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的区别
- 格式:docx
- 大小:17.74 KB
- 文档页数:3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Positive versus Normative analysis)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Positive versus Normative analysis)这两个概念有些像实然与应然,前者描述世界就是什么样子(描述性的),后者描述世界应该就是什么样子(说明性的)。
--实证表述:企图描述世界就是什么的观点(Positive statements: claims that attempt to describe the world as it is)--规范表述:企图描述世界应该就是什么的观点(Normative statements: claims that attempt to prescribe how the world should be)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什么就是实证分析所谓实证分析就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其特点为:回答“就是什么”的问题;分析问题具有客观性;得出的结论可以通过经验事实进行验证。
其中实证分析就是重要的。
实证分析工具1、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均衡分析偏重于数量分析,非均衡分析则认为经济现象及其变化的原因就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不能单纯用有关变量之间的均衡与不均衡来加以解释,而主张以历史的、制度的、社会的因素作为分析的基本方法,即使就是数量的分析,非均衡分析也不就是强调各种力量相等时的均衡状态,而就是强调各种力量不相等时的非均衡状态。
2、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的区别于:前者不考虑时间因素,而后者考虑时间因素。
3、静态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均衡分析、动态均衡分析把均衡分析于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三种分析工具:静态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均衡分析与动态分析。
静态均衡分析就是要说明各种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的条件;比较静态均衡分析就是要说明从一种均衡状态变动到另一种均衡状态的过程,即原有的条件变动时均衡状态发生了什么相应的变化,并把新旧均衡状态进行比较;动态均衡均衡分析则就是要在引进时间因素的基础上说明均衡的实际变化过程,说明在某一时点上经济变量的变动如何影响下一时点上该经济变量的变动,以及这种变动对整个均衡状态变动的影响。
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实证研究(Empirical research)是一种研究方法,通过采集和分析数据来验证假设或回答研究问题。
它以可观察的经验或实际数据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和定量分析来得出结论。
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实证性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empirical research)和实证性质性研究(Qualitative empirical research)两种类型。
实证研究的特点是基于实际数据和观察现象,通过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的方法来验证假设或回答研究问题。
在实证研究中,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目的、构建研究问题、选择适当的样本和数据收集方法,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来处理数据和得出结论。
实证研究强调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追求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通过量化分析的方法来验证假设或推理。
实证研究的优点是可以提供客观和可信的研究结果,能够较准确地验证假设或回答研究问题。
实证研究的结果具有普遍性和可重复性,可以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实证研究也可以帮助识别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指导。
然而,实证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首先,实证研究过程中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可能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如样本选择、数据处理和统计方法等,容易产生误差和偏差。
其次,实证研究往往忽视了背后的复杂社会和人类行为的内在机制,对于解释和理解现象可能存在局限性。
实证研究还缺乏探索性和深入性,对于某些主观和复杂的问题,可能无法提供全面和细致的分析。
与实证研究相对应的是规范研究(Normative research),它关注应该是什么和如何应该是什么,强调规范、价值和道义的判断。
规范研究主要通过伦理学、法律学、哲学等方法,对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规范性的分析和评价。
规范研究追求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关注价值导向和社会目标的实现,以及社会改良和公共政策的制定。
规范研究的特点是关注规范性问题和价值判断,侧重于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等方面的考虑。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Positive versus Normative analysis)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Positive versus Normative analysis)这两个概念有些像实然与应然,前者描述世界是什么样子(描述性的),后者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说明性的)。
--实证表述: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Positive statements: claims that attempt to describe the world as it is)--规范表述:企图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的观点(Normative statements: claims that attempt to prescribe how the world should be)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什么是实证分析所谓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其特点为: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分析问题具有客观性;得出的结论可以通过经验事实进行验证。
其中实证分析是重要的。
实证分析工具1、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均衡分析偏重于数量分析,非均衡分析则认为经济现象及其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不能单纯用有关变量之间的均衡与不均衡来加以解释,而主张以历史的、制度的、社会的因素作为分析的基本方法,即使是数量的分析,非均衡分析也不是强调各种力量相等时的均衡状态,而是强调各种力量不相等时的非均衡状态。
2、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的区别于:前者不考虑时间因素,而后者考虑时间因素。
3、静态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均衡分析、动态均衡分析把均衡分析于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三种分析工具:静态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均衡分析与动态分析。
静态均衡分析是要说明各种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的条件;比较静态均衡分析是要说明从一种均衡状态变动到另一种均衡状态的过程,即原有的条件变动时均衡状态发生了什么相应的变化,并把新旧均衡状态进行比较;动态均衡均衡分析则是要在引进时间因素的基础上说明均衡的实际变化过程,说明在某一时点上经济变量的变动如何影响下一时点上该经济变量的变动,以及这种变动对整个均衡状态变动的影响。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Positive versus Normative analysis)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Positive versus Normative analysis )这两个概念有些像实然与应然,前者描述世界是什么样子(描述性的),后者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说明性的)。
--实证表述: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Positive statements: claims that attempt to describe the world as it is )--规范表述:企图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的观点(Normative statements: claims that attempt to prescribe how the world should be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什么是实证分析所谓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其特点为: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分析问题具有客观性;得出的结论可以通过经验事实进行验证。
其中实证分析是重要的。
实证分析工具1、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均衡分析偏重于数量分析,非均衡分析则认为经济现象及其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不能单纯用有关变量之间的均衡与不均衡来加以解释,而主张以历史的、制度的、社会的因素作为分析的基本方法,即使是数量的分析,非均衡分析也不是强调各种力量相等时的均衡状态,而是强调各种力量不相等时的非均衡状态。
2、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的区别于:前者不考虑时间因素,而后者考虑时间因素。
3、静态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均衡分析、动态均衡分析把均衡分析于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三种分析工具:静态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均衡分析与动态分析。
静态均衡分析是要说明各种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的条件;比较静态均衡分析是要说明从一种均衡状态变动到另一种均衡状态的过程,即原有的条件变动时均衡状态发生了什么相应的变化,并把新旧均衡状态进行比较;动态均衡均衡分析则是要在引进时间因素的基础上说明均衡的实际变化过程,说明在某一时点上经济变量的变动如何影响下一时点上该经济变量的变动,以及这种变动对整个均衡状态变动的影响。
2011年04月财经视点经济学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方法比较研究文/贺允摘 要:在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都对经济理论的构建发挥了重要作用。
两种分析方法分别以实证主义和规范主义哲学思想为基础,具有截然不同的方法论观点。
相对而言,实证分析方法较早进入经济学家的视野,并由于自身的优点长期以来成为经济学理论构建的主要方法。
而规范分析方法也受到很多经济学家的青睐,后与实证分析方法分庭抗争。
本文将对经济学中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实证分析;规范分析;经济学方法论;比较研究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103-02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是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而经济学方法论作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以人们对经济活动的认识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经济规律的发现方式,最后总结经济学者构建系统性理论的思想方法。
由此可见,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的研究对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论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人类思想史上,试图去探寻西方经济学思想的源头,至少也要追溯到古希腊时代。
正是在那个哲学思想发展集大成的年代孕育了经济学思想的萌芽,以至于在经济学发展的过程当中出现的诸多经济思想中总是包含着哲学思辨。
在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过程中,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是一对争议已久的方法论思想,它们看似相互对立、不可调和,实则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表现出相互渗透、综合发展的倾向。
本文将关于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展开讨论。
一、实证主义和实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是实证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要讨论实证分析方法首先要在科学哲学层面了解实证主义包含的思想。
19世纪30年代,法国的哲学家孔德首先提出了实证主义的哲学思想。
他认为人类的思维发展在经历了神学世界观和形而上学世界观后,应该跨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这就是立足于经验感受的实证主义阶段。
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两种研究方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定义、特点、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
实证研究是指通过采集、测量和分析实际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以验证或推断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实证研究强调使用定量数据和统计方法,从中得出客观、可靠的结论。
在实证研究中,研究者关注的是通过多次的实际观察和测量,总结现象之间的普遍规律。
实证研究通常依靠实验、调查、观察等方式来获得数据,并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处理。
规范研究则是通过对规范、行为准则以及社会、法律等规范体系进行研究和分析,来了解规范的内涵、构成要素、历史渊源、制定、实施和执行等方面的内容。
规范研究重点关注的是规范的应用和有效性,以及规范对个体、组织和社会的影响。
规范研究通常采用文献分析、案例研究、法律解释等方法,以了解规范的内在含义和功能,为制定和执行规范提供依据。
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首先,它们都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能够系统地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它们都关注现象和规范的普遍性和普遍规律性,以获得科学发现和理论推演。
再次,它们都以实证和逻辑推理为根据,追求客观性和可验证性。
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在应用领域上也有一些不同。
实证研究更多地应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教育等实证研究领域,例如医学、心理学、经济学等。
这些研究领域重视对事实的观察和测量,获得可量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而规范研究则更多地应用于人文科学领域,如法学、伦理学、社会学等。
这些研究领域关注的是规范和价值观念,通过研究规范的内涵和应用,为社会决策和公共政策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在科学研究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实证研究通过观察和测量现象,验证或推断其之间的因果关系;规范研究通过分析规范体系,了解规范的内涵和功能。
两种方法在特点和应用领域上有所区别,但同样为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实证分析:实证分析是进行经济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特点是它对有关经济问题进行逻辑分析,旨在理解经济过程是什么,将会是什么,为什么,而不涉及对结果好坏和是否公平的评价。
实证分析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分析。
规范分析:规范分析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它力求说明“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或者说,它回答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做出这种选择,而不做出另一种选择。
均衡分析:在假定各经济变量及其关系已知的情况下,考察达到均衡状态的条件和状况的分析方法。
边际分析:把研究一种可变因素的数量变动会对其他可变因素的变动产生多大影响的方法,称为边际分析方法。
生产可能性边界: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
机会成本:一般地,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量:是消费者在不同的价格下所希望能够购买的同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价格:以货币单位来计算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时愿付出的价格。
市场需求:是指一定的顾客在一定的地区、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市场营销环境和一定的市场营销方案下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曲线:是在消费者的收入、偏好及其他商品的价格不变情况下,商品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数量关系。
需求规律:当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下降而增加。
需求量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单纯由商品本身价格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变化。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供给量;是生产者在某一既定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水平上计划出售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规范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实证性研究)搞学术研究,根据不同的情况,有很多种分类。
比如,根据使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大致将研究归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而根据不同的目的,可以大体上分为规范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规范性研究,大致上就是要为研究对象设计出最后的标准来。
很多管理学上的研究属于规范性研究。
比如研究企业文化的,最后总要罗列出一些所谓“企业优秀文化”的标准。
著名的从优秀到卓越和基业常青两本书,就属于企业文化的规范性研究的典型之作。
解释性研究则不太一样。
顾名思义,解释性研究是分析研究对象为什么是如此的。
大部分的自然科学研究都属于这个范畴(甚至连社会科学都会使用大量的数学方法来解释)。
比如说,古人(其实也不算太古)研究雨是怎么下的。
很难去定义什么叫“好雨”或者“坏雨”的标准,你知道最后研究出:雨为什么会下,就可以了。
东方人和西方人在这个上面是很有些区别的。
西人比较侧重于解释性研究,因此西人的自然科学是挺发达的。
而东方人呢?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读书的目的是修身齐家平天下,就相对而言更侧重规范性研究,即为某一样事物或者社会树立标准。
前者属于解释(why),后者属于规范(how)。
中国知识分子根深蒂固地就有天下兴亡为己任的情怀。
“关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只是不得志时陶渊明式的感叹罢了。
东方学者们动不动就拿起规范性研究的武器,实在不是他们喜欢,而更多的只是下意识罢了。
但其实,有很多东西,是丧失在规范性研究之下的,或者说,是拙劣的没有长远眼光的规范性研究之下的。
因为研究是人做的,纯客观的研究是不可能的,那么,制定出来的规范,其有无意义或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很可以打个大大的问号的。
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有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之分,相应的经济学也有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conomics)和规范经济学(Normative Economics)之分实证分析方法是在分析经济问题和建立经济理论时,撇开对社会经济活动的价值判断。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Positive versus Normative analysis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Positive versus Normative analysis这两个概念有些像实然与应然,前者描述世界是什么样子描述性的,后者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说明性的;--实证表述: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Positive statements: claims that attempt to describe the world as it is--规范表述:企图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的观点Normative statements: claims that attempt to prescribe how the world should be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什么是实证分析所谓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其特点为: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分析问题具有客观性;得出的结论可以通过经验事实进行验证;其中实证分析是重要的;实证分析工具1、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均衡分析偏重于数量分析,非均衡分析则认为经济现象及其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不能单纯用有关变量之间的均衡与不均衡来加以解释,而主张以历史的、制度的、社会的因素作为分析的基本方法,即使是数量的分析,非均衡分析也不是强调各种力量相等时的均衡状态,而是强调各种力量不相等时的非均衡状态;2、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的区别于:前者不考虑时间因素,而后者考虑时间因素;3、静态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均衡分析、动态均衡分析把均衡分析于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三种分析工具:静态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均衡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均衡分析是要说明各种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的条件;比较静态均衡分析是要说明从一种均衡状态变动到另一种均衡状态的过程,即原有的条件变动时均衡状态发生了什么相应的变化,并把新旧均衡状态进行比较;动态均衡均衡分析则是要在引进时间因素的基础上说明均衡的实际变化过程,说明在某一时点上经济变量的变动如何影响下一时点上该经济变量的变动,以及这种变动对整个均衡状态变动的影响;4、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是说明经济现象的性质及其内在规定性与规律性定量分析则是分析经济现象之间量的关系;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是一种研究事物的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在研究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的很多问题时这一方法比较多见,该方法也正为我们所研究的课题之所用;实证分析,是指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来描述事物,说明研究对象究竟“是什么”What is it,或者究竟是怎么样的;实证分析方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客观存在物的验证即所谓的实证来概括和说明已有的结论是否正确;它的主要的作用或重点,是说清楚事物的来龙去脉,进而做出事物究竟是什么或者是什么样的结论;什么是规范分析所谓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其特点为: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分析问题的依据是一定的价值观念;得出的结论无法通过经验事实进行验证;所谓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其特点为: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分析问题具有客观性;得出的结论可以通过经验事实进行验证;其中实证分析是重要的;通过过规范分析所要回答的问题是“应该是什么”What ought to be;规范分析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在进行分析前,要先确定相应的准则,然后在依据这些准则来分析判断研究对象目前所处的状态是否符合这些准则;如果不符合,那么,其偏离的程度如何,应当如何调整等;作为研究和叙述的方法,两者只是适用的条件、服务的目的不同而已,但两者又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在运用规范分析时常常要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来论证研究对象与给定准则之间的符合程度;另一方面,在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谋类问题时,常常需要运用某些既定准则来验证分析结果;某些规范分析的准则实际也上在实际探索的基础上,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概括和总结出来的;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联系与区别联系:①、在运用规范分析时常常要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来论证研究对象与给定准则之间的符合程度;②、在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某些问题时,常常需要运用某些既定准则来验证分析结果;某些规范分析的准则实际也上在实际探索的基础上,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概括和总结出来的;区别:①、对价值判断的态度不同;实证方法为使具有客观性而强烈排斥价值判断;规范方法要评价或规范经济行为则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②、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实证分析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即确认事实本身,研究经济现象的客观规律和内在逻辑;规范分析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经济现象的社会意义;③、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客观的,可以用事实进行检验;规范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主观的,无法进行检验;例如,比如说天下雨了,这是事实,属实证分析;但不同的人对下雨有不同的价值判断,农民从对农作物有利考虑认为下雨是好事,行人因挨浇怕感冒而认为下雨是坏事,这些就属于规范分析了;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的比较与评析实证分析简言之就是分析经济问题“是什么”的研究方法.;侧重研究经济体系如何运行,分析经济活动的过程、后果及向什么方向发展,而不考虑运行的结果是否可取;实证分析法在一定的假定及考虑有关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前提下,描述、解释或说明已观察到的事实,对有关现象将会出现的情况做出预测;客观事实是检验由实证分析法得出结论的标准;樊刚指出实证研究作为一种经济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是:“从经济现象的分析、归纳中,概括出一些基本的理论前提假设作为逻辑分析的起点,然后在这些基于现实得出的假设基础上进行逻辑演绎,推导出一系列结论,并逐步放松一些假设,使理论结论更加接近具体事实;”规范分析法是研究经济运行“应该是什么”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主要依据一定的价值判断和社会目标,来探讨达到这种价值判断和社会目标的步骤;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具体的经济分析都不可能离开人的行为;在实证分析法中,关于人的行为的社会认识是其分析的基础,完全的客观主义是不存在的;从经济理论发展的历史来看,“除少数经济学家主张经济学像自然科学一样的纯实证分析以外,基本一致认为经济学既是实证的科学,又是规范的科学,因为提出什么问题来进行研究,采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突出强调那些因素,实际上涉及到个人的价值判断问题”;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有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之分,相应的经济学也有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conomics和规范经济学Normative Economics之分实证分析方法是在分析经济问题和建立经济理论时,撇开对社会经济活动的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运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求证中检验假设”的方法,在作出与经济行为有关的假定前提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后果;实证经济学所力图说明和回答的问题是:1经济现象是什么经济事物的现状如何2有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将会带来什么后果;它不回答是不是应该作出这样的选择的问题;即它企图超脱和排斥价值判断即关于社会的目标应该是什么,经济事物是好是坏,对社会有无意义的价值判断,实证经济学所研究的内容具有客观性,是说明客观事物是怎样的实证科学;规范分析方法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和基础,提出行为标准,并以此作为处理经济问题和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探讨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分析和研究方法;规范经济学研究和回答的经济问题是:1经济活动“应该是应该是什么”或社会面临的经济问题应该怎样解决;2什么方案是好的,什么方案是不好的;3采用某种方案是否应该,是否合理,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选择;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是经济活动分析的两种方法,它们之间是很难分割的;实证分析的特点是对有关命题进行逻辑分析,旨在理解经济过程实际是什么,将是什么,为什么,而不涉及对结果的价值评价,中间没有任何的价值判断;实证分析既有定性的分析又有定量的分析;规范分析是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分析是伦理的判断,先通过一个假设,认为怎样的现象是符合伦理的,然后对经济运行过程判断是否符合这种想象,如果符合则是正确的,否者是不正确的;一般都认为,规范分析无法用科学方法进行论证;所以,规范分析不是科学;。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PositiveversusNormativeanalysis)...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Positive versus Normative analysis)实证分析方法2008年12月27日星期六 11:30纯理性的、纯思辨的分析在法学研究中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司法实践越来越需要实证分析的方法。
实证分析的方法,就是如何获得知识的知识,怎样获得一个研究成果的过程和方法。
实证分析强调三个意识:样本意识、量化意识、半知意识,还必需具备三个条件:理论资源、案例资源、量化分析手段。
实证分析方法国人通常理解的实证分析是指:用统计计量方法对经济数据进行处理的分析方法。
实际上这只是经济学计量分析方法,它只是实证分析方法的其中一种方式,不是实证分析的全部。
斯坦利·旺(StanleyWong}所写的词条的解释是“实证经济学是经济学中对经济现象进行描述与解释的一个分支,而规范经济学的内容则致力于对实证经济学的应用,其目的是就实际问题,包括公共政策问题而提出建议。
假设有两个人正在讨论最低工资法,这是你听到的两种表述:甲:最低工资法引起了失业乙:应该提高最低工资现在不管你是否同意这两种表述,应该注意的是,甲和乙想要做的事情是不同的。
甲的说法像一个科学家:他作出了一种关于世界如何运行的表述。
乙的说法象一个决策者,他作出了他想要如何改变世界的表述。
一般说来,关于世界的表述有两种类型。
一种类型,如甲的表述,是实证的。
他们做出关于世界是什么的表述。
第二种类型,如乙的表述,是规范的。
规范表述是命令性的,他们作出关于世界应该是什么的表述。
实证和规范的主要差别是我们如何判断他们的正确性。
从原则上说,我们可以通过检验证据而确认或否定实证表述。
上面几段是经济学书上的解释。
挺朦胧的。
我认为可以这样理解。
你在研究问题时通过事例和经验等从理论上推理说明,那就属于实证分析。
而在研究问题是通过严格的数理方法推导用方程或图形等证明,那就属于规范分析。
规范分析法,法学篇一: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的区别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的区别实证分析简言之就是分析经济问题“是什么”的研究方法.。
侧重研究经济体系如何运行,分析经济活动的过程、后果及向什么方向发展,而不考虑运行的结果是否可取。
实证分析法在一定的假定及考虑有关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前提下,描述、解释或说明已观察到的事实,对有关现象将会出现的情况做出预测。
客观事实是检验由实证分析法得出结论的标准。
樊刚指出实证研究作为一种经济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是:“从经济现象的分析、归纳中,概括出一些基本的理论前提假设作为逻辑分析的起点,然后在这些基于现实得出的假设基础上进行逻辑演绎,推导出一系列结论,并逐步放松一些假设,使理论结论更加接近具体事实。
”规范分析法是研究经济运行“应该是什么”的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依据一定的价值判断和社会目标,来探讨达到这种价值判断和社会目标的步骤。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具体的经济分析都不可能离开人的行为。
在实证分析法中,关于人的行为的社会认识是其分析的基础,完全的客观主义是不存在的。
从经济理论发展的历史来看,“除少数经济学家主张经济学像自然科学一样的纯实证分析以外,基本一致认为经济学既是实证的科学,又是规范的科学,因为提出什么问题来进行研究,采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突出强调那些因素,实际上涉及到个人的价值判断问题”。
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还没有实证分析这个方法论术语,在一些学者看来,马克思经济学在方法论上强调的只是规范分析。
其实,马克思主张的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分析方法,就是规范与实证有机结合的方法。
马克思的历史分析方法可以说就是一种实证分析方法,是“动态实证”。
马克思十分重视对事实的分析。
在《资本论》第一卷的序言中他说:“物理学家是在自然过程表现得最确实,最少受干扰的地方考察自然过程的,或者,如有可能,是在保证过程以其纯粹形态进行的条件下从事实验的。
我要在本书中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2-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同学们好,我们这一集准备给大家讲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这一讲主要有两个话题,第一个是什么是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第二个是为什么要进行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这两个分析可以按照很多方式来进行分类,按照分析对象来说,可以分为宏观分析、微观分析;按均衡状态来说可以分为静态分析、动态分析;按均衡变量来说,可以分成局部分析、一般均衡分析;按数据时间点来说,可以分为截面分析与时间序列分析;按有无价值标准来说,可以分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这一个就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
所谓实证分析,仅仅是描述、解释实证研究对象的各种现象,研究其内在规律或者检验有关理论,运用理论构造模型分析并预测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行为趋势或者是概率。
它的目标是解释这个世界。
简单的说,它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样的问题。
它的结论是描述性的,起点是客观的,它的结论是不是好或者坏不做任何评价。
一般来说,实证分析,它的结论是可以检验的,大部分可以计量。
所谓规范分析,它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
作为分析的起点,首先提出一种标准,再论证,研究对象是不是符合这个标准,它变化的趋势是不是接近或者远离这个标准以及怎样才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结果。
它的目标是改善这个世界,它想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是最好的?应该是做什么?应该做什么?那么在这之前,首先必须确定什么是好以及什么是不好或者坏的标准。
它的结论是命令性的,起点是主观的。
因为不同的人,它的价值判断标准是不一样的。
所以,一般来说,规范分析不存在检验的问题,也不可以计量,它的结论是多样性的。
不同的群体,不同的路径,所得到的结论会有较大的差异。
我们来看这么一个例子—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较差,收入较低,所以政府应该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医疗保障。
这么一句简单的话,它事实上就涉及到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前面两句“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较差,收入也较低”,就会涉及到我们要回答这么几个问题:第一个,老年人与年轻人在生理指标上有哪些差异?这些差异会导致哪些疾病?这些疾病的治疗与护理需要什么样的费用?第二个,老年人的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是多少?不同的身份的人它的医疗待遇不一样,那么它们分别承担的费用比例是多少?第三个,社会平均收入水平、职工平均收入水平以及不同身份的老年人的收入状况怎么样?第四个,就现有的政策来说,政府能够拿出来多少?如果拿出来不够怎么办以及要怎么去补贴的问题。
举例分析实证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的区别摘要:
实证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是现代经济学两个重要分支,如果解决的是“是什么”问题,则是实证经济学,反之,如果解决的是“应该是什么”,则为规范经济学。
规范经济学中的意见分歧主要集中于对不同行为的成本收益的价值判断的差异上。
正因为如此,其分析结果带有较浓的主观色彩;而实证经济学是就事论事,所以分析结果是客观的。
这里的“价值判断”,通俗地讲就是对经济事物是“好”还是“坏”的认定。
如果经济理论是建立在一定的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则为规范经济学;反之,如果不涉及好坏,仅仅是就事论事,那么就是实证经济学。
“实证”,就是实例证明。
实证经济学研究社会的经济活动和过程是如何运行的,以及为什么这样运行。
是指描述、解释、预测经济行为的经济理论部分,因此又称为描述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种重要运用方式。
从原则上说,实证经济学是独立于任何特殊的伦理观念的,不涉及价值判断,旨在回答“是什么”、“能不能做到”之类的实证问题。
它的任务是提供一种一般化的理论体系,用来对有关环境变化对人类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做出正确的预测。
对这种理论的解释力,可以通过它所取得的预测与实际情况相对照的精确度、一致性等指标来加以考察。
而规范经济学研究是指那些依据一定的价值判断,提出某些分析和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并以此树立起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经济政策制定的依据。
在西方经济学看来,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因而在对其多种用途上就必然面临选择问题,选择就存在一个选择标准,选择标准就是经济活动的规范。
可以看出,规范经济学要解决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现在上至国务院下至普通的老百姓非常关心我国的GDP 和人均GDP,因为这两个数字。
前者代表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后者反映老百姓生活的富裕程度。
从实证角度看,这些数字的统计归纳过程就是实证分析的过程,如果对某些数据有怀疑还可以重新检验。
具体数字是客观的,在统计过程中不涉及道德问题,只回答是什么。
从规范分析的角度来研究,首先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确定一个合理的经济增长率,确定一个反映人民生活水平小康的标准。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
就应该要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后者涉及了道德问题。
对于后者问题不同人站在不同角度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认经济增长率提高是好事;有人认为经济增长率太快是坏事,应停止经济增长。
这些都是主观的好坏判断无法检验的。
再比如上大学值不值这个问题,从实证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个大学生上大学四年的学费、书费和生活费,按照现行价格标准,一个普通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的这三项费用之和是四万。
但对一些特殊的人,情况就不是这样了。
比如,一个有足球天才的青年,如果在高中毕业后去踢足球,每年可收入200万人民币,这远远高于一个大学生一生的收入。
但从规范经济学角度来看,一个高中毕业生继续接受进一步的高等教育是非常重要而且有必要的,这一点是作为价值判断标准为社会普遍承认的。
所以如果经济理论是建立在一定的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则为规范经济学;反之,如果不涉及好坏,仅仅是就事论事,那么就是实证经济学。
“实证”,就是实例证明。
再举一个生动的例子,某旅行社在旅游淡季打出从天津到北京世界公园1日游38元,(包括汽车和门票)。
根据实证经济学方法来看,旅行社在淡季游客不足,而旅行社的大客车、旅行社的工作人员这些生产要素是不变的,一个游客都没有,汽车的折旧费、工作人员的工资等固定费用也要支出。
更何况就是38元票价旅行社也还是有钱赚的,一个旅行社的大客车载客50人,共1900元,高速公路费和汽油费假定是500元,门票价格10元共500,旅行社净赚900元。
而根据规范经济学方法来看,任何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都有长期与短期之分,从长期看如果收益大于成本就可以生产。
在短期不经营也要损失固定成本的支出,因此只要收益弥补可变成本,就可以维持下去,旅行社的决策如此看来也是有道理的。
但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二者并不是绝对排斥的。
在现实经济分析中,两种方法是经常混合使用的。
比如,对通货膨胀这一经济热点,就常常两种分析都会使用。
分析通货膨胀的后果,一般属于规范分析;讨论采用何种措施反通货膨胀,亦是规范经济学的范围;一旦方法选定,具体的政策设计则属于实证经济学。
因此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可以归纳为四点:1、是否具有客观性2、解决问题不同3、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4、实证经济学和规
范经济学二者并不是绝对排斥的。
国贸1501彭欣然
2016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