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测量与量表
- 格式:ppt
- 大小:1021.00 KB
- 文档页数:54
第4章测量与操作化(9学时)作为一种认识社会现象的活动,社会研究必然会涉及对社会现象进行测量的问题。
社会研究的资料以及社会研究成果的质量,都直接与测量的质量紧密相连。
因此,社会研究者必须高度重视测量的工作。
在本章中,我们将对测量的概念与特征、概念的操作化过程、指数与量表、测量的层次、测量的信度与效度等内容进行介绍。
第一节测量的概念与层次一、什么是测量美国学者史蒂文斯认为:测量就是依据某种法则给物体安排数字。
这一定义被许多社会科学研究人员所采用。
在此基础上我们采用下述定义来进一步解释测量的含义:所谓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手表示出来的过程。
测量的主要作用,在于确定一个特定分析单位的特定属性的类别或水平。
它不仅可以对事物的同性做定量的说明(即确定特定属性的水平),同时,它也能对事物的属性做定性的说明(即确定特定属性的类别)。
而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所进行的大部分测量往往都是这种定性的测量。
二、测量的四个要秦为了更好地理解测量的概念,有必要对构成上述测量定义的四个必不可少的要素进行专门的说明。
这四个要素是:测量的客体、测量的内容、测量的法则、数字或符号。
(1)测量客体,即测量的对象。
它是客观世界中所存在的事物或现象,是我们要用数字或符号来进行表达、解释和说明的对象。
(2)测量内容,即测量客体的某种属性或特征。
实际上,在任何一种测量中,我们所测量的对象虽然是某一客体,但所测量的内容却并不是客体本身,而是这一客体的特征或属性。
(3)测量法则,即用数字和符号表达事物各种属性或特征的操作规则。
也可以说,它是某种具体的操作程序和区分不同特征或属性的标难。
(4)数字和符号,即用来表示测量结果的工具。
比如,120厘米、110厘米等等就是测量桌子高度所得的结果;350元、400元等等就是测量人们收入的结果。
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进行测量的结果中,许多是用数字来表示的。
三、社会现象的测量我们知道,测量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十分普遍,也十分成熟。
第一章、心理测量概述1、心理测量的含义、特点;测量的含义;要素;以及测量的量表(1)心理测量的含义:依据一定的法则,对人的心理特质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2)心理测量的特点–间接性:与物理的直接测量不同,从外显行为推测,以间接了解人的心理属性;–相对性:测量的结果是与其所属团体比较而言。
–客观性:即测验的标准化,是对一切测量的基本要求。
(3)什么是测量:测量是根据法则给事物分派数字(S。
S。
Stevens)事物:测量对象,在心理测量中,想测量的当然是心理能力和人格特点;数字:代表某一事物或事物某一属性的量;法则:测量所依据的规则和方法.(4)测量的要素:参照点:①测量工作中测量对象的数量的固定原点②绝对参照点: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起点,如长度/高度③相对参照点:相对零点,如温度[水冰点]、海拔[海平面]单位①理想的单位一是要有确定的意义,不能有不同解释②其次应有相同的价值,即两个单位点之间差异相等。
(5)测量的量表:量表:任何可以使事物数量化的值或量的渐进系列.①命名量表:数字仅仅代表分类,无任何意义;不可比较,如男女②顺序量表:可比较,没有相同单位和零点,不能加减;如名次③等距量表:可比较,有相同单位无绝对零点,可加减,不可乘除;适用多种统计方法:平均数、标准差等,如温度④比例量表:最理想的量表,有等距的的单位和绝对零点,有倍数关系;如年龄.2、什么是心理测验,如何理解心理测验?心理测验的类型;心理测量的功能;(1)什么是心理测验:心理测验实质上是行为样本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①行为样本:有代表性的题目②标准化:测验的编制、实施、计分和分数解释的一致性。
③难度的客观测量:测验的编制、实施等过程中减少主试和被试的随意性程度即标准化,测验的难度水平应确定④信度:测验结果的一致性⑤效度:测验结果的有效性和正确性.(2)、心理测验的类型:①测验对象分: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成就测验、人格测验②按测量方式分: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③按测验材料性质分: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④按测验功能分:成就测验与预测测验,难度测验与速度测验,描述测验与诊断测验。
《特殊儿童的测量与评估》教学大纲Measurement and Assessment of Exceptional Children课程编码:16A21090 学分:3.0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计划学时:52 其中讲课:44 实验或实践:8 上机:0适用专业:教育管理推荐教材:陈辉主编,《特殊儿童教育评估》,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参考书目:韦小满编著,《特殊儿童心理评估》,华夏出版社,2006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两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特殊儿童评估的基本理论,其内容涉及特殊儿童的定义和鉴别标准、特殊儿童评估的注意事项、测验的信效度、测验的选择与使用等;第二部分详细介绍对各类特殊儿童的智力、学业成就、语言等方面进行测量与评估的方法与技术。
通过学习该课程,希望学生初步掌握特殊儿童测量、评估的理论和技术,增强其从事特殊教育的信心和勇气;为进一步学习有关课程和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的基本要求1、通过课堂教学和小组讨论,使学生掌握特殊儿童教育与心理评估的原理和方法,理解各类特殊儿童的特殊性,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估;2、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盲、聋、智障三类儿童的鉴别标准,掌握特殊儿童智力、语言、知觉动作、适应行为等领域的测量与评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能够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运用;3、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特殊儿童观、特殊教育观,能够正确客观地看待特殊儿童,深刻认识到特殊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对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形成一定的使命感。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特殊儿童的定义、分类和鉴别标准建议学时:3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特殊儿童的定义、我国划分特殊儿童的类别、各类特殊儿童的鉴别标准;[教学重点与难点] 各类特殊儿童的鉴别标准[授课方法] 讲授法为主[授课内容]第一节特殊儿童的定义与分类一、特殊儿童的定义二、我国特殊儿童的分类三、其他国家特殊儿童的分类第二节各类特殊儿童的鉴别标准一、听力障碍儿童的鉴别标准二、视力障碍儿童的鉴别标准三、智力障碍儿童的鉴别标准四、其他障碍类型儿童的鉴别标准第二章:特殊儿童心理评估概述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特殊儿童心理评估的定义、心理评估与心理测量的关系、心理评估的类型;掌握心理评估的过程和注意事项,理解心理评估的意义[教学重点与难点] 心理评估的过程和注意事项[授课方法] 讲授法和讨论法[授课内容]第一节心理评估的概念和类型一、心理评估的概念二、心理评估的类型第二节心理评估的过程和注意事项一、心理评估的过程二、心理评估的注意事项第三节特殊儿童心理评估的意义第三章测量与测验的基本问题建议学时:3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测量和量表的定义、心理测验有着怎样的特性,了解测验的定义和分类。
心理测量学知识总结测量与测量量表一、什么是测量对测量的描述正确的是,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测量的元素包括:①法则;②数字;③事物。
测量所用数字具有自然数的特点,即具有:①区分性;②等级性;③等距性;④可加性。
二、测量要素任何测量都应该具备的要素是:①参照点;②单位。
(一)参照点:参照点就是确定事物的量时,计算的起点。
参照点有两种,即:①绝对零点;②相对零点。
参照绝对零点可加减乘除,参照相对零点只能加减(心理测量参照相对零点)。
(二)单位:好的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确定的意义;②相同的价值。
心理现象既没有确定的意义,也没有相同的价值。
心理测验的结果是有误差的,要用区间来解释,而不是用点来解释。
三、测量量表定义:在一个定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上把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这个连续体称为量表。
斯蒂文斯(S.S.Stevens)将测量从低级到高级分成4种水平:①命名量表;②顺序量表;③等距量表;④等比量表。
(一)命名量表:是测量水平最低的量表形式,只是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把事务归类。
用1代表男,用2代表女等等,这样的量表通常叫命名量表。
(二)顺序量表:比命名量表水平高,数字不仅指明类别,同时指明类别的大小或属性程度。
我们通常将学生的考试结果按名次排队,这些名次属于顺序变量。
在顺序量表中,变量具有等级。
(三)等距量表:比顺序量表进一步,有相等的单位,其数值可以相互做加减运算;但没有绝对零点,因此不能做乘除运算。
0℃并不意味着没有温度,这种说法对。
(四)等比量表:最高水平量表,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所得的数字可以做加减乘除运算。
其数值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的量表是等比变量。
一般说来,心理测量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的,主要用于分等级和排序。
斯蒂文斯的4种量表(水平从低到高)水平量表属性可进行大小关系相等单位绝对零点1 命名量表无无无标记和分类2 顺序量表有无无分等级和排序3 等距量表有有无加减运算4 等比量表有有有加减乘除运算心理测验概要基本概念一、心理测验的定义正确的说法是,心理测验,就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