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差异与管理共44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5.54 MB
- 文档页数:44
第三章个体差异与管理一、认知差异与管理1)感觉: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特点是只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2)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事物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3)社会知觉: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
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对人与人关系的知觉就是一种社会知觉。
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建立起正确的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社会知觉包括:A对他人的知觉B对人际关系的知觉C对角色的知觉D对因果关系的知觉(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知觉)4)自我知觉: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5)自我知觉与社会知觉的关系:自我知觉往往是在社会知觉中进行的,而在社会知觉中必然发生自我知觉。
6)在自我知觉中,由于从个人角度看自己,难免使自我知觉带有某种主观性。
所谓“敝帚自珍”就是这种(自我知觉)主观的体现。
但自我知觉又有客观性,因为主体总在社会知觉中进行自我知觉的,对外界的对象的反映是无法抹杀的。
因此,应当“以人为镜”,把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态度和行为作为自我知觉的客观参照,以克服自己的主观性。
这样,通过自我知觉才能真正地发现和了解自己。
2知觉的过程和影响知觉的因素1)知觉过程:包括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和反应五个阶段。
(考多选题)2)影响知觉的因素:A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客观因素:形状的大小、强度的高低、对比性的强弱、变化的快慢、重复次数的多少;主观因素:观察者的兴趣、需要和动机、个性和经验B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对象与背景的不同配合;知觉归类。
3)产生错误知觉的原因:A知觉防御:人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B首因效应: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方法C晕轮效应: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D投射:以己度人的思想方法。
3知觉差异与管理1)X理论与Y理论美国格拉斯·麦克里格。
第五章知觉差异与管理人的行为的产生有赖于个体对他所生活的环境的看法,而看法是通过知觉作用产生的。
一、知觉及其选择性(一)什么是知觉知觉是对客观对象的整体反映。
(二)知觉的选择性双关图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主管因素客观因素1.客观因素:(1)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2)对象和背景的差异(3)对象的组合:相似原则、△△△△△△●●●●●●○○○○○○■■■■■■□□□□□□接近原则、a b c d e f g h闭锁原则连续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主管因素:同一个鸡蛋,在不同人的眼里看起来是不一样圆的。
知觉不等于客观现实。
(1) 兴趣(2) 需要和动机(3) 过去的经验(4) 个性特点(三)知觉特性1.知觉的整体性2.知觉的理解性: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3.知觉的恒常性(四)错觉:几何错觉著名的缪勒-莱依尔错觉二、社会知觉(一)什么是社会知觉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1947年提出社会知觉概念。
社会知觉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是对人的知觉。
包括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知觉,个体?群体群体?个体群体?群体(二)社会知觉分类1.对他人知觉(1)知觉对象的外部特征(2)知觉者的主观状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情绪状态2.人际知觉:情感因素参与,相互吸引或排斥3.角色知觉:角色的社会地位,角色期待。
4.自我知觉:物质我、社会我、精神我。
“人贵有自知之明”“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中,自尊或自卑的自我评价意识有很大作用。
人们经常会把自己看作是有价值的、令人喜欢的、优越的、能干的人。
如果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只看到自己的不足,什么都不如人,处处低人一等,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厌恶自己并否定自己的自卑感,这样的人就会缺乏朝气、缺乏积极性。
” ??柯里(Keli)(三)社会知觉偏差1.第一印象效应:一见钟情;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孔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三章组织行为与现代工作方式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问题:研究在现代社会与组织环境下,人、群体、组织自身的行为以及是否可以改变、改变到何种程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