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之散文
- 格式:ppt
- 大小:434.00 KB
- 文档页数:42
大学语文现代散文的鉴赏与分析现代散文是一种流传于当代的散文形式,旨在通过言辞的艺术表达,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大学语文课程中,对现代散文的鉴赏与分析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对大学语文现代散文的鉴赏与分析进行探讨,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现代散文的特点与风格现代散文与传统散文相比,有着明显的特点和风格。
首先,现代散文注重表达作者独特的审美情感和体验,常常融入个人的感悟和思考。
其次,现代散文语言生动、形象,多采用白描的手法,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
再次,现代散文注重叙事的情节和节奏感,通过布局和整理故事情节,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最后,现代散文常常涉及时事问题、社会现象和人类情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批判性。
二、现代散文作品的鉴赏在鉴赏现代散文作品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审视作品的主题和核心观点,了解作者的思想倾向和艺术追求。
其次,要分析作品的结构和布局,包括故事情节、章回顺序、转折点等,以及对文本形式和结构的影响。
再次,要品味作品的语言和文学修辞,包括形象的描写、比喻的运用、语言节奏的变化等,深入挖掘作品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最后,要关注作品的社会背景和时代价值,从历史和人文的角度审视作品所传递的信息和意义。
三、现代散文作品的分析在分析现代散文作品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解读。
首先,要从作品的写作背景和创作动机入手,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和时代氛围,帮助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其次,要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和塑造,包括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言行举止、与其他人物的关系等,以及对人物描写的方式和技巧。
再次,要研究作品的情节和主题之间的联系,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情节的展开和转折来表达主题思想。
最后,要关注作品中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困境,思考作品对读者的思想启迪和情感冲击。
四、现代散文鉴赏与分析的意义大学语文课程中进行现代散文的鉴赏与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鉴赏与分析现代散文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具备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一年级教材:《大学语文》教学目标:1. 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2. 通过阅读散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悟人生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2. 散文的阅读方法和感悟。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散文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2.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何把握散文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阅读散文吗?为什么?2. 介绍散文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散文。
二、散文的分类和特点1. 介绍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哲理散文等。
2. 分析散文的特点: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结构灵活、主题深刻等。
三、阅读散文1. 学生自主阅读《背影》等散文作品。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主题、情感和写作手法。
四、讨论与感悟1. 学生分享阅读散文的感受和体会。
2. 教师总结散文的阅读方法和感悟技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散文的阅读方法和感悟1. 讲解散文的阅读方法:整体把握、细读品味、比较分析等。
2. 分析散文的感悟技巧: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从细节中感悟人生等。
三、写作指导1. 引导学生思考散文的写作技巧,如:选材、构思、语言等。
2. 学生尝试写作一篇抒情散文,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散文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阅读一篇哲理散文,撰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分类,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感悟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散文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散文《寻找心中的那片海》,掌握散文的基本特点,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课堂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人生,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美好。
教学重点:1. 散文《寻找心中的那片海》的阅读与理解。
2. 散文特点的把握。
教学难点:1. 散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及其理解。
2. 学生对散文主题的深入挖掘。
教学准备:1. 散文《寻找心中的那片海》原文。
2. 多媒体课件。
3. 小组讨论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海浪声,引导学生想象大海的广阔与深邃。
2. 提问:大海在你们心中是怎样的?它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义?3. 引出散文《寻找心中的那片海》,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自主阅读1. 学生自主阅读散文《寻找心中的那片海》。
2. 要求:注意文章的修辞手法、象征意义及主题思想。
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a. 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b. 文章中的象征手法有哪些?分别象征什么?c. 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分享1.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散文的理解和感悟。
2.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适当点评。
五、拓展延伸1. 学生课后阅读更多散文作品,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2. 写一篇以“心中的那片海”为题的散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六、总结1. 教师总结散文《寻找心中的那片海》的主要特点,强调散文在表达情感、抒发思想方面的独特魅力。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自己的“那片海”,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美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分享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散文《寻找心中的那片海》,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应注重拓展延伸,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散文的魅力。
中国卷:
1、匆匆——朱自清
2、背影——朱自清
3、故乡的野菜——周作人
4、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鲁迅
5、小橘灯——冰心
6、银杏——郭沫若
7、风景谈——矛盾
8、落花生——许地山
9、故都的秋——郁达夫
10、怀念萧珊——巴金
11、我所知道的康桥——徐志摩
12、我的母亲——胡适
13、雅舍——梁实秋
14、秋天的况味——林语堂
15、五月卅一日急雨中——叶圣陶
16、海燕——郑振铎
17、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俞平伯
18、囚绿记——陆蠡
19、鲁迅先生记——萧红
20、雨前——何其芳
21、桃源与沅州——沈从文
22、采蒲台的苇——孙犁
23、西湖的雪景——钟敬文
24、荔枝蜜——杨朔
25、济南的冬天——老舍
26、西湖漫笔——宗璞
27、丑石——贾平凹
28、苏州赋——王蒙
29、风雨中忆萧红——丁玲
30、昆明的雨——汪曾祺
31、阳关血——余秋雨
32、梦里花落知多少——三毛
外国卷:
33、论求知——弗兰西斯●培根
34、归来的温馨——聂鲁达
35、贝多芬百年祭——萧伯纳
36、远处的青山——高尔斯华绥
37、自然——歌德.
38、热爱生命一一蒙田
39、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一一卢梭
40、悼念乔治●桑——雨果
41、冬天之美——乔治●桑
42、乡村——屠格涅夫
43、海燕——高尔基
44、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
45、美——泰戈尔
46、浪之歌——纪伯伦
47、我的梦中城市——德莱塞
48、海边幻想——惠特曼
49、我的伊豆——川端康成。
大学语文必读散文散文是一种运用散文技巧写作的文学体裁,以散文篇幅为主要特点,以抒发情感、展现思想、描写景物为主要目的。
作为一名大学语文学子,熟读散文是提升自身文学素养的必修课。
本文将推荐几篇经典的大学语文必读散文,让读者在阅读中汲取智慧和情感的营养。
《彷徨》沈从文《彷徨》是沈从文的一篇散文作品,以第一人称叙事的方式,描述了作者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的内心彷徨。
作品以描写外在景物为线索,抒发了主人公的思乡之情。
沈从文运用生动细腻的语言,揭示了个体在封闭的异乡环境中的孤独和迷茫,反映了人与环境、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冲突。
本文以散文的方式,抒发内心真实的情感,引发读者对自我认知和情感体验的思考。
《草地》鲁迅《草地》是鲁迅笔下的一篇散文,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观察描写了一片富有生命力的草地。
作品通过对草地的描绘,探讨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反映了对自然界万物的细致观察和深情表达。
鲁迅通过自己对草地的感悟,呼唤人们要珍视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文章展示了鲁迅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感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与自然共生的思考方式。
《读书是种享受》郁达夫《读书是种享受》是郁达夫的一篇散文,以写作阅读为主线,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与享受之情。
作品以亲身经历为依据,叙述了读书对个体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
罗马尼亚作家伊奇利兹在《灵魂中的枯渴》一文中曾仰慕地说,“如果你能把所有能读的书都读了,你将是最幸福的人。
”郁达夫引用这句话并进行回应,表达了自己对阅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本文以自然流畅的叙述方式论述了读书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性,并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感悟,给读者以阅读的启示和鼓励。
《黄河颂》徐志摩《黄河颂》是徐志摩笔下的一篇散文,以对黄河的颂扬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黄河的敬仰之情。
作品通过对黄河的描绘,展示了黄河的壮丽与恢宏,以及黄河民族的伟大与勇敢。
徐志摩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黄河人与黄河景以及黄河历史相结合,塑造出一幅生动绚烂的黄河画卷。
大学语文散文课后习题答案大学语文散文课后习题答案在大学语文散文课上,老师常常布置一些习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和内涵。
这些习题涵盖了词语理解、段落分析、主题思考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习题及其答案,供大家参考。
一、词语理解1. 请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悠闲、苍凉、深邃、恬静、恍惚。
答:悠闲:形容心情舒畅,没有压力和束缚的状态。
苍凉:形容景象萧条、凄凉,给人一种寂寞、无助的感觉。
深邃:形容思想、眼神等深沉而富有内涵。
恬静:形容环境宁静、安详,没有喧嚣和干扰。
恍惚:形容思绪不清,意识模糊,不太能集中注意力。
二、段落分析2. 请分析下面这段文字的段落结构,并指出每个段落的主题。
答:这段文字的段落结构如下:第一段:描写了一个夏日的午后,阳光炙热,人们感到昏昏欲睡。
第二段:描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树荫下玩耍,他的欢声笑语打破了午后的宁静。
第三段:描写了一个老人坐在摇椅上,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往事。
第四段:描写了一个女子在花园里散步,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第五段:描写了一个年轻人在书桌前埋头苦读,追求知识和进步。
第六段:总结了这个午后的场景,每个人都在各自的世界中寻找快乐和意义。
3. 请分析下面这段文字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作用。
答: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
比喻:阳光如火,形容阳光的炙热和强烈。
拟人:午后的宁静,形容午后的场景仿佛具有生命一般,与人类情感相连。
排比:小男孩的欢声笑语,老人的回忆往事,女子的花园漫步,年轻人的苦读,通过排比的手法,使得每个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同时也突出了各自追求快乐和意义的不同方式。
三、主题思考4. 请谈谈你对以下句子的理解:“人生如同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
”答:这句话表达了人生的酸甜苦辣都是必然的,人生中难免会经历一些困难和痛苦,但这并不意味着一辈子都是苦的。
人生就像一杯茶,茶叶在沸水中经历了苦涩的过程,但最终会变成香甜的饮品。
同样,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也是为了更好地品味生活的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