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栏教学中跳栏现象的形成因素及对策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80.50 KB
- 文档页数:11
“跳栏”的原因及纠正方法北景港中学刘小红跨栏是一项技术性比较强的田径运动项目。
在我们每年的县田径运动会上要想拿到这一比赛项目的好成绩是不容易的。
由于这一运动项目较其它运功项目而言,技术性特强,学生要想把这一技术动作掌握并非易事。
往往在比赛或训练中出现“跳栏”的现象,从而影响成绩的发挥。
⒈起跳腿发力时机不当,起跨角度偏大起跨腿蹬伸的方向取决于蹬地角的大小,为了获得较大的水平速度,起跨角在65°左右为宜,一般不超过70°.要把控制好起跨角就要把握好发力时机,发力过早,起跨角就会偏大,形成跳栏,其结果是延长了腾空时间,降低了水平速度。
若发力过晚,起跨角就会偏小从而发生碰栏现象,同样也会影响速度。
肌肉发力的时机要恰当,但发力的意识要稍早些,做到在身体重心刚刚超过支点时,就应立即发力。
纠正方法:⑴加强力量练习。
力量练习的目的应该是预防损伤及增加主要做功肌群的力量和辅助做功肌的等张收缩力量。
一般采用后蹬跑,纵跳,多级跳。
负重后蹬跑和负重半蹲跳等练习,其中负重后蹬跑练习是比较理想的方法。
下肢各关节的运动形式和用力方向与起跨蹬地基本相同,同时增加了一定的负荷,增大了肌肉收缩时的阻抗力,提供了练习质量。
负重以小重量为宜,大约为体重的10%—20%较合适,负重太大会影响反应速度。
⑵加强起跨腿过栏技术:把栏架放在跑道上,在栏架一侧,摆动腿在栏外做摆动动作,起跨腿从栏侧过栏,并把腿部提举到身体正前方,练习方式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由走步到慢跑,最后又快跑到完整过栏技术练习,使练习者在练习中掌握发力时机。
⒉起跨点离栏太近“跳栏”的另一个原因是起跨点离栏太近。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不踢到栏架,练习者就会屈腿过栏。
起跨点应远离栏架2.00—2.20米,蹬地结束瞬间,起跨腿髋、膝、踝关节充分伸直,并与躯干、头基本成一直线。
纠正方法:观察起跨点和练习者过栏后摆动腿的着地点。
如果练习者的运动轨迹较高,而不是低平的运动轨迹,这就表明联系者起跨点离栏太近。
跨栏跑教学中常见错误动作及产生原因与纠正方法跨栏跑技术十分复杂,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心理素质等均提出了较高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认真细致观察学生的每次练习及每个动作,并把学生的心理锻炼和身体运动能力的锻炼结合起来。
由于其技术教学比较复杂,现就其教学中易出现的错误原因及纠正方法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一、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节奏不稳定,发挥不出速度(一)主要原因1.前后脚蹬起跑器用不上力。
2.起跑后加速跑上体抬起过早。
3.摆臂紧张,左右横摆,前后摆动幅度不适当。
4.倒小步。
(二)纠正方法1.通过讲解、示范,建立较正确的跨栏跑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的技术概念。
2.摆放8 步步长标志,降低第一栏高度。
3.反复进行快速跑的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练习后,进行跨栏跑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不做跨栏动作)的练习,突出跨栏跑起跑的技术特点。
4.反复进行蹲踞式起跑,并从栏侧跑过或从栏侧过栏,提高动作的熟练程度。
二、起跑至第一栏步点不准、起跑速度慢(一)主要原因1.起跑和加速跑后蹬角度过小,身体重心不能及时抬起,导致步幅较小。
2.起跑和加速跑后蹬角度过大,身体重心抬起过早,导致加速缓慢。
3.助跑节奏感不强、步点不准确。
4.身体素质差,加速能力不够。
(二)纠正方法1.在地上画好标志线,让学生按照标志进行起跑至第一栏的跨栏练习。
2.起跑加速跑的距离及步数要稳定,要求学生在加速跑阶段上体前倾,身体重心不能抬起过早。
3.对于身体素质差的学生一方面发展身体素质,另一方面降低要求。
三、起跨消极,身体重心低,蹬地不充分(一)主要原因1.栏前跑速过慢,节奏性差。
2.起跨点过近,心理上怕栏,有思想顾虑。
(二)纠正方法1.适当降低栏架高度,反复做起跨蹬地。
2.标出每步步长标记,多做攻栏练习。
3.加强踝关节力量练习。
四、怕栏、不敢过栏、(一)主要原因1.缺乏勇敢果断的品质。
2.身体素质差,对跨栏无兴趣。
(二)纠正方法1.让有能力的学生先过栏,并表扬那些较为勇敢的学生,激起不敢过栏者的过栏欲望。
浅析消除跨栏跑时跳栏现象的方法作者:张军东来源:《今日湖北·下旬刊》2014年第07期摘要详细分析出现跨栏跑时的跳栏现象,从心理、技术和身体素质等七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有效的来快速、准确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准确理解教学环境调节情绪示范作用身体素质跨栏跑技术性很强,对身体素质要求也较高,不仅要求速度和耐力,而且还需要有相当好的弹跳力、柔韧性和灵活性。
同时,更要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
由于跨栏技术难掌握,有时还照成外伤,使学生产生了触栏生惧的心理负担。
所以,在教学中,不少学生出现了不是跨栏而是跳栏的错误动作。
这对正确掌握跨栏技术,提高运动成绩,完成教学任务是不利的,怎样才能消除跨栏跑时的跳栏现象呢?一、明确教学任务,加深学生对概念的正确理解首先,向学生简介跨栏跑的世界纪录,全国纪录、本校纪录、技术的演变过程,并让学生观看优秀运动员的录像;而后教师再作示范,使同学建立一个完整、正确、优美的技术概念。
这样对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勇敢精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创造一个活泼轻松的教学环境人们的学习活动,是通过思维和自身活动来进行的。
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当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发生作用时,学生才会产生一种积极地参加学习活动的内驱力。
才会寻找自我发展的途径。
所以,教师使教学内容、场地、器材设置以及手段方法的选择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
三、帮助学生克服“惧栏”心理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十分显著的。
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对学生充满信心的教态去影响那些有“惧栏”心理的学生,使他们体验到教师的亲切、友善、乐观、镇静和信心;同时,创造出一种同学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团结友好的和谐气氛。
以缓解那些有“惧栏”心理的学生的紧张情绪,提高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四、重视学生示范的作用学生之间情感交流多,相互影响比较深。
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安排一些技术好、身体素质好和心理素质稳定的学生先示范练习,以良性影响来激励学生,可以起到消除和淡化作用,使他们增强学习信心,并有机会观察、模仿同学的动作。
体育教育类学生在跨栏跑学习中产生跳栏现象的原因及教学对策的研究作者:屈美丽高正见吕永飞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第21期摘要跨栏跑运动的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竞赛项目由开始的男子110米栏发展到现在男、女400米栏,女子100米栏,室内男、女60米栏。
在跨栏跑发展过程中,还曾设过女子80米栏,男、女200米栏等竞赛项目。
后来欧美国家相继开展了起来。
到目前为止,它的发展与技术演变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即自然跨跳阶段、技术改进阶段、技术与跑速结合阶段、完善提高阶段。
关键词体育教育生跨栏跑心理障碍跳栏现象中图分类号:G822.6 文献标识码:A1研究结果与分析1.1学生产生跳栏现象的原因1.1.1文献综述王玉凤在《跨栏教学中学生心理碍成因及其克服方法》中提到: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凭着身体条件较好,以错误的技术动作侥幸过栏,从而出现跳栏现象。
学生产生恐惧心理的主要原因是:在学习过程当中,因为心理、技术等原因,出现了碰栏,摔跤、扭伤等损伤,再做这个动作时就害怕,导致肌肉用力失调,影响对技术的掌握,使技术出现变形,严重时还会产生心理障碍。
1.1.2学生身体素质所限导致跳栏现象学生身体素质大致分为五点:速度、耐力、柔韧、协调、力量。
由于跨栏项目的特殊性,使得跨栏跑这一技术结构形式不同于一般正常跑的技术动作,这就对跨栏的技术动作的节奏感、完整性以及练习者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所谓力量素质是跨栏项目的基础,力量对于跨栏技术的掌握起着关键性作用。
在跨栏过程中由于腿、踝力量差,导致奔跑速度不充分,起跨时腿弯曲,起跳角度大,在栏上停留时间较长,造成“跳栏”现象。
(2)身体的协调性对跨栏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在跨栏项目中,需要运动员的四肢与身体的配合要求非常的完美,例如在跨栏过程中身体重心稍抬起一点就会影响过栏的速度,重心稍降一点就会碰到栏架,同样也会影响过栏的速度,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动作时要保持较高的速度,上体和摆动腿异侧臂要与摆动腿协调配合,体会向前攻栏动作,过栏时摆动腿向前上方攻摆,随摆动腿的下压,起跨腿大小腿折叠,经腋下向前上方提拉,起跨腿同侧手臂摆向前上方,提拉的同时向后划摆。
跨栏跑产生“跳栏”错误动作原因及纠正方法作者:付建强张宏磊来源:《新一代》2018年第20期摘要:高校田径教学中,跨栏运动是一项技术较复杂的短距离运动项目。
在跨栏跑教学中“跳栏”现象普遍存在,导致“跳栏”现象原因主要分为客观和主观两大因素,客观因素主要包括跨栏跑自身技术特点较为复杂,容易受练习环境的影响;教师教法的过于大众化。
主观因素主要有消极的学习动机;自身意志品质差;身体素质差异;惧栏心理的存在。
关键词:跨栏教学;惧栏心理;纠正方法目前在高校中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中跨栏跑项目属于田径普修课程中的重点授课内容之一,要求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跨越10个栏架的项目,要求他们在高速奔跑过程中,既要保持节奏又要保持速度,重心要高同时能够平稳跨越栏架。
本文通过对衡水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普通田径课程中跨栏项目教学中出现的“跳栏”现象进行分析,从主观和客观角度对学生产生“跳栏”现象的原因进行分心,并提出纠正“跳栏”问题的可行性方法,以期为改善高校跨栏项目的教学质量提出一定的建议,为下一步改进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一、产生“跳栏”的客观因素(一)跨栏跑自身技术特点。
在调查中发现:有46%的学生出现跳栏的原因是动作结构原理、技术要领不清楚;造成起跨点太近,当学生跑到离栏太近的位置的时候由于起跨点太近,学生只能够跳栏而不是跨栏,这是原因之一;有37%的学生是由于从来没有接触过跨栏,加上前期一些准备辅助动作练习的不够熟练、上下肢配合不流畅,也是容易出现“跳栏”的原因之一,另外17%的学生是由于身体素质导致的,由于跨栏要求身体上下肢协调配合,下肢力量要大、起跨期间能够拉伸开身体,而一部分同学由于练习体育时间较短、基本身体素质较差,也极容易出现跳栏现象。
(二)跨栏跑练习环境的影响。
在调查中发现:同学的鼓励和教师的诱导对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练习热情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84%的学生喜欢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并表示在那种鼓励的作用下,自己对跨栏动作的掌握能够积极提高,如果同学和教师对自己呵斥、变相的惩罚自己、被同学嘲笑,调侃,就会产生自卑心理,造成心理障碍,惧怕自己失败,不如别人而不敢继续练习,自己练习的热情就会下降,成绩提高比较慢。
浅谈跨栏教学中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在跨栏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符合要求的动作,如果这些动作能适合学生的个人特点,可以不必强求一致,但是,如果影响技术的主要规格,我们就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辅助练习进行纠正。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和训练中,总结出在跨栏教学中常见的错误动作产生原因及纠正方法希望与同仁们共勉。
一、学习过栏技术时的主要错误和纠正方法1.起跨时身体重心低,蹬地不充分,屈腿跳栏。
产生原因:栏前跑的技术差、速度过慢,后两步拉大步降低身体重心,用脚跟踏地起跨或全脚掌击地造成很大制动,起跨时蹬摆配合差,下肢力量差,屈膝缓冲过大,心理上怕栏。
纠正方法:纠正栏前跑的技术,形成较准确的步长,提高起跨点准确度。
降低栏架高度,缩短栏间距离,用高重心跑。
在最后两三步按标志跑,检查纠正后两步的“短步”关系。
做起跨攻栏模仿练习,建立高重心起跨的肌肉感觉。
练习跳绳、负重跳跃、长距离多级跳及双脚连续跳栏架,发展下肢各关节及脚掌肌肉力量。
2.高跳过栏,身体腾空时间过长。
产生原因:起跨腿膝关节弯曲过大,脚跟着地,蹬地角度大,垂直分力过大。
起跨点离栏架太近,限制摆动腿向栏迅速前摆,怕碰栏受伤。
摆动腿踢腿上摆,前伸小腿缓慢,下放摆动腿消极。
纠正方法:改变起跨点,使之不短于自己七个脚掌长,适当加快栏前跑的速度。
学习正确放腿起跨技术,保持高重心起跨姿势,用橡皮条代替栏的横板,消除怕栏顾虑。
掌握摆动腿屈腿摆动攻栏技术。
3.摆动腿直腿摆动过栏或屈小腿绕过栏板。
产生原因:对摆动腿的动作概念不清。
摆动腿膝关节紧张,小腿过早前伸。
摆动腿大小腿折叠不够,大腿屈肌力量差,起跨前大腿抬不高。
纠正方法:详细讲解摆动腿屈膝摆的技术,反复做屈腿摆的各种模仿练习。
例如,面对肋木站立,距肋木1.2—1.4米,摆动腿在体后开始折叠大小腿,以膝领先屈腿前摆,大腿在体前抬平后迅速伸出小腿,脚掌伸向肋木约与腰高的部位,支撑腿蹬地的同时前倾上体,手扶肋木。
连续做摆动腿屈膝前摆的“鞭打”动作。
1、前言跨栏跑是田径运动中最重要的运动项目之一,跨栏跑技术分为两个板块,一是过栏技术,二是栏间跑技术。
过栏技术也称跨栏步技术,是指起跨腿的脚踏上起跨点到摆动腿的脚落地这一时间段所完成的技术动作。
动作主要由起跨攻栏、腾空过栏、下栏着地三部分组成。
跨栏跑技术极度复杂、节奏性十分强。
对速度、力量和柔韧等身体素质以及协调性和节奏感的要求非常高,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经常练习跨栏跑可以让学生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和不怕吃苦的精神,还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
并且对提高动作的精确度、身体各方面得以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多年的跨栏教学实践表明,在跨栏跑教学中,刚开始学习的同学在跨栏跑的学习和练习中不注意就会撞到栏或者是擦伤,有一部分心理和身体素质比较差的学生甚至会对跨栏产生比较害怕的心理,这种心理如果没有较快得到解决,就会影响学生学习跨栏跑的热情,阻碍了学生对跨栏跑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对学生顺利完成跨栏跑有一定的影响。
从目前来看,国内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非常多,如:韩先利在《浅谈高校跨栏跑教学中的“跳栏”现象》一文中提出了产生跳栏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完全地领悟到跨栏动作的技术要领,然后对这些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对这种现象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法。
姚伟丽在《体育院校跨栏跑教学应对学生恐惧心理的探究》一文中提出:出现跳栏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跨栏产生的一种心理惧怕问题,这种现象通过对学生进行一些心理上的训练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张粟一在《如何克服跨栏教学中的胆怯和恐惧心理的探究》一文中提出跨栏恐惧心理的产生原因是由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和跨栏技术所决定的。
为了避免跳栏现象的产生就应该解决自身的速度、力量、柔韧等问题。
提高跨栏跑的教学质量。
所以,在跨栏跑的教学中,根据学生在跨栏跑中产生恐惧心理的多种表现,预防并消除学生“怕栏”的心理障碍,对提高跨栏跑教学质量、预防和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
此次讨论试着对体育学院学生“怕栏”心理现象的原因做出讨论和分析,提出了相关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的目的。
跨栏跑技术教学导致女生“跳栏”错误动作出现的因素分析作者:牛芳来源:《武术研究》 2016年第5期牛芳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部,山西临汾 041000摘要:文章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针对跨栏跑技术教学导致女生“跳栏”错误动作出现的因素进行分析,产生“跳栏”错误动作的原因有许多,文章主要在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学生身体素质方面以及学生在完成跨栏时的技术动作质量,最后根据以上三方面,提出我个人的对策,旨在帮助基层的跨栏运动员以及学习跨栏运动的学生纠正这一错误,使得我国的跨栏运动水平稳步提高。
关键词:跨栏错误动作对策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05—0152—031 前言跨栏跑在田径众多的运动当中,属于技术难度大,对运动员要求较高的一项田径运动,项目当中不但包含短跑的因素,而且还包括跨的因素,可谓是难上加难,要想取得理想的运动成绩,如果没有辛苦的训练,更是不可能的,更不是由天赋所决定的。
随着2004 年刘翔在雅典一举夺魁,我国田径运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亚洲运动员在短距离项目上也实现了历史意义的突破。
但在08 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我国跨栏项目呈下坡趋势,我国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如果提高我国后备人才的培养水平?那就是在基层中学以及师范性体育院校当中,“跳栏”现象在初学者当中属于常见的易犯错误,如果纠正这一错误,使运动员从“跳”改为跨,是刚接触跨栏的运动员首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从三个方面进行解决,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帮助我国跨栏后备人才快速提高。
2 研究对象与方法2.1 研究对象教学中导致“跳栏”错误动作的体育专业课普修女生为研究对象2.2 研究方法2.2.1 文献资料法通过前往图书馆期刊阅览室,查阅有田径运动、跨栏运动等的相关期刊文献,并做已记录;登陆中国知网、维普数据、万方资源网等国内著名期刊网站,对本文关键词进行检索和下载。
中学跨栏跑训练产生“跳栏”的原因及对策作者:稂与霖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09年第09期跨栏跑在田径运动中是技术较复杂的项目之一,但在中学田径比赛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要求运动员在快跑中越过“三固定”(即固定栏架数、栏间距离和栏的高度),技术性强,动作较复杂,须全身协调配合。
它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特别是对各关节肌肉力量、柔韧性、速度节奏感以及心理方面要求较高。
由于跨栏跑技术较为复杂,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产生恐惧心理,以至导致“跳栏”现象的产生。
那么在跨栏跑教学训练中,如何了解学生因恐惧心理导致“跳栏”现象的产生,如何采用各种有效的辅助练习来帮助学生对跨栏跑技术的掌握,是目前教学训练中比较重视的部分。
根据这一现象,本文列举几种方法来克服过栏时“跳栏”式动作的出现。
一、恐惧心理产生“跳栏”的原因1.栏高的影响由于栏高的影响,学生会出现步伐调整,这样增加了过程时间,改变了运动技术形态,担心在训练中发生碰撞或摔倒等危险而不敢过栏,因此导致“跳栏”现象产生。
2.缺乏完成动作的自信心跨栏运动要求身体各部分协调配合,节奏感强,动作连贯,步伐准确。
因此,学生在学习训练中总担心摔倒或受伤,信心不足,心理压力很大,顾虑重重。
当看到跑道上的栏架时总觉得栏架太高,自己没有信心难于跨过。
这时表现为四肢僵硬颤抖,步子迈不开,整个跨栏动作失调。
这种过度紧张的心理状态抑制了技术动作的发挥和运用,严重影响了学习训练效果,滞延了学习掌握跨栏动作的过程和时间。
3.身体素质差而引起恐惧感有很多的学生由于身体条件的不足,造成自己在运动上的身体素质差,在学习跨栏时害怕自己完不成动作而引起恐惧。
练习中步数不定,没有节奏,不敢跨栏架,一次次失败,造成越怕越不练,但又由于老师的压力,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所以造成他们“跳栏”式过栏。
4.害羞及失败经历的影响由于个性问题,部分学生不敢自我表现,久而久之,就产生恐惧心理。
跨栏跑产生“跳栏”的原因及纠正方法1、前言跨栏跑是田径运动中最重要的运动工程之一,跨栏跑技术分为两个板块,一是过栏技术,二是栏间跑技术。
过栏技术也称跨栏步技术,是指起跨腿的脚踏上起跨点到摆动腿的脚落地这一时间段所完成的技术动作。
动作主要由起跨攻栏、腾空过栏、下栏着地三局部组成。
跨栏跑技术极度复杂、节奏性非常强。
对速度、力量和柔韧等身体素质以及协调性和节奏感的要求非常高,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经常练习跨栏跑可以让学生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和不怕吃苦的精神,还可以促进身体的安康开展。
并且对进步动作的准确度、身体各方面得以全面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多年的跨栏教学理论说明,在跨栏跑教学中,刚开场学习的同学在跨栏跑的学习和练习中不注意就会撞到栏或者是擦伤,有一局部心理和身体素质比拟差的学生甚至会对跨栏产生比拟害怕的心理,这种心理假如没有较快得到解决,就会影响学生学习跨栏跑的热情,阻碍了学生对跨栏跑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对学生顺利完成跨栏跑有一定的影响。
从目前来看,国内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非常多,如:韩先利在《浅谈高校跨栏跑教学中的“跳栏”现象》一文中提出了产生跳栏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完全地领悟到跨栏动作的技术要领,然后对这些原因进展了分析^p ,并且对这种现象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法。
姚伟丽在《体育院校跨栏跑教学应对学生恐惧心理的探究》一文中提出:出现跳栏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跨栏产生的一种心理惧怕问题,这种现象通过对学生进展一些心理上的训练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张粟一在《如何克制跨栏教学中的害怕和恐惧心理的探究》一文中提出跨栏恐惧心理的产生原因是由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和跨栏技术所决定的。
为了防止跳栏现象的产生就应该解决自身的速度、力量、柔韧等问题。
进步跨栏跑的教学质量。
所以,在跨栏跑的教学中,根据学生在跨栏跑中产生恐惧心理的多种表现,预防并消除学生“怕栏”的心理障碍,对进步跨栏跑教学质量、预防和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
(完整版)跨栏跑教学中常见错误动作及产生原因与纠正方法跨栏跑教学中常见错误动作及产生原因与纠正方法跨栏跑技术十分复杂,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心理素质等均提出了较高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认真细致观察学生的每次练习及每个动作,并把学生的心理锻炼和身体运动能力的锻炼结合起来。
由于其技术教学比较复杂,现就其教学中易出现的错误原因及纠正方法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一、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节奏不稳定,发挥不出速度(一)主要原因1.前后脚蹬起跑器用不上力。
2.起跑后加速跑上体抬起过早。
3.摆臂紧张,左右横摆,前后摆动幅度不适当。
4.倒小步。
(二)纠正方法1.通过讲解、示范,建立较正确的跨栏跑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的技术概念。
2.摆放8步步长标志,降低第一栏高度。
3.反复进行快速跑的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练习后,进行跨栏跑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不做跨栏动作)的练习,突出跨栏跑起跑的技术特点。
4.反复进行蹲踞式起跑,并从栏侧跑过或从栏侧过栏,提高动作的熟练程度。
二、起跑至第一栏步点不准、起跑速度慢(一)主要原因1.起跑和加速跑后蹬角度过小,身体重心不能及时抬起,导致步幅较小。
2.起跑和加速跑后蹬角度过大,身体重心抬起过早,导致加速缓慢。
3.助跑节奏感不强、步点不准确。
4.身体素质差,加速能力不够。
(二)纠正方法1.在地上画好标志线,让学生按照标志进行起跑至第一栏的跨栏练习。
2.起跑加速跑的距离及步数要稳定,要求学生在加速跑阶段上体前倾,身体重心不能抬起过早。
3.对于身体素质差的学生一方面发展身体素质,另一方面降低要求。
三、起跨消极,身体重心低,蹬地不充分(一)主要原因1.栏前跑速过慢,节奏性差。
2.起跨点过近,心理上怕栏,有思想顾虑。
(二)纠正方法1.适当降低栏架高度,反复做起跨蹬地。
2.标出每步步长标记,多做攻栏练习。
3.加强踝关节力量练习。
四、怕栏、不敢过栏、(一)主要原因1.缺乏勇敢果断的品质。
2.身体素质差,对跨栏无兴趣。
2017年(第7卷)第15期运动训练学跨栏跑是一项综合性强的短距离竞赛运动项目。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初学者对跨栏跑练习会出现抵触心理,身体素质稍微差的学生会出现撞栏、扭伤等情况。
该文为了解决跨栏跑中出现跳栏的原因和练习对策,以成都体育学院本科普修学生为例,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进行研究并分析对策。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1 研究对象成都体育学院本科普修学生出现跳栏的原因及对策。
1.2 研究方法1.2.1 访谈法通过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前、中、后对学生进行提问,了解学生对跨栏跑的认识和对自己技术的认识。
1.2.2 文献资料法大量查阅有关田径跨栏跑中出现跳栏原因的相关资料,通过询问专家找出该次论文的理论依据。
1.2.3 分析法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对成都体育学院本科普修学生出现跳栏的原因进行研究和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影响跨栏跑产生跳栏的原因分析如下。
跨栏跑动作技术复杂,学习的难度较大,而且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在跨栏跑中出现跳栏的学生,甚至恐惧跨栏,正是因为跨栏技术难以掌握。
(1)影响成都体育学院本科普修学生出现“跳栏”的客观原因。
①适当降低栏的高度。
由于栏高的影响,栏间步差会改变,节奏不稳定,技术发生变形,使学生产生担心过不去而磕碰受伤的恐惧感,这是对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以至于出现跳栏现象。
②跨栏跑的技术动作复杂性。
跨栏跑就是迅速完成过栏动作,连续不断地跨过一定数量的栏架,衔接性很强。
跨栏跑不仅对短跑能力、跨栏动作、栏间跑技术的结合性要求高,而且得有一个过硬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为前提。
③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
教师讲解跨栏重点和难点时不突出,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
由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要求学生统一过栏,使那些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出现抵触心理。
(2)影响学生出现“跳栏”的主观原因。
①身体素质差引起的恐惧感:跨栏跑的动作技术难度挺高,动作身体素质需全面发展,练习中,学生栏间步数不固定,经常倒小步,然后撞到栏,落地脚站不稳摔倒,以至于产生对栏内心的恐惧;②动作要领没有理解:有的学生急于跨过栏,跨栏变成了跳着过栏,使学生的练习效果变差,重复这样练习没有一点实质性作用,更加缺乏对跨栏的兴趣,在过栏过程中,使原本的跨栏动作变成跳栏动作,难以改正;③缺乏信心:跨栏跑教学难度大,在训练过程中经常出现撞栏、扭伤的状况,在心理上产生阴影,他们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带着消极的状态去学习跨栏跑。
202021/315跨栏跑中“跳栏”现象产生原因及改进对策邓国健张保国*摘要跨栏跑属于田径运动项目中技术难度较高的单项,需要运动员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因而,跨栏跑教学中出现“惧栏”、“跳栏”现象较多。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观察等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产生“跳栏”现象主观因素主要为项目特点、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动作理解程度;客观因素主要为教学方法和环境、栏高、动作的复杂。
针对现象产生原因提出了相应改进建议,以期为改善跨栏跑学习中“跳栏”现象提供理论依据,为跨栏跑技术学习提供帮助。
关键词跨栏跑;跳栏;田径教学中图分类号:G822.6文献标识码:ADOI :10.19694/ki.issn2095-2457.2020.21.021邓国健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张保国*(通讯作者)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质与健康促进。
在田径运动项目中,跨栏跑属于技术难度较高的项目,运动员需要在跑的过程中结合跑跨的技术,并克服一定的水平障碍,对自身的身体素质有很高的要求。
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刚开始会对栏有一定的排斥感,所以便会产生“跳栏”、“惧栏”的现象,这样的现象会明显的影响学生跨栏的积极性,也会影响整个训练的进度。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只关注成绩,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动作技术不重视,这样就会使训练没有效果,成绩上也没有明显的提高。
1跨栏跑中“跳栏”现象的产生原因跨栏跑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求较高,且动作技术极为复杂,所以导致出现“跳栏”现象的原因较为复杂,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1.1主观因素1.1.1跨栏跑自身技术特点的影响跨栏跑的特点是技术复杂、节奏性强,要求运动员在保持较高速度的情况下跨越一定高度的栏架。
跨栏跑的栏与栏之间一般是采用三步一栏,而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很难达到这一要求,往往会倒小步子,即五步或七步,这会减慢原有的跑速,致使同学无法在高速中跨越栏架而顺势向上跳起导致跳栏现象的发生。
跨栏跑技术学习与掌握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和纠正㈠起跨消极,身体重心低,蹬地不充分,屈腿跳栏⒈产生的原因⑴栏前跑速过慢,节奏性差。
⑵起跨点过近,心理上怕栏,有思想顾虑。
⒉纠正方法⑴适当降低栏架高度,反复做起跨蹬地。
⑵标出八步步长标记,做攻栏练习。
⑶加强踝关节练习。
㈡跳栏⒈产生原因⑴起跨是身体重心低,并且靠后。
⑵起跨点近,怕栏。
⑶上体直,摆动腿踢腿上摆。
⒉纠正方法⑴起跨点摆放标志物。
⑵降低栏架高度,消除怕栏的思想障碍。
⑶掌握摆动腿屈腿摆动攻栏技术。
㈢摆动腿直褪过栏或盘腿绕栏⒈产生原因⑴动作概念不清楚。
⑵摆动腿前摆时大小腿折叠不够。
⑶小腿过早前伸,柔韧性差。
⒉纠正方法⑴讲清摆动腿屈膝前摆的原理和技术。
⑵反复做屈腿摆模仿练习。
⑶反复做摆动腿过栏练习,要求大小腿折叠前摆。
㈣腾空后两腿动作消极“剪绞”幅度小动作慢⒈产生原因⑴起跨退蹬地不充分,过早提拉起跨退。
⑵髋关节灵活性差。
⑶摆动不积极,上体直,两肩配合不协调。
⒉纠正方法⑴反复练习起跨腿栏侧过栏技术,强调充分蹬直起跨腿在迅速的提拉过栏。
⑵适当加长起跨距离。
⑶提高髋关节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㈤下栏时身体失去平衡,动作停顿⒈产生原因⑴过栏时起跨腿拖在后面。
⑵摆动腿脚掌着地时,起跨腿提拉不到位。
⑶摆动腿下压不积极。
⑷上下肢配合不协调,上体扭转,起跨腿同侧肩臂落后。
⒉纠正方法⑴多做各种跨栏专门练习。
⑵多做上下肢配合模仿练习。
⑶提高髋关节的灵活性。
⑷强调两臂动作的控制使身体过栏时和落地时维持平衡。
㈥栏间跑身体重心低脚掌缺乏弹性⒈产生原因⑴下栏着地时,身体重心落后,第一步步长太短。
⑵下肢腿部力量弱。
⒉纠正方法⑴改进下栏技术,在正确提拉起跨腿的基础上加大第一步。
⑵多做增强腿部力量的练习。
㈦栏间跑第一步太小,影响栏间节奏⒈产生原因⑴重心在后,下栏停顿。
⑵起跨腿提拉过早,两腿落地的时间差小。
⑶摆动腿下栏支撑不好,起跨腿提拉不到位⒉纠正方法⑴栏间跑第一步着地处放一标志物,反复练习,增大下栏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