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音速巡航
- 格式:doc
- 大小:208.00 KB
- 文档页数:10
高超音速飞行器高超音速高超音速,指物体的速度超过5倍音速(约合每小时移动6000公里)以上。
高超音速飞行器主要包括3类:高超音速巡航导弹、高超音速飞机以及空天飞机。
它们采用的超音速冲压发动机被认为是继螺旋桨和喷气推进之后的“第三次动力革命”。
高超音速飞行器高超音速飞行器被视为下一代飞行技术,根据俄亥俄州空军研究实验室高速系统分部的负责人罗伯特·梅谢尔(Robert Mercier)介绍:“我们取得对高超音速飞行技术的掌握,就如同从螺旋桨式的飞行时代过渡到喷气式飞行时代,自莱特兄弟(Wright brothers)以来,我们一直在研究如何使飞行变得更好、更快。
目前,高超音速飞行技术就是航空界潜在的前沿领域之一,我相信我们正在等待着进入这个舞台。
”X-43X-43系列高超音速飞机是美国航空航天总署秘密研制的无人驾驶飞机,看上去很像一块漂亮的冲浪板。
1996年开始研制,2004年第二次试飞成功,并突破7被音速。
X-43X-51X-51A是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联合主持研制的超燃冲压发动机验证机——乘波飞行器(SED-WR,Scramjet Engine Demonstrator-Waverider)。
它由波音公司与普拉特·惠特尼(简称普惠)公司共同开发,由一台JP-7碳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推动,设计飞行马赫数在6~6.5之间。
这个计划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发展一种比美国原武器库中任何一种导弹的速度都要快5倍以上,可以在1小时内攻击地球任意位置目标的新武器。
[1]X-51美军的挚爱屡试屡败的X-51高超音速飞行器,究竟是省钱利器还是吞金猛兽?包括其东家美国空军在内,人们至今找不到明确的答案。
8月14日,被美国空军寄予厚望的X-51高超音速飞行器再度亮相,由B-52轰炸机在太平洋上空投放后进行测试。
然而,由于一片尾舵突发故障,通体细长的X-51仅坚持了16秒便失控坠海,不知所踪,它的第三次飞行试验只得草草收场。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总结报告——超音速巡航飞机姓名:学号:学院:专业:在今年的十一月十一日至十一月十六日,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东省珠海市航展中心举行。
最新型无人机和攻击型直升机等很多新型武器会在航展上首次公开,其中还包括一些新型的超音速巡航战机、超音速巡航无人机等。
借此之际,我在本次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演讲中选择介绍超音速巡航飞机,并在课程总结报告中从超音速相关现象、喷气式发动机的结构原理、超音速巡航相关概念知识、超音速巡航飞机发展历程等几个方面来介绍超音速巡航飞机。
一、超音速1、概念:超音速(supersonic)简单说,是指超过环境中音速的速度。
在海平面高度,20度空气中的音速大约是343米/秒(约等于1,125呎/秒、768英里/小时或1,235千米/小时)。
一倍音速定义为1马赫(Mach),因此超音速常以音速倍数——马赫数为量度单位。
超过5马赫的速度有时候称为超高音速(hypersonic)。
物体只有一些部份(例如转子叶片的末梢)其周遭空气是超过音速的情形称为穿音速(transonic);出现这种情况,常见的物体速度值是介于0.8马赫与1.2马赫之间。
且当物体跨越音速的过程中会发生诸多物理现象如音障、音爆、普朗特-格劳厄脱凝结云等。
2、音障:音障(Sound barrier),是一种物理现象。
当物体(通常是航空器)的速度接近音速时,将会逐渐追上自己发出的声波。
此时,由于机身对空气的压缩无法迅速传播,将逐渐在飞机的迎风面及其附近区域积累,最终形成空气中压强、温度、速度、密度等物理性质的一个突变面——激波(Shock Wave,又译冲击波、骇波或震波)面。
激波的形成是超音速飞行的典型特征。
激波面将增加空气对飞行器的阻力,这种因为音速造成提升速度的障碍被俗称为音障。
3、激波:(1)概念:激波属于紊流的一种传播形式。
如同其他通常形式下的波动,激波也可以通过介质传输能量。
在某些不存在物理介质的特殊情况下,激波可以通过场,如电磁场来传输能量。
word 格式文档外国超音速公事机方案SAI 企业方案SAI 企业(国际超音速航空)雇用了洛马企业臭鼬工程队,从 2001年开始开发静音超音速客机的重点技术。
SAI 企业寂静超音速客机(QSST)想象图SAI 企业 QSST方案三面图SAI 公然的方案为采纳箭式机翼的双发喷气机,客舱看起来与中型公事机挑战者 300 一个级别,将采纳简单的进气道和惯例涡扇发动机以及惯例和低成本的金属构造,并知足第四级噪声标准。
部分设计参数:机长: 40 米翼展: 20 米座位数: 8-12 座腾飞总重: 69.5 吨布局:采纳鸭式布局、高位海鸥式机翼,以及一个将机翼和机翼下发动机吊舱与后机身连结起来的倒 V 型尾翼。
性能:最大巡航飞翔速度:航程: 7400 公里。
要求跑道长度: 2400 米机体方面将采纳先进铝合金主构造和技术成熟的复合资料次要构造。
SAI 的方案采纳了气动造型和专利的倒V形尾翼,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音爆克制水平。
方案中的后掠翼设计联合了低阻、轻重量、一种倒 V 形垂尾,及已申请 27 项专利的革命性音爆克制技术。
经过采纳气动修形等综合音爆克制技术,使音爆信号特色达到了协和号的1/100 ,可使其在陆地上空进行超音速飞翔。
QSST的研制成本估计为 25-30 亿美元。
SAI 已经花了 2500 万美元和三年半时间来完美布局方案,进行了19 次风洞试验和喷口声学测试,并声称获取了一个可行的设计方案。
在达成初步设计后, 2005 年 1 月, SAI 投入 5000 万美元,进入为期 18-24 个月,目的为降低风险的第二阶段,内容包含与政府主管部门进行改正条例的磋商、扩大 SAI 管理团队、细化设计方案、组织承制商团队,特别是确立发动机承制商,进而启动第三阶段,进行有承制商参加的详尽设计。
这阶段的方案完美工作主假如针对机体和系统设计方案,并着手编制认证和制造计划。
主要目标是减阻和增大航程,从当前的 7400 公里增大到 8000-8100 公里,这是 SAI 企业的市场检查显示的理想航程。
全球最先进战斗机排名榜第一名:F-22“猛禽”战机F-22是世界上致命打击性能最好的战斗机,是美国空军的最重要机种,F-22“猛禽”是一款第五代战斗机,以其高机动性、传感器融合性、超音速巡航和致命攻击能力成为了世界上最顶级战机。
第二名:俄罗斯第五代战机T-50俄罗斯第五代战机T-50为单座双发重型战机,具备隐身性能好、起降距离短、超机动性能、超音速巡航等特点。
其超音速巡航速度可达每小时1450千米,作战半径1100千米,战斗负荷可达 6吨,内置3个武器舱,能实现飞行性能和隐身性能的良好结合第三名:F-35战机F-35“闪电II”是一款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设计生产的单座单发动机多用途战机,能够负担近空支援、F-35闪电II(19张)目标轰炸、防空截击等多种任务。
第四名:苏35战机苏-35是第4.5代重型战机,具有远程,多用途,空优和打击等特性。
和苏-30有同样血统设计,有相似性能特征和零件;也可说是苏-30的一种特制版。
更助长了苏-35BM型的研发。
目前苏-35只有少量的五架服役于俄罗斯空军。
第五名:F/A-18“大黄蜂”战机F/A-18“大黄蜂”战机是一种具备最好气动性能和大攻角能力的多用途战术飞机,被誉为“美国尊严守护者”。
这架战机率先使用数字复用航空总线和多功能显示器,可使飞行员在瞬息万变的战斗环境中更加灵活的执行动作。
第六名:“阵风”战机“阵风”战机具备众所周知的空对空战斗能力,是一种占尽空中优势的战斗机。
“阵风”战机由法国军机、商务机生产商达索(Dassault)飞机公司设计开发。
这款飞机支持“光谱”电子战系统,可抵御地面和空中的威胁。
这款战机还可以协助生成远距离拦截和锁定所需要的实时三维地图。
第七名:“鹰狮”战斗机“鹰狮”战机具有八个可装载导弹和炸弹的挂载点,是一种轻型战机,以其鸭式三角翼设计和高机动性著称。
这架战机支持一个复杂的PS-05A型脉冲多普勒X射线雷达,可以侦测120公里外的目标。
中国又射WU—15日本表态幼稚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Hous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11月3日发表声明,对中国再次进行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测试表示出极大的担忧,并称此次导弹试验无助于中美在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共存。
日本也表达了严重的关切。
美国五角大楼官员11月2日表示,中国在其境内又进行了一次高超音速导弹“武器”试验,这种导弹将被用于突防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易如反掌。
一位不愿意透漏姓名的美国官员称,这种试验飞行器已经被五角大楼暂时命名为WU-15,该飞行器是一种新型高超音速武器。
报道称,这款高超声速飞行器标志着中国新型战略核武器和常规导弹发展计划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麦基翁(Howard P. "Buck" McKeon),兰迪·福布斯(Randy Forbes,R-VA)以及迈克·罗杰斯(Mike Rogers ,R-AL)在11月3日就中国试射超音速巡航导弹一事就行了磋商。
在随后发布的声明中,他们表示,一轮又一轮的削减国防开支计划已经开始让美国丧失了科技领先的地位。
而中国以及其他竞争国家开始赶超美国,特别是此次导弹试射,已经在超越了美国(对新武器的热情上)。
众议院军委会对目前亚太地区的现状表示出了极大的担忧。
声明称,此举将无助于推动各方在亚太地区的和平共存。
中国层出不穷的新式武器已经大大的加深了日本的担忧。
五角大楼明确担心在明年是中国日本之间甲午海战120年,会爆发一个新的战争,而这个战争将肯定把美国拖下水。
而目前亚太地区已经成了“火药桶”(powder keg)。
“而允许相关国家不遵守自由通航的规则,以获取战略优势只会增加点燃火药桶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众议院军委会还对美国军备置换的担忧。
声明中称,在过去30年,对美国军队装备更替严重滞缓,而这些装备都是在里根时代打造的。
据了解,中国此次测试的这种高超音速飞行器可能还是被安装在一种由洲际导弹改造的运载火箭中,从地面发射后,与火箭助推器分离,然后再入大气层进行无动力高速飞行,据称,其速度高达马赫数10(也就是音速的10倍)。
协和飞机(Concorde)飞行说明1.概述协和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种超音速喷气客机,它是由英国和法国在六十年代合作开发的,已经服役快三十年了。
协和能够以两马赫的速度,即两倍音速飞行,并在三个半小时内横跨大西洋从伦敦到纽约。
协和是一种非常高级和复杂的机械。
飞这种飞机需要注意很多细节,包括利用燃油分配维持适当的重心(CG)以及最后进近和着陆时的俯仰姿态。
在FS中,如果在“Aircraft Realism Settings”中没有把真实性设置到最高级,那么飞机会自动为你管理燃油分配。
象所有的FS飞机一样,V-速度和检查单位于膝板上。
在飞行中需要使用膝板时按F10,或者单击Aircraft菜单并单击Kneeboard。
重要:在本飞行说明中给出的所有速度都是指示空速。
如果你想将这些速度作为参考,你务必确认在“Aircraft Realism Settings”中选中了“Display Indicator Airspeed”。
在性能表中列出的是真空速。
注:很多因素会影响飞行计划和飞机操作,这些因素包括飞机重量、天气和跑道长度。
下面列出建议的飞行参数是指按照最大起飞或着陆重量、在与ISA相似的条件下飞行而得到的。
在使用实际飞行手册时不能用这些数据代替。
2.需要的跑道长度起飞:9000英尺(2743米)着陆:9000英尺(2743米)起飞和着陆所需要的跑道长度是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飞机重量、海拔高度、风向、襟翼的使用以及环境温度等。
因此上述数据是基于如下的条件和假设而得出的:重量:408000磅(185000公斤)高度:海平面风向:没有顶风温度:15℃如同存在顶风的因素,较轻的重量和较低的温度也会产生更好的性能,而较高的海拔高度和温度会使性能下降。
3.起动发动机在你开始一次飞行时,发动机默认是在运行中的。
如果你使发动机关车,就可能需要在你的键盘上按下Ctrl+E以进行一次自动起动程序。
4.滑行在滑行和起飞时总是把机鼻和风挡整流罩放下在5度位置(按F7或者拖动VIS/NS杆),象所有的飞机,除了特别沉重的,协和的滑行速度也许要保持在一个可以管理的水平。
超强科普:漫谈高超音速武器及其防御高超音速飞行器是近一段时间军坛上的热点话题。
8月7日网传我国“Wu-14高超音速滑翔式导弹"(网传不做证实)试验失败;8月25日美国陆军高超音速武器(AHW)进行试射,导弹升空后4秒因故障被迫引爆。
至此中美成为了这领域全球的焦点,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发拉开了21世纪空天进攻和防御对抗的大幕,势必成为未来几十年最耀眼的军事科技项目之一。
一、什么是高超音速?我们知道几十年来传统的飞机和导弹发动机在3至4倍音速时就会遇到速度瓶颈。
为了打破速度极限,人类开始研发高超音速的飞行器。
那么高超音速飞行器要有多快呢?我们说要起码达到每小时6 000千米的飞行速度,也就是5倍音速以上才算是高超音速,因为以5马赫为界的飞行气流性质不同,飞行器的设计也势必不同。
高超音速飞行器要达到5倍以上的因素,就必须使用重新设计的专用发动机,在3-4倍音速上的超音速导弹系统使用的冲压发动机,是不能直接用于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所以研发所谓的超燃冲压发动机就是整个高超音速飞行器设计的重中之重,这类发动机如果能成熟应用到未来的高超音速飞行器中将是一场新的动力革命。
另外高超音速飞行器在跨越超音速和高超音速的时候,飞行器的控制能力要求是不同的,对飞行器的外形要求非常苛刻,因此如何设计兼容不同速度的飞行器外形和控制操作系统,让飞行器稳定的进行飞行是另一个巨大的设计难点。
二、什么是高超音速武器?最有威胁的高超音速武器一般在临近空间高度飞行。
所以我们先讲一下临近空间,临近空间是指高于一般航空器飞行高度,而又低于航天器轨道高度的空间区域。
目前,国际上对临近空间区域具体高度范围尚无统一的定义,大多数观点认为其高度下限为20 km——30 km,上限为100 km ——150 km。
这个高度区间大气层大致包括: 大部分大气平流层、全部中间层和部分热层区域。
飞行在该空间区域,既可以避免绝大多数的地面防空武器和大部分战斗机防御攻击,又可以提高军事侦察和对地攻击的精度。
超巡那些事儿如何实现超巡第四代隐身战斗机作为一种适应未来战场环境的先进战术战斗机,要求它能有效地执行争夺空优、防空截击、突防压制等任务,不仅要求它有长时间的超音速巡航能力,也要求它具有良好的超视距拦截和近距格斗能力。
这就要求四代隐身机是相当数量先进技术综合工程应用的结果,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解决数个核心技术问题,采用大量新技术。
1.适于超音速巡航的先进气动布局;长时间不开加力的超音速巡航和超音速机动。
首要的问题是如何降低飞机的超音速阻力,提高飞机的升阻比,因此需要针对超音速飞行状态进行气动设计和优化。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就着手对超音速巡航战斗机进行具体研究,各公司都根据预定的作战任务提出了他们自己的方案。
理论分析和风洞实验表明,可以采用诸多措施使飞机阻力下降,M=2.0时的升阻比可达6-6.5,基本上比三代机超音速升阻比增加了三分之一甚至一半。
这意味着,对于同样起飞重量的战斗机而言,针对超巡进行过气动优化的四代机超音速飞行所需要的发动机推力仅仅是一般三代机的三分之二甚至是一半。
超音速飞机需要根据面积率来优化飞机横截面积,从而达到减少波阻,提高超音速升阻比的目的。
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的先进战术战斗机要求在亚跨音速和超音速都有高效率的巡航能力和机动能力。
在机翼设计中要满足这每一项要求,通常是自相矛盾的。
超音速飞行要求采用小展弦比、薄翼型、大后掠角和小弯度机翼,而亚跨音速巡航和转弯机动则要求有中等后掠、展弦比比较大和在大升力系数机动时增加弯度的机翼。
F-22选择升力中心前移较多的蝶形三角翼,中等后掠角,利用进气道上唇口和小边条拉涡以增加升力系数。
“歼二十”选择了鸭式布局,主翼采用无尾大后掠三角翼设计,利用进气道唇口、鸭翼和边条拉涡增升,并且改善俯仰力矩。
俄罗斯的T-50的主翼采用大后掠角三角翼设计,利用涡襟翼来减小超巡阻力,另外提高升力体构型升阻比、遏制主翼失速。
F-22的蝶形主翼,或者说是后缘前掠角较大的三角翼,前移了气动中心,改善了传统常规布局不利于放宽静稳定性的缺陷。
战斗机的技术性能定义[包括计算]起飞重量=飞机的基本重量+起飞油量+实际业务载重量最大起飞重量是指因设计或运行限制,航空器能够起飞时所容许的最大重量。
最大起飞重量是航空器的三种设计重量限制之一,其余两种是最大零燃油重量和最大着陆重量。
原理起飞时航空器必须能产生大于航空器本身重力的升力,才能使航空器离开地面升空。
由于航空器只能产生有限的升力,因此航空器本身的总重必须受到限制,以保障能够正常起飞离地。
在实际应用中,最大起飞重量还要受其他因素的限制,如跑道长度、大气温度、起飞平面气压高度和越障能力等。
在确定民用航空器最大审定起飞重量时需要满足一定的适航标准,一般在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的国际标准大气条件下测定。
在这个情况下,即使在达到V1速度后一具引擎熄火,飞机都必须能够安全起飞。
飞行前,飞机的总重都会被计算出来。
飞行员会跟据总重计算飞机所需的起飞速度并确保总重在最大起飞重量以下。
限制因素最大起飞重量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机身设计→飞机本身重量和气动设计引擎种类和推力→机翼能产生多少升力是取决于空气流过机翼的速度。
一具高推引擎可以令飞机加速更快和有更高的速度。
气压→较高的气压可以令机翼产生更多升力。
以上因素决定了飞机的最大许可起飞重量。
但还未计及起飞时的环境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机场高度(气压高度)→气压高度变化伴随着空气密度变化,密度变化会使发动机性能和机翼效能发生变化。
气温→气温升高会导致空气密度变小,使得发动机效率降低。
跑道长度→跑道长度会影响飞机离地前的可用加速距离,如果跑道过短,飞机有可能没有足够时间加速到预期起飞速度。
跑道状况→跑道有积雪或凹凸不平就会产生较多阻力使得飞机加速较缓慢。
障碍→如果机场起落航线上有障碍物,那么最大起飞重量还要受进一步限制,必须保证航空器有足够的越障能力。
实用升限是指飞机在实际飞行中能够达到的最大平飞高度。
爬升率又称爬升速度或上升串,是各型飞机,尤其是战斗机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
超音速战斗机分代及其特征简介战斗机是一种主要用于与其他飞机进行作战的军用飞机,具有体积小、飞行速度快、机动性强等特点,又称为歼击机。
随着现代军事作战理论和军用技术的发展,战斗机在现代军事作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航空强国都不惜巨资发展技术先进、作战能力强的战斗机。
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末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采用喷气发动机的战斗机获得了较大发展,不断涌现出了一代又一代新战斗机。
那么,现代战斗机是如何分代的呢?首先,现代战斗机得分代在世界上有两种标准,欧美标准和俄罗斯标准。
俄罗斯战机的分代,多一代主要是对进入喷气机时代的启示时代划分不同,原苏联比美国早,将简易飞机化成了第一代。
我国现在采用的是欧美标准。
其中一代战斗机普遍为亚音速战机,在此不作赘述。
第二代:强调超音速性能的战斗机第二代战斗机在航空界,一般把五六十年代研制的超音速战斗机称为第二代战斗机,其中以苏联的米格—21、米格—23,中国的歼7、歼8,美国的F—4、F—5、F—104和法国的“幻影”III等为代表的各类喷气式战机。
它们最大飞行速度2—2.5马赫,武器为航炮和第一代空空导弹。
飞机开始使用AIM-9"响尾蛇"、AIM-7"麻雀"等制导导弹进行视距外攻击,雷达也作为标准配置用于确定敌方攻击目标。
新的飞机设计也层出不穷,如后掠翼、三角翼、变后掠翼以及按面积律设计的机身等。
这一代战斗机普遍强调高空高速性能,这种技术要求也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期风靡一时。
但它们的缺点也很明显:一是亚音速机动性不好,甚至还比不上第一代战斗机;二是起降滑跑距离长(多数都超过1000米)三是体积小,载油系统低,航程和外挂能力明显不足;四是机载设备比较简单,全天后能力有限。
第三代:强调中近距离空战和空空格斗的多用途超音速战斗机第3代战斗机是20世纪70代末期开始研制的苏联的米格—29、苏—27、苏-30、苏-35,中国的歼10、歼11A、歼11B、枭龙,美国的F—16、F—14、F—15、F—18以及法国的“幻影”2000等为代表的喷气式战机。
超音速飞行是指飞行速度超过音速的飞行状态。
在超音速飞行中,飞行器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之一便是气动力学问题。
而研究超音速飞行的气动力学问题,则需要涉及到总压和静压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总压和静压是描述流体流动状态的重要物理量,它们在超音速飞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气动力学领域中,我们通常会涉及到流体的总压和静压,它们分别对应着飞机在飞行过程中遇到的不同情况。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总压和静压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一、总压总压是指流体在流动过程中的一种压力状态,它包括了动压和静压两部分。
动压是由于流体流动而产生的压力,而静压则是流体静止时的压力。
总压可以被理解为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所具有的总压力。
总压的计算公式为:P0 = P + 0.5ρv^2其中,P0代表总压,P代表静压,ρ代表流体的密度,v代表流体的流速。
在超音速飞行中,总压对于飞机的设计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在超音速飞行时,流体的速度较大,因此动压部分所占比重较大,总压也相应增加。
了解总压的计算公式及其影响因素对于超音速飞行器的设计和性能分析至关重要。
二、静压静压是指流体在静止状态下所具有的压力。
在超音速飞行中,飞机表面会受到来自气流的冲击,这会导致飞机表面附近的气流速度增加,从而使得静压降低。
静压在超音速飞行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静压的计算公式为:P = P0 - 0.5ρv^2其中,P代表静压,P0代表总压,ρ代表流体的密度,v代表流体的流速。
在超音速飞行中,静压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飞机的气动性能和结构设计。
准确计算和分析静压的变化对于超音速飞行器的设计和性能研究至关重要。
总压和静压是超音速飞行中重要的气动力学参数,它们的计算公式和影响因素直接关系到超音速飞行器的设计和性能。
深入研究总压和静压的变化规律对于超音速飞行器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目前航空工程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对总压和静压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超音速飞行器的设计和研究中加以应用。
巡航导弹之父中国在研究全球攻击超音速巡航导弹中国巡航导弹的研发生产主要集中在066基地,也就是湖北三江航天——中国飞航式海防导弹生产基地,最闻名的代表产品就是中国的“飞鱼”C801/802/803系列飞航式导弹。
所以中国巡航导弹的发展也应是脱胎于801系列而来的。
说到中国巡航导弹发展秘史,不能不提到中国巡航导弹之父——刘石泉,现已是066基地党委书记。
中国湖北三江航天(066基地)是1969年8月在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下成立的,原来是作为我军海防型号的批生产基地。
早在1974年,在一些项目停建、缓建的情况下,基地的第一代领导和总设计师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瞄准世界先进前沿,提出了跟踪研制开发当时在我国还属空白的第一代巡航导弹武器的设想。
这一设想,得到了王震副总理及有关领导人的认可。
80年代初,066基地研制的“红鸟”产品正式命名,并被列为国家重点型号。
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这一产品在4大要害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并研制出“红鸟”巡航导弹结构产品、模样产品、初样产品以及地面装置。
1987年末,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兴致勃勃地听取了“红鸟”产品研制情况汇报,观看了阵地技术表演时,给予了高度评价。
数年后,“红鸟”产品在空军14试验基地首试长空,当神剑直插目标、戈壁长风扬卷起成功的捷报,三江人失志不渝的报国情怀便尽展于这一历史时刻。
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红鸟”巡航导弹的精度与射程均有限,射程约550公里,精度圆概率误差约50米,外形参考飞航式导弹C801系列。
“红鸟一型”于1992年少量装备部队用于实战测试和练习,并未真正形成战斗力。
1991年,海湾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密集发射战斧巡航导弹精确命中伊拉克的电视画面深深地震撼了全世界。
做为一个世界大国,中国迫切需要一种像美国战斧那样的精度与射程的巡航导弹来对抗面临的威胁!1993年早春,066基地主要领导通过与军方接触,为“红鸟二型”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军事强国加紧研制高超音速武器四大技术待突破高超音速武器备受青睐高超音速武器是指以超高音速飞行技术为基础、飞行速度超过5倍音速的武器。
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探索超音速燃烧冲压发动机技术以来,美国、俄罗斯、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陆续取得了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并相继进行了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
试验表明高超音速技术已经从概念和原理探索和基础研究阶段,进入以某种高超音速飞行器为应用背景的先期技术开发阶段。
冷战期间,美国曾提出多个高超音速飞行器的发展计划,如超燃冲压发动机导弹和国家“空天飞机”计划等,都中途夭折,但在关键技术方面还是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从而为实际飞行器的工程设计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1996年,美国对高超音速飞行器的发展进行调整,降低近期的发展目标,确立分阶段逐步发展的思路,选择以巡航导弹为突破口,而后转入其他飞行器与天地往返运输系统。
目前,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已进入工程研制阶段,美国正在实施多项研究计划,目标是研制速度6—8马赫、射程1200千米左右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
同时,以高超音速飞机等为应用背景的高超音速系列飞行试验研究也在进行中,如X-51A“驭波者”高超声速无人机。
俄罗斯在高超音速技术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俄早已拥有“白蛉”“宝石”等多种冲压发动机推进的导弹,它们为高超音速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俄罗斯高超音速技术已进入飞行验证阶段,正在研究更接近于实际的飞行器布局。
此外,俄罗斯还正在研制“下一代发射技术”高超音速试验飞行器,该飞行器采用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飞行马赫数达6—14马赫,已进行了大量的地面试验和风洞试验。
四大关键技术亟待突破高超音速飞行的飞行马赫数范围很宽,要跨越亚音速、跨音速、超音速3个阶段,才能进入高超音速阶段。
当飞行器从稠密大气层冲向稀薄大气层时,空气密度的巨大变化给飞行器的设计带来很大困难。
因此,超音速技术必须突破四大关键技术问题。
高超音速推进技术。
超音速巡航指标超音速巡航是指飞行器在超音速飞行状态下持续飞行的能力。
超音速巡航指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速度:飞行器在超音速巡航时的速度通常在1.8马赫(马赫数是一种表示物体相对于周围流体的速度,1马赫等于音速)以上,某些先进战斗机甚至可达到2.5马赫或更高。
2. 航程:超音速巡航的飞行器在执行任务时,能够在规定的航线上连续飞行较远的距离。
航程受到燃油容量、机体设计、发动机性能等因素的影响。
3. 高度:超音速巡航通常在高度较高的平流层进行,高度范围在10公里至20公里之间。
在高空巡航时,空气密度较低,有利于降低阻力,提高飞行速度。
4. 稳定性:超音速巡航飞行器需要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以确保在高速飞行过程中能够稳定控制飞行姿态。
稳定性受到飞机设计、控制系统、飞行控制算法等因素的影响。
5. 燃料效率:超音速巡航飞行器的燃料效率较低,因为高速飞行时空气阻力较大,需要消耗较多燃料来维持速度。
为了提高燃料效率,飞机需要在设计、发动机和飞行策略等方面进行优化。
6. 发动机性能:超音速巡航飞行器需要具备高性能的发动机,以提供足够的推力来克服空气阻力。
先进的涡轮喷气发动机和冲压喷气发动机在超音速巡航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能。
7. 机体材料和设计:超音速巡航飞行器需要使用高性能的机体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钛合金等,以承受高速飞行时的高温、高压和高速风压。
同时,飞机设计也需要考虑降低阻力、提高升力和承载能力等因素。
8. 飞行控制系统:超音速巡航飞行器需要先进的飞行控制系统来确保飞行安全。
飞行控制系统应具备自动稳定功能,能够在各种气象条件和紧急情况下迅速采取措施,保障飞行安全。
9. 雷达和航电系统:超音速巡航飞行器需要装备高性能的雷达和航电系统,以实现远程探测、导航、通信和数据传输等功能。
这些系统应具备抗干扰能力,以确保飞行器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作战效能。
10. 隐身能力:部分超音速巡航飞行器具备隐身能力,通过降低雷达、红外和声波等探测手段的信号特征,提高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