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面包飘香》
- 格式:ppt
- 大小:7.55 MB
- 文档页数:24
那一年,面包飘香(教学参考)5篇第一篇:那一年,面包飘香(教学参考)那一年,面包飘香(教学参考)教学要求:一、理解文意,指导学生学习面包师傅身处逆境,立志成才的精神;二、认真阅读课文,体会本文一波三折说故事的技巧。
重点难点分析:学习、领会本文的思想内涵,是教学本文的重点之一。
课文中面包师傅的可贵之处在于辍学后能在身处逆境的情况下不气馁,克服困难,立志创业成才,教学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总结。
本文一波三折的叙事技巧也应在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重点把握。
本文在写作上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运用倒叙的方法,把后面发生的事写在前面(见第一、二部分内容分析)。
本文倒叙的作用是:第一,增强文章的可读性:第二,人物未出场前先对其成功创业进行铺垫式叙写,为下文进一步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二是巧设悬念,层层推进,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课文分析指导:本文主要通过老师的见闻感受和亲身经历,刻画了一位家境不好,立志成才,绝技在身,创业成功的年轻面包师傅的形象。
蕴涵在故事中的深刻思想意义是,人生多坎坷,但成才的道路是宽广的,从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只要学得一门技术,立志创业成才,同样能获得社会和人们的赞誉。
学习领会本文的思想内涵,是教学本文的重点之一。
全文20段可划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不知名的人送面包给“我”。
这是全文倒叙的起点。
字面上写老师愿吃面包,有不知名的人送面包给“我”,实际是先交代事件的结果:学生创业成功,制作出全台湾找不到的高级面包,暗写学生不忘师生情。
这里出现悬念一:有不知名的人送面包给“我”。
第二部分(第3~8段):老师做客面包店,品尝飘香的面包。
这是全文倒叙的继续推进。
表面写老师为找到送面包的人,尾随人后,来到面包店,做客面包店,实际是暗写学生的人格、技术和品位。
人格表现在不忘老师的恩德,特别关照老师,准备下午茶招待老师。
技术水平高超表现在面包香味扑鼻,吃起来美味留香,以及大批食客的反应等。
品位表现在第5段对面包店的环境描写,耐人寻味。
2 那一年,面包飘香李家同学习提示这是一个励志故事。
一个少年因家境不好而放弃升学,可他并没有消沉,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一心一意学做面包。
在成为一名优秀的面包师傅之后,开了一家颇受欢迎的面包店,从而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面包师傅成长、创业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虽多坎坷,但成才的道路是宽广的,成功并不一定要进名牌大学,有耀眼的文凭。
职业没有高低贵之分,遵从内心的意愿,并努力付出,拥有一技之长,就能从工作中收获快乐和满足。
学习时,要认真领悟作者“不要学坏,总要有一技随身”这句话对人生的启示。
课文以倒叙手法娓娓道来,又多处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学习时要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课文我一直很喜欢好吃的面包,清大门口有好几家面包店,我每家都去过,哪一家有哪一种好吃的面包,我都知道。
最近几个月来,有不知名的人送面包给我。
送的人是一位年轻人,我住的公寓管理员问他是谁,他不肯说,他说他的老板是李老师的忠实读者,听说李老师喜欢吃面包,所以就送来了。
这些面包果真高级,我在全台湾各个面包店去找,都没有找到这种面包。
有一天我回家,看到那一位年轻人正要离开,我偷偷地尾随其后,居然找到了那家面包店。
进了门,迎面就是扑鼻而来的法国面包的香味。
大师傅注意到了我。
他问我是不是李老师,我说是的,他说老板关照,如果李老师来,就要接受特别照顾。
我坐在小圆桌旁边,看到外面一棵树的影子,正好斜斜地洒在窗子上,这扇窗是有格子的那一种,窗帘是瑞士白纱,看来这家店的老板很有品位。
大师傅拿了一个银盘子进来了,原来他准备了一套下午茶来招待我。
大师傅陪我一起享受,因为这些食物才出炉,吃起来当然是满口留香,但是大师傅说,还有更精彩的在后面。
精彩的是什么呢?是一种烤过的薄饼,卷起来的,里面有馅,我一口咬下去,发现薄饼里有馅的汁进去了,馅已经很好吃,因为馅汁进入了薄饼里,饼本身也好吃得不得了,当我在又吃又喝的时候,我听到外面人声嘈杂,原来大批食客也在享受每天出炉一次的烤卷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