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历次加息时间及股市影响
- 格式:docx
- 大小:14.87 KB
- 文档页数:3
美加息2023时间表一览美加息2023时间表1.第一次加息:2023年2月2日(周四凌晨03:00)。
2.第二次加息:2023年3月23日(周四凌晨02:00)。
3.第三次加息:2023年5月4日(周四凌晨02:00)。
4.第四次加息:2023年6月15日(周四凌晨02:00)。
5.第五次加息:2023年7月27日(周四凌晨02:00)。
6.2023年7月25日~26日。
7.2023年9月19日~20日。
8.2023年11月3日~4日,如果经济数据表现良好,将会紧急加息25个基点。
9.2023年11月5日,再次加息25个基点,利率升至4.50%~4.75%。
10.2023年12月14日,利率决议,将再次加息50个基点,利率升至4.75%~5%。
美联储加息对中国有什么影响1、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的汇率产生影响。
美联储加息会导致美元升值,而汇率则会随之下跌。
加息会对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中国出口企业的利润水平。
2、美联储加息会影响中国的资本流动性。
由于美联储加息会导致美元升值,这将导致投资者转向美元资产,从而影响中国的资本流动性。
3、美联储加息会影响中国的国内金融市场。
加息可能会导致中国国内债券市场的投资者转向美元资产,从而影响中国的国内金融市场。
4、美联储加息会影响中国的资本市场。
加息会导致美元升值,这将导致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转向美元资产,从而影响中国的资本市场。
5、美联储加息会影响中国的外汇储备。
由于美联储加息会导致美元升值,这将导致中国的外汇储备出现下降。
6、美联储加息会影响中国的国际收支。
美联储加息会导致美元升值,而中国的出口产品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中国的国际收支。
美联储加息外汇是涨还是跌涨,美元指数是涨,金属价格一直在创新低,大涨商品一般是跌,跟美元走势是相反的;就这阶段美元指数走得比较强,美元指数是涨,金属价格一直在创新低,大涨商品一般是跌,跟美元走势是相反的。
美联储加息后对外汇影响持续多久?此次美联储激进加息对汇率造成的波动影响大概率持续到10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持续承压,维持7左右,外贸人在9月份进行结汇无显著影响。
加息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及金融市场的波动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日趋完善,货币政策的实施和调整对于金融市场的波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中,加息政策作为一种货币调控手段,其对货币市场和金融市场都会带来影响,引起市场的波动。
本文将讨论加息对货币市场的影响以及与之相关的金融市场的波动性。
首先,加息政策对货币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利率的变动上。
当央行决定加息时,将会提高基准利率或调整逆回购等市场利率,从而导致市场利率整体上升。
这种利率上升对于货币市场有着直接而明显的影响。
一方面,加息政策会提高借款成本,使得企业和个人贷款的利率上升,降低了市场对资金的需求。
另一方面,高利率吸引金融机构将资金转移到货币市场,以获取更高的收益。
这使得货币市场资金供应过剩,进而促使市场的利率进一步上升。
其次,加息政策对金融市场的波动性产生了显著影响。
由于货币市场的利率上升,使得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其他金融市场的风险资产的预期回报降低。
投资者倾向于将资金转移到收益更高的货币市场,导致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动性变得更加紧张。
这种转移导致金融资产价格的下跌,市场风险偏好下降,从而引起金融市场的波动。
另外,加息政策对外汇市场也产生重要影响。
在提高贷款利率的情况下,外国投资者对于本国货币的需求增加,从而推高了本国货币的汇率。
这会导致本国货币升值,对出口产生不利影响,降低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力。
此外,加息政策的实施还可能引发其他国家的加息预期,进而推动国际资金流动,对全球外汇市场造成影响。
然而,加息政策对货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影响并非单一且固定。
除了市场预期对加息政策反应的不确定性外,其他诸如经济基本面、政府政策和全球金融环境等因素都会对市场的波动产生影响。
因此,在分析加息政策的影响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总结而言,加息政策对货币市场和金融市场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引起波动。
从货币市场的角度来看,加息政策将提高市场利率,影响资金需求和供给,进而影响市场的流动性。
中国近十年利率表中国近十年的利率表如下:2009年:中国的存款利率为1.98%,贷款利率为5.31%。
这一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措施,以稳定金融市场和促进经济增长。
2010年:存款利率为2.25%,贷款利率为5.56%。
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和房地产市场过热,中国央行开始收紧货币政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逐步提高利率水平。
2011年:存款利率为3.25%,贷款利率为6.56%。
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和通胀压力的增加,中国央行继续实施紧缩货币政策,提高利率以抑制过热的经济发展。
2012年:存款利率为3.50%,贷款利率为6.56%。
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稳定和国内经济调整的需要,中国央行继续保持相对较高的利率水平,以稳定金融市场和促进经济增长。
2013年:存款利率为3.50%,贷款利率为6.56%。
中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通胀压力减轻,央行开始逐步放松货币政策,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
2014年:存款利率为3.25%,贷款利率为6.15%。
中国央行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降低利率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结构性改革的需求。
2015年:存款利率为2.75%,贷款利率为5.35%。
中国央行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降低利率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金融市场。
2016年:存款利率为2.75%,贷款利率为4.35%。
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存在,央行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
2017年:存款利率为1.50%,贷款利率为4.35%。
中国央行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降低利率以应对经济增长放缓和结构性改革的挑战。
2018年:存款利率为1.50%,贷款利率为4.35%。
中国央行继续保持相对稳定的货币政策,利率水平保持不变以稳定金融市场和促进经济增长。
近十年来,中国的利率水平经历了多次调整,反映了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货币政策的调控。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利率的变动对于企业和个人的借贷活动以及整个经济的运行都有重要的影响。
历次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股市的影响有什么美联储加息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美联储本周很有可能开启新一轮加息周期,我们过去多次提及加息预期增强或走弱对资产价格带来的影响。
随着本周即将尘埃落定,我们希望通过回顾美联储加息历史,以及每一加息周期中首次加息后各类资产的走向。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历次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股市的影响以及美联储加息对股市有什么影响,一起来看看吧!历次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股市的影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0.5%至0.75%的水平,符合市场普遍预期,这是美联储时隔一年后再度加息。
根据美联储发布的联邦基金利率预测中值,美联储官员预计明年将加息3次,高于9月底预计的2次。
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暗示美联储12月加息概率为94.9%准确地说,市场预计美联储加息的概率高达95%,在市场看来加息似乎已“板上钉钉”,因为在统计学上,发生概率低于5%的事件可以被认作是“不可能发生事件”,所以市场大可坚定地认为,美联储不可能不加息。
不过,今年“黑天鹅”特别多!比如英国脱欧公投,本以为是闹着玩的,最后真“脱”了;比如美国总统大选,本以为希拉里胜券在握,最后川普却赢了!不管怎样,答案将在12月15日凌晨3:00正式公布,让我们一起期待。
市场表现暗示加息已成定局?对于美联储是否加息,市场的表现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美元指数创下自2003年以来的历史高位,道指更是创下了历史新高。
再来看一个数据,就知道近期美元是有多强势:中国央行11月末外汇占款环比减少3827亿元,创2016年1月来最大降幅,连续第13个月下滑。
受美元走强影响,人民币屡刷八年新低。
年初至今,离岸人民币已累计下跌超5%。
虽说今年“黑天鹅”比较多,避险资产代表黄金时有表现,但是在美联储加息的强烈预期下,贵金属、尤其是金价一直处于承压状态,近期价格也十分低迷,特别是进入11月份后,价格一路下行。
美联储加息与A股有何关系?再来看下,美联储的历次加息对A股有何影响。
央行近年历次利率及准备金率调整对股市影响货币政策演变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03年稳健货币政策内涵开始发生变化,适当紧缩银根,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2007年6月1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货币政策开始“稳中适度从紧”。
2007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9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2010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0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0年7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0年12月3日政治局会议,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历年货币政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为应对当时的严峻经济形势,中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1998年至2002年,中国面临通缩压力,那时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是增加货币供应量。
2003年以来,面对经济中出现的贷款、投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等新变化,稳健的货币政策内涵开始发生变化,适当紧缩银根,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2007年6月1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货币政策开始“稳中适度从紧”。
2007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定为“两个防止”: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会议要求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2008年7月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国内通胀压力减缓等情况,中国人民银行调整金融宏观调控措施,连续三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并引导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总量。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根据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形势,要求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加息的影响一般而言,加息带来的影响包括:1. 股票市场不景气(股市下跌)2. 通货膨胀减缓3. 民众减少消费,增加储蓄4. 工商企业减少投资5. 刺激本国或本地货币的升值6. 减缓本国或本地的经济增长速度然而,加息的整体效果通常不能迅速反映出来,因为涉及到整个经济体系,或者说金融体系的联动机制,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反映出结果来。
最新情况央行2011年内首次加息年味未尽,中国央行在春节“黄金周”最后一个晚上急急出手,启动2011年第一次加息,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25个基点,上调日期更紧随在次日,亦即兔年的第一个交易日。
银根收缩一步紧似一步,专家预计,近期将是年内政策紧缩最严厉的时期。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微博)8日晚间就此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此次加息后,全年政策紧缩框架更加明朗,近期有三大因素促成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缩:其一,今年1月份信贷增长可能依然较快,加息有助信贷资金更好配置。
尽管信贷调控声紧,但实体经济对信贷的需求旺盛仍是事实,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李慧勇曾预计1月份内地信贷投放可能突破1.2万亿元人民币。
其二,1月份物价可能因气候及春节因素等攀上新高。
“稳物价”的迫切性在中国2011年宏观调控中已是“更加突出”,中国央行更将其列于年内金融宏调四大任务之首。
其三,境外商品价格近期持续上涨。
国内春节安乐祥和,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仍是风云涌动,以谷物为首都国际农产品市场继续走强;原油等尽管经历了持续上涨有所回落,但预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未来仍将逞强,给国内带来的通胀压力不可小视。
可见,全年货币政策紧缩的框架已基本明朗:中国经济2010年四季度保持了9.8%的强劲增势,中国当局调控利器“投鼠”不必“忌器”,可直指通胀和房地产市场。
巴曙松预计,今年1、2月份,或是全年物价高点,与此对应,房地产政策、货币政策等的调控力度将是“全年最严厉的时期”。
有分析人士称,加息并不会替代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预计2月份还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历年美联储加息、降息时间表_对中国股市有什么影响12月17日凌晨3时,美联储正式宣布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这是自2006年6月以来美联储的第一次加息,这意味着美国将进入加息周期。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历年美联储加息/降息时间表以及历次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股市的影响,一起来看看吧!历年美联储加息时间表美联储加息时间表(最近一轮美联储加息周期)第五轮轮加息周期为2004年6月至2006年7月,基准利率从1%上调至5.25%。
历次美联储加息加息时间基点美元指数利率市场观点美联储第一次加息2004年6月30日2588.80.0125美联储加息在意料之中美联储第二次加息2004年8月10日2588.790.015美联储加息表明经济良好美联储第三次加息2004年9月21日2588.430.0175美联储加息防止通货膨胀美联储第四次加息2004年11月10日2584.360.02美联储加息改善劳动市场美联储第五次加息2004年12月14日2582.430.0225美联储加息组织资本外流美联储第六次加息2005年2月2日2583.560.025美联储加息减小人民币升值压力美联储第七次加息2005年3月22日2583.940.0275美联储加息挽救美元美联储第八次加息2005年5月3日2584.420.03美联储加息难掩美元跌势美联储第九次加息2005年6月30日2589.150.0325美联储加息使经济数据逐步改观美联储第十次加息2005年8月9日2587.880.035美联储加息抑制房地产过热美联储第十一次加息2005年9月20日2588.690.0375美联储加息到达中性利率区间美联储第十二次加息2005年11月3日2589.990.04美联储加息为调宏观的法宝美联储第十三次加息2005年12月14日2590.440.0425美联储加息步伐即将结束美联储第十四次加息2006年1月31日2589.480.045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伯南克将就任美联储第十五次加息2006年3月29日2590.250.0475暗示进一步加息美联储第十六次加息2006年5月11日2584.790.05加息或将暂停美联储第十七次加息2006年6月30日2586.20.0525加息暂停。
央行历次加息时间及股市影响
2008年11月27日从2008年11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
同时,下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等利率。
27日两市股指大幅高开,三率齐降的利好一步将股指带上2000点,随后大盘出现几波回落走势,并跌破10日均线支撑,部分个股在经过上午调整后有向上突破迹象,两市成交量再超千亿
2008年10月29日从2008年10月30日起,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下调至3.60%,下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6.93%下调至6.66%,下调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
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
早盘A股受到降息的影响高开,随后围绕周三的收盘点位反复震荡。
午后指数急速拉高,,但飚升后明显出现买盘不足的趋势,在此影响下,A股尾盘冲高回落。
2008年10月8日从2008年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从2008年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10月9日,早盘沪深股市双双高开,但指数并未高走,反而继续出现小幅下跌的局面,此后多空围绕平盘位置展开争夺,午后随着金融股的震荡回落,大盘重新出现翻绿走势,下跌家数逐渐增多,但普遍跌幅不大,临近收盘沪深两市股指突然跳水,沪指失守2100点。
2008年9月15日从2008年9月16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从2008年9月25日起,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
9月16日,大盘上午有所企稳后,下午跌势蔓延,银行股大面积跌停,拖累上证综指再度跌穿2000点,沪指在一轮跳水中再创盘中新低,最低跌至1974.39点。
2008年6月7日从6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从6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6月10日A股市场一改近期小幅阴跌常态而大幅跳空低走,双双创出本轮调整以来的盘中最大跌幅。
沪指开盘报3202.11点,跌257.34点,跌幅7.73%,深成指开盘报11212.84点,跌968.07点,跌幅8.25%。
2008年5月12日从5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5月13日沪指开盘报3515.71点,跌66.74点,成交金额1250.9亿;深成指开盘报12727.76点,跌91.87点,成交金额655.2亿。
2008年4月16日从4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4月17日沪指略微低开,深指小幅高开。
沪指开盘报3286.41点,下跌68.86点;深成指开盘报12104.31点,下跌400.20点。
2008年3月18日从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3月19日沪深大盘双双高开,沪综指开报 3746.05点,上涨77.15点;深成指开盘报12767.97点,上涨278.95点,。
两市共成交9.2亿,较昨日增长近一倍。
2008年1月16日从1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1月17日沪深大盘继续低开,沪综指开报5235.91点,下跌54.7点;深成指开盘报18173.99点,下跌178点。
两市共成交14亿,较昨日增四成。
2007年12月20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
12月21日两市小幅低开,沪综指开盘报5017.19点,下跌26.34点,深成指开盘报16542.93点,下跌82.48点。
2007年9月15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17日(周一)沪综指上涨109.21点,涨幅2.06%,成交额1687.52亿。
深成指上涨280.67点,涨幅1.54%,成交额882.45亿。
2007年8月22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受8月21日晚央行年内第四次加息的消息影响,早盘沪深两市双双大幅低开,股指早盘震荡走高,在金融、地产股的轮番推动下,沪深两市先后刷新历史高点。
沪指涨幅0.50%,成交1621.98亿。
2007年7月20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7
月23日周一两市大幅跳空高开,沪市开盘报4091.24 点,上涨32.39点,深市开盘报13615.30点,上涨197.34点。
两市大盘高开高走单边震荡上行,做多人气迅速聚集。
截至收盘,两市共成交 2351.1亿元,成交量明显放大。
2007年5月19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
5月21日,沪市开盘:3902.35点,低开127.91;报收4072.22点,涨幅1.04%。
2007年3月18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低
开后大幅度走高,开盘2864点,收盘3014点,突破3000点,全天大涨2.87%,随后一路强劲上行至3600点。
2006年8月19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上调0.27%。
周一开盘后,沪指开盘低开至1565.46点,最低点1558.10点,随后迅速反弹收复失地,收盘至1601点,上涨0.20%。
2006年4月28日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调0.27%,提高到5.85%。
28日,沪指低开14点,最高1445点,收盘1440点,涨23点,大涨1.66%。
2005年3月17日提高了住房贷款利率。
沪综指当日下跌了0.96%,次日再跌1.29%。
稍作反弹后,沪综指一路下跌,最低至998.23点。
2004年10月29日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均上调0.27%。
一路下跌中的沪综指继续大跌1.58%,当天报收于1320点。
1993年7月11日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9.18%上调到10.98%。
首个交易日沪指下跌23.05点。
1993年5月15日各档次定期存款年利率平均提高2.18%,各项贷款利率平均提高0.82%。
首个交易日沪指下跌27.43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