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纺织大学教学科研工作量管理办法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4
关于《湖北理工学院科研工作量计算与管理办法(试行)》
的补充规定
根据校长办公会精神,现对学校横向项目分列子项目的科研工作量计算作出以下调整。
经学校认可(以合同为准)的横向研究课题(必须经科研处登记备案),以当年度实际进入学校财务科研经费账户的经费为准,可计经费分。
每1万元计60分,不计酬。
实际进账横向项目经费达到或超过6万元(人文社科类5万元)的可以分列子项目,每个子项目的经费应 3万元(人文社科类2.5万元)。
子项目的分列及其子项目负责人情况应在科研处备案审查后执行,并上传至学校科研管理系统,一次分列完成后不得更改。
子项目的科研工作量考核计分按一般项目等同对待。
附件1:横向科研项目分列子项目备案表
湖北理工学院科研处
2018年12月7日
附件1:
横向科研项目分列子项目备案表
注:该项目一次分列完成后不再更改。
科研工作量考核办法(讨论稿)2014年3月28日第一条为了调动广大职工从事科研工作和开展学术研究的积极性,确立科学研究在学院发展中的先导地位,推动科研工作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特制定《学院科研工作量考核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科研工作量是对教职工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及开发、教育教学理论方法研究等方面工作的计量,是教职工评职晋级考核及津贴分配的重要依据,与教学工作量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本《办法》适用于我院按教学和科研岗位聘任的教师、专职科研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科研工作量定额标准学院在籍按教学和科研岗位聘任的教师、专职科研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及每一聘期(3年,下同)必须完成一定的科研工作量,具体定额标准如下:1.按教学岗位聘任的正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教师,每年及每一聘期应完成的科研工作量定额标准见表1。
2.按科研岗位聘任(含按科研岗位聘任的教师和专职科研人员)的正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人员,每年及每一聘期应完成的科研工作量定额标准见表2。
3.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主要从事实验室维护与管理,且按专业技术岗位聘任的正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中级职称人员,每年及每一聘期应完成的科研工作量定额标准见表3。
4. 除专职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主要从事实验室维护与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外,其他按专业技术岗位聘任的正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及每一聘期应完成的科研工作量定额标准见表4。
5.从事体育、艺术、外语教学的教师,减免20%的科研工作量;主要从事行政工作而按专业技术岗位聘任的人员,应完成相应专业技术岗位科研工作量定额的一半。
6. 职工正常连续休产假、病假等,每满一月(按30天计),减免其相应科研工作量的1/10。
7. 凡为本学院科研平台建设、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等做出突出贡献,需要减免科研工作量的,由各部门向学院科研处提出申请,报学院审批。
武汉纺织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工作量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了配合学校岗位设置,规范外国语学院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考核和管理,保障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鼓励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外国语学院在编在岗教师,将作为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的主要依据。
第三条教师的工作量包含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两部分。
第四条本专科教学工作量的计算以《武汉纺织大学教学、教研工作量核算办法》(武纺大教[2011]134号)为依据;科研工作量的计算以《武汉纺织大学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武纺大[2010]14号)为依据。
第五条所有教师都应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研究,积极参与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等。
凡因个人原因未参加教研活动,每次扣发1标准学时(不论职称)金额;每学期每位教师一般要参加期末监考4次,无故不接受安排的每次扣发2标准学时金额;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因个人原因不参加毕业生论文开题、答辩,每次扣发该次论文工作量总额的10%.第六条不同职称的教师年度必须完成的基本工作量见下表:教师基本工作量一览表第七条教师基本工作量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最低标准.原则上要求教师既要完成教学基本工作量,又要完成科研基本工作量。
对于当年新引进的教师,工作时间不到半年的工作量可以不作具体要求,超过半年不到一年的按半年计算基本工作量。
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不能打通计算。
第八条为了凸显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任何教师不得因无正当理由拒绝学院安排的教学任务,年教学工作量达不到学院在岗教师平均工作量50%的教师,年度考核为不称职.如有正当理由,教师本人要提出书面申请,由学院党政联席会议批准.若教师教学工作量安排不足,各单位可安排其他工作任务。
第九条学院鼓励教师积极承担教学工作量,且妥善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对教学与科研有恰当的时间投入。
无论何职称,年工作量达到700标准学时后,超出工作量按40元/学时标准支付课酬,年终结算.第十条学院鼓励教师满足学生需要开设全校性公选课.公选课学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课酬标准实施封闭运作。
科研工作量考核管理办法为相对准确考核在职教职工的科研工作量,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考评机制,调动教职工的科研积极性,促使我校科研工作上水平、出效益,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对象及年科研工作量标准1.所有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教职工均属于科研工作考核对象。
2.当年上半年调入者按50%的科研工作量考核,下半年调入者当年不考核。
年底职称发生变化者,当年仍按原职称进行考核。
3.按职称、学历高低由高到低建立量化标准(标准见表1)。
4.音乐、舞蹈、美术、艺术设计、外语、数理化及公共体育等特殊学科教学人员的基本科研工作量,为同一职称级别教学人员基本科研工作量的80%。
未享受专业技术职称津贴补助的行政管理人员的基本科研工作量,为同一职称级别教学人员基本科研工作量的80%。
女教师休产假的当年按其基本科研工作量的50%考核。
二、科研工作量化计分标准(一)课题(项目)计分标准(见表2)1.纳入计分范围的科研课题(项目)是指项目经费进入学校财务帐户,由学校科研处进行管理的纵向和横向课题(项目)。
2.科研项目在项目开题年度先计总分的50%;结题年度再计其余的50%。
3.质量工程项目按对应项目级别的重点项目计分。
4、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按同类型项目主持人课题计分标准计分。
(二)著作计分标准(见表3)(三)学术论文计分标准(见表4)学术论文按发表及被全文转载、节录、论点摘录、索目分别给予计分。
但多次转载、摘录的,只就高给予一次计分。
(四)专利和成果转化计分标准(见表5)(五)教研作品计分标准(见表6)(六)获奖成果计分标准(见表7、表8、表9、表10)表10 校内获奖成果计分标准(单位:分)三、科研工作量化计分方法1、计算科研工作量的成果,均应署名“长沙师范学校”,否则不予计算。
2、若为合作项目,只对排名前五位的学校教职工记分,计分比例分配标准详见表11。
表11 合作项目作者成果记分比例分配标准3、跨年度重复获奖的成果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补差。
武汉纺织大学学科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武纺大研<2013>12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校重点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培育和构建人才高地,推动学校“博士点授权学科”立项建设,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学校决定启动“学科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学科创新团队是紧密型学科创新研究群体,以优秀学术带头人为首席专家,以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团队成员,围绕学校制定的中长期学科发展实施方案开展基础研究或应用技术研究。
第三条学科创新团队的主要任务是争取并承担各类国家与省级重点科研计划项目和企业重大合作项目,培育和产生原创性科研成果,争取国家级奖和省部级奖项,培养优秀学术带头人和优秀创新人才群体。
学科创新团队所在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还应承担“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培育工作。
第四条学科创新团队建设遵循“突出重点,形成特色,集中力量,带动整体”的原则,按照优势学科和拟申报博士授权学科创新团队、特色重点学科创新团队、重点培育学科创新团队和拟新增硕士点学科创新团队四个层次分类建设。
学科创新团队要突出以项目为纽带,重点资助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纺织产业科技进步具有优势与特色的应用研究;能产生重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和集成创新研究。
第五条跨院部进入学科创新团队的人员,其行政隶属关系和人员身份不变,其学术成果在考核中根据所在学术创新团队规定的权重计算办法确定。
第二章申报条件第六条学科创新团队所在学科应具有良好的建设基础和发展潜力,团队建设对所在学科有较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能够强有力地推动学科建设水平提高和明确稳定的高层次后备人才培养。
第七条学科创新团队要有稳定的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属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纺织工业及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属于推动纺织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领域;属于高新技术与传统学科交叉的研究方向。
第八条学科创新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学术队伍,应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人数不少于6人,学术带头人应有较高学术造诣和创新思想,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合作精神和凝聚力,骨干成员应具备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及团结协作精神,团队中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人员应分别占2/3以上,同时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学术发展潜力,能够为今后2到3年内取得重大突破起到关键性作用。
武汉纺织大学教学、教研工作量核算办法按照学校二级目标责任制的要求,各院(部)教学工作总量由教务处按教学环节核算,各院(部)根据本院(部)教学特点和教学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院(部)各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量与教研工作量计算办法。
一、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教师教学工作量以标准学时为计算单位,即完成一个标准班规定的各教学环节,一个计划学时为一个标准学时。
不同类型的课程(或环节)、不同规模的编班人数,按规定的计算办法折算为标准学时。
教学工作量=A+B+C其中:A、B、C分别为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以及实践教学工作量。
学校对各院(部)的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如下:1. 理论教学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指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含校公选课)等理论课教学。
教师应完成授课全部教学环节:备课、辅导、批改作业、命题、考试、阅卷等。
作业量在5次以下的应批改全部作业,其他作业批改量不少于1/3。
理论教学工作量:A=计划学时×k“计划学时”指培养计划中规定的学时,“k”为教学班系数,根据教学班人数确定:(1)除学校批准的各类试点班外,同专业的同一课程原则上要求合班上课,由教务处根据每学期的班级执行计划和学校的教学资源确定各门课程的合班。
(2)为保证教学质量,教务处原则上不安排160人以上的课程。
(3)选修课的选课人数不足20人一般不开课。
2. 实验教学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实验教学的工作内容:备课、实验准备、上机准备、辅导、批改实验报告、考查、考试等。
实验课分单独设课和课内实验课两种:单独设课实验课是指独立设课、独立计学分的实验(上机)课;课内实验课是指附属于理论课中的实验(上机)部分。
其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方法分别为:单独设课实验教学工作量:B=实验(或上机)学时×教学班人数/30 课内实验课教学工作量:B=实验(或上机)学时×教学班人数/30×0.8 课内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实验计划时数必须在其所属的理论课课程大纲中详细写明,否则不予计算教学工作量。
科研工作量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科学地统计和评价全校专任教师的科研劳动成果,激励专任教师积极参与、承担各类科研项目和科研任务,不断提高学校整体科研素质和研究水平,努力促进学校的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科研工作量的计算范围第二条科研工作量是指当年在职的专任教师在一个考核年度内完成的科研工作的量化值。
科研工作量由项目工作量和成果工作量组成。
第三条科研项目,是指我校教师以本单位名义申请,并为第一负责人立项的,同时在科研处备案的纵向项目和横向项目。
第四条项目工作量由立项工作量和经费工作量两部分组成,按项目应完成年限将工作量平均计入到各年份中。
(一)立项工作量是指纵向项目在申报立项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作量。
(二)经费工作量是指横向项目按实际进入学校财务到账经费计算。
第五条成果工作量是指科研成果(主要包括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著作、专利、获奖成果)的工作量。
第三章科研工作量的计算方法第六条为了便于核定工作量,科研工作量按学时计量。
第七条科研工作量计量公式:科研工作量学时数=项目立项学时数+项目经费学时数+成果学时数第八条工作量计量标准。
(一)项目立项工作量计量标准(二)项目经费工作量计量标准项目经费工作量=学校财务实际到账经费(元)/2000(元/学时)(三)科研成果工作量计量标准1.学术论文2.著作3.专利4.获奖成果第四章科研工作量的考核要求第九条科研工作量最终计量结果表现为标准学时数。
第十条教师除承担教学工作量外,必须完成年度科研工作量。
教师在一个考核年度内同时完成以下两条,年度科研工作量考核为合格。
(一)中级及以下职称教师完成不低于15学时数的科研工作量;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完成不低于20学时数的科研工作量。
(二)完成项目申报。
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必须申报厅级及以上科研项目(不含当年已有在研项目者(仅指项目负责人)),讲师职称教师必须申报校级及以上科研项目(不含当年已有在研项目者(仅指项目负责人))。
学院教师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为了促进学院教师科研创作的积极性,提高我院整体科研创作水平,特对学院教师每年应完成的科研工作量进行了规定,并制定了相关的细则,请各系、部遵照执行。
一、科研工作量说明1.教师每年应完成的科研工作量。
原则上副教授、教授每年至少完成一篇二A级及以上的论文(包括参与课题),讲师至少完成一篇二B级及以上的论文(包括参与课题),助教每年至少在院刊上发表一篇论文。
2.教师在完成额定工作量的前提下,学院给予科研记分,分值可累计,不限最高额,具体方法如下:二、论文类每篇记分1.一A级刊物 32.一B级刊物 1.53.二A级刊物 0.54.二B级刊物 0.35.院刊 0.1三、课题类1.国家级课题(前7人计算分值)2.省部级课题(前5人计算分值)3.院级课题(前3人计算分值)类别级别每万字记分专著、教材国家级 0.08 省级 0.05编著国家级 0.04省级 0.025工具书、参考书国家级 0.03 省级 0.02五、科研成果获奖1.国家级奖(1)国家级政府奖:获奖级别每部记分一等奖 2二等奖 1.5三等奖 1(2)国家级行业奖:获奖级别每部记分一等奖 1二等奖 0.5三等奖 0.3(3)国家级协会奖:获奖级别每部记分一等奖 0.5二等奖 0.3三等奖 0.12.省级奖(1)省级政府奖:获奖级别每部记分一等奖 1二等奖 0.5三等奖 0.3(2)省级行业奖:获奖级别每部记分一等奖 0.5二等奖 0.3三等奖 0.2(3)省级协会奖:获奖级别每部记分一等奖 0.3二等奖 0.2三等奖 0.1六、创作类创作类作品主要包括已在学院外获奖的作品;未获奖但公开出版、播出、发表、刊登、展出的作品两类。
作品的主创人员可以进行创作工作量的累积。
具体方法如下:(一)作品1.在电台、电视台播出的作品(1)国家级媒体每部记分中央电视台一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1中央电视台其他频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其它频率 0.8(2)省级媒体卫视、电台一套 0.5省级地面频道(包括省会及计划单列市台) 0.3省级电台其它频率(包括省会及计划单列市台) 0.32.发表、刊登、展出的美术、音乐作品(1)入选国际性展览(大赛)(2)入选国家政府级展览(大赛)(3)获国家级、省级政府奖、行业奖和协会奖参照作品获奖标准3.在正式公开出版的本专业期刊上发表的美术(含书法)、音乐作品,按同类期刊论文标准的0.7系数记分。
师范学院科研工作量化考核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激发和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科研工作和科技创新积极性,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促进科研工作发展,提高科学研究水平,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科研工作包括科研项目、科研成果以及学校科研主管部门认定应计算科研工作量的其他活动。
专业技术人员科研工作量为前述各部分工作量之和。
科研工作量以“分”为统计单位。
第三条科研工作量考核是学校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评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条本办法考核对象为学校在岗在编的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第五条本办法考核的科研工作量为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所取得的最终科研成果及从事科研活动的工作量。
第二章科研工作量定额第六条科研工作量年度定额(A)是指专业技术人员当年应完成的科研工作量,A=Z·K。
其中:Z为标准定额,根据专业技术职务及其受聘岗位级别确定(见表1);K为定额调整系数,根据专业技术岗位的性质和学科差异设定(见表2)。
表1:科研工作量定额标准(Z)专业技术职称岗位级别标准定额(Z)正高二级岗160三级岗130四级岗100副高五级岗80六、七级岗60中级八级岗40九、十级岗20初级十一级、十二级岗10表2:科研工作量定额调整系数(K)人员类别调整系数〔K〕专任教师1.0公共课教师0.8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教师0.7担任教学学院领导职务的专技人员0.7担任学校行政部门副处级及以上职务的专技人员、非教师专技人员0.6第七条科研工作量中超额部分,如符合学校办学成果奖励要求,按学校办学成果奖励办法予以奖励。
第三章科研工作量计分范围第八条科研工作量计分范围:(一)科研成果1.在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包括公开出版的学术论文集)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作品。
2.公开出版的学术著作(专著、编著、译著,大型工具书及古籍整理成果,调研报告)、高校教材等。
3.评审鉴定类科研成果(包括申报和授权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等)。
教研人员科研工作量考核与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研是党校、行政学院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推动科研工作,加强广大教研人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研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服务,多出精品,快出精品,促进我校(院)科研工作上档次、上水平,特制定科研工作量考核与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一、最低科研工作量标准1.最低科研工作量即指当年必须达到的不可用其它工作量折抵的科研工作量。
2.最低科研工作量标准(1)聘为正高职务的专兼职教师每年在省级及以上CN的正式刊物上发表3000字以上学术论文2篇、申报省级及以上社科规划项目课题1项。
(2)聘为副高职务的专兼职教师每年在省级及以上CN的正式刊物上发表3000字以上学术论文1篇。
(3)聘为讲师、助教职务的专兼职教师每年在市级及以上CN的正式刊物上发表3000字以上学术论文1篇。
(4)40周岁以下(含40周岁)的专兼职教师完成当年科研任务后须在省级及以上CN 的正式刊物上发表3000字以上学术论文1篇(或在《福州政研专报》、《福州调研》、《党校教研》刊物上发表调研文章1篇)、申报市级以上(不包括本市党校系统及本校)课题1项。
(5)聘为副高及以下职务的专兼职教师,男57周岁(含57周岁)、女52周岁(含52周岁、处级57周岁)以上不做硬性规定。
除教研部正副主任外,男55-57周岁(含55周岁)、女50-52周岁(含50周岁)在市级CN刊物发表文章也视为完成最低科研工作量。
3.未完成最低科研工作量的专兼职教师科研工作考核不合格。
二、科研工作量的认定1.完成最低科研工作量刊物等级的认定:以主办单位的级别为准。
2.完成了最低科研工作量之后所发表的论文认定:(1)以国内高校、社科联和社科院、各级学会、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主办的CN学术刊物的正刊为准。
(2)本省省级CN刊物、规定网站及内刊、本市市级刊物发表的论文可计算科研工作量。
三、科研经费管理1.科研经费的计算方法:根据当年学校确定的每一科研分值的经费标准,乘以每位教研人员当年总的科研工作量的分值,得出的数额就是其当年总的科研经费。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科研工作量计算与考核办法(修订稿)为了加强对各分院(部)科研工作的考核,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科研工作水平,促进学校事业的发展,根据学校两级管理体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要求和《岗位设置、聘用和考核工作实施办法》、《教职工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等相关文件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一、科研工作考核内容1.纵向项目(课题):是指列入学校科技处、教务处,各级政府、政府部门、相关团体学会、行业协会的科研项目和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2.横向项目:是以经学校批准、并以学校名义对外签订合同,且经费进入学校财务科研经费账户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项目 (不包括经营性、生产性等服务项目)。
3.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是指列入学校教务处、市级及市级以上政府、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计划项目。
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主要指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基地、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等建设与改革的项目。
4.科研成果:是指有“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署名的科研成果。
具体包括:列入政府或行政职能部门成果奖励计划的科技、教科研、教学成果奖,授权专利,公开发表的论文,列入市级及以上政府或行政计划奖励的论文(不包括各类不具有政府或行政职能的部门、社团组织或协会等所评奖的文章),正式出版的专著、译著和教材等。
5.技能(科技、教学)大赛、参展获奖:是指由政府或行政职能部门(包括列入政府管理的社团组织、行业或专业协会)组织,列入学校科技处、教务处和其它相关职能部门比赛、参赛计划,并经主管校领导批准的各类比赛。
二、科研工作量计算(一)科研工作量基础分值2.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3.科研成果(2)科研成果奖(3)专利成果4.技能(科技、教学)大赛及参展获奖(二)相关权重系数5.技能、教学大赛,参展获奖等级系数6.科技成果奖等级系数7.大赛获奖参赛范围系数8.大赛获奖角色系数(三)科研工作量分配计算公式 1.科研工作量分配计算公式: 纵向项目:=F 排名系数和排名系数经费折算系数经费额项目等级系数基础分值/)2(⨯⨯⨯+⨯∑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F 排名系数和排名系数项目等级系数基础分值/)(⨯⨯∑横向项目:=F 排名系数和排名系数经费额基础分值/)(⨯⨯∑2.论文、著作、专利成果积分计算公式: =F 排名系数和排名系数基础分值/)(⨯∑ 3.科技、教学成果奖积分计算公式:∑⨯⨯=./)(排名系数和排名系数成果等级系数基础分值F 4.大赛获奖积分计算公式:∑⨯⨯⨯⨯=./)(排名系数和角色系数排名系数范围系数成果等级系数基础分值F三、有关说明1.凡在我校立项或以我校名义(含我校列为主持或合作单位)获准立项的各级、各类项目,一律以立项书(或正式立项通知,如有资助经费须汇入学校科研账户)和设立专项经费卡后才认定。
职业学院科研工作量考核与管理办法(讨论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充分调动广大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我校教师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推动科研管理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保证我校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特制订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校教师科研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及管理,其结果可作为教师聘任、晋职、评优、评先等的重要依据第二章科研工作量计量内容第三条科研工作量计量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具有正式刊号且由出版社公开出版的学术著作(专著、教材、译著);2.在正式公开出版的期刊(具有国内统一刊号CN和国际标准刊号ISSN)上发表的学术论文;3.在由省级主管和主办单位负责出版的杂志和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4.职业学院学报;5.各级各类立项课题、由项目主管部门组织专家组鉴定的科研项目;或由项目委托单位、成果使用单位出具验收鉴定的咨询类项目;6。
技术创新及发明;7。
获市厅级及以上的科研成果奖。
第三章科研工作量的计算原则及计酬标准第四条列入本办法考核的科研成果第一署名单位必须是职业学院.对教师的科研工作量实行量化管理,实行积分制。
根据赣院字(2013)30号文件(《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规定计发报酬.第五条对多人合作完成的教科研工作,按成果结题材料或立项申报材料注明的比例分割成果,成果结题材料上没有注明比例的一律按表1进行分割计算积分。
表1 成果分割权重系数(‰)第四章科研工作计量周期与实施第六条科研工作考核每年度考核一次,当年的12月31日为科研成果统计最后截止日期,次年1月对全院教职工的科研成果情况进行统计与奖励。
科研工作量只统计一次。
第七条上述各类项目计量,由完成人或主持人填写《科研工作量考核登记表》,所在部门将汇总后的登记表连同成果原件一并报科研处审核。
成果原件经科研处确认后发还系部,科研处只保存其复印件,没有原始成果材料的一律不计算教科研积分。
第八条对科研工作量完成时间的认定,公开发表的以发表载体的出版时间为准,不以写作时间及“前言"、“后记”中记载时间或其他证明为依据;未公开发表的委托咨询项目成果,以成果完成并经委托部门采用时间为准.如因客观原因导致成果原件未能在出版时间的同一年度提交,此类科研工作量的认定可顺延至第二年.第五章科研成果折算工作量第九条为鼓励教职工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在各类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其积分标准详见表2表2 学术论文积分标准注:(1)第一作者按上表计算积分,非第一作者按上表和表1计算积分。
武汉纺织大学
外国语学院教师工作量管理办法(试行)
为了配合学校岗位设置,规范外国语学院教师教学和科研第一条
工作的考核和管理,保障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鼓励教师在完成教学任
务的同时,积极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特制订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外国语学院在编在岗教师,将作为年度考核第二条
和聘期考核的主要依据。
教师的工作量包含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两部分。
第三条
本专科教学工作量的计算以《武汉纺织大学教学、教研工第四条
[2011]134作量核算办法》(武纺大教号)为依据;科研工作量的计算以
号)为依据。
[2010]14《武汉纺织大学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武纺大
所有教师都应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研第五条
究,积极参与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等。
凡因个人原因未参加
标准学时(不论职称)金额;每学期每位教师一1教研活动,每次扣发
标准学时金额;2次,无故不接受安排的每次扣发4般要参加期末监考
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因个人原因不参加毕业生论文开题、答辩,每次扣发
%。
10该次论文工作量总额的
不同职称的教师年度必须完成的基本工作量见下表:第六条
1
教师基本工作量一览表
科研工作量教学工作量
教师职称
(科研分)(标准学时)
300 100
教授
300 60
副教授
300 25
讲师
300 15
助教
教师基本工作量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最低标准。
原则上要第七条
求教师既要完成教学基本工作量,又要完成科研基本工作量。
对于当年
新引进的教师,工作时间不到半年的工作量可以不作具体要求,超过半
年不到一年的按半年计算基本工作量。
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不能打通计
算。
为了凸显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任何教师不得因无正当理第八条
由拒绝学院安排的教学任务,年教学工作量达不到学院在岗教师平均工
%的教师,年度考核为不称职。
如有正当理由,教师本人要提出50作量
书面申请,由学院党政联席会议批准。
若教师教学工作量安排不足,各
单位可安排其他工作任务。
学院鼓励教师积极承担教学工作量,且妥善处理好教学与第九条
科研的关系,对教学与科研有恰当的时间投入。
无论何职称,年工作量
年终结元/学时标准支付课酬,40超出工作量按标准学时后,700达到
算。
学院鼓励教师满足学生需要开设全校性公选课。
公选课学第十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