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概念界定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2、和“伙伴们”共同探究。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思维能力有限,让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方案时,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考虑问题不周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如对《把固体放到水里》中固体沉浮现象的研究,有的小组在实验时,推测的实验结果与实验结果不相符,有的小组没有理解老师提出要求,随意操作导致实验现象不明确。类似这些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去引导、去帮助,使探究活动能继续有序高效地进行。在探究活动中作为学生学习伙伴的我们,要与学生一起探究、一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预测;一起制订计划、搜集证据、验证假设;一起概括探究的结果并且得出结论进行交流……我们老师这个学习伙伴是一个很重要的伙伴,要善于启发学生拓展信息渠道,善于鼓励学生利用存在于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资源。

3、巧妙灵活的介入。

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探

究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途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因此,作为朋友的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活动中发生的事件,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性驾驭课堂。我们的指导要体现在科学教学的假设环节,关注学生背后的思考;实验验证的过程需要我们的询问;讨论交流要体现师生互动;实验记录需要我们具体地帮助与指导,使师生双方真正沉浸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

(三)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并且给予充分的营养。让他们置身自然,研究自然,较之于几十平方米的教室,学习的时空更加广阔,手、口也更加自由了,他们就会感到自主、轻松、愉快。”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的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多方面。”所以,我们应具备开放的教学观念。

课堂是学习知识的一个场所,但不是惟一场所。科学课不受课时的束缚,我们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的学习活动;科学课不受课堂的束缚,我们要带领学生走向校园、家庭、社会和大自然。

科学结论不一定非要从课堂上获得,我们老师不一定

要在课堂上把科学结论硬性灌输给学生。这就意味着,我们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把妙趣横生的科学世界,在规定的课时里全部奉献给学生。那么,我们老师的作用是什么?应该是一个向导,像好导游循循善诱,让游人自己去领略无限风光一样,引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像好导演启发引导,给演员留有演绎剧中角色的空间,实现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和掌握学习。地点可以是课堂,更应该到校园、家庭、社会和大自然中去,所以,我们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的那些时数,而要重视引导学生课外的学科学用科学活动。我们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

我们不要把上下课铃当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

学生对问题已有的经验和认识是重要的教学前提,同时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后续活动;

要拓展学生的信息渠道,广泛利用存在于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资源;

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孩子眼中的科学世界永远是妙趣横生的;

要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的答案有时不是唯一的,要允许学生存有己见,既关注别人的答案又反省自己的答案。

二、深入钻研教材,充实课前准备

科学课有效教学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要关注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学习”,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充分的课前准备是科学课有效教学的前提。有不少科学教师都是兼职的,对科学课前准备没有足够的时间,也不够重视。那么在铃响之前,我们到底该做些什么呢?

1、深入钻研教材,深入研究学生,设计好教学方案

设计好教学方案是上好课的前提,只有设计好了教学方案才能在上课时做到挥洒自如、游刃有余。

设计教学方案,要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学生,选择教法,深入钻研教材,就是要通览教材内容,把握好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找出难点,对难点要有突破的措施,变难为易。要注意贯彻“用教材教”的理念,应把教材看作是“活”的,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经验,挖掘教材与学生经验的连接点,对学生在探究中可能会产生的疑问、见解、发现,要心中有底,要有应对预案。

2、为探究活动准备充足的结构性材料。

学生在课堂上要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来体验过程,学得方法,取得丰硕的收获,这一切都要依耐于丰富的探究材料。充足的有结构的材料是有效探究的物质基础。

我们都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科学课的材料就

是科学探究的“米”。“米”的好坏决定了“饭”的质量,好材料是有效科学探究的开始。材料需要优化,优化的最佳方式就是使材料具有结构性,材料的结构性决定着探究的有效性。材料的准备一是要有一定的数量,以满足于全体学生的需求;二是要具有一定的结构,选取有结构的实验材料,目的是避免学生从零乱的材料中片面认识事物特征,而让学生较全面地从本质上认识事物,获取科学的知识与方法,给学生较大的思考空间。三是选择有意义的典型材料,通过典型材料引发典型经历,典型经历引发科学思维,科学思维引发科学认识,科学认识的提高就是科学课堂效率的提高。我们老师在科学课堂上积极提供有结构和典型的材料,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有序进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和探究热情,并注重交流思辩,层层推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材料可以由我们准备,也可以在我们指导下由学生准备。而且只要条件许可,应尽量让学生准备为好。材料的准备是否充分,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我在教学《认识常见岩石》一课时,由于课前准备仓促,只提供了为数不多的几种岩石标本,结果在课堂上只有少数学生才能观察。虽然教师采取了让学生传看的方式,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只能是走马观花,难于仔细观察,自然对岩石的结构的认识粗浅。加之岩石的种类有限,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使学生难于认识到岩石的多种多样性以及不同种类的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