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6单元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1)
- 格式:doc
- 大小:186.10 KB
- 文档页数:13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1.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解析】选B。
A.“一带一路”比喻为“新引擎”;C.“网络病毒”比喻为“洪水猛兽”;D.“东道主在观念上的转变”比喻为“弯道超车”。
2.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有关部门启动100位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
请从下面候选人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推荐词。
要求:符合人物身份,运用排比、比喻手法,至少写三句,每一句中都要有比喻。
不超过90个字。
(6分)焦裕禄袁隆平郎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要求写推荐词,答题过程中务必看清要求:符合人物身份,运用排比、比喻手法,至少写三句,每一句中都有比喻,不超过90个字。
题目要求就是我们答题的方向。
理清楚人物的事迹,按照题目要求将事迹以及精神表达出来即可。
2021年全国高中高考语文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考点讲解及规律总结【考点讲解】一、考查形式该知识点属于表达应用,能力层级E.多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
二、知识讲解(一)选用句式选用句式,指的是根据上下文特定语境,对意义相同或相近而在风格色彩、修辞功能、表达效果等方面存在细微差别的一些句式进行比较,选出其中最恰当,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式。
常与“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和修辞结合出题,增强了对联想、想象能力的考查。
解题技巧:(1)审清题目要求,找出陈述对象。
(2)梳理句子主干,把握选句角度。
(3)保持语意连贯,合乎语境要求。
(4)体现语意重点,体会感情语气。
(5)分析语言材料,恰当组合成句。
(二)仿用句式考纲要求能够根据要求,恰当地仿用句式。
仿用句式,即仿例造句,就是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考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造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1、基本要求:(1)句式相同(“形似”关键)(2)内容连贯(衔接自然)(3)合乎语境(内部语境指词语的搭配、句子的结构、上下的关系等,外部的语境指说话时的场合、对象、目的、气氛、感情、风格等)(4)修辞恰当2、仿用类型:(1)仿用修辞:①以仿比喻为主的A、限定话题。
B、自选话题。
C、仿诗(文)造句。
②以仿写排比句为主的。
③利用同义或反义的词语对举来仿写。
④仿写对偶对对子。
如:孙行者→胡适之(2)仿用句式或语气。
(3)仿写句子的层次关系。
(4)仿写意境和表达方式。
(三)变换句式变换句式指根据题目要求在不改变句子意义的前提下,改变句子的表达方式。
简言之,就是内容不变,形式变化。
变换句式,实际上是根据语境要求,追求一种更好的表达效果。
是高考常考点之一,属于“语言运用”范畴。
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掌握句式变换类型:1、主被动句的变换:主要思考点是主语和宾语的变换。
主语是施动者(动作发出对象)叫主动句,主语是受动者(动作的接受者)叫被动句。
下面情况常用被动句:①强调被动者②使句式整齐③表特定感情。
班级: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学习目标】1、在近年高考中选用句式出现频率较低,只做一般了解。
2、仿用备受出题者青睐,注意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仿写,对联仿写以及诗词仿写。
3、变换句式:长句与短句的转换,句子重组、整句与散句的转换。
重点难点:长句与短句的转换,句子重组、整句与散句的转换。
【知识准备】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是重要的语言操作技能。
本专题复习的目标,一是让学生掌握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方法,提高解答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题的能力;二是使学生能根据语言环境的需要选用恰当的句式,全面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自主探究】做好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复习,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构筑知识基础。
要提高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能力必需以相应的知识作为理论支撑,因此首先要了解相关知识。
例如:长句、短句、常式句、变式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句、整句、散句等知识。
二、树立语境意识。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题一般都给出相应的语言环境,也只有结合语境才能选用、仿用、变换恰当的句式。
三、拓宽训练渠道。
除进行专题训练外,一方面可结合课文学习或课外阅读组织训练,从课文或课外阅读材料中摘取典型的句式和典范的句子,然后作一些变换练习或仿写训练,再与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原文表情达意的准确性,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将此项训练贯穿到写作训练中,语言技能的提高非一日之功,从理解到运用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只有在平时的写作过程中经常锤炼语言,留心选取恰当的句式来表情达意,才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典题导航】1、选用句式:例子详见《高考密码》P50(07浙江)针对下面反方的说法,写一个反问句,把正方的话补充完整。
反方:如果美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诗人李白感受到的月亮之美,难道和你是一样的吗?正方:如果美不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2、仿用句式:(1)(2009全国Ⅰ)20.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考点阐释“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是有关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方面的内容,主要考查语言的运用。
从考题形式上看,现在主要以主观表达题——简答的形式在第Ⅱ卷中考查,从命题角度上看,命题中往往不是单一命题,小的考点之间相互兼容,“选用句式”“修辞知识”或与“仿用句式”结合在一起考查,或与“变换句式”结合在一起考查,或与语言的连贯、病句的修改联合考查。
从考题的选材上看,更加注重人文性、实用性,关注文化内涵、理念、哲思,关注新闻材料、生活材料。
选用句式在第I卷出现,常与语言的“连贯、得体、简明”等综合出题。
仿用句式,通常是给出一个例句或画线的句子,要求仿照例句形式和修辞特点,另起话题再造句子。
题型主要有接力式、插入式、命题式和开放式。
真题精析1.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4分)《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
①以《红楼梦》为主语②以曹雪芹为主语【参考答案】(4分)①《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②曹雪芹是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考点】考查句式的选用和变换【思路分析】此题实际上考查短句→长句,看似简单,实则要注意三个短句除用作母版的那个,其余两个都得调正语序。
2.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
请你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30个字。
(5分)【参考答案】示例:生命脆弱短暂,生命坚韧沉毅,生命绵延永续。
自然是生命的家园,自然是无情的力量,自然是人类反思的源泉。
逝去的是同胞的生命,传颂的是民族的精神,留下的是人类的警醒。
【考点】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7.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备考必读[考点明示]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能力层级:D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能力层级:D[考点解读]“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这一考点在一定程度上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是综合考查的,所以这里我们把两个考点合在一起进行复习。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是《考试大纲》中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要求,它包含了三点:①“选用句式〞,即根据特定语言环境的要求选用恰当的句式;②“仿用句式〞,即能根据提供的语句句式特点,仿写一个或几个内容相关句式相同的句子,这种考查还往往同对修辞手法的考查结合在一起;③“变换句式〞,即根据一定的要求将所提供句子改写以适应特定语境的要求。
总之,这三点表达了高考对考生在句式的运用能力方面的要求。
纵观高考题目,考查修辞方法辨析的不免主要考查对其理解与运用,要能分析、体味其表达效果,根据要求恰当的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今后高考将更加突出语言操作的实用性,扩充语言运用的考核项目,有关修辞的考查,将会更加突出这方面的特点。
考查方式:现代文阅读中可能随机出一些对修辞作用把握的题目,语言运用中可能有按要求运用某种修辞方法造句仿写的题目。
2007年新课程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八种常见修辞格为:比喻、比拟、借代、夸X、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考情分析]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这两个考点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几率逐渐减小,而其中出现频率相对高一些的就是综合考查句子的仿写与修辞方法的正确运用。
[复习指津]一、选用句式题的解法1.审清题目要求,要弄清题目要求的是保持上下文的连贯,还是为了突出强调某个意思,以便思考时更有针对性。
2.根据题目要求认真分析所供材料,如要求保持上下文的连贯,那么要注意分析话题、句式,如要求强调某一意思,就要从句首句末及分句在句中的位置上去分析。
3.选择适合要求的选项(这种题一般为选择题)。
二、仿用句式题的解法1.弄清题目要求,掌握思考的方向。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时间:45分钟分值:59分)题组一仿写句子1.(2014·浙江卷)依据下面的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月”“湖”“鱼”作为描述对象。
(4分)[示例] 弯月落在湖水中;鱼儿游去了,碎得月影半池——听见了嫦娥幽怨的歌声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题时,首先应明确题目要求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
其次要分析示例中的事物,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月”与“鱼”同在“湖”中,有动有静,第三句紧承前两句营造的意境,第四句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意趣。
再次要明确示例的表现手法,第四句是想象的内容,同时还是一个问句的形式。
最后要注意所写句子符合情理。
答案(示例) 残花缀在繁枝上;鸟儿飞去了,撒得落红满地——听见了花儿落地的叹息么?2.(2014·湖北卷)下面四个字是由象形字“人”()变化组合而成的会意字。
请根据给出的古文字义,仿照“比”“化”两例,用七字句描述“从”“北”的形体结构与字义。
要求:①形义描述合理;②押韵。
(4分)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显性要求与隐性要求,显性要求有两点,这两点似乎较容易,但考生很容易忽略对“义”的描述,这个“义”也体现在例句中,前例一句中有图形括号里注明的“并列”二字,这是隐性要求。
同时还要做到语气流畅,表意连贯、自然,不能为押韵而破坏了语言的正确结构。
答案(示例)从:一人前行一人后北:二人站立背靠背后人跟随前人走字义相背可意会3.(2014·山东卷)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
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4分)门上桃符碧波竞舟江边柳线青艾驱瘴迎春绿十里欢耀眼红千家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题,需要根据节日特点、对仗结构和平仄相对的规律来选择词语,组织答案。
考点五仿用选用变换句式[考点要求] 仿用选用变换句式知识点1:仿用句式——注重结构和内容,形神兼顾【得分技法】仿用句式,必须做到四个“注意”:第一,注意话题,看题干是要求沿用原来的话题,还是变换话题;第二,注意句式,看示例是单句还是复句,如果是复句,属何种关系的复句,所仿写的句子要与示例保持一致;第三,注意修辞,看题干对修辞有无规定,要注意示例使用了何种修辞;第四,注意内容,看示例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间有何内在联系,所仿写的句子在思想和情感上要与示例一致,做到形神兼顾。
1.续写型典例1.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续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与画线句相同。
年复一年的轮回,越来越让人感受到别样的温暖。
伴随春节迁徙的不仅是回家的脚步,还有滚烫的人心和热烈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仿用句式的能力。
续写型仿写题一般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从所给的文字中画出需要仿写的示例,然后要求考生根据示例写2—3个句子或句组,使之与示例构成排比。
本题中的情境是“年复一年的轮回,越来越让人感受到别样的温暖”,这就要求续写语句的格调要令人感受到“温暖”。
根据示例可知,要求续写的内容的陈述主体是我国的两个传统节日,所写语句是两个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
【答案】示例:伴随清明游走的不仅是奔波的身影,还有悠远的缅怀和无尽的眷恋,伴随中秋抬起的不仅是思乡的双眸,还有焦灼的渴望和真切的思念2.限定话题型典例 2.请仿照示例,从“柳永”“李清照”“姜夔”“辛弃疾”“岳飞”“范仲淹”“蒋捷”中任选两位宋朝词人,再写两个句子,使其构成一组排比句。
示例:苏轼,你挥笔的瞬间,慷慨淋漓,隐约听到铁板铜琶铿锵,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仿用句式的能力。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专题检测1.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
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句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
(可增删个别词语)生活中不可能每一个日子都很精彩,①有时有些平淡,苍白有时伴随着,有时或者有些灰暗。
但只要我们心中充满阳光,就能“每天拭亮一个太阳”。
②明亮代替了苍白,用新奇代替灰暗,用七色代替平淡。
3.下面是张岱《西湖梦寻·明圣二湖》中的一段文字,请仿照所给示例,给加点词“滟潋”做批注。
故余尝谓:“善读书,无过董遇三余。
而善游湖者,亦无过董遇三余。
董遇曰:‘冬者,岁之余也;夜者,日之余也;雨者,月之余也。
’雪山献古梅,何逊烟堤高柳;夜月空明,何逊朝花绰约;雨色空蒙,何逊晴光滟潋。
深情领略,是在解人。
”【示例】绰约:“绰”和“约”都是绞丝旁,和丝有关。
这里的意思是“柔美的样子”,写出了早晨花朵的娇嫩柔美,更衬托出皎洁月色的空明澄澈。
滟潋:4.请根据下面的例句,运用所给的话题仿写两个句子,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句式要与例句相同。
田园诗是乡村牧童手中的一支短笛,清新而幽雅,绿林、青山、田野、炊烟,尽收眼底。
边塞诗是送别诗是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6分)12月1日起,新修订的《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将正式实施。
其中新增了禁止手机等电子设备声音外放的条款。
禁止电子设备外放并非新鲜事,近年来,北京、广州、天津、长沙、武汉等地均出台过类似规定。
上海地铁方面表示,对于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的行为,工作人员会进行劝阻。
(1)请为上述新规拟一条公益广告语。
要求主题鲜明,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20个字。
(2分)(2)针对上述新规,说说你的看法。
(不超过50个字)(4分)6.中国的科研项目不乏极具古典文化内涵的命名,比如探月计划“嫦娥”、月球车“玉兔”、行星探测任务“天问”、大型多功能运输机“鲲鹏”、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请仿照例句,任选另外两个名称,阐释命名理由。
第6单元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是《考试说明》规定的一个考点。
“句式”指的是句子的结构形式。
“选用句式”指的是根据语境和表意的需要选择使用恰当的句式。
长句和短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整句和散句、常式句和变式句等不同句式,在强调的重点、语意的轻重或适应的语境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选用恰当的句式是为了使表达更加准确流畅而富有表现力。
“仿用句式”指的是依照给定的例句仿写一句话或几句话。
仿用句式主要是语言形式上的“仿”,在内容上一般要求“变”。
仿用句式常涉及语法、修辞等多方面的知识,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想象创造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成了近年来语文高考的热点。
“变换句式”指的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改换句子的结构形式或语气。
高考中以长句变短句、短句合成长句较为多见,此外,整句和散句之间的变换以及重组句子的试题在高考中也时有出现。
从近几年高考湖北卷命题情况看,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考题都不是单纯考查句式,而是常与“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等考点相结合。
考题多为综合性言语操作类主观题。
大多选用富有文采、饱含哲理、贴近生活、能体现时代特色和人文精神的语言材料,取材范围包括历史人物、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传统习俗、时事新闻等。
1.(2010·湖北卷)欣赏漫画《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生活方式)。
请仿照画面二、三的文字,补写其余两处。
要求:①紧扣画面内容;②写两个5字句;③句末押韵。
(4分)______________ 食物少煎烤______________ 清蒸油烟少住房环保型______________节能灯照明______________〖试题解读〗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
试题对仿写提出了许多限制性要求:从内容上说,要紧扣画面内容,表现环保主题;从形式上说,两处仿写都要写两个五字句,并且两句要押韵。
试题还有隐性要求,即考生要对《低碳生活》画面有正确理解,对“低碳生活”有准确解读,仿写出的句子如果曲解了“低碳生活”的精神(例如“衣服自己洗,气死洗衣机”“出门骑单车,拒绝坐汽车”),即使在语言形式上无可挑剔,照样是不符合试题要求的。
参考答案:画面一:衣衫自己洗,小件不劳你。
画面四:急事你出马,平日你休假。
∥画面一:洗衣少用电,手搓也方便。
画面四:近处骑车跑,汽车少烦劳。
2.(2013·浙江卷)仿照下面示例,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一组事物。
要求合乎事理,句式和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青天”“月亮”“芭蕉叶”“露珠”作为描述对象。
(5分) 【示例】青天,是一片芭蕉叶,月亮是一滴露珠。
手指,轻轻一点,它就落了。
〖试题解读〗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
解答仿写题时,既要明确示例的显性特点,又要发掘示例中的隐含信息。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必须运用比喻手法来描述一组事物;其次是句式和结构必须与示例相似,描述的一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要合乎事理。
此外,还要注意试题限制,绝对不得选择“青天”“月亮”“芭蕉叶”“露珠”作为描述对象。
答题示例:老师,是一缕阳光,学生是一棵小树。
太阳,温暖一照,它就长大了。
∥大海,是一把吉他,海浪是一根琴弦。
风儿,轻轻一拂,它就响了。
∥村庄,是一曲古老的歌,炊烟是一缕动听的音符。
牧笛,悠悠一吹,它就醉了。
3.(2013·重庆卷)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两种自然景物,另写两句话。
要求:运用拟人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
(4分)例句:身后的那片鲜花,可能是听了小草讲的笑话,乐得咧开了嘴,嬉闹在明媚的阳光里。
〖试题解读〗本题考查“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拟人”的要义是要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容颜、动作、神情、心理、语言、性格等。
试题既然提供了“例句”,就要做到在“形”与“神”上与“例句”都一致。
答题示例:林中的那只黄鹂,也许是看了柳树婀娜的舞姿,感动得唱起歌儿,跳跃在阴凉的树枝间。
园中的那群蜂儿,或许是被花蕊的甜蜜所迷惑,欢喜得不辨南北东西,沉醉在甜美的梦中。
∥身前的那弘清泉,可能是听了山涧的耳语,急得扯开了步子,奔驰在陡峭的山谷中。
身旁的那棵绿树,可能是听了微风的歌唱,乐得扬起了秀发,摇摆在温暖的春风里。
4.(2013·全国大纲卷)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4分)教练在赛后分析会上对我在比赛中的表现进行的深入剖析,使我对自己在这次比赛中由于骄傲自大、轻视对手导致的严重失误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作出了坚决改正错误,争取在下一次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的保证。
〖试题解读〗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
长句变短句的具体方法有:①剥离法。
把中心语中的并列修饰成分剥离,分别与句中相关的句子组合,形成几个并列的分句。
②分述法。
把中心语的附加成分抽出来,采用例举的形式,使之单独成句。
③反复法。
对一些长句中的复杂短语,可以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出现,将复杂长句拆分成几个分句。
参考答案:我在这次比赛中出现了严重失误。
赛后分析会上,教练对我比赛中的表现进行了深入剖析。
我进一步认识到失误的原因在于我骄傲自大、轻视对手,并保证坚决改正错误,争取在下一次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一、选用句式选用句式就是要根据特定的语境,选择恰当的句子形式,以追求最佳的语言表达效果。
句式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简单分类:1.根据表达语气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2.根据主谓关系可分为主动句、被动句。
3.根据结构的繁简可分为长句、短句。
4.根据判断的性质可分为肯定句、否定句。
5.根据句子成分或成分的位置可分为常式句、变式句、“把”字句。
6.根据句子式样可分为整句、散句。
7.根据句子结构可分为单句、复句。
不同的句式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
例如:冲动扼杀了他的幸福。
(陈述句。
一般性叙述,没有着重强调某一方面。
)谁说不是冲动扼杀了他的幸福?〔疑问句。
强调、肯定(双重否定)“冲动”的危害性。
〕冲动扼杀了他的幸福啊!(感叹句。
着重于抒发感叹语气。
)他的幸福被冲动扼杀了。
(被动句。
强调重点是受事主语“他的幸福”。
)冲动把他的幸福扼杀了。
(“把”字句。
强调重点是动词谓语“扼杀”。
)冲动不是没有扼杀他的幸福。
(否定句。
强调事实的存在。
)以上六种不同句式,表达的内容基本相同,可强调的重点有差异。
不同的句式有着不同的表达效果。
例如单句有利于陈述过程,说明原委,表达观点,而复句则有利于揭示相关事物之间的关系;散句有利于叙事,而整句则有利于抒情。
就句式而言,本无孰优孰劣的区别,那么句式选用的意义就在于适应特定的语言环境和表意的需要。
题:请用下列词语和短语按要求组合句子。
(不得增减字词)5月4日校长是在会上向灾区提议捐款全体师生(1)强调“5月4日”:___________________(2)强调“校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题解析〗本题要求采用不同句式分别强调“5月4日”“校长”。
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效果就不一样。
从本题看,强调“5月4日”就应将句子的主干定为“……是5月4日”,强调“校长”就应将句子的主干定为“是校长……”。
参考答案:(1)校长在会上提议全体师生向灾区捐款是5月4日。
(2)是校长5月4日在会上提议全体师生向灾区捐款。
二、仿用句式仿用句式实际上就是仿例造句。
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句式相同,同时还应使用相同的修辞手法。
解答仿用句式题不仅要注意题干明确提出的要求,还要注意例句中的隐含信息。
嵌入式仿写及续写式仿写,还应注意要与例句在思路、感情、语意上协调一致,注意语意的贯通和语句的顺畅。
仿用句式题既有一定的限制,又会给考生留有较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自由发挥的余地。
对仿用句式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五种题型。
1.嵌入式。
要求在一个语段中嵌入仿写的句子,这种题型有较强的限制性,要求仿写句语意与前后语句连贯,句式与前句或后句相同,语脉清晰,语言流畅。
题:(2012·天津卷)请补写出空缺处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
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
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
〖试题解析〗本题以在语段中嵌入的仿写形式,考查了“仿用句式”的能力。
题干指向很明确,隐含信息也很丰富:一是补写的两句话要与前两句话组成一个排比句;二是每个句子中后面的词语都要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四字词语;三是所写内容要与整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
答题示例:与苏轼夜游赤壁与王昌龄伴舞琵琶2.续写式。
根据例句的内容和句式,续写一个或多个句子,使之与上文构成一段语意完整的文字。
题:(2012·四川卷)按照要求续写句子。
要求: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②“回忆”与“希望”的内容形成对比;③语意连贯。
回忆和希望的关系,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回忆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回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试题解析〗本题以续写句子的形式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
解此题,首先要弄清续写要求:内容上,所写的“回忆”与“希望”要形成对比;修辞手法上,要运用比喻的手法。
然后分析例句的结构,为“……毕竟是……,……才是……”。
答题示例:(回忆)毕竟是秋日的缤纷落叶(希望)才是枝头的盎然春意(回忆)毕竟是扬尘远去的背影(希望)才是迎面而来的微笑3.命题式。
命题式仿写也称话题式仿写。
此类题目提供一个例句,再设定一个(或几个)话题,要求按照例句形式进行仿写。
题:仿照下面的示例,以“梦想与现实”为话题,另写两个句子,要求内容贴切,两个句子之间构成对偶,并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示例:太阳热烈、奔放,带着万丈光芒,给生灵以活力;月亮温馨、宽容,带着无际清辉,给万物以安宁。
〖试题解析〗本题以命题式的形式,考查了“仿用句式”的能力。
解此题,首先明确仿写的话题——梦想与现实,然后按题目要求,即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来仿写。
答题示例:梦想轻盈、绮丽,带着流星般的光彩,划亮整个夜空;现实真切、朴实,带着充实的行囊,踏遍人生旅程。
4.开放式。
开放式仿写也称自由式仿写,当然这只是相对的自由。
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试题提供一个完整例句,要求仿照例句形式答题,但不限定仿写的内容;二是提供部分语言材料,要求续写完整,续写句子的内容和形式都隐含在所提供的例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