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表达与人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
- 格式:pdf
- 大小:267.86 KB
- 文档页数:6
多 药 耐 药(MDR) 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是肿瘤治疗的主要障碍,也是白血病化疗效果改善缓慢的主要原因。
尽管各种新的化疗药物和新的治疗方案连续不断地推出,但是收效却总是不太令人满意。
在临床上,许多肿瘤特别是白血病的初次化疗一般可取得较好的结果,然而最终仍难免要复发,且复发后的治疗效果往往较差,其主要原因就是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了耐药性。
据估计,癌症死亡中有90%以上存在着耐药这一现象。
因此对肿瘤耐药现象的研究与治疗方法的研究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肿瘤细胞的耐药性可分为原发性耐药(intrinsic resistance)和获得性耐药(acquired resistance)。
前者在化疗前就存在于肿瘤细胞中,与药物的使用无关,后者是由化疗药物诱导产生的,即在药物使用前对药物敏感,而在药物应用后产生的耐药。
获得性耐药根据耐药谱不同可分为原药耐药(primary drug resistance, PDR)和多药耐药(multi resistance, MDR)。
原药耐药只对使用过的药物产生耐药,对其他药物不产生交叉耐药,而多药耐药则是由一种药物诱发,而同时对其他多种结构和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药物产生交叉耐药,导致一些联合化疗方案的失败。
一,肿瘤细胞耐药机制白血病治疗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了耐药。
虽然人们作了很大的努力来证明肿瘤细胞产生耐药的机制,但总的来说耐药的形成过程的了解还很少,从实验观察到的结果,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药物吸收减少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依赖于进入细胞内的药物浓度。
许多药物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这是个个主动的领带能量的过程,与药物浓度梯度有关。
参与此过程的载体蛋白结构的改变,可导致细胞对药物吸收的减少,细胞内有效药物浓度降低,其后果就细胞对药物产生耐药性。
对MTX转运的研究认为,耐药性的产生可由于药物与细胞膜结合载体蛋白的亲和力下降,或者细胞所表达的载体蛋白的数量下降。
白血病耐药性的分子机制与逆转策略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着较高的患病率。
尽管当前的白血病治疗方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一些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会产生耐药性,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白血病耐药性的发生与分子机制密切相关,了解这些机制并探索逆转策略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白血病耐药性的分子机制在白血病治疗过程中,耐药性的发生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分子机制:1. 基因突变:白血病细胞通过基因突变来获得耐药性。
这些基因突变可以导致药物靶点的改变,使得药物无法有效作用于细胞。
例如,药物靶点的突变可以使得白血病细胞对于通常有效的化疗药物具有抗药性。
2. 药物外排泵:白血病细胞通过高表达药物外排泵来排除药物,从而降低药物在细胞内的浓度。
药物外排泵可以将细胞毒性药物从细胞内部迅速释放到细胞外,阻碍药物对细胞的作用。
3. 细胞凋亡通路异常:凋亡是一种自我死亡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而白血病细胞耐药往往与凋亡通路异常相关。
例如,白血病细胞可能会发生Bcl-2蛋白过度表达,使得细胞无法正常进行凋亡,从而获得对药物的抵抗能力。
二、白血病耐药性的逆转策略针对白血病耐药性,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逆转策略,尝试恢复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逆转策略:1. 靶向耐药突变:通过设计新的药物或者改良现有药物,针对白血病细胞中的耐药突变进行针对性治疗。
例如,可以寻找新的药物靶点,或者改变药物的结构以绕过耐药突变。
2. 抑制药物外排泵:研究人员可以开发并应用药物外排泵抑制剂,阻断药物外排泵的功能,从而增加药物在细胞内的浓度,提高药物的疗效。
3. 修复凋亡通路:利用基因治疗、RNA干扰技术或者药物干预等手段,修复白血病细胞凋亡通路的异常,使得细胞再次对药物产生敏感性。
例如,通过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恢复细胞的凋亡功能。
4. 联合化疗:采用多种药物组合进行联合化疗,以降低耐药性发生的概率。
联合化疗方案可以同时作用于不同的治疗靶点,提高疗效,并减小患者产生耐药性的风险。
负载青蒿素类药物纳米递送系统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李珊珊,闫晓林,闫海英,林晓晴,黄欣,刘凤喜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临床药学科山东省儿童药物临床评价与研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医药卫生临床药学重点实验室,济南250014摘要:青蒿素类药物可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但该类药物存在半衰期短、稳定性差和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限制了其治疗效果。
与游离药物相比,负载青蒿素类药物的纳米递送系统不仅可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延长体内循环时间,还可增强药物运输的肿瘤靶向性,具有更显著的抗肿瘤效果。
目前,青蒿素类药物的纳米递送体系包括脂质体、纳米粒、纳米结构脂质载体、聚合物胶束、囊泡、自微乳以及纳米前药等,每种纳米递送体系均具有各自的优点及待改进之处,对其进行总结可为其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青蒿素类药物;药物递送系统;纳米技术;抗肿瘤药物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35.022中图分类号:R9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35-0088-04青蒿素(ART)是从植物青蒿中分离提取的具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是我国惟一获得国际承认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疟新药[1]。
研究发现,ART类药物除具有抗疟作用外,还有免疫调节以及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研究表明,ART类药物可以选择性杀伤多种肿瘤细胞但对正常细胞影响轻微,能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且与传统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可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2-5]。
鉴于ART及其衍生物的特异抗肿瘤作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已将其纳入抗癌药物筛选与抗癌活性研究计划之中[6]。
为了改善ART的理化性质,科学家经过不断探索,在原有ART 分子结构的基础上研究出ART的醚类、酯类等衍生物,包括双氢青蒿素(DHA)、青蒿琥酯(ATS)、蒿乙醚和蒿甲醚(ARM)等[7-8]。
ART具有抗肿瘤谱广、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的特点,但其半衰期短、生物利用度低,影响其抗肿瘤效果。
LRP——一种新的肿瘤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乔建辉
【期刊名称】《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年(卷),期】1998(021)006
【摘要】LRP是新发现的一种多药耐药蛋白,又称MVP,广泛表达于正常组织及肿瘤细胞中,实验研究表明,LRP在体外预测优于P170及MVP,而且其预测价值可以延伸到非MDR类药物顺铂类,尤其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ML)及卵巢癌是一个预测化疗敏感性的独立预后因素。
【总页数】4页(P373-376)
【作者】乔建辉
【作者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53
【相关文献】
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在人肿瘤细胞系K562、A549、SGC7901和
SGC7901/VCR的表达 [J], 曹兴玥;靳艳;路军秀;王国栋;高福莲
2.碘油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对兔VX2肝肿瘤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J], 叶露;李高鹏;宋建新;关键;赵子卓;罗葆明
3.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和P糖蛋白介导的膀胱肿瘤多药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J], 代昌远
4.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及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J], 李俊;蒋葵;张学梅
5.姜黄素乳剂对化疗诱导小鼠S180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J], 刘明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外医疗2008NO.18CHINA FOREIGN MEDICAL T RE ATMENT几种癌症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叶会呈文惠玲(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广东广州510405)【摘要】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 P)是多药耐药(MDR)形成机制之一,其主要参与细胞内外多种复合物的转运;调整细胞内物质的分布;作为转运泵参与物质转运在多种癌症中都有表达,现对其进行综述。
【关键词】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多药耐药急性白血病大肠癌肺癌【中图分类号】R7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08)06(c)-0034-01自Biedle发现M DR现象以来,国内外对MDR进行了广泛、深入实验与临床研究[1],现将对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在几种癌症的研究作一综述。
1MRP简介MD R是指细胞可耐受结构、功能及杀伤机制不同的多种药物的致死量,一旦对某种药物产生耐受,即可以同时对多种药物产生耐受,而MRP是肿瘤细胞产生耐药的原因之一。
有研究表明,MRP 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包括:参与细胞内外多种复合物的转运;调整细胞内物质的分布;作为转运泵参与物质转运。
M RP蛋白家族由9个成员组成(M RP1,M RP2,MRP3,MRP4,MRP5,M RP6,M RP7,M RP8,MRP9)[2]。
2急性白血病MRP的表达白血病多药耐药机制相当复杂,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基因的过度表达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机制。
近年发现的M RP1,作为经典耐药途径的补充,其耐药机制与药物的囊泡转运有关。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 EG F)作为一种血管新生的正性调控因子,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和增殖,在肿瘤的增殖、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黄彬涛等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 ST-P)、多药耐药(MD R)高表达、肺耐药相关蛋白(L RP)的表达,结果提示耐药蛋白表达时白血病患者预后不良[3,4]。
肿瘤多药耐药(MDR)和抗凋亡之间的关系谢磊【摘要】肿瘤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肿瘤放化疗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肿瘤MDR的产生主要与肿瘤细胞高表达ABC超家族外排泵与肿瘤细胞本身所表现的凋亡抑制有关.本文针对肿瘤细胞的MDR与抗凋亡相关信号通路、因子和酶的关系以及它们与ABC超家族转运体的关系作一综述.%Multidrug resistance (MD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reatment failure in cancer chemotherapy. High expression of ABC superfamily efflux pump and the tumor cells themselves displayed inhibition of apoptosis contribute to the MDR. In this revie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DR and anti-apoptotic signaling pathways, anti-apoptotic factors, anti-apoptosis-related enzymes are described. Their tot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ABC transporter superfamily are also mentioned.【期刊名称】《复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2(039)004【总页数】5页(P428-432)【关键词】多药耐药(MDR);凋亡;MDR基因【作者】谢磊【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核医学科上海 2001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2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分为原发性和获得性。
---------------------------------------------------------------最新资料推荐------------------------------------------------------ 多药耐药基因的临床意义与检测方法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多药耐受性(MDR1)是癌症治疗的主要障碍之一。
所谓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由一种药物诱发而同时对其它多种结构和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抗癌药物产生的交叉耐药,既对广泛的结构和功能不相同的抗肿瘤药物产生的耐药,导致某些联合化疗方案失败。
尽管各种新的化疗药物和治疗方案不断地产生及应用,并在某些恶性肿瘤的治疗上取得成功,但在大多数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却收获不大。
临床上许多肿瘤在经历了最初有效的化疗后,又再复发,多发癌化疗者效果差其主要原因是肿瘤细胞对化疗的耐受性。
肿瘤耐药原因很多,目前公认最主要是多药耐药基因的过渡表达,克服此障碍,肿瘤化疗将取得决定性突破。
多药耐药基因的临床意义与检测方法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多药耐受性(MDR1)是癌症治疗的主要障碍之一。
所谓多药耐药 (mult idrug resistance,MDR)是由一种药物诱发而同时对其它多种结构和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抗癌药物产生的交叉耐药,既对广泛的结构和功能不相同的抗肿瘤药物产生的耐药,导致某些联合化疗方案幻沽孟彬贩凳刨栅羊尉帘阿籽翠蚤散摆唤锗涵使陈淆雹印余彦转径菌烤智全柳架窗熔拾齿埂莫仰1/ 20愈坊杀这季瘟监袜篇谭愉泊愁颁奥粱楼倪债划饲壹 1 MDR 的概念肿瘤细胞耐药性可分为内在性耐药(intrinsic drug resistance) 和获得性耐药(acquired drug resistance) 两类,既原发地存在于某些肿瘤中,称内在性耐药;继发于化疗后,称获得性耐药。
根据耐药谱可分为原药耐药(primary drug resistance, PDR) 和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 。
p-糖蛋白在人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株K562A02线粒体上表达的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多药耐药是白血病治疗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当前临床上使用的大多数抗肿瘤药物都存在多药耐药的现象,这就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因此,研究白血病多药耐药的分子机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P-糖蛋白(P-glycoprotein, P-gp)是一种跨膜输运蛋白,能够将多种化合物从内部输送到细胞外,包括许多抗癌药物。
P-糖蛋白在多药耐药的癌细胞中高度表达,已成为临床上诊断多药耐药的主要指标。
因此,研究P-糖蛋白在多药耐药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和其对癌细胞的作用机制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线粒体是细胞内储能和凋亡的重要场所,多药耐药癌细胞的线粒体功能异常是引起化疗患者治疗失败的一个主要因素。
因此,研究P-糖蛋白在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株K562A02线粒体上的表达及其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多药耐药的分子机制。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P-糖蛋白在人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株K562A02线粒体上的表达情况以及其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多药耐药白血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建立人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株K562A02模型将K562细胞株连续压制5-20次,筛选出具有多药耐药性的细胞株作为实验材料。
2、检测K562A02细胞株P-糖蛋白表达情况及线粒体功能Western blot和RT-qPCR方法检测K562A02细胞株P-糖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荧光探针,检测K562A02细胞株线粒体功能如膜电位、呼吸、自由基等参数的变化。
3、通过基因克隆技术构建P-糖蛋白过表达和沉默的K562A02细胞株采用基因克隆技术将P-糖蛋白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转染至K562A02细胞株中,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糖蛋白的表达情况。
利用siRNA技术对P-糖蛋白进行沉默,通过Western blot及RT-qPCR检测P-糖蛋白的表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