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皮试知识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199.00 KB
- 文档页数:6
青霉素皮试科普小知识内容1. 引言1.1 青霉素皮试的定义青霉素皮试是一种检测患者是否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的常见皮肤试验。
青霉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药物,但由于青霉素过敏反应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前进行皮试是非常重要的。
青霉素皮试的原理是将青霉素药物溶液涂抹在患者的皮肤表面,观察是否在一定时间内出现皮肤反应,如红斑、瘙痒等。
如果出现阳性反应,说明患者对青霉素过敏,需要避免使用该类药物,以免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
青霉素皮试通常由专业医疗人员在临床环境中进行,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
青霉素皮试的结果可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减少用药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青霉素皮试已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临床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2 青霉素皮试的作用青霉素皮试的作用是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测试一个人对青霉素类药物的过敏反应情况。
青霉素是一类常用的抗生素,但在一些人群中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包括皮疹、呼吸困难、低血压等严重症状。
进行青霉素皮试可以帮助医生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使用青霉素类药物,以避免可能的过敏反应。
青霉素皮试可以在临床用药前进行,也可以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时进行确认诊断。
通过皮试结果,医生可以为患者选择更安全、更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痛苦。
青霉素皮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查手段,能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治疗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青霉素皮试的作用不可忽视,对促进医疗质量和患者生命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青霉素皮试的适用人群青霉素皮试是一种用来检测个体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反应的方法。
适用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曾有过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反应的患者。
如果一个人曾经在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后出现过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那么可以考虑进行青霉素皮试来确认过敏情况。
2. 需要使用青霉素类药物但又对其过敏历史不明确的患者。
相关知识内容提问
1、目的:用于各种药物过敏试验,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
2、注意事项:
①、做皮试前应询问患者用药史及过敏史,如有过敏史严禁再做皮试;
②、为防止发生过敏反应,皮试前应备好急救药物;
③、配制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及无菌操作原则;
④、皮试过程中注意患者病情变化,防止发生过敏性休克;
⑤、皮试完成后要严密观察病情,嘱患者15分钟内不得离开,不得挠抓穿刺部位,以免影响观察;
⑥、为避免影响观察结果,皮试时可不用进行常规皮肤消毒;
⑦、皮试完成后15分钟双人观察结果,并将结果及时告知医生。
常用药物的皮试法1.1 皮试溶液的配制取青霉素皮试剂一支(含青霉素钠2500单位),加入氯化钠注射液5ml溶解稀释(含青霉素500单位/ml)。
本品稀释后供24小时使用。
1.2 皮试方法及观察结果皮内试验消毒前臂屈侧关节上2寸处皮肤,抽取皮试液约0.1ml 作皮内注射(小儿注0.02~0.03ml),20钟后,如局部出现中心晕团、周围红斑,直径大于lcm,或局部红晕或伴有小水泡者为阳性;对于可疑阳性反应者,应在另一前臂用氯化钠注射液做对照试验。
1.3 注意事项极少数患者,可在皮肤试验时发生过敏性休克,常于注射后数秒至5钟内开始,先皮肤瘙痒、四肢麻木,继则气急、胸闷、发绀、心跳加快、脉细、血压下降、大量出汗等,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病人死亡。
故应做好抢救准备,如常备盐酸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中枢兴奋药和抗过敏药。
2 其它青霉素类(氨苄西林、羧苄西林、苯唑西林、哌拉西林)2.1 皮试溶液的配制0.5g/瓶加氯化钠注射液至1ml -→500mg/ml取0.1ml加氯化钠注射液至1ml -→50mg/ml取0.1ml加氯化钠注射液至1ml -→5mg/ml取0.1ml加氯化钠注射液至1ml -→0.5mg/ml2.2 皮试方法及观察结果取0.1ml(50 ug)皮内注射,阳性反应者禁用。
3 邦达(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3.1 皮试溶液的配制取邦达(专供皮试用,每支含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2.5mg),注入5ml注射用水,配制成500ug/ml皮试液。
3.2 皮试方法及观察结果取0.1ml(50 ug)皮内注射,阳性反应者禁用。
4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试液的配制方法头孢菌素类在《中国药典》并无明确规定必须做过敏试验,但在有过敏史或是过敏体质者,根据情况做皮肤过敏试验。
皮试液浓度现无统一规定,一般规定采用0.5mg/ml作皮试液。
以下为头孢菌类皮试液的配制方法,供临床参考。
4.1 皮试溶液的配制4.1.1 1g头孢菌素+2ml氯化钠注射液,得500mg/ml溶液(A液);4.1.2 用lml注射液吸取A液0.1ml+0.9ml氯化钠注射液得50mg/ml溶液(B液);4.1.3 推掉0.9ml,余0.1ml+氯化钠注射液0.9ml得5mg/ml溶液(C液);4.1.4 推掉0.9ml,余0.1ml+氯化钠注射液0.9ml得0.5mg/ml (D液)皮试液。
药物皮试知识概述药物皮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方法,用于检测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
对于一些药物来说,无论给药途径和剂量如何,皮试都是必需的。
药物皮试包括药物皮内试验(PIT)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TPT)。
本文将对药物皮试的概念、目的、适应症、方法、结果解读以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药物皮试的目的是检测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以评估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
药物过敏反应包括皮肤反应(如荨麻疹、药疹),及其他系统反应(如药物热、血管性水肿、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通过药物皮试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对一些药物的过敏反应,避免因药物使用引发的不良反应甚至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药物皮试的适应症包括:疑似药物过敏的患者,如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需用到高风险药物的患者,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磺胺类药物等;需要持久用药或大剂量用药的患者,以及需要用药避免过敏反应的特殊人群,如哮喘患者、孕妇等。
药物皮试的具体操作方法包括:准备好所需药物和皮试工具;选择适当的皮试部位,常用的有前臂内侧、上臂外侧和背侧等;在选定的部位清洗消毒后,用微型注射针或毛细管等工具将所需药物注射到皮内或表皮层;观察患者皮试部位的反应情况,包括红斑、水肿、荨麻疹等。
根据反应的程度和时间,可以初步判断患者对该药物的耐受性。
对于药物皮试结果的解读,一般分为4级:阴性反应(无明显反应,直径小于3mm),可判断患者对该药物无过敏反应;微阳性反应(又称“痕迹阳性”,直径3-5mm),一般不被认为是过敏反应,但需观察患者的接触史和过敏症状的发展;阳性反应(直径大于5mm),可以初步诊断为过敏反应,需进一步评估和确认;强阳性反应(直径更大且伴有严重的过敏症状),明确为过敏反应。
药物皮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对于药物皮试的操作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对于反应的判断和处理要有经验;其次,对于过敏史较为明确或历史复杂的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皮试;再次,不同药物的皮试方法和注意事项可能有所不同,应根据具体的要求进行操作;最后,药物皮试结果仅作为临床决策的参考依据,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青霉素皮试知识知多少作为世界上第一个被发现的抗生素,青霉素的出现对于医学界来说是一个重大突破。
青霉素的应用解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其在医学界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但青霉素在使用过程中极容易发生各种过敏反应,轻则引起患者发热,哮喘,重则引起患者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因此,在使用青霉素时,无论是注射剂还是口服剂,都需要在使用前进行皮试,确保患者不会对青霉素过敏,才能进行给药。
而在进行青霉素皮试时也有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本文便对此进行阐述。
一、进行皮试前的注意事项青霉素由于其毒性低,疗效高的特点,在临床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很多患者都对青霉素过敏,大约十个人里就有一个人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主要的过敏症状可表现为荨麻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休克等。
因此,在对患者给药前,需要先对患者进行皮试,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青霉素过敏现象。
青霉素皮试最常见的部位就是患者的前臂曲侧,在皮试剂注射后20分钟观察皮肤试验结果。
如果患者的注射部位没有明显的红肿,无自觉症状,则为阴性。
如果注射部位皮丘局部隆起,并出现红晕,硬结,直径大于1cm,或红晕周围有伪足,痒感,严重时全身出现皮疹或过敏性休克反应则为阳性。
在对患者进行皮试前,需要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患者需要如实告知医务人员是否曾有过敏史以及家族是否有过敏史,这样才能有利于医务人员详细了解患者情况。
有三种患者不适宜做青霉素皮试:一种是皮肤表面有皮炎或湿疹感染的患者,在患者病情未痊愈的阶段,不适宜做青霉素皮试。
一种是空腹状态的患者也不适宜做皮试,另外一种进行皮试前的一段时间内,有过服用免疫抑制剂或是抗过敏药物的患者也不适宜做皮试。
如若患者在服用这两种药物后仍然坚持要进行青霉素皮试,则很有可能造成患者全身严重性过敏,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二、进行皮试后的注意事项患者在进行青霉素皮试后,应在注射室门口的椅子上静坐等候20分钟。
一些患者出于好奇和无聊,会揉按皮试形成的小皮丘,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医务人员对患者的过敏情况进行观察。
(医疗药品管理)药物皮试知识概述药物皮试知识概述谭玲车宁(卫生部医院药剂科100730)临床常用药物过敏试验方法[1~3]1青霉素G钠(钾)1.1皮试溶液的配制取青霉素皮试剂壹支(含青霉素钠2500单位),加入氯化钠注射液5ml溶解稀释(含青霉素500单位/ml)。
本品稀释后供24小时使用。
1.2皮试方法及观察结果皮内试验:消毒前臂屈侧关节上2寸处皮肤,抽取皮试液约0.1ml作皮内注射(小儿注0.02~0.03ml),20分钟后,如局部出现中心晕团、周围红斑,直径大于lcm,或局部红晕或伴有小水泡者为阳性;对于可疑阳性反应者,应于另壹前臂用氯化钠注射液做对照试验。
1.3注意事项极少数患者,可于皮肤试验时发生过敏性休克,常于注射后数秒至5分钟内开始,先皮肤瘙痒、四肢麻木,继则气急、胸闷、发绀、心跳加快、脉细、血压下降、大量出汗等,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病人死亡。
故应做好抢救准备,如常备盐酸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中枢兴奋药和抗过敏药。
2其它青霉素类(氨苄西林、羧苄西林、苯唑西林、哌拉西林)2.1皮试溶液的配制:0.5g/瓶加氯化钠注射液至1ml-→500mg/ml取0.1ml加氯化钠注射液至1ml-→50mg/ml取0.1ml加氯化钠注射液至1ml-→5mg/ml取0.1ml加氯化钠注射液至1ml-→0.5mg/ml2.2皮试方法及观察结果:取0.1ml(50ug)皮内注射,阳性反应者禁用。
3邦达(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3.1皮试溶液的配制:取邦达(专供皮试用,每支含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2.5mg),注入5ml注射用水,配制成500ug/ml皮试液。
3.2皮试方法及观察结果:取0.1ml(50ug)皮内注射,阳性反应者禁用。
4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试液的配制方法头孢菌素类于《中国药典》且无明确规定必须做过敏试验,但于有过敏史或是过敏体质者,根据情况做皮肤过敏试验。
皮试液浓度现无统壹规定,壹般规定采用0.5mg/ml作皮试液。
各类药物的皮试方法一、青霉素过敏试验凡初次用药、停药3天后再用,以及在应用中更换青霉素批号时,均须做过敏试验。
1.皮试液配制:以每ml含青霉素200~500U的皮试液为标准,注入剂量为20~50U ()。
青霉素钠加%氯化钠溶液(ml)每ml药液青霉素钠含量(U/ml)要点与说明80万U420万用5ml注射器,6~7号针头上液2万以下用1ml注射器,6~7号针头上液2000每次配制时均需将溶液摇匀上液200配制完毕换接41/2号针头,妥善放置2.试验方法:确定患者无青霉素过敏史,于患者前臂掌侧下段皮内注射青霉素皮试溶液(含青霉素20或50U),20分钟后观察、判断并记录试验结果。
3.试验结果判断:结果局部皮丘反应全身情况阴性大小无改变,周围无红肿,无红晕无自觉症状,无不适表现阳性皮丘隆起增大,出现红晕,直径大于1cm,周围有伪足伴局部痒感可有头晕、心慌、恶心,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二、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1.皮试液配制:用1ml注射器吸取TAT药液(1500U/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 (1ml内含TAT150U),即可供皮试使用。
2.试验方法:取皮试液(内含TAT 15U)作皮内注射,20分钟后观察、判断并记录试验结果。
3.试验结果判断:阴性:局部无红肿、全身无异常反应。
阳性:皮丘红肿,硬结直径大于,红晕范围直径超过4cm,有时出现伪足或有痒感,全身过敏性反应表现与青霉素过敏反应相类似,以血清病型反应多见。
三、碘过敏试验凡首次用药者应在碘造影前1~2天做过敏试验,结果为阴性方可做碘造影检查。
1.试验方法:(1)口服法:口服5%~10%碘化钾5ml,每日3次,共3天,观察结果。
(2)皮内注射法:皮内注射碘造影剂,20分钟后观察结果。
(3)静脉注射法:静脉注射碘造影剂(30%泛影葡胺)1ml,5~10分钟后观察结果。
在静脉注射造影剂前,必须先作皮内注射,然后再行静脉注射,结果阴性时方可进行碘剂造影。
皮试的判断标准皮试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反应检测方法,通常用于检测人体对某些抗原物质的过敏反应。
皮试的判断标准是通过观察皮肤上的反应程度和时间来判断被测者是否对该物质存在过敏反应。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皮试的判断标准。
首先,皮试前需要对被测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了解其过敏史和病史等情况,以确保皮试的安全性。
在进行皮试前,需要将被测者的前臂或背部皮肤清洗干净,并在皮肤上标记出不同的测试点。
然后,将不同的抗原物质分别注射到不同的测试点上,观察被测者在注射后的反应情况。
通常情况下,注射后的反应会在15~20分钟内出现,但有些抗原物质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出现反应。
因此,在注射后需要对被测者进行观察,直到出现明显的反应为止。
对于皮试的判断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观察注射部位的红肿程度:皮试后,被测者注射部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肿。
根据红肿程度的大小和范围来判断是否存在过敏反应。
通常情况下,红肿程度越大、范围越广,则说明过敏反应越强烈。
2. 观察注射部位的硬结程度:皮试后,被测者注射部位会出现硬结。
根据硬结程度的大小和范围来判断是否存在过敏反应。
通常情况下,硬结程度越大、范围越广,则说明过敏反应越强烈。
3. 观察注射部位的瘙痒程度:皮试后,被测者注射部位会出现瘙痒感。
根据瘙痒程度的大小和范围来判断是否存在过敏反应。
通常情况下,瘙痒程度越大、范围越广,则说明过敏反应越强烈。
4. 观察注射部位的水泡程度:皮试后,被测者注射部位会出现水泡。
根据水泡程度的大小和范围来判断是否存在过敏反应。
通常情况下,水泡程度越大、范围越广,则说明过敏反应越强烈。
总之,在进行皮试时,需要根据被测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抗原物质,并根据不同的反应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过敏反应。
同时,在进行皮试时需要注意安全性,避免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
家庭医药 2020.1238用药之道用药编辑/朱玲萃******************药物皮试知多少□南方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 娄 艳相信大家都有过输液(打吊针)前做皮试的经历,但多数人对皮试并不了解。
那么,什么是皮试?为什么要做皮试?皮试的类型及方法又有哪些?青霉素类药物是常见的需要做皮试的药物,它的适用人群及不推荐人群分别是哪些?影响青霉素皮试结果的药物有哪些?除了青霉素类药物,还有哪些药物是需要做皮试的呢?皮试的结果一旦确定一辈子都不变吗?关于皮试的问题太多太多,下面选几个代表性的问题为大家逐一解答。
1.什么是皮试?皮试是皮肤(或皮内)敏感试验的简称,通常取微量的药物用注射器作用于患者皮肤,是临床最常用的特异性检查。
某些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如青霉素、链霉素、细胞色素C等。
皮试就是用来测试患者对某种药物是否产生过敏性,是借助抗原、抗体在皮肤内或皮肤上的反应进行免疫学检测的一种方法。
2.为什么要做皮试?皮试之目的是确保某种药物可以安全地注入患者体内。
若患者对药物过敏,或皮试结果呈阳性,药物注入体内后会产生诸多不良的生理反应,常见的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皮炎、发热、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过敏性休克等,其中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如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3.皮试的类型及方法有哪些?皮试的最常用部位是前臂曲侧,因此处皮肤较为光滑细腻,便于试验操作和结果观察。
左右两臂一侧作试验,另一侧作对照。
需要时也可选用上臂或背部皮肤。
具体试验方法可分为皮内试验、挑刺试验和斑贴试验。
其中临床最为常见的是皮内试验。
皮试的结果判定较为复杂,一般来说如果皮试部位有红晕、硬结并且直径超过1厘米以上者为阳性反应。
由于每种药物皮试结果判定时间与方法存在差异,所以皮试结果判定需由经培训的专业医务人员来进行。
4.青霉素皮试的适用人群及不推荐人群各有哪些?常用药物中,以青霉素类药物引起过敏性反应较为多见,不同地区及人群发生率在6%~25%之间。
常用皮试液的配置1、青霉素皮试药液配制方法:青霉素1支80万u,注入4ml生理盐水,则1ml含20万u取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1ml含2万u取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1ml含2000u取0.25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1ml含500u即为青霉素皮试液,皮内注射0.1ml含50 u2、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液的配制方法:破伤风抗毒素(TAT)1500U/支,取上液0.1ml+生理盐水至1ml;(150U/ml)取上液0.1ml作皮试;(即15U)20分钟观察结果,如为阴性可一次性注射,如为阳性者,则行脱敏疗法。
阴性:局部无红肿、无异常反应。
阳性:皮丘红肿,硬结直径大于1.5cm,红晕范围直径超过4cm,有时出现伪足或有痒感,全身过敏性反应同青霉素过敏反应大致相同。
脱敏疗法方法:第一次:取TAT0.1ml+生理盐水至1ml肌肉注射;第二次:取TAT0.2ml+生理盐水至1ml肌肉注射;第三次:取TAT0.3ml+生理盐水至1ml肌肉注射;第四次:取余液+生理盐水至1ml肌肉注射。
每隔20分钟注射一次,在脱敏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
如病人有气促、面色苍白、紫绀、荨麻疹及头晕、心跳等不适时,应即停止注射并从速处理并报告医生。
3、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皮试的配置方法:(头曲为1g)在1g的头孢曲松钠中加入生理盐水4ml,充分溶化,使每毫升浓度为250mg/ml用1ml注射器从上液中抽取0.2ml,加生理盐水至1ml,使其浓度为50mg/ml取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使其浓度为5mg/ml取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即成浓度为500μg/ml的皮试液。
孢曲松皮试液0.1ml(含50μg/ml)作皮内注射皮试液以含药物500μg/1ml的生理盐水溶液为标准,皮试注入剂量为0.1ml(50μg)4、结核菌素 50U/支/ml取上液0.1ml作皮试(5U/ml)皮试时于左手注入试敏液,右手注入生理盐水作对照。
常用药物得皮试法常用药物得皮试法1、1 皮试溶液得配制取青霉素皮试剂一支(含青霉素钠2500单位),加入氯化钠注射液5ml溶解稀释(含青霉素500单位/ml)、本品稀释后供24小时使用、1。
2皮试方法及观察结果皮内试验消毒前臂屈侧关节上2寸处皮肤,抽取皮试液约0。
1ml作皮内注射(小儿注0。
02~0、03ml),20钟后,如局部出现中心晕团、周围红斑,直径大于lcm,或局部红晕或伴有小水泡者为阳性;对于可疑阳性反应者,应在另一前臂用氯化钠注射液做对照试验。
1。
3 注意事项极少数患者,可在皮肤试验时发生过敏性休克,常于注射后数秒至5钟内开始,先皮肤瘙痒、四肢麻木,继则气急、胸闷、发绀、心跳加快、脉细、血压下降、大量出汗等,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病人死亡。
故应做好抢救准备,如常备盐酸肾上腺素、氢化可得松、中枢兴奋药与抗过敏药、 2 其它青霉素类(氨苄西林、羧苄西林、苯唑西林、哌拉西林) 2、1皮试溶液得配制0。
5g/瓶加氯化钠注射液至1ml -͛4;500mg/ml取0.1ml加氯化钠注射液至1ml-→50mg/ml 取0、1ml加氯化钠注射液至1ml -→5mg/ml取0.1ml加氯化钠注射液至1ml -→0、5mg/ml2。
2皮试方法及观察结果取0。
1ml(50 ug)皮内注射,阳性反应者禁用、3邦达(哌拉西林钠/她唑巴坦钠) 3.1 皮试溶液得配制取邦达(专供皮试用,每支含哌拉西林钠/她唑巴坦钠2、5mg),注入5ml注射用水,配制成500ug/ml皮试液。
3。
2 皮试方法及观察结果取0。
1ml(50 ug)皮内注射,阳性反应者禁用、4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试液得配制方法头孢菌素类在《中国药典》并无明确规定必须做过敏试验,但在有过敏史或就是过敏体质者,根据情况做皮肤过敏试验。
皮试液浓度现无统一规定,一般规定采用0、5mg/ml作皮试液、以下为头孢菌类皮试液得配制方法,供临床参考、4。
各种皮试方法范文
皮试是一种常用的过敏性疾病诊断方法,它通过在皮肤上进行刺激,观察患者的过敏反应程度来判断其对其中一种物质的过敏性反应。
目前,常用的皮试方法有皮肤划痕试验、皮内试验、斑贴试验和激发试验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各种皮试方法。
1.皮肤划痕试验:
皮肤划痕试验是通过在患者的皮肤上划痕,将过敏原与皮肤表面制成划痕试验,然后观察刺激部位的皮肤反应情况来判定过敏情况。
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常见的过敏原。
2.皮内试验:
皮内试验是将过敏原注射到患者的真皮内进行刺激,并观察刺激部位的红肿和酒窝反应。
这种方法对于花粉、尘螨等过敏原的检测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3.斑贴试验:
斑贴试验是将过敏原斑贴到患者的皮肤上,并用绷带固定,然后观察刺激部位是否出现过敏反应。
这种方法适用于接触性皮炎的诊断,如药物过敏、金属过敏等。
4.激发试验:
激发试验是将过敏原直接涂在患者的皮肤上,然后用特定的光源(如紫外线、荧光灯)照射,观察过敏反应。
这种方法对于光过敏、荧光灯诱发试验等过敏原的检测具有一定的优势。
总结起来,皮试是一种简单、直观、安全的过敏性疾病诊断方法。
不
同的皮试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过敏原,可以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帮助医
生准确定位过敏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然而,皮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过敏原未完全覆盖、有些患者对皮试刺激反应较小等问题。
因此,医
生在诊断过敏性疾病时应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
果综合判断。
皮试判断标准摘要:一、皮试的定义与作用二、皮试的判断标准1.皮肤红肿反应2.皮肤瘙痒反应3.皮肤疼痛反应4.皮肤溃疡反应三、皮试的临床应用1.药物过敏试验2.预防接种反应监测3.皮肤疾病诊断四、皮试的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中的卫生要求2.皮试结果的解读3.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五、结论正文:皮试,即皮肤试验,是一种通过观察皮肤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来判断患者是否对某种物质过敏的方法。
皮试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药物过敏试验、预防接种反应监测和皮肤疾病诊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皮试的判断标准主要根据皮肤对刺激的反应程度来判断。
通常有以下几种反应:1.皮肤红肿反应:在皮试后,观察皮肤红肿程度,轻度红肿为++,中度红肿为+++,重度红肿为++++。
2.皮肤瘙痒反应:观察皮肤在皮试后是否出现瘙痒症状,分为无瘙痒(0分)、轻度瘙痒(1分)、中度瘙痒(2分)和重度瘙痒(3分)。
3.皮肤疼痛反应:根据患者主诉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无疼痛(0分)、轻度疼痛(1分)、中度疼痛(2分)和重度疼痛(3分)。
4.皮肤溃疡反应:观察皮试部位是否出现溃疡,分为无溃疡(0分)、浅表性溃疡(1分)、溃疡直径<1cm(2分)和溃疡直径>1cm(3分)。
皮试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包括药物过敏试验、预防接种反应监测和皮肤疾病诊断等。
通过皮试,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的过敏原,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皮试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操作过程中的卫生要求:皮试前要确保皮肤清洁,避免感染;皮试后要妥善处理皮肤创口,防止感染。
2.皮试结果的解读:根据患者的皮肤反应程度,判断患者是否对某种物质过敏。
3.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皮试过程中可能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瘙痒、疼痛等不适症状,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若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
总之,皮试作为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学基础药物过敏试验法引言在护理学中,药物过敏是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
药物过敏反应可以导致严重的身体损害,并且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为了及时识别药物过敏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基础的药物过敏试验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药物过敏试验法,帮助护理人员提高对药物过敏反应的识别能力和处理水平。
1. 皮肤测试皮肤测试是最常用的药物过敏试验方法之一。
它通过在患者皮肤上施加一小片含有药物成分的刺激物,观察是否出现过敏反应。
常用的皮肤测试方法有:•扎痕法:将待测药物直接注射或划破患者皮肤表面,观察是否出现异常反应。
•斑贴试验:将待测药物涂抹在斑贴上,贴于患者皮肤上,并观察是否出现异常反应。
•食物试验:将待测药物加入食物中,让患者食用,并观察是否出现异常反应。
皮肤测试方法简单、便捷,并且对患者的刺激较小,是常用的药物过敏试验方法之一。
2. 血清IgE测定试验血清IgE测定试验是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IgE 水平来判断是否存在药物过敏反应。
这种方法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提取患者的血液样本。
2.将血液样本注射到特定的试剂中,使其与可能引发过敏的药物结合。
3.检测试剂中的IgE水平,通常使用荧光素酶标法或放射免疫测定法。
4.根据测定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药物过敏反应。
血清IgE测定试验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药物过敏判断结果,但是需要实验室设备和技术支持,操作相对较为复杂。
3. 类银白试验类银白试验也叫做皮内试验,是通过将待测药物注射到患者的皮肤表皮下层,观察是否发生局部皮肤变化来判断药物过敏反应。
操作步骤如下:1.消毒处理:将试验部位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2.注射药物:注射待测药物到患者的皮下层,通常使用微量注射器。
3.观察反应:观察注射部位是否出现局部变化,如红斑、水肿、瘙痒等。
类银白试验是一种较为可靠的药物过敏试验方法,但是可能会造成一定的不适和疼痛感,需要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给予患者充分的关怀和安慰。
药物皮试知识概述
谭玲车宁
(卫生部北京医院药剂科 100730)
临床常用药物过敏试验方法[1~3]
1 青霉素G钠(钾)
1.1 皮试溶液的配制取青霉素皮试剂一支(含青霉素钠2500单位),加入氯化钠注射液5ml溶解稀释(含青霉素500单位/ml)。
本品稀释后供24小时使用。
1.2 皮试方法及观察结果皮内试验:消毒前臂屈侧关节上2寸处皮肤,抽取皮试液约0.1ml作皮内注射(小儿注0.02~0.03ml),20分钟后,如局部出现中心晕团、周围红斑,直径大于lcm,或局部红晕或伴有小水泡者为阳性;对于可疑阳性反应者,应在另一前臂用氯化钠注射液做对照试验。
1.3 注意事项极少数患者,可在皮肤试验时发生过敏性休克,常于注射后数秒至5分钟内开始,先皮肤瘙痒、四肢麻木,继则气急、胸闷、发绀、心跳加快、脉细、血压下降、大量出汗等,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病人死亡。
故应做好抢救准备,如常备盐酸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中枢兴奋药和抗过敏药。
2 其它青霉素类(氨苄西林、羧苄西林、苯唑西林、哌拉西林)
2.1 皮试溶液的配制:
0.5g/瓶加氯化钠注射液至1ml -→500mg/ml
取0.1ml加氯化钠注射液至1ml -→50mg/ml
取0.1ml加氯化钠注射液至1ml -→5mg/ml
取0.1ml加氯化钠注射液至1ml -→0.5mg/ml
2.2 皮试方法及观察结果:
取0.1ml(50 ug)皮内注射,阳性反应者禁用。
3 邦达(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3.1 皮试溶液的配制:
取邦达(专供皮试用,每支含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2.5mg),注入5ml注射用水,配制成500ug/ml 皮试液。
3.2 皮试方法及观察结果:
取0.1ml(50 ug)皮内注射,阳性反应者禁用。
4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试液的配制方法
头孢菌素类在《中国药典》并无明确规定必须做过敏试验,但在有过敏史或是过敏体质者,根据情况做皮肤过敏试验。
皮试液浓度现无统一规定,一般规定采用0.5mg/ml作皮试液。
以下为头孢菌类皮试液的配制方法,供临床参考。
4.1 皮试溶液的配制:
4.1.1 1g头孢菌素+2ml氯化钠注射液,得500mg/ml溶液(A液);
4.1.2 用lml注射液吸取A液0.1ml+0.9ml氯化钠注射液得50mg/ml溶液(B液);
4.1.3 推掉0.9ml,余0.1ml+氯化钠注射液0.9ml得5mg/ml溶液(C液);
4.1.4 推掉0.9ml,余0.1ml+氯化钠注射液0.9ml得0.5mg/ml (D液)皮试液。
若头孢菌素为0.5g/瓶,则在首次稀释后取A液0.2ml+氯化钠注射液0.8ml得50mg/ml溶液(B液),余同上3、4部得D液。
4.2 皮试方法及观察结果:
取上述D液0.1ml注入前臂掌侧下段内皮,15-20分钟后观察,局部皮肤红肿直径在lcm以上者为阳性(+)。
5 链霉素
5.1 皮试溶液的配制:
5.1.1 取链霉素1g(100万单位)加氯化钠注射液3.5ml,溶解后即成4ml(25万单位/m1);
5.1.2 取上液0.1ml,加氯化钠注射液0.9ml成2.5万单位/ml;
5.1.3 取(2)液0.1ml,加氯化钠注射液0.9ml成2500单位/ml;
5.1.4 取(3)液0.2ml加氯化钠注射液0.8ml成500单位/ml。
5.2 皮试方法及观察结果:
取皮试液0.1ml(50单位)做皮内试验,观察20分钟。
其判断标准同青霉素。
5.3 注意事项:皮试阴性的病人,注射时也可发生过敏反应,故应做好抢救准备。
皮试方法,目前全国尚不统一,已规定要做皮试的地区,应坚持下去。
6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
6.1 皮试溶液的配制:
PPD原液(50u/ml)。
6.2 皮试方法及观察结果:吸取上述液0.1ml(5u),采用孟都法注射于前臂掌侧皮内注射,于注射后48-72小时检查注射部位反应。
测量应以硬结的横经及其垂直径的mm数记录。
反应平均直径≥5mm,即为阳性反应。
凡有水泡、坏死、淋巴管炎者均属强阳性反应,应详细注明。
7 破伤风抗毒素血清
7.1 皮试溶液的配制:
取0.1ml血清加0.9ml氯化钠注射液。
7.2 皮试方法及观察结果:
取皮试液0.1ml在前臂作皮内试验,观察15分钟后,若有1cm以上的红肿则为阳性。
同时应以氯化钠注射液在另一前臂做对照试验。
7.3 注意事项:
脱敏注射法:将10倍稀释液,按0.2、0.4、0.8ml3次注入,每次间隔30分钟,如无反应,再注射其余量。
8 细胞色素C
8.1 皮试溶液的配制:原液。
8.2 皮试方法及观察结果:
8.2.1 划痕法:用本品1滴,滴于前臂内侧皮肤上划痕,使之少量出血,观察20分钟,如发红lOmm以上或肿胀在7mm以上为阳性。
8.2.2 皮内法:将本品稀释成0.03mg/ml,皮内注射0.03-O.05ml,20分钟后,发红直径在15mm以上,或肿胀在lOmm以上为阳性。
8.2.3 点眼法:将浓度为5mg/ml本品1滴,滴于眼结膜上,20分钟后,结膜充血、水肿,痒者为阳性。
8.3 注意事项:
据报道国外偶可引起过敏反应,国内临床应用虽尚未发现过敏反应,但应提高警惕,尤其是停用后再次用药时更须注意。
9 有机碘造影剂(碘吡啦啥、醋磺苯酸钠、泛影钠、泛影葡胺、胆影钠、碘化油等)
9.1 皮试溶液的配制:
30%有机碘溶液。
9.2 皮试方法及观察结果:
9.2.1 静脉注射法:用30%有机碘溶液lml注入静脉,密切观察10分钟,观察有无心慌,颊膜水肿、恶心、呕吐、荨麻疹、血压下降及其它不适等反应,如有上述现象,不可注射。
9.2.2 口含试验法:以1-5ml造影剂含于口中,5分钟后观察有无上述反应。
9.2.3 皮内注射法:以0.05-0.1ml造影剂注入皮内,10-15分钟后,观察如有lcm大小的反应红斑,即为强阳性。
9.2.4 结膜试验法:以1-2滴造影剂滴人一侧眼结膜囊内,1分钟后,观察结膜与巩膜充血情况(与对侧对比),如有显著充血,血管扩张、曲张即为强阳性。
9.3 注意事项:过敏试验阴性者,在碘造影过程中仍可出现过敏反应,需注意。
10 门冬酰胺酶
10.1 皮试溶液的配制:
向药物1000单位的安瓿内加0.9%氯化钠注射液lml溶解,再取该溶液0.1ml加于0.9%氯化钠注射液0.9ml即成100单位/ml。
10.2 皮试方法及观察结果:
取皮试液0.1ml(10单位)做皮内注射。
结果判断同青霉素皮试。
阳性反应者不可应用本药。
10.3 注意事项:
1.不同药厂、不同批号的产品其纯度和过敏反应均有差异。
2.有过敏史者应十分小心或不用。
11 胸腺肽注射液
取原药配成25ug/ml的溶液,皮内注射0.1ml,阳性反应者禁用。
12 荧光素钠注射液
在静脉给药前10-15分钟先用1%的本品溶液5ml注入静脉做过敏试验,若无反应再全量推入。
在推注本品和给药后数小时应严密观察病人反应。
二、药品说明书中有关皮试的规定及警示语
1 可用青霉素皮试剂做皮试的药物包括:注射用青霉素钠、注射用哌拉西林钠、注射用美洛西林钠、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注射用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
2 对青霉素过敏而禁用的头孢菌素包括:舒普深、新瑞普新、马斯平;
3 对青霉素过敏,应慎用其它头孢菌素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4药典中明确规定了使用青霉素类药物之前要进行皮试,过敏者禁用;对青霉素过敏病人应根据病情权
衡利弊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
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或即刻反应者,不宜再选用头菌素。
5 药典规定对其他β-内酰胺类曾发生过敏性休克等即刻反应者禁用噻肟单酰胺菌素(氨曲南);
6药典规定对青霉素与头孢发生严重全身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者禁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
7 药典、药品说明书是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备案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书,是临床或患者用药的基本依据。
药典和药品说明书中明确要求进行皮试的,必须进行,不能简化。
[参考文献]
[1] 殷凯生,殷民生.实用抗感染药物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50~651
[2] 药品说名书.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2000年版.临床用药须知.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