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科学生合班的VB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5
新时期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究
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与时俱进。
当前,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对程序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VB程序设计课程中应加入相关的新技术知识,使学生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
可以增加人工智能编程、数据分析和处理等内容,让学生掌握应对新技术挑战的能力。
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创新。
传统的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主要以课堂讲解和习题演练为主,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
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如案例分析、项目实践、小组合作等,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解决编程难题,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VB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环节也需要加强。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中,进行软件开发、数据处理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
针对当前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究。
内容上要与时俱进,加入新兴技术知识,使学生能够应对新技术挑战;方法上要创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增强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实践上要加强,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善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程序设计人才。
OCCUPATION2010 11 VB以其简单易学、功能强大、应用广泛的特点,多用于教学课程。
在VB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熟悉VB的基本概念,而且还要使其熟练掌握一些程序设计的相关技巧和方法,达到一定的程序编写思维能力。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VB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的。
一、注重实例教学对于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工作,教师不可以只讲理论,在VB的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大量的实例演示,让同学们真正体会到VB的可视化设计和它的实用性。
在最初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教师可先详细介绍各个控件,在控件介绍和程序设计中通过实例的演示来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会各个控件的使用和程序的编写。
特别是在程序的编写方面,教师一定要有相关的实例来让学生在感性上得到认识。
比如在介绍IF……ELSE选择控制语句的时候,如果教师只是讲解单纯的语句,学生听起来觉得比较枯燥,而教师要是给同学们演示一个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的登录界面,通过选择控制语句来确定在文本框中输入的条件是否为真做出判断,条件为真就登录到课程所需要的另一个界面,条件为否则弹出一个提示信息框的举例,那么在演示的过程中,同学们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的欲望,思维表现就会非常活跃。
在这个时候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首先,讲解实现这一程序的基本思路,提出实现思路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在程序中讲解新语句的使用方法,总结新语句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快了解程序设计的整个过程,并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注意在讲解时必须对实例进行慎重的选取和必要的修改,力求做到以下几点:1.程序结构严谨化教师在向学生收集程序时除了强调程序的可靠性以外,还要特别强调程序的结构性,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实例,也需要做到程序结构的严谨化,一方面使之符合大众的思维,另一方面也要突出自己的特点。
比如在讲FOR……NEXT等循环语句的时候,一般的都是利用从1累加到另一个固定的数值,来完成循环讲解,这样的语句由于方法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最后的效果也缺乏吸引力。
关于高校文科专业VB程序设计教学的思考高校文科专业开设了VB程序设计,在教学中反映出许多问题,文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学习跟理科学生有一定的差距。
本文通过作者对文科VB程序设计教学实践的分析,提出了一些针对高校文科专业学习VB程序设计的教学思考。
关键词:文科专业;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是”高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VB本身的特点是概念多、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它像其他的程序语言一样,有自身的语法,编程思维,也有区别于传统语言的面向对象的事件驱动特征。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和落实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对于关键性概念、整体实现思想方面的问题要讲解透彻。
然而文科学生的思维方式与理工科学生有很大的差别,并且大部分同学都是初次接触计算机语言,学习VB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程序设计难以理解、枯燥无味的感觉。
因此在教授程序设计课的时候,需要教师在激发和保持文科学生学习VB程序设计兴趣上做更充分的准备。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针对文科学生的VB程序设计教学一方面应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另一方面应开拓新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应用能力、编程能力和分析能力。
1提高多媒体教学课件质量,激发学习兴趣笔者的Visual Basic课程是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授课的,采用PowerPoint课件加实例演示的教学手段。
目前笔者使用的是龚沛曾老师主编的《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教程》第三版,配有专门的PPT课件,为教师上课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但如果将课件直接使用,课件的信息量太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教师为中心,授课速度又快,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积极性仍然没有得到充分调用。
这样容易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去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适当调整课件内容的编排,以贴和自身的教学速度才能更有效的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
由于文科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应该对多媒体课件做一些改变,以适应文科学生的学习心理。
笔者发现文科学生对VB语言课程中的演示操作更专心,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而对长时间的概念灌输会更容易感到疲倦,分散注意力,因此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要设计好知识点的长度,不要让学生太长时间处于不断的接受新知识的状态中,要给思考留出出足够的时间,通过安排一些形象的操作,对老知识点进行复习的实例,与新的知识穿插进行,这样才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循序渐进的掌握知识。
VB教学探讨与实践摘要:VB程序设计课程是许多专业的必修课程,这门课程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VB课程教学目标和现状,认清学生的目标差异,运用课件演示、学习笔记、互动交流、实例开发、期末考试等多种教学手段,总结经验等几个方面,阐述了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研究与实践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VB程序设计实践性VB教学Visual Basic(以下简称VB)是由美国微软公司开发的基于事件驱动的编程语言。
VB源自于古老的Basic语言,具有Basic语言简单易用的特性。
VB编程可视化、界面友好、操作简洁、表现形式立体,学习者不需要具备高深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容易被初学编程者接受。
VB是众多软件开发工具中效率最高的一个,在计算机业界得到广泛的应用。
一、VB课程教学目标和现状VB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基础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编程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VB程序设计教学不是专业编程,更不是软件开发,它本质上是一种组合的技术,对思维能力和英语知识、数学知识等基础知识的要求较高。
VB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是一个复杂、枯燥的过程,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并感受程序设计的魅力,消除神秘感和恐惧感,轻松、主动地学习,并能利用VB来解决实际问题。
VB内容从集成环境开始,然后介绍界面设计的知识以及程序的建立和运行,如窗体文件、工程文件的建立、保存与打开。
语言基础,如常量、变量、函数、表达式的应用,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和数组。
这种根据逻辑结构安排的知识,学生很难理解,严重挫伤积极性,无法培养创新能力。
二、认清学生的目标差异“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不能同时踏进两条河流里”。
教学时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制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VB程序设计》课程改革探讨《VB程序设计》作为计算机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一直为学生提供了强大的编程能力,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VB的使用范围和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对其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也变得尤为重要。
一、课程内容的改革既然VB是一门编程语言,那么在课程设计时应重点考虑促进学生编程能力的提高。
因此,在课程内容方面,可以通过以下三方面进行改革:1、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VB的理论知识,应该以系统性学习为主,通过让学生了解VB的历史背景、语法和基本概念,来帮助他们全面掌握VB的基本知识。
在本课程中,教师可以讲解VB的结构和编程模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基本原理。
2、强化实践操作的能力实践操作是学生掌握VB编程技能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VB程序设计课程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每学完一个模块的理论知识就要完成一定的编程实践操作。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快地理解其操作的方式,并逐渐掌握实践能力。
3、引入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学生掌握VB编程技能的重要途径。
通过分析案例,学生可以了解VB编程应用的实际过程和应用场景,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是课程改革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学习效果。
因此,在实施VB程序设计课程改革时,需要借鉴一些教学方法上的经验: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是给学生一个问题或任务,让他们通过研究自己的问题解决方案来学习相关知识。
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开放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2、反转课堂教学法反转课堂教学法是一种较新的教学方法,现在在一些课程中已经被广泛应用。
它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外先学习相关知识,然后在课堂上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方法有助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互动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3、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从意识形态、技术、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教学的方法,它在多个方面获得了教学的好处。
浅议vb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和实践
随着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Vb教学方法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如何探讨与实践Vb教学方法成为了当前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点和焦点。
首先,系统地探讨Vb教学方法。
Vb教学方法是一种以活动为基础,注重学生主动学习,把学生作为参与者,帮助他们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
要实现Vb教学方法,必
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依靠综合性的课程设计,发掘学生的潜在潜力,激发学
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使教学任务能够从教师
引导得到实现。
其次,加强Vb教学方法的实践。
要发挥Vb教学方法的作用,实践是重中之重。
在实
践中,应注重解决问题的教学法,在课堂中创设健康的气氛,引导学生发现、整合和妥善
处理有关的实践问题。
另外,应把Vb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引导学生把所学知
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探究实际问题,同时又能让学生做到目标明确、标准科学、技术准确,找到真正能实现自身能力最大化的自我发展途径。
最后,加强Vb教学方法的尝试和检验。
实践中有效的Vb教学方法应能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培养其自学力,提高其学习的绩效。
要考核学生的学习,可通过检验、考试等方式,测试学生是否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总之,Vb教学方法改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它仍然是现今学校教育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校应该探讨和实践Vb教学方法改革,使学校教育真正适应学生的发展和调整,从而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
浅谈Visual Basic的教学方法Visual Basic是一种很受欢迎的编程语言,特别适合初学者学习,并且在企业和教育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教授Visual Basic呢?本文将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教学方法1. 以项目驱动Visual Basic的教学可以以项目为驱动,通过一些实际的小项目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可以让学生从编写简单的窗体程序开始,逐步学习如何设计界面、编写代码、处理用户输入等基本知识。
然后再逐步扩展到更复杂的项目,如图形化界面、数据库应用等。
2. 理论结合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结合。
理论知识可以通过讲解、演示和教材来进行传授,而实际操作则可以通过编写代码、实验和项目来进行实践。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引导式教学Visual Basic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教师可以采用引导式教学的方法,通过提问、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4.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如投影机、电脑、幻灯片、教学视频等,来进行教学展示。
这样可以更直观地向学生展示Visual Basic的编程过程和效果。
5. 手把手教学二、教学内容1. 基本语法和逻辑在教学内容上,首先要教授Visual Basic的基本语法和逻辑结构,如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等。
这些是学生理解和掌握Visual Basic编程的基础。
2. 界面设计和事件处理Visual Basic是一个图形化界面的编程语言,所以在教学内容中也要包括界面设计和事件处理的知识。
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设计界面、添加控件、设置属性,以及如何处理各种事件。
3. 数据库应用数据库应用是Visual Basic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所以在教学内容中也要包括如何连接数据库、进行数据操作、编写SQL语句等知识。
对VB选修课程的教学探索一、课程开发的背景高一下学期信息技术选修课为《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1)》(广教版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组)。
选修课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知识上的扩展,也是兴趣的实现,在课堂上更应当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目前是每周二课时。
这就使得某些知识点不能展开讲解,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就要有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为选修课找到新的出路。
我校开设的《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1)》(广教版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组)主要讲解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先是老师对书本上的知识点进行介绍,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上机练习。
虽然有“探究”、“思考”,这些都是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去完成,没有让学生独立完成的内容。
这种教学方法体现出单一性:先是教师讲,学生似懂非懂,到上机进行实际操作时,却不能进行操作或是找不到错误的所在,学生长些以往,学习积极性就会下降,逐渐对《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1)》这门课程失去兴趣,这就要求老师建立一套新的教学体系,从单一的“教”到“师生共建”,从学生只会模仿到自主完成作业题的教学模式发展。
二、课程开发目标学生在上学期的必修课程第四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下)》中,已经对VB编程有一定的理解,掌握了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这学期主要加深对算法与程序设计的理解,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
通过课堂练习,具备独立输入、输出和调试程序的基本能力。
三、课程教学改革采取的主要措施1、从教材中走出来。
程序设计比较抽象,单纯的讲教材学生对课堂吸收的比较少,教师在课堂设计时就应该把问题生活化,比如$1.1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可以把《教师教学用书》(广教版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组)里的《人和计算机的国际象棋大战》(P7 五、参考资料)说的是IBM公司设计了一台“深蓝”计算机与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进行人机对战的故事,这个故事作为导入来组织教学,看过后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并根据深蓝的编程原理去讲解,这样做不但增强了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有效。
文理科学生合班的VB课程教学方法探索陈豫;陈庆海;王爱继【期刊名称】《计算机教育》【年(卷),期】2011(000)024【摘要】本文对高校VB教学中某些非计算机专业文理科学生合班上课的情况进行分析,从学生特点入手、结合亲身教学体会和经验、以上海海洋大学09级金融和市场营销专业为例,从明确学习目的、改革教学方式和改革考核方式三个方面,对VB的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VB的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革新。
%By the analysis of VB teaching in the university for the non-computer-professional students in one class with liberal arts and science,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s,the authors combined the understanding and the experience of teaching by themselves.The study object was the students with finance and market business entering the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in 2009 as the example,and by the three aspects which included the studying aim,reforming the teaching way and changing the examination form,the VB teaching was studied and probed.So,the authors put forward to the new viewpoint tha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mbodiment condition of the students,the VB teaching was accordingly adjusted and innovated.【总页数】3页(P47-49)【作者】陈豫;陈庆海;王爱继【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信息学院,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信息学院,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信息学院,上海2013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相关文献】1.药剂专业文理科学生合班教学学习成绩分析与对策探讨 [J], 汪道鑫;汪亮;丁勇;姜虹;汪炜2.护理专业文理科学生合班教学成绩分析与思路选择 [J], 包戈华;刘志哲3.VB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J], 祝凤莲4.口腔专业文理科学生医学基础课合班教学的成绩分析 [J], 李丽5.探索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 [J], 尹纪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VB程序设计"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随着计算机知识技能逐渐成为高级技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学生学习VB(VisualBasic)程序设计的技能,自然就成了目前高等教育机构和企业教育培训组织的首要任务。
然而,由于资源的局限性,设计VB程序的教学中通常只采用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无法使学生在掌握VB编程技巧的同时激发其创新能力,从而妨碍学生真正掌握如何运用VB程序创新应用软件的能力。
究其根本,这是由于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模式造成的,主要内容是提出原理、设备和程序,而遗漏了知识复合和充分利用资源等现代教学要求。
经过数次探索,研究人员提出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将其作为解决高等教育机构VB程序设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有效方法。
“混合式教学”的概念源于实证教育学中提出的原理。
它倡导将网上资源(包括视频教育、文档、博客、论坛等)以及传统的课堂授课(包括实验和讨论)进行有效整合,将学习探索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VB 程序设计的理论和技术,养成科学实践的习惯。
首先,学校为学生建立了视频教育网站,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的独立时间内学习VB程序设计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将课堂教学时间留给学生的讨论和实验。
这样,学生在独立学习的同时,通过根据视频教育网站提供的课堂作业,可以完成答题、实验和研究,讨论,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技术。
此外,学校开设了博客,让学生不仅可以上传完成的作业,还能交流对VB程序设计的学习心得体会。
这种交流模式,既丰富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体验,又增强了老师的指导职能,充分利用了网络技术的资源,让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有效的教学,还能自我探索学习。
通过以上措施,学校实现了VB程序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良好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VB程序设计的理论和技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积累实践和创新的经验,从而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如何利用VB进行应用软件创新。
总之,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VB程序设计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使学生正确掌握VB程序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VB编程技能。
新形势下VB教学方法的探讨“VB”作为高中阶段“算法”教学的语言,最近几年其知识点的内容和难度都有所提高,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将会有更高的要求。
本文针对VB语言特点,提出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各方面的教学策略。
一、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上好“VB”的第一节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学科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信息技术学科也不能例外。
对于“VB”的内容,我们不能因为知识本身的抽象特点,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所以“VB”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很重要。
二、巧用类比,化解“VB”中抽象的概念“VB”中有很多专业性很强的概念,这些概念对学生而言很难理解,而且非常容易混淆,如什么是变量,什么是对象、属性、类、事件、方法和过程等。
在介绍这些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将“变量”比作“储物柜”,不同的变量类型就是储物柜中不同的功能区,用于存放各种类别的物品。
将“窗体”比作“舞台”,那么“对象”就是在舞台中表演的各种各样的“人物”;我们可以理解为同一个种族的人为一类,如汉族、回族、苗族等;每个“人物”会有不同的发型、不同的服饰、不同的语言等,这就是“对象”的属性;“方法”和“过程”就是舞台中人物表演的动作,“事件”就是指什么情况下人物开始表演。
通过与实现生活的例子相类比,学生就很容易区分这些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
三、借用Excel中的“VBA”功能,讲解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循环结构”“循环结构”是“算法”三种基本结构中学生最难理解的内容,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循环结构”,我采用Excel中的“VBA”功能,对Excel工作表中的成绩划分等第,先让学生用VB程序实现第一个人等第的划分,然后向学生提问“如何实现全部人等第的划分”,引出“循环结构”。
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非常直观地了解“循环结构”运行过程,使学生对“循环结构”的理解更加深刻;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循环结构”给我们带来的方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浅探
VisualBasic(简称“VB”)是一种由微软公司发明的发系统,它可以用来开发各种应用程序,可跨多种操作系统平台,是当今应用最为广泛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
Vb在企业应用、信息系统建设和程序语言教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介绍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浅探教学方法的特点和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法特点
1、依托技术和软件: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实施,要依托多种技术和软件,包括教学软件、电脑终端、技术文档等。
2、把握系统性:VB程序设计教学更加重视系统性,要求学生对VB程序设计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把握。
3、实践与理论结合:教学内容要结合理论和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理论中深入学习编程技术。
三、教学内容
1、VB程序设计基础:包括编程语言的分类、计算机程序与面向对象等内容。
2、VB程序设计技术:包括程序设计的总体思路、程序设计的语法、数据类型、算法思想等技术。
3、VB应用软件设计:包括软件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模块设计、界面设计、调试测试等工作。
四、结论
VB程序设计是当今应用最为广泛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它的教
学方法要求学生对VB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把握,并要求学生结合理论和实践进行学习。
正确的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全面掌握VB程序设计技术,有效地应用自己已学的知识。
文理科学生合班的VB课程教学方法探索摘要:本文对高校VB教学中某些非计算机专业文理科学生合班上课的情况进行分析,从学生特点入手、结合亲身教学体会和经验、以上海海洋大学09级金融和市场营销专业为例,从明确学习目的、改革教学方式和改革考核方式三个方面,对VB的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VB的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革新。
关键词:VB;非计算机专业;文理科合班;教改1 背景程序设计语言是我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计算机基础课,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可视化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利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同时具备一定的程序调试能力;通过编写程序使得计算机能够处理我们现实中碰到的和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其他程序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校所开设的程序设计语言以VB为主,近90%的学生学习VB程序设计语言。
在这些学生当中,有的在中学是学文科的,也有的是学理科的,而且相当多的专业班级中,文科生和理科生合班上课,对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文理科学生合班的VB课程教学进行研究与探索。
2 学生状况1) 教学班级的学生情况。
我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在招生的57个专业中,有10个专业文理兼收,其中包括招生人数比较多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社会工作专业、食品经济管理专业、市场营销(包括国际商务方向)专业、物流管理专业、行政管理专业等。
以2009级金融和市场营销专业为例,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金融专业学生中,文理科学生的比例差不多;市场营销专业中相对来说文科生要多一些。
因此,在上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个特点,兼顾两者。
2) 文理科生的差异。
虽然各地的高中教学情况略有差异,但一般高一下学期或者高二上学期学生就按文理分科。
以上海为例,一般高中是在高一下学期或者高二上学期分文理科班,示范性高中一般是在高二时分班。
分班之后,文科的主要课程是语文、文科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理科的主要课程则是理科数学、生物、物理、化学;两类学生的差异不仅是所学科目的差异,更重要的是思维上的差异。
文科和理科在数学上的要求差别很大,文科生在数学方面要求具备一定的数学运算能力,掌握基本的几何知识,能进行较顺畅的逻辑推理就可以,而理科学生在数学方面则要求具有出色的逻辑头脑和严谨的分析能力。
程序设计语言编程主要讲究编程思想、解决问题的算法,需要较好的数学基础和比较出色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如果要深入研究,优化某个算法的话,则更需要数学知识。
因此,理科学生编程的基础要比文科学生更为雄厚,相应地,他们在VB的学习上要更省力,更容易一些。
3) 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目的调研。
了解了学生是学文还是学理之后,我们在学习需求和目的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调查分析。
表2是学生调查的部分结果。
从表2学生学习VB的目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有部分学生意识到将来在工作中可能会用到所学的知识;但相当一部分人依然停留在“VB是一门必修课”的意识中,这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太明确,对VB的学习兴趣一般,部分学生学习兴趣很低,如下表3所示。
事实上,从学校文理兼收的专业名称中我们可以看到,文理科学生合班的专业相比理工科专业,比较偏管理,实干少一些。
相应地,学生也认为毕业之后几乎用不上VB来编程,编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应该做的事情,作为一门必修课不得不学,所以,他们学习主动性不高。
另外,文理科学生合班的专业相比理工科专业男生比较少,女生偏多。
相比女生,男生更喜欢程序设计语言这门课程,无论是上课还是上机、自由发言还是讨论问题,男生居多,女生一般不太爱发言和参与讨论,课堂教学气氛不够活跃。
但另一方面,女生比较肯学,无论是上课听讲还是平时的作业,整体上比男生努力、认真。
3 教学方法探索与实施了解到学生的特点之后,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和探索。
1) 明确学习目的,调动学习积极性。
针对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厚,我们从两个方面阐述VB学习的重要性。
其一,介绍大学时代学生要考虑的计算机方面的证书,这是为学生将来找工作做准备、打基础。
对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上海市计算机等级考试进行介绍,重点分析等级考试的特点以及与我们所学课程的相关性。
了解情况之后,无论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跃跃欲试、信心大增,准备参加等级考试的人数从原先的14.9%上升到94.9%;同时,结合历年等级考试的成绩,我们也强调,等级考试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不仅要有决心,更要多下功夫。
学生理解后,学习积极性和努力程度明显提高。
其二,第一次上课列举VB在各行各业应用的例子,学生看过后,惊讶VB 能做这么多事情,学习热情高涨。
特别针对他们所学的专业,我们介绍了VB做的市场数据分析程序,小游戏程序和各种各样的管理系统以及在Office软件中的应用,在观看程序运行的过程中,学生深切体会到VB对于他们所学的专业和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有非常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更自觉主动。
2) 改革教学方式,适合学生的特点。
其一,采用分组的方式。
文理科学生合班,相对来说,理科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一些。
所以我们在教学上采取了分组方法:4~5人为一组,每组有组长负责。
建议文理科学生搭配分组,组长选定一位对VB非常感兴趣的,有责任心的同学。
无论是上课还是上机,同组的同学尽量坐在一起,同组同学相互交流,在探讨中得到答案。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那些不爱发言、不爱提问题的女生,小组共同学习,她们可以畅所欲言。
在交流中,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分析与创新的能力得以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不断提高[1],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营造了师生互动良好的气氛。
其二,注意循序渐进。
绝大多数学生是第一次接受计算机语言,而学习程序设计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
在教学的整体设计上,我们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分散难点、合理选材,为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顺序。
对于有难度的知识点,先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有所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以及相关知识的积累后,再引入一个复杂一些的例子,这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最后,教师再加以概括总结,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运用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螺旋式上升过程[2]。
例题的选择要由浅入深、由简及繁、循环渐进;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让学生随时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这可以让学生产生成就感[3]。
布置作业时除了一些常用的算法,比如求素数、排序等,也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小程序,比如气球飞,雪花舞和一些小的游戏程序,以调动起学生的编程积极性。
其三,鼓励学生多动手、多上机。
我和学生共同的口号就是:“上机上机再上机,编程编程再编程”。
上机的题目也是由浅开始,逐步加深或同一个程序不断扩充其功能,另外,我们要多用有意思或者学生熟悉的例子。
3) 改革考核方式。
成绩一改过去期末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方式,变成由期中、期末、平时和大作业四个部分构成,这样做可以把整个学习的压力分解到平时,避免学生平时不努力,期末突击的情况发生。
大作业以项目设计的形式在开学初布置给学习小组。
随着课程的深入,我们会在期中时开始准备,在期末给出一定的设计时间完成课程设计。
在整个过程中,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更多是以鼓励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独立调试程序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解决困难的信心[4]。
最后考核时,由组长介绍本组开发项目的总体设计及展示成果;同时,以答辩的形式对小组其他成员进行考核。
在作项目的整个过程当中,无论是文科学生还是理科学生,都显示了极高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组员之间分工合作、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不仅培养了勤奋好学的能力,更培养了团队精神[5]。
无论文科生还是理科生,每个人的编程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 结语总之,VB的教学方法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相应地调整和革新,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师生间的交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1] 张缨,万敏. “VB 程序设计”课教法探析[J]. 计算机教育,2010(4):150-152.[2] 赵卫红. VB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讨[J].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O07(3):18-19.[3] 杨红卫,陈明锐,吴星. 非计算机专业“VB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浅谈[J]. 电脑与信息技术,2010,18(1):68-70[4] 刘丽,朱俊东. VB程序设计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1):105-107.[5] 黄爽. VB程序设计与应用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实施[J]. 辽宁高职学报,2010(10):45-46.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Methods for the Students in One Class with Liberal Arts and ScienceCHEN Yu, CHEN Qinghai, WANG AijiAbstract: By the analysis of VB teaching in the university for the non-computer-professional students in one class with liberal arts and science,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s, the authors combined the understanding and theexperience of teaching by themselves. The study object was the students with finance and market business entering the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in 2009 as the example, and by the three aspects which included the studying aim, reforming the teaching way and changing the examination form, the VB teaching was studied and probed. So,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to the new viewpoint tha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mbodiment condition of the students, the VB teaching was accordingly adjusted and innovated.Key words: VB; non-computer professional; one class with liberal arts and science; teaching re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