施。
A. 对B. 错答案:B2.生物安全级别越高,对应的病原微生物危害越大。
A. 对B. 错答案:A3.生物安全管理只需要实验室内部管理,与公众无关。
A. 对B. 错答案:B4.实验室内的废弃物处理不需要特别注意,可以与普通垃圾混在一起。
A. 对B. 错答案:B5.生物安全的管理责任完全由实验室主任承担,与其他人员无关。
A. 对B. 错答案:B三、简答题1.请简述生物安全级别四所指代的含义及相关防控措施。
答案:生物安全级别四主要指代对一些潜在危害性较高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实验室管理和研究时需要采取的安全措施。
相关的防控措施包括:建立专门的实验室和设施,遵循严格的实验操作规范,严格管理实验室内废弃物,定期进行设施的维护与检查等。
2.阐述生物安全的重要意义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答案:生物安全的重要意义在于保护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泄漏和扩散。
生物安全的实施对个人和社会都有重要影响,它可以确保实验室人员在工作中的生物安全,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传播,同时也避免了可能引起的公共卫生事件,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第二章《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体制》习题
1. 近年来,我国发生过的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包括(AC)
A. SARS
B.H1N1流感
C. 手足口病
D. 埃博拉
近年来,我国发生过的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包括SARS、H5N1流感、手足口病、血小板伴发热综合征、H7N9、H10N8、H5N6、新冠肺炎。
2. 国家加强对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活动的安全管理,禁止从事
(ABCD)等危害生物安全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活动。
3. 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防范生物恐怖与生物武器威胁。
禁止开发、制造或者
以其他方式(ABD)和使用生物武器。
4.《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自(B)起施行。
5.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几类(C)
6. 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应当有(B)以上的工作人员共同进行。
7. 从事高风险、中风险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活动,应当进行(C),制定风险防控计划和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降低研究、开发活动实施的风险。
8. 近两年对我国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物种是草地贪夜蛾,它严重威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9. 低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不得从事国家病原微生物目录规定应当在高等
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的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10.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应当制定生物安全事件
应急预案,定期组织人员开展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