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骶管阻滞用于盆腔手术的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117.41 KB
- 文档页数:2
连续硬膜外与腰麻联合并用在妇产科手术中的体会2005年以来,我们充分利用硬膜外联合腰麻的双重优势,临床上广泛用于妇产科手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
真心做到了起效迅速,阻滞完善,按需持续给药,可以术后镇痛和并发症少的目的[1]。
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本组病人140例,年龄19—72岁。
其中31岁以下者为37例、31—40岁38例、41—50岁34例、51—60岁22例、60—72岁9例。
体重43—79kg。
术前评估ASAⅠ—Ⅱ级。
手术病种:子宫肌瘤2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3例、宫颈癌12例、卵巢囊肿8例、卵巢癌5例、宫外孕7例、剖宫产20例。
全部病例均经膜实施手术,包括9例广泛,扩大根治术,同时进行术后镇痛。
1.2 麻醉方法:全部病例都采用双针,分间隙穿刺。
穿刺点:硬膜外穿刺T12-L1-2头向置管,当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再进行腰麻穿刺,穿刺点为L3-4、针斜面向上,控制平面不超过T6 。
1.3 麻醉用药:腰麻0.75%布比长因2ml[2]加10%葡萄糖1ml,不加肾上腺素。
20分钟后经硬膜外导管,追加利布合剂[0.75%布比卡因10ml,2%利多卡因10ml]5ml,一般不再追加硬膜外用药。
广泛扩大根治术的患者,用于术时间的延长,以后每小时追加利布合剂5—8ml。
1.4 术中常规吸氧,并连续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心电图(多参数的监测仪)。
2 结果140例麻醉为一次成功,无一例失败。
有2例因手术扩大,需要改为静吸复合麻醉。
其余病例均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确保了肌肉松弛、效果良好、安全可靠。
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单用硬膜外麻醉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少数病例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经对症处理,给予麻黄素,阿托晶后至正常。
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
有3例出现术后头痛,1例出现术后头痛伴恶心、呕吐、未处理2-4天自行消失。
本组手术时间132±47min。
麻醉时间163±36min。
骶管阻滞疗法应用于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发布时间:2021-08-18T09:03:20.899Z 来源:《航空军医》2021年6期作者:戴文娟陈琴[导读]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1]。
(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省泰兴市 225400)摘要:目的观察骶管阻滞疗法应用于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妇科的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 60 例,分别采用骶管阻滞和常规静脉点滴法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A组(骶管阻滞疗法)的总有效率96.3%;B组(常规静脉点滴法)总有效率76.5%。
两组相比,A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P<0.05)。
结论应用骶管阻滞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方法简单、疗效显著、经济可行的好方法。
关键词:骶管阻滞;慢性盆腔炎;治疗;总有效率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1]。
笔者采用骶管阻滞麻醉方法,将药物注入骶管,通过骶前孔扩散到盆腔,直接以有效浓度作用于盆腔炎性病变部位,克服了以往治疗方案中疗效差、易复发的缺点,为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年龄21-46岁,病程2个月-2年。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1.2 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采用妇科病史、妇科检查与超声检查结果相结合的方法明确诊断。
有急性盆腔炎史,病程时间长,有不同程度的下腹疼痛、腰骶部疼痛、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以及不孕等症状[2]。
部分患者可有精神不振、失眠、周身不适等神经衰弱等症状。
宫体可有增大、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宫体一侧或双侧有片状增厚或条索状增粗并有轻压痛。
经超声检查除外卵巢囊肿、畸胎瘤、巧克力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等非炎性包块[3]。
所有病例治疗前均行血、尿常规,凝血三项,心电图及超声检查,无异常方可治疗。
连续硬膜外阻滞加浅全麻50例应用体会
许南燕
【期刊名称】《大理学院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0(009)004
【摘要】目的:比较连续硬膜外阻滞加浅全麻与单纯连续硬膜外麻醉和全麻的优缺点.方法:对50例ASA Ⅰ级~Ⅲ级(Ⅰ级11例,Ⅱ级31例,Ⅲ级8例)的择期手术病人,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加浅全麻麻醉.结果:能减少全麻及局麻的用药量,术中病人循环功能较平稳,呼吸道易于管理,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可靠,术毕病人能早期清醒,有利于病人的呼吸功能乃至全身功能的早期恢复.结论:据本组50例临床应用,连续硬膜外阻滞加浅全麻明显优于单纯连续硬膜外麻醉和全麻.
【总页数】2页(P56-57)
【作者】许南燕
【作者单位】乐清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浙江乐清 3256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4
【相关文献】
1.连续硬膜外阻滞加全麻和气管内插管用于食管癌手术的初步报告 [J], 丁道龙
2.气管插管全麻加连续硬膜外阻滞的麻醉体会 [J], 于建芳
3.全麻加连续硬膜外阻滞对减轻苏醒期应激反应的探讨 [J], 沈室妙
4.气管内插管全麻加连续硬膜外阻滞用于小儿腹腔手术 [J], 齐亚丽;李学仁;;
5.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对减轻苏醒期应激反应的探讨 [J], 应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妇科手术连续硬膜外麻醉的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妇科手术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妇科手术的老年患者72例,按照麻醉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两组SpO2、MAP和HR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麻醉前后SpO2、MAP和HR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麻醉后较麻醉前有所下降(P<0.05)。
结论:在老年妇科手术中,连续硬膜外麻醉更能保证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老年;妇科手术;连续硬膜外麻醉【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7-0120-02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妇科病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在老年妇科手术中,由于老年人心脏储备和代偿能力下降,因而手术风险较高,这需要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1]。
为了比较全身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麻醉在老年妇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本文选取在我院进行妇科手术的老年患者72例进行分析,结果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妇科手术的老年患者72例,年龄在60~79岁,平均年龄为(70.21±5.29)岁,疾病类型:卵巢囊肿40例,卵巢癌12例,子宫肌瘤20例,按照麻醉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两组麻醉前均肌注阿托品0.5mg和苯巴比妥100mg。
观察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硬膜外穿刺点选择在L1~2和L2~3,给予2%的利多卡因3ml,5min后给予2%的利多卡因10~12ml维持,阻滞平面控制在T6~8,在手术过程中常规吸氧,静脉泵入异丙酚1.0ug/(kg·min)进行强化麻醉。
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开放静脉通路,吸氧后静脉注射琥珀胆碱1.0mg/kg+异丙酚3.0mg/kg,气管插管,术中吸入2.0%的异氟烷,静脉滴注维库溴铵4.0mg/kg维持麻醉。
硬膜外——腰麻联合阻滞用于妇科手术的体会
彭晓红;余海
【期刊名称】《华中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9(023)006
【摘要】较大的妇科手术要求麻醉平面宽、肌松程度高,且麻醉时间长.单纯腰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均不能满足手术要求.近年来,我科在应用两点双管连续硬膜外麻醉法的同时还采用了连续硬膜外一腰麻联合阻滞方法,本文在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平面宽度、麻醉后收缩压、利布混合液总量、失败率及并发症等诸方面将二种方法进行了对比,试图寻找更恰当的方法.
【总页数】1页(P263)
【作者】彭晓红;余海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四医院麻醉科;武汉市第四医院麻醉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3
【相关文献】
1.腰椎-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妇科手术的体会 [J], 王子锋;娄锋
2.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妇科手术40例 [J], 张斯;周志刚;马君志;刘兰萍
3.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妇科手术的临床观察 [J], 刘海;刘文雄;李立新
4.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应用于妇科手术的临床观察 [J], 范晓敏
5.腰麻与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腰椎骨折手术的体会 [J], 刘平水;康书峰;赵华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连续硬膜外麻醉在会阴部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丁笑虹;陈庆兰
【期刊名称】《实用医技杂志》
【年(卷),期】2006(013)011
【摘要】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中使用相同剂量不同容量的同种局麻药在会阴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的不同.方法:选择会阴部手术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均自
L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尾侧置管,两组都给予3%的氯普鲁卡因的试验量5 ml,A组给予3%的氯普鲁卡因的负荷量10 ml,B组给予1.5%的氯普鲁卡因的负荷量20 ml.测定感觉阻滞平面,记录起效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出现单侧阻滞例数及追加用药量.
【总页数】2页(P1908-1909)
【作者】丁笑虹;陈庆兰
【作者单位】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镇江,212001;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镇江,212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4.4+2
【相关文献】
1.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J], 周明;刘锐
2.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在肛门会阴部手术中的应用 [J], 熊俊成;周筱芬;吴艳琴
3.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糖尿病腹部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J], 缪希荣;包丹丹
4.骶麻在会阴部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J], 熊会彩
5.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腹部腔镜微创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J], 高德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骶管阻滞治疗慢性盆腔痛的镇痛价值
梁建艳
【期刊名称】《《微创医学》》
【年(卷),期】2006(025)003
【摘要】目的探讨骶管阻滞治疗对慢性盆腔痛镇痛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76例慢性盆腔痛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采用骶管阻滞治疗,对照组37例用芬必得治疗。
结果治疗组患者疼痛明显缓解,且起效快、完全缓解及缓解持续时间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P〈0.01)。
结论骶管阻滞镇痛疗效优于芬必得,且无明显副作用,可作为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痛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总页数】3页(P408-410)
【作者】梁建艳
【作者单位】广东省阳江市妇幼保健院阳江 529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
【相关文献】
1.神经阻滞治疗慢性盆腔痛 [J], 金莹;郭红燕
2.腹腔镜检查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对于慢性盆腔痛的近期及远期总体疗效 [J], 杨树环;王志毅
3.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腹下丛连续阻滞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的疗效观察 [J], 孟杰;洪莉;刘成;肖航;陈辉
4.腹腔镜下骶前神经切断术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痛的价值 [J], 蒋庆春;来婷
5.腹腔镜下骶前神经切断术与宫骶韧带切断术对慢性盆腔痛的治疗价值 [J], 陈小平;毛洁;凡利俊;陈艳;高晓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持续硬膜外阻滞在慢性盆腔疼痛的护理体会关键词:硬膜外阻滞;慢性盆腔痛;护理慢性盆腔疼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指各种功能性和器质性原因引起的盆腔内组织器官的慢性及反复发作性疼痛,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的一种综合征。
其病因复杂,涉及多学科的常见疾病,CPP在女性中的发生率达14.7%[1]长期困扰着一些患病妇女,甚至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我们采用持续硬膜外阻滞对CPP的治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患者,年龄21—66岁,病程6个月—10年,均有不同程度双侧盆壁及会阴体压痛,而子宫附件无压痛。
除外因内膜异位症、恶性肿瘤、泌尿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引起的慢性盆腔痛。
1.2方法1.2.1治疗方案:采用腹腔镜检查+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
腹腔镜诊断标准:1.正常盆腔、2.慢性盆腔炎、3.盆腔粘连、4.盆腔静脉瘀血症。
1.2.2连续硬膜外阻滞方法:腰2、3置硬膜外导管,向尾部插入3~4㎝,平卧位,行腹腔镜检查。
检查后,向硬膜外腔注入0.2%罗哌卡因10ml,曲安奈德40mg+甲钴胺mg。
硬膜外导管接微量泵,以4ml/h持续泵入0.2%罗哌卡因200ml。
用完第一个泵后,接第二个泵,量200ml。
2.结果2.1治疗效果判定:术后24、48、72h、术后1-3个月对CPP患者做妇科检查。
2.1.2患者盆腔疼痛缓解。
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对不同病理类型、不同年龄组CPP患者的总的有效率为95%。
3护理配合要点3.1建立静脉通道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常规查对病人、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及物品准备完毕后,建立静脉通道,并连接好三通,以备手术中麻醉加药。
3.2心理护理操作过程中,护士安抚患者,以减轻其心理压力,调节患者的紧张心理状态,在其情绪趋向稳定的情况下进行麻醉,使患者能积极配合麻醉医生穿刺,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
3.3体位固定协助麻醉师固定好患者穿刺体位,穿刺时常采取屈曲侧卧位,患者两腿屈曲于腹部,两手抱膝,头部尽量向胸部弯曲,使腰背部尽量后凸出,呈“弓”形,双肩及双侧骼棘连线保持与手术台摆垂直,并平行于手术台边缘,保证脊柱不弯曲,脊突间隙张开,便于操作。
300例老年妇科手术连续硬膜外麻醉的体会目的研究探讨老年妇科手术麻醉方式的选择,探讨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妇科手术的老年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行妇科手术的时候分别采用腰麻、腰硬联合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不同的麻醉方式,按照麻醉方式选择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每组分别有100例,对其麻醉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比较三组患者麻醉后的镇痛得分以及心率下降率、恶心、头晕等情况可见,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患者这些指标均显著优于腰麻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的患者,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在行妇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中应用,麻醉效果显著优于腰麻和腰硬联合麻醉,且安全性好,可靠性强,是三种麻醉方式中最为理想的一种。
标签:老年妇科手术;连续硬膜外麻醉;应用效果老年妇科手术中,由于老年人自身特点,行手术治疗是一个巨大的身心不良刺激[1],手术产生的疼痛感可能对手术效果产生不利影响,还会影响患者生命安全。
为了探讨安全有效的老年妇科患者麻醉方式,我院对连续硬膜外麻醉跟其他麻醉方式进行了对比,现将其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行妇科手术的老年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妇科手术。
在行妇科手术的时候分别采用腰麻、腰硬联合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等不同的麻醉方式,并按照麻醉方式选择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
腰麻组患者100例,患者的年龄在53~78岁,平均年龄为(65.7±2.5)岁。
体重在59kg~75kg,平均体重为(61.17±7.13)kg。
其中包括卵巢肿瘤手术25例、子宫脱垂手术61例、子宫内膜癌手术9例、其他手术5例。
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100例,患者的年龄在54~78岁,平均年龄为(64.9±2.8)岁。
体重在57~74kg,平均体重为(60.38±7.52)kg。
其中包括卵巢肿瘤手术22例、子宫脱垂手术65例、子宫内膜癌手术8例、其他手术7例。
妇科手术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的体会我院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12月,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一点法)下行妇科手术268例,包括子宫次全切除术,盆腔肿物切除术,子宫全切并附件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68例病例中,ASA1-3级,年龄32-70岁,麻醉包选择国产自制的腰麻硬膜外联合穿刺包(一点法联合阻滞套件),硬膜外针16G,腰麻针25G笔尖式,腰麻针比硬膜外针长12毫米,因价格较美国BD公司生产的便宜,宜为基层医院接受。
1.2 麻醉方法常规禁食禁饮,术前药不常规用,为防止阿托品引起口干不适,只心动过缓者肌注阿托品,精神紧张高血压者入手术室开放静脉后静注咪达唑仑2毫克,开放静脉后快速输液300毫升,侧卧位穿刺点常规选择L2-3间隙,先16G穿刺针进行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将25G笔尖式腰麻针缓慢通过硬膜外针内腔,穿刺至蛛网膜下腔,见脑脊液回流通畅后注入局麻药,待病人有温热感或麻木感后退出腰麻针,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退针固定硬膜外导管。
平卧位后测试平面如未达到手术要求,可经硬膜外导管补充局麻药。
腰麻药均为0.75%布比卡因2毫升加10%葡萄糖1毫升组成重比重液,ASA1-2级病人根据不同身高用药量在2.5-2.9 毫升之间,ASA3级病人用药量控制在2.5毫升以下,尽量控制低平面,不足者用硬膜外补充,防止腰麻用药量大麻醉平面过广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的过大波动。
注药时间,因腰麻针细,注药速度要慢,腰麻注药时间为40秒左右。
2 结果蛛网膜下腔注药后5分钟内均出现麻醉平面,10-15分钟最高平面固定,阻滞平面T6以下者112例,切子宫或淋巴结清扫无牵拉反应发生,平面T8以下者102例,切子宫时偶有牵拉反应,53例平面在T10以下者,除阴式宫切外皆硬膜外注2%的利多卡因而达到手术要求的良好肌松,无痛。
一例硬膜外腰麻穿刺失败改喉罩下全身麻醉完成手术。
3 讨论我院妇科手术从1992年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开始,到1994 年两点法的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至2006年到今天的一点法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这一演变过程正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曲仁海教授讲的“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使腰麻更加完善,同时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是腰麻技术时代的产物,”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减少了局麻药的用量,麻醉潜伏期缩短了,麻醉作用确实,肌松完善,对呼吸循环影响轻微,较易做到截断麻醉,麻醉时间可依手术延长不受限制,针内针腰麻可用更细的针,极大限度地减少了腰麻后头痛,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便于采用术后硬膜外镇痛,同时操作更简便,减少了患者腰麻穿刺的痛苦,保证了病人术中术后均无痛苦。
腰-硬联合麻醉在盆腔手术中的应用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盆腔手术盆腔手术主要为妇科的子宫附件手术,其特点是在盆腔深部和经阴道操作,要求镇痛完全,肌肉松弛,手术野安静。
以往大多选择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2010年1~12月选择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盆腔择期手术患者25例,年龄34~53岁,身高150~165cm,体重45~75kg,ASA Ⅰ~Ⅱ级。
其中子宫全切除术17例;子宫全切+附件切除术5例;卵巢囊肿切除术3例。
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正常。
麻醉方法:麻醉前常规禁食12小时,禁饮8小时,入室后常监测BP、MAP、SPO2、ECG。
开通上肢静脉,输入乳酸钠林注射液,取右侧卧位,经L2~3或L3~4棘突间隙,硬膜外腔穿刺,当确定穿刺针进入硬膜外间隙后,用25G腰穿针内针,自硬膜外穿针孔进入珠网膜下间隙,见脑液流出后,以1ml/5秒的速度注入0.5%布比卡因2~3ml,然后硬膜外间隙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4cm,并妥善固定,取仰卧位,调节麻醉阻滞平面至T8~6以下(5~10分钟之内完成)。
麻醉平面不足时,硬膜外间隙追加0.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合剂4~5ml。
持续监测BP、HR、SPO2和ECG,以1:3的6%贺斯和乳酸钠林格氏液扩容。
当收压下降麻醉前30%时,静注麻醉黄碱10mg。
一般于2小时后硬膜外间隙追加0.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合剂4~5ml,术中常规要面罩吸氧,酌情输液滴壶加入杜氟合剂(杜冷丁100mg,氟哌利多5mg)1~2ml强化麻醉。
结果镇痛完全,患者无痛安静,肌肉松弛,手术野暴露充分,无明显牵拉反应,呼吸循环功能稳定。
容易控制,可根据病情用给药剂量,速度和调整手术台平面来调控蛛网膜下腔阻滞平面;根据手术进程,向硬膜外间隙追加局麻药维持麻醉,无腰麻后头痛等并发症发生。
讨论盆腔手术主要为子宫附件切除术,其特点是在盆腔深部或经阴道打操作,麻醉要求镇痛完全,手术野安静,肌肉松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