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学习者特征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29
信息及其特征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山西经济出版社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想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
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
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学习者特征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是中等偏下。
对于信息技术,仍然停留在感性的程度,没有从理论的角度进行总结。
对多数的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就是上网课,就是学习操作课,他们对理论不感兴趣。
但是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通过有效的设置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学习者特征分析优秀案例语文【来源】《自己去吧》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大阁第一小学兰海燕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试验(研究成果)【概述】《自己去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第14课。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
讲的是小鸭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游泳;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飞翔。
故事内容鼓励学生自强自立,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是7-8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2、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3、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经历和体验,比如自己整理书包、系红领巾等;4、学生已有一定的拼读能力,能借助汉语拼音阅读拓展材料;5、学生已经认识“氵”、“口”、“心”三个偏旁和“自”、“己”、“吧”、“那”四个生字;6、学生对于识字兴趣很高,识字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生字,并且能自己创设情境来巩固、应用生字;7、学生能根据提示仿、续或创编写故事,并乐于表达。
英语【来源】《Shapes》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大阁第三小学崔凤云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试验(研究成果)【概述】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起点英语一年级下册Unit 15 shapes中的第二课时,新单词有sixteen、seventeen、eighteen、nineteen、twenty,主要句型是How many……can you see?I can see……。
【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是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三小学一年级的学生;2、学生已经学习了square、circle、triangle 、rectangle等关于形状的单词和句型;3、学生对one、two、……ten的英语数字已经非常熟悉;4、学生对how many ……can you see?what are they?等句型非常熟悉;5、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和同学交流,乐于表达自己,渴望达到同学和教师的赞许;6、学生对英语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英语的听读能力还有待于加强;7、学生对于ppt talking和picture talking的呈现形式感到很好奇。
个性化教学的学习者特征分析在教育领域中,个性化教学正逐渐被广泛认可和采用。
它强调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习方案,以促进他们的学习成果。
而要实现个性化教学,了解学习者的特征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个性化教学的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实施个性化教学。
第一,学习风格。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包括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等。
视觉型学习者更善于通过观察图像、图表等视觉资料进行学习;听觉型学习者则更善于通过听讲和听录音等方式获取知识;动觉型学习者则更善于通过实践和动手操作来加深学习印象。
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风格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活动,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二,感知能力。
学生的感知能力不同,有的学生善于直观感知,有的学生善于逻辑推理。
直观感知能力强的学生更喜欢通过直观的图像、实物等进行学习,而逻辑推理能力强的学生则更善于通过思考问题、分析逻辑进行学习。
了解学生的感知能力,可以根据他们的优势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学习方式和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吸收知识。
第三,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的重要动力,而兴趣又与个人的特长、爱好、价值观等密切相关。
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置学习目标和内容,创设情境,增加学习的吸引力和乐趣。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他们更深入地学习。
第四,学习能力与学习困难。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有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对新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较快,有的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帮助才能达到学习目标。
同时,一些学生可能会面临特殊的学习困难,比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不好等。
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困难,并提供相应的辅助和支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第五,学习目标和动机。
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动机是影响他们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
有的学生对学术成绩追求较高,有的学生对实际应用能力更有兴趣。
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动机,可以根据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支持,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数学教育中的学习者特点与个体差异在数学教育中,学习者的特点和个体差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了解学习者的特点和个体差异,有助于教育者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数学教育中学习者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及如何针对这些差异进行教学。
一、学习者的特点1. 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偏好和特点。
根据学习风格的不同,可以将学习者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和动觉型等不同类型。
视觉型学习者喜欢通过图表、图片等视觉方式进行学习;听觉型学习者则通过听觉渠道获取信息;动觉型学习者则更加注重实践和体验。
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可以帮助教育者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2. 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衡量学习者数学能力的重要标准。
数学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空间思维等多个方面。
有些学习者天生对数学思维比较敏感,容易理解抽象概念,运用逻辑推理;而有些学习者则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来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了解学习者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帮助学习者克服困难,提高数学水平。
3. 数学兴趣与动机学习者的数学兴趣和动机对其学习成效有着重要影响。
兴趣是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的内在动力,可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满意度。
而动机是学习者行动的动力,它可以促使学习者制定目标并付诸行动。
教育者需要激发学习者的数学兴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并通过适当的激励方法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推动学习者积极投入数学学习。
二、学习者的个体差异1. 学习能力差异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有的学习者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而有的学习者学习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消化和吸收知识。
教育者需要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差异,灵活调整教学节奏和方式,确保每个学习者都能够在适合的环境中学习。
2. 学习风格差异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存在差异,有的学习者更适应听觉教学法,有的学习者则更适应视觉或实践教学法。
第一章第一节教学系统设计概述1.教学系统设计的定义:迪克和凯瑞:用系统方法描述教学、分析、设计、开发、评价和修改的全过程(系统、系统方法)。
该模式划分为三个模块。
史密斯雷根: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原理转换成对教学材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教学评价的系统化和反思性过程。
(理论基础)乌美娜: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化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名词解释)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2.教学系统设计的历史(了解)①构想:1899年全美心理学协会上,杜威提出建立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学科”②实践:二战、工业革命。
③理论形成:布卢姆、加涅等(50、60年代)④学科建立:系统科学的引入3.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范围:军队、工业、公司培训领域、职业教育领域、学校教育、远程教育、全民社会教育教学系统设计最早萌芽于军队和工业!4.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层次: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Classroom-focus;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Product-focus ;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System-focus5.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学科/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设计理论学科/定性理论学科第二节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一)过程模式1、迪克和凯里模式(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模式)2、肯普模式(第一代教学系统设计的代表模式)3、史密斯-雷根模式(第二代教学设计)史密斯-雷根模式(第二代教学设计)与第一代相比特点:吸取加涅在“学习者特征分析”环节中注意对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进行认知分析的优点,进一步考虑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组织内容的重要影响。
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名称中职英语第二册chapter 3 reading 专业课时2课时(80mins)教学对象设计者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基础模块)教材编写组编著,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英语》基础模块第二册。
教材结合同学们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设置了主题图、课文、家庭作业、游戏环节、自我检查等内容,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次课的内容在单元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相关词汇,又利用句式练习为下次课的writing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的大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着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问题:英语基础不够扎实,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欠缺;对语法、时态掌握不牢,造成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
除此之外,该班学生比较活跃,特别是男同学,比较爱玩。
学习自主性较差,有效注意力时间比较短。
三、教学目标(综合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知识目标:Students can understand past event能力目标:Students can express past event情感目标: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课堂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创造活跃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understand past event教学难点:express past event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法:1、TBLT:通过提出疑问,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思维,通过阅读、小组讨论、小组练习,发现主题相关的基本句型,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帮助学生达到有所思、有所得,成功解决本节重点,突破本节难点。
2、CLT:在课堂导入和讲授环节中,创设情景,让学生联系实际,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交际活动。
学法:1、联想法:通过图片展示并创设实际情景问题,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学习者特征分析一、学习者一般特征分析:高一是中学生进入高中的开始,学生在前面几年的学习中已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本学期中,致力于综合性学习能力,重在引导学生通过自学,结合自己的理解能力,具体的看懂教材中的内容,能合理的理解运用公式。
1、高一的孩子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
对新知事物满怀探求的欲望;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2、学生在生活中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三角形的知识,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认知基础。
3、学生在抽象概括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时,可能在数学语言的描述上会有一定的困难,表达上也可能不够严密。
4、学生需要更多探讨的空间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经历渐近思辩的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学习者的初始水平分析1、对学习者的初始技能进行一个分析,来确定教学目标完成教学。
2、初始技能分析要学会解决一般的数学问题、充分掌握一般问题题的解题思路、学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初始技能图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合理的运用。
5、本节课所面对的教学对像是高一的学生,他们还处于思维活跃的阶段,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三、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分析:1、学习风格的内容学习风格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下面将从学习的条件、认知方式、人格因素和生理类型等几个方面介绍学习风格的内容。
(1)学习的条件: 是指影响学生注意力以及接收、记忆信息能力的一组内外因素。
了解学生对学习条件的需求,有助于教师正确地选择教学媒体、教学活动和教学组织形式。
感知或接受刺激的感觉通道、学生感情方面的需要、学生的社会性需要、学生对环境的要求以及来自于学生情绪的要求等。
(2)认知方式:是指学生在感知、记忆和思维的过程中所偏爱的态度和方式,它表现出学生在组织和加工信息过程中的个别差异,反映了学生在知觉、记忆、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特征。
(3)人格因素:有关人格因素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4)生理类型:由于学生的生理类型存在着差异,所以有的学生在心理能力上表现为左脑半球优势,有的是右脑半球优势,还有的是两个半球的脑功能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