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 格式:pptx
- 大小:147.11 KB
- 文档页数:7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
方式对98例脑卒中患者归并肩手综合征38例的缘故进行回忆性分析。
结果本组患者通过初期心理干与、及早、及时、正确训练和肢位摆放等康复护理,对改善微循环、松解粘连,对肩痛的病症减缓,患肢的消肿、取得明显成效。
【关键词】肩手综合征;康复护理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表现为手浮肿和皮温转变。
较典型的表现是肩部疼痛,手浮肿和疼痛,皮温上升,消肿后手部肌肉萎缩,直至挛缩畸形。
最先多发生在中风后2~3个月内显现。
阻碍患者生活质量并有不同程度焦虑、抑郁、失望等心理障碍[1]。
笔者对2005年6月至2020年8月我科98例脑卒中患者归并肩手综合征的39例进行回忆性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一样资料本组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45~78岁,平均岁,病程1-4个月。
其中脑梗死25例,脑出血14例。
缘故分析肩手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
多发生在中枢性损伤后1~3个月内显现,多突然发生,初期显现肩部疼痛,继而显现手、腕关节疼痛,手浮肿进行性加重,关节活动受限,被动运动引发肩部猛烈疼痛。
后期肩、手自发痛和手浮肿消失,皮肤萎缩,手部肌肉萎缩。
3~6个月后进入后遗症期,皮肤、肌肉萎缩,手指挛缩,形成典型畸形,严峻阻碍患肢功能[2]。
2 康复护理康复护理评定一样情形:文化程度、生理状态、精神心理状态、皮肤检查、营养评估、排泄状况、环境等。
康复护理评估肩手综合征缘故、疼痛频率、阻碍因素、肩痛对生活的阻碍、肩关节的活动范围等。
及早心理干与①营造良好诊疗环境,成立残疾人通道,病房无障碍设计。
播放优美乐曲以排除因疼痛等因素造成愁闷和焦虑情绪;②成立良好护患关系。
入院时责任护士热情接待,做好环境、住院须知、脑卒中知识宣教。
对患者要爱心、细心、耐心、关切;③做好心理疏导,患者心理状态对医治的阻碍不容轻忽。
对焦虑、抑郁症患者,从病情、年龄、职业、经济状况、家庭等方面行全面分析,找出心理障碍的缘故,和患者及家眷一路制康复护理打算;④在ADL训练中,对微小进步都要给予确信;⑤重视社会化康复,做好患者单位、家眷工作,争取支持配合。
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护理中火熨术联合白脉软膏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分析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护理中火熨术联合白脉软膏的应用效果。
方法纳入2023年1月-2023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50例,运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将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将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火熨术联合白脉软膏干预的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VAS评分、肢体痉挛评分。
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VAS评分、肢体痉挛评分对比未见显著差异,护理5d后观察组VAS评分、肢体痉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护理中火熨术联合白脉软膏的应用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和肢体痉挛情况,降低VAS评分和肢体痉挛评分,适宜在此类患者的护理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火熨术;白脉软膏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多在脑卒中后 1~3 个月内发生。
临床发病率高达12.5%~74.1%。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肢肩痛、手肿、皮肤潮红、皮温高、手指活动受限[1]。
如不予适当治疗,将导致肩、手、指的永久性畸形。
本研究主要就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护理中火熨术联合白脉软膏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2023年1月-2023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50例,运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将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将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火熨术联合白脉软膏干预的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39-69岁,平均年龄(59.81±4.12)岁;观察组20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43-70岁,平均年龄(58.99±5.01)岁。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符合可比性条件。
1.2方法对照组30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运动调护:被动训练+主动训练,每天2到3次。
· 科普与经验交流 ·1772020年 第28期解和引导民众心理,促进我国网络意识形态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1]卢黎歌,岳潇,李英豪.当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的博弈与引导[J].思想教育研究,2017,01(06):75-79.[2]赵玉枝,谢玉进.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9,3(5):44-48.[3]侯天佐.网络空间中意识形态安全的现实境遇与应对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2(7):106-107.[4]唐金权.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035(003):16-19,46.[5]孙洲.网络空间下意识形态功能发挥面临的挑战与进路[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9,020(002):148-152.患者在发生脑卒中问题之后,肩手综合征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通常情况下,此类问题发生于患者脑卒中发病之后3个月之内,发病率约为30%,在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的情况之下,患者的疾病会进一步严重,除了肩关节畸形的问题之外,患者还会同时出现手关节肿胀、疼痛等一系列的问题。
导致进一步出现肢体运动功能缺失的情况,进而增加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负担。
一、脑卒中后患者出现肩手综合征问题的原因导致患者出现肩手综合症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现阶段临床上对这一问题还没有给出明确的定论,很多学者都认为,患者之所以会出现肩手综合征的问题与他们患肢部位发生损伤的关节结构有关,同时也与患者自身存在的肌肉痉挛以及患者的肩关节半脱位不活动等因素有关。
而从患者的发病机制的角度来讲,大脑的传导束以及大脑的皮质在发生损伤之后,血管的运动神经会出现麻痹的情况,进而引发疼痛以及水肿的问题。
也有研究人员认为,患者出现肩手综合征的问题主要原因就在于手腕部位长期受到压迫,同时处于屈曲的状态之中,导致手关节长时间被过度牵拉,液体在进入到手背之后,肌肉泵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进而导致发生损伤,且这种损伤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传导至上肢以及交感神经,导致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脑卒中是导致人类残疾和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后遗症也很常见。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遗症之一,其症状包括肩关节疼痛和僵硬、手部感觉和功能障碍。
针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等,然而效果不尽如人意。
综合康复疗法是一种结合多种治疗方式的治疗方法,在不同层面促进康复。
本研究收集了3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和功能变化。
结果显示,综合康复疗法显著改善了患者肩关节的疼痛和活动范围,手部的功能障碍得到明显缓解。
在治疗前,30例患者的VAS评分平均值为7.2±1.1,治疗后显著降低至3.1±0.8 (p<0.01)。
而肩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范围也显著改善,治疗前平均主动外展角度为78.3±15.2度,治疗后提高至142.6±12.4度 (p<0.01);同时治疗前平均被动角度为54.8±13.2度,治疗后提高至112.3±17.5度 (p<0.01)。
综合康复疗法对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肩手功能障碍。
其长期效果和具体治疗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脑卒中后对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摘要从中医中药、针灸,西医神经电生理学、物理因子、运动再学习、手术治疗等进行治疗,并提出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思路。
关键词肩手综合征;中药疗法;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 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 RSD)。
是指患者患手突然浮肿疼痛及肩关节疼痛,并使手功能受限。
因疼痛较重并发孪缩,成为康复的阻碍因素。
该综合征常发生于脑卒中后1~3月内,发生率约为12.5%~70%,发生率的差异可能与诊断标准不同有关。
引起肩手综合征的疾病:脑卒中,心梗,颈椎病,上肢外伤,截瘫,肺疾病,肩关节疾病,还有原因不明者。
它可以是原发的,但也可由不同因素促发,如轻微的周围神经损伤及中枢神经障碍,急性中风和脊髓损伤,内分泌疾病和心肌梗塞都可引起RSD。
RSD是引起残疾的主要原因,它通常影响一个肢体,但也可影响多个肢体或身体的任何部分,仅有1/5的病人能够完全恢复以前的活动。
【发病原因】目前认为无论病因为何,均影响自律交感神经,造成末梢神经血管障碍。
潜在的其他因素:在压迫下腕关节被牵拉并掌屈、过度牵拉,输液时液体渗入手部组织内、手受到意外的小伤害等因素有关。
1腕关节异常屈曲在CV A后,上肢异常协同运动,曲腕屈指是典型的症状。
患者长时间卧床或坐在轮椅上,未注意到手臂长时间放在体侧,腕被迫处于屈曲位;许多患者早期出现对患肢的忽略症,不能注意到手何时已处于不利地位。
忽略症的患者可能有实际上的感觉丧失。
腕被迫屈曲影响手静脉回流。
手上的大部分静脉淋巴回流都在手背面。
RSD的早期,手的水肿也以手背为主。
腕关节屈曲阻碍静脉回流似乎是偏瘫后引起RSD最常见的原发因素。
2对手关节的过度牵拉治疗师可能在无意之中使患者的手做过度活动,以致造成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损伤。
如:鼓励患者用伸展的患臂负重(治疗师可帮助患者伸肘),然后让患者尽可能地向患侧转移重心,这样可使腕关节更加背伸,若活动过猛或以不受控制的方式进行,腕背伸就会超过正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