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狮战斗机
- 格式:doc
- 大小:324.00 KB
- 文档页数:18
飞机机翼翼型解析近日,网上有传我国J-20战斗机改装前掠翼版,并且配有想象图,象机翼“前掠”、“后掠”等名词,如果不配图,很多菜鸟级军迷可能还不知道是什么个翼型。
现在,我想从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两个方面来对各种机翼进行简单剖析。
一、固定翼飞机翼型。
1、固定翼飞机机翼大布局分为:常规布局、大三角翼布局、鸭翼布局。
常规布局就是我们常见的飞机,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翼型。
常规布局飞机的特点是前翼大、后翼小,机尾有尾垂,这些都是最基本的。
常规布局仍存在一些看起来不一样的地方飞是尾垂仍有几个式样,如:大型客机和运输机尾垂顶部有小翼,现代三代、四代战斗机多采用双尾垂,而二代以前的战斗机几乎都是单尾垂的。
很多大型飞机主翼稍部都有一个小的上翘,称为翼稍小翼;之所以做这个小翼是因为设计师们发现,飞机尖细的翼稍高速划过空气时会剧烈撕裂空气并形成紊流,而紊流对飞机的升力和高速性都造成了明显的不利影响,如果消除这样的紊流将对减小飞机的燃料消耗起到很大作用,所以现有多大型飞机都设有小翼,而战斗机之所以很少有翼稍小翼是因为小翼对飞机来说本身是一个增重,大型飞机由于自身重量大对这样小的增重不太敏感,而战斗机起飞垂量低,对超重非常敏感,设计翼稍小翼给战斗机带来的好处和飞机增重带来的小利影响基本持平或者大于收益,所以战斗机飞不再设翼稍小翼了。
现代很多战斗机翼尖可挂格斗导弹,如SU-27、J-15、F-16等等,当这些飞机翼尖不挂导弹时从减轻飞机重量来考虑应该拆掉翼稍挂架,但很多飞行中的战斗机并不拆除这一对挂架,主要原因就是这对挂架虽然会增加飞机自重,但在飞行时却起到翼稍小翼的作用,两相抵消后虽然没有多大增益但增重后对飞行的影响也不大,不拆除挂架还减少了一些维护费,所以很多战斗机平时也保留了这对挂架。
部分中型运输机改装的特种机尾翼两侧加了两到四块垂直方向安装的小板称为“端板”,端板的作用主要是增强飞机飞行的气动性,如美军E-2预警机为了方便地放进机库而降低了垂尾高度,而垂尾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平飞是改变飞行方向,垂尾降低后飞行转向性能变差了,为了弥补这个据点,增加垂尾是很普遍的方法,E-2预警机在增加垂尾后可以在降低垂尾高度的同时维持了飞机转向性能。
世界十大战斗机排行榜世界战斗机格局波澜不惊,但大规模的新技术变革正在处于量变到质变的过渡阶段中。
今年,有源相控阵雷达已开始成为最新型战机的普遍装备,几乎霸占了排行榜前10名的大部分位置。
中国的歼10和瑞典的JAS39只能并列屈居第11位。
第一名:F-22A “猛禽”参选型号:正式生产型F-22A点评:提前宣告退场的领先者2009年里,F-22“猛禽”战斗机遭遇了诞生以来的最重大事件——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在完成187架的生产后永久关闭F-22的生产线,以削减庞大的国防开支。
尽管F-22的性能优势在十年后也难以被超越,但其价格高昂的弱点却令其早早退出国际市场,因此该机的市场评价定为最低。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F-22的性能优势都是难以超越的,包括各个技术领域。
以电子设备为例,F-22的AN/APG-77相控阵雷达,即使是尚未服役的一些同类型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也难以比肩。
无论是苏-35S的“雪豹”雷达,还是“台风”的“猎手”雷达,要么是相关电子技术仍然落后,要么是雷达尺寸和模块组件级别差一号。
而F-22最为明显的优势领域——隐身性能,则至今没有任何挑战者出现。
别国近期唯一可能的竞争对手——俄罗斯的T-50 PAK/FA 至今仍不见踪影。
由于其他战斗机的雷达难以在超视距范围上发现F-22,因此F-22凭借这种不对称优势,足以令其他战斗机包括雷达、导弹、超机动性在内的任何先进技术不值一提。
目前各国新一代战斗机在隐身性能方面仍是空白,这成为了美军F-22和F-35赖以称霸的主要手段。
各项评分:电子设备:★★★★★机动性能:★★★★★武器:★★★★★潜力:◆◆◆◆◆市场评价:○总分:★x15第二名:俄罗斯苏-35BM战机参选型号:生产型苏-35S点评:坎坷前行的过渡王牌俄罗斯最新战斗机苏-35在这一年中险象环生,但俄政府仍坚决按计划装备。
先是四号原型机在首次试飞中就失事坠地,然后一号原型机在莫斯科航展上表演了一次惊险的单轮着陆——险些发生的大事故却被现场观众误认为“高超特技”。
1 F-22“猛禽”★x15 制造:美国2 “台风”★x13.5 制造:欧洲3 F-15“鹰”★x13.5 制造:美国4 苏-27“侧卫”系列★x13 制造:俄罗斯5 “阵风”★x12.5 制造:法国7 F-16“隼”★x11.5 制造:美国8 JAS-39“鹰狮”★x11 制造:瑞典9 米格-29“支点”★x10.5 制造:俄罗斯10 幻影-2000 ★x10 制造:法国1 F-22A“猛禽”★x15 制造:美国2 苏-35BM“侧卫”★x14.5 制造:俄罗斯3 “台风”★x13.5制造:欧洲5 F/A-18E/F“超级大黄蜂”★x13 制造:美国6 “阵风”★x12.5 制造:法国7 米格-31SM ★x12.5 制造:俄罗斯8 F-16E/F“隼”★x12 制造:美国9 歼-10A“猛龙”★x11.5制造:中国1 F-22A“猛禽”★x15+ 制造:美国2 苏-35S“侧卫”★x14.5 制造:俄罗斯3 EA-18G“咆哮者”★x13.5 制造:美国4 F-15SG“先进攻击鹰”★x13.5 制造:美国5 “台风”★x13 制造:欧洲6 “阵风”★x12.5 制造:法国7 F-2 ★x12.5 制造:日本8 F-16E/F“隼”★x12.5 制造:美国9 米格-29KUB ★x12.5 制造:俄罗斯10 米格-31BM ★x12制造:俄罗斯1 F-22A“猛禽”○20制造:美国2 苏-35S“超级侧卫”○17.5制造:俄罗斯3 F-15改“先进攻击鹰”○17制造:美国4 EF-2000“台风”○17制造:欧洲5 F/A-18E/F“超级大黄蜂”○16.5制造:美国6 “阵风”○16.5制造:法国7 F-16改“先进隼”○16制造:美国8 歼-10改○15.5制造:中国9 F-2○15.5制造:日本10 JAS-39“鹰狮”○15制造:瑞典。
从历代战斗机核心性能特征看经列装服役的仅有美国F-22/-35、俄罗斯苏-57三种机型。
这代飞机不仅飞行性能进一步提高,具备超声速巡航、超机动和高敏捷等特性,更重要的是拥有良好的隐身性能,由此在作战能力方面与上一代飞机拉开了巨大差距。
美《空军杂志》所提出的五代划分法中的历代战斗机代表机型在此划代方式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中的三代机,这批飞机尽管型号众多、性能各异,但是从平台性能来看,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仍然在延续前两代战斗机对高空高速性能的追求(这之后的四代机则转向高机动)。
同时,这批飞机在气动布局、动力装置、航电系统等方面所采用的技术,也大致处于同一水平(四代机则在这些技术领域全面更新换代),因此将它们全部划归一代也并非说不过去。
根据该划代标准,欧洲台风、法国阵风、瑞典鹰狮、美国F/A-18E /F 超级大黄蜂、俄罗斯苏-35/米格-35等部分20世纪90年代后入役的战斗机,尽管与美国F-22同期研制,作战能力也较早期四代机明显提高,但与F-22为代表的五代机仍有着很大差距,尤其是不具备隐身这一核心性能特征,因而被认为比五代机所代表的技术层次低0.25—0.5代,为此专门为这些飞机设置了4+和4++(或称4.5、4.75)两个子代。
考虑到此划代标准公布时间较早,其中部分信息已略显过时,为此笔者对其做了一定修正完善,如下表所示。
在修正后的划代标准中,笔者参照四代机被细分为三个子代的做法,将其中的三代机也同样细分为3、3+、3++三个子代。
这主要是因为这代飞机在发展过程中,从平台性能来看仍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飞行速度由低超声速逐步提升到马赫数2以上,飞机平台由轻型制空/截击逐步转向中/重型多用途。
此外,这一时期出现的两种具备“双3”性能的高空高速截击/侦察机(美国YF-12/SR-71和苏联米格-25),由于飞行性能和功能用途均比较另类,笔者为其另外单独设置了一个子代。
历代战斗机核心性能特征分析历代战斗机都有各自众多性能特点,如果以对飞机作战能力提升的贡献大小以及具备该性能的技术门槛高低为标准,对其进行分类排序,可以发现每代战斗机都拥有一项比较特殊、最具标志性的性能特点,它对于本代战斗机代次地位的维持意义特别重大,我们可以将其称为核心性能特征(或代差特征、标志性性能特征)。
2009年世界十大战斗机排行榜主要资料来源于凤凰军事、新浪网及网友钻石利剑2009年,世界战斗机格局波澜不惊,但大规模的新技术变革正在处于量变到质变的过渡阶段中。
今年,有源相控阵雷达已开始成为最新型战机的普遍装备,几乎霸占了排行榜前10名的大部分位置。
中国的歼10和瑞典的JAS39只能并列屈居第11位。
第一名:F-22A “猛禽”参选型号:正式生产型F-22A点评:提前宣告退场的领先者2009年里,F-22“猛禽”战斗机遭遇了诞生以来的最重大事件——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在完成187架的生产后永久关闭F-22的生产线,以削减庞大的国防开支。
尽管F-22的性能优势在十年后也难以被超越,但其价格高昂的弱点却令其早早退出国际市场,因此该机的市场评价定为最低。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F-22的性能优势都是难以超越的,包括各个技术领域。
以电子设备为例,F-22的AN/APG-77相控阵雷达,即使是尚未服役的一些同类型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也难以比肩。
无论是苏-35S的“雪豹”雷达,还是“台风”的“猎手”雷达,要么是相关电子技术仍然落后,要么是雷达尺寸和模块组件级别差一号。
而F-22最为明显的优势领域——隐身性能,则至今没有任何挑战者出现。
别国近期唯一可能的竞争对手——俄罗斯的T-50 PAK/FA至今仍不见踪影。
由于其他战斗机的雷达难以在超视距范围上发现F-22,因此F-22凭借这种不对称优势,足以令其他战斗机包括雷达、导弹、超机动性在内的任何先进技术不值一提。
目前各国新一代战斗机在隐身性能方面仍是空白,这成为了美军F-22和F-35赖以称霸的主要手段。
各项评分:电子设备:★★★★★机动性能:★★★★★武器:★★★★★潜力:市场评价:○总分:★x15 第二名:俄罗斯苏-35BM战机参选型号:生产型苏-35S点评:坎坷前行的过渡王牌俄罗斯最新战斗机苏-35在这一年中险象环生,但俄政府仍坚决按计划装备。
1/48 长谷川(Hasegawa)的F-15C,它也是这盒长谷川(Hasegawa)1/48比例套件所表现的内容。
除了机头两侧“海湾精神(GULF SPIRIT)”字样和白色佛罗里达州地形图以外,还有由飞行员Rick Parsons 上校自行涂装的绿星图案,代表驾驶另一架F-15C 时的一个击落记录,三面伊拉克国旗代表着另外两名飞行员在这架飞机上的三次杀敌记录,包括David Rose 上尉于1991年1月26日击落的一架米格-23和Anthony Murphy 上尉于1991年2月7日击落的两架苏-17或苏-22。
成为对伊军空中优势的中坚力量,该机型击落的伊拉克飞机数量比联军中的其它任何机种还要多。
绰号为“大猩猩”的美国佛罗里达州埃格林空军基地第33战术战斗机联队的“鹰”战斗机在海湾战争期间,为保卫伊拉克空域的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在沙漠风暴中取得了比其它任何单位都多的空对空胜利。
C h r i s t o f f T h e u n i s s e n隶属于第33战术战斗机联队,埃格林空军基地。
号为09591。
其中包含“海湾精神”的水贴以配合幽灵灰和海灰双色伪装,这种涂装方案和该中队其它飞机相同,而且还包含了MSIP II (多阶段改进计划I I)升的改件。
套件颇有年头,许多流道上都有明显的毛刺和合模线,蒙皮线的深浅和宽度也并不统一。
毋庸置疑,长城模型的同款机型质量远超长谷川的这款著名战机。
然而经过一番努力,本套件仍然可以被打造成一件精美的作品。
不仅有树脂零件,而且还包含一大板蚀刻片零件,从而确保完成后的座舱足够精美。
制作过程中,Aires套件中座椅后的交叉支撑杆损坏了,所以我用胶条重制。
2. 原件座舱的质量其实还算不错,但由于套件已经颇有年头,所以锐度稍差,而且MSIP I I级组件也令人不敢恭维。
在细节和精准方面,和Aires的树脂套件可谓天差地别。
3. 座舱的幽灵灰内构色和各种黑色细节用田宫的水性漆进行涂装。
印度MRCA 战斗机项目将花落谁家印度"自行设计"的LCA 超轻型战斗机服役时间一再推迟, 性能也不理想, 无法满足印度空军替换其数量庞大的MiG-21 战斗机的需要. 印度空军因此提出了MRCA 战斗机竞标项目, 计划以91-111 亿美元购买126 架现代化战斗机. 六个型号的战斗机参与了该项目的竞争: 阵风, 台风, F-16IN 超级毒蛇, F/A-18E/F, 鹰狮NG, MiG-35 (以上飞机示意图并非按相同比例绘制). MRCA 将很可能是F-35A 大举投向国际军火市场前的最后一个产量过百的战斗机竞标项目, 其意义对参加竞标的许多企业非常重大. 特别是对欧洲国家没有隐形战斗机在手的那些公司来说可能会是它们的最后一搏.I. 阵风阵风是法国军事航空技术之花, 但是与其在出口市场上大有斩获的历代前辈们不同, 阵风已服役逾十年, 却始终未能赢得一个出口客户. 巴西曾一度有意引进阵风, 但新任总统上台后据说更看好美国的F/A-18E/F. 失去巴西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后, 阵风的商业前景显得越来越不乐观了. 阵风外形漂亮, 机敏性好, 载弹量几乎能向空机重看齐, 并配备有很有法国特色, 性能相当强的电子系统. 但是由于法国自身装备数量太少, 生产批量小, 成本始终降不下来. 2000 年服役的阵风到现在也仅生产了不足100 架, 而服役晚得多的同级别中国J-10 战斗机的产量已经超过了200 架了. 低速生产的阵风论斤出售的价格与战斗机世界的女皇F-22 不相上下, 对潜在用户的心理冲击可想而知. 更重要的是, 型号的主要生产国自己装备数量这么低, 以后飞机性能升级需要的投资就将很大程度上分摊给它的海外用户, 造成全寿命期使用费用的大幅度上升. 飞机总产量不够, 各种相关零配件, 发动机, 型号专一的电子设备等等的池子就小, 相应成本进一步摊高. 所以阵风生产成本就已经很可观, 使用成本更将十分惊人, 始终难以为海外用户看好就不奇怪了. 冷战时法国能钻美苏对抗的空子, 把高价飞机卖给两头不靠的那些国家, 冷战后这一细分市场的消失使法国无法以出口获利滋养本国装备, 经费不足, 阵风的产量自然上不去, 而低产量又把本已惊人的价格推得更高, 形成恶性循环. 说到这里大家就会明白为什么巴基斯坦历年来孜孜不倦地游说中国, 希望中国空军批量装备JF-17 了.阵风的性能也是有缺陷的. 为格斗机动性和低速性能优化的近偶合鸭翼设计牺牲了阵风的超音速机动性, 其超音速性能不仅不如为超音速BVR 空战优化的台风, 也比不上设计理念上介于欧洲双风之间的J-10. 在BVR 空战重要性越来越高的今天, 这不能说不是阵风性能上的一大短板. 当初设计时因为要考虑上舰需要, 阵风的低速性能必须超过台风, 由于法国不处于两大军事集团对抗的最前沿, 在BVR 空战和超音速拦截性能上相对于台风放点水也是可以接受的, 可惜现在形势变了.阵风的一大优点是能在体积较小的航空母舰上使用, 这对雄心勃勃, 企图扩充其航母力量的印度会有一定的吸引力. 同样能上舰的F/A-18E/F 比阵风更大更重, 印度自己造的4 万吨级航母根本带不动. 而且阵风的飞行性能比F/A-18E/F 强得多是公认的事实, 所以法国飞机还是有一定的竞争力. 印度空军装备是万国牌, 已经在使用法国造的幻影-2000, 所以过渡到新的法国型号应该不会太困难.阵风-M 的性能要比印度从俄罗斯买的MiG-29K 强得多, 对印度海军应该有不小的诱惑力, 但MRCA 是空军的项目, 不会为了让海军高兴去多花钱买成本高的飞机. 阵风要拿到印度人的银子, 难度是很大的.去掉雷达天线罩的阵风的正面照, 清楚地显示了其主传感器系统: 1000 收/发单元的RBE2 AA AESA 雷达, 光电传感器转塔, 红外传感器转塔. 阵风原来标配使用无源天线的RBE 2 雷达, 波束敏捷性大大优于传统PD 雷达, 但随着AESA 雷达在美国量产战斗机中的普及, 无源相控阵雷达的地位变得非常尴尬. 没有AESA 雷达是过去阵风参加战斗机竞标时的一大软肋.II. 台风虽说在很多人眼里台风没有阵风漂亮, 但是前者的超音速性能大大优于阵风却是不争的事实. 英德等国的战斗机必须与前苏联强大的战术航空兵争夺中欧战场上空的制空权, 强调BVR 空战能力是很自然的事情. 台风从概念上可以认为是使用80 年代流行的鸭式气动设计的紧凑版F-15, 在火力, 速度, 燃油系数等方面都与F-15A 异常相似. 台风的雷达孔径比阵风的大, 超音速性能在西方战斗机中仅次于F-22A, 是相当强悍的制空战斗机, 对地打击的挂载能力也很强. 更重要的, 是多国合作的台风生产批量远远超过其高卢堂弟, 零配件池比阵风大得多, 升级需要海外用户负担的研制费用也将相对较低. 相对于在出口市场屡战屡败的阵风, 台风已经拿到了沙特和奥地利两国一共87 架的合同, 加上项目参与国自己的订货, 已经有了559 架的生产规模, 比起总订货才180 架的阵风要强得多了. 多国合作看来还是有好处的嘛. 不过采用最新电子系统的台风单价超过一亿美元, 比阵风还贵不少, 印度如果想买126 架台风, 至少得拿出140 亿美元, 将会严重超出目前的项目预算, 政府里管钱袋子的老兄们恐怕不会轻易松口.台风是西欧国家最强悍也是体积最大的战斗机设计, BVR 空战能力非常强, 电子对抗设备先进, 并拥有目前最先进的空对空红外传感器, 能够在数十公里外侦测到战斗机蒙皮的气动发热, 因此具有一定的反隐形能力. 为了吸引印度海军的注意, 相关厂商最近又把舰载型台风的概念抛了出来, 但是改进成本太高, 印度已经出钱让俄罗斯研制了MiG-29K, 当了一回冤大头了, 不会有胃口再来资助舰载型台风的开发了.用来吊印度海军胃口的"海台", 下方是印度建造中的 4 万吨级国产航母. "海台"采用矢量喷管以提高低速控制性能, 滑跃起飞, 拦阻降落, 可以携带总容量3000 升的保形燃油箱来增大打击任务作战半径. "海台" 比MiG-29K 先进得多, 但改装费用很可能将高达数十亿美元,实现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台风比阵风更强调空战能力, 但对地打击火力并不弱.III. F-16INF-16IN 基本上是F-16E/F 的翻版, 但是为没有硬管加油设备的印度开发了装在保形燃油箱里的空中加油探头, 牺牲一部分燃油容量来换取与印度空军的俄制IL-78 加油机兼容的能力. F-16IN 的基本设计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 早已谈不上先进, 其飞行性能全面落后于欧洲双风和中国的J-10, 为了提高多用途能力进行的不断改装造成了重量的巨大增长, 使得F-16 本来引以为豪的机动性不复存在. F-16IN 的最大卖点, 是F-16 系列巨大的产量形成了规模庞大的零配件池, 能降低客户的使用成本, 而且利用部分F-35 技术升级而来的F-16IN 有可能在未来分享美国对F-35 系列技术升级的成果.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 F-16 系列最大的用户美国空军将近20 年前就停止了对F-16 的采购, 现役的F-16 机龄已经相当大, 很多将在近些年面临退役. 其他用户国家多年以前购买的F-16 系列也都面临换代, 将逐渐被F-35A 的出口型所取代. 事实上F-16 机队换代的巨大市场需求是驱动F-35 项目的关键因素之一. 购买已经处于其技术寿命黄昏, 旧瓶装新酒的F-16IN 对印度来说并非合理选择. 另外印度的死敌巴基斯坦是F-16 系列的传统用户, 对F-16 的飞行性能一清二楚,印度如果选择F-16IN, 只怕心里不免有点嘀咕吧..F-16IN俯视图, 空中加油探头处于伸出状态.IV. F/A-18E/FF/A-18E/F 属于较早装备AESA 雷达的型号, 电子系统相当先进, 而且在常规战斗机里是隐形措施做得最到位的, 如果用隐形化吊舱携带武器, 正前方RCS 值可控制在- 10 分贝, 比其它五个型号低得多, 半只脚踏入隐形俱乐部了. F/A-18E/F 是美国近些年来产量最大的战术飞机项目, 又出口给了澳大利亚, 巴西也是潜在的客户, 有数量足够大的低龄的飞机来保证相当时间内零配件池的充盈, 而且只要政治条件允许能分享美国海军F/A-18E/F 机队的技术升级方案, 保持飞机航电和软件的先进性. F/A-18E/F 是F-15C 量级的重型战斗机, 但是由于生产批量大, 技术成熟, 单价比体积小得多的欧洲双风还要略低一些, 价格上有很大的吸引力. 另外F/A-18E/F 是六个竞标型号里实战经历最丰富的, 可用的现代化弹药种类多, 其F414 发动机还可以用来升级印度国产的LCA. 但是F/A-18E/F 飞行性能中庸, 为舰载使用额外加强的结构对空军用户来说是影响性能的死重; 印度海军的航母体积不够, 又没有弹射器, 无法支持F/A-18E/F, "超级虫" 只怕两头不讨好. EA-18G 强大的电子对抗能力对缺乏特种飞机的印度空军来说将非常有价值, 如果美国肯出口EA-18G 说不定印度空军爱屋及乌, 连带把F/A-18E/F 也给买上一批. 但EA-18G 是美国唯一的新型高性能航空电子对抗平台, 属于国之重器, 出口给印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F/A-18E/F 要拿到印度空军的订单, 困难还是不小的.挂隐形化武器舱, 携带保形燃油箱的升级版"超级虫", 先进电子系统和半隐形能力是其最大卖点, 而中庸的飞行性能则是其最大软肋.EA-18G 是目前最为先进的电子对抗飞机. 由于美国空军自己的EF-111A 电子对抗飞机早已退役多年, 新平台的研制又受到预算的限制始终没有结果, EA-18G 必须空海通吃, 为空军, 海军, 海军陆战队的飞机提供电子干扰支援, 工作量将非常之大. 这么重要的电子对抗平台, 最多出口给澳大利亚那样的铁杆盟友, 其它国家想都不用想.V. 鹰狮NG瑞典的鹰狮是所谓三代半战斗机的开山之作, 具有价格低廉, 维护保养便利, 对跑道要求低等优点, 在国土防卫作战中依赖主场优势足以与强悍的Su-27 相抗衡, 是超轻型战斗机中的王者. 鹰狮NG 采用了推力更大的发动机并配备AESA 雷达, 战斗力进一步提高, 价格低廉的优点则得以保留, 是五个西方型号里最便宜的. 但是鹰狮NG 的体积太小, 航程不足, 印度的幅员尽管无法与俄罗斯, 中国, 美国相比, 也是面积300 万平方公里的大国, 其战术飞机的航程不能太短, 自己费了好大劲搞出来的LCA 性能上放放水就算了, 对从国外进口的产品一定得高标准, 严要求. 鹰狮NG 体型只比LCA 略大, 使用的是同样尺寸的发动机, 两者同属超轻型战斗机, 而鹰狮NG 性能比LCA 高出太多, 如果引进鹰狮NG将置LCA 于何地呢? 另外尽管鹰狮NG 的总体设计是瑞典的, 但雷达, 发动机, 武器等等都是其它国家提供的, 既容易被卡脖子, 又使得长期服役过程中的系统升级成为充满不确定性的问题. 再说瑞典国小言轻, 外交政策中立, 买瑞典战斗机印度没有政治油水可捞, 鹰狮NG 的前景只怕不妙.鹰狮NG 是性能优秀的超轻型战斗机, 但是不幸诞生于轻量级战斗机概念日益褪色的时代, 而且雷达和发动机是美国的, 机载武器是美国和欧洲的, 未来的升级将受到很大的制约.VI. MiG-35MiG-35 在加大的背脊中容纳额外燃油, 作战半径比"经典" MiG-29 有了很大的提高, 为了能与西方设计同台竞技, 采用了俄罗斯最新型的AESA 雷达和航空电子系统, 发动机推力大大增加并可能采用矢量喷管. 由于印度已经在使用MiG-29, 并购买了MiG-35 的姊妹型号MiG-29K, 装备MiG-35 需要的适应时间短, 将能较快地形成战斗力. 印度空军已经大量购买了俄罗斯Su-30MKI 重型战斗机, 使用MiG-35 能实现武器弹药的通用化, 对简化后勤保障体系是有利的. 而且MiG-35 的报价也是六个型号里最低的. 但是俄罗斯航空发动机的使用寿命短, 战斗机服役期内需要多次更换发动机, 带来的使用成本增加将非常可观. MiG-35 的纸上性能虽然不错, 但航电的关键元件均来自国际市场, 未来的升级改进受到很大的制约. 更糟糕的还是作为MiG-35 设计国的俄罗斯战斗机工业摇摇欲坠, 未来是否能够紧紧跟随国际先进水平为MiG-35 提供技术升级令人担忧. 而且MiG-29 基本平台有很大的缺陷, 冷战结束后已经多年无人问津, MiG-35 和MiG-29K 可以说是该系列最后的挣扎, MiG-29K 还有俄罗斯海军这个客户, MiG-35 能否进入俄罗斯空军服役就很成问题, 因为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 俄罗斯空军宁愿将真金白银投向性能更好的"侧卫"系列. 如果印度购买MiG-35, 有成为该型号唯一用户的危险, 将被迫周期性地以巨大的代价为该型机升级, 并以极大成本维持其型号专一的零配件池, 等于印度花钱, 帮助俄罗斯降低其MiG-29K 机队的运行成本. 近些年的军购项目中印度已经被俄罗斯宰过了无数次, 未必肯没完没了, 心甘情愿地当冤大头吧.挂着8 枚空对空导弹的MiG-35 看似很有气势, 实际上是外强中干.总结MRCA 项目六个候选型号的性能都远远超过印度自己折腾了近30 年还是不能形成战斗力的LCA, 仅从替换MiG-21 的角度, 随便选择一个型号就行了. 但是上面的分析显示战斗机选型要考虑到技术指标, 使用成本, 寿命期升级便利性, 以及政治利益等多方面的因素, 并非单纯比较不同战斗机的纸上数据能决定的. 最近的报道显示台风是目前最为印度方面看好的型号, 选择台风有没有道理呢?台风的BVR 空战性能是MRCA 候选型号中最强的, 选择台风能够有效地增强印度空军的制空能力, 弥补一味强调多用途的Su-30MKI 空战能力不如新一代单座"侧卫"战斗机的缺陷. 为台风提供技术支持的是欧洲最强大的五个国家中的四个, 未来升级比较有保障. 台风已经得到六个国家共559 架的订单, 零配件来源和使用成本控制上远比仅有法国本国的180 架订单的阵风, 没有任何确定用户的MiG-35, 及前途尚难以确定的鹰狮NG 靠谱. 台风的EJ200 发动机尺寸与美国的F404/F414 系列相似, 是升级版LCA 的候选发动机, 选择台风能实现印度国产和进口MiG-21 换代飞机的发动机通用化. 购买台风能使印度同时拉近与四个欧洲强国的关系, 政治回报可观, 而美国已经出于制衡中国的需要在拉拢印度, 印度没有必要再刻意去拍美国的马屁. 综合分析下来, 尽管台风的单价最高, 将迫使印度政府追加对MRCA 项目的拨款, 但也最适合印度的需要, 如果赢得MRCA 竞标应在情理之中. 但是美国和俄罗斯能够对印度施加的政治影响不容小视, 台风技术参数层面上的领先并不能保证其最终的胜利, MRCA 究竟花落谁家目前仍然是迷雾重重.评论哎,这个很难说了.我个人认为是F-18有一定的可能.不过确实难说呀这场戏还真好看~鹰狮应该是第一个出局了,正如博主所言,跟三哥自己的LCA有严重的定位重叠,瞧陆军的"阿琼"多灾多难也还要保着它,LCA应不会轻言放弃,所以鹰狮机会最低MIG 35跟阵风的情况差不多,使用国少,成功与否主要看法俄两国能否对印度施加影响力。
本期焦点老骥伏枥——美国空军F-15C“鹰”式战斗机■ 作者:陈泽熹研制于上世纪70年代的F-15战斗机,在服役了40年之后依然是美国空军的主力制空战机,并提供给其盟国使用。
在F-15辉煌的作战历史中,取得了近百架的战绩而自身没有在空战中被击落,充分体现了其优秀的性能和设计。
在美国空军中服役的F-15C于1982年开始了多阶段改进项目(MSIP,现称为MSIP II),主要换装了新的火控雷达APG71,增加中距弹的发射能力,同时替换一些告警雷达。
作为一员老将,F-15C可谓是“老骥伏枥”了。
1/48本次制作的F-15C来自兰利空军基地第一战斗机联队,属于MSIP II项目之后的批次。
机体选择长谷川出品的1/48比例F-15C,由于该套件开发年代久远,一些细节都是按照F-15A型来设计的,因此我又从爱德美近年开发的F-15套件中选取了部分零件作为补充,并且选购了小鹰工作室出品的导弹挂架和Afterburner出品的水贴纸。
此外长谷川的套件还有一些先天的硬伤例如雷达罩的尺寸,这些都是在考证中发现并且在制作中需要纠正的。
有了先前充分的准备,制作比较顺利。
主要改造的地方有:机头雷达罩加长1毫米并打磨修型;座舱换装Aires的树脂件;修改机身错误的刻线并追加铆钉等细节;垂尾及机头的告警接收天线换用爱德美的零件;切除机尾的海狸尾,用爱德美的零件追加尾钩等细节。
其中较为繁琐的步骤就是追加机身和机翼蒙皮上的铆钉,此次我是用0.25毫米的钻头一个一个钻出来的,因为对于48比例来说,用齿轮滚明显失真。
接下来的上色旧化也算是一大挑战,因为美国空军F-15C所涂装的双色迷彩并没有现成的套装色(长谷川说明书给出的色号明显不够准确)。
经查阅资料确定为FS36176和FS36251两种联邦色。
不过模型调色不能以联邦色卡为标准,由于比例和大气分子的色散影响使得模型上的颜色要比实际颜色浅而且饱和度略低,而且由于后期的渍洗会加重本期焦点模型的发色,所以前期调色时一定要留有余地。
战斗机和攻击机的发展战斗机和攻击机是最重要的军用飞机之一。
其主要任务是歼灭空中和地面的敌机,夺取制空权,也称为歼击机。
如果主要用于对地攻击任务的战斗机,也称为攻击机(强击机)或战斗轰炸机。
其特点是,飞行速度快,机动性好。
战斗机的起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最初在简陋飞机上的目视射击,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已按用途不同分成不同类机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促使军用飞机发展迅速,参战各方均投入大量飞机。
这使战斗机的速度、作战半径、机动性能、机栽设备得到明显提高。
到战争结束时,机炮、火箭,雷达等均为战斗机的配置。
期末还出现了喷气式战斗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14年7月到1918年11月,历时4年3个月。
主要英、法、俄协约国与德、意大利、奥匈帝国同盟国之间的战争,主要战场在欧洲,涉及33个国家,四分之三的人口(15亿)卷入这场战争,最终以同盟国失败告终。
其中,死亡1000万,伤2000万,经济损失2700亿美元。
福克E战斗机--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名机Curtiss JN-4飞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战斗机,战后用于特技飞行、娱乐飞机等。
Gotha G.V飞机一战期间的德国轰炸机。
骆驼F.1战斗机英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名机(击落敌机1294架)。
De Havilland DH-4飞机当美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空军决定在美国工厂生产英国的DH-4飞机。
斯帕德VII和斯帕德XIII战斗机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名机。
Albatros D Va飞机虽然德国的Albatros飞机既美观又易于建造,但在一战期间,该飞机被空军证明并不成功。
Fokker Dr I Triplane(三翼飞机)一战时德国最著名的战斗机之一。
为了解决Albatros飞机遇到的问题,德国建造了Fokker Dr I三翼飞机。
飞行的黄金时代(1919-193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两个十年被称为飞行的黄金时代,出现了很多美观实用的飞机。
日本F2战斗机介绍《百度百科》1.摘要日本航空自卫队列装的F-2A/B系列战机是在美国帮助下在F-16战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该具备比较强大的远程及精确打击能力。
F-2战机可加挂日本国产ASM-2/3空射反舰导弹、AAM-3AAM-4空空导弹,还可以使用JADM精确制导炸弹。
2.发展背景F-2二战后日本军用飞机重新崛起之作:F-2战斗机。
日本在二战后经济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不少政客迫不及待得要使日本成为政治军事强国。
相应的日本自卫队也飞跃发展,而其中F-2战斗机更是日本战斗机史上一块崭新的里程碑。
但是在2005年,日本防卫厅一度宣布停止该机的采购计划。
日本战斗机有着颇辉煌的过去,“零”式战斗机曾经横行亚太地区的天空。
战后空中自卫队(空自)受和平宪法限制,无法自行研制先进战斗机,因此先后购入了美国的F-86F、F-1O4J、F-4CJ和F-15D/DJ“三代四型”的生产线,目前F-15系列是空自的主力。
空自也自行研制了T-1、T-2、T-4教练机和F-1战斗机。
其中以英法“美洲虎”攻击机为基础发展而来的F-1战斗机达到了第二代喷气战斗机的中上水平。
F-1是日本自二战后的第一种国产战斗机,进入1990年代后,F-1战斗机将逐步退役。
近年来日本大力扩张军事力量,自行研制装备了90坦克、87自行高炮、E-767预警机等先进装备,并向外派遣军事人员。
这些动向引起各国的警惕。
日本防卫厅从80年代中期就开始拟定研制新一代空中支援战斗机,1984年12月6日首次提出发展F-1后继机的FS-X战斗机计划。
按日本岛国防御的特殊要求,这种新型战斗机突出了反舰攻击能力,可使用国产ASM-1和ASM-2反舰导弹,兼顾国土防空任务,上述特点与F-1近似。
1985年3月,三菱重工提出独立自主开发、代名为JF-210的战斗机方案,外型类似瑞典JAS-39“鹰狮”(Gripen)。
但采用双垂尾双发布局,进气口在座舱下方,两具F404型发动机,起飞重量11.5吨,最大速度1.9马赫,携带4枚反舰飞弹(ASM)时作战半径约930千米。
虽然兰卡威航展已经在3月下旬落下了帷幕,但现在静静回想,除了眼花缭乱的机型、精彩绝伦的飞行表演外,其实还有很多东西值得细细回味与思考。
赴宴而来 在2013年的航展上,参与该项目投标的有俄罗斯的苏-30mkm战斗机,欧洲的”台风”战斗机、瑞典的jas-39“鹰狮”战斗机、法国的“阵风”战斗机以及美国波音公司的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本届航展上,作为“东道主”的苏-30mkm战斗机依然是最耀眼的明星,其超机动表演的可观赏性丝毫不比去年珠海航展上的苏-35s逊色。而来自法国的“阵风”战斗机更是拼尽全力,除每天都有精彩的飞行表演外,下午还会搭载马来西亚皇家空军(rmaf)的飞行员及空军高层进行两场体验飞行。欧洲的“台风”战斗机这次没有派实机参展,但在展馆的大门处有一架全尺寸模型,并配有各型空空、空地导弹及各型吊舱,同时还开放座舱让各界人士随意参观,因此人气也很高。 而迫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压力,驻日美军此次也从日本三泽基地调来了两架f-16c block50战斗机,并参与到每天的飞行表演中。笔者曾在2009年驻日美军岩国基地开放日上见过该型战斗机的飞行表演。个人觉得美军飞行员的飞行技术、表演的流畅程度远在日本航空自卫队的f-2alb之上。同时,泰国空军的一架jas-39“鹰狮”战斗机、美国海军的两架fl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也进行了地面静态展示。此外,美国这次还带来了两架从冲绳起飞的f-15d战斗机、一架p-8a“海神”新型反潜巡逻机以及一架sh-60“海鹰”直升机。 繁华背后 可以发现,马来西亚皇家空军虽然装备的战斗机数量不多,但列装的机型却不少,包括美制fla-18d.俄制米格-29n和苏-30mkm三种型号,而这也成为其被外界所诟病的原因之一。多元化的装备采购策略是一些缺乏独立研发生产能力的国家所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这样有利于减少国际政治对自身军备的影响,即当某一型进口装备受限时,至少还可以从其他国家获得替代产品。印度空军与马拉西亚皇家空军在这一点上倒是颇为类似。但是,不同机型需要不同的保障体系,这对后勤部门来说是一个“噩梦”。不过,在航展开幕式当天的开场秀中,从各型军机的混合编队水平、飞机数量以及单机机动来看,马来西亚皇家空军想必是花了不少心思、流了不少汗水的。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异机种大机群编队目前在我国公开的活动中还是一个很冷门的话题。不过在航空文化发达的国家,这已经是一个很普遍的表演项目,像日本航空自卫队岐阜基地那种异机种大编队,对普通民众来说,视觉上的震憾力还是相当惊人的。 进步&差距 这届航展的众多飞行表演队中,最出彩的当然要数我国第二次出国表演的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其精彩绝伦的表演受到了当地华人的一致好评。自“八一”飞行表演队换装歼10以来,其表演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特别是在去年珠海航展上,各界人士对于女飞的加入也是褒贬不一。其实,“八一”飞行表演队目前的编队水平与几年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提高,而这次兰卡威上的表演比珠海航展又有明显进步。 如果在涂装的颜色上再做进一步的改进,拉烟装置更换成国际通用的白色放油装置,干扰弹改用现役装备,飞行员与地面人员的配合手势进一步规范(这一点可参考同场的新加坡“黑骑士”飞行表演队和美国空军f-16机组),编排上再适当参考其他国家的队形,那么,“八一”飞行表演队完全可能跻身世界一流空军飞行表演队的行列。 独具特色 本次航展最独特之处就是在一个地方就能看到中、俄、美、欧的一线作战飞机。该航展自1991年首次举办以来,至今已举办了13届,但对于国内的广大航空爱好者来说,这却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地方。因为其无论在举办地点、展览规模还是专业程度上,均无法与巴黎航展、范堡罗航展等相提并论,甚至在知名度上也比新加坡航展稍逊一筹。但作为东南亚地区难得的东西方军机博览会,再加上相对较多的飞行表演,因而也吸引了不少专业人士和航空爱好者的到来。值得一提的是,马来西亚皇家空军刚刚采购的4架空中客车公司的a400m运输机也在本次航展上亮相,而马来西亚也是该机型的首个亚洲用户。作为一型具有多战术能力的运输机.a400m运输机精湛的做工让很多到场的专业人士都赞叹不已。 兰卡威岛,位于马来西亚西北安达曼海与泰国的交界处,其名源于当地一种叫栗鸢的白头红棕色老鹰,象征着勇敢和强悍,是马来西亚最富传奇色彩的岛屿之一。作为东南亚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兰卡威岛早已为人们所熟知,每天都有来自吉隆坡、新加坡甚至欧洲的直飞航班。最重要的是,兰卡威的拍摄环境很好,天气通透,来到此处,真可谓拍机、旅游两不误。 作为航展会场的兰卡威国际机场,环山临海,使拍摄出的画面既有山景也有海景,内容十分丰富。而机场东侧那座不高不低的小山,则成为航空摄影爱好者们的福地。当然,如果要想拍出比较理想的特写,最好配一只500以上的镜头。同时,机场外围的铁丝网普遍不高,当地的老百姓可以很方便地在外面欣赏各类飞行表演。在航展的场馆内有一座铁塔,用于飞行表演时,所在飞行表演队的军官进行现场解说。由于其视野开阔,居高临下,因此可以拍到相当多的美图,这一点颇类似国外的观景台。我国珠海的航展展馆最近正在进行升级改造,个人觉得如果主办方能在楼顶建一座相应的钢架平台,那么对拍摄及观赏会有相当大的益处。即便适当收取一些费用,想必大家也是愿意接受的。进一步试想,如果国内民用机场也能建一些无碍飞行的观景台,那么既可以方便送客,又能方便赏机,更可以避免深圳机场那样的严重交通事故。 最后一点,与其他航展所不同的是,由于临海,因此兰卡威航展上还有水上飞机表演、马来西亚海军特种兵从直升机上进行空中绳降、制服恐怖分子等海事表演。
2007年世界战斗机排名榜凤凰军事频道2007年度战斗机排行榜火热出炉2007年,历经短暂沉寂后,新一代战斗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规模技术升级。
新的改进升级型号不断出现,从而使战斗机的实力排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本排行榜内,一律以各款战斗机的最新改进型为评分对象。
在局部战争中频频亮相的F-15E 、F-16C 、米格-29A 等,如果单独评选甚至无法挤进前10名。
No.1 F-22“猛禽” 制造国:美国电子设备:★★★★★机动性能:★★★★★武 器:★★★★★潜 力:◆◆◆◆◆ 市场评价:◈参选型号:正式生产型 F-22A 点评:没有弱点就是最大的弱点 F-22A 是新一代战斗机性能评价的标准和参照物,但唯一的缺陷也正是该款机的高性能导致的高昂造价,所以该机的市场评价最低。
No.2 “台风” 制造国:欧洲-英国电子设备:★★★★机动性能:★★★★☆武器:★★★★★潜力:◆◆◆◆市场评价:●●◈参选型号:“台风” Block 5 批次点评:留有缺憾的欧洲战斗机凭借欧洲多国的合作,“台风”拥有优异的机动性和火控系统,虽然装备AESA雷达的升级型尚未服役,但综合性能仍优于多数对手。
No.3 F-15“鹰”制造国:美国电子设备:★★★★★机动性能:★★★☆武器:★★★★★潜力:◆◆市场评价:●●●参选型号:出口型F-15K点评:连遭停飞的不幸战机F-15是2007年最受到命运捉弄的战斗机,连续三次遭到停飞命令。
但该机凭借改装AESA雷达的不对称优势,仍抢占了第三名的位置。
No.4 苏-27“侧卫”系列制造国:俄罗斯电子设备:★★★★☆机动性能:★★★★武器:★★★★☆潜力:◆◆◇市场评价:●●●●参选型号:升进型苏-27SM(AESA) 点评:苏霍伊永远的摇钱树俄罗斯基础强大的航空工业,能够制造出不亚于西方的先进武器系统。
苏-27和苏-30的升级工作也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No.5 阵风制造国:法国电子设备:★★★★机动性能:★★★★武器:★★★★☆潜力:◆◆◆◆市场评价:●●参选型号:“阵风”F2/F3标准点评:卖不出去的“全能战斗机”“阵风”代表着法兰西民族的骄傲,但市场业绩不佳也影响着升级进度。
“鹰狮”:叫好不叫座的北欧小子 2010年12月21日 15:45凤凰军事【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瑞典“鹰狮”战斗机(资料图) 2010年,JAS-39“鹰狮”战斗机的销售前景仍处于近乎悲剧的境地。被誉为西方性价比最好的三代半战机,“鹰狮”的出口成绩一败涂地,今年仅有泰国追加订购了6架。此外,鹰狮NG参与了巴西、印度新一代战斗机的竞标,虽然声势不差,但在诸多竞争对手中很难稳操胜券。
另一方面,西方有媒体曝光美国方面采用恶劣手段,以中断AESA雷达供应作威胁,在2008年挪威战斗机竞标中对瑞典“鹰狮NG”方面造成致命破坏,直接导致后者输给F-35。
2008年,JAS-39“鹰狮”的改进型号“鹰狮 NG”首次闯入公众的视线。配备相控阵雷达的“鹰狮 NG”,凭借其出色的性价比,曾被誉为西方战斗机中最具威胁的“黑马”。但“鹰狮”系列采用多国产品的策略,也给自己造成致命影响。
JAS-39“鹰狮”是瑞典萨伯公司研制的单座轻型战斗机。瑞典人充分利用了“拿来主义”,发动机是美国产品,辅助发动机是英国产品,机关炮是德、法产品,火控系统是自家的。“鹰狮”可以挂载西方多数航空武器,未来还可挂载新型的FMRAAM、“流星”先进中距空空导弹。虽然“鹰狮”采用成熟可靠的外来技术,对提高自身性能有很大帮助,却在关键时刻遭到供应国的手段,轻易在出口市场中输给了部件供应国的竞争战斗机。这对其他战斗机生产国来说,可成为重要借鉴。 JAS-39“鹰狮”目前已基本完成第三批生产型的改进任务。改进后的JAS-39C/D采用了新型信号数据处理计算机和全权限数字式发动机控制系统。目前“鹰狮”采用了埃利克森·费伦第公司的PS-05/A多功能脉冲多普勤雷达。在本国爱立信集团的强大支持下,瑞典“鹰狮”的电子设备不可小视。PS05/A多功能X频段脉冲多普勒雷达基本可以满足当前的作战需求。另一方面,CDL39通讯和数据链系统所具备的数据高速传输、共享和处理能力,使“鹰狮”在编队作战时具备了可怕的战力。
最新改进型“鹰狮NG”,则计划安装有源相控阵雷达,雷达型号将采用美国AN/APG-80或“台风”配套的CAESAR雷达。此外,“鹰狮NG”配备了专门为其开发的新型头盔瞄准,并整合了更先进的作战系统和发动机,作战载荷也有相应提升了约1000千克,增至6000千克。
虽然号称性价比很高,但“鹰狮”却没能实现类似F-16的市场辉煌。“鹰狮”近期的希望寄托在印度和巴西战斗机选型上,虽然成功希望不太乐观,但两个项目均能带来大手笔订购,一旦成功过关将有望令“鹰狮”翻身。
各项评分: 电子设备:★★★☆ 机动性能:★★★★ 武 器:★★★★ 机 体:★★★☆ 市场评价:◆◆ 总分:★x15 F-22“猛禽”:第一次迎来外国挑战者
2010年12月21日 14:21凤凰军事【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5条 F-22A“猛禽”战斗机(资料图) 2010年里,F-22“猛禽”战斗机已开始面对俄罗斯PAK-FA T-50战斗机的挑战,后者成为继美国后第一种成功试飞的第四代战斗机。但T-50无论是技术成熟性和服役时间,仍属于无法保证的状态。F-22作为已服役多年的型号,在各方面已稳占绝对优势。
目前,F-22在各方面指标上都优于各种竞争对手,包括联合攻击战斗机F-35。目前,F-35已接近研制成功,但作为一款“低档”战斗机,多项性能被蓄意降低,机动性、雷达性能等甚至不如苏-35等三代半战机,而预估造价已突破1.3亿美元,造成当前F-35“价高质低”的尴尬局面。因此,F-22原本相对于F-35的高昂造价反变得不太明显,给未来两者命运造成了新的变数。
F-22的机体设计、雷达设备、武器配置等都已成为后来者借鉴的对象,包括俄罗斯的T-50、日本的“心神”、韩国的KFX等研制中的四代机,都与F-22采用了高度相似的设计思路,乃至机体造型。另外,各种三代半战斗机包括苏-35、阵风、台风、鹰狮等,均逐步换装四代战斗机的雷达、武器等系统,提高了整体作战能力。
F-22最大的战术优势,乃是其隐身能力和超音速巡航能力,这些都是三代半战斗机无法后天弥补的弱项。据称,F-22的隐身性能可将苏-27等三代战机的雷达探测距离降低到10~20千米以下,从而在战场上可形成压倒性的不对称优势。 根据奥巴马政府既定的减缩国防开支政策,F-22的停产已迫在眉睫,而出口希望则基本被扼杀,因此F-22很难拥有进一步发展的未来。虽然F-35面临种种弊病,但给予F-22翻身的机会仍十分渺茫。
各项评分: 电子设备:★★★★★ 机动性能:★★★★★ 武 器:★★★★★ 机 体:★★★★★ 市场评价:◇ 总分:★x20 苏-35S:被时间所拖累的东方王牌
2010年12月21日 14:29凤凰军事【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苏-35S原型机一号(资料图) 据悉,苏霍伊将在2010年年底向俄罗斯空军交付第一架生产型苏-35S,预计2012年第一批苏-35S形成战斗力。苏-35S的研制进度,在本国第四代战斗机T-50问世的背景下,已显得颇为拖延。苏-35S所拥有的一系列先进技术,包括相控阵雷达、矢量发动机等均随着时间推移,已变得不那么尖端。
苏-35S作为技术先行应用型号,采用了大量四代战斗机的技术,这些技术很多已移植到T-50上。但苏-35S和T-50同样面对资金不足,试验飞机太少的窘境,研制进度被严重拖后。包括发动机和相控阵雷达在内的一些相关技术,在试验中已显现出技术储备不足、试验次数太少的问题,成为战斗机研发的制约瓶颈。
目前,俄罗斯空军的主力战斗机已严重陈旧,包括米格-29、米格-31、苏-27在内多数均为前苏联时期生产的产品,近年来新入役的飞机少而又少。作为换代产品的T-50在2010年刚刚试飞成功,多年后才能实现服役,因此苏-35S需要作为承上启下的产品,衔接这个青黄不接的阶段。另外在出口市场上,苏-27SM和苏-30系列的性能面对未来战场也已力不从心,因此苏-35S能否及时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是至少五年内决定俄空军实力和出口竞争力的关键。
苏-35S从整体性能上看,仍难以和F-22相抗衡,主要缺陷在于隐身能力不足。但苏-35装备了强大的“雪豹E”相控阵雷达,以及矢量推力发动机,在探测能力和机动性能上已接近F-22的水准,面对除F-22之外的其他西方战机已拥有较大的优势。与F-35相比,后者在飞行性能方面先天不足,雷达性能也只属于中等水准,苏-35足够在这些方面占据一定优势,F-35唯一可依赖的就是其隐身方面的优势。
苏-35的“雪豹E”雷达与西方AESA雷达相比,核心技术上仍存在差距,甚至不能算是真正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但由于其采用了更大的天线口径(980毫米对F-22的700毫米),因此在探测距离上有一定优势,并且有相当大的升级空间。而且苏-35S庞大机体也有利于装备更多的武器,加大火力打击力度。
目前苏-35S的试飞工作已接近尾声,但凭借仅有的两架进行试飞的原型机,再加上接连出现的事故,技术可靠性仍值得怀疑。曾有中国空军专家指出,虽然苏-35S的字面指标十分卓越,但技术成熟度缺乏检验,再加上近年来俄罗斯军工质量大幅下降,该飞机无法赢得中国军方的兴趣。所谓中国将大批采购苏-35S的传闻,都是俄罗斯媒体一向情愿的梦呓。
各项评分: 电子设备:★★★★★ 机动性能:★★★★☆ 武 器:★★★★★ 机 体:★★★ 市场评价:◆◆ 总分:★x17.5 F-15改:雄风不减的昔日王者
2010年12月21日 15:29凤凰军事【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1条
装备新加坡空军的F-15SG战斗机(资料图) F-15虽然已经不再为美国空军生产,但仍是波音公司的重要出口产品。目前F-15系列中最先进的型号包括F-15SG(新加坡出口型)、F-15K(韩国出口型)以及隐身版的F-15SE“无声鹰”。
这三款高版本F-15战机均配备了AN/APG-63(V)3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头盔显示系统、高精度瞄准吊舱等先进设备;配备高性能的F110-GE-129发动机,其中F-15SG和F-15K的作战半径超过1800公里,最大载弹量10吨。综合性能大大超过美军自用的F-15C、F-15D、F-15E。目前,F-15SG和F-15E已批量装备新加坡、韩国空军,后者频繁活跃在延坪岛事件等朝韩对峙一线。 相对于韩国的F-15K,F-15SG装备的AN/APG-63(V)3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性能进一步提升。该型号雷达不仅作用距离和分辨率大增,而且具备同时跟踪多目标的能力,能同时制导8枚AIM-120C攻击8个不同目标。F-15SG和F-15K均装备了头盔显示器,在这方面还要超过美军现役的F-15E。
相对于早期的F-15,F-15SG和F-15K均采用了重新优化设计的机体,机体结构和潜力都大为改善。隐身版F-15SE“无声鹰”战斗机再此基础上作进一步革新设计,不仅大幅提高了隐身能力,还采用了“新型保形油箱和内置武器舱”。据称,F-15SE的RCS指标将可达到F-35的水准,因此在F-22、F-35不甚乐观的同时,波音及时推出各种改进型F-15和F/A-18,在出口市场上抢占了美制战斗机龙头地位。
F-15SE以及F-15SG、F-15K虽然在性能上已逐渐接近四代机水准,但单机价格也达到了令人乍舌的1亿美元,超过了欧洲的“阵风”、“台风”等,这也是美国先进战机当前的通病。
各项评分(以F-15SG为基准): 电子设备:★★★★★ 机动性能:★★★☆ 武 器:★★★★★ 机 体:★★★☆ 市场评价:◆◆◆◇ 总分:★x17 “台风”:在金融危机面前仍频频出击
2010年12月21日 15:36凤凰军事【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