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 格式:ppt
- 大小:2.47 MB
- 文档页数:28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例题摘要:一、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简介1.混合运算的概念2.混合运算的优先级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例题解析1.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基础例题2.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进阶例题3.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复杂例题三、解题技巧与方法1.先乘除后加减2.利用运算律简化计算3.分组法求解混合运算正文:一、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简介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算式中同时出现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符号的运算。
在混合运算中,乘除法的优先级高于加减法,即先乘除后加减。
另外,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例题解析1.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基础例题例题1:计算3+4*2/6-1解析:先计算乘除法,4*2/6=1.3333...,然后从左到右进行加减法运算,得到3+1.3333...-1=3.3333...例题2:计算10-2*3+5/2解析:先计算乘除法,5/2=2.5,然后从左到右进行加减法运算,得到10-6+2.5=6.52.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进阶例题例题3:计算(2+3*4)/(1-5*6)解析:先计算括号内的乘除法,3*4=12,然后计算括号内的加减法,2+12=14。
接着计算括号外的乘除法,5*6=30,1-30=-29。
最后计算括号外的加减法,14/-29=-0.4827...例题4:计算1*2+3*4-5*6/7解析:先计算乘除法,1*2=2,3*4=12,5*6=30。
然后计算除法,30/7=4.2857...。
最后计算加减法,2+12-4.2857...=9.7143...3.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复杂例题例题5:计算(3+4*2-1)/(1+2*3-5)解析:先计算括号内的乘除法,4*2=8,然后计算括号内的加减法,3+8-1=10。
接着计算括号外的乘除法,2*3=6,1+6-5=2。
最后计算括号外的加减法,10/2=5三、解题技巧与方法1.先乘除后加减在进行混合运算时,应先计算乘除法,再计算加减法。
这样可以避免因运算顺序错误导致的结果错误。
七年级数学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题
一、基础题型
1. 计算:公式
解析:
计算括号内的式子:公式。
然后,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乘除法。
先算公式,再算公式。
计算加法:公式。
2. 计算:公式
解析:
先算括号里的式子:公式。
接着算乘法:公式。
再算除法:公式。
最后算减法:公式。
二、含有分数的题型
1. 计算:公式
解析:
先算括号内的式子:公式。
然后算乘法:公式。
再算除法:公式。
最后算加法:公式。
2. 计算:公式
解析:
先算括号内的式子:公式。
接着算乘法:公式。
再算除法:公式。
最后算减法:公式。
三、综合题型
1. 计算:公式
解析:
先算小括号内的式子:公式。
然后算乘法:公式。
再算除法:公式。
最后算加法:公式。
2. 计算:公式
解析:
先算乘法:公式。
再算除法:公式。
最后算加减法:公式。
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一等奖创新教案)《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一、【课题】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第一课时《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P34~35例1、想想做做T1~6。
二、【教材简解】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还初步接触了乘加、乘减(乘法在前面)的计算。
本单元的混合运算,从同级运算扩展到不同级运算,要求学生体会并掌握运算顺序,学会使用递等式表示运算过程与步骤,初步运用混合运算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混合运算是对四则计算的综合应用。
进行混合运算,要认真分析算式里有哪些运算,按一定的运算顺序逐步计算。
书上把“算式中有乘除法,也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这一条运算顺序,分解成“有乘法也有加减法”“有除法也有加减法”两段,降低了认知难度,方便教与学。
三、【目标预设】1.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小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不含小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能正确使用递等式,能准确表达计算过程。
3.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正确的递等式格式。
难点——理解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根据题意列出综合算式,并用递等式正确计算。
五、【设计理念】本课内容难度不是很高,所以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独立探究和交流讨论中悟出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六、【设计思路】1.复习铺垫——学生在二年级已学过同级混合运算以及乘加、乘减(乘法都在前面)的相关内容,新课前让学生通过两道练习题,唤醒他们的已有知识经验,为新知做好铺垫。
2.关注算理——通过具体的情境,帮助理解运算顺序,让学生多表达,用数学的语言把计算过程描述出来,包括练习题,也可以让学生把混合运算放置到具体情境中,而不是单纯地计算核对答案,这样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会更深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说数学”的能力。
第1课时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58页主题图,59页例1及“试一试”。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四则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存在的价值,激发学习的兴趣。
2.引导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初步学会列综合式解决含有两步计算的问题。
3.理解并探索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1.初步学会列综合式解决含有两步计算的问题。
2.理解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运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主题图、例1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谈话引入:“昨天老师家附近开了一家新超市,逛的人真多,我也去逛了一圈,给你们看看当时的图片。
”出示主题图。
2.交流:说说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发现(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1)1件成人衣服和3件儿童衣服要多少元?(2)买文具盒和书包一共用多少元?板书这两个问题,引导点拨:这两个问题现在能解决哪一个?为什么?3.揭示课题:那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先解决第(2)个问题。
(板书例1)二、探索新知1.观察例1:文具盒7元一个,买了6个,书包买一个55元。
买文具盒和书包一共用多少元?分析:①一共多少元包括买哪些东西?②我们要先求出什么?再求什么?学生试着独立做一做,再小组内交流方法。
2.全班交流计算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没有不同解答方法?提出板书综合算式:7×6+55介绍:在我们解决问题时,除了用分步式,还可以用这样的将两个分步式综合成一个算式——综合式来解答。
(1)提问:这个算式与我们之前学过、见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引导得出:这个算式有乘法和加法组成。
我们通常把加、减法称为一级运算,乘、除法称为二级运算,那这个算式就是含有一级和二级运算的算式,含有一级和二级运算的叫做四则混合运算,这个算式就是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一种。
引出课题:四则混合运算——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2)思考:想想这个算式要算几步?为什么?(3)议一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结:在这个乘加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1课时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概念及运算顺序。
2. 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及运用。
3. 解决实际问题中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课本、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和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及运算顺序。
2. 新课:讲解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概念、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2. 板书内容:概念、运算顺序、计算方法、例题、练习题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册上相关题目。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中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应用。
3. 拓展题:研究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避免出现错误。
2. 课堂练习环节,要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辅导。
3.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后作业要布置适量,既巩固所学知识,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应用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知识,培养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两位数加减乘混合运算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数学运算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购物结账还是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数学运算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决策和计算。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两位数的加减乘混合运算,并通过一些例子来展示如何进行这些计算。
一、加法运算加法是最基本的数学运算之一。
通过加法,我们可以计算两个或多个数字的总和。
对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我们需要将每个位数的数字相加,并注意进位。
下面是一些示例:例子1:35 + 2735+ 27-------62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将两个数的个位数相加得到2,然后将十位数相加得到6。
因此,35加27等于62。
例子2:48 + 5648+ 56104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将两个数的个位数相加得到4,然后将十位数相加得到10。
但由于10是两位数,我们需要将十位数的1进位到百位,所以最终答案是104。
二、减法运算减法是与加法相对的运算方式,它使我们能够计算两个数字之间的差值。
对于两位数的减法运算,我们需要从被减数中减去减数,并注意借位。
下面是一些示例:例子1:72 - 3872- 38-------34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从个位数开始减,得到4。
然后我们从十位数开始减,但因为2小于8,我们需要向个位数借位,最终答案为34。
例子2:89 - 5389- 5336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从个位数开始减,得到6。
然后我们从十位数开始减,得到3。
因为被减数的十位数大于减数的十位数,所以不需要借位,最终答案为36。
三、乘法运算乘法是一种快速计算两个数字的积的方法。
对于两位数的乘法运算,我们需要将各位数依次相乘,并注意进位。
下面是一些示例:例子1:42 × 542× 5------210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首先将个位数相乘得到0,然后将十位数相乘得到10。
由于10是两位数,我们将其中的1进位到百位,最终得到答案210。
例子2:73 × 773× 7511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将个位数相乘得到21,然后将十位数相乘得到49。
评课主题:三年级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评课内容:一、评课背景1.1 随着学生学习的逐步深入,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加法、减法和乘法的学习阶段。
本课将着重评价三年级学生在混合运算中的学习情况。
1.2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到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这是一个对学生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都提出了一定要求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加法、减法和乘法的混合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数学综合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3.1 通过混合运算的实际例题,引出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3.2 讲解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
3.3 给学生讲解一些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4 练习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计算题目,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
3.5 带领学生运用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场景,引出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讲解:通过具体例题,讲解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方法和技巧。
4.3 练习: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巩固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能力。
4.4 训练:引导学生灵活应用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5 总结: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勤加练习,提高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能力。
五、教学手段5.1 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际场景,引出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5.2 图表展示:通过图表形式展示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例题和方法。
5.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
5.4 游戏形式:通过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六、教学评价6.1 通过课堂练习和训练,评价学生对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掌握情况。
20道加法和乘法混合运算题一、简单的两级运算(先乘后加)1. 2 + 3×4-解析:根据数学运算顺序,先计算乘法部分,即3×4 = 12,然后再进行加法运算,2 + 12 = 14。
2. 5 + 2×3-解析:先算乘法2×3 = 6,再算加法5 + 6 = 11。
3. 4 + 3×2-解析:先计算乘法3×2 = 6,接着算加法4 + 6 = 10。
4. 1 + 5×3-解析:先做乘法5×3 = 15,然后做加法1 + 15 = 16。
5. 7 + 2×4-解析:先计算乘法2×4 = 8,再把结果和7相加,7 + 8 = 15。
二、含括号的加法和乘法混合运算(先算括号内的加法,再算乘法)6.3×(2 + 4)-解析:先计算括号里的加法2 + 4 = 6,然后再算乘法3×6 = 18。
7.4×(1 + 3)-解析:先算括号内的1 + 3 = 4,再算乘法4×4 = 16。
8.2×(3 + 5)-解析:先计算括号中的加法3 + 5 = 8,接着进行乘法运算2×8 = 16。
9.5×(2 + 3)-解析:先算括号内的加法得到2 + 3 = 5,再算乘法5×5 = 25。
10.6×(1 + 4)-解析:先计算括号里的和为1 + 4 = 5,然后计算乘法6×5 = 30。
三、较为复杂的混合运算(既有先乘后加,又可能有括号)11. 3 + 2×(4 + 1)-解析:先算括号里的4 + 1 = 5,再算乘法2×5 = 10,最后算加法3 + 10 = 13。
12. 4 + 3×(2 + 3) - 2-解析:先算括号里的2 + 3 = 5,然后乘法3×5 = 15,接着加法4 + 15 = 19,最后减法19 - 2 = 17。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在数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算术运算。
其中,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是一种常见的运算形式,也是我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会用到的一种运算方法。
本文将介绍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定义、规则以及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运算方法。
一、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定义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顾名思义,就是在一道题目中同时使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进行计算的过程。
这种运算通常涉及多个数之间的组合运算,既包括基本的四则运算,又涉及到运算法则的综合应用。
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规则1. 先乘除后加减:在进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时,按照数学的运算法则,我们首先要计算乘法和除法,然后再计算加法和减法。
2. 优先级和括号:如果一个算式中同时包含括号、乘除法和加减法,我们需要按照括号内外、乘除法和加减法的优先级先后进行计算。
3. 同级运算的顺序:如果一个算式中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那么我们按照运算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三、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应用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购物结算:当我们在商场购物时,需要计算多件商品的总价,折扣、税费等。
这时我们就需要进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计算出最终的消费金额。
2. 银行利息计算:银行利息的计算涉及到本金、利率、存款期限等多个变量,需要进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来确定最终的利息收入。
3. 工程量计算:在建筑工程或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计算材料用量、人工成本、工期等多个因素。
这时候就会用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来确定工程的总成本和进度安排。
总结: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是数学中常见的运算形式,通过结合四则运算基本规则和运算法则的综合应用,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复杂计算。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涉及多个运算符的复合运算问题,掌握好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规则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数学运算的能力。
通过学习和练习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我们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