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三版)散文-精进的程序-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11
四十一、精进的程序【学习要点提示】1.了解作者主要观点,认识循序渐进对于提高写作能力乃至学习掌握其他任何技巧、本领的重要性。
2.学习掌握作者旁征博引、条分缕析和善于通过具体实例与形象比喻深入浅出地说明问题的写作方法。
【作品背景介绍】朱光潜是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教育家。
他广泛接触并向国内最早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美学,一生治学严谨,勤奋著述,在美学、文学、心理学、哲学等许多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谈文学》是朱光潜针对爱好文学的年青读者写的一本文学论文集,初版于1946年5月。
书中收录了当时在报刊上发表的单篇文章19篇,如《作文与运思》、《选择与安排》、《咬文嚼字》、《具体与抽象》、《情与辞》等。
各篇既独立成文,又有内在的联系,比较系统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文学观点,在当时以及后来的文学和美学领域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精进的程序》即是其中的一篇。
精进的程序朱光潜文学是一种很难的艺术,从初学到成家,中间须经过若干步骤,学者必须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
拿一个比较浅而易见的比喻来讲,作文有如写字。
在初学时,笔拿不稳,手腕运用不能自如,所以结体不能端正匀称,用笔不能平实遒劲,字常是歪的,笔锋常是笨拙扭曲的。
这可以说是“疵境”。
特色是驳杂不稳,纵然一幅之内间或有一两个字写得好,一个字之内间或有一两笔写得好,但就全体看去毛病很多。
每个人写字都不免要经过这个阶段。
如果他略有天资,用力勤,多看碑帖笔迹,多临摹,多向书家请教,他对于结体用笔,分行布白,可以学得一些规模法度,手腕运用也比较灵活了,就可以写出无大毛病、看得过去的字。
这可以说是“稳境”,特色是平正工稳,合于规模法度,却没有什么精彩,没有什么独创。
多数人不把书法当作一种艺术去研究,只把它当作日常应用的工具,就可以到此为止。
如果想再进一步,就须再加揣摩,真草隶篆各体都须尝试一下,各时代的碑版帖札须多读多临,然后荟萃各家各体的长处,造成自家所特有的风格,写成的字可以算得艺术作品,或奇或正,或瘦或肥,都可以说得上“美”。
教案首页一、了解并体会学习写作精进的程序,即四种境界:疵境、稳境、醇境、化境。
二、懂得求学做事要精进必须经过艰苦努力、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导入新课一直以来,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最“怵头”的就是写作文。
写作文时苦思苦熬的情景正如一位作家曾写的一副对联所形容的那样: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锁脸愁断肝肠。
横批:写不出来。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方而是只学课内那点儿内容使大家内存太少。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另一方而应该就是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光潜先生的文章《精进的程序》,了解一下写作的方法。
二、讲授新课《精进的程序》1.关于作者朱光潜(1897〜1986年),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笔名孟实、盟石。
安徽桐城人(今拟阳县麒麟镇岱螯村朱家老屋人)o 1897年9月19日生。
青年时期在桐城中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后肄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
他还请桐城著爼书法家方守敦题写“恒、恬、诚、勇”4字的条幅,作为座右铭。
五四运动中,他毅然放弃文言文,改写白话文。
1921 年,朱光潜发表了白话处女作《福鲁徳的隐意识说与心理分析》,随后又发表《行为派心理学之概略及苴批评》、《进化论证》等读书心得,初步形成自己对治学和学术研究活动的看法。
1922 年,他在《怎样改造学术界》倡导培养''爱真理的精神”、“科学的批评精神”、“创造精神” 和“实证精神”。
这些观点一直彫响着他漫长的学术道路。
香港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上海大学吴淞中国公学中学部、浙江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任教。
1924年,撰写第一篇美学文章《无言之美》。
又到上海与叶圣陶、胡愈之、夏衍、夏丐尊、丰子恺等成立立达学会,创办立达学园,广泛进行新型教育的改革试验,倡导教育的自由独立。
1925年出国留学,先后肄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斯塔斯堡大学,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
:1933年回国,先后在国立北京大学、国立四川大学、国立武汉大学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