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滨湖新区的规划与开发建设
- 格式:pdf
- 大小:940.07 KB
- 文档页数:3
合肥各区域规划汇总谁才是合肥未来发展最好的区域厉害了!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全部启动国家级滨湖新区争取尽早获批肥西县打造城西南公共服务中心中央商务区将成合肥“陆家嘴”……未来的合肥燃爆了!我爱铺网讯合肥到底是几线城市?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有人说合肥是二线城市,也有人说合肥是准一线城市……可是爱铺君看完合肥各区的规划,管它是一线还是二线,反正未来合肥发展要燃爆了!瑶海区东部新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如今的瑶海区再也不是那个机器轰鸣的老工业区,伴随着合肥东部新中心的起航,地铁等交通路网的全面完善,城中村、危旧房的改造,瑶海区正在实现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城区的全面复兴。
合肥东部新中心规划于2016年1月正式提出,合肥将再添地标级区域。
合肥东部新中心核心区9.4平方公里位于瑶海。
作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东部桥头堡,它将是沪宁合发展轴和合巢芜杭发展轴最为重要的发展承接区域。
该设计方案以“一个活力中心、四条生长廊道、多维生活网络”为总体框架。
合肥东部新中心概念规划暨核心区城市设计是以瑶海老工业区为核心,横跨瑶海、包河、肥东“两区一县”,总规划区域总面积34.1平方公里,包括瑶海区内17.7平方公里,包河区内10.1平方公里,肥东县6.3平方公里。
合肥东部都是最为重要的发展承接区域,建成后将与老城区、政务文化新区、高铁南站区、滨湖新区等构成合肥市主城区“钻石形”主中心体系。
2017年,瑶海区继续配合完善交通网络,打通南北主动脉,畅通支路微循环,保障市级重点工程,推动贯穿马合钢区域的轨道交通6号线建设,与1、2、3、4号线形成轨道交通网络。
未来五年,瑶海将拥有1、2、3、4、6共五条地铁,是全市地铁线数量最多的城区。
肥西县打造城西南公共服务中心《肥西县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17~2030年)》基本敲定,围绕产城融合示范区核心区,打造合肥主城区西南公共服务中心,辐射整个西南组团。
肥西本次规划范围为合肥主城肥西片区,包括肥西县上派镇、桃花镇、紫蓬镇、花岗镇、丰乐镇、严店镇等地区,总面积约264平方公里。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合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5.13•【字号】合政办[2009]17号•【施行日期】2009.05.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合政办〔2009〕17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09年5月12日第34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五月十三日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为落实城市总体规划,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指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以审定的单元规划为指导,结合区域发展和建设需要,对单元内各地块的土地使用性质和土地使用强度、空间环境、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城乡安全设施以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作出具体规定的规划。
本办法所称单元规划是指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以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建设的要求,按各种公共服务设施资源的服务范围和规模,以城市(镇)主要道路、河流等为明确界线,并结合行政区划和市政设施管理,将城市(镇)划分为若干基本单元,对基本单元的主导功能和土地使用强度、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城乡安全设施、空间环境以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作出技术性规定的规划。
第四条编制和实施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坚持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近期与远期、规划与实施、建设与管理的关系;(二)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三)突出重点地区、重要节点和公共空间的城市设计,提高城乡的环境质量、建设品质和城市景观的艺术水平,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关于城市规划的社会调查报告范文3篇关于城市规划的社会调查报告范文3篇引导语:在出现了某些事件和情况后,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调查,一般会把调查结果汇集成一份调查报告。
那么调查报告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城市规划的社会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城市规划的社会调查报告范文篇1调查地点:成都市青白江龙王镇调查方法:实地访问调查时间:20xx年11月12日星期六被访问者:青白江龙王镇村民样本量:10报告内容:城镇规划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人们不仅要在现实生活中过的惬意,并且更要注重精神享受,更多的是对生活进步的回味,所以我们要注重精神世界,要敢于想象,敢于突破,让城市规划能深入乡镇,深入每个百姓的思想,让这个规划能够影响城镇生活的同时更要满足人们对现状的需求,让他们能够切身感受到城镇规划改变了他们生活,让他们不再对现实抱怨。
该调查于20xx年11月12日在成都市青白江龙王镇进行实地访问,由我们房地产经营估价二、三班学生分组进行对村民的访问。
调查对象一般为60-80岁,家中基本都是老人。
调查结果可以推论:不满意据网上资料分析龙王镇龙王镇位于成都市北郊的青白江西南部,距成都市22.5公里,距青白江区政府12.5公里,是青白江区毗河以南的一个浅丘纯农业乡镇,浅丘地形,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镇内以发展生态特色农业为主。
龙王镇西与新都区泰兴镇接壤,南和新都区石板滩镇相连,东边是该区福洪、姚渡镇,北与该区祥福镇交界。
全镇幅员面积29.5平方公里,全镇辖9个行政村(分别为:梁湾村、清平村、红树村、双埝村、牟池塔村、青光村、天平堰村、三方村和清洁村)和1个社区(龙王社区),145个社,总户数7411户,总人口2.5万人。
20xx年全镇农业总产值10736万元,全镇人均纯收入4232.5元。
全镇属都江堰自流灌溉区,境内沟渠河流众多,塘库堰分布广,水面千亩以上;主要河流西江河及其支流涪江河自西南入境向东北横贯全镇9个村1个社区。
合肥在建项目和新规划项目1.松芝万象城购物中心2.东方广场百年城购物中心3.天鹅湖万达广场4.合肥之心城购物中心5.合肥港汇购物广场6.华润欢乐颂7.磨店百大商业广场8.星隆购物广场9.华润五彩城10.北城世纪金源购物中心11.安粮城市广场12.信地城市广场13.华邦世贸城银泰百货14.宝业·东城广场15.滨湖假日商业综合体16.华润万象城17.新地中心18.蓝鼎新世纪中心19.滨湖高速时代广场20.西湖国际购物中心21.安徽国际金融中心(IFC)22.恒盛坝上街23.华凤国际广场24.华侨广场25.明发商业广场26.福乐门国际广场27.乐客来国际商业中心28.澳中财富中心29.置地广场栢悦中心30.闽商总部经济大厦31.新城国际32.合肥东方广场33.富世广场34.金大地191235.合肥要素大市场36.水安盛世桃源37.恒大帝景38.百利广场39.北沙银座商业广场40.瑞智商业广场41.合肥国际家居生活广场(用世)42.尚派财富中心43.大溪地44.合肥合作经济广场45.经典华城46.温商国际汽车生活广场47.辰龙紫荆广场48.滨湖金街49.温州商城50.中国合肥农产品国际物流园(新周谷堆农贸市场)51.瑞和时代广场52.柏庄春暖花开53.华邦万派城54.宝宸时代花园55.西城山水居56.名邦·西城国际57.水丽坊自在城58.地矿家园59.胜利广场欢乐城60.创智坊1、松芝万象城购物中心——预计2012年上半年开业引进主力品牌:沃尔玛、博纳影城、国美电器、ZARA、GXG、COSTA咖啡地址:蜀山区原牙膏厂2、合肥东方广场百年城购物中心——预计2012年年中开业引进主力品牌:香港百老汇影院、外婆家、一茶一坐、星巴克地址:包河区徽州大道安徽剧院南侧3、合肥天鹅湖万达广场——2012年7月开业引进主力品牌:万千百货、沃尔玛、万达影城、万达大歌星KTV 、万达大玩家游乐场、ZARA 、H&M 、优衣库、SEPHORA 、同庆楼、哈根达斯、海底捞、星巴克咖啡地址:政务区合肥市政府西侧4、合肥之心城购物中心——2012年下半年开业引进主力品牌:大洋百货、保利影院、冠军溜冰场、天空之城电玩城、H&M优衣库、SEPHORA、哈根达斯、一茶一坐、星巴克咖啡地址:蜀山区三里庵5、合肥港汇购物广场——预计2012年开业引进主力品牌:合肥百大集团、幸福蓝海国际影城、哈根达斯地址:蜀山区潜山路与望江西路交叉口6、合肥银泰(华邦世贸城)百货——预计2013年上半年开业地址:政务区合肥市政府东侧7、星隆购物广场——预计2013年开业引进主力品牌:大润发、星美国际影城地址:包河区望江东路与东二环交叉口引进主力品牌:百盛、永辉超市、金逸国际影城、H&M、无印良品、俏江南、哈根达斯、海底捞、星巴克咖啡地址:政务区天鹅湖南岸省广电中心东侧9、安粮城市广场——预计2013年开业引进主力品牌:联邦帝国、MANGO、GUCCI、海底捞、COSTA咖啡地址:蜀山区南二环与金寨路交叉口地址:政务区天鹅湖南岸省广电中心东南侧11、坝上街购物中心——开业时间未知!地址:瑶海区原坝上街12、宝业·东城广场,合肥城东中心首席城市综合体,雄踞安徽第一大道——长江东路与东二环交汇处,占地面积近7万平米,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米,容积率3.6,绿化率高达30.2%。
收藏!合肥最新至2035年城市规划图公布,一核四心九副十八片区,建1300万人口国家中心城市!合肥2021-2035年规划草案公布,未来15年合肥详细发展规划曝光!我们可以看到合肥未来整体的一个发展目标,全合肥的空间规划,产业发展布局等。
冲国家中心城市、每年流入超24万人,骆岗成合肥中心,运河新城、少荃湖与蜀西湖同级,三县或县改区...合肥,素有“江淮首郡、吴楚要冲”的美誉,自古以来勇于开拓的楚风和婉约秀丽的吴韵在这片土地上交融生长,凝结成“开明开放,求是创新”的城市精神,赋予这座城市独特的气质和永续发展的无限动力。
建国后的合肥,作为“最年轻的省会之一”,短短几十年蝶变为以科教和新兴产业著称于世的特大城市,绿楔入城的扇叶格局成为中国规划教材上的经典范例,“翡翠项链”成为合肥市民的经典记忆。
今天的合肥,正以追赶者的姿态融入长三角、逐梦新时代,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国家使命,也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发展奇迹。
2020年,合肥已经站上了“GDP过万亿、常住人口近千万、市场主体超百万”的新台阶,迎来了历史发展新起点。
面向2035年的未来,我们理想中的合肥究竟应是怎样的模样?这里承载了我们关于合肥未来的无尽憧憬——明天的合肥,将成为“全球科创新枢纽”,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科研人才贡献智慧、发挥才干;将成为“区域发展新引擎”,保持经济持续发展,让年轻人有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选择;将成为“美丽中国新样板”,让八百里巢湖更加美丽动人,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将成为“城市治理新标杆”,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更将成为“美好生活新天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座城市里“诗意栖居”,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一、合肥新规划,1核4心9副中心18片区!3月18日,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合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草案),合肥未来15年重点发展方向定了。
合肥谋划“141战略”新格局新年上班第一天合肥向全球规划设计精英招标的消息引起关切。
现将我市谋划的“141战略”新格局再做详细介绍。
“九条新干线”的高水准设计要求以及具体实施,将使合肥在现有“二环九射”道路骨架的基础上实现高层次跨越——因为合肥“141战略”布局需要新的交通体系来支撑。
“141战略”的空间结构为:“一主城区”,范围为现在的312国道以北,以老城区、政务文化新区为核心的建成区。
“四组团”,整合店埠、撮镇、肥东新城以及肥东化工工业园,形成东部组团;西南组团则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上派镇为基础;西部组团以高新开发区为依托,建设中国科学城;北部组团将整合长丰双墩镇、三十头乡、双凤及庐阳工业区。
“一个滨湖新区”,沿巢湖周边逐步兴建一个生态型、综合性的现代化新城区。
城市建设,交通先行。
实施“141战略”需要城市干道连接。
鉴于此,按照上述城市空间布局及工业立市、县域突破的总体要求,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进行全面整合,首当其冲的是对现有骨架道路网中的干道进行交通组织优化设计。
九条干道资料:1.金寨路连接主城区与西南组团及联系现省、市行政中心的干道。
设计起止点为芜湖路——上派收费站,全长14.8公里。
主要交叉口约16个。
2.美丹路、美菱大道连接主城区与滨湖新城的干道。
设计起止点为南一环路——飞龙路,全长6.1公里,主要交叉口约11个。
3.马鞍山路连接主城区与滨湖新城的干道。
设计起止点为长江中路——机场连接线,全长7.9公里,主要交叉口约13个。
4.望江路西部组团——主城区——东部组团的干道。
设计起止点为科学城——二环东路,全长17.4公里,主要交叉口约22个。
5.长江西路连接主城区与科学城的干道。
设计起止点为一环西路——南岗收费站,全长14.7公里,主要交叉口约12个。
6.长江东路连接主城区与东部组团的干道。
设计起止点为一环东路——店埠大转盘,全长12.1公里,主要交叉口约14个。
7.荣事达大道连接主城区与北部组团的干道。
关于合肥滨湖科学城建设的几点思考李浩【期刊名称】《中国工程咨询》【年(卷),期】2018(000)010【总页数】5页(P79-83)【作者】李浩【作者单位】安徽省工程咨询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2017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联合批复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这是国家正式批准建设的第二个国家科学中心。
当前,安徽省依托合肥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和产业优势,设立合肥滨湖科学城,汇聚各类创新要素,成为打造国家实验室和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载体和展示窗口。
高标准谋划建设合肥滨湖科学城,是安徽省的一项重点任务。
本文从分析合肥滨湖科学城建设背景入手,通过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提出对策建议。
一、建设背景——滨湖科学城由来(一)合肥的国家使命作为安徽省省会的合肥,其历史悠久,名人辈出。
改革开放以来确定为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科教资源、创新人才均具有一定规模及影响力。
至2018年7月,合肥市拥有近千家科研机构、60多所高等院校、两院院士93人。
近年来,随着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定位的确定,为合肥市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同时,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的确立,更加支撑和强化了其区位优势。
如何扩大合肥的影响力,实现创新驱动、全面培育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这一使命应该是必然选择。
(二)创新资源优势目前,合肥市已构建“2+8+N+3”创新体系——2个国家实验室、8个大科学装置、N个创新平台和3所大学。
其中,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新能源国家实验室建设正蓄势待发;新建聚变堆主机研究设施等5个大科学装置,提升拓展全超导托卡马克、合肥同步辐射光源、稳态强磁场3个大科学装置性能;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院、离子医学中心、大基因中心等一批产业创新转化平台已初具规模;充分发挥大学对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突出支撑作用,中科大、合工大、安徽大学等高校的学科建设正如火如荼,积极与国内大学开展合作,吸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具有影响力的高校在合肥设立分校、分院。
城市新区空间发展中的建设时序初探——以合肥市滨湖新区为例周颖摘要:城市空间建设时序是指城市空间按时间划分阶段向外拓展和开发建设,对城市空间发展时序的引导与控制即是对各发展阶段中的各项要素进行科学的统筹安排。
城市新区作为当前城市空间蔓延而出现的新的增长区域,对其发展时序进行探究与规划,有利于新区空间规划方案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更加有序、高效。
本文以城市新区空间发展为切入点,探究建设时序与城市新区空间发展的相互关系与建设时序的影响因素,并且通过对合肥市滨湖新区近些年来空间发展过程进行分析与总结,进而提出在城市新区空间发展过程中构建合理的建设时序的重要性以及制定空间建设时序时注重重要生长点的选择、空间拓展路径的选择、空间发展的阶段划分、土地开发方式的选择、空间发展的弹性空间预留等相关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城市新区,建设时序,空间,生长点,滨湖新区1引言近些年,随着城市化发展地不断推进,城市逐步向外部空间扩展建设新区,新区空间又进一步无序蔓延发展,形成了普遍的土地粗放式开发模式。
这一现象突出地反映了当前部分城市空间建设存在的时序混乱问题。
而就城市空间发展的不平衡律来说,城市空间在各个层面和尺度上的发展都不可能是均衡增长,它们存在先后的时序问题。
想要推动城市空间特别是新区空间渐进有序地发展,就要通过规划制定空间发展的建设时序,实现新区空间合理而有序地增长。
2建设时序与城市新区空间发展的关系2.1概念界定城市新区是伴随城市郊区化而发展出现的,是城市郊区化过程中各类新城市地区的高级形式,是承接中心城区人口、功能、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
城市新区空间上呈现出规模较大,空间拓展速度较快,与中心城区空间关系密切等特征。
建设时序是指城市片区整体建设项目按照时间顺序划定实施阶段和实施步骤,其是以现实发展状况为基础,依据整体方案的实施逻辑和具体的实施条件制定的。
一般来说,先是存在建设项目的整体空间方案,而后确定建设时序。
城市新区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空间建设时序受以下几点因素影响:(1)城市片区在整体城市空间中的定位与职能。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一、规划编制背景根据2007年10月28日第十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并于2008年1月1日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关于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相关规定,对经济技术开发区近期建设规划进行新一轮的修编。
本次修编的根本目的是协调安排近期建设用地,为供电、中小学、环卫、公交、加油站、体育设施等专项预留布点空间,保障城市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发展形态,并对“十一五”期间重点项目实施阶段提出明确建议。
二、开发区发展目标、性质及规划范围、期限1、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发展问题,将资源环境保护与控制作为发展的前提,科学预测人口规模,合理进行空间资源配置;上下协调、左右兼顾,突出特色;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应对不同阶段的发展问题;突出总体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以创建和谐社会为最终目标。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五个统筹(二)坚持以资源和环境保护为前提(三)坚持以人为本和公共利益保障(四)坚持以建设和谐社会为总目标2、规划期限2006年-2010年3、规划区范围开发区规划范围定为:312国道以南,沪蓉高速公路以西,合九铁路以东,派河以北区域,包括桃花工业区、烟墩工业园及部分肥西县与包河区用地。
规划区范围控制为84平方公里。
4、规划发展目标与战略(一)建设国内外重要的制造加工基地(二)建设国内重要的高新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基地(三)建设国家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四)建设省内重要的旅游、文化、教育和会展产业化基地5、产业发展战略根据合肥市经济和产业发展战略构想,结合开发区的基础和优势,选择主要产业如下:(1)在制造业领域,应重点支持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日化与橡胶轮胎、食品加工五个支柱产业。
(2)发展高科技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江淮分水岭南侧,巢湖西北岸,淝河之水穿流而过。
合肥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著称于世。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建国后城市得到快速发展,由一个五万人的小城,迅速成长为现代化大城市。
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城市通过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到2005年底,合肥中心城区人口已达22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25平方公里。
《合肥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所确定的社会、经济及城市建设的各项目标到2005年底均已实现或突破。
经建设部同意,合肥市人民政府组织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在新的时期,合肥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国家“中部崛起”及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合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市委、市政府面向未来的“141”城市空间发展布局,紧扣“大环境、大建设、大发展”的主题,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和全国科教基地的优势,促进合肥奋力率先崛起,《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
总体规划主要内容简介: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人口与用地规模(1)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近期2010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5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6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2%;远期2020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7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2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4%。
(2)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近期201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300万人;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360万人。
(3)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近期201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30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3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2、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城镇空间组织结构:“一核一圈五轴”。
4.4 空间景观设计
以均好性为设计原则,尊重居民的传统文化、生活习惯,提取地域文化底蕴构建传统院落文化,营造多个院落空间。
打造阳光活力环和全龄活动公园:环中心景观布置有700米慢跑大环和500米微汗小环,供社区居民锻炼身体,健康慢跑。
各组团景观之间,有为年长者提供休憩、娱乐、健身的活动场地、为儿童提供游戏、休憩的童趣乐园以及运动爱好者提供的多功能球场等,锻炼身体之余尽享生活乐趣。
小区内部营造多样的交往空间,利用地域文化创作宅间景观小品,为安置居民提供种类丰富的交流场所的同时,减少居民迁移家园的失落感与陌生感。
4.5 竖向设计
本规划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方针,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最大限度达到土方平衡,满足小区各项建设用地的使用要求。
4.6 天际线营造
本案通过对住宅层数的处理,呼应东侧已建安置区的天际线,营造韵律感的天际线。
考虑城市景观空间的渗透性,形成住宅与公园、城市的良好的城市整体空间格局。
5 建筑单体设计
5.1 户型设计
住宅户型:本项目共有5种户型,60、80,90、100以及。
地理位置合肥,安徽省省会,位于中国中部(北纬32°、东经117°),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贸中心,也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之称。
秦置合肥县,隋至明清时,合肥一直是庐州府治所,故又称“庐州” 、又名“庐阳”。
合肥自然环境优美,名胜古迹甚多。
市区公园环城走,碧水绕城流,是全国著名的园林城市、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还是全国双拥模范和全国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行政区划合肥市辖瑶海、庐阳、蜀山、包河4区和肥东、肥西、长丰3县,并赋予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试验区市级管理权限。
2011年8月22日,巢湖市和庐江县正式融入合肥。
如今合肥市辖四县、一市、四区及三个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面积达1.1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745.7万人。
历史沿革合肥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而闻名海内外。
自东汉末以来,合肥数为州郡治所,一直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
“合肥”之名,最早出现在大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
秦汉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县”,属九江郡。
东汉刘秀升合肥为侯国,三国时为扬州治所。
明清时为庐州府治,故又别称为“庐州”。
合肥解放后由县设市,三年后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驻合肥市。
气候概况合肥地处中纬度地带,位于江淮之间,全年气温冬寒夏热,春秋温和,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5.7度,降雨量近1000毫米,日照2100多个小时。
合肥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
春天: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常导致天气时晴时雨,乍暖乍寒,复杂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