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交界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293.16 KB
- 文档页数:4
卵巢交界性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的手术治
疗
介绍
卵巢交界性浆液性状囊腺瘤是一种卵巢肿瘤,通常是良性的。
手术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本文将介绍该疾病的手术治疗过程。
准备
在手术治疗前,医生会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这可能包括病史记录、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或MRI)以及实验室检查。
手术步骤
卵巢交界性浆液性状囊腺瘤的手术治疗通常是通过腹腔镜手术完成的。
以下是一般的手术步骤:
1. 麻醉:患者会接受全身麻醉,确保手术过程中没有疼痛。
2. 手术切口:医生会在腹部进行小切口,然后将腹腔镜插入腹腔。
3. 探查腹腔:医生会使用腹腔镜来检查卵巢和其他腹腔器官,以确定肿瘤的大小和位置。
4. 切除肿瘤:一旦确定肿瘤的位置,医生会使用腹腔镜器械将肿瘤切除。
在一些情况下,如果发现肿瘤有可能恶变,医生可能会决定切除整个卵巢。
5. 清除腹腔:手术结束后,医生会清除腹腔内的任何血液或其他液体,并关闭手术切口。
恢复和后续护理
手术后,患者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
医生会提供必要的药物和护理建议,以促进患者的恢复。
定期随访和检查也是确保患者康复的重要步骤。
结论
卵巢交界性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的手术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这种手术通常通过腹腔镜进行,具有较小的创伤和更快的康复时间。
然而,每个患者的病情是独特的,手术治疗方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决定手术治疗前,请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个体化的建议和治疗计划。
卵巢交界性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2-08-18T08:00:45.395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8期作者:李露[导读] 卵巢交界性肿瘤(BOT)的性质介于卵巢良性肿瘤及卵巢恶性肿瘤之间,虽具有卵巢恶性肿瘤的部分特征李露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安徽,芜湖,241000【摘要】卵巢交界性肿瘤(BOT)的性质介于卵巢良性肿瘤及卵巢恶性肿瘤之间,虽具有卵巢恶性肿瘤的部分特征,但没有典型的间质浸润现象,BOT的发病率大约占卵巢上皮性肿瘤的10%-15% [1]。
BOT患者发病年龄较轻,发生于生育期女性占大多数,对于此类患者采取保守性手术无疑是其最佳治疗方式。
目前并不主张常规进行术后辅助放化疗。
具体治疗方式应根据患者不同病情遵循个体化原则。
本文就BOT治疗的临床实践探索及进展做以下综述。
【关键词】卵巢交界性肿瘤;保守性手术;治疗方法1 BOT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预后:目前,BOT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BOT是否存在家族史以及是否与初潮年龄、绝经年龄发病相关目前仍存在争议。
BOT患者发病年龄较轻,由于BOT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因此术前确诊具有一定难度 [2]。
对于BOT的预后影响因素有学者认为可能与初次手术范围的选择、残余病灶的大小及术后病理分期有关[3]。
BOT患者虽然预后一般较好,但鉴于部分患者发病年龄较轻,大多处于生育年龄,其保留生育功能的愿望较为强烈而不能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定期随访影响BOT患者预后的相关高危因素,对减少术后复发及延长术后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2 卵巢交界性肿瘤的诊断几乎30%的BOT患者无症状,大约50%-60%患者出现腹痛腹胀等非典型症状,而约10%患者以异常阴道出血就诊。
晚期患者可因肿瘤压破或侵犯其周围组织而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
对于BOT的最终确诊仍有赖于术后常规病理检查。
3 卵巢交界性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研究表明卵巢交界性肿瘤以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SBOT)及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MBOT)占大部分,可高达90%以上,其他如子宫内膜样肿瘤等仅占很少比例。
交界性卵巢肿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要点交界性卵巢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是一类介于良性和恶性卵巢肿瘤之间的肿瘤。
与恶性卵巢癌相比,交界性卵巢肿瘤的生长缓慢,侵袭力较弱,预后相对较好。
然而,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恶变潜力,对于交界性卵巢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仍需采取相应的策略。
以下是中国专家共识中关于交界性卵巢肿瘤诊治的要点:1.定义和分类:交界性卵巢肿瘤是指介于良性和恶性卵巢肿瘤之间的肿瘤,与恶性卵巢癌相比,其细胞学和组织学特点更接近于良性卵巢肿瘤。
根据其终末病理结果分为典型型、微浸润型和浸润性型。
2.临床表现和筛查:交界性卵巢肿瘤的临床表现常常与其他卵巢肿瘤相似,包括腹部不适、腹胀、腹痛和月经异常等。
目前尚无特异的筛查方法,常规妇科检查和超声检查是常用的筛查手段。
3.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检查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能够评估肿瘤的大小、形态和内部结构等信息。
对于高度怀疑恶性变性的病例,可行MRI、CT等检查来评估病灶的侵袭性和淋巴结情况。
4.术前评估:在手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评估和病理评估等,以确定肿瘤的病理特征和分期情况。
5. 手术治疗:手术是交界性卵巢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
术中需要进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TAH-BSO),同时应尽量保留对生育有需求的患者的子宫和卵巢。
对于有病灶浸润的患者,需进行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
6.化学治疗:对于交界性卵巢肿瘤,术后化学治疗尚存在争议。
一般来说,对于低度浸润性伴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可以考虑术后化学治疗。
化疗方案多采用铂类药物和紫杉醇的联合,疗程为6个周期。
7.随访和预后:交界性卵巢肿瘤的预后良好,多数患者长期生存。
术后的随访非常重要,建议每3个月复查一次CA125,同时进行体格检查和盆腹部超声检查。
对于有复发的患者,可以考虑再次手术或化疗。
总结起来,交界性卵巢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术后化学治疗可根据病情考虑。
最新:卵巢交界性肿瘤治疗卵巢交界性肿瘤(BOT)占卵巢上皮性肿瘤的10% ~ 20% ,其生物学行为介于卵巢良相中瘤与恶性浸润性肿瘤之间,为低度恶性卵巢肿瘤。
【摘要】卵巢交界性肿瘤(BOT)占卵巢上皮性肿瘤的10% - 20% , 其生物学行为介于卵巢良的中瘤与恶性浸润曲中瘤之间,为低度恶性卵巢肿瘤。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认为大多数患者接受了过度治疗。
主张对部分有生育要求的年轻患者行保守性手术治疗。
目前对于BOT的治疗尚无明确的标准和治疗规范,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及争议。
就BOT在手术治疗(全面分期手术、保守性手术、再分期手术、腹腔镜手术的应用\术后辅助治疗以及复发后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 BOT )最早由Taylor 于1929年提出,其占卵巢上皮性肿瘤的10% - 20% ,年发病率约为4.8/10 000[ 1 L与卵巢癌相比,BOT主要发生在年轻妇女,期别较早,预后较好。
文献报道I期肿瘤占50%-85%[2]o BOT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2-3 1但目前对BOT的研究多为回顾性研究,病例数较少,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造成了BOT治疗中的不少争议。
就BOT的手术治疗(全面分期手术、保守性手术、再分期手术、腹腔镜手术∖术后辅助治疗以及复发后治疗进行综述。
1 BOT的病理类型及预后BOT的常见病理类型包括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serous BoT ,S-BOT , 约占65% )及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mucinous BOT, M-BOT ,约占32%),其他少见的病理类型包括卵巢交界性透明细胞肿瘤、子宫内膜样肿瘤、移形细胞肿瘤和混合性肿瘤。
S-BOT又分为典型S-BOT和微乳头型S-BOT。
其中典型S-BoT约占S-BOT的90% ,微乳头型S-BOT 占S-BOT的5%~10%。
基础研究证实,微乳头型S-BOT是S-BOT 进展至低级别卵巢浆液性癌的过渡阶段,因此,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与随访应更积极[4 ]o但也有研究未能发现微乳头型S-BOT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交界性卵巢肿瘤诊治专家共识BOTs的病理形态学特征表现为上皮细胞增生,但不具备恶性肿瘤所特有的浸润性生长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浸润。
病理学家通常会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核分裂像、核大小和形态、核染色质等指标来判断肿瘤是否属于BOTs。
BOTs的组织学分级通常为1级或2级,而不会达到3级及以上。
此外,BOTs的组织学类型也有多种,包括浆液性、黏液性、肠型、透明细胞型等,其中浆液性BOTs最为常见。
3 临床表现BOTs的临床表现多为无症状或非特异性症状,如腹部胀痛、腹胀、腹泻等。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腹部包块或腹部肿胀。
BOTs的生长速度较慢,多数患者在术前被误诊为卵巢囊肿。
BOTs的肿瘤标志物CA125通常不高,但在一些患者中可能会升高,因此不能作为BOTs的诊断标准。
4 诊断BOTs的诊断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术前病理活检等多种手段。
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I等,但这些检查对于BOTs的诊断准确性并不高。
肿瘤标志物CA125、HE4等在BOTs的诊断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术前病理活检是诊断BOTs的最可靠手段,但由于BOTs的生长速度较慢,常常需要多次活检才能得到准确诊断。
5 治疗BOTs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手术范围和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需求、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分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对于年轻女性,应尽可能保留其生育功能。
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包括化疗、放疗等,但对于BOTs的辅助治疗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
随访是BOTs治疗的重要环节,应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以及询问患者的生育情况和生活质量等。
BOTs的术前诊断较为困难,可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肿瘤标志物测定等做出倾向性诊断,但最终确诊需要有病理学检查的支持。
BOTs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约有30%的患者常无任何症状,可在妇科检查或常规的妇科超声检查时偶然发现盆腔或腹部肿块,10%的患者可表现为流血。
随着肿瘤的生长,表现为相邻器官的压迫症状,如腹胀、腹痛、尿频、便秘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交界性粘液性肿瘤病情介绍
导语:卵巢交界性粘液性肿瘤,可以说是现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问题,虽然说这种疾病,存在的恶性变化几率非常低,但是我们都知道对于女性而言,
卵巢交界性粘液性肿瘤,可以说是现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问题,虽然说这种疾病,存在的恶性变化几率非常低,但是我们都知道对于女性而言,产生的不利影响和危害是非常大的,所以每个人,都应该重视这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在治疗问题上必须遵守最科学的方法。
病情分析:
1、卵巢粘液性交界性肿瘤,一般认为,交界瘤为潜在或低度恶性肿瘤,临床上预后较好。
粘液性者5年生存率98%,10年生存率96%。
2、治疗原则上应行全子宫加双附件及大网膜切除术。
但对于年轻要求生育者,如果肿瘤只侵犯单侧卵巢,并且限于卵巢组织内,可只切除患侧卵巢,但需严密定期随访。
若有卵巢外扩散,应行全子宫加双附件及大网膜切除术,术后辅以化疗,如:顺铂腹腔化疗两个疗程。
但在是否行淋巴结清扫的问题上存有争议。
建议定期复查超声以观察病变恢复及发展情况,如果腹腔内种植处肿物生长迅速,建议您手术治疗,切除肿物送病理检查以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期间注意休息,进食高蛋白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过度劳累、受凉感冒及剧烈运动,
以上就是关于女性,卵巢交界性粘液性肿瘤的的病例分析,以及在治疗问题上,我们必须注重的各项问题,对于女性而言,治疗问题是需要注重的,而且治疗之后,我们也应该做定期的检查,因为这种疾病,其实也存在复发的可能。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卵巢交界性肿瘤(一)概述卵巢交界性肿瘤又名低度恶性潜力肿瘤。
1929年,Taylor首次提出这类肿瘤,1971年、1973年FIGO和WHO分别确定交界性肿瘤有别于良性、恶性肿瘤为另一独立病理和临床类型的肿瘤,目前这类肿瘤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争议。
(二)发病率卵巢交界瘤占所有卵巢恶性肿瘤的4%-15%,交界瘤中最常见类型是粘液性肿瘤和浆液性肿瘤,国内文献报道粘液性多见占2/3,浆液性占1/3,国外文献报道粘液性和浆液性所占比例相当,浆液性甚至比粘液性多见,其他类型少见,大约占2%。
(三)临床表现1年龄:交界瘤发病年龄平均37.6-52.3岁,交界瘤较浸润性癌发病率年龄小10岁左右。
2.症状体征:无特异性,最常见症状为腹部肿块,其次为腹胀、腹痛,少数患者有阴道流血,腹水较少见,主要在晚期患者出现,粘液性患者腹水呈胶冻状,无法放出。
术中可见胶冻壮物充满腹盆腔。
3.肿瘤大小:交界瘤一般肿瘤体积较大,平均13.7-20.6cm,>10cm者占大多数(76.7%),有不少患者甚至可达30-40cm直径。
4.分期:临床分期原则和卵巢浸润癌相同,均按FIGO标准。
但交界瘤不同于浸润癌,早期多见,I期占半数以上(44.2%-86.4%),Ⅱ-Ⅲ17.1%-59.0%,Ⅳ极少见(0.19%-3.2%)。
(四)诊断卵巢交界瘤完全依靠组织切片,病理诊断。
诊断的关键是有无间质浸润,并不考虑有无卵巢外种植或淋巴转移。
诊断标准:上皮复层或假复层,细胞从乳头表面脱落,形成细胞族,核分裂可见,但所在比例少,细胞核有异形性,瘤细胞显轻度至中度不典型增生,无明显间质浸润。
(五)转移与复发转移部位:交界性肿瘤可累及盆腔、腹腔、胸腔、腹膜后、纵隔、锁骨上淋巴结、脏器实质。
转移的发病率机理不清,交界瘤为上皮内病变,临床表现良性,大多预后好,为什么会发生转移呢?许多学者关于转移的特点、分型与预后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目前有两种观点存在:一种认为卵巢交界性瘤腹膜及淋巴结转移的病灶很可能是在同一致瘤因素刺激下,卵巢与腹膜及淋巴结内存在的同源体腔上皮的间皮细胞增生而形成多灶性的同类瘤灶,并非肿瘤转移。
卵巢交界性肿瘤的治疗方法
一、概述
本人是以前是做推销的,刚开始的时候每天出去推销累的像什么一样,但是回报却只有一点点,只到过了差不多一年的时候,情况才开始好转.三年后某同事就做了销售经理,也就不用出去推销了.但是上任后还不到两年的时候,一次公司组织的妇科检查,某同事查出自己得了卵巢交界性肿瘤,只能休息治病.不过经过治疗目前某同事已经好了.现在与大家一起分享!
二、步骤/方法:
1、当时是做的手术治疗,某同事已经生育有一个儿子了,没有打算再要了,所以做了全子宫的切除手术,并且把双附件、大网膜、阑尾一并全部切除了.医生说手术中还进行了淋巴结的清扫.
2、如果患者比较年经,或者是还打算再要孩子的,是可以不把子宫全部切除的.可以把双附件切除,还有大网膜、阑尾一并切除就可以了.这种治疗方法是不影响最终生存,而且有机会获得自然妊娠的.
3、商陆粥配方:
粳米100g,,商陆10g,大枣5枚.清水适量。
制法:将商陆用水煎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大枣煮粥空腹食之,微利为度,不可过量。
功效:健通利二便,利水消肿。
适应症:卵巢肿瘤排尿困难所致腹水。
卵巢交界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作者:杨菊芳, 谢红, 张金玲, 王莉菲, 张立杰作者单位: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妇科,518020刊名:中国妇幼保健英文刊名: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OF CHINA年,卷(期):2008,23(21)被引用次数:1次1.Morris RT.Gershenson DM.Silva EG Outcome and reproductive function after conservative surgery for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 2000(04)2.张震宇.洪婉君.李凌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期刊论文]-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83.姜桦.曹斌融卵巢交界性肿瘤129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肿瘤学杂志 2004(02)4.Donnez J.Munschke A.Berliera M Safety of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and fertility outcome in women with borderline tumors of the ovary 2003(05)5.Zanetta G.Rota S.Chiari S Behavior of borderline tumor with particular interest topersistence,recurrence,and progression to invaslve carcinoma:a prospective study 2001(10)1.期刊论文陈曼玲.金松.CHEN Man-ling.JIN Song卵巢交界性肿瘤保守性手术疗效观察-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3)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7例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发病年龄<40岁,浆液性12例(44.4%),黏液性15例(55.6%),其中1a期20例,1b期5例,1c期2例,均行手术治疗,保守性手术20例,根治性手术7例.结论:卵巢交界性肿瘤预后良好,手术是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保守性手术既保留了生育功能,提高了生存质量,安全有效,不影响生存期.2.期刊论文魏静.李小平.唐军.王建六.耿京.赵彦.崔恒.魏丽惠.WEI Jing.LI Xiaoping.TANG Jun.WANG Jianliu.GENG Jing.ZHAO Yan.CUI Heng.WEI Lihui卵巢交界性肿瘤47例临床分析-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0,11(5)目的 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影响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4年8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47例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Ⅰ期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39例(82.98%),Ⅱ期3例(6.38%),Ⅲ期5例(10.64%);术前彩超提示卵巢囊肿内有乳头状或实性区结构;伴血流信号者41例 (87.23%),其中低血流阻力者13例(31.71%);CA125增高者25例(55.56%),CA199增高者10例(26.32%).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冰冻与石蜡病理的符合率为78.71%.术后化疗15例(31.91%).24例行保守手术者复发4例,复发率16.67%,23例行根治性手术者复发2例,复发率8.69%,平均复发时间为20.83个月(7个月~3年),2例死亡.结论 有复发高危因素的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应进行化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3.期刊论文姜桦.曹斌融卵巢交界性肿瘤129例临床分析-肿瘤学杂志2004,10(2)[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BO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3年间收治的BOT129例.患者平均年龄37.8岁,临床Ⅰ期126例(97.7%),Ⅱ期1例(0.8%),Ⅲ期2例(1.5%);病理分型:黏液性囊腺瘤交界型83例(64.3%);浆液性囊腺瘤交界型43例(43.0%);混合性囊腺瘤交界型3例(2.3%).[结果]术后复发1例(0.8%),Ⅰ期患者中有1例术后13年自然死亡;1例Ⅱ期患者无瘤存活13年;2例Ⅲ期患者术后死亡.患者5年、10年、2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7.5%、81.0%、79.0%.[结论]手术是BOT的主要治疗方法,Ⅰ期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倾向于选择保守性手术,晚期患者宜行根治性手术.多因素分析临床分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术后辅助治疗并不能提高生存率.4.学位论文付晓宇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研究2005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ovariantumor,BOTorlowmalignantpotential,LMP)的临床特点、病理学改变、临床分期、治疗方法、转移复发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37例患者中,临床Ⅰ期20例,Ⅱ期3例,Ⅲ期13例,Ⅳ期1例;治疗后复发2例,均合并腹膜假粘液瘤(pseudomyxomaperitonea,PMP)。
二次手术病理形态仍为交界性肿瘤。
BOT发病年龄较卵巢上皮性癌年轻,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临床期别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223)。
BOT的病理类型主要为: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mucinousborderlinetumor,MBT)23例(62.1%),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serousborderlinetumor,SBT)11例(29.7%),交界性混合性囊腺瘤3例(8.1%),以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多见,BOT的病理类型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223)。
手术是BOT主要的治疗手段,手术方式有保守性手术(患侧附件切除术+对侧卵巢楔切术)与肿瘤细胞减灭术(全子宫、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阑尾切除+大网膜切除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
BOT的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与卵巢上皮性良、恶性肿瘤均有显著性差异,且血清CA125、CA19-9、CEA水平与组织学类型有显著性差异(P=0.680)。
相同临床期别的BOT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与年龄有相关性,与病理类型无相关性。
术后辅助治疗均为化疗,分为腹腔化疗+静脉化疗或者全身静脉化疗,术后是否加用辅助化疗与临床分期有关(P=0.017),与病理类型及手术方式无关(P=0.329)。
结论:卵巢交界性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妇科检查、血清肿瘤标记物及超声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与诊断,并可作为术后监测治疗与复发的指标,但交界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困难,尚需进一步研究特异性较高的检查方法。
手术是交界性卵巢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方式的选择与患者的临床期别、年龄有关,卵巢交界性肿瘤的预后与临床分期有关,与手术方式无明显相关性,Ⅰ期BOT患者可采用保守性手术治疗,交界性肿瘤的复发多为晚期复发,复发灶的形态多数仍保持交界性的特点,故复发后的手术治疗是必要的治疗手段,且需要长期随访,BOT患者术后的辅助化疗及预后依赖准确的病理诊断及手术—病理分期,BOT患者的预后较EOC好,5年生存率达98.1%,化疗不能提高卵巢交界性肿瘤的生存率。
5.期刊论文李宪华卵巢交界性肿瘤21例临床分析-湖南医学2001,18(2)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年中共收治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上皮性肿瘤457例,其中交界性肿瘤21例,占4.5%。
平均年龄43.3(21~71)岁。
按FIGO标准,Ⅰ期15例(71.4%),Ⅰa期9例,Ⅰb期2例,Ⅰc期4例;Ⅱ期2例(9.5%);Ⅲ期4例(19.1%)。
1.2 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组织类型为粘液性14例(66.6%),浆液性7例(33.3%)。
肿瘤直径平均19.6(10~30)cm;左侧10例(47.6%),右侧5例(23.8%),双侧6例(28.5%)。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依次为下腹包块(10例,47.6%),自觉腹胀(9例,42.8%),不规则阴道出血、下腹疼痛(各1例)。
1.3 治疗方法本组21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姑息性单附件切除2例,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15例,肿瘤细胞减灭术4例,术后辅以化疗。
化疗方案1985年以前以单药噻替呱、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为主,1985年以后为联合化疗(PC方案:顺铂、环磷酰胺)。
总疗程81个,每例3~6个疗程。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6.期刊论文梁旭东.曾浩霞.李艺.祝洪澜.沈丹华.廖晓云.崔恒.魏丽惠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临床分析-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0,11(6)目的 分析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并探讨影响卵巢交界性肿瘤复发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至2009年8月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断的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130 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及术后病理证实.且经正规肿瘤术后随访12~240个月.结果平均发病年龄为42.3岁;Ⅰ、Ⅱ、Ⅲ期分别为106、6、18例;浆液性、黏液性和其他病理类型各 48、63、19例;49.0%(51/104)的患者CA125升高;1%有微乳头浸润,0.05%有浸润性种植;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42.3%保留生育功能.复发率为6%(8例),其中18例行卵巢肿物剥除术2例复发,34例单侧或双侧附件切除术未见复发.肿瘤分期手术与一侧附件切除及单纯肿物剥除术的5年及10年存活率分别为100%、100%、95%.结论 卵巢交界性肿瘤发病年龄较轻,Ⅰ期为主,黏液性肿瘤多见,预后良好, 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对早期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术后需长期随访.FIGO分期、微乳头型病变,浸润性种植及初次术后是否残留是影响复发及预后的相关因素.1.朱鹃.马莉.卞美璐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诊治进展[期刊论文]-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9(4)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fybj200821019.aspx授权使用:北京大学图书馆(wfbjdx),授权号:3efa0a38-bced-4bcc-91b3-9e4c01197117下载时间:2010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