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0(1)城市体系和城市群
- 格式:ppt
- 大小:8.27 MB
- 文档页数:59
城市的本质特征在于其空间聚集性。
一、名词解释城市:城市是一个巨大的人口集团密集的地域,以二、三产业为主并与之相依存,同时作为周边的地方中心,进行高级的社会经济活动,是具有复杂的利益目标的各种各样的组织的地方。
城市经济学: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在产生、成长、城乡融合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及其规律的经济学科城市化经济:是指整个城市范围内的规模经济,即在整个城市区域内,当单个企业的生产成本,随着城市总规模的上升而出现了下降的情况地方化经济(专门化经济):地方化经济的正外部效应是由特定行业整体规模来实现的城市化经济(多元化经济):城市化经济的正外部效应则是源于整个城市经济的规模专业化经济:各城市地区凭借其自然条件、劳动资源和经济资源的优势,实行生产集中,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地区专业化部门的经济现象。
城市体系(城市群):城市体系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各种不同性质、规模和类型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城市群体组织。
大都市区:是一个包括大量人口的核心城区和那些与核心城区在经济上有紧密联系的相邻社区。
市场中心型城市:由市场导向型企业构.成的城市。
市场对企业的吸引力较强,企业偏于靠近市场。
资源导向型城市:由资源导向型企业构成的城市。
原材料产地对企业的吸引力较.强,企业Rank-site(等级规模法则)p74:指地域城市人口规模组合呈现出的规则。
通常来讲,人口规模居第二位的城市其人口为居第一位城市人口的1/2,第三位城市为第-位城市人口的1/3,以此类推。
这种人口规模规律,成为等级规模法则。
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城市是指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城市,对其它区域具有高端.辐射与引领作用。
比较利益:区域比较利益建立在区域分工基础上的贸易比较优势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由于个人生产能力的差异、区域的资源条件差异和技术条件的差异,产生了劳动生产率的禅意,区域之间建立起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专业分工生产,然后通过区际贸易获得经济利益。
城市地理学1/ 4城市地理学1、都市区:都市区是国外最常用的城市功能地域概念。
它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p23) 2、大都市带:由许多都市区首位连成一体,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
(p25)3、都市连绵区:都市连绵区是以都市区为基本组成单元,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围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地区。
(p26)4、城市群: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据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p27)5、都市圈:都市圈又称城市带、城市圈,指在城市群中出现的以大城市为核心,周边城市共同参与分工、合作,一体化的圈域经济现象。
(p28)6、城镇密集区:这是对城镇分布比较密集、相对发达的地理空间的一种称呼。
城镇密集区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城市化形式,是城市化进入高级阶段的标志。
(p28)7、转运功能:经济学家们已经发现,转运功能是城镇选址的一个基本决定因素。
转运功能是指一地是卸载和装载货物的地方,比如从远洋大船上向内河船只上转运。
(p47)8、经济腹地:经济腹地是一个与经济中心或中心城市相对应的概念。
其内涵是经济中心的吸收和辐射能力能够达到并能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地域范围。
(p47)9、城市化: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p54)10、人口结构的转型:人口转型是指以人为本,保障人口安全,实现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
经济结构的转型:经济转型指的是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包括发展模式、发展要素、发展路径等等转变。
第二单元城市、城市化、城市群、城市带、城市体系城市社会学的形成古典城市社会学核心理论芝加哥学派(帕克的主要思想)三个城市生态学的古典模型沃思的城市理论社会学家认为:“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农业劳动方式向非农业劳动方式转变,以及城市生活方式创立、采用和普及的过程“——折晓叶《城市在转折点上—社会学者对社会的警告》“都市化是社会经济关系、人口、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型向都市型转化的过程”——《中国大百科全书. 社会学卷》生活方式论认为,仅仅创造出区别于农业的城市工业生产方式还不够,还必须产生城市自己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并以此去影响农村地区,才可以称作城市化。
乡村城市化论者认为:城市化就是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过程。
协调发展论的核心是,城市化本身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以自然因素去影响、改造农村地区的过程。
城市化就是人口向城市及城市化地区集中的过程,是以城市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去改造农村及其他地区,使之转变为城市或城市化地区的过程。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是城市化率中国2003年城市化率为39%2009年为47%2012年为50%城市群(UrbanAgglomerations)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条件,以一个或两个特大或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城市带(Megalopolis)巨大的多中心的城市化体系,它具有内在的连续性和很强的内部相互作用,其中的每个中心城市都是具有完整体系的城市。
城市体系(UrbanSystem)一个地区或国家内,一系列互相依存、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城市综合体。
城市是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客体世界范围的迅速城市化导致了城市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城市群、城市带和城市体系,是城市化进程中表现出来的不同形态,让我们认识城市发展、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对研究城市社会关系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