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 气阻滞不通
斜,甚则流涎
第十四页,共151页。
外风证与内风证的区别
➢风淫证:主要是感受外界风邪所致,证
候表现如上。
➢内风证:是由于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如
热盛、阳亢、阴虚、血虚等所致,以出现类
似风性“动摇” 特点:眩、麻、抽、颤 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称为“动风”。
证候表现外风与内风有所不同,临床时应 加以鉴别。
病位、证候表现、病机等方面有异有同。
伤寒证中寒证寒痹概念
伤寒证中寒证寒痹鉴别
第十九页,共151页。
【概念】
“伤寒证”:指寒邪外袭于肌表,阻遏卫阳,阳气
抗邪于外所表现的表实寒证又称外寒证、表寒 证、寒邪束表证、太阳表实证、太阳伤寒证等。
“中寒证”:指寒邪直接内侵脏腑、气血,遏
制
及损伤阳气,阻滞脏腑气机和血液运行所表现的
暑热之邪的病史,发热、口渴、 汗出、疲乏、尿黄等为常见症 状。
第二十六页,共151页。
四、湿淫证
概 念
临床表现
外湿与内湿鉴别
辨证要点
第二十七页,共151页。
湿邪致病的特点: 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 湿性重浊
湿性粘滞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概念】指感受外界湿邪,或体内水液运化 失常而形成湿浊,阻遏气机与清阳,以身体困重、 肢体酸痛、腹胀腹泻、纳呆、苔滑脉濡等 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第三十三页,共151页。
燥淫证临床表现
皮肤干燥甚至皲裂、脱屑,口唇、鼻 孔、咽喉干燥,口渴饮水,舌苔干燥,大便 干燥,或见干咳少痰、痰粘难咯,小便短 黄,脉象偏浮等。
----燥邪侵袭,易伤津液, 易损伤肺
根据感受燥邪的寒温不同又各有不同,分为: 凉燥、温燥,临床表现不尽相同。详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