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泛读 》课程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77.00 KB
- 文档页数:4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泛读的基本技巧,包括略读、寻读、扫读等。
- 学生能够识别并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大意,抓住主要论点或情节。
-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生词和短语,提高词汇量。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英语语感,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 学生能够进行批判性思考,对阅读材料进行评价和分析。
- 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3.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对英语阅读产生兴趣,养成阅读习惯。
- 学生能够增强文化意识,拓展国际视野。
-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活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泛读2. 课程代码:ENGL1013. 适用对象:大学英语一年级学生4. 学时:32学时5. 学分:2学分三、教学过程1. 导入(Warming-up)- 通过日常话题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为新的阅读内容做准备。
2. 预读(Pre-reading)- 让学生快速浏览文章,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
- 引导学生预测文章的主题和可能出现的观点。
3. 阅读理解(While-reading)- 采用多种阅读策略,如略读、寻读、扫读等,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 针对文章中的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突破阅读障碍。
- 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对文章内容进行评价和分析。
4. 写作与讨论(Writing and Discussion)- 鼓励学生将阅读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撰写读后感或评论。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见解。
- 针对学生的写作和讨论成果,进行评价和指导。
5. 总结与拓展(Summary and Extension)-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 布置课后阅读任务,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
大学英语泛读泛读是指阅读广泛的英语著作,包括不同领域、不同难度的文章。
大学英语泛读是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扩展词汇量和背景知识的重要途径。
下面是一份大学英语泛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泛读能力和文章理解能力;2. 扩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和背景知识;3. 培养学生积极阅读英语文献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1. 难度:适合大学英语学生阅读;2. 内容:文学、科技、政治、艺术等多个领域的文章;3. 词汇:涵盖不同难度的词汇,包括易懂的普通词汇和高级词汇。
三、教学方法泛读的教学方法是多元化的,必须遵循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灵活选用各种教学方法。
以下为几种常见的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练习:通过回答问题、填空、翻译等练习,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2. 词汇学习:通过单词表和词汇练习,增加学生的生词量和词汇积累。
3. 朗读讲解:教师或学生选取文章进行朗读和讲解,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4. 课堂讨论:教师或学生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5. 文学杂志阅读:让学生订阅英语文学杂志,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分享。
四、教学步骤1. 选择合适的文章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程度,筛选出适合的文章。
文章的选择应涵盖不同领域和不同难度,同时也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文化背景。
建议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一次选取数篇文章,供学生自主选择阅读。
2. 阅读理解练习学生阅读完文章后,可以进行以下练习:(1)问题回答。
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2)填空练习。
教师提供一些句子,要求学生填入文章中对应的词语或词组,检查学生对文章的记忆和理解。
(3)短文翻译。
教师提供一些文章的中文或英文摘要,要求学生将其翻译成中文或英文,检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3. 词汇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难度和知识点,设计不同的词汇练习,例如:(1)单词表。
教师提供一些生词表,供学生自主背诵。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英语泛读适用专业:英语教育专业(三年制)英语教育教研室制2007年3月英语教育专业英语泛读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英语泛读》是一门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学科。
教授英语阅读技能,如:略读和快速查读等。
通过大量多样的阅读材料练习和实践,最终能够使学生在阅读中熟练使用一些基本的阅读技能,准确高效的完成阅读任务。
二、推荐教材、主要参考书及网站教材:《英语泛读教程1》(Extensive Reading1)刘乃银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版《英语泛读教程2》(Extensive Reading2)刘乃银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版《英语泛读教程3》(Extensive Reading1)刘乃银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版参考书:Improving Reading Skills, by Deanne Milan, McGraw-Hill, Inc., 1992.Advanced English Course, Robert MacLehose and Co. 1997网站: [1] [2] 三、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为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课。
旨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包括略读、寻读、细读、评读等能力;并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不断积累各种语言知识,加深文化沉淀。
四、教学基本要求初学者能以每分钟60个单词的速度阅读生词率不超过3%的人物传记、故事、科普短文等,理解正确率达到70%;能读懂简单的应用文;能掌握所读材料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二级要求:能阅读难度相当于Thirty-Nine Steps(简写本)的浅显材料以及Reader’s Digest, 阅读速度为每分钟70-120个单词,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情节或论点。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泛读授课班级:大学一年级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阅读不同题材文章的兴趣和习惯。
3. 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内容:《新理念大学英语泛读教程》第二册,选取适合学生水平的文章进行教学。
教学重点:1. 阅读速度和理解的提升。
2. 阅读技巧和策略的掌握。
3. 文章背景知识的拓展。
教学难点:1. 不同题材文章的理解。
2. 阅读技巧和策略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1. 教材《新理念大学英语泛读教程》第二册。
2. 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电脑、投影仪等。
3. 课堂活动所需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二、阅读训练(30分钟)1. 预读:学生快速浏览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和结构。
2. 阅读理解:学生细读文章,回答问题,如文章的主旨、论点、论据等。
3. 阅读技巧讲解:教师讲解阅读技巧,如略读、扫读、寻读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章,分享阅读心得和观点。
三、文章背景知识拓展(15分钟)1. 教师介绍文章的背景知识,如作者、文化背景、历史背景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文章背景知识的了解和思考。
四、课堂活动(20分钟)1. 课堂游戏:教师设计与文章相关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2. 角色扮演: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角色扮演,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五、总结与反馈(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阅读技巧和策略的重要性。
2. 学生反馈学习心得,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如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理解题目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阅读技巧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活动和课后作业来评估学生阅读技巧的掌握程度。
《英语泛读》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 660513课程名称:英语阅读英文名称:Extensive Reading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必修课总学时:32×3=98 讲课学时:60 实践学时:38学分:5适用对象:英语专业先修课程:无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泛读课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的一门必修课,同时也是使学生大量接触英语读物和培养阅读能力的一门实践基础课。
英语阅读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包括略读、寻读、细读、评读等能力;并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不断积累各种语言知识,加深文化沉淀。
阅读课教学应注重阅读理解能力与提高阅读速度并重。
教材应选用题材广泛的阅读材料,以便向学生提供广泛的语言和文化素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外指定长篇简易读物和浅显原著,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要求学生定期写读书报告。
阅读课教学中,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难题等创新能力;正确处理语言技能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并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重点讲述英语阅读的基本原理、阅读技巧和实践方法,侧重于英语学习者语言综合知识的运用。
因而,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真正透彻地领会诸如阅读的过程、图式理论、构词法、猜词技巧、句子与句子的关系、话题与话题句、要旨、推理与判断、文体与风格等阅读理论内涵;要注重阅读理论与阅读实践的紧密结合,处理好阅读速度与理解之间的关系,避免知识的重复和脱节,从而使学生能够得到比较系统而全面的英语阅读基本技能。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1、教材中阅读文章每学期32篇(其中课内指定阅读16篇,课后阅读8篇)。
大学英语泛读课程二、授课对象:大学二年级学生三、课时安排:共8课时四、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3. 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
4. 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
五、教学内容:1. 阅读材料选择:选取不同主题和风格的英语文章,包括新闻报道、文学作品、社会科学论文等。
2. 阅读技巧讲解:教授快速阅读、略读、精读等技巧。
3. 文化背景介绍:针对文章涉及的文化背景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2. 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难点:1. 不同阅读技巧的灵活运用。
2. 对复杂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
第一课时:课程导入与阅读技巧介绍1. 课程导入:简要介绍泛读课程的目的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技巧讲解:- 快速阅读:教授学生如何快速浏览文章,获取主要信息。
- 略读:指导学生如何通过标题、副标题、图表等快速了解文章结构。
- 精读:讲解如何深入阅读文章,理解细节和作者观点。
第二课时:文章阅读与技巧实践1. 阅读材料:选取一篇新闻报道,让学生进行快速阅读和略读练习。
2. 技巧实践: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分析文章结构和内容。
第三课时:文化背景介绍与文章分析1. 文化背景介绍:针对所选文章的文化背景进行讲解。
2. 文章分析: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批判性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四课时: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1. 阅读材料:选取一篇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精读。
2. 欣赏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分享阅读感受。
第五课时:社会科学论文阅读与理解1. 阅读材料:选取一篇社会科学论文,让学生进行快速阅读和略读。
2. 理解与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结论。
第六课时:阅读技巧巩固与测试1. 技巧巩固:复习之前所学的阅读技巧,进行针对性练习。
2. 测试:进行阅读理解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大学英语泛读教学教学教案大学英语泛读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泛读教学,使学生掌握以下技能:1. 提高听力技能,能够听懂常见的日常对话和简单的新闻报道。
2. 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在有限时间内,能够阅读文章并准确回答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其能够流利地进行简单对话和口头表达。
4.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听力训练使用真实的英文录音素材,包括日常对话、新闻报道等,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技能。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听力材料,要求学生在听完后回答一些相关问题,以检验其听力理解能力。
2. 阅读理解提供英文文章,包括新闻报道、故事、科普知识等,通过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难易程度来设置。
3. 口语表达通过模拟对话、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日常场景,让学生在小组或全班进行对话练习,帮助学生提升口语沟通能力。
4. 学习方法指导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如如何快速有效地阅读文章、如何借助词典等,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对话,激发学生对英语泛读的兴趣,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问题,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2. 听力训练播放相关的录音素材,让学生倾听,理解录音内容,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练习材料,帮助学生培养听力技能。
3. 阅读理解教师提供一篇英文文章,让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
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鼓励学生相互讨论,提高解题能力。
教师可以适时给予一些指导和解释。
4. 口语表达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进行对话练习。
可以是日常生活对话的模拟,也可以是角色扮演。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 学习方法指导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如如何快速有效地阅读文章、如何借助词典等。
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这些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泛读课时:2课时教学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技巧。
3. 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4. 增强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阅读文章:《The Secret to a Happy Life》2. 快速阅读技巧:略读、扫读、寻读3. 口语表达:讨论文章主题,分享个人观点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1. 课前5分钟,教师与学生进行简短的英语对话,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 介绍本次课的主题:The Secret to a Happy Life。
二、阅读文章1. 学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三、快速阅读技巧1. 教师讲解略读、扫读、寻读的技巧。
2. 学生进行练习,提高阅读速度。
四、讨论文章主题1. 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主题,分享个人观点。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教师检查学生对第一课时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进行快速阅读练习,提高阅读速度。
二、口语表达1. 学生分组,就文章主题进行讨论。
2.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用英语陈述个人观点。
3. 教师点评,纠正发音、语法等方面的错误。
三、总结1. 教师总结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阅读技巧和口语表达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评价其参与度。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练习,评价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3. 快速阅读技巧:通过练习,评价学生掌握略读、扫读、寻读等技巧的情况。
4. 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陈述,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在讲解阅读技巧时,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技巧。
2. 在口语表达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指导。
3.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确保教学效果。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泛读》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4课程名称:大学英语泛读课程类别:选修学分:记入《精读》总学时:《精读》教学与自主教学相结合一、教学对象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泛读》课程教学的对象为入学时已掌握了一定的英语语言语法知识,一定数量单词和读、听、写、说等方面受过初步训练的高等院校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
二、教学目的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大学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
《大纲》还指出:阅读是掌握语言知识、打好语言基础、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阅读能力是大部分大学生今后工作所需的主要语言技能。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始终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要求1.一般要求:阅读速度:1级65 wpm;2级70wpm;3级70wpm;4级75wpm词汇量:60002.高级要求:阅读速度: 1级85wpm;2级90wpm;3级95wpm;4级105wpm词汇量:80003.语篇分析能力1)篇章结构:文章主题、段落、层次、主题句等2)作者意图、目的、态度、写作手法4.能阅读中等难度的科普文章、各种应用文及新闻报道等。
5.了解英美文化四、教学原则因材施教,课堂精泛一体,课内课外互补,注重能力培养。
五、教学内容1)教材中每单元课后所附的Part B与Part C2)本院所补充的阅读材料3)英美报刊选读4)科普英语阅读4)应用文选编5)英美概况六、教学安排课内泛读,在《精读》教学中安排;课外泛读,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七、教学方法1.结合精读教学,把握每单元文章的“主题”,向学生讲授阅读方法和技巧。
2.应用任务型教学法、课堂上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阅读量,把阅读速度与阅读准确性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3.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4.利用多媒体手段组织泛读课教学。
八、教学检测1.口头问答,随堂测试2.书面月考和阶段测试3.组织大型阅读竞赛。
九、教学材料1.现有教材①《大学英语》《新编大学英语》的阅读部分及《大学英语快速阅读》②《大学核心英语阅读教程》《21世纪英语阅读教程》2.根据理工科学生的特点自编教材3.英美报刊选读4.科普英语快速阅读5.应用文选编6.英美概况十、参考书目1.《科普英语快速阅读》,南开大学出版社2.《新编英美概况》,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3.《英美报刊选读》,湖南教育出版社4.《英语应用文大全》,机械工业出版社。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泛读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2.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增强英语语感。
3. 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拓宽知识面。
4.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对象:大学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教学时间:10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课程导入与阅读技巧介绍1. 课程导入(5分钟)- 简要介绍泛读课程的目的和重要性。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泛读提高英语水平。
2. 阅读技巧介绍(15分钟)- 阅读策略:略读、扫读、寻读等。
- 阅读理解技巧:主旨大意、细节理解、推理判断等。
- 阅读笔记方法:如何做笔记、如何整理信息。
第二课时:泛读材料介绍与讨论1. 材料介绍(10分钟)- 介绍泛读材料的选择标准,如题材、难度、文化背景等。
- 选择一篇适合学生水平的泛读材料进行介绍。
2. 阅读与讨论(20分钟)- 学生阅读材料,教师监督并解答疑问。
- 小组讨论材料内容,分享阅读感受和收获。
第三课时:阅读理解与写作练习1. 阅读理解练习(15分钟)- 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巩固所学阅读技巧。
- 分析文章结构,提取关键信息。
2. 写作练习(15分钟)- 基于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如读书笔记、观点评论等。
第四课时:文化背景知识拓展1. 文化背景介绍(10分钟)- 介绍与阅读材料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 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差异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2. 小组讨论(2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文化背景知识,分享个人见解。
第五课时:主题阅读与批判性思维1. 主题阅读(15分钟)- 选择一个与课程相关的主题,进行主题阅读。
- 学生阅读相关材料,了解不同观点。
2. 批判性思维训练(15分钟)- 学生针对阅读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
第六课时:泛读材料分析与写作1. 材料分析(10分钟)- 分析泛读材料,探讨文章主题和作者意图。
2. 写作指导(15分钟)- 教师针对写作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七课时:阅读反思与总结1. 阅读反思(10分钟)- 学生反思自己的阅读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英语泛读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80171课程名称:阅读英文名称:English Extensive Reading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36学分:第一学期2分,第二学期1.5分,第三学期1.5分适用对象: 英语专业学生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基础英语,英语语法等二、课程简介阅读是一门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主的英语专业课程。
本课程以学生大量阅读为基础,指导其掌握相关的阅读技巧,引导学生涉猎各种题材的英文篇章,扩大词汇量,培养语言敏感度,掌握如何欣赏文章,提高阅读速度,为学生平时的英语阅读提供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准备。
English Extensive Reading is a course for English majors with the main purpose of enhancing students’ reading abilities. Based on a large amount of reading practices, this course specifically aims at instructing students to learn related reading skills, to get acquainted with English discourses of all genres, to enlarge their vocabulary, to cultivate their sensitiveness to the English language, to learn to appreciate English discourses, and to increase their reading speed, thus providi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reparations for their everyday English reading.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1.课程性质阅读是一门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主的英语专业课程。
大学英语泛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大学英语泛读课程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和常用短语,理解文章大意。
2. 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文章的基本结构和写作特点,如段落划分、主旨句识别等。
3.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阅读策略,如预测、扫描、略读等,提高阅读效率。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大量泛读练习,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性,达到每分钟阅读速度提高10%。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正确率提升至80%。
3. 学生能够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就文章内容进行讨论和总结。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英语阅读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 学生通过阅读不同文化背景的文章,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尊重并理解不同文化。
3.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分享和倾听他人意见。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实践,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文化素养。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新视野大学英语泛读》教材为蓝本,结合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阅读策略:预测、扫描、略读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
2. 词汇和短语:教材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和常用短语,扩大学生词汇量。
3. 阅读理解:教材中的文章,涵盖不同题材和体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文化背景:通过文章涉及的不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阅读策略介绍与训练,文章体裁识别。
第二周:词汇和短语学习,阅读速度提升训练。
第三周:阅读理解练习,文章结构分析。
第四周: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小组讨论与分享。
教学内容与教材章节对应如下:1. 第一至第四单元:涵盖教材中的文章,分别涉及故事、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体裁。
2. 每单元词汇表:挑选关键词汇和常用短语,进行讲解和练习。
大学英语泛读教程第3册课程设计1. 课程概述大学英语泛读教程第3册是为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设计的,旨在提高学生的英文阅读能力,提高综合英语水平。
本课程着重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获取信息、理解文章的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科技、环境、文化、社会、历史等多个领域,涉及抽象和具体内容,适合学生在校内外的阅读活动。
2. 课程目标•改进学生的英文阅读技能和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加强学生的英文词汇量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总体英文水平和学术能力3. 课程教学方法•阅读讲解–多种阅读策略及技巧–学习如何关注文章信息–重点讲解难点词汇及语法•阅读讨论–课堂作业–作业互评和自评–学生主题报告•阅读应用–科学技术文章–学术文献–资讯类阅读材料4. 课程教学内容章节主题阅读材料1 Cultures andTraditionsThe Influence of Art on Culture2 Environment andEcology The Impact of Global Warming on Wildlife3 Health and Wellness The Importance of Physical Exercise4 Science andTechnologyThe Future of Robotics5 Media and Society Social Media and Its Impact onSociety6 History andPolitics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Cold War5. 课程教学评估课堂练习课堂练习包括小组讨论、个人响应、小测验和阅读日记等,旨在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作业学生需要完成一些书面作业,如阅读报告、论文和翻译作业。
作业评分与课堂表现分占据平均分数的60%。
小组讨论学生将被分为小组,并被要求与其他组员展开小组讨论。
Being hurt by a friend is the same as being hurt by a stranger. Don't doubt friendship, people don't owe you, but beware of those who betray you.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2021年《英语泛读》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英语泛读》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应用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使学生大量接触英语读物和培养阅读能力的一门实践基础课程,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起到了主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本课程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与教师综合素质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备获取各种信息和资源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和掌握中小学教师所需要的英语专业知识,语言表达能力,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能力、处理阅读教材和恰当地使用教学方法的能力等,还能让学生通过阅读扩展知识的横向面,获取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信息,有助于加深了解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获取各种信息和资源的能力,并为其今后应具备的自主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对学生考取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全国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证书(三、四级及六级)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
这门课程开设在第1-4学期,前导课程为高中基础英语课程,后续课程主要为《英美概况》课程等,并为学生第五学期的校外实习提供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准备。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坚持以知识为载体进行能力训练和素质培养,扩展应用英语专业学生的视野,通过课内大量阅读实践,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细微观察语言、分析归纳、假设判断、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扩大学生认知词汇量,增加学生文化背景知识。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泛读教程(第三版)授课对象:大学英语专业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英语词汇量和语法知识。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和细节内容。
2. 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3. 学会运用英语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表达。
4. 了解跨文化背景知识。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 灵活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英语表达。
3.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讲解文章的背景知识、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文章,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文章中的角色,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5.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和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课程背景和教学目标。
2. 引导学生思考阅读的重要性。
二、课文讲解1. 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2. 分析文章的主旨大意和细节内容。
3. 讲解文章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三、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分享各自的观点。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文章中的角色,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课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复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复习文章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二、阅读理解练习1. 阅读一篇新的英语文章,分析文章的主旨大意和细节内容。
2. 学生互相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三、语法讲解1. 讲解与课文相关的语法知识。
2. 布置语法练习题。
四、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分享各自的观点。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文章中的角色,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泛读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泛读Extensive Reading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考试适用对象:英语专业专科一年级学生先修课程:无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英语专业的基础课。
其特点是内容题材广泛,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掌握各种阅读技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培养学生假设判断、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并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吸收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要求能读懂英语国家出版的中等及以上难度的文章和材料,能读懂一般的文学原著,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抓住主要论点或情节。
既能理解字面的意思,也能根据所读材料进行一定的判断和推论,既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又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而且能对所读材料进行缩写或概括。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分析所读文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通过快速阅读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扩充词汇的认知量和接触频度,增加文化背景知识,掌握阅读技巧,具有充分获得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
掌握初步阅读技巧,并能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的内容为重点和难点。
通过具体的文章阅读,训练阅读方法和技巧。
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阅读篇数。
考试以闭卷考试为主。
考试范围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
综合测试学生的文化知识、阅读技巧、速度和理解准确率。
根据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等来进行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所用教材是杨立民等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阅读 2 (第二版)》(外研社,2007)。
此教材共收集51篇带注释的英语佳作,体裁包括童话、寓言、故事、小说、戏剧、散文等,代表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作品。
本课程的重点是提高阅读速度,增强阅读能力。
难点是不同体裁的文章的阅读理解,词汇量的增加,不同类型的篇章结构的把握。
大学英语泛读(1)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泛读课的教学,使学生大量阅读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日常生活等领域的文章材料,巩固所学过的单词、短语、句式、句法等内容,促进精读、听说等科目的教学。
增强对英语语言的感觉,体验英语语言的表达习惯,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推断能力,加深对语言的整体认识。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泛读教学内容广泛,阅读材料涉及日常生活、人物传记、国外风情、传说、故事以及社会文化、政治、经济、新闻等领域。
题材丰富多样,有记叙文、说明文、描述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
阅读理解能力基本要求:第一阶段的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50词,能基本读懂一般性的英文文章。
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80词。
能基本读懂英文报刊,掌握中心意思,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
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文章材料。
四、课时分配及授课进度每周授课1课时,每学期授课16学时。
快班:大约每1课时完成1个单元,本学期完成第一册10个单元和第二册前3个单元。
中班:大约每1.5课时完成1个单元,本学期完成第1册共10个单元。
慢班:大约每2课时完成1个单元,本学期完成第1册前8个单元。
五、作业每周布置和收缴作业,作业内容:1.预习下一个单元;2.阅读练习;3.测试练习;4.写作练习。
作业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15%。
全学期有三次未交作业或未达到教师提出的要求(晚交做业一周以上按不交作业论),将取消期末考试资格, 成绩以0分计。
六、考核方式考试泛读考试不单独出卷,只在综合考卷中占一定比例。
平时有不定期阶段测验,期中、期末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具体考试时间至少提前1周通知学生。
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进行。
七、成绩评定泛读成绩不单独评定,只在综合成绩评定中占一定比例。
课程总成绩依据下列比例评定: 作业占15%;平时和期中考试共占15%;期末考试占70%。
其中主观题占30%。
大学英语听力(1)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教学目的大学英语听力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实用能力,特别是听说理解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语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大学英语泛读》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
《大学英语泛读》是师范初等教育类双语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相关职业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运用英语能力技术标准、规则等有关知识,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此项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增加或删减)
三、课程的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练掌握英语阅读能力
(2)提高英语综合能力
1、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既能掌握丰富的英语知识,同时也能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知识(2)能用英语阅读相关的材料
3、素质目标
(1)英语写作能力可以在阅读理解的帮助下得到提高
四、教学参考书选取
教材,大学英语泛读董亚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参考教材,<大学英语教程> 上海外语出版社
<英语泛读> 汪荣陪北京外国语大学出版社
《英语阅读技巧与实践》系列教材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
五、课程设计的理念及思路
1,课程定位不变,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各个专业学生进一步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2。
选材原则不变,选材必须做到题材广泛,题材多样,语言规范没有利于打好语言基础,要遵守趣味性、知识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选择文章要有时代性和经典性,经得起时间考验和反复咀嚼。
六、课程的课时整体设计
七、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框架(此项必须详细书写)
八、课程考核方式及考核标准
大学英语泛读是专业必修课成绩由三个部分构成:课堂提问20%、作业10%和期末考试70%
1、英语填空10个考核学生对教材词汇的熟悉程度笔试20分按照正确与
否得分,每个2分
2、英语多项选择10个考核学生对教材内容以及表达的掌握程度笔试10分按
照正确与否得分,每个1分
3、英语完型填空1篇(10个)考核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对商务语篇的理解能力和语
言基本功,包括语法,搭配等笔试10分按照正确与否得分,每个1分
4、商务英语正误判断2篇(10个)考核学生对商务语篇大意的把握程度,以及快
速判断的能力笔试20分按照正确与否得分,每个2分
5、商务英语阅读理解2篇(10个)考核学生对商务语篇的综合理解能力笔试20
分按照正确与否得分,每个2分
6、英语总结撰写1篇考核学生快速总结商务语篇大意的能力笔试20分按
照总结的质量评判,1-20分。
紧扣原文要点,条理清晰,15-20分,与原文挂钩比较紧,条理一般,9-14分,条理不太清晰,大意概括与原文要点不太相符,0-8分。
小论文1次
主要考查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外学习能力
论文等级
100分
按0-100分,主题明确,有创新点,信息充分,有说服力,篇幅超过要求80-95分,基本切题,评议基本合理,篇幅基本达到要求60-79分,文不对题,敷衍应付,60分以下九、教学团队(应具备的能力及教学团队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