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 格式:docx
- 大小:15.42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夏、商、西周的社
会经济
第三节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一、农业和畜牧业
(一)农业
后来习称的“五谷”,在商周时期都已种植,甲骨文和《诗经》已有记载。
2奴隶集体劳动,使用农具骨木石蚌,少量青铜农具。
3施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
(二)畜牧业:商饲养数量多。
食用、拉车、祭祀。
二、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
(一)青铜铸造业
三代被称为“青铜时代”,商周是繁荣时期。
2概况:(1)夏发现较少。
(2)商官府垄断生产规模大,作坊集中在王都,产品供国王和贵族使用。
(3)西周趋向生活化,日用器具数量大,动物造型生动。
(二)玉器加工和纺织业的发展
商代玉器雕刻精美,数量多。
2西周有斜纹织花织物,出现刺绣。
(三)商周陶瓷业和漆器制造
陶瓷业:商和西周遗址出现原始瓷器,陶瓷发展史上的
一次飞跃。
2制漆业(世界最早):河姆渡——红漆碗;商——浮雕是花纹,并镶有绿松石和钻花金箔。
周——工艺大量用于车的制造。
种植漆林,已被征收赋税。
三、商业、交通和城市
夏的交通工具:车、船、撬等。
2商:商人。
贝币,朋为单位。
商都繁荣的商业城市。
3西周交通比商进步。
4三代都城是全国政治、交通中心。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1.2夏商周的交替1.夏朝的建立:时间,地点,建立人2.为什么说夏朝的建立使中国进入奴隶社会3.【河南】省二里头文化的地域和距今年代和史籍上记载的夏朝相符4.夏朝的灭亡:王国君,有关语言,时间,标志5.商朝的建立:时间,地点,人物6.商朝被称为殷朝的原因,作用7.了解商纣王暴政表现8.商灭亡标志:9.西周建立:标志,时间,都城,10.知道:商是夏的一个部落,周是商的一个部落11.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的性质:奴隶主贵族争权夺利的斗争也是反抗暴政的正义斗争12.国人暴动:时间,国君,原因,性质,作用13.西周灭亡:时间,标志,亡国君14.东周建立:时间地点15.夏朝商朝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暴政16.井田制:目的,性质,内容,作用17.分封制:目的,性质,内容,作用,分封对象,重要的诸侯国,18.井田制和分封制的关系19.“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分别是指哪个国君?1.3夏商周社会经济1农业发展:表现,原因,2.畜牧业的发展:表现,原因【肉食需要,交通工具改进,战争祭祀运输需要】3.为什么夏商周被称为青铜时代?其中【商周】是繁盛期4.商朝青铜铸造业特点:规模大,产品主要供王贵使用,技术精湛5.西周青铜铸造业的特点:产品生活化6.司母戊鼎说明规模大技术精湛7.商周手工业部门:青铜,玉器,纺织,陶瓷,漆工艺8.知道商周就有了原始瓷器,我国用漆最悠久商周漆器制造较高水平9.了解夏商周交通发展的表现:10.知道商人的含义‘商邑翼翼四方之极’反映商朝商业发达11.古书记载:‘夏人之王,民乃知城郭门闾室屋之筑。
’说明夏朝城市建筑有一定规模12.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原因:【规律性的】生产工具改进;改革;统一安定的局面;民族交流频繁;对外交流;劳动人民劳动1.5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的融合1.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即第一段2.春秋争霸:原因目的,性质,实质,评价【实质:分封制崩溃奴隶制开始瓦解】3.齐桓公称霸:条件【管仲改革,尊王攘夷口号】,称霸标志4.知道城濮之战双方,结果,所处时期是春秋5.知道楚王问鼎反映的本质:分封制的瓦解6.列举春秋主要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注意吴越处于钱塘江流域】7.战国七雄:形成背景,标志,七雄名称位置【背景:春秋后期战国前期,不少诸侯国内的卿大夫逐渐取代国君掌握了大权】8.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双方,地点,结果9.春秋战国民族融合:主要的少数民族,融合原因,作用10.第10页第11页两图比较:时期变化,国家变化,反映的问题【国家变化:11页上三家取代晋国,鲁宋吴越消失】【反映的问题:逐步走向统一】1.6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1.春秋战国时经济发展的表现:a生产工具的改进b水利工程的修建c手工业发展,d商业发展e私田出现2.铁器使用情况及意义3.牛耕的意义4.战国时中原普遍使用【桔槔】灌溉农田5.春秋时著名水利工程:【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时期,国家,修建者,地点,共同作用6.手工业发展的表现:熟读7.商业发展的表现:a各地产品交流b出现许多商业中心例如..c出现许多大商人例如…8.私田出现:原因,影响【影响:产品分配的变化,阶级关系的变化,所有制的变化】9.春秋时的改革:史实,目的,性质,影响,实质【目的:增加赋税巩固统治】【实质:承认土地私有】【性质:奴隶主富国强兵的改革】10.战国改革:背景,史实,目的,作用【史实:商鞅变法,李悝变法,吴起变法,】11.商鞅变法:时间,人物,措施,作用,成功原因,性质1.7春秋战国文化1.文化繁荣:原因,表现,2.春秋思想家—孔子,老子:主张,地位,贡献3.百家争鸣是指【战国】时各学派看法不同形成的局面4.墨,儒,道,法:代表人物,主张,应用状况5.《诗经》:地位,内容,影响【国风内容和地位】6.屈原:贡献,代表作,受人热爱的原因7.《离骚》:内容,风格【内容: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即忧国忧民】8.散文:老子,墨子,庄子,韩非子每人特色9.艺术成就:熟读10.科技成就:天文,物理,医学2.1秦朝的统治1.秦朝统一的条件:社会,人心,实力,根本,主观2.统一的过程:3.秦朝的疆域四至:4.统一的意义:5.秦朝的建立:时间,都城,政体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目的,含义,内容,评价【内容:即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7.秦朝的中央官制是【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名称及职责是什么?8.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其内容是:9.秦律集中体现【地主阶级】的意志10.陈胜吴广起义:根本原因,时间,地位,口号,建立的政权名称,起义作用11.秦朝灭亡: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灭亡标志2.3 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1.两汉制度的基本特点:汉承秦制2.刺史制:性质,内容,东汉时刺史制的演变及后果3.汉朝地方行政制度:西汉:郡国制并存东汉:州郡县三级制4.汉初实行封国制的原因:合力击败项羽;巩固统治5.汉武帝国问题或割据问题的办法:a b6.汉朝选官制包括【察举,皇帝征召】7.察举制:含义,地位,察举依据的变化及后果【后果: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举荐人和门生故吏结合形成官僚集团】31页壁画说明第二个后果8.编户齐民:性质,内容,目的,特点,作用2.5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1.两汉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有哪些?2.秦汉之际的匈奴冒顿单于统一北方草原形成了【奴隶制】国家3.秦朝与匈奴的关系: 蒙恬击退匈奴取得河套地区并且修筑长城巩固边防4.汉朝与匈奴的关系:1)西汉初与匈奴的关系及原因2)汉武帝时:关系,原因,战争英雄,战争作用3)汉元帝时:关系,作用4)东汉初:匈奴的状况及与东汉的关系5)东汉前期:关系,意义5.西汉与西域的关系:1)出使西域:目的,时间,结果,路线,意义2)西域归属中央-----西域都护的设置:时间,意义6.东汉汉明帝与西域:班超任西域都护经营西域7.汉朝与西南夷:汉武帝时管理方式及作用,举例8.汉朝与百越:百越东越南越含义,管理方式并举例2.6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1.与朝鲜的关系:交往方式:1)人员往来【秦汉时,西汉时】2) 贸易往来【输入输出的产品】2.为什么秦汉之际燕齐赵人去朝鲜的很多?【中国战争连绵不断】3.辰韩为什么叫秦韩?4.与日本的交往:1)人员往来:秦汉之际,汉武帝时,东汉光武帝时2)贸易往来:中国输出较多6.知道两汉时就与越南有密切交往,交流的产品和技术有【】7.丝绸之路:开通条件,时间,路线,意义8.海上丝绸之路:时间,含义,路线,意义9.与安息的交往【今伊朗伊拉克】:在大汉和大秦之间转手贸易10.与大秦交往:1)方式【间接】,2)甘英出使大秦未至3)大秦遣使至东汉的史实及意义11.秦汉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及影响【原因: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文化发展;道路畅通;对外政策开放影响: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进步;丰富各国经济文化生活;扩大了中国影响及中国国际地位】2.7秦汉文化1.秦汉时期文化的特点:要理解每一条的含义2.天文历法成就:1)太初历:时间地位2)太阳黑子:时间地位3)张衡两个成就:时间地位3.数学成就:九章:地位,时间4.医学成就《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华佗,《伤寒杂病论》:时间,地位5.造纸术:最早的纸,东汉的纸,技术外传的时间及意义6.哲学思想成就:1)西汉董仲舒的儒学2)东汉王充的唯物论7.董仲舒的儒学:特点:以儒学为基础,五行为框架,兼采百家具有神学倾向作用:为大一统奠基;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建立太学等学校推动教育发展;但是不利于科技发展也容易造成迷信泛滥8.王充唯物思想:背景:董仲舒儒学导致神学迷信思想泛滥著作:天人三策主张:元气论;反对有鬼论;提倡薄葬9.佛教:传入时间,东汉汉明帝贡献10.道教:产生时间,经典,主张,派别11.汉代史学成就:《史记》《汉书》西汉《史记》:作者,地位,内容,意义东汉时的《汉书》:作者,地位,内容12秦汉时文学成果:赋和乐府诗:特点,代表作品13秦汉时雕塑:最突出的精品是【秦朝兵马俑】其他主要作品有:东汉成都说唱俑,洛阳杂技俑,秦汉砖瓦瓦当14.绘画:马王推汉墓,画像石,画像砖15.秦汉乐舞:知道:楚歌楚舞在汉代风行一时;知道:汉武帝以后,西域的琵琶,笳jia,箜篌konghou等乐器传入中原,丰富了中原的音乐生活15.秦汉文化发展的原因:【规律性的】A社会环境安定b政治:国家统一统治者清明c经济:发展d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发展e文化交流:民族间各国间交流多3.2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均田制:原因:豪强地主与政府争夺农户造成政府财政困难目的:增加税收内容:51页最下面注释性质: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推行时间:孝文帝485年到唐朝中期唐玄宗天宝年间作用:a限制土地买卖一定程度上制止了土地兼并;b调动了积极性有利于农业恢复发展;c保证了税收徭役征发;d促进鲜卑族封建化;e保证了租庸调制府兵制推行3.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1.魏晋时代特征:大动荡大融合2.魏晋经济特点:3.江南农业开发:开发表现,开发特点,开发原因,开发后的影响4.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魏晋北方农业的特点:北方农业恢复原因:北方农业恢复的表现:农具,技术,水利,边疆,5.魏晋纺织业成就:专门机构,八辈之蚕,蜀锦6.魏晋冶炼成就:北魏军刀,百炼钢技术,灌钢法7.开采业成就:魏晋时已经能利用石油天然气,如酒泉,龟兹8.制瓷技术:南青北白9.造纸术进步:质量,产量,地位10.商业发展:【北魏】以后有恢复11.魏晋社会生活的变化;读一读3.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1.文化特点:2.数学成就:刘徽圆周率,南朝祖冲之圆周率及《缀术》3.农学著作《齐民要术》:朝代,作者,内容,地位4.地理学成就有《禹贡地域图》《水经注》:作者,内容,地位5.道教的发展变化:东汉时,东晋时,萧梁时6.佛教:1)发展历程:传入,传播,盛行,反佛灭佛2)佛教盛行的原因:3)正确评价佛教的作用:4)反佛:根本原因,思想家,作品5)灭佛:目的,涉及的皇帝,如何评价灭佛7.反佛思想家范缜zhen作品:《神灭论》:内容,意义8.魏晋时文学:特点9.东汉建安文学:人物,特色,作品10.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作品11.山水诗人谢灵运和鲍照:作品12.南北朝民歌:南北方特点及作品13.魏晋书法:蔡邕yong,钟繇you,王羲之,王献之,卫铄,魏碑的朝代,贡献14.魏晋绘画:特点,代表人物,作品15.魏晋石窟:开凿原因,山西云冈石窟与河南龙门石窟不同点,石窟的意义16.魏晋音乐特点:受外族外国因素影响并能举例说明17.魏晋舞蹈特点:民族融合色彩18. 59页问答题:魏晋时思想领域的哲学思想或宗教包括哪些内容?它们的关系是什么?【思想有:佛教,道教,反佛的无神论关系:a道教得以改造,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封建等级观念丰富了道教的教义b佛教理论发展,适合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得到迅速发展。
高二历史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夏、商、西周的文化知识精讲人教版一. 本周教学内容:高三新课:第一章第三节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第四节夏、商、西周的文化二. 重点、难点1. 重点: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情况2. 难点:夏、商、西周的文化情况第三节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在原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有了巨大进步。
人类经济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大为增加,表现为经济门类增加,生产技术提高,社会生活进步。
(一)农业、畜牧业1. 夏、商、西周农业的发展。
农业发展的原因:第一,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
这既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也说明农业生产对王朝统治的重要性。
第二,农业生产主要采取集体耕作方式,这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量的增加。
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可以从三个方面说明:第一,农作物品种增多。
到西周时期,农作物品种已有“五谷”之说。
在甲骨文和《诗经》中有所记载。
第二,耕作技术的提高。
工具主要使用情况和肥料使用情况。
商和西周时期,奴隶和庶民集体耕作,使用的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和骨、蚌所制,仅有极少量青铜农具。
人们已懂得施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等。
总而言之,农业是三代的主要经济部门,是王朝统治的经济基础。
2. 商朝的畜牧业。
商朝的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饲养的家畜很多。
有些牲畜除食用外,还用于拉车和祭祀。
(二)青铜制造为代表的手工业1. 青铜制造业青铜铸造是商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由此夏、商、周三代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
夏朝青铜器目前发现尚少,商周是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
商朝青铜铸造生产规模大,作坊集中在王都,产品供国王和贵族使用。
西周青铜铸造业进一步发展,产品趋向生活化,日用器具数量增多,有些动物形状的器皿栩栩如生。
三代之所以称“青铜时代”的主要依据,表现为:第一,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
第二,生产数量大,品种多,价值高。
商代青铜器仅殷墟一地出土的就已达数千件。
西周时期的数量比商代更多。
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以礼器为主,礼器中包括酒器、蒸煮器、盛食器、洗濯器等等。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大一一、夏、商、西周时期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传说中的开国君主是禹。
夏朝的政治制度是以君主为中心的封建制度,经济以农业为主。
商朝是夏朝的后继者,商朝的首都是殷墟,商朝末年社会发展出现了贵族世袭制度。
西周是商朝的后继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西周的政治制度是以君主为中心的封建制度,实行宗法制度,经济以农业为主。
二、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是诸侯争霸的时期。
春秋时期的鲁国是当时的文化中心,孔子是鲁国的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
战国时期的秦国崛起,经过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建立了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三、秦、汉、三国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等,还修建了著名的万里长城。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封建王朝,汉朝的初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中期出现了王莽篡权,后来被刘秀建立的东汉所取代。
三国时期是汉朝灭亡后,中国分裂成三个国家的时期,魏国、蜀国和吴国三国相互争斗,最终被晋朝统一。
四、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南北分裂的时期,南朝有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朝代。
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落后,但文化艺术方面却出现了一些杰出的成就。
五、隋、唐、五代十国时期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短暂但重要的王朝,隋炀帝统一了南北朝,修建了大运河,但政治腐败和大规模的战争导致隋朝的灭亡。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封建王朝之一,唐朝的政治制度是以君主为中心的封建制度,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达到了巅峰。
五代十国时期是唐朝灭亡后,中国出现了多个割据政权的时期。
六、宋、元、明、清时期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封建王朝,南宋时期经济繁荣,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文化艺术也有很大发展。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元朝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政权腐败和民族矛盾导致元朝的灭亡。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夏、商、西周的社
会经济
第三节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一、农业和畜牧业
(一)农业
.后来习称的“五谷”,在商周时期都已种植,甲骨文和《诗经》已有记载。
2.奴隶集体劳动,使用农具骨木石蚌,少量青铜农具。
3.施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
(二)畜牧业:商饲养数量多。
食用、拉车、祭祀。
二、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
(一)青铜铸造业
.三代被称为“青铜时代”,商周是繁荣时期。
2.概况:(1)夏发现较少。
(2)商官府垄断生产规模大,作坊集中在王都,产品供国王和贵族使用。
(3)西周趋向生活化,日用器具数量大,动物造型生动。
(二)玉器加工和纺织业的发展
.商代玉器雕刻精美,数量多。
2.西周有斜纹织花织物,出现刺绣。
(三)商周陶瓷业和漆器制造
.陶瓷业:商和西周遗址出现原始瓷器,陶瓷发展史上
的一次飞跃。
2.制漆业(世界最早):河姆渡——红漆碗;商——浮雕是花纹,并镶有绿松石和钻花金箔。
周——工艺大量用于车的制造。
种植漆林,已被征收赋税。
三、商业、交通和城市
.夏的交通工具:车、船、撬等。
2.商:商人。
贝币,朋为单位。
商都繁荣的商业城市。
3.西周交通比商进步。
4.三代都城是全国政治、交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