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_古桥古塔展新姿教学课件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8.81 MB
- 文档页数:15
赣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9课古桥古塔》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19课古桥古塔》是赣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古代桥梁和塔的建筑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民族文化认同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古桥和古塔的定义、特点、分类和代表性实例,以及如何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来表达古桥古塔的美。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手工制作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但他们对古桥古塔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对于古桥古塔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可能还需进一步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欣赏和分析古桥古塔的美,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民族文化认同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桥古塔的定义、特点、分类和代表性实例,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古桥古塔美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
3.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表达古桥古塔的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4.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古桥古塔的定义、特点、分类和代表性实例。
2.难点: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古桥古塔美的能力,以及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表达古桥古塔的美。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展示古桥古塔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古桥古塔的美。
2.讲解法:教师讲解古桥古塔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古桥古塔的美。
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来表达古桥古塔的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古桥古塔美的看法,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古桥古塔的相关知识,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学生准备:带齐美术用具,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古桥古塔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古桥古塔的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古桥古塔的定义、特点、分类和代表性实例,让学生了解古桥古塔的基本知识。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桥、古塔的基本知识,通过欣赏、分析、实践,提高学生对古桥、古塔的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及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古桥、古塔的历史发展、特点及艺术价值。
2. 古桥、古塔的欣赏方法与评价。
3. 古桥、古塔绘画与制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古桥、古塔的基本知识,学会欣赏古桥、古塔,掌握古桥、古塔的绘画与制作方法。
2. 难点:如何表现古桥、古塔的韵味及与环境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图片、视频、模型、画具、建筑材料。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彩铅、剪刀、胶水、建筑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桥、古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桥、古塔的美。
2. 欣赏与分析:展示古桥、古塔的图片及视频,让学生了解古桥、古塔的历史发展、特点及艺术价值。
3. 实践:引导学生动手绘画与制作古桥、古塔,注意表现古桥、古塔的韵味及与环境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古桥、古塔的基本知识。
2. 古桥、古塔的欣赏方法与评价。
3. 古桥、古塔绘画与制作方法。
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古桥、古塔的绘画作品。
2. 写一篇关于古桥、古塔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对古桥、古塔的认识不足,导致作品表现力不够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大欣赏与分析的力度,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在作业设计上,可以适当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自己的技能。
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中的核心部分,它涉及到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和学生如何参与学习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教师需要通过导入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导入环节可以通过展示古桥、古塔的图片或者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见过古桥和古塔吗?”,“你们知道古桥和古塔的历史和发展吗?”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古桥、古塔的基本特征,掌握表现古桥、古塔的基本技巧,能够创作出一幅古桥、古塔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我国古桥、古塔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表现古桥、古塔的绘画技巧,通过欣赏和分析古桥、古塔的图片和相关资料,了解古桥、古塔的基本特征,以及在我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创作一幅古桥、古塔的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表现古桥、古塔的基本技巧,能够创作出一幅古桥、古塔的作品。
难点:如何表现古桥、古塔的结构特点和历史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古桥、古塔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入本课的主题——古桥古塔。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古桥、古塔的图片和资料,了解古桥、古塔的基本特征,以及在我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
3.教师讲解教师讲解古桥、古塔的结构特点和绘画技巧,引导学生掌握表现古桥、古塔的基本方法。
4.实践创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古桥、古塔的创作。
5.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将作品展示给大家,相互欣赏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古桥、古塔的基本特征和绘画技巧;另一部分是创作要求和评价标准。
七、作业设计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创作一幅古桥、古塔的作品,要求画面结构合理,表现手法准确,具有历史文化内涵。
八、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查找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水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古桥、古塔的基本特征,掌握了表现古桥、古塔的绘画技巧,创作出了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作品。
《古桥古塔展新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讨论,了解古桥古塔的结构特点、美感特征和历史文化价值,感悟传统建筑的艺术魅力。
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平面单元形插接组合的造型方法,按正确步骤,设计制作古桥、古塔艺术造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建筑艺术美感,关注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古桥古塔的结构特点,美感特征及设计制作的基本方法。
难点:单元形的形状设计,桥和塔立体结构的创意和表现。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启发引导。
老师现场在黑板上画一幅桥和塔的简笔画,激发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这个环节让学生体会到桥和塔在生活中运用广泛,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亲切感。
导入新课《古桥古塔展新姿》。
2、“想一想”:我国都有哪些古桥古塔?小组内交流课前搜集的古桥古塔资料,主要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古桥古塔,了解中国古建筑,增强民族自豪感。
老师大屏幕出示古桥古塔图片让学生分析,老师补充,进一步加深对古文化遗产的认识。
3. 利用前面欣赏的《赵州桥》图片分析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跨径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拱桥。
“考一考”:中国古桥古塔之最你知道多少?(先小组讨论)学生交流,老师总结。
提示老师总结的也不全面,让学生课下继续搜集整理。
4、“议一议”:古桥古塔的材料、结构、类型。
结合实物讲解结构一目了然,为下一步的作业做铺垫。
5.动手实践,自发发现。
(每组桌面上都有一个事先做好的桥的模型)“拆一拆”:思考老师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作的?“拼一拼”:思考在拼插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克服的?先让拼插最快的小组介绍经验,慢的小组提出问题,同学间先互相解决。
师总结注意事项:(1)切缝的宽度=板材的厚度(2)计合理的单元形,单元形大小切割要精准(3)模型底座的稳定性、整体的牢固性6.“练一练”:全班以6人一小组,每组学生利用彩色卡纸、吹塑板和剪刀等工具材料,让学生动手制作桥或塔的模型,并讲明设计要求,活动时间是20分钟。
第19课古桥古塔-赣美2011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和造型特点;
2.通过绘画实践,掌握距离透视、近大远小等绘画技巧;
3.提高学生鉴赏和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准备
1.茶花、荷花、飞鸟等图片;
2.粉笔、黑板、画纸、颜料、笔刷、水等绘画材料;
3.展示几幅中国古代建筑的图片供学生观察。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讲述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和文化内涵,让学生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学习主题
让学生观察赣州市内的古桥古塔,感觉其造型、形式、结构、纹饰等方面的特征,启发学生发挥想象,设计自己的建筑作品。
3. 绘画实践
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建筑形式,用铅笔画出简单的轮廓,再用细笔勾勒出细节和纹饰,最后用颜料进行上色,小组内互相交流、评价和修改。
4. 课堂总结
简要回顾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发挥创造性。
四、教学重点
1.通过实践学习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2.培养学生对建筑的观察和创造能力。
五、教学难点
学生在绘画实践中如何掌握距离感和透视感,以及近大远小等绘画技巧的运用,需要引导和指导。
六、教学延伸
1.老师可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透视原理,如单点透视、双点透视等;
2.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出更加创意的建筑作品,并在班级内展示。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9课古桥古塔之家乡的桥和塔丨赣美版1.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收集和观察家乡的桥和塔的特点,掌握其中的线条、色彩、形状和构图,进而学会运用这些要素,进行自己创作作品。
2.教学重点•掌握桥和塔的线条、色彩、形状和构图要素;•运用所学要素进行创作。
3.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线条、色彩、形状和构图要素进行创作。
4.教学准备•教师:制作教学PPT、准备活动材料;•学生:笔、墨、纸、猪毛笔、颜料、毛巾、水杯等。
5.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图片,介绍家乡的桥和塔,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桥和塔。
2.导入文字在我们的家乡,有很多古色古香的桥和塔,它们是我们家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今天,我们将要用我们的画笔,把我们家乡古桥古塔的美丽画出来。
步骤二:学习桥和塔的线条、色彩、形状和构图(30分钟)1.分组观察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分别观察图片中的古桥、古塔,每个小组的学生负责观察其中的一种。
2.制作画卡每个小组按照观察到的内容,制作画卡,画卡内容包含:线条、色彩、形状和构图等元素,以及该元素在古桥、古塔中的表现形式。
3.总结讲解每个小组轮流讲解自己制作的画卡,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进行总结归纳,并与学生们一起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的线条、色彩、形状和构图要素进行创作。
步骤三:创作(60分钟)1.分组创作将学生分组,让他们根据各自的画卡,使用笔、墨、颜料、毛笔等工具,在纸上创作自己的古桥、古塔作品。
2.作品展示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比,以鼓励学生们竞争和分享。
步骤四:总结(10分钟)1.学生口头表达自己的收获和体验。
2.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6.教学作业1.完成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反思和自评;2.练习书写和绘画技巧。
7.教学评价学生表现评价•学生对家乡的桥和塔有更深入的了解;•学生掌握了古桥古塔的线条、色彩、形状和构图要素;•学生在创作中能灵活运用所学要素。
教师评价•教师能够准备充分,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桥和塔;•教师在讲解和引导学生创作时,能够有效指导学生;•教师利用比赛和展示等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