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10
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学案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学案【考点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是高考必考内容,应该是高考复习的重点。
所谓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涵;所谓评价的观点态度就是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的态度进行评价,也包括对在诗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行评价。
古代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有的较直白,有的较含蓄,特别是一些写景抒情的诗作的观点态度不易把握,应该从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以及字里行间去细细揣摩。
前边几个部分所分析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对于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都有帮助,在复习了以上几个部分以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就稍显容易了。
【高考金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6山东)晓上空泠峡王闿运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释: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
王闿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
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挫折,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撰著授徒。
狄保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
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解题指导]此题要求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歌所表现出的诗人的傲岸之气。
前两句的写景叙事,正是为了三、四句的情怀抒发。
抓住诗中的关键词语惯行不解只卧听等来理解,就清楚了。
以上几个词语可理解为习惯了旅途奔波,就不在意那点风浪了,瀑布之声滩雷之响全不放在心上,只卧听就行了,傲岸之气溢于言表。
[答案]本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
第三句表面上是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不解为不在意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
第四句中的卧听瀑布滩雷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无所畏惧的傲岸之气充分表现了出来。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教学目标】1、熟悉诗歌中的常见的思想内容;2、熟练掌握该考点的解题技巧。
【复习重点】梳理诗歌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3课时【考点阐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要从作品的整体上去把握,不能只抓住只言片语就乱下结论,对有些作品还要从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中把握作品的言外之意,对作者的观点态度更要站在一个高度,具体客观地进行评价。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现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所设的考点一般是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对其情感基调的把握,对其社会意义的分析和对其社会价值的评判,一般不单独设题,而往往与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联系在一起。
【课前自习室】二、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按诗歌体裁分类(一)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二)边塞征战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盛唐的边塞诗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
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
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三)怀古咏史诗: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
评价诗歌思想内容观点态度一、知识目标总结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二、能力目标:E级,考察分析能力、鉴赏评价、表述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巧,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五、教学方法:自主归纳,品味感悟,点拨引导六、教学设想:多结合例句加强感悟,尽量把练习中的例句对位到知识点中七、教学时间:三课时内容和步骤:一、古诗按思想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送别赠别诗。
这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
①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②或表达对朋友的祝愿与祝福。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咏史怀古诗。
其主题不外乎两大类。
①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
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刘禹锡的《石头城》、。
②通过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怀古伤今)。
如杜甫的《蜀相》、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③通过昔盛今衰的变化,表现时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感伤。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3.边塞征战诗。
大都是以描写战争为主题,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
①或者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或者表达一种建功立业的理想。
如杨炯的《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②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如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②往往和战争或贬谪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与妻儿团聚,渴望过安宁生活等内容;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之情。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综述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考题一般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
考查的形式为:(1)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2)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3)评价诗歌中蕴含的观点态度。
复习思路复习本讲应先预习[学之窗]中的常见思想情感的主要类型,从整体上对古代诗歌的感情表达方法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对于[师之说]中的题目,要先看[思路分析],接着尝试解题,最后校正自己的思路。
要用好[梦之旅],这一部分的题组对训练解题思路比较实用。
一、评价主旨类常见术语表解术语解释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含蓄,耐人寻味。
二、常见古诗的思想感情表解[第一组(按诗体分类)](一)咏史类思想情感示例1.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
刘禹锡《石头城》《乌衣巷》、姜夔《扬州慢》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杜甫《蜀相》(二)边塞诗思想情感示例1.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
气魄沉雄、慷慨悲凉。
王昌龄《从军行》2.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
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杜甫《兵车行》、范仲淹《渔家傲》(三)山水田园诗思想情感示例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
杜牧《山行》2.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要抒发诗人的恬适的生活情趣。
陶渊明《归园田居》、王维《山居秋暝》(四)离别诗思想情感示例1.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
诗歌鉴赏之“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学案【考点阐释】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现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所设的考点一般是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对其情感基调的把握,对其社会意义的分析和对其社会价值的评判,一般不单独设题,而往往与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联系在一起。
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按诗歌体裁分类):(一)山水田园诗: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二)边塞征战诗:①主战思想(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意欲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抨击主降派、讽刺当朝无能)。
②反战情绪(环境的恶劣、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征战的痛苦、思念亲人的悲伤、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讽刺)③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三)咏史怀古诗:①表达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
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四)别离贬谪诗:①依依不舍的留念;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陈心志的告白;④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五)思乡怀远诗:①羁旅愁思:张继《枫桥夜泊》②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③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④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六)咏物诗:①内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书写自己的政治仕途及高洁的个人节操;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②常用手法:托物言志。
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烘托。
(七)闺怨诗:①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
②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与作者观点态度”【教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常见的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
2.掌握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与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方法及答题步骤。
【考点阐释】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现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所设的考点一般是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对其情感基调的把握,对其社会意义的分析和对其社会价值的评判,一般不单独设题,而往往与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联系在一起。
【读懂诗歌】把握高考七大热点诗歌题材特征一山水田园诗——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题材特征】严格地讲,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
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通过记游山水以表现对美不胜收的山水景物的流连与热爱。
其鼻祖是东晋的谢灵运。
田园诗主要指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其通过对山林田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氛围,借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宁静和平生活的向往。
其鼻祖是陶渊明。
到了唐代,山水诗与田园诗常常融为一体,代表人物有孟浩然、王维。
【内容情感】山水田园诗表现的情感思想主要是赞美山河,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等方面,具体表现为三点:(1)寄情山水的豪放激情。
或描写大自然之雄奇壮丽,表达诗人的宽阔心胸与高远志向;或描写山水之雄伟壮阔,展现诗人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或借奔腾的江河,变幻的景物,反映诗人热爱山川风物、追求自由的精神。
(2)心物相融的恬淡幽情。
或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或以淡泊之语描摹闲淡心境,或表现诗人对自然的依恋、追求与热爱,或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或表达对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3)借景遣怀的沉郁凄情。
或由灿烂之景引发诗人对山川永恒、人生短暂之叹;或借缥缈凄迷之意境,透露诗人失意怅惘心绪;或借异乡山水,表达客居孤寂思绪;或借凄风苦雨,寄寓贬谪忧愤;或借眼前山水,表达忧国忧民之情;或借瑰丽壮景、盎然春意反衬悲时伤世之痛。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目标】1.概括内容主旨的方法。
要按照确定题材、具体分析,再点明主旨的步骤来进行。
2.分析思想情感的方法。
要特别注意抓住诗体、抓住关键词、抓住题材、抓住景物形象、抓住典型意象、抓住注释等去分析作答。
3.评价观点态度的方法。
要处理好观点是非型和综合表达型两种题型的解题方法。
要注意从整体把握、观点客观和知人论世三个方面去理解作答。
【考点阐释】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并由此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考题一般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
考查的形式为:(1)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2)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3)评价诗歌的观点态度。
【前课准备】1.预习《核按钮》“考点梳理”。
2.完成《核按钮》“真题展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题型一思想情感鉴赏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对话一:解题指津1.设问方式(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试比较诗歌中的不同情感。(3)××句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入手角度(1)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
许多古诗的诗题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如李白的《送友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送”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2)抓住关键词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样的关键词,也就能够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由“故园情”一语可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3)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按题材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有大体相同之处。因此,若能判定一首诗所属的类型,便可快速把握该诗的感情基调。如思乡诗,毫无疑问要抒发思念故乡、亲人之情;送别诗,多写离情别恨和深厚友情。(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优美闲适、色彩明丽、壮观奇伟、气势雄浑)和“哀景”(冷清凄凉、色彩暗淡、低沉萧瑟)两类。“乐景”表现“乐情”,“哀景”则表现“哀情”。不过特别要留意的是古诗常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如杜甫《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用境界雄浑阔大的远景(乐景)反衬诗人孤独寂寞的哀情。(5)抓住典型意象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感,所以必须注意分析诗中意象来揣摩诗人情感。(6)抓住注释注释有时很短,却是命题者给考生的暗示,下面就注释分类及其所暗示内容作表格:3.第一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第二步,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对话二:经典例题【例1】【2009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问题。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鉴赏评价。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分析诗人在诗中描绘的意象。通过诗人笔下的“钟声”“空江明月”“江月清辉”“轻舟飞逝”,再联系题目“晚泊岳阳”,可以看出诗人客居岳阳,面对异地景物(江、月、舟),自会触景生情,油然而生思乡之情。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例2】【2011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复习目标1、掌握古诗词常见的思想感情;2、了解高考题中古诗歌对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考查;3、进行古诗鉴赏训练,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二、考点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高考必考内容,应该是高考复习的重点。
所谓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涵;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作者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的态度进行评价,也包括对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行评价。
古代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有的较直白,有的较含蓄,特别是一些写景抒情的诗作作者的观点态度不易把握,应该从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以及字里行间去细细揣摩。
前边几个部分所分析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对于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都有帮助,在复习了以上几个部分以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稍显容易了。
三、鉴赏方法在鉴赏过程中,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看作者由于所处时代和生活经历的不同,每个诗人长期形成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应是大致固定的。
比如屈原的爱国情思,陶渊明的自得田园,李白的傲岸不屈,杜甫的忧国忧民,苏轼的旷达达观,辛弃疾的报国无门等等。
了解这些对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很有帮助。
2、看时代每个时代的社会现实总会在文学作品中留下很深的印迹,诗歌鉴赏时注意这种社会的外在表象非常重要。
比如,同是边塞诗,盛唐时是一种“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以天下为己任豪迈气概,南宋时则是一种“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的无奈伤感。
3、看注解很多诗歌命题者作了一些注解以提醒考生,这对于鉴赏诗歌来说相当重要。
一是有的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表现的思想内容不同;二是不同的环境中感受不同,注解中作的提示有助于考生理解诗歌。
比如宋之问的《渡汉江》,“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心情一般难以理解,了解了宋之问因获罪被贬泷州,第二年从贬所逃归,途经襄樊附近的汉江而作了此诗后,这种精神痛苦才显得更加贴切和富于情致。
第二讲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对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内容、主题及思想感情的评价;二是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评价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诗歌中流露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具体客观地进行分析评价。
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是指作者对诗中的景物、事件、人物命运等的态度、评价。
诗人在其作品中所表达的观点态度,有的直白,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有的含蓄,如李煜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有的隐晦,如王维的“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有的张扬,如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特别是写景抒情的诗作,其观点与态度是不易把握的,这只能从诗作本身仔细领悟与思考作者隐含其中的观点态度。
此外,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还涉及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或局限性等方面。
典题探究了解古代诗歌的常见题材、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助于快速准确地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边塞诗边塞诗派指以反映边塞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
边塞诗多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常表达的情感有以下七类:(1)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显示祖国河山之壮美,抒发戍边将士保家卫国、建功立业之豪情。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多如此,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2)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戍边战士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为国捐躯的决心。
(3)写边塞的风光或思乡怀人的情怀,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之情。
(4)表达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宋代的边塞诗多如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5)诉说连年征战之苦,思乡思亲之苦。
(宋代的边塞诗多如此)(6)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
(7)通过征夫怨妇侧面写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
【典题1】(2012·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诗歌鉴赏专题--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高三2012-12-27 22:42诗歌鉴赏专题--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教学目标】1、熟悉诗歌中的常见的思想内容;2、熟练掌握该考点的解题技巧。
【复习重点】梳理诗歌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3课时【考点阐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要从作品的整体上去把握,不能只抓住只言片语就乱下结论,对有些作品还要从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中把握作品的言外之意,对作者的观点态度更要站在一个高度,具体客观地进行评价。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现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所设的考点一般是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对其情感基调的把握,对其社会意义的分析和对其社会价值的评判,一般不单独设题,而往往与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联系在一起。
【课前自习室】一、评价主旨类常见术语术语解释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义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言在意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之音,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委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言表达得含蓄,耐人寻味。
二、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按诗歌体裁分类(一)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
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常用术语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动静结合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淡泊、浅淡、闲逸、深远、冲和、清明、朗润、清朗、幽深、幽静、恬淡……鉴赏重点景物特征(一切景语皆情语)(二)边塞征战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2014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教案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教案【教学目标】1、熟悉诗歌中的常见的思想内容;2、熟练掌握该考点的解题技巧。
【复习重点】梳理诗歌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3课时【考点阐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要从作品的整体上去把握,不能只抓住只言片语就乱下结论,对有些作品还要从所描绘的情景中把握作品的言外之意,对的观点态度更要站在一个高度,具体客观地进行评价。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现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所设的考点一般是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对其情感基调的把握,对其社会意义的分析和对其社会价值的评判,一般不单独设题,而往往与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联系在一起。
【课前自习室】一、评价主旨类常见术语术语解释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义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言在意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之音,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委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言表达得含蓄,耐人寻味。
二、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按诗歌体裁分类(一)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
主题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常用术语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动静结合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淡泊、浅淡、闲逸、深远、冲和、清明、朗润、清朗、幽深、幽静、恬淡……鉴赏重点景物特征(一切景语皆情语)(二)边塞征战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盛唐的边塞诗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
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
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主题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
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思想感情主战思想(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意欲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抨击主降派、讽刺当朝无能)。
反战情绪(环境的恶劣、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征战的痛苦、思念亲人的悲伤、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讽刺)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常见意象金河、玉(门)关、青冢、轮台、龟兹、黄河、黑山、楼兰、羌笛、阴山、孤城、疆场、沙场、燕山、匈奴、无定河、塞下、狼烟、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单于、吐谷浑、胡笳、胡、羌、羯、夷李广(飞将军)、龙城、烽火、金鼓旌旗、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夜郎、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常见风格雄浑、恢弘、雄伟、浩瀚、雄伟、辽阔、壮美雄奇、苍劲、高远、悲壮、豪迈。
(三)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
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
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说“怀古”。
思想感情表达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常用的鉴赏术语对历史盛衰无常的慨叹凭古吊今、怀古伤今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借古讽今(讽当朝统制者昏庸:苛税/大兴土木/战乱/荒淫无度/无能)(四)别离贬谪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或折柳相送或高歌送别,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这类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
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一般而言:离愁是表达远离家乡时对家乡的亲人、友人的思念、人在旅途中孤苦寂寞之情(羁旅离愁)。
别绪是指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情或者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感激。
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常见意象长亭、南浦、灞桥、杨柳、美酒等。
(五)思乡怀远诗: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徙各地。
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
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基本主题羁旅愁思:张继《枫桥夜泊》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常见的表达方式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六)咏物诗: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内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书写自己的政治仕途及高洁的个人节操;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常见手法托物言志。
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烘托(七)闺怨诗:闺怨诗有两类,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
内容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
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
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
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注意点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
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
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按诗歌思想感情分类(一)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白居易《卖炭翁》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岳阳楼》(二)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4、山河沦丧的痛苦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三)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2、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角度一: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考向探究】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的总和,是诗歌赖以表现情感和观点的关键,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事物、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关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歌,体味的创作意图。
【典例分析】[例1] (2008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试题:分别概括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参考答案】(步骤一)这是一首怀古伤今的律诗。
(步骤二)颔联写了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步骤三)寄寓了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例2]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一江烟火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注]飐zhn,风吹使颤动。
试题:这首元曲的主旨是“爱杀江南”,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主旨的。
【参考答案】是从两个方面表现这一主旨的。
美丽的自然景观:“一江烟火照晴岚”,写出了强烈阳光照射下,水气蒸腾,江上烟波与岸上山岚相映生辉的景象。
流水生烟,山岚耸翠,沙鸥在舞,芰荷恬淡,宁静之中显出一派生机。
江南的繁华富庶(或“人文景观”“市井景观”):“接画檐”写出了当地的富裕,人口的稠密,“十里珠帘”“画船儿”“酒旗儿”写出了市井的繁华热闹。
【备考锦囊】一、常见的设问方式有: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3、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4、请给这首诗某几句拟一个标题二、这类试题的解题方法1、要知人论世分析作品思想感情时,要结合作家的生活经历、主要思想倾向以及创作的主要风格。
如鉴赏李煜的词,就要了解李煜的创作风格以南唐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降宋前,南唐政治稳定,经济、文化基础较好,李煜过着纸醉金迷、酣歌曼舞的生活,作品多描写帝王的享乐生活,表现高雅文化与富足生活给他带来的短暂的极乐;降宋后,李煜过着“此中朝夕,只以眼泪洗面”的屈辱生活,作品则以抒写故国之思、亡国之痛为主,感情真挚沉痛,凄怆动人,一洗前期作品的香艳柔媚,进入了另一番开阔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