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细胞随堂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80.50 KB
- 文档页数:3
2.2 细胞一、选择题1.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细胞群B.液泡C.细胞D.细胞核2.关于细胞膜功能的叙述,不恰当的是()A.保障细胞相对独立B.使细胞与外界环境彻底隔开C.控制物质进出D.使细胞内部相对稳定3.动物细胞的一般结构,由外向内排列正确的是( )A.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B.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C.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D.细胞膜、细胞壁、细胞核4.植物细胞一般都具有立方体或多面体的形状,这是因为植物细胞具有()A.细胞壁B.细胞膜C.液泡D.细胞质5.生活在海水里的海带,其细胞中积累的碘的浓度比海水中碘的浓度要高许多倍,而海带细胞仍然能从海水中吸收碘。
这一事实可以说明A.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B.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C.细胞核在遗传中起重大作用D.细胞质流动起加速物质交换的作用6.南南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物像时,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镶后,应调节()A.粗准焦螺旋B.细准焦螺旋C.物镜转换器D.载玻片7.洋葱被称为“蔬菜皇后”,对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某兴趣小组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视野中出现气泡(如图),原因可能是()A.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B.撕的表皮细胞太厚D.光圈没有对准通光孔8.显微镜是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的常用工具,以下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正确的是()A.取镜B.降镜筒C.对光D.观察9.小明利用如图的四种显微镜镜头选择目镜和物镜,能得到最大的放大倍数是()A.50倍B.60倍C.400倍D.800倍10.如果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三次,每次仅调整物镜和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以下各图。
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视野最暗的是②B.视野范围最大的是③C.正常观察顺序是③→①→②D.观察③图时调节细准焦螺旋11.下图是某藻类细胞中叶绿体移动路线示意图,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下方,并绕液泡按逆时针方向移动,则实际上,该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和移动的方向分别为()①位于液泡的上方②位于液泡的下方③逆时针④顺时针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12.正确地盖盖玻片是成功制作临时装片的关键。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2.2细胞同步练习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错误的操作是()A.在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B.用镊子把撕下的内表皮在水滴中展平C.取一片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水滴,再迅速放下D.将碘液滴在盖玻片的左侧,然后用吸水纸从对侧引流【考查目的】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答案】C【解析】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1.擦拭玻片;2.在载玻片上滴清水,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3.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上撕取一块薄膜;4.把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展平;5.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先使它的一侧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6.染色:因为细胞核里有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为了观察细胞核,在载玻片的一侧滴碘液,从另一侧吸引。
2.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物像是()A B C D【考查目的】植物细胞的结构。
【答案】C【解析】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叶绿体、液泡等。
动物细胞近似圆形,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
洋葱表皮细胞属于植物细胞,且近似长方形,所以细胞物像是C。
3.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转动目镜和物镜都未能把视野中的污点移走,那么可以断定污点在()A.目镜上B.物镜上C.玻片标本上D.反光镜上【考查目的】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答案】C【解析】视野中的污点可能会在物镜上、目镜上和装片上。
现在转动目镜和物镜但是异物不动,说明污点存在装片上。
4.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时,盖上盖玻片的操作方法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图中撕下的洋葱表皮已经展平在清水中,箭头表示盖上盖玻片的方向,椭圆表示载玻片中央的清水。
)A B C D【考查目的】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答案】A【解析】盖盖玻片的正确步骤: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才轻轻地盖上,这样盖玻片下面的液体就会慢慢地把空气挤走,就可避免气泡的产生。
5.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及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A.清水,生理盐水B.清水,碘液C.生理盐水,碘液D.碘液,碘液【考查目的】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第7课细胞分层练习1.以下关于细胞发觉和“细胞学说〞的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B.自然界的生物均是由细胞构成C.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觉并命名的D.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2.在观看洋葱表皮细胞试验的过程中,消失以下情形,其中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甲图中找到物像后,为使物像更清楚,可调整①B.乙图清楚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多的是②C.丙图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心,应将载玻片往左下方移动D.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大细胞3.〔2022·台州期末〕在制作临时装片时,盖上盖玻片的正确方法是〔〕A.B.C.D.4.〔2022·台州期末〕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开课了。
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展现失重条件下细胞生长发育的讨论——跳动的心肌细胞,如下图。
该细胞肯定有的结构是〔〕A.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B.细胞壁、液泡、叶绿素C.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D.细胞膜、液泡、细胞核5.〔2021·宁波期中〕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正确的染色方法是〔〕A.将碘液直接滴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上B.先滴碘液后盖片C.先在载玻片上滴碘液,再将洋葱表皮展平在其中D.先盖盖玻片,再将碘液滴在盖玻片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6.〔2021·温州期中〕如图是用显微镜观看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操作中的某个步骤,此操作步操及意义是〔〕A.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眼睛看着镜头,防止压坏装片B.转动细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眼睛看着镜头,防止压坏装片C.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眼睛看着镜头,使镜头对准通光孔D.转动细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清楚的像7.〔2021·嘉兴期中〕生活在海水里的海带,其细胞中积累的碘的浓度比海水中碘的浓度要高很多倍,而海带细胞仍旧能从海水中汲取碘,这一事实说明〔〕A.细胞壁具有爱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B.细胞膜有掌握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C.细胞壁有掌握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D.细胞质流淌有加速物质交换的作用8.〔2021·嘉兴期中〕在显微镜下观看以下哪一种材料时,能在细胞内找到右图中④所示结构〔〕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B.人的口腔上皮C.黄瓜叶肉D.洋葱根尖9.如图是一些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不同的细胞,这些细胞〔〕精子细胞洋葱表皮细胞平滑肌细胞A.都来自同种生物B.都能分裂、生长形成器官C.都具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D.假设要观看图的3种细胞都必需要用电子显微镜才可10.细胞不能无限增长的主要缘由是〔〕A.细胞长得太大,影响生物体的整体美观B.细胞体积增大,相对外表积变小,细胞的汲取力量不能满意细胞的需要C.细胞长得太大就不能进行分裂D.假设长得太大,相互之间就会挤压,最终细胞会被挤破11.在观看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某试验小组观看到显微镜视野中有以下四种现象。
第二单元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单项选择题(共17小题;共68分)1. 培育多莉羊所采用的生物技术是A. 转基因技术B. 组织培养C. 克隆技术D. 杂交技术2. 喷洒在蔬菜上的农药一般很难渗入蔬菜的细胞内,从细胞结构看,其主要原因是A. 细胞壁B. 细胞膜C. 细胞质D. 细胞核3. 有同学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时,将口腔上皮细胞改为洋葱表皮细胞,发现尽管洋葱表皮细胞完全浸润在清水中也不会因过度吸水而胀破,这是因为植物细胞具有A. 细胞壁B. 细胞膜C. 细胞核D. 液泡4. 请根据下列变形虫切割实验的过程和结果,选出叙述正确的一项A. 细胞质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场所B. 没有细胞核变形虫仍能正常生活C. 单独的细胞核可以从周围环境中直接获取营养D. 细胞核与细胞质是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5. 满筐圆实骊珠滑,入口甘香冰玉寒。
”葡萄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入口甘香的汁液来自A. 细胞膜B. 细胞质C. 细胞核D. 液泡6. 伞藻属于单细胞藻类,地中海伞藻的伞帽呈伞形,细圆齿伞藻的伞帽呈菊花形。
科学家将两种伞藻进行核移植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图所示。
该实验说明控制伞帽形状的遗传物质位于伞藻细胞的A. 细胞核B. 细胞质C. 细胞膜D. 细胞壁7. 如图是某动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①②③是细胞的基本结构B. ①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C. ②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D. ③中含有叶绿体、液泡等许多微细结构8. 在显微镜的使用中,下列操作与其结果不匹配的是A. 平面镜换成凹面镜——视野变暗B. 目镜选用5×,物镜选用10×——物像被放大50倍C. 调节粗准焦螺旋——镜简大幅度上升或下降D. 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变少9. 某同学在观察人血涂片时,看到物像后,如果要进一步放大以清晰地观察白细胞,不必要进行的操作是A. 转动转换器B. 转动粗准焦螺旋C. 转动细准焦螺旋D. 调节反光镜10. 图甲、乙分别是黄瓜果肉细胞、口腔上皮细胞结构模式图。
2.2《细胞》一、选择题1.下列依次属于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的一组是()A.神经系统心脏血液衣藻B.运动系统果实花甘薯C.呼吸系统种子茎鸭蛋D.消化系统肝脏萝卜香菇【答案】A2.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观察时,发现视野太暗,为增加视野亮度,下列操作合理的是()A. 移动装片B. 调节粗准焦螺旋C. 增大光圈D. 调节细准焦螺旋【答案】C3.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结构是()A.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壁B.草履虫体内的叶绿体C.烟草花叶病毒的蛋白质外壳D.黄瓜表层果肉细胞的叶绿体【答案】D4.绝大多数细胞非常小,必须借助显微镜观察。
下列有关显微镜知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对光后,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B.小明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他转动目镜,污点不移动,他判断污点一定在物镜上C.两台显微镜,1号显微镜目镜10×,物镜40×,2号显微镜目镜15×,物镜10×,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量最多,应选用2号显微镜D.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下降镜筒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物镜【答案】B5.某同学在操作显微镜时,双眼注视镜头(如图),其目的是为了()A.调节光圈大小以得到明亮视野B.防止物镜下降过程中压到玻片C.使镜筒缓慢上升以寻找清晰物像D.将观察对象移至视野中央【答案】B6.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和三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酵母菌。
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
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A.aB.bC.cD.一样多【答案】C7.夏天“凉拌黄瓜”是台州人非常钟爱的一道菜,据科学论证,黄瓜加糖凉拌再加适量的醋的食用方法能把黄瓜的营养物质最大限度的利用。
小明发现:凉拌黄瓜时间稍微久一点,盘中就会有大量的水,你能告诉小明这些水来自()A.黄瓜的细胞壁B.黄瓜的细胞核C.糖熔化D.黄瓜的液泡【答案】D8.下列关于显微镜的操作,其中属于“对光”环节的是()【答案】C9.在显微镜下观察印有“b”字的玻片标本时,视野内看到的物象是:()A. qB. dC. pD. b【答案】A10.细胞分裂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A.细胞核中出现染色体B.细胞体积增大C.细胞数目增多D.细胞颜色变化【答案】D11.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目镜内的物像B.由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变亮C.换用高倍物镜后,应使用粗准焦螺旋调节D.可观察到细胞壁、细胞核、液泡等细胞结构【答案】D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细胞结构上看,“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种现象,主要决定于细胞质B.切开橙子,流出酸甜的橙汁,它来自于细胞中的细胞核C.蝙蝠是哺乳动物,其最大特征是胎生、哺乳D.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组织都有保护组织、结缔组织、营养组织和输导组织【答案】C13.下面是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操作几个步骤:①盖上盖玻片;②把牙签放在生理盐水中涂几下;③取一根牙签在漱过口的口腔内壁轻轻刮几下;④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⑤用亚甲基蓝溶液染色。
1.(2012·厦门一中高二检测)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A.小红将酸奶饮入胃中B.病人点滴生理盐水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内D.洗澡时耳中进水解析:选B。
内环境是指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而细胞内液以及与外界相通的管道中的液体均不属于内环境,胃、耳与外界相通,其中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氧进入红细胞内也不属于内环境。
2.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表述正确的是()解析:选C。
三种细胞外液中,只有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是相互渗透的;而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以及淋巴回流至毛细血管都是单向的。
3.下列是通过不同方式给药时,药物进入人体先后经过的途径,正确的是()A.静注,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B.肌注,组织液→(淋巴)→血浆→组织液→靶细胞C.肌注,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D.口服,组织液→血浆→淋巴→靶细胞解析:选B。
静脉滴注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浆并由血液循环进入相应部分的组织液供靶细胞利用,其途径是:血浆→组织液→靶细胞;肌肉注射时,药物经组织液进入血浆或淋巴,然后经过血液循环到达各组织细胞之间的组织液,然后作用于靶细胞;其途径为:组织液→(淋巴)→血浆→组织液→靶细胞;口服药物时,药物通过消化道进入组织液,然后进入血浆,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达各组织细胞间的组织液,然后作用于靶细胞,淋巴只能通过回流到血浆才能形成组织液被细胞利用。
4.癌症患者腹部积水后,为利尿排水应静脉输送的物质的主要成分是()A.复合氨基酸B.葡萄糖和维生素C.无机盐D.血浆蛋白解析:选D。
腹部积水即腹部组织液增多,为了利尿,应使血浆渗透压增大,而维持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血浆蛋白。
5.(2011·高考江苏卷改编)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和内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激素等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解析:选D。
《第一节细胞》习题一、选择题1、下图是制作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④②①③D、④③②①2、下列材料和用具中,哪些是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所应该用到的?()①生理盐水②清水③稀碘液④消毒牙签⑤刀片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③⑤3、下图是植物细胞模式图,下表是某同学根据此图写出的图中部分编号所指结构的功能,其中正确的是()A、①B、②C、③D、④4、植物的根既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又能将其它不需要的物质挡在外面,这主要是由于()A、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B、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C、液泡与吸水和失水有关D、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有的结构是()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线粒体⑤液泡⑥细胞核⑦叶绿体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⑥C、③④⑤⑥D、①③⑤⑦6、制作洋葱表皮装片一般有四个步骤:①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②取一小块洋葱表皮;③盖上盖玻片;④将表皮放入水滴中展平、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①③②④B、③②①④C、②①④③D、④③②①7、洋葱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A、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B、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C、细胞膜、叶绿体、液泡D、细胞壁、叶绿体、液泡8、右图①→④主要表示了变形虫细胞的哪个生理过程()A、生长B、分化C、分裂D、癌变二、填空题9、下图是细胞模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图中乙细胞最外层①是________。
(2)②是_______,控制着物质的进出,③是_______,其中储存着遗传信息。
(3)含有细胞液的结构是_______(填图中的数字序号)。
(4)图中甲细胞没有结构⑥,你认为该结构最可能是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8、DADDBCBC二、填空题(1)细胞壁(2)细胞膜细胞核(3)⑤(4)叶绿体。
2.2 细胞一、选择题1.使人们对生物体结构的认识进入细胞这个微观领域的科学家是( )A.达尔文B.施莱登C.罗伯特·胡克D.沃森2.如图是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用于调节镜筒升降的是( )A.①和②B.③和④C.⑤和⑥D.⑦和⑧3.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量最少的显微镜是( )4.洋葱表皮细胞中没有的结构是( )A.细胞壁B.细胞核C.细胞膜D.叶绿体5.在显微镜的使用中,下列操作与其结果不相符的是( )A.转动转换器——更改目镜B.转动粗准焦螺旋——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C.转动反光镜——调节视野亮度D.向左上移动装片——物像向右下移动6.糖拌西红柿时会流出大量的西红柿汁液,原因是( )A.糖水浓度比西红柿细胞内部液体浓度高,西红柿细胞失水B.糖水浓度比西红柿细胞内部液体浓度高,西红柿细胞吸水C.糖水浓度比西红柿细胞内部液体浓度低,西红柿细胞失水D.糖水浓度比西红柿细胞内部液体浓度低,西红柿细胞吸水7.要在光学显微镜下鉴别某个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好是看它有无( ) A.细胞壁B.大液泡C.规则的形状D.细胞膜8.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若光线较弱,应选用( )A.大光圈、凹面镜B.小光圈、凹面镜C.大光圈、平面镜D.小光圈、平面镜9.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若视野里观察到的细胞偏向左上方,应如何移动装片,才能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A.向右下方移动B.向右上方移动C.向左下方移动D.向左上方移动10.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下列哪种结构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 )A.细胞膜B.叶绿体C.细胞壁D.液泡11.下列结构属于动物体细胞中能量转换器的是( )A.细胞核B.线粒体C.叶绿体和线粒体D.叶绿体12.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是因为在西瓜的下列哪种结构中含有大量的糖分( ) A.细胞壁 B.细胞膜C.细胞液D.细胞核13.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使用显微镜时,应先对光再调焦B.欲将物像从视野左上方移到中央,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C.观察物像一般用左眼,同时要求右眼睁开D.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14.下图是光学显微镜的4个镜头,甲、乙的一端无螺纹,丙、丁的一端有螺纹。
细胞一、发现细胞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为了观察各种生物体细胞,必须先将生物材料进行处理,制成的玻片标本。
常用的玻片标本有涂片、、三种,它们都可以做成临时的和的两种玻片标本。
2.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是通过完成的,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用显微镜认真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其形态应是一个个近似的( )A.长方形B.长方体C.圆形D.球形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正确的盖盖玻片的方法是()A.将盖玻片迅速盖在载玻片上B.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液滴,另一边慢慢盖上C.将盖玻片放在载玻片的一端,推向中央D.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液滴,另一边快速盖上2.下列说法中,最恰当的是()A.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多个细胞组成的C.动物体和植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D.动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植物体不是由细胞组成的]3.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取材的部位是()A.牙齿缝间B.口腔侧壁C.舌上表面D.舌下表面4.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正确的做法是()A.尽量将材料撕得很薄B.将盖玻片垂直于载玻片后迅速放下C.如有气泡,则用手轻压赶出D.盖上盖玻片后,可直接将稀碘液滴在盖玻片上5.下列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错误的是()A.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B.先漱口,再用消毒的牙签的一端轻刮口腔侧壁C.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染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D.盖盖玻片时,让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盖下6.某同学将一片小纸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不清它的结构,原因是()A.材料太厚,无法盖上盖玻片B.材料太厚,光线无法通过C.材料太厚,无法染色D.材料的形状不规则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判断并改错: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0.9%生理盐水,而不滴清水的理由是避免细胞破裂。
( )2.判断并改错:对细胞进行染色的目的是为了杀死细胞。
4.2细胞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对光时,光线太强,选用小光圈、平面镜B.目镜10×和物镜12.5×搭配时,可放大125倍,是指物体的面积放大到原来的125倍C.观察时,左眼注视目镜,双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像清晰为止。
D.物镜由20×转换成40×时,视野变大、物像变大、亮度变大2.下列是关于“制作和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程序,正确的排列顺序是()A.bgcdeaf B.bgacdef C.bagecdf D.bgecdaf3.30多年前,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多次观察到:受精卵去掉细胞核后还能进行正常的分裂,但到原肠期(进入原肠期后,细胞开始分化)就停止了发育.下列对这种现象的分析和推理,与观察到的事实相矛盾的是()A.细胞的分裂可能不受细胞核的控制B.原肠期以前,胚胎的发育可能受细胞质控制C.细胞核对细胞发育的作用可能发生在原肠期以后D.细胞质是细胞分裂与分化的控制中心4.观察下面植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
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DNA片段,它主要存在于()A.①B.①C.①D.①5.组织是由细胞构成的,组织形成的过程大致是()A.细胞分裂一细胞分化一细胞生长B.细胞分裂一细胞生长一细胞分化C.细胞生长一细胞分化一细胞分裂D.细胞分化一细胞分裂一细胞生长6.小科同学借助于显微镜观察了三种不同生物的细胞,把观察结果绘制如下,则小科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A.图形记录法B.表格记录法C.文字描述法D.以上都不是7.某同学在操作显微镜时,双眼注视镜头(如图),其目的是为了()A.调节光圈大小以得到明亮视野B.防止物镜下降过程中压到玻片C.使镜筒缓慢上升以寻找清晰物像D.将观察对象移至视野中央8.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操作的顺序是()①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地盖在洋葱表皮上①用吸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上一滴清水①把载玻片、盖玻片用纱布擦干净①用镊子从洋葱鳞片上撕下一小块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用解剖针展平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9.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下面步骤正确的是()A.用餐巾纸擦拭载玻片B.将洋葱块直接放置显微镜下观察C.将盖玻片一边先接触水滴,再缓缓盖上D.染色时掀开盖玻片,滴入染液10.新鲜的牡蛎体内的锌元素含量远远高于它所生存的海水,这是因为细胞中的哪种结构在起作用()A.液泡B.细胞质C.细胞膜D.细胞壁11.小宇同学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的细胞有重叠现象,不宜观察。
人教版初一生物细胞的生活随堂练习(上学
期)
1.最近,科研人员在我省磐安发现一种新的被子植物--“磐安樱”.“磐安樱”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
2.植物和动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功能单位是( )
3.构成生物体最基本的单位是( )
4.草履虫、酵母菌、衣藻都是仅有一个细胞的“袖珍”生物,也能进行独立的生活,这体现了( )
5.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和功能高度统
一.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6.洋葱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7.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一生物细胞的生活随堂练习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人教版初一生物动物细胞随堂练习(上学期)
人教版初一生物植物细胞随堂练习(上学期)。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达标题A卷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 )①观察②对光③取镜和安放④清洁收镜A④③②① B ③②①④ C②①④③ D ④①③②2、用显微镜观察物像时,观察者的左右眼应是()A左眼睁开,右眼注视目镜内 B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C左眼闭上,右眼注视目镜内 D 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闭上3、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cm处,略偏( )A右 B左 C上 D 下二、非选择题4、据下图回答使用显微镜方面的问题.(1)安放好显微镜后,转动[ ] 使低倍物镜对准(2)调整光圈后,转动[]使光线反射入镜筒,通过可看到白亮的视野.(3)把玻片放到上,使标本正对然后用压片夹压住载玻片的两端. (4)按(用顺时针或逆时针表示)方向转动使镜筒缓缓下降,至物镜接近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 .(5)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按方向转动,使镜筒缓缓,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5、几个同学使用一台显微镜,有时视野是黑暗的,为什么?。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达标题B卷1当发现镜不清洁时,除去污物的正确方法是A用手擦 B用擦镜纸擦 C 用纱布擦 D 以上方法都可以2、对光以后,在目镜中看到的视野应是()A白亮的 B有直射阳光的 C 暗灰色的 D 黑暗的3、在观察物象时,将显微镜的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这个视野的变化情况是( )A细胞数目增多,视野变暗 B 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暗C细胞数目增多,视野变亮 D 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亮二、非选择题(1)表格内,放大倍数最大的一组是组,放大倍数最小的一组是组。
(2)观察时,观察到物像体积最大的一组是组,物像数量最多的一组是组,物像体积最小的一组是组,物数量最少的一组是组是.视野最暗的一组是组,视野最亮的一组是组。
5、更换物镜时,直接扳动物镜,而不是转动转换器,对显微镜会有什么影响?.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达标题C卷1、在使用显微镜时,可选用反光镜和遮光器来调节视野明暗程度,光线过弱时,可选用A平面镜、小光圈 B凹面镜、大光圈 C 平面镜、大光圈 D 凹面镜、小光圈2、载玻片上写有一字母“p”,如果载玻片正放并用显微镜观察的话,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应是…()A。
第二单元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一、单项选择题(共17小题;共51分)1. 下列组织中,不属于植物主要组织的是A. 保护组织B. 营养组织C. 上皮组织D. 分生组织2. 单细胞生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下列单细胞生物中,营寄生生活的是A. 衣藻B. 眼虫C. 链球菌D. 草履虫3. “人造血液”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英国Allison Blair团队通过干细胞体外培养获得功能性红细胞,该过程的完成主要通过A. 细胞生长B. 细胞分化C. 细胞衰老D. 细胞癌变4. 四膜虫(如图所示)与我们所熟知的草履虫在结构生理上十分相似,下列关于四膜虫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由一个细胞构成B. 可进行光合作用C. 可独立完成摄食D. 具有应激性5. 通过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不同的组织联合在一起形成器官,下列关于组织在器官中分布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叶片的上下表层分布的是上皮组织B. 人体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是营养组织C. 幼根尖端冒状的根冠属于分生组织D. 人的心脏,胃中部分布着肌肉组织6. “红花还需绿叶衬”,红花、绿叶分别属于A. 营养器官、生殖器官B. 生殖器官、营养器官C. 都是营养器官D. 都是生殖器官7. 如图是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图,其中属于组织的是A. B.C. D.8. 下列人体的器官与所属的系统,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咽——呼吸系统B. 甲状腺——神经系统C. 喉——消化系统D. 脊髓——运动系统9. 如图是草履虫,下列关于草履虫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B. 草履虫需要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C. 草履虫能够自己制造营养物质D. 草履虫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10. 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叙述,错误的是A. 单细胞生物只由一个细胞构成B. 在一个细胞内完成各种生理功能C. 观察草履虫时应从草履虫培养液的底层取样。
细胞一、选择题1.在使用光学显微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材料应薄而透明B.下降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目镜C.对光时应先将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D.要使视野变亮,应调节准焦螺旋2.生物学家利用人体干细胞培养出了人的心肌细胞,这种技术最关键的步骤是诱导干细胞A.分裂B.分化C.生长D.繁殖3.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是A.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B.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C.细胞→器官→系统→植物体D.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4.盖盖玻片是制作临时装片的关键步骤之一。
下图所示各项中,盖盖玻片的操作正确的是5.下列关于人体基本组织与结构的搭配正确的是A.上皮组织——血液B.结缔组织——心肌C.肌肉组织——肌腱D.神经组织——脊髓6.下列是对细胞﹑组织有关知识的叙述,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A.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B.植物的所有细胞都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两种能量转换器C.植物的输导组织是由分生组织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D.西瓜﹑蔬菜细胞质中有液泡,所以不能放入冰箱急冻室保鲜7.下列细胞结构,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是A.细胞核B.液泡C.线粒体D.细胞膜8.下列有关细胞和生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是所有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细胞中的物质都是自己制造的C.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系统D.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基因9.下面是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示意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过程①表示细胞分裂B.过程①使染色体数目减半C.过程②表示细胞分化D.A细胞能产生和传导冲动10.下表是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几种操作和要达到的目的,其中不符合的是选项操作目的A 转动遮光器和反光镜调节光线强弱B 转动转换器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C 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清晰D 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使位于视野左上方的物象移到视野中央二、非选择题11.为了观察人体细胞,我们制作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据回答:(1)Ⅰ表示显微镜视野中,物像的位置及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若要让变形虫不从视野中消失,应把载玻片向移动。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随堂练习
1、生物体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细胞分化和细胞生长
B.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
C.细胞生长和细胞特化
D.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2、细胞进行分裂时,()最先分裂成两个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细胞壁
3、下列组织属于植物组织的是()
A.上皮组织
B.营养组织
C.结缔组织
D.神经组织
4完整的苹果果实可以保存很长时间,而破损的苹果果实会很快腐烂,这说明苹果表皮属于( )。
A.分生组织 B.营养组织 C.输导组织 D.保护组织
5物的营养组织分布在()
A.根、茎、叶中
B.花、果实、种子中
C.茎、叶中
D.所有器官中
6下图是植物细胞分化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从图中A可以看出,细胞分裂所产生的新细胞,起初在、方面都很相似,并且都具有能力。
(2)从图A到图C的过程表示。
(3)图B是组织,图D是组织。
(4)如果这个过程发生在番茄过时的形成过程中,图D最可能发育成,图B
最可能发育成。
七(下) 5章2节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慈溪市掌起初中杨友志
【课前预习题】
1.阅读课本第121~122页的实验,在图5.
2.2上标出光学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
2.在透明度好的刻度尺(三角板)中间刻上字符F、6、上、d、品等,越小越好,染上色更好
3.在透明度好的刻度尺(三角板)中间用透明胶固定好自己的一根头发
【随堂训练题】
班姓名合作伙伴姓名
一.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1. 取显微镜时, 手握住镜臂,托住镜座,放在距实验桌边沿约cm处,略偏左(便于用左眼观察)
2. 两人一组,一人指示显微镜的各部位,一人说出其名称,然后互换角色(你全说对了吗?)
3.观察物镜和目镜:
目镜安装在(镜筒、转换器)上端,(有、无)螺纹,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高、低)物镜安装在(镜筒、转换器)上,(有、无)螺纹,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高、低)目镜上标示的“5╳”表示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可以通过来转动
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计算公式是:总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填下表,左右组互批)
4.体验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的使用
顺时针方向(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时,镜筒向(上、下)移动,
反时针方向(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时,镜筒向(上、下)移动,
顺时针方向(向前)转动细准焦螺旋时,镜筒向(上、下)移动,
反时针方向(向后)转动细准焦螺旋时,镜筒向(上、下)移动,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下移动的规律是否和细准焦螺旋一样?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下移动的幅度比转动细准焦螺旋要(大、小)。
二.操作与思考:
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放→对光→观察
取放:(详见一.认识显微镜的结构:1.)
对光:反光镜→通光孔→低倍物镜→镜筒→目镜→左眼:看到圆形的白亮视野
观察:放载玻片→压片夹→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下降至接近载玻片(小心!)→左眼看目镜内→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物像清晰→转动细准焦螺旋→物像更清晰
2.观察你们准备好的刻度尺(三角板),左眼贴近目镜观察,同时睁开右眼绘图于下表中
3. 光学显微镜成像的规律(你们组发现这些规律了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你看到的物像比原物(大、小),物像相对于原物是(正立、倒立)
物像的运动方向与原物的运动方向(相同、相反)
总放大倍数= ╳
总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亮、暗)看到的物像面积越(大、小),物像个数越(多、少)
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当堂检测题】
答题者姓名批改者姓名得分
每空1分,共20分
1. 光学显微镜的目镜安装在()上
A、左眼
B、转换器
C、通光孔
D、镜筒
2.观察装片时,发现圆形视野不够明亮、上下明暗不均,此时应调节()
A、目镜B、物镜C、反光镜D、粗准焦螺旋
3. 某同学发现光学显微镜的物镜上刻有“10╳”,表示
4. 取光学显微镜时,右手握住,左手托住,放在距实验桌边沿约7 cm处,
为便于用左眼观察,光学显微镜应置于体前略偏(左、右)。
5.在实验中,观察装片时,先用(高倍镜、低倍镜)找到物像;转动粗准焦
螺旋、细准焦螺旋时,应该用(一、两)只手操作。
6.甲、乙两同学使用同一台光学显微镜观察同一装片,甲用的目镜是“5╳”、物镜是“10╳”,乙用的目镜是“10╳”、物镜是“40╳”,则甲看到的物像比乙的(大、小),甲看到的视野比乙的(亮、暗)。
7. 下列四种目镜和物镜组合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A、目镜5×;物镜10×
B、目镜10×;物镜10×
C、目镜5×;物镜40×
D、目镜10×;物镜40×
8.一个边长为0.1mm,的正方形,通过目镜是“10╳”、物镜是“10╳”的光学显微镜放大后,其物像的面积是()mm2。
(你想通过实验来证明你的答案吗?课后我给你有时机!)A、1B、10C、100D、1000
9. 视野中物像的移动方向与原物的移动方向是(相同、相反)的。
①下面左图是某同学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视野,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下方,如果想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心,则应将载玻片向方向移动。
②在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甲、乙两位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如下图所示。
(1)物像位置调节较好的是(甲、乙)同学。
(2)为使另一位同学也能获得较好的观察效果,建议他把装片向(左、右)移动。
10. 最后请你用六个字简述一下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1、实验完毕,主动整理好器材者,每人加1分。
【课后巩固题】
1、细读【随堂训练题】,把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点摘抄到课本第121~122页
2、完成作业本B第40页,第2节细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