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词汇与词汇教学
- 格式:pdf
- 大小:233.50 KB
- 文档页数:2
从心理词汇角度看英语词汇教学作者:魏峰来源:《新课程·教师》2011年第03期摘要:二语心理词汇的重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一动态重组过程中,词汇语义网络的不断变化是重组的核心内容,如何帮助学习者建立起比较稳固的二语词汇语义网络是二语词汇习得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因此采取哪些方式促进二语心理词汇的重组,提高学习者的词汇学习效率是该研究所关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二语心理词汇;词汇教学;语义网络前言词汇知识对任何一种语言使用者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词汇不仅是言语产出的动力,也是听力理解的关键。
近二十年,心理语言学有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心理词汇的研究给二语词汇习得的探索开辟了崭新的视角,为心理语言学和应运语言学研究二语词汇习得找到了一个恰当的结合点。
对心理词汇获得过程的详细探究,有助于促进二语心理词汇的重组,以便于更好地掌握词汇。
一、心理词汇的理论研究心理词汇不仅是一个虚拟的单词存储系统,同时也是确实存在于人脑中的词汇系统。
Treisman(1964)是第一位提出心理词汇的人,他把心理词汇定义为读者所能达到关于他所使用的语言的全部信息。
依据字典语义理论,学习者在获得单词的过程中,随着单词数量的增加,脑子里会建立保持词汇良好组织的系统以便于提取。
因此心理词汇被认为是互相联系的网络机构。
Collins和Loftus(1975)提出来扩散激活模型(Spreading Activation Modal),在这个模型当中,词汇的组织就像相互联系的结点,各个结点之间的距离由节点的结构特点及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决定。
激活起始于某个单独的结点,然后通过网络平行的传播出去,词汇的提取相应发生。
二、二语心理词汇理论研究给词汇教学的启示如果二语学习者想要有效地存储词汇,教师作为指导者需帮助他们不断地确立词汇之间的联结。
在学生被要求利用背景知识时,他们会有意识地将新学词汇和已有词汇联系起来,这样联结不断建立,有意义的词汇学习就会相继发生。
基于C-TEST的心理词汇特征研究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摘要:以300位来自于东北某综合性大学非英语专业三个年级的本科生作为受试对象,运用C-TEST调查分析了我国英语学习者心理词汇的组织特征与提取策略,通过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发现:(1)学生词汇量越大,其心理词汇越倾向于通过语义联结;(2)大多数被试所提取的心理词汇与正确答案高度相关;(3)被试对较难的任务给出的反应相对分散,而对简单任务反应较集中;(4)英语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其心理词汇语义连接的增强,但高年级英语课程的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语言磨蚀现象的出现。
关键词:心理词汇C-TEST 语义组织语境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ntal Lexicon of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Through C-TESTAbstract:In the research,300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ree grades of a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in northeast China were taken as the subjects to study the organizational nature of their mental lexicon,and C-TEST is adopted as the testing form.With th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the following major findings were drawn:(1)For the students of higher English level,their mental lexicon is organized in a semantic way;(2)Even for the incorrect answers,few of the answers are conceptually irrelevant words;(3)Difficult tasks elicit divergent solutionswhereas simple tasks elicit convergent solutions;(4)the upgrading of the English level is helpful for the rationality of their mental lexicon organization,while the reduction of English classes may be a cause for the emergence of the language attrition among the higher grades students.Key words:mental lexicon;C-TEST;semantic organization;context近年来,英语心理词汇的组织、提取及其特征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专业词汇教学心理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学科,它涉及到语言的认知、习得、产生和理解等各个方面。
在大学英语专业中,词汇教学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因为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语言交流和表达的基本单位。
结合心理语言学的视角进行大学英语专业词汇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英语词汇,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本文将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大学英语专业词汇教学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词汇认知在心理语言学中,词汇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认知现象。
词汇的认知包括词汇的存储、习得、产生和理解等方面。
在词汇的存储方面,心理语言学研究了词汇在大脑中的存储方式和组织结构,以及词汇之间的联系和关联。
在词汇的习得方面,心理语言学研究了词汇的习得规律和影响因素,例如语境、语言输入和输出等。
在词汇的产生和理解方面,心理语言学研究了词汇的产生和理解的认知过程,以及词汇的意义构成和词义关系等。
了解词汇认知的心理机制对于词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基于心理语言学的视角,我们可以提出一些词汇教学的原则,以便更好地实施词汇教学。
教师要注重词汇的存储和组织,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词汇网络,使他们能够更加迅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词汇。
教师要注重词汇的习得规律,尤其是在词汇的语境运用中,让学生能够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和输出,逐渐地掌握和运用词汇。
教师要注重词汇的产生和理解的认知过程,让学生了解词汇的意义构成和词义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词汇。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习得需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词汇教学更加富有成效。
针对大学英语专业的词汇教学,可以根据心理语言学的视角,设计一些适合的教学方法。
可以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语言输入和输出,逐渐总结出词汇的规律和特点。
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和体验词汇,提高他们的词汇运用能力。
心理词汇与英语词汇教学【摘要】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
针对目前学习者英语词汇的应用能力现状,本文在对心理词汇作了简要介绍后,分析了心理词汇对词汇教学的启示,并提出了在语义联想网络中教生词的方法,对单词、句子这两个层面进行有意义的词汇输入作了分析,帮助学习者利用语义网络促进对英语词汇的习得。
【关键词】心理词汇;语义网络;英语词汇教学一、引言英国语言学家wilkins (1972)曾提出:“没有语法人们很难很好的表述,而没有词汇则不能表达。
”可见词汇在语言学习尤其是二语习得中的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词汇教学是重要的环节。
一项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桂诗春教授主持的“九五”社科规划项目“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析库”(chinese learners’english corpus 简称clec)的研究成果也表明,学习者在词汇方面的失误主要表现在词形的3种失误:拼写、构词、大小写,而拼写更是居榜首,占17.47%。
这三种失误合占20.57%。
词汇失误,七种有五种:替代、缺少、词类、冗余、歧义占失误的23.81%。
其他的语法失误、词组失误等合占55.62%,可见学习者在词汇习得中的失误是很大的。
那么在英语教学当中,词汇教学也是重中之重。
二、心理词汇的概念心理词汇(mental lexicon)是心理语言学领域和二语词汇习得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其相关的研究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词是如何在人脑中组织以及是如何被提取的。
心理语言学家考察人们怎样在记忆里保存、辨认、提取词汇和理解词汇的意义,并把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词汇,即词汇的心理表征称为心里词汇也叫内部词汇(mental lexicon 或internal lexicon)。
这些词具有语音,句法,形态和语义方面的表征。
与心理词汇相关的概念有词汇知识和词汇的心理表征。
词的知识分为两个方面:词的内部知识和词的外部知识。
前者指词汇在字典上的定义、读音、拼写、词性等知识;后者则包括 1、词汇的语内关系,指词汇与其他词汇的语法和句法关系,如同义、反义、上下义关系;2、词汇的语外关系,指词汇与词汇使用者及语境的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词汇的各种联想义、比喻义、语体语域特征等。
从心理词汇角度看英语词汇教学摘要:二语心理词汇的重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一动态重组过程中,词汇语义网络的不断变化是重组的核心内容,如何帮助学习者建立起比较稳固的二语词汇语义网络是二语词汇习得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因此采取哪些方式促进二语心理词汇的重组,提高学习者的词汇学习效率是该研究所关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二语心理词汇;词汇教学;语义网络前言词汇知识对任何一种语言使用者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词汇不仅是言语产出的动力,也是听力理解的关键。
近二十年,心理语言学有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心理词汇的研究给二语词汇习得的探索开辟了崭新的视角,为心理语言学和应运语言学研究二语词汇习得找到了一个恰当的结合点。
对心理词汇获得过程的详细探究,有助于促进二语心理词汇的重组,以便于更好地掌握词汇。
一、心理词汇的理论研究心理词汇不仅是一个虚拟的单词存储系统,同时也是确实存在于人脑中的词汇系统。
treisman(1964)是第一位提出心理词汇的人,他把心理词汇定义为读者所能达到关于他所使用的语言的全部信息。
依据字典语义理论,学习者在获得单词的过程中,随着单词数量的增加,脑子里会建立保持词汇良好组织的系统以便于提取。
因此心理词汇被认为是互相联系的网络机构。
collins和loftus(1975)提出来扩散激活模型(spreading activation modal),在这个模型当中,词汇的组织就像相互联系的结点,各个结点之间的距离由节点的结构特点及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决定。
激活起始于某个单独的结点,然后通过网络平行的传播出去,词汇的提取相应发生。
二、二语心理词汇理论研究给词汇教学的启示如果二语学习者想要有效地存储词汇,教师作为指导者需帮助他们不断地确立词汇之间的联结。
在学生被要求利用背景知识时,他们会有意识地将新学词汇和已有词汇联系起来,这样联结不断建立,有意义的词汇学习就会相继发生。
在决定新单词是如何适合背景的过程中,在词汇各种关系中搭配关系是比较强大而持久的联系,因此提供给学习者练习搭配的机会是一项有意义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