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谚两则 第1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8.96 MB
- 文档页数:41
《农谚篇》(地方课程)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农谚是劳动农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
本课编排了两组农谚,意在让学生了解农谚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感悟家乡人民的智慧。
第一组的五句农谚,突出了农民善于根据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从事农业生产,反映了农民在预测天气方面的经验;第二组的五句农谚,体现了农谚与24 节气有关。
教学目标
1.了解农谚这一独特的语言形式及其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
2.培养积累和运用农谚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3.体会家乡人民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智慧,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农谚这种语言形式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
教学难点
1.理解难懂的句子。
2.从中感悟家乡人民的智慧。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农谚;
2.PPT 课件
教学流程
板书设计
谚语农谚篇
指导生产
预报天气
与24 节气有关。
农谚两则一、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3课《农谚两则》。
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遍。
二、出示目标这节课我们有3个目标:(认识本课中16个生字,背诵课文。
2、正确书写课后要求10个字并会组词。
)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目标已经明确了,你们有信心达到目标吗?老师相信,只要大家能认真自学,就一定能完成任务。
三、独立学习(一)(初读课文,学会认字)首先我们来比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字音读准确,在读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遍录音,听的时候要注意:听准每个字音。
1、听录音。
(听清字音)2、自由练读。
(时间3分钟,不认识的字请教同桌或举手问老师。
)3、检测(要求:读的同学要求声音响亮,字音准确,不添字,不漏字,听的同学比谁听得认真,发现问题举手纠正。
)A、读节气歌a、出示:惊奇稻谷光芒暑假相连寒露霜降b、指名读c、有不理解的词语举手问B、读看云识天气,有错及时纠正a 、出示:朝霞戴帽、山腰b、指名读4、背诵四、独立学习(二)(再读课文,要求流利)生字大家都认识了,课文你们也一定能读流利了,老师给大家3分钟时间,3分钟后我们来比赛。
(一)先学1、自由读。
(3分钟)(二)后教2、指名读3、背诵五、独立学习(三)大家读得真好!那课文里的生字你们也一定能写得正确、规范!先自己观察则、连、惊、暑、霞、谷、秋、朝、腰、露10个生字的压线笔、间架结构、笔顺。
1、先观察2、指名说3、指名上台写(两名后进生)其余写在书上。
4、师生评议5、学生再练写不规范的字。
《二十四骨气歌》大部份地域四季转变明显,人们为了比较准确地把握季节变换的时间,特意设定了节气。
节气就是表示季节改换的时间点,日历上写的几时几分交节就是这个意思。
一年中共有二十四个这样的节气,为了让学生熟悉这些节气、了解这些节气。
为了方便记住这些节气,把它编成了诗歌。
要求就是通过这次识字让学生记住二十四节气歌,并了解与二十节气相关的一些知识。
1. 自主熟悉5个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4个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3. 让学生了解每一个骨气和农业的关系。
【进程与方式目标】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独特情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传承风俗文化,成立起对家乡浓厚的情感。
熟记二十四骨气歌。
【教学难点】了解二十四骨气的有关知识。
学生:熟读课文一、导入新课同窗们,咱们国家地处北半球,大部份地域四季转变明显,人们为了比较准确地把握季节变换的时间,特意设定了骨气。
骨气就是表示季节改换的时间点,日历上写的几时几分交节就是这个意思。
一年中共有二十四个这样的骨气,大家想熟悉这些骨气、了解这些骨气吗?由于骨气比较多,人们为了方便记住这些骨气,把它编成了诗歌。
这节课我们就一路来学习这首《二十四骨气歌》。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文中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请小老师教读。
3.开火车读生字词,检查教读情况。
哪些生字的读音需要注意?4.齐读生字词。
三、记字写字1.本课的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自己去读一读,读准字音,会记的记一记。
2.开火车读生字,检查读音。
3.在这些生字当中,你觉得哪个生字不太好记的?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记一记。
4.在写之前,你要提示大家注意哪些地方?5.在课堂书写本上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一、温习回顾1.上节课咱们熟悉了生字词,此刻我要查验大家还记得它们吗?开火车读生字词。
2.齐读。
3.纠正课堂书写中出错的生字。
二、细读词语,理解含义1.出示一些骨气的典型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24节气的兴趣。
农谚两则授课目的(1)学会本课 14 个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 8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朗读儿歌,初步认识二十四节气以及云和天气的关系。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培养研究大自然的兴趣。
授课重点1.学习本课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一节气找日历。
授课准备生字卡片。
授课过程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遥远的古代,在科学还不发达的时候,我国的农民是依照什么来进行农业生产的吗?他们是依照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事活动的。
因为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响季节的变化。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认识一下。
(板书:节气歌)二、目标示导1、学会本课 14 个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8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朗读儿歌,初步认识二十四节气以及云和天气的关系。
三、自主识字1.自读课文,找出生字,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
2、同桌互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四、合作研究1.小组合作,分一分哪些节气是春天的,哪些是夏天的,哪些是秋天的,哪些是冬天的。
2.集体交流。
(板书:春天夏天秋天冬天)3.学习词语,找找规律。
(1)同学们,我们来看看春天的第一个节气是“立春” ,立春就是表示春天开始了。
你们能说说“立夏” “立秋”“立冬”是表示什么吗?(2)请同学们说给同桌听。
(3)谁还能够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节气是表示什么?五、精讲谈论1、说一说你知道哪些节气。
2、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补充一些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
3、小组交流(教师巡回并参加谈论)。
4、全班交流。
(1)你读懂了哪句话,你理解了什么?(老师引导:第一行,理解了这句诗中第一个“春”是指“立春”,“雨”是指“雨水”,“惊”是指“惊蛰”。
第二个“春”是指“春分”,“清”是指“清明”,“谷”是指“谷雨”。
)(2)学生分小组说出其他三句。
(3)指名说,谈论。
5、学习《看云识天气》(1)齐读,分组读。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农谚两则_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会认1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学会用比较的方法经历生字2、把握多音字和反义词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4、了解二十四节气和简单的气象知识。
5、初步养成善于观看和总结的适应教学重点1、会认1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把握多音字和反义词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正确书写十个生字,注意笔顺2、了解二十四节气和简单的气象知识教学预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农谚若干课时安排1—2课时教学内容: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并会组词。
了解24节气和简单的气象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二十四节气歌2、引出课题二、自主学习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出生字2.老师范读课文、同桌互读、小组竞赛读、开火车读3.出示生字,多种形式读4.去掉拼音读5.出示全文,找出生字宝宝三、合作研讨1、师问:你是如何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的?(激发学生充分运用自己学到的识字方法经历字形。
)比一比:颜和谚、戴和带;归类:霜、霞和露2、师:同学们这么快就记住了这些生字,真能干!3、下面我们看一下如何样能够把它们写的更漂亮“谷”“腰”4、借助课后题再读课文,大致了解二十四节气(1)挑学生说出每个字代表的节气(2)教师总结补充(3)读课文依照共同特点尝试快速经历5、学习看云识天气(1)读课文了解大致意思(2)教师讲解补充6、引申课外农谚,鼓舞学生多积存多观看五、达标检测1、要求学生明白节气歌所包含的节气2、明白每句儿歌的首字和第四个字各代表什么节气六、作业布置1、描红2、课文会背七、板书设计八、课后反思。
《农谚两则》教案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自读自悟课文内容,了解简单的农业知识和气象知识。
3.初步感受农谚的趣味性和功效性。
4.学习《节气歌》。
教学重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难点1.自读自悟课文内容,了解简单的农业知识和气象知识。
2.初步感受农谚的趣味性和功效性。
教学方法朗读体会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课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播放农民在地里插秧、割稻的录像。
2.导入谈话: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遥远的古代,在科学还不发达的时候,我国的农民是根据什么来进行农业生产的吗?他们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事活动的。
因为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了解一下。
(板书:节气歌)3.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2、新授(一)自读课文,了解二十四节气名称1.课件出示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
(1)指名读。
(2)分小组读。
(3)齐读,分组读。
(4)小老师带读。
2.说一说你知道哪些节气。
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补充一些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
有些二十四节气方面的知识用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掌握。
(二)再读课文,了解四季1.小组合作,分一分哪些节气是春天的,哪些是夏天的,哪些是秋天的,哪些是冬天的。
2.集体交流。
(板书:春天夏天秋天冬天)3.学习词语,找找规律。
(1)同学们,我们来看看春天的第一个节气是“立春”,立春就是表示春天开始了。
你们能说说“立夏”“立秋”“立冬”是表示什么吗?(2)请同学们说给同桌听。
(3)谁还能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节气是表示什么?(三)自主协作,交流学习1.自学。
(1)借助汉语拼音反复读诗句3遍。
(2)用符号画出诗中要掌握的生字,读准字音。
(3)用诗句和课后第二题对照,看看自己读懂了几句。
(4)把二十四节气名称和诗句中的每一个字对照,找找自己能对出几个。
《农谚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理解并背诵两个农谚;(2)能够解释农谚中所包含的农业知识和生活智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搜集和分享更多的农谚;(2)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学会农谚的应用和传承。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业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本土文化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并背诵两个农谚;(2)掌握农谚中所包含的农业知识和生活智慧。
2. 教学难点:(1)农谚的语境理解和应用;(2)对农谚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相关的农谚资料;(2)准备相关的农业知识和生活实例。
2. 学生准备:(1)预习农谚相关内容;(2)准备自己的农谚分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农谚;(2)引入本课的主题《农谚两则》。
2. 新课内容展示:(1)介绍两个农谚的背景和含义;(2)讲解农谚中所包含的农业知识和生活智慧。
3.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探讨农谚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2)学生举例说明农谚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学生背诵农谚和对农谚含义的理解来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 学生作品: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对农谚的应用。
六、教学延伸:1. 课堂拓展:(1)引导学生思考农谚在现代社会是否仍然适用;(2)讨论农谚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潜在价值。
2. 家庭作业:(1)让学生搜集一个家庭农谚,并解释其含义;(2)让学生思考如何将农谚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教师还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八、教学资源:1. 教学资料:(1)农谚收集手册;(2)农业知识和生活实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