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高】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 格式:ppt
- 大小:7.82 MB
- 文档页数:56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 环境概述【学习目标】 1.理解环境、环境因素的概念及分类。
2.学会分析某一地区的环境质量,理解各种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①________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的分类环境按其属性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②________物质、能量、生存空间和③________现象的总和,如大气环境、④________、土壤环境、⑤____________等。
(2)社会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出的⑥________环境,如⑦________环境、交通环境、城市环境等。
3.内涵(1)相对的概念:不同的主体,环境的⑧____________不同。
(2)发展的概念⎩⎪⎨⎪⎧时间上: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拓展空间上:随⑨ 的扩展而扩张 二、环境因素1.概念:指构成人类环境⑩________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并且与环境整体发生○11____________的基本成分。
2.分类:环境因素又称环境要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大类。
(1)自然环境因素:通常是指水、空气、○12________、○13________、岩石、阳光等。
(2)社会环境因素:通常包括人口、工业、农业、○14________、科学技术、民风民俗、○15____________等。
三、环境质量1.概念:指环境因素受○16________影响的程度,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
2.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种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17________原因是更重要的原因。
3.评价(1)环境质量评价:即对○18________________的评价。
(2)环境质量指数:即评价环境质量的指数。
4.分类:根据环境因素的不同,可分为大气环境质量、○19______质量、○20________环境质量等。
第 3 讲人类活动对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一、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对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1.矿产资源的开采正面影响负面影响①废渣据有了大批农田①地区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②自然景观遇到损坏基础③环境污染日趋严重②矿产资源开采形成的很多产业部门对推动④不合理采矿还造成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断水循环一方面要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要鼎力治理矿山环境,踊跃推动举措矿山环境立法,实行生态恢复示范工程,推动绿色矿山建设2.水资源跨地区分配(1) 意义:解决地区间水资源散布不均衡的问题。
中国的南水北调、引滦入津(2)大型工程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水南调大利亚的东水西调(3)影响①对换入区:增添水源,扩大水域,解决生产和生活之需;赔偿调理河湖水量,改良小天气;缓解生态缺水,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减少地下水开采,有益于水循环,有益于水土保持和防备地面沉降。
②对换出区和沿途流经地区也会带来必定影响。
3.对生物质源的利用负面影响正面影响①浇灌、施肥、塑料大棚等使土地的生物产量大幅如过分砍伐丛林,以致物种度增添急剧减少②不停培养、改进农产品,使产量有了明显提高,提高了饲养的劳动效率二、产业转移对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1.产业构造(1)劳动力及形态变化产业劳动力变化产业构造形态经济发展水平第一产业渐渐减少初级低第二产业先增后降↓↓第三产业稳步增添高级高(2)地区差别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大,说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
2.产业转移(1)原由:地区之间经济整体水平存在差别。
(2)过程(3)影响比较项目产业移出地产业移入地对自然地理环境改良,资源耗费减少产生环境污染,资源大批耗费环境影响对人文地理调整产业构造,使生产因素集中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促使环境影响到新的主导产业就业和地区经济发展考点一我国重要的资源跨地区分配工程1.读“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达成(1) ~ (2) 题。
(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①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天水量少②需开挖新河流,增添工程量③污染严重,水质差④穿越黄河要建穿黄地道⑤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A.③④⑤B.①②④C.①②⑤D.①③④(2) 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因为大批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降落惹起的盐碱化问题C.利于排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迫D.将促使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答案(1)B(2)D分析第(1) 题,由图可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地为丹江口水库,冬天水量少;沿线需开挖新河流,建穿黄地道;沿线工业不发达,污染轻;调水可缓解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缓解环境恶化。
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最新考纲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考纲解读1.掌握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分析与判读,能绘制地形剖面图。
2.掌握等值线图的基本特征及判读方法。
考点一等高线及其剖面图1.等高线地形图(1)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区别。
绝对高度又称为“海拔”,是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则是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的概念:是地面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部位 A B C D E地貌山顶山谷山脊陡崖鞍部2.地形剖面图可以反映出沿地形剖面线的地势高低的变化状况和坡度的大小状况。
1.等高线图的综合判读判读项目判读内容判断依据——等高线特征数值范围与极值区域地势起伏大小,海拔最大值、最小值延伸方向地形走向疏密程度坡度的陡缓:密陡疏缓;坡面的凸凹:高疏低密——凸坡,高密低疏——凹坡(1)等高线地形图与“点”的区位①铁路、公路线铁路、公路线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建在坡度和缓的地区;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陡坡处线路要呈“之”字形弯曲,以降低坡度,保证运输安全。
另外还要充分考虑路线的长度,少过河建隧道,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区、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
②引水、输油线路引水线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从地势高处引水到地势低处,使水自流。
输油管道,路线也应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3)等高线地形图与“面”的区位①农业生产布局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
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湖、海、水库等水域发展水产养殖业。
②工业区选址一般选在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势平坦开阔处,节省建设投资;靠近河流,水源充足;有交通线经过,交通便利。
③聚落分布一般山区聚落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地势低平、水源充足、流水沉积形成深厚肥沃的土壤);山区聚落规模小、数量少;平原地区聚落数量多、规模大(聚落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第一章海洋概述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学习目标1.了解海与洋面积比重、水深、受陆地影响程度、水温和盐度变化、海流系统等方面的区别。
2.了解四大洋的分界线,记忆各大洋的特点。
3.了解海的分类,理解内陆海、边缘海、陆间海的区别;记忆海峡的定义,理解海湾与海的区别;了解海、海湾和海峡在交通方面对人类的作用。
一、海与洋的区分1.海洋:地球表面凹凸不平,凹下去的部分被①____________淹没形成海洋,它是地球上水圈的主体,海洋总面积约为②____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71%。
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水文特征的不同,海洋可分为③____和④____两部分。
(1)大西洋与北冰洋大致以○35__________以南为界。
(2)太平洋与大西洋以通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36________经线为界。
(3)大西洋与印度洋以通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37__________经线为界。
(4)太平洋与印度洋,北段大致从○38__________海峡北端向南向东;南端大致从○39________________南角向南,以147°E经线为界。
三、海、海峡、海湾1.海(1)分类:○40________海、○41________海和○42________海。
(2)内陆海:深入大陆○43________的海。
边缘海:位于大陆○44________,一面以○45________为界,另一面以半岛、岛屿或群岛与大洋分开。
陆间海:介于大陆之间,并有○46______与相邻海洋相连通。
2.海峡:连通海洋与海洋的狭窄○47______水道。
3.海湾:洋或海延伸进大陆,且深度逐渐○48______的水域。
一、海与洋、海峡与海湾的正确区分1.海与洋的区分(1)海:在洋的边缘,是大洋的附属部分。
海的面积约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较浅,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
海临近大陆,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的影响,海水的温度、盐度、颜色和透明度,都受陆地影响,有明显的变化。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了解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其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与地球自主预习1.太阳辐射:是太阳以①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可分为②可见光、红外光和③紫外光三部分。
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④可见光波段。
2.影响:太阳辐射经植物的⑤生物化学作用,可以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生物化学能,如⑥煤炭和石油就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是⑦大气运动、⑧水循环的主要能源;太阳辐射本身也为人类活动提供能源。
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哪些能源属于太阳能?答案太阳能、水能、风能、石油、煤炭、天然气等。
合作探究读“我国年太阳辐射能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太阳辐射能的空间分布有何规律?(2)①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什么?②地区利于太阳能开发的原因是什么?③地区太阳能最贫乏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地区分布不均匀,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增。
(2)①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水汽、尘埃少,透明度好,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②地区气候干燥,晴天多,云量少,夏季白昼长。
太阳能丰富,利于建设太阳能电站;此地荒漠多,利于利用荒地。
③地地处四川盆地,阴雨天多,云雾大,削弱了太阳辐射。
反思归纳我国年太阳辐射能的分布规律(1)我国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差异较明显,高值和低值中心都处在22°N~35°N之间,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30°N~40°N地区,随纬度增高太阳辐射能增加,而40°N以北,由东向西太阳辐射能逐渐增加,呈东西向分布。
(2)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主要是因为:①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尘埃含量较少,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3)而四川盆地为低值中心的原因在于: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的量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从而造成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
单元活动 辨别地理方向[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在各类地图中判断方向的方法。
2.掌握利用太阳、北极星等天体确定方向的方法。
3.学会利用身边的常用工具、房屋设计、生物生长特点辨别方向。
一、利用地图辨别方向自主预习1.在地图上辨别方向(1)一般定向法:无任何方向标志的普通地图,遵循“①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原则。
(2)有指向标的地图a .原则:根据指向标定方向。
b.步骤⎩⎪⎨⎪⎧以某点为中心建立②方向坐标(指向标的平行 线与垂线)根据判定点在坐标中的位置确定相对方向(3)有经纬网的地图a .按纬度的高低变化判定南北:距北极点近的在北。
b .按经度的变化判定东西:经度变化小于180°时,顺地球自转方向找到终点,则终点在③东(逆自转方向相反)。
2.在野外用地图辨别方向→→在图上确定自己所在位置、目标地点的方位 合作交流读“南极洲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上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顺地球自转方向是什么方向?(2)在经纬网地图上如何判断南北方向?(3)在经纬网地图上如何判断东西方向?(4)长城站在中山站的什么方向?答案(1)画图略。
顺地球自转方向是东。
(2)南(北)极点是地球上最南(北)的点,离其越近位置越向南(北)。
(3)判断东西方向要在两点间劣弧上进行,顺地球自转的方向为东方,逆地球自转方向为西方。
(4)西北方向。
反思归纳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三步骤(1)利用纬度确定南北方向①两点同在北半球,度数大者在北,小者在南;②两点同在南半球,度数大者在南,小者在北;③两点分别位于南北半球,则北半球的点在北,南半球的点在南。
(2)利用经度确定东西方向通常利用劣弧原理,即从两地经度差不超过180°的劣弧上确定东西。
在劣弧上顺地球自转方向画箭头,箭头方向为东,箭尾方向为西,如图所示,乙地在甲地的正东方,甲地在乙地的正西方。
(3)综合定向若根据经度判断A点在B点的东方,根据纬度判断A点在B点的北方,那么两个综合得出A点在B点的东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