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院设计台中大都会歌剧院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4.24 MB
- 文档页数:2
11 年前,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击败劲敌扎哈·哈迪德,以 6 位评审全票认同的优势,赢得了台中大都会歌剧院建筑的竞标,当时,作为评审之一的台北大学都市计划所教授郭肇立称:“这是目前为止台湾首座真正前卫的建筑。
”而当时的评审主席、康乃尔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穆赫辛·穆斯塔法维表示,他从未见过风格如此强烈的崭新设计,因为一般的歌剧院都非常具有纪念性,他强调:“伊东固然是赢家,但未来最大的赢家却是台中,因为这座建筑将是世界地图的最重要的标记之一。
”巴西里约热内卢艺术城位于开阔的里约热内卢新区巴拉大蒂茹卡。
艺术城是山海之间,单纯景观中的一个标志性建筑物。
两条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未来,这里会是新城区的核心地带。
建筑被结构支撑起,离地十几米,可看成是落在巨大结构上的小城市,一个可以远眺山海美景的公共热带花园。
建筑参照了巴西建筑的原型,可以理解成为城市之上,一个有着超级多大阳台的大房子。
屋顶和露台之间分布着一片片的弧形混凝土墙,空间因此被划分也因此被交织。
Wyly 剧院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的 AT & T 表演艺术中心内,基地四面临街,周边地块用地属性多为观演类建筑,例如有贝聿铭设计的达拉斯音乐厅、福斯特事务所设计的Winspear 歌剧院、SOM 设计的达拉斯城市表演厅等等,演艺文化气氛浓厚,且周围建筑规模以横向发展为主。
在整块表演艺术中心内,像Wyly 剧院这样将 7500m2的面积完全叠在一个“11 层 + 一个夹层”建筑里,且采用前所未有的“堆叠”式方法的设计,可谓是十分抢眼。
一般的剧院由于特殊的功能要求,总摆脱不了“前庭后院”式的传统功能布局方式,造成剧院的整体形态低矮,且占地面积过大。
在传统的剧院中,舞台与座席的布置是固定的,单一类型的剧院只能满足比较单一剧种的演出,对于一些特殊要求的演出,总是束手无策。
最重要的是,舞台与观众厅相对封闭,缺乏与外界的流动,使观众感觉压抑,好像身处“黑屋”。
古拉·奥罗索夫他没有库哈斯那种令人生畏的、有英雄色彩的外表;也没有哈迪德女士那种艳丽的仪态。
相比之下,伊东丰雄是不招摇的。
他有少见的才智,总是用挑剔的眼光考虑他的项目寻找一种似乎对立的价值之间的平衡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Toyo Ito)工作40年之后,在全世界的建筑师中赢得了一群狂热的追随者。
但他在他的祖国日本并不出名。
通过他的奇特和虚幻的建筑——从为城市场隐居者设计的简朴的住房,到用精美的墙纸装饰的拱形的图书馆,他创造了一批无与论比的、具有独创性的多样化作品。
在过去的10年中,流行建筑繁荣,他的许多同行在世界各地获得了许多设计项目,但伊东丰雄很大程度是还是作为旁观者。
在人们关于建筑界的名流的谈话中,他很少像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或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那样被提及。
他一再被建筑业的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Pritzker Prize)忽略。
甚至在他们祖国,他被安滕忠雄(Tadao Ando)的阴影遮住。
安滕忠雄的混凝土建筑已成为当代日本建筑的陈词滥调。
伊东丰雄的情况可能最终会改变。
前不久,他为台湾高雄世界运动会设计的一个运动场投入使用。
这个运动场的像巨蟒一样的形式,至少会在建筑界引起轰动,就像赫尔佐格和梅隆为一年前的北京奥运会设计的“鸟巢”一样。
甚至更加雄心勃勃的是他设计的“台中大都会歌剧院”(Taichung opera house)。
这个项目安排在明年开工建设。
这是一个很有独创性的作品,它已经被作为一个杰作向公众介绍。
它的有孔的外表,类似于一个巨大的海绵,就像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为西班牙的毕尔巴鄂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
这个项目的设计,是伊东丰雄最近被授予他的第一个美国项目的主要理由。
这个美国项目是加利福尼亚的伯克利艺术博物馆(Berkeley Art Museum)。
【AT】伊东丰雄的台中大都会歌剧院(附各阶段设计图纸)2009年12月3日,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设计的台中大都会歌剧院终于攻克难关正式动工了。
从2005年底赢得竞标以来,这个项目历经数次重大的设计变更、五次施工发包的流标,以及无数次设计作业过程中的困难,这个伊东自称为建筑生涯最重要的一个设计案预计2014年正式落成。
当年,伊东以“壶中居”的大型都市广场般的表演艺术殿堂的投标定位,在最后关头获得了六位评审全票认同,击败了他的宿敌扎哈·哈迪德,赢得了大都会歌剧院建筑的竞标。
当时,作为评审委员之一的台北大学都市计划所教授郭肇立表示:“这是目前为止台湾首座真正前卫的建筑。
”当时的评审主席、康乃尔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穆赫辛·穆斯塔法维(Mohsen Mostafavi)表示,他从未见过风格如此强烈的崭新设计,因为一般的歌剧院都非常具有纪念性,他强调:“伊东固然是赢家,但未来最大的赢家却是台中,因为这座建筑将是世界地图的最重要的标记之一。
”当时的东海大学建筑系教授曾成德指出:“伊东的方案之所以胜出,是因为他精准地回应了21世纪台中的都市象征与生活品位这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命题。
而‘壶中居’中的‘声音的涵洞’(Sound Cave)的概念与‘伸展性结构’(Flexible Grid System)的网络构筑,则在时代精神与建筑议题上提出了超越性的课题。
”台中大都会歌剧院坐落于台中市七期重划区的新市政中心专用区“公三”公园用地。
主要建筑结构为地上六层、地下两层;大型剧院室内空间规划了2009席,中型剧院800席,以及实验剧场200席,主要的表演空间都以优雅的立体曲面空间相互串联。
台中大都会歌剧院的结构系统,是一个由三度空间曲面构成的,犹如迷宫般连续的空间组织。
看似无比复杂的迷宫空间,却是基于一个单纯而透明的原理建构起来。
伊东把这种由均质的格子系统(grid system)转化成的由三度曲面所构成的“壳状连续体”的系统称之为“衍生式格子(emerging gr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