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谱(IR)和拉曼光谱(Raman)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159
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的异同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是研究分子结构及组态、物质成分鉴定和结构分析的有力工具,由于具有无损伤、灵敏度高和时间短等特点,在物理、化学、生物学、矿物学、考古学和工业产品质量控制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物质结构分析中,极性基团如C=O,N-H及S-H 具有强的红外延伸振动,而非极性基团如C=C,C-C及S-S有强的拉曼光谱带,因此,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常常在一起,共同用于完成一个物质分子结构的完整分析。
通常,红外光谱适用于分析干燥的非水样品,拉曼光谱适合于含水的生物系统分析。
总体来说: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同属于分子振动光谱,但红外光谱是吸收光谱,拉曼光谱是散射光谱,二者机制不同,但互为补充。
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的联系和区别具体如下:(1)红外光谱常用于研究极性基团的非对称振动;拉曼光谱常用于研究非极性基团与骨架的对称振动。
红外吸收弱或无吸收的官能团在拉曼散射谱中均有强峰;反之,拉曼散射峰弱则红外吸收强。
例如,许多情况下C =C伸缩振动的拉曼谱带比相应的红外谱带较为强烈,C= O的伸缩振动的红外谱带比相应的拉曼谱带更为显著。
(2)拉曼光谱一次可以同时覆盖40-4000cm-1波数的区间,可对有机物及无机物进行分析。
若让红外光谱覆盖相同的区间则必须改变光栅、光束分离器、滤波器和检测器,(3)拉曼光谱可测水溶液,而红外光谱不适用于水溶液的测定。
(4)红外光谱解析中的定性三要素(即吸收频率、强度和峰形)对拉曼光谱解析也适用。
但拉曼光谱中还有去偏度P,通过测定P,可以确定分子的对称性。
光源红外光谱光源一、一般是黑体或者是通电碳化硅棒,黑体通常情况下是最佳的光源,原因是处在相同的温度的时候,黑体的辐射功率密度比其他热辐射红外光源都要大得多。
白炽灯泡也能被称为红外光源,有些朋友会觉得不解,白炽灯不是可见光源吗?其实不然,白炽灯可以把它75%的电能都转化成红外辐射光,因此也可以把它叫做红外光源,但因为白炽灯辐射出的红外辐射都被它外面的玻璃壳吸收掉了,所以呈现出来的红外线光并不多,所以说它是一种接近红外光线的光源。
各种光谱分析解读光谱分析是一种科学技术,通过研究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可以从中获取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组成信息。
光谱分析包括多种方法和技术,其中常用的有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拉曼光谱和质谱等。
下面将对这些光谱分析方法做一些解读。
紫外可见光谱(UV-Vis)紫外可见光谱是通过检测物质吸收或散射紫外可见光而获得的。
这种方法对于研究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电子转移、共振结构等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可以了解物质的电子能级分布、化学键的性质和分子的色彩等。
红外光谱(IR)红外光谱是通过检测物质对红外辐射的吸收而获得的。
红外光谱可以分析物质的官能团、分子结构和立体构型。
不同官能团和化学键对红外光谱会有不同的吸收峰,通过对红外光谱的解析和比较,可以推断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核磁共振光谱(NMR)核磁共振光谱是通过检测物质中核磁共振信号而获得的。
核磁共振光谱可以研究物质中的原子组成、化学环境和立体构型。
不同原子核有不同的共振频率,通过对核磁共振光谱的分析,可以确定物质中的原子种类和它们的相对数量。
拉曼光谱拉曼光谱是通过检测物质对激光散射光的拉曼效应而获得的。
拉曼光谱可以研究物质的分子振动模式和晶格振动模式等。
拉曼光谱的谱线对应于物质分子的振动能级差,通过对拉曼光谱的解析,可以了解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性质。
质谱质谱是通过检测物质中离子的质量与通量的关系而获得的。
质谱可以研究物质中的原子组成、分子量和化学键的性质。
不同原子和分子具有不同的质荷比,通过对质谱的解析,可以确定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类型。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一、名词解析:1.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scopy, IR)是利用试样吸收红外光的特征对物质进行结构鉴定的表征技术。
2.拉曼光谱(Raman Spectroscopy)就是利用光经过试样产生的拉曼散射特征对物质进行结构鉴定的表征技术。
3.Raman位移就是Stokes或Anti-Stokes线频率与入射光频率的差值。
4.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是记录处于外磁场中磁核能级之间跃迁的一种技术。
5.化学位移:由于质子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其周围的微磁场自然不同,因此,核磁共振发生时外加的磁场强度并不相同,而是相对有一定的位移,这种吸收峰位置的差距被称为化学位移。
6.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GPC)是一种色谱技术,它用高度多孔性的、非离子型的凝胶小球将溶液中多分散的聚合物逐级分开,配合分子量检测器使用即可得到分子量分布,是目前测定分子量分布最广泛应用的方法。
7.X射线衍射如果试样具有周期性结构(结晶),则X射线被相干散射(相对于入射光,散射光没有波长和相关系的改变),该现象被称为X射线衍射8.漫射X射线衍射如果试样具有不同电子密度的非周期性结构,则X射线被不相干散射(相对于入射光,散射光有波长和相关系的改变),该现象被称为漫射X 射线衍射(简称散射)。
9.热分析(Thermal Analysis, TA)是指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的物化性质与温度关系的一类技术10.热重分析(Thermalgravimetry or Thermalgravimetric analysis, TG or TGA)是在程序控温下测量试样质量对温度的变化。
11.热机械分析(Thermomechanical analysis, TMA)是在程序控温和加载静态载荷(压或拉)下测量样品尺寸对温度的变化。
分子拉曼和红外都是分子光谱技术,用于研究分子的振动和转动状态。
分子拉曼光谱是通过测量分子对激光的散射来获取分子的振动和转动信息。
当激光照射到分子上时,分子会吸收部分光能并发生振动和转动,这些振动和转动会导致分子的极化率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分子对激光的散射。
通过测量散射光的频率和强度,可以得到分子的振动和转动信息。
红外光谱是通过测量分子对红外光的吸收来获取分子的振动和转动信息。
当红外光照射到分子上时,分子会吸收部分光能并发生振动和转动,这些振动和转动会导致分子的偶极矩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分子对红外光的吸收。
通过测量吸收光的频率和强度,可以得到分子的振动和转动信息。
分子拉曼和红外技术都可以用于分子结构的鉴定、化学反应的研究、材料的表征等领域。
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拉曼光谱是通过测量散射光的频率和强度来获取分子的振动和转动信息,而红外光谱是通过测量吸收光的频率和强度来获取分子的振动和转动信息。
此外,拉曼光谱对非极性分子的检测更敏感,而红外光谱对极性分子的检测更敏感。
光谱分析技术及应用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通过研究物质的光谱特征来分析、识别和测量物质成分的重要手段。
光谱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物质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并在许多实际应用中取得了重要成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光谱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技术(UV-Vis)紫外可见光谱技术是一种基于物质对紫外可见光吸收的特征来分析物质的方法。
该技术可用于分析物质的结构、测量物质的浓度,并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例如,在药物分析中,紫外可见光谱可用于分析药物的纯度、活性成分的含量以及药物的降解程度;在环境监测中,通过测量水中有机物的紫外吸收谱,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水质的污染程度。
二、红外光谱技术(IR)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通过物质对红外光吸收和散射的特性来识别和分析物质的方法。
红外光谱技术广泛应用于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结构分析、化学反应机理研究、生物医药等领域。
在有机物的结构分析方面,红外光谱技术可以通过分析有机物中特定基团的红外吸收峰,来确定有机物的结构和化学键类型;在药物研发中,红外光谱技术可用于快速鉴别和定量分析药物成分。
三、拉曼光谱技术(Raman)拉曼光谱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散射光中弱的拉曼散射来分析物质的方法。
与红外光谱相比,拉曼光谱技术不需要特殊的处理样品,可以直接对样品进行测量。
因此,拉曼光谱技术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
例如,在材料科学中,拉曼光谱技术可用于表征材料的晶格结构、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分子振动模式;在生命科学中,拉曼光谱技术可用于分析和识别生物体内的成分、了解细胞生理和病理变化。
四、质谱技术(MS)质谱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和分析物质在质谱仪中产生的离子谱图来确定物质组成和结构的方法。
质谱技术广泛应用于有机质分析、环境科学、食品安全等领域。
在有机质分析中,质谱技术可用于定性鉴别未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成分;在环境科学中,质谱技术可用于分析大气中的有机物、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等;在食品安全中,质谱技术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添加剂以及其他有害物质。
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的对比一.基本原理红外光谱:是红外光子与分子振动、转动的量子化能级共振产生吸收而产生的特征吸收光谱曲线。
要产生这一种效应,需要分子内部有一定的极性,也就是说存在分子内的电偶极矩。
在光子与分子相互作用时,通过电偶极矩跃迁发生了相互作用。
因此,那些没有极性的分子或者对称性的分子,因为不存在电偶极矩,基本上是没有红外吸收光谱效应的。
拉曼光谱:一般也是发生在红外区,它不是吸收光谱,而是在入射光子与分子振动、转动量子化能级共振后以另外一个频率出射光子。
入射和出射光子的能量差等于参与相互作用的分子振动、转动跃迁能级。
与红外吸收光谱不同,拉曼光谱是一种阶数更高的光子——分子相互作用,要比红外吸收光谱的强度弱很多。
但是由于它产生的机理是电四极矩或者磁偶极矩跃迁,并不需要分子本身带有极性,因此特别适合那些没有极性的对称分子的检测。
相同点:对于一个给定的化学键,其红外吸收频率与拉曼位移相等,均代表第一振动能级的能量。
因此,对某一给定的化合物,某些峰的红外吸收波数和拉曼位移完全相同,红外吸收波数与拉曼位移均在红外光区,两者都反映分子的结构信息。
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一样,也是用来检测物质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不同点:两者产生的机理不同;红外光谱的入射光及检测光均为红外光,而拉曼光谱的入射光大多数是可见光,散射光也是可见光;红外光谱测定的是光的吸收,而拉曼测定的是光的散射;二. 仪器构成1.红外光谱色散型红外光谱仪:1.1光源:通常是一种惰性固体,用电加热使之发射高强度的连续红外辐射。
1.2 吸收池1.3 单色器:由色散原件、准直镜和狭缝构成1.4 检测器:常用的是真空热电偶、热释电检测器和碲镉汞检测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仪:没有色散元件,主要由光源(硅碳棒、高压汞灯)、Michelson干涉仪、检测器、计算机和记录仪组成。
2.激光Raman光谱仪:基本组成有激光光源、样品池、单色器和检测记录系统四部分,并配有微机控制仪器操作和处理数据。
第二章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scopy,IR)和拉曼光谱(Raman Spectroscopy)•用于检测特殊的官能团(Functional Groups)。
•不能给出整个分子结构(Total Structures)和片断关联(Connectivity)的信息。
•红外光谱是分子吸收光谱,涉及偶极矩改变的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
一个分子吸收能量后,它的能量变化总和△E为,即式中△Ee最大,一般在1~20eV之间。
分子的振动能级变化△Ev大约比电子运动能量变化△Ee小10倍,一般在0.05~leV之间。
分子的转动能级变化△Er大约比分子的振动能级变化△Ev小10倍或100倍,一般小于0.05eV。
分子的振动能量比转动能量大,当发生振动能级跃迁时,不可避免地伴随有转动能级的跃迁,所以无法测量纯粹的振动光谱,而只能得到分子的振动-转动光谱,这种光谱称为红外吸收光谱。
2.1.2 红外光谱的产生满足两个条件:(1)红外光波的频率和分子中基团的振动频率一致。
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由基态振动能级(ν=0)跃迁至第一振动激发态(ν=1)时,所产生的吸收峰称为基频峰。
在红外吸收光谱上除基频峰外,还有振动能级由基态(ν=0)跃迁至第二激发态(ν=2)、第三激发态(ν=3)…,所产生的吸收峰称为倍频峰。
由ν= 0跃迁至ν= 2时,吸收的红外谱线是分子振动频率的二倍,产生的吸收峰称为二倍频峰。
由ν= 0跃迁至ν= 3时,吸收的红外谱线是分子振动频率的三倍,产生的吸收峰称为三倍频峰。
其它类推。
在倍频峰中,二倍频峰还比较强。
三倍频峰以上,因跃迁几率很小,一般都很弱,常常不能测到。
由于分子非谐振性质,各倍频峰并非正好是基频峰的整数倍,而是略小一些。
以HCl为例:基频峰(ν0→1)2885.9 cm-1最强二倍频峰(ν0→2 )5668.0 cm-1较弱三倍频峰(ν0→3 )8346.9 cm-1很弱四倍频峰(ν0→4 )10923.1 cm-1极弱五倍频峰(ν0→5 )13396.5 cm-1极弱除此之外,还有合频峰(ν1+ν2,2ν1+ν2,…),差频峰(ν1-ν2,2ν1-ν2,…)等,这些峰多数很弱,一般不容易辨认。
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scopy)和拉曼光谱(Raman spectroscopy)是两种常用的光谱分析技术,它们在原理和应用上有一些异同之处。
相似之处:
1.原理基础: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都利用分子与光交互作用的原理来分析样品。
它们通过
测量样品对不同波长或频率的光的吸收、散射或发射行为,获得关于分子振动和转动状态的信息。
2.分析范围: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在化学、材料、生物等领域广泛应用。
它们可以用于研
究分子结构、化学键的特征、功能群的存在以及物质的组成等。
3.非破坏性:这两种光谱技术都是非破坏性的,即可以在无需破坏样品的情况下进行分析。
不同之处:
1.激发机制:红外光谱测量的是样品中分子的振动模式,是由于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光而
激发的。
而拉曼光谱则是测量样品中分子的转动和振动模式,是由于样品散射入射光所产生的拉曼散射信号。
2.信息来源:红外光谱主要提供关于样品中化学键的信息,可以检测官能团和配体的存在。
而拉曼光谱则提供了更具体的分子振动信息,包括分子的形变、对称性以及晶格结构的特征。
3.实验要求:红外光谱需要将样品制备成透明薄片或涂覆在无机盐上,以确保波长范围内
的透射。
而拉曼光谱则不需要特殊样品处理,大多数样品都可以直接进行测量。
4.灵敏度:一般情况下,红外光谱比拉曼光谱更灵敏,对于样品的需求更低。
综上所述,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在原理、应用和信息提供等方面有一些异同。
根据实际需要和分析目标,选择合适的光谱技术可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