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经济性评价基本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102
第4章经济效益评价的基本方法
经济效益评价是指对一个项目、一个政策或者一个决策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它主要用来确定一个项目或政策在经济上的盈亏情况,以便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经济效益评价的基本方法中,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
1.成本效益分析(CBA)
成本效益分析是最常见的经济效益评价方法之一,它通过比较项目或政策的成本和效益,判断其是否值得进行。
具体步骤包括:确定项目的目标和范围、预测项目的成本和效益、计算和比较成本效益比、进行敏感性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2.效益成本比分析(BCR)
3.内部收益率分析(IRR)
内部收益率是一个项目或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即使得净现值等于零的收益率。
内部收益率分析的目的是评估投资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以判断项目的可行性。
具体方法是将项目的现金流量与折现率进行比较,通过迭代计算,找到使净现值等于零的内部收益率。
4.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是在经济效益评价中,对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和测试的方法。
通过对关键变量进行调整,对项目或政策的盈亏情况进行评估。
敏感性分析可以帮助评估者更好地理解不确定性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
以上是经济效益评价的基本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局限性。
一般来说,成本效益分析和效益成本比分析适用于评估单一项目或政策的盈亏情况,内部收益率分析则适用于投资决策的选取,敏感性分析则可帮助评估者了解风险和不确定性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评估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和组合不同的方法,以得出更全面和准确的评估结果。
技术经济学第四章经济性评价的基本方法13>.掌握时间型、价值型、效率型经济评价指标的含义与计算;2.掌握互斥方案经济性评价方法;3.掌握带资金约束的独立方案经济性评价方法。
1.方法应用的前提2.各指标之间的联系3.多方案评价多方案评价经济性评价基本方法概率分析法完全不确定性评价法盈亏平衡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风险评价法不确定性评价方法净现值法、费用现值法、内部收益率法等动态评价法投资回收期法、借款偿还期法等静态评价法确定性评价方法经济性评价基本指标动态效益费用比动态净现值率动态内部收益率、外部收益率静态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效率型指标动态费用现值、费用年值动态净现值、净年值价值型指标静态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偿还期静态、动态投资收回期时间型指标备注具体指标指标类型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分析方法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主要适用于投资额较小、规模小、计算期短的项目或方案,同时也用于技术经济数据不完备和不精确的项目初选阶段的技术经济评价。
此外,在大型项目的初步经济分析或方案筛选时也常使用静态分析方法。
目前国内外采用较多的静态分析方法主要有投资收益率法、投资回收期法、追加投资效果评价法和最小费用法等。
动态分析方法则是考虑时间价值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
如净现值、动态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等。
其计算科学、精确,适用于项目最后决策前的可行性研究阶段。
§4-1 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是指从项目投资之日算起,以项目的净收益抵偿全部投资所需的时间,反映项目的财务清偿能力和风险大小评价标准:T≤T标时,投资方案可行;反之,不可行。
多个可行方案进行比较,投资回收期越短越好。
包括静态/动态投资回收期。
4-1-1. 静态投资回收期(Pt ):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用项目各年的净收益来回收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期限。
原理公式:实用公式:(1)投资一次完成,投产后各年的净收益均相同时,计算公式如下:式中:I 为项目投入的全部资金;B为每年的收入; C为每年的成本费用(2)投资分几次,投产后各年的净收益不相同时,计算公式为:T 为项目各年累计净现金流量首次为正值或等于零的年数。
第四章经济评价方法经济评价方法是指对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量化和评估的方法和工具。
在投资决策中,经济评价方法可以帮助投资者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和风险,并对不同项目进行比较和选择。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经济评价方法。
一、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NPV)净现值是将项目的现金流量按照一定的折现率计算出来,然后将现金流入流出相减,得到项目的净现金流入。
如果净现金流入为正,则说明项目具有价值,可以实施;如果净现金流入为负,则说明项目不具备价值,不宜实施。
净现值越大,项目的经济效益越高。
二、内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IRR)内部收益率是指使项目投资现金流入与流出相等的折现率。
在计算中,通过反复尝试不同的折现率,使得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找到的这个折现率就是项目的内部收益率。
内部收益率越高,说明项目的投资回报越高。
三、投资回收期(Payback Period)投资回收期是指项目实现投资回收所需要的时间。
在计算中,将项目的投资金额除以每年的现金流入,得到项目的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越短,说明项目的投资效率越高。
四、比较收益率法(Benefit-Cost Ratio,BCR)比较收益率法是指将项目的收益和投资进行比较的方法。
在计算中,将项目的净现金流入除以投资金额,得到项目的收益成本比。
收益成本比大于1,则说明项目具有盈利能力,可以实施;收益成本比小于1,则说明项目不具备盈利能力,不宜实施。
五、灵敏度分析(Sensitivity Analysis)灵敏度分析是指在固定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分析一个参数变动对项目经济效益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参数进行敏感度分析,可以评估项目经济效益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六、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风险评估是指对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
在经济评价中,风险评估可以帮助投资者评估项目的风险程度,并在决策中考虑风险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以上经济评价方法常常会结合使用,以全面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和风险。
第四章经济型评价方法经济型评价方法是指对项目或政策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项目或政策的成本和效益进行测算和分析,可以帮助决策者判断项目或政策是否值得实施或继续。
经济型评价方法有多种,下面将介绍其中的几种常用方法。
1. 成本效益分析法(Cost-Benefit Analysis,CBA)成本效益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经济型评价方法,通过将项目或政策的成本和效益进行货币化衡量,从而得出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指标,以判断项目或政策的经济性。
成本效益分析法的核心思想是比较项目或政策的成本和效益,判断其收益是否大于成本,对所有相关方的利益进行综合考虑。
2. 效益成本比分析法(Cost-Benefit Ratio,CBR)效益成本比分析法也是一种常用的经济型评价方法,与成本效益分析法类似,通过将项目或政策的效益与成本进行比较,得出效益成本比,以判断项目或政策的经济性。
效益成本比分析法可以直观地反映项目或政策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3. 整体费用分摊法(Full Costing)整体费用分摊法是一种常用的经济型评价方法,通过对项目或政策的各项成本进行详细分析和计算,将其分摊到各个相关方,从而得出各方的经济负担和收益。
整体费用分摊法能够全面考虑项目或政策的各个方面,准确反映各方的经济负担和收益情况。
4. 效益风险分析法(Benefit-Risk Analysis,BRA)效益风险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经济型评价方法,通过对项目或政策的效益和风险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其经济性和风险性。
效益风险分析法能够帮助决策者全面了解项目或政策的效益和风险,判断其是否值得冒险实施。
5. 效益最大化分析法(Benefit Maximization,BM)效益最大化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经济型评价方法,通过对项目或政策的各项效益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最大化效益的方案。
效益最大化分析法能够帮助决策者找到最佳的经济方案,实现对项目或政策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