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纺织大学教务处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6
武汉纺织大学学生考试违规违纪处分决定书送达程序为了规范我校考试违规违纪处分决定书的送达程序,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武汉纺织大学学生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武汉纺织大学学生申诉处理条例》等相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程序。
一、学生处分决定书分上下两联。
上联由受处分学生所在学院保存;下联送教务处备案。
二、处分决定书的送达人由受处分学生所在学院教学秘书担任。
三、学生处分决定书一般采用直接送交,在直接送交无法完成的情况下,根据情况采用留置送达或邮寄送达,学院教学秘书须注明未采用直接送交的原因及送达方式并在各学院留档备查。
四、直接送交。
直接送交由送交人负责将处分决定书直接送交受处分学生本人。
由受处分学生本人在《学生处分决定书送达签收记录表》上签名并写明收到处分决定书的日期。
五、留置送达。
受处分学生拒绝在《学生处分决定书送达签收记录表》上签名时可采用留置送达方式,由送达人和两名班级主要学生干部作见证人到场,在《学生处分决定书送达签收记录表》上写明受处分学生拒收事由和日期,并分别由送达人和见证人签名,把处分决定书留在受处分学生的住所,即视为送达。
六、邮寄送达。
邮寄送达适用于无法确定受处分学生行踪或受处分学生处于拘押状态,由送达人负责通过邮局将处分决定书以挂号信或特快专递形式邮寄受处分学生家长,并将送达回证附在《学生处分决定书送达签收记录表》上。
挂号信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与送达回证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不一致,或送达回证没有寄回的,以挂号信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七、处分决定书一经送达即产生效力,被处分人申诉的期限,从送达之日起计算。
八、本程序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九、本程序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一一年十月十九日。
在校学生身份证更改说明身份证号是学生身份的重要标识,是高校进行学籍数据管理的重要关键字段,也是排查冒名顶替者的重要线索。
新生凭入学通知书和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和凭证报到入学,经过查验比对,只有学生持有的合法身份证信息与学生电子档案等的信息相一致,方能办理报到入学手续。
经学校登记注册后,学生的学籍身份证号码原则上不能再予以变更。
对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身份证号码变化或错误,可区别以下几种情况处理:(1)身份证号升位,即由15位升至18位,经过程序检验合法,可以予以更正。
(2)在高考报名信息采集时,考生身份证号码个别位置填写错误,未及时更正,将错就错参加高考,报到入学后申请变更者,由学生当年高考所在地招生部门出具证明,本人提出申请,按照程序办理。
(3)地方公安部门在办理户籍过程中,因工作疏忽导致身份证重号或出现其他错误,由地方公安户籍部门出具证明,本人提出申请,按照程序办理。
(4)其他情况如故意变更出生年月日谋取私利者等不予办理;冒名顶替者提出变更身份证号申请,一经查实,取消入学资格或学籍。
办理程序如下:(1)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填写“武汉纺织大学学生变更学籍身份证号码申请表(格式见附表)”。
(2)学生所在的学院对照有关档案材料,审查学生的申请理由是否正当,材料是否详实,进一步审查学生的入学资格,杜绝冒名顶替和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现象。
(3)经学院审查确认无疑后,提供下述材料,报招就处、保卫处、教务处审核批准。
需提交材料如下:①武汉纺织大学学生变更学籍身份证号码申请表(附件3);②高考所在地招生部门出具的证明(报名错误)或地方公安户籍部门出具的证明,原件和二份复印件;③身份证原件和二份复印件;④户籍卡(或户口)原件和二份复印件;⑤高考准考证原件和一份复印件;⑥根据原件打印的考生电子档案;⑦中学档案,如高中毕业生登记表等,原件和一份复印件。
(4)经审核同意后变更学籍身份证号码,旧身份证号作为备注内容存放,以备随时查验。
武汉纺织大学本科学分制学籍管理条例(修订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经省级招生部门批准,被我校录取的各类普通教育本科生(含独立学院的本科生),不适用于成人教育本科生。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学分制,是指用学分计算学生学习量的一种管理制度,学生修满培养计划规定的各类学分和总学分方能毕业。
本规定所称学籍管理,是指对学生入学到毕业在校阶段的学习、成绩考核、学籍异动、毕业资格等方面的管理。
第四条我校学生应当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应当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具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遵守公民道德规范,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应当刻苦学习,勇于探索,积极实践,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应当积极锻炼身体,具有健康体魄。
第二章入学与注册第五条按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持录取通知书,按我校有关要求和规定的期限到校办理入学手续。
因故不能按期入学者,应事先向我校学生工作处请假。
请假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两周。
未经请假或请假逾期不报到者,以旷课论处;超过两周不报到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外,取消入学资格。
第六条新生入学后,学校在三个月内按国家招生规定对其进行复查。
复查合格者予以注册,取得学籍。
复查不合格者,学校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凡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取得学籍者,一经查实,取消其学籍。
情节恶劣的,应当请有关部门查究。
第七条新生体检复查发现患有疾病者,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下同)诊断不宜在校学习的,可以保留入学资格一年。
关于教案检查与试讲的通知各学院(部):依照期初教学检查的安排,教学督导组、教务处随机抽取了部份教师新学期的教学预备情形。
现请各单位注意下面几个方面的时刻安排:一、9月17号(第二周周五)各学院(部)将抽到的教师的教案、教学进度表和ppt电子档(如有)提交到教务处盛教师处。
(并抽签确信试讲教师的试讲顺序)。
二、每一个学院(部)抽一名教师于9月19号进行试讲,试讲的内容在其教案中随机抽取,时刻是20分钟。
三、各学院(部)将依照本次教案检查与试讲的结果网上排序公示,并作为学院(部)年关教学考核的依据之一。
武汉纺织大学教务处2010年9月14日请各单位注意下面几个的附件附件一:教案检查与试讲人员名单附件二:教案大体要求和评判标准附件三:教师课堂教学评分表教案检查与试讲人员名单环境与城建学院:赵丽荣:食物工艺学 --- 试讲李进平:资源综合利用周莉菊:工程招标与投标运算机科学学院:李明: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 试讲刘继斌:数据通信原理杜小勤:可视化程序设计机电工程学院:胡峰:运算机网络原理及应用 --- 试讲韩冬桂:工程制图张晖:理论力学化学工程学院:靳艾平:专业英语 --- 试讲卢慧娟:胶体与界面化学李明:无机化学纺织与材料学院:肖仕丽:纺织概论 --- 试讲张如全:非织造布祝侣:织物组织与结构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刘侃:运算机操纵技术 --- 试讲郭建中:通信原理邹敏:电力系统自动化理学院:赵军产:高等数学Ⅰ --- 试讲孙运周:大学物理Ⅱ李景艳:大学物理实验经管学院:司辉:治理信息系统 --- 试讲曹晓刚:公共关系学张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外国语学院:罗良勤:大学英语Ⅰ --- 试讲关薇:英语口语强化训练蒲方敏:英语口语强化训练人文社科学院:望海军:品牌策划 --- 试讲蒋邦芹:中外广告史黄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服装学院:何宁:服装画技法 --- 试讲金少军:男装结构与工艺胡玉琴:专业英语艺术与设计学院:陆兴忍:艺术概论 --- 试讲刘凡:导演基础郑杨硕:交互界面设计工商学院:吴晓俊:市场营销学 --- 试讲钱露:房地产评估昌先宇:国际市场营销财经学院:赵勇:宏观经济学 --- 试讲李俊霖:微观经济学朱云峰:宏观经济学会计学院:孙命:治理会计 --- 试讲潘登:高级财务会计周萍:审计学公共课部:胡婕妤:大学英语 --- 试讲刘婧:大学英语闫霞:大学语文体育课部:夏丽丽黄波夏明附件二:教案大体要求和评判标准教案大体要求和评价标准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式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有效性教学文书,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是阻碍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
武汉纺织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细则。
第二条我校授予的学士、硕士二级学位,按照哲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授予。
授予学位的学科专业,须为获得相应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
第二章学士学位第三条学士学位授予要求本科生(含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成人教育本科生、网络教育本科生以及自学考试本科生)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经审核准予毕业,且能够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符合我校各类本科生学籍管理细则所规定的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学士学位。
第四条学校各学院应于每届本科生毕业时,对其毕业成绩和毕业鉴定等材料,按学士学位授予要求逐项进行审核并提出授予学士学位人员名单,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查,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评审,合格者颁发学士学位证书。
第五条未达到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本科毕业生或结业生,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回校重修课程或完成学位论文,达到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可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申请学士学位。
第三章硕士学位第六条硕士学位授予要求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按培养方案要求修满学分、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表明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授予硕士学位。
第七条资格审查硕士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后,可申请硕士学位并接受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由学院组织专人按照本细则第六条的规定,结合其培养方案及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并注意对硕士生在学期间的政治思想、科研作风、学习成绩和业务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查。
第八条学位论文评阅硕士生在资格审查通过后,方可提请学位论文评阅。
应聘请两位正、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新增硕士点的首届毕业生需聘请一位校外同行专家)对论文进行评阅。
各二级单位: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平安湖北”的重大战略决策,切实维护学校的和谐稳定,保障学校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根据省综治办、省教育厅、省公安厅《关于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鄂教综治[2004]20号)精神,现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武汉纺织大学创建省级“平安校园”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1.武汉纺织大学创建省级“平安校园”实施方案2.武汉纺织大学平安校园创建工作考核评估任务分解表主题词:创建平安校园方案通知抄送:教育厅综合治理处武汉纺织大学学校办公室2011年5月27日印发附件1:武汉纺织大学创建省级“平安校园”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为根本目的,以完善机制、加强管理、落实责任为工作重点,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深化“平安校园”建设,为学校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二、领导机构学校成立创建省级“平安校园”领导小组。
组长:尚钢韦一良副组长:刘义刘功成成员:各二级院(部)分党委书记罗锦银陈良栋高建勋袁代林杨崇才金艳李德骏干文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保卫处, 办公室主任由陈良栋兼任。
三、总体目标和近期目标1.总体目标:以申报省级“平安校园”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长效机制,将深化“平安校园”建设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相结合,与学校育人工作融为一体,全面落实深化“平安校园”建设的各项措施,把学校建设成为政治稳定、治安情况良好、育人环境不断改善的安全、稳定、文明、健康的和谐校园。
2.近期目标:通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形成和强化校院两级联动、深化“平安校园”建设的工作机制,构建起比较完善的人防、技防、物防、制度防四位一体的学校安全防控体系,各项指标均符合省级“平安校园”建设的要求,通过上级对我校的“平安校园”考评复查。
四、工作重点创建省级“平安校园”工作是落实省委建设“平安湖北”战略决策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需要各学院(部)、各部门齐抓共管的系统工程,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1.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战略思考与实践(尚钢)2.专业嵌入产业链产业哺育专业群——武汉纺织大学专业建设进展(黄运平姜明华李德骏张昌)3.专业嵌入产业链的教育教学改革路径探索与实践(黄运平姜明华郑天才陶学文)4.基于学生发展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黄运平陶学文李德骏张昌)5.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李德骏胡琳琳)6.湖北省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关系的调查分析(张昌黄少年)7.具有行业背景的地方高校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卢玮肖乃涛)8.构建“五评”工作体系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唐强李德骏姜明华张昌)9.基于大学生学习投入度调查的本科教育学情状态分析——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陶学文张昌)10.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程鸣郑天才张昌)11.提高摄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策略(潘强)12.普通本科院校健美操俱乐部化教学模式实践与探讨(邬春蓉)13.党支部管理发展中的“立德树人”(彭慧)14.高等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刍议(刘红玲)15.《中国服装史》教学策略的研究(李斌李强)16.高分子(纤维)材料与工程专业集成教学研究与探索(刘洪涛左丹英顾绍金王小俊甘厚磊王罗新)17.音乐对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影响(徐斐)18.I_or_me---英美概况课程改革(施海霞)19.“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陈佳)20.工科高等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陈晶晶)21.高教改革背景下开展大学数学通识教育的思考与探索(陈园)22.创新教育下的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管薇)23.大学体育课太极拳双语教学的探索实践(章红)24.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评估标准的探索(刘婧陈韵如)25.大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之反思教学(周冬梅)26.微学习在纺织高校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吴金红黎继子)27.行业性高校国际教育资源优化与引进问题研究(黎继子计臣)28.纺织院校非纺织类专业纺织特色教育的调查与研究——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李强李建强李斌武继松)29.非织造专业的多级实习中的产学研结合创新模式研究(陈悟韦炜王训该李建强武继松张尚勇张如全)30.服装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课程CBI主题教学模式的探索(陈韵如马惠芝)31.工科工程力学课程的特点及教学模式的研究(王东黄承义袁子厚)32.大学物理公共基础课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渗透研究(郭健勇赵光欣陈飞明冯存芳)33.轻化工程专业课程群整合式教学初探(崔莉朱平姜会钰)34.阳光体育下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优化(汪青)35.《非织造布》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刘菁)36.略论服装艺术设计教学中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张丹)37.文献检索课对培养大学生科研素养的作用分析(康存辉)38.会话活动在口语强训课堂中的应用(刘珊)39.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研究(苏勇)40.基于交互与跨学科的语境式教学(张贤根)41.基于语块的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策略研究(刘明芳)42.技术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分析(魏雄)43.讲授《外贸英语函电》的几点体会(刘嵩杨波)44.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牛珺瑛)45.地方行业院校金融学专业复合应用型公司金融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张家胜)46.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韩谷静张国琴田裕康赵光欣)47.结果导向型实战型期货投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李世宗王济平)48.论教育的本质及其生成(杨家友)49.论适应学分制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万立)50.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汪书路朱丽霞)51.能力本位的绘画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严珺计臣)52.嵌入纺织产业链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胥朝阳)53.驱动假设理论浅释——简述文秋芳教授论新世纪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改革(庄小华)54.三大教育理论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祝建军)55.探讨有声资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徐涓)56.项目教学法在学习PLC定时器及计数器课程中的应用(乔桥)57.行业类院校嵌入“产业链”发展问题研究(叶茂升董继华)58.教学心得及对当前媒介环境下高等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闫霞)59.以培养计算思维为核心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魏媛媛)60.装饰绘画课程中特殊技法的探索与实践(常芳)61.资产评估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程阳春)62.语法翻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正确定位(李燕芬)63.基于自主研发的图形系统MathGS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罗娟方文波王丽刘红玲李丽陈晶晶罗进)64.“以学生为中心”的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卢记军黄平张昌)65.《模糊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及思考(欧贵兵)66.《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柯宗俊)67.诵读教学的模因理据——传统教学法的理性回归(柯细香)68.CPA审计学教学方法创新探讨(周萍)69.财税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现模式研究(段丁强李正旺)δ的教学探讨(杨亚莉)70.《信号与线性系统》中冲激信号()t71.从“输出驱动”角度诠释BP英文辩论对培养语言输出技能的作用(吴志杰)72.从考研试题中的极限问题看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董敏)73.从文字与语言要素的角度看对外汉语教学(汤勤)74.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意义协商的策略研究(刘丹)75.高等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张平)76.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创新思维方法研究(钟蔚)77.高校国际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教育协调发展研究(李志坚)78.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徐春枝)79.高校摄影专业“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刘虹弦)80.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俱乐部建设———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张卫东)81.工程师培养的若干问题思考——以卓越工程师为例(李建强熊铮陈晓林)82.关于大学生英语周记的研究(刘子英)83.从大学英语课文看有关弱势群体的圣经价值观(刘子英)84.关于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高燕)85.国贸专业“三位一体”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袁永友)86.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经济思维培养探索(吴荣)87.轻化工程专业化学类综合性实验课程体系的创建与实践(赵瑾朝吕少仿朱平)88.基于CDIO模式的《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何儒汉陈佳马宁孔维广苏勇)89.基于ESP理论的高职英语教学多维研究(周丹)90.基于错误分析EFL教学体系建构(欧阳美)91.基于工程观点的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教学过程优化的研究(顾绍金刘洪涛左丹英王罗新)92.基于合作学习的项目小组化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赵晖杨莉张大捷邹先玉)93.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轻化工程(染整方向)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姜会钰李伟权衡)94.基于情绪智力培养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陈宇兰)95.基于学科竞赛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吴英倪武帆周灏)96.计算机课程机房教学的特点与教学设计(孔维广)97.论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中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融入(张丽)98.服装设计课程的调研过程解析——以丝绸服装设计调查问卷为例(张元美)99.实践取向的《非织造布》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邹汉涛张如全张明黄菁菁)100.基于CBI的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柯群胜钱茂华)101.结合产学研,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张大捷)102.开放型工程力学实验室的创新建设(唐令波)103.浅析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李秋艳)104.利用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探讨(杨莉赵晖陈海英)105.具备“准精算师”基本素质金融数学人才培养实践及探讨(刘桂东何小亚刘杰欧贵兵)106.对工科院校数学系开展具“准精算师”素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刘杰刘桂东何小亚欧贵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唯物史观教育--兼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育教学的新视角(刘艳万文) 107.论外语案例教学与多媒体环境(刘辉)108.浅析国外大学课程考核方式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英语课程改革的启示----- 以中英曼大纺织工程合作项目为例(邵嘉)109.研究性学习方法在培养非织造专业人才中的应用(韦炜张如全李建强武继松张雷 )110.论以人性为基础的德育(张飞)111.浅谈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人格教育(陆振帮)112.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刘雅婷)113.日本国立大学纺织教育的改革对我国高校发展的启示(张如全吴英王成国)114.跨媒体、跨学科的新闻传播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荣建华刘艳张晓静) 115.软件工程服务外包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初探(马宁同小军夏定纯魏雄) 116.生产线平衡分析与改善的案例教学---童车装配生产线(余联庆金璐璐李琳王成然杜利珍)117.数字逻辑课程教学方法探讨(陈旭辉杨红云朱萍)118.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姜铁汉)119.广告创意课程中整合学习环境建设的探索性研究(望海军)120.我校《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吴静王罗新周应山陶咏真)121.对中外合作办学中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的思考——以武汉纺织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澳项目为例(黎杨)122.新型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以制鞋工艺学课程为例(陈婷)123.行业背景高校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理念及实现模式的思考―――以武汉纺织大学经济类通用性专业为例(董继华)124.英语教学导入形成性评价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吴定祥)125.性别教育在文学课程中的实践探索(李凤兰)126.优化教学计划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熊铮)127.有效教学理论对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周文静)128.构建金融IT外包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赵君)129.针对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形体训练课(郭海燕)130.针织纬编学课程教学研究与试题结构创新实践(潘鄂菁)131.国内期刊“研究性教学(或研究型教学)”主题研究综合分析(周辉)132.自由与严谨并存——浅析法国高等艺术教育理念(陈静胡晓东)133.有关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再思考(张晓静)134.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方法的探析——以襄阳地区为例(万文刘艳)135.《汉语教程》中的离合词教学策略探究(杨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