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0 城市体系和城市群复习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2
城市专题知识点总结一、城市的定义和发展1. 城市的定义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由大量人口聚居、经济活动频繁、文化交流密集的地区组成的人类社会集聚地。
在城市中,人口聚集在城市内部,形成了城市的基本居住和生活条件,同时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形成了城市的发展壮大。
2. 城市的发展历史城市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城邦和都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渐渐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代表。
在工业革命之后,城市的发展更加迅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功能也日益丰富。
在现代社会,城市已经成为了社会生活的中心,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
二、城市的特点和功能1. 城市的特点城市与农村相比,有着独特的特点。
首先,城市是人口聚集的地方,人口密度大,人口流动性强。
其次,城市地域面积相对较小,但人口密度和经济活动密集程度高。
另外,城市的社会结构更加复杂,社会分工明显,职业多样。
此外,城市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也更加多元化。
2. 城市的功能城市的功能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研、医疗、居住等方面。
首先,城市是政治中心,是政治权力和行政管理的重要场所。
其次,城市是经济中心,是生产、流通、消费、资金、信息的大集散地。
此外,城市是文化中心,是文化产业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教育、科研、医疗等方面的重要基地。
最后,城市也是居住的地方,提供了丰富的居住条件和便利的生活设施。
三、城市规划和建设1. 城市规划的概念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基本发展方向进行科学规划,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方面。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对于城市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城市建设的内容城市建设是指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环境改善工程。
城市建设主要包括城市交通建设、市政设施建设、房屋建设、环境治理等方面。
城市建设是为了提高城市的居住和生活条件,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城市地理学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大都市带——是由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
P252、城市化——城市化是乡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城市化是农业向非农业转变的过程;城市化是地域景观发生转变的过程;城市化是城市文化意识向农村地区扩散的过程;3、位序规模法则——从城市的规模和城市规模位序的关系来考察一个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4、逆城市化——特大城市中心市区和郊区人口均外迁,特大城市人口迁往中小城镇和乡村,特大城市人口减少。
5、再城市化——1980年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为深化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基础的转换,以维持和加强城市的重心地位作用,促进城市进一步繁荣而采取了积极开发市中心区的政策,并吸引人口迁回城市中心区,导致城市中心区人口回升。
6、过度城市化——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大量城市问题产生7、乡村城市化——指社区由乡村地域类型向城市地域类型演化的过程。
8、基本经济活动——是为本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
为外地服务的部分,是从城市以外为城市所创造收入的部分,它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这一部分活动称为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它是导致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9、非基本经济活动——满足城市内部需求的经济活动,随着基本部分的发展而发展,他被称为分基本经济活动。
10、乘数效应——城市基本部分每一次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最后在城市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的结果总是数倍于原来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城市基本活动所引起的这样一种放大的机制被称作乘数效应。
11、城市职能——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承担的任务和作用。
12、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高度概括,它代表了城市的个性和发展方向。
13、首位城市——指规模上与第二位城市保持巨大差距,吸引了全国城市人口的很大部分,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明显优势的城市14、城市经济区——概念是以大中城市为核心,与其紧密相连的广大地区共同组成的经济上紧密联系、生产上互相协作、在社会地域分工过程中形成的城市地域综合体。
专题20 城市体系和城市群[教学目标]1.知道按城市规模可以将城市划分为若干等级。
2.掌握城市化群必须具备的三大特征以及形成城市群的基本条件。
3.在地图上落实世界六大城市群的分布,分析其形成的具体条件。
4.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概括城市群形成的基本条件,训练观察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1、按城市规模可以将城市划分为若干等级。
2、世界六大城市群的分布,分析其形成的具体条件。
[教学过程]专题20 城市体系和城市群一、城市体系1、什么是城市体系?城市体系是指在一定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规模、不同职能的城市密切联系、互相依存所形成的城市集合。
2、按城市规模划分按城市规模可以将城市划分为若干等级。
在世界范围内,一些城市的影响具有全球或国际意义。
这类城市多为国际经济、贸易、金融服务中心或国际政治文化中心,集聚和辐射大量国际信息,经常举办重要的大型国际性活动,集聚众多大型跨国公司总部和国际组织,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国际影响。
这类城市分为世界城市和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两级。
⑴、世界城市纽约、东京、伦敦是公认的三大世界城市。
他们在世界经济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喻为当今世界的篮全球性金融结合点竹。
如纽约位于美国东海岸北部,是国际经济、金融、艺术与信息中心,联合国总部所在地,西半球.的文化娱乐中心,美国最大的城市和港口,众多知名银行、跨国公司总部、国际组织集聚在这里。
⑵、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代表性的城市有巴黎、布鲁塞尔、香港、苏黎世、法兰克福、多伦多、新加坡等。
这些城市在国际区域空闻中具有重要影响,在某些领域具有全球意义。
如我国的香港不仅是亚洲的经济、金融中心,也是世界重要的经济、贸易、金融、航运中心之一,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也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图6.15)。
截止到2004年,我国有建制城市661个,建制镇8 000多个。
根据不同的规模与作用,除香港为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外,我国的城市体系划分为六级(图6.16):⑶、全国性中心城市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是全国第二大城市,铁路和航空运输总枢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属于全国性中心城市。
《专题20 城市体系和城市群》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我国城市体系的主要特点是:A. 城市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均匀B. 城市数量多,规模大,分布不均C. 城市数量少,规模大,分布集中D. 城市数量少,规模小,分布分散2、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城市群?A. 长三角城市群B. 环渤海城市群C. 西部城市群D. 长江中下游城市群3、下列关于城市体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城市体系是由各级城市构成的有机整体•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主要城市构成其城市核心•C、城市体系中各级城市之间存在竞争关系•D、城市体系反映了城市的规模等级和分布特征4、城市之间通过多种联系形成网络,以下哪种方式不是城市之间直接的联系手段()。
•A、交通运输•B、通信网络•C、电子商务•D、电话线5、题干:以下哪个选项正确描述了城市群的形成过程中,城市群中心城市的角色?A、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负责所有城市群内部的交通和物流B、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仅对城市群内部的行政事务具备领导权C、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一般具有较高的经济实力,在城市群形成和发展中发挥着核心引领作用D、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主要负责城市群与外部联系的国际贸易和金融活动6、题干:以下哪项措施有助于促进城市群之间的协调发展?A、限制中心城市人口规模,提高周边城市的人口承载能力B、加强城市群内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群内在联系C、削弱中心城市的发展优势,扶持周边城市的发展D、减少城市群内部产业协作,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7、我国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城市群是:A. 长三角城市群B. 珠三角城市群C. 环渤海城市群D. 成渝城市群8、以下哪个因素对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形成影响最大?A. 自然资源B. 经济发展水平C. 交通运输条件D. 人口密度9、城市群是指一组相互联系的城市组成的联合体,它们之间存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互动。
我国重要的城市群之一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该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城市群一、知识讲解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城市群由于具有不同的空间范围和城市数量,因而形成不同规模大小的城市群。
城市群是一个大的区域增长极(或增长区),经济增长速度快,具有辐射带动效应。
并能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城市群也是一个“创新极”,创新能力很强,有利于各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
不同的区域,根据区域特色发展不同的优势产业,可以加强区域之间的分工与协作,优化产业结构,同时有利于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布局和优化。
二、例题分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旨在将其培育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
呼包鄂榆城市群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面积17.5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38.4万人,城市化率达69.3%,目前已拥有呼和浩特、包头两座大城市和鄂尔多斯、榆林两座中等城市,有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以及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石墨、铁矿等矿产资源。
材料二图甲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概况图”,图乙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演化示意图”。
(1)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城市化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
(2)依据当地资源条件,指出呼包鄂榆城市群可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
(3)指出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应协同应对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4)简述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设对国内其他城市群及对外开放的作用。
【答案】(1)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间联系加强(2)能源;重化工;冶金;纺织;农畜产品加工(3)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4)合理布局城市群;加强产业分工协作;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促进边境贸易;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解析】(1)从图乙可以看出城市的数量明显增多,并且很多中等城市已经发展成为大城市,城市的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之间的交通通达度明显提高,如铁路、高速公路以及国道城市之间的联系加强,有材料可知,常住人口1138.4万人,城市化率达69.3%,城市人口比重较高。
城市群地理相关知识点总结一、城市群的概念城市群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由若干个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相互关联、联系密切,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功能的城市集群。
城市群是城市化发展的产物,是城市空间组织和关系的集中体现,是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城市群的概念由发展城市和区域规划的学者提出,主要用来描述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空间联系、互动和影响关系。
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是城市与区域发展关系密切的产物,对城市化进程和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二、城市群的形成原因1. 地理条件:城市群的形成受地理条件的影响,地理条件包括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主要指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要素,人文地理条件主要指交通、通讯、能源等人文要素。
这些地理条件对城市群的分布、结构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 经济条件:城市群形成的经济基础是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水平。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日益加强,形成城市群。
3. 政治条件:政治条件是城市群形成的重要推动力量。
政治条件主要包括国家政策、行政管理、区域规划等制度和措施对于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影响。
4. 文化条件:文化条件是城市群形成的重要内在因素。
文化条件主要包括语言、宗教、习俗、传统等文化要素对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三、城市群的特征1. 空间集聚:城市群的城市之间的空间距离较短,城市之间的网络联系比较密切,形成一定的空间集聚效应。
2. 产业集聚:城市群内部的产业结构较为集中,城市之间的产业互相依存,形成一定的产业集聚效应。
3. 人口聚集:城市群内部的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大,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和交流频繁,形成一定的人口聚集效应。
4. 资源共享:城市群内部的资源互相共享,城市之间的资源配置较为均衡,形成一定的资源共享效应。
5. 功能互补:城市群内部的城市功能互相补充,城市之间的功能互相融合,形成一定的功能互补效应。
6. 生态互动:城市群内部的生态环境互相影响,城市之间的生态互动较为密切,形成一定的生态互动效应。
地理学考研必看人文地理重要知识点归纳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人类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涉及人类活动、社会文化、城市发展等方面。
在地理学考研中,人文地理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掌握人文地理的重要知识点对于备考非常有帮助。
本文将对人文地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供考生参考。
一、城市与城市化1. 城市的定义与分类城市是人口聚集、经济繁荣、社会文化发达的地区。
根据城市的规模和经济、社会、文化特征,可以将城市分为不同类型,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新兴城市等。
2. 城市化的过程与影响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主要包括农业转移人口和非农业转移人口。
城市化对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如推动工业化进程、改善居民生活水平、资源环境压力增加等。
3.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发展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包括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
城市设计则是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对于具体的城市建设项目进行设计、布局、美化等。
二、城市系统与城市体系1. 城市体系的层次与组成城市体系是指多个城市之间形成的一种有机关系。
城市体系可以分为全球城市体系、国家级城市体系、地区性城市体系等层次,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城市组成。
2. 城市中心与城市辐射城市中心是城市的核心区域,通常是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地。
城市辐射是指城市对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如产业扩散、人口流动等。
3. 城市网络与城市交通城市网络是指城市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关系,主要通过交通网络实现。
城市交通是城市中人口、物资、信息流动的重要保障,包括公共交通、道路交通、水路交通等。
三、社会文化地理1. 人口与人口迁移人口是一个地区的聚居人口数量。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过程,包括城市人口流动、农村人口迁移等。
2. 社会差异与社会问题社会差异指的是不同个体、群体在经济、教育、健康等方面的差异。
专题20 城市体系和城市群
【考纲要求】:
【知识梳理】:
【内容要点】:
1.世界城市:纽约、东京、伦敦;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香港(我国)。
综合性城市(多为大城市)和专业性城市(中小城市为主)。
5.城市群三大特征:
一、具有一定数量、高度密集、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城市;
二、以一个或若干个特大城市为核心;
三、城市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
6.城市群的形成条件:
一是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自然条件;
二是社会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三是交通通信发达,对外联系便捷。
7.世界六大城市群:(记住城市群名称、分布和中心城市;结合城市群的形成条
件,从以上三个方面分析某城市群的形成条件)
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以芝加哥为中心的北美五大湖沿岸城市群;
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城市群;
以巴黎为中心的欧洲西北部城市群;
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