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病性辨证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104.23 KB
- 文档页数:7
中医诊断学——第八单元病性辨证细目一六淫辨证1.风淫证临床表现恶风寒,微发热,汗出,苔薄白,脉浮缓。
或有鼻塞、流清涕、喷嚏;或伴咽喉痒痛、咳嗽;或为突发皮肤瘙痒、丘疹;或为突发肌肤麻木、口眼斜;或肢关节游走作痛;或新起面睑、肢体浮肿等。
2.寒淫证临床表现恶寒重,或伴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或流清涕,脉浮紧。
或见咳嗽、哮喘、咯稀白痰;或为脘腹疼痛、肠鸣腹泻、呕吐;或为肢体厥冷、局部拘急冷痛等;或口不渴,小便清长,面色白甚或青,舌苔白,脉弦紧或脉伏。
3.暑淫证临床表现发热恶热,汗出,口渴喜饮,气短神疲,肢体困倦,小便短黄,舌红,苔白或黄,脉虚数。
或发热,猝然昏倒,汗出不止,气喘,甚至昏迷、惊厥、抽搐等;4.湿淫证临床表现头昏沉如裹,嗜睡,身体困重,胸闷脘痞,口腻不渴,纳呆,恶心,肢体关节、肌肉酸痛,大便稀,小便混浊。
或为局部渗漏湿液,或皮肤出现湿疹、瘙痒,妇女可见带下量多,面色晦垢,舌苔滑腻,脉濡缓或细等。
5.燥淫证临床表现皮肤干燥甚至皲裂、脱屑,口唇、鼻孔、咽喉干燥,口渴饮水,舌苔干燥,大便干燥,或见干咳少痰,痰黏难咯,小便短黄,脉象偏浮等。
6.火热证临床表现发热恶热,烦躁,口渴喜饮,汗多,大便秘结,小便短黄,面色赤,舌红或绛,苔黄干燥或灰黑,脉数有力(洪数、滑数、弦数等)。
或见神昏、谵语、惊厥、抽搐、吐血、衄血、痈肿疮疡等。
六淫辨证要点总结风淫证—外感风邪、风疹、中风、行痹、风水水肿恶风寒,微发热,汗出,脉浮缓;突发皮肤瘙痒、丘疹;肌肤麻木、口眼斜;肢关节游走作痛;新起面睑、肢体浮肿。
寒淫证寒冷、清稀、白、脉紧恶寒重,或发热,无汗,脉浮紧;咯稀白痰;肢体厥冷、局部拘急冷痛;舌苔白,脉弦紧。
发热恶热,气短神疲,肢体困倦,小便短黄、猝然昏倒、胸闷,呕恶舌红,苔白或黄,脉虚数。
湿淫证困重、混浊、分泌物量多、苔腻头昏沉如裹,嗜睡,身体困重,胸闷脘痞;渗漏湿液;皮肤湿疹、瘙痒;妇女带下量多,舌苔滑腻,脉濡缓或细等。
中医诊断学—病性辨证讲义
细目一、六淫辨证
1.风淫证
2.寒淫证
3.暑淫证
4.湿淫证
5.燥淫证
6.火淫证
1.暑淫证候的表现是
A.头昏沉,嗜睡,胸脘痞闷
B.口渴饮水,口唇、鼻、咽干燥
C.发热恶热,汗出,气短,神疲
D.突发皮肤瘙痒、丘疹
E.肠鸣腹泻、脘腹拘急冷痛
【正确答案】C
2.患者出现头重如裹,脘痞苔腻,肢体困重,属
A.热证
B.暑证
C.燥证
D.湿证
E.寒证
【正确答案】D
细目二、阴阳虚损辨证
1.阳虚证:畏冷,肢凉,口淡不渴,或喜热饮,或自汗,小便清长或尿少不利,大便稀薄,面色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或为细数)无力。
可兼有神疲,乏力,气短等气虚的表现。
2.阴虚证: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少苔,脉细数等。
3.亡阳证:冷汗淋漓、汗质稀淡,神情淡漠,肌肤不温,手足厥冷,呼吸气弱,面色苍白,舌淡而润,脉微欲绝等。
亡阳一般是在阳气由虚而衰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但亦可因阴寒之邪极盛而致阳气暴伤,或因大汗、失精、大失血等阴血消亡而阳随阴脱,或因剧毒刺激、严重外伤、瘀痰阻塞心窍等而使阳气暴脱所致。
4.亡阴证:汗热味咸而黏、如珠如油,身灼肢温,虚烦躁扰,恶热,口渴饮冷,皮肤皱瘪,小便极少,面赤颧红,呼吸急促,唇舌干燥,脉细数疾等。
亡阴可以是在病久而阴液亏虚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也可因壮热不退、大吐大泻、大汗不止、大量出血、严重烧伤致阴液暴失而成。
亡阴亡阳鉴别
细目三、辨气血类证候
一、气虚类证
1.气虚证
临床表现:气短声低,少气懒言,精神疲惫,体倦乏力,脉虚,舌质淡嫩,或有头晕目眩,自汗,动则诸症加重。
意义:机体元气生成不足,消耗太过。
2.气陷证
临床表现:头晕眼花,气短疲乏,脘腹坠胀感,大便稀溏,形体消瘦,或见内脏下垂、脱肛、阴挺等。
意义:气虚的发展,或为气虚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一般指脾(中)气的下陷。
3.气不固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临床表现:气短,疲乏,面白,舌淡,脉虚无力;或见自汗不止;或为流涎不止;或见遗尿,余溺不尽,小便失禁;或为大便滑脱失禁;或妇女出现崩漏,或为滑胎、小产;或见男子遗精、滑精、早泄等。
意义:因气虚固摄失职所致。
气虚的一种表现形式
不固?津液→?
血液→?(月经?)
精液→?
二便→?
胎儿→?
4.气脱证
临床表现:呼吸微弱而不规则,汗出不止,口开目合,全身瘫软,神志朦胧,二便失禁,面色苍白,口唇青紫,脉微,舌淡,舌苔白润。
意义:可由气虚证、气不固证发展而来;也可以在大失血、大汗、大吐、大泻、出血、中风等情况下,出现“气随血脱”、“气随津脱”;或于长期饥饿、极度疲劳、暴邪骤袭等状态下发生。
气虚四证
二、血虚类证
1.血虚证
临床表现
不能养神:心悸,失眠,多梦,健忘
不能养形:
一系列淡白色:面,口唇,舌,爪甲
月经:量?周期?
脉细无力
2.血脱证
临床表现: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气短,四肢逆冷,舌色枯白,脉微或芤。
意义:突然大量出血,诸如呕血、便血、崩漏、外伤失血等,也可以因长期失血、血虚进一步发展而成。
三、气滞类证
1.气滞证
临床表现:胀闷、疼痛
时轻时重、攻窜作痛、部位不定(胀甚于痛)
随情绪的变化而增减
常于嗳气、肠鸣、矢气后减轻
脉象多弦,舌象可无明显变化。
2.气逆证
气机失调,气上冲逆,常见于肺、胃、肝
肺气上逆:咳嗽、喘息
胃气上逆:恶心、呃逆、嗳气、呕吐
肝气上逆:轻则头痛、眩晕
重则昏厥、呕血
3.气闭证
临床表现:突然发生势急、症重之昏厥,或内脏绞痛,或二便闭塞,呼吸气粗,声高,脉沉弦有力等。
意义邪气阻闭神机或脏器、管腔。
关于气闭证:
与气脱异同点?鉴别点?
神志?呼吸?脉象?
目?牙?二便?肢体?
虚实之别?
气脱证与气闭证鉴别:
神志呼吸二便肢体目脉象
气脱证朦胧微弱失禁手撒肢软目合口开脉微
气闭证昏厥气粗声高闭塞两手握固牙关紧闭脉沉弦有力
四、血瘀证
疼痛:刺痛、痛有定处、拒按、常在夜间加剧
肿块:体表者色青紫,腹内者质硬而推之不移;
出血:反复不止,色紫暗或夹血块,或黑便;
望诊:肌肤甲错,面色黧黑
一系列青紫色:面、口唇、爪甲、舌
脉象:细涩或结、代、无脉等
月经:先期、后期、崩漏、闭经、痛经
五、血热证
临床表现:热象+出血(色鲜红)
实热证:身热夜甚、口渴、面赤
热扰神:心烦、失眠、躁扰不宁、神昏谵语
热在血分:各种出血色深红、或斑疹、或疮痈
舌绛,脉数疾等。
六、血寒证
临床表现
实寒证:畏寒,唇舌青紫,苔白滑,脉沉迟弦涩
冷痛:得温痛减,肤色紫暗发凉
月经:痛经、月经愆期、经色紫暗、夹有血块
血病对月经的影响
出血有哪些原因?各有何特征
血热:色鲜红
瘀血:色紫暗,夹有瘀块
气虚:色淡红
七、气血同病类证
(气血的关系?)
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
气不摄血、气随血脱。
细目四、辨津液类证候
概念?
区别?
代谢?
功能?
一、痰证
1.临床表现
有形之痰:肺-咳嗽痰多,痰质黏稠,
或某些部位出现圆滑柔韧的包块等。
无形之痰:胸脘痞闷,呕恶,纳呆;梅核气;
或头晕目眩;或形体肥胖;或肢麻;
或神昏,或为癫、狂、痴、痫。
舌苔腻,脉滑。
2.意义:多因外感六淫、饮食不当、情志刺激、过逸少动等,影响肺、脾、肾等脏的气化功能,以致水液未能正常输布而停聚凝结成痰所致。
二、饮证
饮证部位临床表现
痰饮胃肠脘腹胀满、呕吐清涎、肠间水声漉漉
悬饮胸胁胸胁饱满,胀痛,转侧则痛甚,脉弦
支饮心包胸闷心悸,气短不能平卧
溢饮四肢肢体沉重酸痛,或浮肿,小便不利
三、水停证:以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腹部痞胀,舌淡胖等为主要表现。
病因病位病势表现兼证
阳水外感肺脾发病急,
病程短
先见头面,上半身肿甚,皮肤光亮,凹陷易起表证
阴水内伤脾肾发病缓,
病程长
先见足部,下半身肿甚,皮肤晦暗,凹陷不易恢复脾虚或肾虚证
四、津液亏虚证
1.临床表现
一系列干燥症状:口、鼻、唇、舌、咽喉、皮肤、大便等干燥,皮肤枯瘪而缺乏弹性,眼球深陷,口渴欲饮水,小便短少而黄,舌红,脉细数无力等。
一系列淡白?
一系列青紫?
2.意义:多因大汗、大吐、大泻、高热、烧伤等,使津液耗损过多;或外界气候干燥,或体内阳气偏亢,使津液耗损;饮水过少,或脏气虚衰,使津液生成不足所致。
细目五、辨情志证候
1.喜证
2.怒证
3.悲恐证
4.忧思证
患者头晕目花,气少倦怠,腹部有坠胀感,脱肛,舌淡苔白,脉弱。
其证候是
A.气滞
B.气虚
C.气陷
D.气结
E.气逆
【正确答案】C
不是血虚证临床表现的是
A.经少闭经
B.头晕眼花
C.心烦失眠
D.面色淡白
E.肢体麻木
【正确答案】C
哪项不是血虚证的主要表现
A.手足发麻
B.面色青黑
C.心悸多梦
D.头晕眼花
E.月经衍期
【正确答案】B
气逆证的病变以下哪些脏腑为多见
A.心肝胃
B.心肺肝
C.肺胃肾
D.肾肝脾
E.肺胃肝
【正确答案】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