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析2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试题病例串型最佳选择一、(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个考题。
请根据各考题题干所提供的信息,在每题下面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评卷人得分许多疾病可显示为肺部圆形阴影,密度较均匀,边界清楚。
以下最常见的病种,除了 ( )A、肺结核球B、肺癌C、肺良性肿瘤D、慢性肺化脓E、结节病1.圆形病灶内易发生溶解者有下列疾病,除了 ( )A、肺结核球B、肺癌C、肺化脓D、支气管腺瘤E、坏死性肉芽肿2.以下各X线征对肺部圆形病变的病因诊断有参考意义,除了 ( )A、毛刺征B、分叶征C、钙化D、卫星灶E、Kerley'B线3.男性,27岁,发热、咳嗽、咳痰4天,未经诊治,查体:右下肺实变体征,胸部X线示右肺大片浸润影,血气分析示pH7.36,PaO63mmHg,PaCO32mmHg。
为取得致病菌,下列哪项正确 ( )A、清晨用清水漱口B、留取第二口痰C、痰液在1小时内送检D、黏稠的痰液可用溶解剂溶解,再接种E、以上全是4.该患者入院后应首选哪种抗生素治疗 ( )A、青霉素B、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索)C、头孢曲松钠D、碳青霉烯类E、氨基糖苷类5.肺炎链球菌肺炎引起缺氧的主要机制是 ( )6.A、气道阻力增加B、PaCO升高C、病变处V/Q比例失调D、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E、弥漫性换气功能障碍男性,30岁,左侧胸痛10天,伴胸闷、气短、发热5天,活动后明显,胸部X线发现右侧胸腔积液,诊断结核性胸膜炎。
于右侧胸腔抽液约600ml,患者出现胸闷、憋气、干咳。
此时应考虑 ( )7.A、胸膜反应B、复张后肺水肿C、气胸(损伤性)D、心功能不全E、麻药过敏麻醉胸部X线证实为气胸,肺压缩50%,最佳处理方案 ( )8.A、胸腔穿刺排气B、高浓度吸氧C、行胸腔闭式引流术D、暂不抽液,利尿治疗E、卧床休息女性,36岁,受凉后出现高热,咳嗽,咳大量脓臭痰2周。
一例2型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患者的病例讨论内分泌学员:2型糖尿病作为临床中十分多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当前生活中困扰人们的一项重大疾病[1-2],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的慢性并发[3],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是其主要原因。
高血糖状态会导致体内代谢紊乱、微循环障碍,进而造成神经缺血、缺氧,逐步发展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其次,年龄、病程也是影响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病程的延长,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更容易出现神经病变。
此外,不良生活习惯,如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等,以及一些代谢性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压等)和微血管病变(如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等)也是该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进而增加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
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分为:1、针对病因治疗,主要包括(1)血糖控制;(2)神经修复;(3)改善微循环:周围神经血流减少是导致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扩张血管,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和微循环,提高神经细胞的血氧供应,可有效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3],常用药物为前列腺素E1、已酮可可碱、贝前列素钠、西洛他唑、胰激肽原酶、钙拮抗剂和活血化瘀类中药。
2、针对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治疗。
3、疼痛管理。
4、自主神经病变的治疗。
1、病例特点:1.1、病史要点:该患于16年前体检时发现血糖增高,空腹血糖7.2mmo1/L,餐后血糖未测,无明显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轻,未系统诊治,自行糖尿病饮食、运动,血糖控制尚可。
13年前于“桦甸市医院“就诊,复查空腹血糖8.0+mmo1/L,诊断为"2型糖尿病”,予诺和灵30R降糖治疗,监测血糖控制尚可(具体不详)。
10年前因血糖不理想在“桦甸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改用门冬胰岛素30(早30IU,晚20IU)降糖泊疗。
9年前于本院内分泌科住院,做神经肌电图检查提示周围神经源性损害,诊断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调整降糖方案联合二甲双胍片口服,并继续皮下注射门冬30胰岛素,自述血糖达标(具体不详)。
北京地区儿内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一、二阶段临床技能统考病例摘要 2一般资料:患儿,男,7岁,主诉:间断发热14天现病史:患儿14天前无诱因出现发热,热型不规则,最高38.4摄氏度,同时伴有咽痛,无咳嗽吐泻,无皮疹关节痛等表现,当地医院按照化脓性扁桃体炎抗感染治疗后热退。
患儿于11天前再次发热,体温38.5摄氏度,咽痛加重,继续同前治疗,但患儿发热持续,体温最高达39.4摄氏度,入院前8天,患儿躯干出现散在分布的红色皮疹,略高出于皮面,压之褪色,稍有痒感。
3天后皮疹自行消退,为明确诊治来我院,以“发热待查”收入院。
自发病以来,精神反应可,食欲稍差,大小便正常。
个人史:智力、体力同正常儿童。
预防接种史:定时接种,无遗漏。
既往史:父母体健,否认类似疾病史。
家族遗传史:父母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入院查体:体温37.8摄氏度,体重24公斤,呼吸22次/分,脉搏90次/分,血压100/65mmhg,发育可,营养中等,神智清楚,精神反应可,巩膜及全身皮肤无黄染,有胸部可见散在红色充血性斑丘疹,双侧颈部可触及1厘米×1厘米大小淋巴结4-5个,质地中等,活动度可,无粘连,无明显触痛,双侧腋下腹股沟可触及0.5厘米×1厘米大小淋巴结,质软,活动可,咽充血,双扁II度大,有灰白色分泌物覆盖,心腹查体(-),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CRP:WBC 12.8×10^9/L,NEUT% 22%,HB140g/L,CRP17mg/L,异型淋巴细胞8%。
肝功能ALT 46U/L。
病例分析要求:1.提出进一步辅助检查并询问结果2.病例特点3.诊断以及依据4.鉴别诊断以及依据5.需做的进一步检查6.治疗原则7.回答问题8.依据患者当时情况,请向家长交代病情北京地区儿内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一、二阶段临床技能统考病例摘要 3一般资料:患儿,女,6岁,2016年7月就诊主诉:1小时前惊厥1次现病史:1小时前与小朋友玩耍中突然倒地,双眼向上方凝视,口周无明显青紫,伴右侧肢体强直-阵挛性抽搐,持续约10分钟后缓解,发作期间无二便失禁,发作后入睡,醒后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活,家属遂抱来我院急诊就诊。
病例分析
胸痹
张某,男,23岁,胸口隐痛一月,乏力,便溏,口干,手心出汗,舌红苔黄厚腻,脉弦。
证属中气亏虚,治以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50g,白术10g,陈皮10g,升麻6g,柴胡14g,党参10g,甘草10g,当归15g,炒苍术15g,黄精30g,仙灵脾30g,巴戟天10g,佛手10g,鸡内金30g,珍珠母30g。
7付,水煎服,每日1付。
第二诊,胸痛减,乏力减轻,手心出汗症状消失,口仍干,鼻塞,流黄涕,大便稀,舌红,苔黄腻,脉弦。
去原方珍珠母,巴戟天,加制香附14g,瓜蒌15g,丹参15g,防风9g。
继服7付,表证去,胸痛偶至,乏力好转,大便成形。
上方去防风连服14剂告愈。
按:胸痹历代多以胸阳不振,痰浊闭阻而论,清代王清任始以活血化瘀为法,于今尤甚。
本案从脾肾立论,别具手眼。
事实上《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就曾提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之极虚也。
”还有“胸痹,心中痞气,气节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宜主之。
”其中的人参汤即理中汤的别名,方中四分之三的药物均在补中益气汤之内,可见中气虚就是胸痹的一个病机。
本案抓住乏力,便溏,从中气虚立论,在补中益气汤基础上再加苍术、黄精润燥并用,以增强健脾治力。
肾阳虚也是形成胸痹的原因,加仙灵脾、巴戟天以温补肾阳。
指导老师批阅意见(不少于100字):
签名:
年月日
- 2 -。
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引言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生理学基础的分支学科。
通过对疾病的病理变化和相关的生理过程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疾病的本质和机制,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的病例,以病理生理学的角度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病例描述患者X,女性,60岁,无特殊过敏史,主诉右上腹疼痛2个月,伴有恶心、呕吐。
经身体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显示肝脏增大、肝功能异常。
分析步骤步骤一:病理变化的描述根据患者的主诉和检查结果,可以初步判断患者可能患有肝脏疾病。
肝脏增大、肝功能异常是肝病常见的病理变化。
步骤二:病理生理学机制通过分析患者的病史和检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可能的病理生理学机制:1.肝脏增大:肝脏增大可能是由于肝细胞的增生或转化为肿瘤细胞导致。
肝细胞的增生可能是对外部刺激(如病毒感染、药物中毒)的反应,也可能是由于肝脏功能失调而导致的代偿性增生。
2.肝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可能是由于肝细胞受损导致,包括肝细胞坏死、纤维化和肝纤维化等。
肝细胞受损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药物中毒、肝脏缺血等原因导致。
步骤三:病因分析针对患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可以进一步分析潜在的病因:1.病毒感染:肝病的常见病因之一是病毒感染,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
这些病毒可以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以及母婴传播等途径感染肝细胞,导致肝细胞受损和功能异常。
2.药物中毒:某些药物具有肝毒性,长期使用或过量使用这些药物可能导致肝脏病变。
例如,乙酰氨基酚、四环素等药物都以肝毒性为主要不良反应。
3.肝脏缺血:肝脏缺血可以由于血液供应不足或血流阻断引起。
这可能是由于肝动脉、门静脉或其分支的狭窄、栓塞等引起。
步骤四:诊断和治疗针对病例的分析结果,可以提出以下的诊断和治疗方案:1.诊断:结合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如肝功能、肝脏超声等),可以初步诊断患者可能患有肝病,具体病因需要进一步明确。
2.治疗:对于明确的病因,应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二、病例分析: (50分)2.26+男性,59岁,因非劳力性心前区钝痛,向左臂放射,伴大汗,轻度恶心入院。
患者近2年中类似症状间断发作,持续20分钟左右,通常由劳累诱发,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自上月以来,发作较为频繁,有时出现在休息时,最近48小时在休息或轻微体力活动时有几次胸痛发作。
体检:BP160/100mmHg HR80次/分,律齐,余未见异常。
心电图:发作时:偶发室性期前收缩V1-3 ST段抬高,T波倒置发作后:V1-3 ST-T恢复正常,室早消失问题:1、诊断及诊断依据(22.5分)2、鉴别诊断(7.5分)3、进一步检查及治疗(20分)二、病例分析: (50分)1、诊断(10分)及诊断依据(12.5分)(1)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或变异型心绞痛心脏不大、偶发早博窦性心律,心功能II级(2)高血压病,(极高危组)依据:(1)反复心前区疼痛,持续20分钟,含硝酸甘油可缓解,劳累、休息均有发作,近48小时仍有发作。
(2)ST段抬高(发作时)(3)高血压中度升高2、鉴别诊断(7.5分):1、急性心肌梗死2、肺梗塞3、急腹症3、治疗(10分):(1)抗血小板、抗凝Asprin 0.1 qd波立维75mg qd低分子肝素(速避凝或克赛)0.4ml 皮下注射Bid(2)钙拮抗剂,恬尔心30mg tid或拜心同30mg tid(3)硝酸酯类药5%GS500ml +NG25mg ivdrip 8~10gtt/分(4)吸氧,测Bp Bid进一步检查(10分):1、心酶4项,肌钙蛋白,异常为高危患者。
2、彩超,了解心脏情况,定时ECG监测3、血糖、血脂,血脂↑加用调脂药,如立普妥10mg qd4、冠脉造影,必要时PTCA+支架二、病例分析: (50分)3.26刘某,男,58岁,因持续性胸痛6小时入院。
患者于入院前8小时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后疼痛,疼痛呈持续性,压榨性。
活动时胸痛加重,伴有气促、咳嗽、大汗淋漓,不能平卧,呕吐胃内容物2次。
【干货】31个常见内科学经典病例分析二展开全文病例分析十一病例摘要男性,32 岁,主因间断上腹隐痛,纳差8 年,黑便伴头晕 6 小时入院。
患者8 年前出现间断上腹部不适,进食不当则隐痛,曾在当地以“胃炎”治疗,时轻时重,有时见下肢轻度浮肿,休息后好转。
入院前 6 小时胃部不适、恶心,排暗红色血便约500g,便后头晕、乏力入院。
既往无明确肝病史,无酗酒、服药史。
体格检查:T36.8℃,P82 次/分,R16 次/分,BP110/60mmHg。
神清,面色晦暗,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胸前见数枚蜘蛛痣,浅表淋巴结不大。
腹轻度膨隆,轻度腹壁静脉曲张,全腹无压痛,肝肋下未触及,脾大肋下 5cm,质地硬,移动性浊音(+),肠鸣音 3-4 次/分。
双下肢轻度浮肿。
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辅助检查:WBC3.2*109/L,血红蛋白 95g/L,血小板 68*109/L,ALT110U/L,AST98U/L,总胆红素92.5μmol/L,直接胆红素54.3μmol/L ,A/G=28/34,AFP(-),HBSAg(+),HbeAg (-),抗 HBC(+),抗 HCV(-)超:肝。
B轮廓欠规整,表面不平,右肝轻度缩小,回声粗糙,PV1.4cm,脾厚 5.4cm,肋 4 cm,腹部无回声区 6cm。
诊断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依据1.青中年男性,32 岁。
2.间断上腹隐痛,纳差 8 年,黑便伴头晕 6 小时。
3.体格检查:面色晦暗,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蜘蛛痣。
轻度腹壁静脉曲张,脾大肋下 5cm,移动性浊音(+),双下肢轻度浮肿。
4.辅助检查:实验室及 B 超检查符合肝硬化门脉高压。
下一步需做的检查胃镜或肠镜检查明确消化道出血原因。
主要鉴别诊断疾病及鉴别要点黑便为上消化道出血特点,应考虑:1.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有黄疸,蜘蛛痣,脾大,门脉高压,腹水,很可能存在食管静脉曲张。
2.消化性溃疡:有上腹不适,偶有上腹痛8 年,可能存在消化性溃疡,应做胃镜明确出血部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2020-2021第一学期八年制传染病学统考试题病例分析题一患者,男性,38岁,工人,江苏籍,曾在非洲援外1年,3周前归虱畏寒、寒战、高热1周,服“氯嗟”治疗3天,病情没有好转,偶有体温骤降,伴大汗, 自觉症状好转,持续6h又发热。
查体:脉搏90次/分,血压112/65mmHg,神志清,精神差,球结膜略苍白,双侧呼吸音清,心率90次/分,律齐,无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脏右肋下未及,脾脏左肋下1.5cm。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5. 79*109/L, N 0. 75, L 0. 25, Hb 101g/L, PLt 99*107L;尿常规:尿胆原(+),胆红素(土);血生化:谷丙转氨酶24U/L, 总胆红素40.6 ummol/L,直接胆红素14. 9 ummol/Lo问题:(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2)写出该病的诊断依据。
(3)该病确诊依据是什么?(4)该病的处理原则?答案:(共10分)(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疟疾(耐氯囈)(2分)。
(2)诊断依据:有间歇性畏寒、寒战、高热、体温剽降时伴大汗等典型的疟疾症状(1分),但氯唾治疗3天无效(1分);球结膜苍白,贫血貌;脾大;Hb101g/L (1分);有流行病学史,自非洲援外归国(1分)。
(3)血涂片镜检找见疟原虫,可行薄血涂片和厚血涂片检查(1分)。
(4)处理原则:改用青蒿素或其衍生物控制症状,如蒿甲瞇或青蒿琥酯等(1分力加伯氨唾嚇防止复发(1分),对症及支持治疗,退热及防治脑水肿(1分)。
病例分析题二患儿,男性,2岁。
8月20日14时因发热、嗜睡、头痛4天入院。
查体:体温40.0°C,浅昏迷,颈硬,双侧瞳孔小,膝反射亢进,巴氏征阳性,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240mmH20,白细胞数90 X106/L,多核0. 65,单核0. 35,葡萄糖3. Ommol/L, 氯化物120mmol/L,蛋白0. 6g/L。
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2型病例分析[病例摘要]
男性,65岁,持续心前区痛4小时。
4小时前即午饭后突感心前区痛,伴左肩臂酸胀,自含硝酸甘油1片未见好转,伴憋气、乏力、出汗,二便正常。
既往高血压病史6年,最高血压160/100mmHg,未规律治疗,糖尿病病史5年,一直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无药物过敏史,吸烟10年,每日20支左右,不饮酒。
查体:T37℃,P100次/分,R24次/分,
Bp150/90mmHg,半卧位,无皮疹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无黄染,口唇稍发绀,未见颈静脉怒张,心叩不大,心律100次/分,律齐,心尖部Ⅱ/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两肺叩清,两肺底可闻及细小湿罗音,腹平软,肝脾未及,双下肢不肿。
化验:Hb134g/L, WBC9.6×109/L,分类:中性分叶粒72%,淋巴26%,单核2%,
plt 250×109/L,尿蛋白微量,尿糖(+),尿酮体(-),镜检(-)
[分析]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
(一)诊断
1.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不大心律齐急性左心衰竭
2.高血压病Ⅲ期(1级,极高危险组)
3.糖尿病2型
(二)诊断依据 1.老年男性,持续心绞痛4小时不缓解,口服硝酸甘油无效
2.有急性左心衰表现:憋气、半卧位,口唇稍发绀,两肺底
细小湿罗音
3.高血压病Ⅲ期(1级、极高危险组),有糖尿病和吸烟等冠
心病危险因素
二、鉴别诊断(5分)
1.心绞痛
2.高血压心脏病
3.夹层动脉瘤
☞。
神经系统病例分析【病例1】女孩,5岁,2个月前突然高热39.5℃,3天后发现左下肢不能活动,经治疗后体温虽降至正常,但左下肢的运动并未恢复,且肢体逐渐变细,需持杖行走。
检查发现:头、颈、两上肢及右腿无运动障碍;左下肢完全瘫痪,肌张力减退,腱反射(膝和跟腱)消失,足肌、小腿肌及大腿后面肌松弛,肌肉明显萎缩,无病理反射和其他任何感觉障碍。
试分析病变发生的部位。
【病例2】青年女子,25岁,主诉近数月来,自觉两上肢内侧感觉异常,曾两次吸烟时烟头烫伤手指,而无痛觉。
检查发现患者两上肢(包括臂、前臂和手)前、后面内侧半的皮肤痛、温觉缺失,而触觉和深感觉保留。
双手肌肉明显萎缩,手指不能作收、展运动及拇指的内收、对掌运动;前臂肌有些萎缩,双侧腕关节的屈伸运动乏力。
患者双眼上脸下垂,瞳孔缩小。
【病例3】男,60岁,主诉近一年来行走困难,走路不知深浅,在黑暗处更严重,甚至不敢行走。
检查发现:患者步态不稳,两足过度叉开站立。
令其双足并拢直立,睁眼时尚可,如闭眼则立即摇晃倾倒(Romberg征阳性)。
两下肢的肌力正常,髌腱和跟腱反射消失。
脐平面以下双侧深感觉和两点辨别觉均消失,但触觉仅减弱。
【病例4】患者男性,46岁,背部被人戳了一刀,1年后,脊髓损伤所致的左下肢完全瘫痪依然存在。
检查发现:左下肢随意运动消失,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肌无明显萎缩,Babinski征阳性。
右侧躯干肋弓以下和右下肢的痛、温度觉丧失,但本体觉和触觉基本正常;左侧躯干剑突平面下和左下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位置觉)消失,左半身自乳头以下精细触觉(两点辨别觉)消失,触觉减弱。
其它未发现异常。
试分析病变的部位发生在哪一侧,损伤了哪些结构?并解释产生上述症状的原因。
【病例5】男,61岁,在数周前,突然昏迷不醒。
意识恢复后,出现右上、下肢不能动弹,舌活动不灵活。
检查发现:①右上、下肢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Babinski征阳性,无肌萎缩。
②伸舌时舌尖偏向左侧,左侧半舌肌明显萎缩。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2020-2021第一学期八年制传染病学统考试题病例分析题一患者,男性,38岁,工人,江苏籍,曾在非洲援外1年,3周前归国,畏寒、寒战、高热1周,服“氯喹”治疗3天,病情没有好转,偶有体温骤降,伴大汗,自觉症状好转,持续6h又发热。
查体:脉搏90次/分,血压112/65mmHg,神志清,精神差,球结膜略苍白,双侧呼吸音清,心率90次/分,律齐,无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脏右肋下未及,脾脏左肋下1.5cm。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5.79*109/L,N 0.75,L 0.25,Hb 101g/L,PLt 99*109/L;尿常规:尿胆原(+),胆红素(±);血生化:谷丙转氨酶24U/L,总胆红素40.6μmmol/L,直接胆红素14.9μmmol/L。
问题:(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2)写出该病的诊断依据。
(3)该病确诊依据是什么?(4)该病的处理原则?答案:(共10分)(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疟疾(耐氯喹)(2分)。
(2)诊断依据:有间歇性畏寒、寒战、高热、体温鄹降时伴大汗等典型的疟疾症状(1分),但氯喹治疗3天无效(1分);球结膜苍白,贫血貌;脾大;Hb101g/L (1分);有流行病学史,自非洲援外归国(1分)。
(3)血涂片镜检找见疟原虫,可行薄血涂片和厚血涂片检查(1分)。
(4)处理原则:改用青蒿素或其衍生物控制症状,如蒿甲醚或青蒿琥酯等(1分),加伯氨喹啉防止复发(1分),对症及支持治疗,退热及防治脑水肿(1分)。
病例分析题二患儿,男性,2岁。
8月20日14时因发热、嗜睡、头痛4天入院。
查体:体温40.0℃,浅昏迷,颈硬,双侧瞳孔小,膝反射亢进,巴氏征阳性,脑脊液无色透O,白细胞数90×106/L,多核0.65,单核0.35,葡萄糖3.0mmol/L,明,压力240mmH2氯化物120mmol/L,蛋白0.6g/L。
外周血白细胞15×109/L,中性粒细胞0.75,淋巴细胞0.25。
11—肾外伤 [病例摘要]男性,42岁,右腰部外伤,⾁眼⾎尿6⼩时 患者于6⼩时之前因盖房,不慎从房上跌落,右腰部撞在地上⼀根⽊头上,当即右腰腹疼痛剧烈,伴恶⼼,神志⼀度不清。
伤后排尿⼀次,为全程⾁眼⾎尿,伴有⾎块。
急送当地医院,经输液病情稳定后转⼊我院。
平素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病史,⽆药物过敏史。
查体:T37.3℃, P 100次/分,BP 96/60mmHg.发育营养中等,神清合作,痛苦病容。
巩膜⽪肤⽆黄染,头颅⼼肺未见异常。
腹部稍膨隆,上腹部压痛、反跳痛,未扪及包块,移动性浊⾳(-),肠鸣⾳弱。
右腰部⼤⽚⽪下瘀斑,局部肿胀,右腰部触痛明显,膀胱区叩诊实⾳,尿道⼝有⾎迹。
化验:①WBC 10.2×109/L, HGB 98g/L,尿常规:RBC满视野,WBC 0-2个/⾼倍。
②B超:右肾影增⼤,结构不清,肾内回声失常,包膜不完整,肾周呈现⼤⽚环状低回声。
③胸⽚正常 [分析] ⼀、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诊断 1.肾外伤(右肾) 2.轻度脑震荡 (⼆)诊断依据 1.右腰部外伤史 2.右腰腹疼痛,⾎压、⾎红蛋⽩偏低,脉快 3.⾁眼⾎尿,尿镜检红细胞满视野 4.受伤后神志⼀度不清 ⼆、鉴别诊断(5分) 1. 肝脏破裂:通过体检,体征,B超检查可排除 2.肠破裂:有明显腹膜刺激症状及膈下游离⽓体 三、进⼀步检查( 4分) 1. ⼤剂量造影剂排泄尿路造影:可评价肾损伤程度与范围,并了解对侧肾功能情况 2.CT:可清晰显⽰肾实质损伤,尿外渗和⾎肿范围 四、治疗原则( 3分) 1.绝对卧床,观察⽣命体征(BP,P、R,T等) .经积极治疗后病情仍⽆改善,需急诊⼿术探查 2.抗休克、抗感染及对症处理 3.注意腰部肿块范围有⽆增⼤,观察每次排出尿液颜⾊深浅变化,定期检测⾎红蛋⽩和红细胞容积 12—肠管破裂 [病例摘要]⼥性,22岁,12⼩时前被⽊块击中腹部,6⼩时来腹痛腹胀逐渐加重⼊院。
患者因车祸被⽊块击中腹部,腹壁挫伤后剧痛,休息后逐渐缓解,但半⽇后腹部⼜开始疼痛,持续压痛,伴有腹胀,且逐渐加重,来院就诊 查体:T37.6℃,P82次/分,BP 120/80mmHg.神清合作,头颈⼼肺未见异常,腹稍胀,腹式呼吸减弱,脐周可见挫伤痕迹,全腹均有压痛,⽽以腹中部最重,腹肌稍紧张,反跳痛较明显,肝浊⾳界存在,移动性浊⾳(±),肠鸣⾳甚弱,听不清。
1例肺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4岁,三周前因感冒出现发热,偶有咳嗽咳痰,最高体温39℃,
于当地医院“消炎”治疗7天(具体用药不详),无明显好转,咳嗽咳痰加重,痰为黄色,
并出现胸痛、胸闷症状,胸片示:双下肺炎。继续给予阿奇霉素、依诺沙星抗感染治疗,咳
嗽、咳痰、发热、胸闷等症状仍无好转,伴全身酸痛乏力、纳差、呕吐两次,为胃内容物,
后至昆山市中医院急诊,查血常规:WBC13×10^9/L,GRAN71.8%,胸片提示双下肺炎。以“肺
炎”收住入院,入院后先后给予左氧、联邦他唑仙、泰能抗感染治疗8天,症状仍未减轻,
行支气管镜下各管腔通畅,未见新生物。肺泡灌洗,灌洗液检查结果未出,患者要求转入我
院。我院以肺炎收治入院。(07.09.30)
入院后相关检查,(07.10.02)血常规WBC 10.45×109/L,GRAN 70.2%,RBC 3.18×1012/L,
HGB 93G/L,PLT 414×109/L。EO 11.3%,肝肾功能:白蛋白26 g/l,前白蛋白73 mg/l,血
沉>140mm/h。胸部CT提示肺炎可能。其他正常。
入院后选择了泰能(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联合万古霉素两种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3天,考
虑患者经济因素,改用新瑞普欣联合硫酸阿米卡星抗感染治疗6天,患者白蛋白及前白蛋
白减低,予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18-氨基酸补充合成蛋白原料。患者贫血、低蛋
白血症一直未能纠正,给予复合氨基酸胶囊口服,患者反复高热,给予加合百服宁解热。
抗感染治疗共9天,症状基本改善,但复查胸部CT,炎症吸收不明显。复查血常规:
(07.10.10)WBC 10.38×109/L,GRAN 69.9%,EO11.1%,RBC 3.05×1012/L,HGB 89G/L,
PLT 461×109/L。肝功能:白蛋白28g/l,A/G 0.82,前白蛋白79mg/l,AKP 88U/L, 生化
未见明显异常。ESR>140mm/H,CRP143mg/L,支气管镜灌洗液细菌培养结果:草绿色链球菌、
非致病性奈瑟菌(+),冲洗液无色透明,蛋白+/-,中性粒细胞30%,淋巴细胞17%,巨
噬细胞23%,嗜酸细胞30%,细菌浓缩涂片(-),检查Ig-E 97.51,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
性肺炎。给予甲强龙40mg静推2/日,由于激素的副作用,胃肠道反应较大,同时给予硫
糖铝混悬液与奥美拉唑胶囊保护胃粘膜。
激素治疗3天后,(07.10.13)复查血常规:WBC 15.03×109/L,HGB 91G/L,EO 0.03(0.05
—0.5),EO 0.2% (0.5—5)生化,ESR 104、胸部正侧位片均较前明显好转,调整治疗改
为口服激素治疗。目前各项辅助检查提示患者病情好转,状况稳定,由于嗜酸性粒细胞性肺
炎的治疗需长期治疗,可回家口服激素治疗。
分析与讨论:
1.从诊断上分析 该病例是1例肺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的病例,肺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临床
上较少见,临床表现与院外获得性肺炎相似,主要是咳嗽、发热,中年女性多见,诊断上如
果外周血EO升高,应高度怀疑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的可能[1],及时检查支气管镜,进行支
气管肺泡灌洗液分析,可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该患者从得病到诊断明确大概一个多月,其
实我们可以减少诊断时间,回顾患者刚入院时血常规检查EO11.1%,结合该患者在外院抗
感染治疗3周,而且使用了多种抗生素均是无效,这时应高度怀疑本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
而且该患者入院后一直干咳无痰,无法留取痰标本进行痰细菌培养,更应该早日进行支气管
镜检查,早日确诊。入我院后继续抗感染9天,治疗效果不好,重新评估诊断,最后通过支
气管镜检查,灌洗液细菌培养结果:细菌浓缩涂片(-),嗜酸细胞30%,检查Ig-E 97.51,
确诊为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
2.从治疗药物上分析 该病例临床上多以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按照肺炎治疗。该患者在
外院使用过阿奇霉素、依诺沙星、左氧、联邦他唑仙、泰能等多种抗生素治疗将近3周,疗
效欠佳,入院后怀疑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选择了泰能(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联合万古霉素两
种抗生素抗感染治疗3天,几乎达到抗感染药物的最高峰,后考虑患者经济因素,改用新瑞
普欣联合硫酸阿米卡星抗感染治疗6天,复查胸部CT,炎症吸收不明显,可见,在这一个多
月里抗生素使用频繁、多样,几乎对院外肺炎能用的抗生素全用上,而且病情不见好转,这
样不仅造成患者体内耐药菌的产生、经济的浪费、对患者身心也是一种伤害。而且也可能由
于滥用抗生素导致肺嗜酸粒细胞性肺炎。有文献报道[2]抗生素引起肺损害最多见的是伴血中
嗜酸粒细胞增多的肺嗜酸粒细胞性肺炎,常继发于诸如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以及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和新喹诺酮类等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药物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
的特点是停用抗生素,即使不用糖皮质激素也可改善。证明肺部嗜酸粒细胞浸润需行支气管
肺泡灌洗,若停用抗生素后病情缓解大致可以确诊。该患者在确诊后直接用激素治疗,所以
不能排除是由于抗生素造成的肺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的可能。
3.从此病例给我们的经验教训:肺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临床表现与院外获得性肺炎相似,
当患者表现为发热、咳嗽、肺内渗出性阴影、外周血白细胞增高时,要注意与肺嗜酸粒细胞
浸润症相鉴别。如果外周血EOS升高伴肺内渗出性病变呈游走性改变,则高度怀疑肺嗜酸性
粒细胞性肺炎[1]。及时检查支气管镜,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分析,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肺
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的病因是多方面的,滥用抗生素也可以导致肺嗜酸粒细胞性肺炎,临床
上须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病原学检查及药敏结果调整用药,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赵莹昕,王镇山.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6例分析.大连医科大学学报.第28卷第3期:254~
255.
[2]本田孝行等.抗生素引起的肺损害.日本医学介绍2007年第28卷第3期: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