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4旋转曲面
- 格式:ppt
- 大小:557.50 KB
- 文档页数:14
旋转曲面公式旋转曲面公式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类曲面方程。
在平面上,旋转曲面是通过绕着直线或点旋转形成的曲面。
旋转曲面公式是表达这类曲面的数学方程形式,非常有用且广泛应用于工程、物理和计算机图形学领域。
本文将介绍旋转曲面公式的定义、种类、基本特性和应用。
一、定义旋转曲面是指在平面上绕一个直线或一个点旋转所形成的曲面。
旋转曲面通常是由一条曲线绕着一定的轴或点旋转而生成。
旋转曲面公式是表达这类曲面的方程形式。
二、种类1. 绕x轴旋转当曲线绕x轴旋转时,生成的曲面被称为“圆锥面”或“圆锥体”(如果包含了内部)。
2. 绕y轴旋转当曲线绕y轴旋转时,生成的曲面被称为“旋转椭球面”或“旋转椭球体”(如果包含了内部)。
3. 绕z轴旋转当曲线绕z轴旋转时,生成的曲面被称为“旋转双曲面”,“旋转抛物面”或“旋转超球面”等。
三、基本特性1. 参数化形式旋转曲面可以用参数化的形式表示。
考虑曲线在xy平面上的表示形式r(t)。
为了将曲线绕z轴旋转,定义参数u表示绕z轴旋转的角度,曲面上每个点的坐标可以用下列参数化方程表示:x(u,t) = r(t)cos(u)y(u,t) = r(t)sin(u)z(u,t) = h(u)其中,r(t) 和 h(u) 是曲线在xy平面上和在z轴上的函数表示。
2. 等距线和平行线旋转曲面上的等距线是该曲面上的一条线,该线上的所有点到轴线(旋转轴)的距离相等。
相比之下,平行线是该曲面上的两条直线,它们不相交且距离相等。
对于圆锥面和旋转椭球面,等距线是从顶点或焦点到曲面上各点所在直线;对于旋转双曲面和旋转抛物面,等距线是与两极相切的曲面上的一条曲线。
3. 对称性旋转曲面具有一些特殊的对称性质。
根据对称平面或对称点的位置,旋转曲面可以被分为各种对称类型。
例如,对于绕x轴旋转的圆锥体,它有一个顶点和一条中心轴,因此它具有中心对称性;对于绕y轴旋转的旋转椭球体,它具有两个焦点和一条中心轴,具有反演和中心对称性。
第3章Pro/ENGINEER曲面绘制本章主要介绍创建曲面造型特征的一些基本和高级的方法。
基本特征的创建方式主要有拉伸、旋转、扫描、混合等;而高级特征的创建方式比较多,主要有可变截面扫描、扫描混合、螺旋扫描、边界混合、截面至曲面、曲面至曲面、从文件、自由生成等。
本章以各个曲面创建命令为主线,就生成曲面的各种方法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地介绍曲面特征的创建方法。
同时,应当指出的是,由于有关曲面操作的详细介绍在《基础篇》中已给出,所以在绘制的过程中,一些简单操作可能一笔带过,不作详细说明。
本章知识要点:•基本曲面特征设计——包括对拉伸、旋转、扫描、混合等曲面基本创建方式进行介绍。
•高级曲面特征设计——介绍可变截面扫描、扫描混合、螺旋扫描、边界混合、截面至曲面、曲面至曲面、从文件、自由生成等高级曲面创建方法。
3.1 拉伸曲面(Extrude)拉伸曲面是指一条直线或一条曲线沿其垂直于绘图平面的一个或两个相对的方向拉伸所形成的一个曲面。
下面来看看创建拉伸曲面的过程。
(1)选取【Insert】|【Extend】然后将弹出【DashBoard】(仪表板)。
(2)点选曲面按钮,然后点选草图绘制按钮进入草图绘制模式。
(3)使用草绘工具绘制拉伸曲线如图3-1所示(4)设置好拉伸深度及方向,所生成的拉伸曲面如图3-2所示。
图3-1拉伸曲线草图图3-2拉伸曲面3.2 旋转曲面(Revolve)旋转曲面是指一条直线或曲面围绕一条中心轴,按一定的角度旋转而成的一个曲面。
下面来看看旋转曲面特征的创建过程。
(1)选取【Insert】|【Revolve】,然后将在屏幕下方出现【DashBoard】(仪表板)。
(2)点选曲面按钮,然后点选草图绘制按钮进入草图绘制模式。
(3)使用草绘工具绘制旋转曲线如图3-3所示。
注意必须绘制旋转轴。
(4)设置好旋转角度及方向,所生成的旋转曲面如图3-4所示。
图3-3旋转曲线草图图3-4旋转曲面3.3 扫描曲面(Sweep)扫描曲面是指一条直线或曲线沿某一条直线或曲线路径扫描所完成的一个曲面,下面来看看扫描曲面特征的创建过程。
第三章曲面造型一、创建曲面1直纹/举升曲面(Create ruled/Lofted Surface)用于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截面外形以直线熔接方式产生直纹曲面,或以参数熔接方式产生平滑举升曲面。
举升:曲面相连直纹:直线相连练习绘制如图所示直纹曲面步骤与提示:1)在FRONT面内以(0,0,-50)为圆心绘制R10弧;2)在RIGHT面内以(0,0,-50)为圆心绘制R15弧;3)在RIGHT面内平移连接R15弧;4)在FRONT面内平移连接R10弧;5)在图层2中绘制直纹/举升曲面。
练习利用举升曲面平整曲面绘制如图所示图形。
步骤与提示:1)绘制如图二维图形;2)平移各截形到图示的Z深度,结果如图;3)打断矩形一边,举升曲面;4)绘制平整曲面加上底,着色。
2旋转曲面(Create Revolved Surfaces)用于将选择的几何图形绕某一轴线旋转而产生曲面。
练习绘制如图所示旋转曲面3扫掠曲面(Create Swept Surfaces)用于将选择的一个几何截面沿着一个或几个导引线平移而产生曲面,或将选择的两个几何截面沿着一个导引线平移而产生曲面。
有3种扫掠形式。
1)一个扫描截面与一个扫描路径;2)一个扫描截面与两个扫描路径;3)两个或多个扫描截面与一个扫描路径。
练习绘制如图所示扫描曲面步骤与提示:1)在TOP面内绘制100*100的矩形;2)偏移矩形两边并圆角;3)将矩形平移连接Z-30;4)在FRONT面内绘制R10半圆;5)在RIGHT面内绘制R20半圆;6)扫描曲面。
4网格曲面(Create Net Surface)由一系列横向和纵向组成的网格状结构来产生曲面,且横向和纵向曲线在3D空间可以不相交,各曲线的端点也可以不相交。
练习绘制图示网格曲面步骤与提示:1)TOP面内以(0,0,0)为中心绘制矩形100*150;2)平移连接矩形Z40;3)FRONT面内绘制弧R100、R60;4)RIGHT面内绘制弧R160、R180;5)FRONT面内过2弧中点绘制弧R160;6)过R100R160R60中点绘制圆弧;7)删除多余图形;8)绘制网格曲面。
《解析几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各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现代各种数学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好后续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掌握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善于运用坐标和向量为工具,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方程,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熟练掌握一些几何图形的性质及其标准方程,熟练地进行一些几何量的计算,会描绘一些常见的空间曲线和曲面的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加深对中学平面解析几何的理解,能在较高的理论水平的基础上处理中学数学教学的有关问题,并为学习其他课程提供应有的基础知识。
三、教学学时分配《解析几何》课程理论教学学时分配表*理论学时包括讨论、习题课等学时。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向量与坐标(12学时)(一)教学要求1.了解向量的线性关系与分解及向量在轴上的射影;2.理解并掌握向量的概念及向量的加法,减法,数量乘向量;3.熟练掌握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积及三向量的混合积;4.熟练掌握有关向量的运算公式与方法;5.掌握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对象及几何对象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向量的运算及线性关系、数量积、向量积的运算及性质教学难点:向量的线性关系、数量积、向量积运算及应用(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向量的概念1.向量的相关概念2.几种特殊向量第二节向量的加法1.向量加法的定义与满足的运算律2.向量加法的几何作图法3.反向量与向量的减法第三节数量乘向量1.数量乘向量的定义及几何意义2.数量乘向量满足的运算律第四节向量的线性关系与向量的分解1.向量的线性组合2.向量的线性相关性第五节向标架与坐标1.标架与坐标的定义2.利用坐标进行向量的运算第六节向量在轴上的射影1.向量在轴上的射影的定义2.射影定理第七节两向量的数量积1.两向量数量积的定义与满足的运算律2.两向量数量积的几何意义3.用向量的坐标表示数量积4.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向量的方向余弦与两向量的交角第八节两向量的向量积1.两向量的向量积的定义与满足的运算律2.两向量的向量积的几何意义3.用向量的坐标表示向量积第九节三向量的混合积1.三向量混合积的定义与性质2.用向量的坐标表示三向量的混合积第十节三向量的双重向量积1.三向量双重向量积的定义2.三向量双重向量积的运算性质3.反向量与向量的减法本章习题要点:1.利用坐标进行向量的各种运算;2.利用数量积、向量积、混合积的几何意义进行一些几何量的计算;3.运用向量法证明一些几何命题。
§4 旋转曲面的面积(一) 教学目的:理解微元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掌握旋转曲面的面积计算公式.(二) 教学内容:旋转曲面的面积计算公式.基本要求:掌握求旋转曲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包括求由参数方程定义的旋转曲面的面积;掌握平面曲线的曲率的计算公式.(三) 教学建议:要求学生必须熟记旋转曲面面积的计算公式,掌握由参数方程定义的旋转曲面的面积.————————————————————一微元法用定积分计算几何中的面积,体积,弧长,物理中的功,引力等等的量,关键在于把所求量通过定积分表达出来. 元素法就是寻找积分表达式的一种有效且常用的方法. 它的大致步骤是这样的:设所求量是一个与某变量(设为x)的变化区间有关的量,且关于区间具有可加性. 我们就设想把分成n个小区间,并把其中一个代表性的小区间记坐,然后就寻求相应于这个小区间的部分量的近似值(做这一步的时候,经常画出示意图帮助思考),如果能够找到的形如近似表达式(其中为上的一个连续函数在点x处的值,为小区间的长度),那么就把称为量的元素并记做,即以量的元素作为被积表达式在上进行积分,就得到所求量的积分表达式:例如求由两条曲线 (其中)及直线所为成图形的面积A.容易看出面积元素于是得平面图形的面积为采用微元法应注意一下两点:1)所求量关于分布区间具有代数可加性.2)对于前面所讲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立体体积、曲线弧长相应的微元分别为:二旋转曲面的面积§5 定积分在物理中的某些应用(一) 教学目的:掌握定积分在物理中的应用的基本方法.(二) 教学内容:液体静压力;引力;功与平均功率.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掌握求液体静压力、引力、功与平均功率的计算公式.(2) 较高要求:要求学生运用微元法导出求液体静压力、引力、功与平均功率的计算公式.(三) 教学建议:要求学生必须理解和会用求液体静压力、引力、功与平均功率的计算公式.——————————————————————————1 变力沿直线所作的功从物理学知道,如果物体在做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受到常力F作用,并且力F 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一致,那么,当物体移动了距离s时,力F 对物体所作的功是如果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力是变化的,那么就遇到变力对物体作功的问题,下面通过例1说明如何计算变力所作的功例1把一个带电量为的点电荷放在轴的原点处,它产生一个电场,并对周围的电荷产生作用力,由物理学知道,如果有一个单位正电荷放在这个电场中距离原点为的地方,那么电场对它的作用力的大小为(是常数),如图,当这个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从处沿轴移动到处时,计算电场力对它所做得功.解在上述移动过程中,电场对这个单位正电荷的作用力是不断变化的,取为积分变量,它的变化区间为,在上任取一小区间,当单位正电荷从移动到时,电场力对它所作的功近似于,从而得功元素为于是所求的为例2 某水库的闸门形状为等腰梯形,它的两条底边各长10m和6m,高为20m,较长的底边与水面相齐,计算闸门的一侧所受的水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