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血肉筑长城
- 格式:ppt
- 大小:2.09 MB
- 文档页数:26
第16课血肉筑长城学习目标1.平型关大捷2. 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3.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4.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学习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学习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七大的内容、七大的意义知识链接:百团大战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寿阳县有三个自卫队员在火线救护伤员,第一个、第二个牺牲了,第三个仍英勇地爬了上去,终于把伤员救护下来;一个不知名的老太太在敌人“扫荡”时,一连背了7个伤员上山隐避;山西晋阳有20多位白发苍苍的老年人要求参战。
在战斗中我军英勇无比,八路军某团六连全连在敌人包围之中,但身负重伤的指导员仍提出突围的口号,结果未失一支枪。
在战斗中我军还发扬了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晋察冀我军在收复井陉煤矿时,从战火中救出了两个日本小姑娘(“兴子”姐妹),她们得到了八路军指战员和聂荣臻司令员亲切的关怀和照顾,并作了妥善的安置。
40年后,1980年,我国发表了题为《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文章,在日本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不久,日本记者找到了被抢救出来的其中一个叫美穗子的。
同年7月,美穗子一家访华,受到了聂帅的亲切会见,并到井陉访问。
这一事实表明即使在严酷的战争岁月,中国人民也非常珍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学法指导:列表归纳法。
本课中涉及三个重要战役,可以通过列表的方法加以对比归纳从时间、地点、参战部队、指挥者、战绩、意义等详细比较。
学习流程:情景导入,兴趣激昂:多媒体出示一枚60多年前日本投降的纪念邮戳上面有“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纪念”字样抗日战争的胜利怎么到来的,原因是什么?自主学习,目标导航1、主力部队:一、平型关大捷2、影响:1、时间;二、血战台儿庄2、领导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3、意义:1、时间:2、主力部队:八路军(一百多个团)三、百团大战3、地点:4、领导人:5、评价:四、中共七大:(时间),中国共产党在(地点)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那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的领导下,打败,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的中国。
第16课血肉筑长城
1、主要战役
场的战略总后方。
3、中国共产党“七大”
(1)时间、地点:1945年延安
(2)主要内容:①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这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3)意义: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4、抗日战争的胜利
时间、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签字仪式,抗战结束。
台湾从日本回到祖国怀抱。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①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它洗雪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③中国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第16课血肉筑长城知识讲解1.基础知识: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
通过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战役,从两个角度突出体现了“血肉筑长城”这一主题:一、中国军人在战场上英勇献身,用中国军人的血肉之躯筑成抵御外来侵略的长城;二、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军队在敌后战场,国共两党联合抗战,用中华民族的血肉之脉筑成抵御外来侵略的长城。
中共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光明前途,召开了“七大”,会议起到了承抗战胜利之果、启建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的情况下,美、苏、中联合对日打击,迫使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战迎来了最后的胜利。
2.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有二。
一个是台儿庄战役。
其二是百团大战。
对台儿庄战役应该掌握的知识有:a) 台儿庄战役的背景。
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徐州的地理位置,即徐州是铁路枢纽,向南可以到达国民党统治心脏地区南京、上海;日军作战意图,日军板垣第五师团和矾谷第十师团企图与华中日军南北夹击徐州;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
b) 台儿庄战役的经过和结果。
1938年2月东路的坂垣师团在临沂被中国守军张自忠部等阻击,不能南下。
西路的矶谷师团沿津浦路孤军南下,在滕县遭中国守军122师顽强阻击,血战三昼夜,为台儿庄布防争取了时间。
3月下旬,肌谷师团猛攻台儿庄。
守城的三十一师师长池峰城组织战士坚决抗击。
3月底4月初,台儿庄内的中国守军与攻入台儿庄的日军反复争夺拼杀,几次把失去的阵地夺了回来,坚守台儿庄。
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在徐州指挥战斗,4月3日,以优势兵力将矶谷师团包围,进行内外夹击,并击退从临沂赶来增援的坂垣师团一部。
战至6日,中国军队歼灭日军1万余人,矶谷师团败退,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这次胜利是用生命为代价换取的。
c) 台儿庄战役的影响。
是抗战开始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中旬,太原会战爆发,在第二战区司令官阎锡山领导下,,取得了平型关战役(八路军第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等战役的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平型关战斗八路军共歼灭日军1000余人。
就此次战斗日军伤亡数字而言:“认为中方歼灭日军比较可靠的数据是1000,对比日军的参战部队,该数据是比较可靠的。
”据此,我们再看看曾经参加过此次战斗的元帅、将军们的回忆文章,便能充分说明前文所述八路军歼敌1000人的数字是可靠的。
聂荣臻元帅在《峥嵘岁月:首战平型关》中讲到:平型关战斗,我军歼敌1000余人。
杨成武将军在《为了平型关的胜利》中还写到:(9月25日)下午4时,林彪、聂荣臻发来电报:师主力歼灭日军坂垣师团第21旅团1000多人,你们独立团已胜利完成了打援任务。
综上所述,平型关战斗八路军歼灭日军1000余人的数字是可靠的。
平型关大捷,到底歼灭了多少日军?中国方面有一万(蒋介石贺电)、三千(长期使用的数字)和一千(近期国内著作如《三晋同仇》等使用数字)之分。
从当时日军投入战斗的属于后勤部队来看,一万和三千都不大可能,属于战时为了鼓舞士气而进行的战果宣传。
中方(歼灭日军)比较可靠的数据是一千。
这个数字对比日军的参战部队是比较可靠的,所谓日军仅仅损失60人的报道,是不确实的。
在平型关战斗中就中方八路军伤亡数字而言,有表述伤亡600余人的、也有表述伤亡1000余人的。
但表述八路军伤亡600余人的说法还是比较普遍。
如果以伤亡论胜负,双方实际上几乎打了个平手。
如果说林彪最终胜利了,也只能说是惨胜。
八路军115师伏击战的获胜,正如杨成武将军所说的那样“是一场恶仗”,而这场恶仗不仅付出了伤亡近千人的惨重代价,关键是还损失了经过长征的老战士,足以说明八路军官兵是在用命征战。
八路军随付出了惨重代价,但也确确实实取得了自抗战以来的第一个胜仗,可唯独可惜的是却没有抓到一个日军俘虏,这在红军战史上尚无先例,可见日军的顽抗到了何等地步,双方搏杀的残酷程度也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