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桩及桩身承载力验算
- 格式:xlsx
- 大小:11.10 KB
- 文档页数:3
地震作用下,桩身受弯和受剪承载力验算 以2#楼CT10受X 方向地震作用为例:一、抗剪承载力:已知:ft=mm 2;fyv=360 N/mm 2kN h s A f bh f V sv yv t cs 91.321106.01.04004.036025.11046.0142.304.27.025.17.03232∴桩身抗剪承载力V = kN二、桩身受弯承载力:查03SG409,桩身极限弯矩M u =148kN ·m ,桩身抗裂弯矩M cr =99kN ·m三、桩身最大弯矩值及剪力值:根据桩基规范附录:h m =2*(d+1)=2*+1)=3m基桩侧面h m 深度范围内存在两层不同的土(见地质报告): m 1=10,h 1=2.3mm 2=,h 2=0.7m22212211)2(mh h h h m h m m ++== 桩身的计算宽度b 0:圆形桩,当直径d ≤1m 时,b 0=(+)=桩身抗弯刚度EI :I 0=434410*67.264)(m d D -=-πE c =*1010N/m 2EI ==**1010**10-3=·m 2672.050==EImb α 承台顶面处:M = kN ·m ,H = kN (详附图)根据附录,m kN l n H n M M ⋅=⨯+=+=240122.299122.28800kN n H H 25122.2990===645.02524672.000=⨯=H M α48.1422672.0>=⨯=h α,取0.4=h α 查附录表()056.1503.0645.0824.0503.00.11.11.1=---+=h ()275.11.1056.10.11.1425.1157.1157.1=---+=ⅡD m kN D H M ⋅===61.19275.1250max Ⅱ,<< 148 kN ·m,满足要求;kN H 250= << V = kN,满足要求。
塔吊基础桩计算说明:根据塔基的基础承载力、尺寸要求,塔基基础尺寸分别为5300mm×5300mm,5800mm×5800mm两种,基础坐落于回填土上,回填土不能作为持力层使用,根据塔基要求,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达到5300mm×5300mm基础≥140 Kpa,5800mm×5800mm基础≥100 Kpa;需对塔基基础进行打桩处理。
厂区内高低起伏较大,持力层花岗片麻岩高度不一,高度从自然地坪下5m到20m不等,因此,为满足持力层设计要求,本次桩基深度统一进入第五层持力层花岗片麻岩0.5m。
基础桩参数计算:(1)桩长、桩径的确定:桩径:φ800㎜;有效桩长L=(5.5m-20.5m),以桩端进入第六层花岗片麻岩。
(2)单桩承载力的确定:根据勘查报告,桩基参数表表5粉砂层按3m 计算,全风化片麻岩2m ,强风化片麻岩0.5m 。
KA q l q u Ra ni p p i si p /)(1∑=+=Ra ---单桩承载力标准值,1011KN ;取值1000KN 。
pu ---桩的截面周长,2.512m ;si q ---第i 层桩周土的侧阻力极限值,kPa ;参见岩土勘察报告;l i ---第i 层土的厚度,按照最不利剖面取值,m ;q p ---桩的端阻力极限值;⑥强风化花岗片麻岩q p =2000kPa ; Ap---桩的截面面积,0.5024㎡; K---安全系数,K=2。
(3)桩数的确定5300mm ×5300mm 基础≥140 Kpa :该基础竖向承载力要求值为:140×5.3×5.3=3932.6KN 桩数:3932.6/1000=3.93根,为安全期间,在满足承载力及规范要求桩间距的要求情况下,该基础桩采用5根。
5800mm ×5800mm 基础≥100 Kpa :该基础竖向承载力要求值为:100×5.8×5.8=3364KN桩数:3364/1000=3.36根,为安全期间,在满足承载力及规范要求桩间距的要求情况下,该基础桩采用5根。
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是指桩基在受到最大荷载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承载力,是桩基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参数。
在工程实践中,根据桩基的设计要求和地质条件,需要对单桩的极限承载力进行准确计算,以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单桩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一个实例进行说明。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单桩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在一般情况下,单桩极限承载力可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Qp = Ap σcp + π D L c Nc + π D L q Nq + 0.5 π D^2 γ Nγ。
其中,Qp为单桩的极限承载力,Ap为桩的截面积,σcp为桩身的极限抗压强度,D为桩的直径,L为桩的埋入深度,c、q、γ分别为土的凝聚力、内摩擦角和重度,Nc、Nq、Nγ为相应的修正系数。
在实际计算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确定桩的截面积、抗压强度和地层参数,并结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计算。
在确定这些参数后,我们可以按照上述公式对单桩的极限承载力进行计算。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单桩极限承载力的计算过程。
假设某工程需要设计一根直径为1m,埋入深度为15m的桩基,地层土的凝聚力为60kPa,内摩擦角为30°,重度为18kN/m³,桩身的极限抗压强度为150kPa。
根据规范,修正系数Nc、Nq、Nγ分别为14.6、27.5、10.3。
将这些参数代入上述公式,我们可以得到该单桩的极限承载力为:Qp = π (1m)^2 150kPa + π 1m 15m 60kPa 14.6 + π 1m 15m 18kN/m³ 27.5 + 0.5 π (1m)^2 18kN/m³ 10.3 ≈ 4716kN。
通过计算,我们得知该单桩的极限承载力约为4716kN。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一计算结果来确定桩基的设计方案,以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总之,单桩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是桩基设计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和地质条件进行准确计算。
滨江花园φ500/600直径
单桩承载力计算书
本计算采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根据甲方提供的地质勘察报告,甲方要求改用长螺旋管灌注桩,桩端进入强风化玄武岩层不小于0.5m,桩端土承载力特征值为:
对于500直径的桩q pa=3000kPa。
1,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估算(式8.5.5-1):
R t=q pa A P+ u p∑q sia l i=0.252*3.14*3000+0.50*3.14*30粘土21.0 =588KN +989N
=1577KN
2,桩身砼强度应满足桩的承载力设计要求(式8.5.9):
Q≤A P f c¢c=0.252*3.14*14.3*0.6=1683KN
3,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取值:
R=Q/1.35=1683/1.35=1248KN 取(1200KN)
对于600直径的桩q pa=3000kPa。
1,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估算(式8.5.5-1):
R t=q pa A P+ u p∑q sia l i=0.302*3.14*3000+0.60*3.14*30粘土21.0 =847KN +1186N
=2033KN
2,桩身砼强度应满足桩的承载力设计要求(式8.5.9):Q≤A P f c¢c=0.302*3.14*14.3*0.6=2425KN
3,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取值:
R=Q/1.35=2425/1.35=1800KN 取(1800KN)
设计:
校对:
审核:
长宇(珠海)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计算1.确定桩基的设计荷载:根据工程的需求和设计要求,确定桩基所承受的荷载类型和大小,包括垂直荷载、水平荷载以及倾斜荷载等。
2.确定桩基的材料参数:桩基的材料参数包括桩筒的截面积、抗弯强度、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等,通常需要通过实验或经验确定。
3.确定桩基的土层参数:土层参数包括土的重度、摩擦角、抗剪强度等,可以通过现场勘察和实验室测试获取。
4.判断桩基的受力状态:单桩的受力状态有竖向承载力受控状态和侧向承载力受控状态两种情况,根据桩基的形状和土层的特性进行判断。
5.计算桩基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根据桩基的受力状态,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计算。
5.1基于桩顶位移的计算方法:通过测量桩顶位移和对应的荷载,利用弹性、弹塑性或弹性后塑性理论计算桩的承载力。
5.2基于桩侧摩阻力的计算方法:通过测量土的抗剪强度和桩侧摩阻力,利用桩侧土黏聚力和摩擦力计算桩的承载力。
5.3基于桩侧土体桩内摩阻力的计算方法:通过测量土体的黏聚力和摩擦角,利用桩顶位移和桩身下端摩阻力计算桩的承载力。
6.验证计算结果:根据设计要求和国家规范,对计算得到的桩基竖向承载力设计值进行验证,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7.设计桩基的尺寸:根据计算得到的桩基竖向承载力设计值,确定桩基的尺寸和排列方式,包括桩身直径或截面积、桩长、桩的布置密度等。
8.编制桩基设计方案:根据桩基的尺寸和排列方式,编制桩基设计方案,明确桩基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要求,保证桩基的设计要求得到满足。
总结起来,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计算是一个复杂且综合的过程,需要考虑工程要求、桩基材料和土层参数等因素,并结合实验和理论计算来确定桩基的承载力设计值。
这是保证桩基稳定和可靠的重要工作,为工程的顺利运行提供了保障。
单桩承载力计算书一、设计资料1.单桩设计参数桩径1.0(扩底1.2)选取1号点位,回填土土层厚度取9.7m 地面堆载为10kn/m2桩型及成桩工艺:机械钻孔灌注桩中性点深度ln=9.7*0.9=8m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从桩顶起算Q uk = u ∑ψsi q sik l i + ψp q pk A p=0.92*3.14*1.0*(8*18+160*1.5)+0.92*3.14*0.6*0.6*4600=5893kN中性点以上负摩阻计算:i i i e e e i z z ∆+∆=∑-=γγσγ1121' =6.578184.0=⨯⨯kN q i ni si n 5.116.572.0'=⨯==σξ 中性点以上负摩阻标准值:11.5*3.14*1*8=289KN中性点以上填土的正摩阻:0.92*3.14*1*18*8=416kn特征值:5893/2-289-416/2≈2400KN检测值:检测值采用桩反力反推, 即当桩基检测值为该值时能满足设计所需 模型中最大设计轴力1782.54kn检测标准值为(1783+289+416/2)*2≈4500KN单桩承载力计算书1.单桩设计参数桩径0.8(扩底1.2)选取1号点位,回填土土层厚度取9.7m 地面堆载为10kn/m2 桩型及成桩工艺:机械钻孔灌注桩中性点深度ln=9.7*0.9=8m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从桩顶起算Q uk = u ∑ψsi q sik l i + ψp q pk A p=3.14*0.8*(8*18+160*1.5)+0.87*3.14*0.6*0.6*4600=5488kN中性点以上负摩阻计算:i i i e e e i z z ∆+∆=∑-=γγσγ1121' =6.578184.0=⨯⨯kN q i ni si n 5.116.572.0'=⨯==σξ 中性点以上负摩阻标准值:11.5*3.14*0.8*8=231KN中性点以上填土的正摩阻:3.14*0.8*18*8=362kn特征值:5488/2-231-362/2≈2300KN检测值:检测值采用桩反力反推, 即当桩基检测值为该值时能满足设计所需 模型中最大设计轴力1916.57kn检测标准值为(1917+231+362/2)*2≈4600KN2..单桩设计参数桩径0.8(扩底1.4)选取1号点位,回填土土层厚度取9.7m 地面堆载为10kn/m2桩型及成桩工艺:机械钻孔灌注桩中性点深度ln=9.7*0.9=8m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从桩顶起算Q uk = u ∑ψsi q sik l i + ψp q pk A p=3.14*0.8*(8*18+160*1.5)+0.83*3.14*0.7*0.7*4600=6838kN中性点以上负摩阻计算:i i i e e e i z z ∆+∆=∑-=γγσγ1121' =6.578184.0=⨯⨯kN q i ni si n 5.116.572.0'=⨯==σξ 中性点以上负摩阻标准值:11.5*3.14*0.8*8=231KN中性点以上填土的正摩阻:3.14*0.8*18*8=362kn特征值:68388/2-231-362/2≈3000KN检测值:检测值采用桩反力反推, 即当桩基检测值为该值时能满足设计所需 模型中最大设计轴力2530.9kn检测标准值为(2531+231+362/2)*2≈5800KN3..单桩设计参数桩径0.8(扩底1.8)选取1号点位,回填土土层厚度取9.7m 地面堆载为10kn/m2 桩型及成桩工艺:机械钻孔灌注桩中性点深度ln=9.7*0.9=8m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从桩顶起算Q uk = u ∑ψsi q sik l i + ψp q pk A p=3.14*0.8*(8*18+160*1.5)+0.76*3.14*0.9*0.9*4600=9856kN中性点以上负摩阻计算:i i i e e e i z z ∆+∆=∑-=γγσγ1121' =6.578184.0=⨯⨯kN q i ni si n 5.116.572.0'=⨯==σξ 中性点以上负摩阻标准值:11.5*3.14*0.8*8=231KN中性点以上填土的正摩阻:3.14*0.8*18*8=362kn特征值:9856/2-231-362/2≈4500KN检测值:检测值采用桩反力反推, 即当桩基检测值为该值时能满足设计所需 模型中最大设计轴力4481.16kn检测标准值为(4482+231+362/2)*2≈9700KN1.单桩设计参数桩径0.8 选取1号点位,回填土土层厚度取9.7m 地面堆载为10kn/m2 桩型及成桩工艺:机械钻孔灌注桩中性点深度ln=9.7*0.9=8m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从桩顶起算Q uk = u ∑ψsi q sik l i + ψp q pk A p=3.14*0.8*(8*18+160*1.5)+3.14*0.4*0.4*4600=2733kN中性点以上负摩阻计算:i i i e e e i z z ∆+∆=∑-=γγσγ1121' =6.578184.0=⨯⨯kN q i ni si n 5.116.572.0'=⨯==σξ 中性点以上负摩阻标准值:11.5*3.14*0.8*8=231KN中性点以上填土的正摩阻:3.14*0.8*18*8=362kn特征值:2733/2-231-362/2≈950KN检测值:检测值采用桩反力反推, 即当桩基检测值为该值时能满足设计所需 模型中最大设计轴力833.74kn检测标准值为(883.74+231+362/2)*2≈2800KN桩身强度计算(800mm 直径桩)一、设计资料1.基本设计参数桩身受力形式:轴心受压桩稳定系数不折减不考虑地震作用效应桩顶5D 范围内箍筋加密主筋:HRB400f'y = 360 N/mm2箍筋:HRB400桩身截面直径:D = 800.00 mm纵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as = 35.00 mm混凝土:C30fc = 14.3 N/mm2成桩工艺系数: = 0.702.设计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二、计算结果1.. 验算正截面受压承载力r =D/2=800/2=400mmAps = πr 2 = 3.14×400.002 =502400 mm2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式(5.8.2-2)ps c c A f ψ= 0.70×14.3×502400 =5029024N正截面受压承载力满足要求桩身强度计算(1000mm 直径桩)一、设计资料1.基本设计参数桩身受力形式:轴心受压桩稳定系数不折减不考虑地震作用效应桩顶5D 范围内箍筋加密主筋:HRB400f'y = 360 N/mm2箍筋:HRB400桩身截面直径:D = 1200.00 mm纵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as = 35.00 mm 混凝土:C30fc = 14.3 N/mm2成桩工艺系数: = 0.702.设计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二、计算结果1.验算正截面受压承载力r =D/2=1000/2=500mmAps = πr 2 = 3.14×500.002 =785000 mm2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式(5.8.2-2)ps c c A f ψ = 0.70×14.3×785000=7857850N 正截面受压承载力满足要求2. 计算0.8直径桩配筋配筋率0.45%A's = minAps = 0.45%×502400=2260mm2 实配主筋:12D16,A's =2412mm23 .计算1.0直径桩配筋配筋率0.35%A's = minAps = 0.35%×785000=2747mm2 实配主筋:14D16,A's =2814mm24.裂缝计算因为桩身受力形式为轴心受压桩,所以无需进行裂缝计算。
桩基础设计中的承载力计算在土木工程中,桩基础设计承载力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承载力计算的准确性对于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桩基础设计中的承载力计算方法,以及其中涉及的关键因素。
1. 土壤力学参数的确定承载力计算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土壤力学参数。
常用的土壤参数包括土壤的黏聚力、内摩擦角和单位体积重量。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现场勘测和实验室试验来获取。
在实际工程中,常使用经验公式来估计土壤参数,例如根据土壤类型和地质条件来选择适当的值。
2. 桩基础类型的选择在进行承载力计算之前,需要选择合适的桩基础类型。
常见的桩基础类型包括钻孔灌注桩、静压桩和摩擦桩等。
每种桩基础类型的承载力计算方法都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计算之前,必须明确选择的桩基础类型。
3. 单桩承载力计算单桩承载力计算是桩基础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其计算方法包括承载力的依据和计算公式。
常用的计算公式有静力法和动力法。
静力法基于土壤力学的原理,通过考虑土体的强度和变形性质来计算承载力。
动力法基于振动试验的原理,通过分析桩身的振动特性来计算承载力。
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可以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4. 桩基础组合承载力计算在某些情况下,会使用多个桩进行承载,这就需要进行桩基础组合承载力计算。
桩基础组合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包括独立桩法和相互影响法。
独立桩法假设每个桩独立承担荷载,并根据单桩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相互影响法考虑桩与桩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建立桩与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型来计算承载力。
5. 各种因素的考虑在桩基础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对承载力的影响。
这些因素包括桩的长度、直径、埋深等。
此外,土壤的变形性质、孔隙水压力和地震力等也需要考虑。
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采用合适的计算方法,可以得出准确可靠的承载力计算结果。
总结:桩基础设计中的承载力计算是确保建筑物稳定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介绍了土壤力学参数的确定、桩基础类型的选择以及单桩和桩基础组合的承载力计算方法。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人工挖孔桩 C30混凝土;桩径Φ1200(圆形)Φ1400(圆形) Φ1200x1800(椭圆形) (塔楼)有效桩长L?5.0m,预计桩长为L=5.0,25.0m(其中地下室底板为,5.5m、-5.0m) (塔楼)桩端持力层:?—微风化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f=6~15MPa。
rp(裙房)桩端持力层:?—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含砾中粗砂岩,f=2.4~9.9MPa; rp 根据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第10.2.4条嵌岩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 R=R+R+RasarapaR=uΣqlsasiaiR=uCfhrap2rsrR=CfApa1rpp取C,0.4,C,0.03(无扩大头),f,4Mpa(中风化)或10Mpa(微风化)。
12rp桩身混凝土强度控制的单桩竖向承载力:1) 桩Φ1200:2F=0.7×π/4×1200×14.3/1.25=9052 KN (配筋为18Φ20,配筋率为0.5%) 2) 桩Φ1400:2F=0.7×π/4×1400×14.3/1.25=12320 KN (配筋为22Φ20,配筋率为0.45%) 3) 桩Φ1200x1800:F=0.7×π×600×900×14.3/1.25=13578 KN (配筋为26Φ20,配筋率为0.481%)桩承载力计算:(1)ZH3 Φ1200扩至1800——微风化2R=0.4×π/4×1.8×10000=10176KN a取R=8500KN a(2)ZH4 Φ1400扩至2100——微风化2R=0.4×π/4×2.1×10000=13847KN a取R=12000KN a(3)ZH5 Φ1200x1800(椭圆形),扩底Φ1800x2400——微风化R=0.4×π×0.9×1.2×10000 a=13564KN取R=13000KN a(4)抗浮计算计算条件:a.抗浮设计水位标高从室外地坪起算,计算水头高度Hw=5.7+0.35-0.45=5.60米;b. 顶板覆土1.2米厚;计算柱距:8.0x8.0米;c.顶板厚h=200mm,主梁截面500x1000,次梁400x700(忽略);底板厚h=350mm,主梁截面400x900;则:水浮力为:F=10x5.60x8.0x8.0=3584 KN竖向轴力:W=8.0x8.0x[25x(0.2+0.35)+17x1.2]+0.4x0.55x25x(8.0+8.0)+0.5x0.8x25x(8. 0+8.0)=2433 KN抗拔力: R1=1.05F-W=1.05x3584-2433=1330 KN根据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第10.2.10条嵌岩桩,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考虑入中风化累积长度不少于4.0米,取f=4Mpa): rpa. ZH1:Φ1200抗拔桩,扩底Φ2000,支承于中风化岩,入岩0.5米最不利情况是,累积4米中风化岩连续均为强风化岩,抗拔桩最短桩长为6.0米,其抗拔力为: R=uΣλql+0.9Gtapisiai0=πx4x2.0x(0.70x90)+πx0.5x2.0x(0.70x0.03x4000)+ π/4x1.2x1.2x25x6.0 =1582+263+169=1915 KN,取R =1800 KN ta其相应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2R=0.4xπ/4x2.0x4000 a=5024 KN,取R =5000 KN ab. ZH2:Φ1200抗拔桩,扩底Φ2200,支承于中风化岩,入岩0.5米最不利情况是,累积4米中风化岩连续均为强风化岩,抗拔桩最短桩长为6.0米,其抗拔力为: R=uΣλql+0.9Gtapisiai0=πx4x2.2x(0.70x90)+πx0.5x2.2x(0.70x0.03x4000) =1740+290+1692=2199 KN,取R =2100 KN ta其相应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2R=0.4xπ/4x2.2x4000 a=6079 KN,取R =6000 KN ac. 配筋计算322配筋计算As=1330x10/300=4433mm,实配18Φ20(As=6280 mm)32б=Nk/As=1330x10/6280=211.8 N/mm sk?=1.1-0.65f/ρб=1.1-0.65x2.01/(0.01x211.8)=0.4831 tktesk 2d=30x20/30x1.0x20=20mm eqw=α?б(1.9c+0.08d/ρ)/E maxcrskeqtes5=2.2x0.4831x211.8x(1.9x35+0.08x20/0.01)/2.0x10=0.254mm?0.2mm2调整配筋,实配28Φ20(As=8792 mm)32б=Nk/As=1330x10/8792=151.2 N/mm sk?=1.1-0.65f/ρб=1.1-0.65x2.01/(0.01x151.2)=0.236 tktesk 2d=30x20/30x1.0x20=20mm eqw=α?б(1.9c+0.08d/ρ)/E maxcrskeqtes5=2.2x0.236x151.2x(1.9x35+0.08x20/0.01)/2.0x10=0.089mm根据上述计算,裂缝宽度为0.089mm?0.2mm,满足抗裂要求。
单桩承载力验算一、土层分布情况二、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桩端持力层为全风化花岗岩,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性点深度比l n /l 0=,桩周软弱土层下限深度l 0=,则自桩顶算起的中性点深度l n =。
根据规范可知,该处承载力特征值只计中性点以下侧阻值及端阻值。
kN l q u A q Q i sik p pk 3976)613021.712(1141600uk =⨯+⨯⨯⨯+⨯⨯=+=∑ππkN Q K R uk a 19883894211=⨯== 三、单桩负摩阻力第一层路堤填土和杂填土自重引起的桩周平均竖向有效应力: 地下水以上部分:Pa k 93.6594.6192111=⨯⨯=σ; 地下水以下部分:Pa k 06.1396.1)1019(2194.61912=⨯-⨯+⨯=σ; 则kPa 20512111=+=σσσ;第二层淤泥自重引起的桩周平均竖向有效应力:kPa 26.182)54.863.21()105.15(216.1)1019(94.6192=-⨯-⨯+⨯-+⨯=σ; ;,故取kPa q kPa kPa q n s n n s 24245.612053.01111=>=⨯==σξ ;,故取kPa q kPa kPa q n s n n s 121245.3626.1822.01222=>=⨯==σξ 对于单桩基础,不考虑群桩效应则1n =η;基桩下拉荷载:kN l q u Q n i i n si n ng1137))54.863.21(1254.824(10.11=-⨯+⨯⨯⨯⨯==∑=πη 四、单桩分担面积上的荷载kN N 720)2520(44k =+⨯⨯=五、验算N R N Q N a n k 1988k 185********g k =<=+=+故单桩承载力满足要求。
按照摩擦性桩验算: kN l q u A q Q i sik p pk 2752)313021.712(1141600uk =⨯+⨯⨯⨯+⨯⨯=+=∑ππkN Q K R uk a 137********=⨯== kN N 720)2520(44k =+⨯⨯= a R N <k故单桩承载力满足要求。
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是指承载力以竖向力为主要作用力的情况下,单根桩的最大承载力。
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是土木工程中一个重要的计算问题,准确地计算出单桩的承载力对工程设计和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的详细介绍。
1.泥质或软土情况下的承载力计算:在泥质或软土情况下,可以使用带端阻力和摩擦阻力的计算方法来计算单桩的竖向承载力。
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方法略有差异,但通常都包含以下两个主要的力。
1.1 端阻力(Base Resistance):指桩底部在承载层中产生的阻力。
端阻力主要由以下因素影响:桩的底面积、桩的横截面形状、桩身材料的性质、承载层的性质等。
计算方法可以使用Bowles公式或者其他经验公式。
1.2 摩擦阻力(Friction Resistance):指桩身与周围土体之间生成的摩擦阻力。
摩擦阻力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桩身与土壤之间的摩擦系数、桩身表面的粗糙度、桩身的直径等。
计算方法可以使用Chin等人提出的公式。
2.岩石或硬土情况下的承载力计算:在岩石或硬土情况下,桩的承载力主要由桩底部的承载层提供。
这种情况下,可以忽略桩身与土体之间的摩擦阻力,只考虑桩底部的端阻力。
计算方法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核心承载力(Qc)=核心摩阻力(c)*受力面积(A)这里,核心摩阻力可以根据材料特性来确定。
受力面积可以根据桩身形状和尺寸进行计算。
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的准确性对工程设计和安全至关重要。
在实际工程中,应该尽可能地获取足够的岩土力学数据,如土壤类型、粘聚力、内摩擦角等,以便能够正确地计算桩的竖向承载力。
此外,在进行计算时还应考虑到周围环境的因素,如地下水位、温度变化等,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是土木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准确地计算单桩的承载力对于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相关计算方法、公式和参数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结合实际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计算。
1单桩水平承载力:1.1基本资料桩类型:桩身配筋率ρg≥0.65%的灌注桩桩顶约束情况:铰接、自由截面类型:圆形截面桩身直径 d = 8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 Ft = 1.50N/mm Ec = 30000N/mm桩身纵筋 As = 2614mm净保护层厚度 c = 50mm钢筋弹性模量 Es = 200000N/mm桩入土深度 h = 10.000m桩侧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 m = 35MN/m4桩顶容许水平位移χoa = 10mm设计时执行的规范:《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以下简称桩基规范2、单桩水平承载力设计值计算:(1)、桩身配筋率ρg:ρg = As / (π * d ^ 2 / 4) = 2614/(π*800^2/4) = 0.52%(2)、桩身换算截面受拉边缘的表面模量 Wo:扣除保护层的桩直径 do = d - 2 * c = 800-2*50 = 700mm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比值αE = Es / Ec = 200000/30000 = 6.667 Wo =π * d / 32 * [d ^ 2 + 2 * (αE - 1) * ρg * do ^ 2]=π*0.800/32*[0.800^2+2*(6.667-1)*0.52%*0.700^2] = 0.053m(3)、桩身抗弯刚度 EI:桩身换算截面惯性距 Io = Wo * d / 2 = 0.053*0.800/2 = 0.0210m4对于钢筋混凝土桩,EI = 0.85 * Ec * IoEI = 0.85*30000*1000*0.0210 = 535843.469kN/m(4)、桩的水平变形系数α 按下式确定:α = (m * bo / EI) ^ 1 / 5对于圆形桩,当直径 d ≤ 1m 时,bo = 0.9 * (1.5 * d + 0.5)bo = 0.9*(1.5*0.800+0.5) = 1.530mα = (35000*1.530/535843.469)^1/5 = 0.6309(1/m)(5)、桩顶水平位移系数νx:桩的换算埋深αh = 0.6309*10.000 = 6.309查桩基规范表5.4.2得:νx = 2.441(7)、单桩水平承载力设计值 Rh:对于桩身配筋率ρg≥0.65%的灌注桩,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单桩水平承载力设计值 Rh:Rh =0.75 α ^ 3 * E * I / νx * χoa= 0.75*0.631^3*535843.469/2.441*0.010 = 413.4kN验算地震作用桩基的水平承载力时,应将单桩水平承载力设计值乘以调整系数 1.25: RhE = 1.25 * Rh = 1.25*413.4 = 516.8kN桩身水平承载力计算:经对比,各栋主楼总体桩身水平承载力均大于地震作用下底部剪力,所以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